第一篇:15给女儿的信
15、给女儿的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的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问“敢问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同学们,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二、作者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家,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 等教育专著。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四、研读赏析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五、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3、真正的爱,应该是爱叶之绿,而不是仅仅爱花之红;因为“红”随花的飘零迅速逝去而“绿”却与生命同在。
4、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5、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6、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7、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六、梳理小结: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
七、布置作业
以“善待自己的感情”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附录:
三个爱情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
“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第二篇:给女儿的信(本站推荐)
女儿佳斐:
应该说家长会的内容十分丰富,会议安排十分紧凑。在家长会上,老师提出了给自己孩子的写封信的要求。通过看了佳斐的成绩单,可以说不够理想,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责任,孩子到学校学习,就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就是要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希望师长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也希望你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一名有用人才。
孩子你长这么大了,我还从没给你写过信。第一次给自已的孩子写信,可写些什么呢?与你谈国家大事,谈人生的目的、意义,还是谈学习的道理?我觉得都没必要,因为我相信作为中学生的你,所受到的耳濡目染,对于这些道理都能或多或少的懂得一些。又因为自从你进入中学后,我看到你由小学时每晚九点睡觉推迟到十点甚至更晚,我知道这不是你不想早点睡,而是你的学习功课明显增多了、学习压力明显增大了,所以我不想给你太多的负担,只想你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既然要写这封信,那么总得写点什么,思想以后,还是给你写点寄语或是希望吧!
从你呱呱坠地到今天成为一名中学生,作为你的母亲,我一直为你而自豪,将来也同样会为你而自豪。因为我觉得你是一个好孩子,你在家很少让父母操心,但在我看来你的自觉性、自立能力都很强,就是自控能力还有点欠缺,这点还应该加强。
佳斐,我不想与你谈论什么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觉得这对于你这个年纪的学生来讲显得尚早,但是你已经走过了小学六年的学习历程,也总该总结点学习的方法了,这对于你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家长会上,我了解到你们在期中考试以后,要求每名学生针对每门功课的考试情况都做了认真的总结,我认为这的确是个搞好学习的有效方法,应该加以坚持,并且举一反三地用到平时的测验、甚至是每项作业的练习中。因为,我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认真总结,一定能够找到没有考好、测好、做好练习的原因。不是有“类似的错误出现第一次是无知,出现第二次就是愚蠢”这样的话吗?因此我说我的女儿啊,你一定得记住,要通过不断总结,努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坚决避免在考试、测验或是作业练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啊!
佳斐,最后我想对你说,你既要看到中学的学习任务艰巨而繁重的现实,因为在这中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将面临中考、高考这样两道门坎。但是,我还想对你说,你同样也要看到像你这样年纪的中学生,学习和汲取知识的能力又是十分旺盛的现实,是整个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时期。所以我说我的孩子,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你肯定行!
这封信就暂且写到这,就此搁笔。
第三篇:给女儿的信
《给女儿的信》
【苏】阿莫纳什维利 苏霍姆林斯基/著刘文华、杨进发/译 G78 P84
北岳文艺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然而之前我并不了解多少,如今通过这十六封信看到了他对教育孩子的重视,体会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细心、耐心、爱心。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作者何以选择书信的方式呢?那是因为书信能一直保存在那里,可以反复看,可以心平气和的阅读。确实很好,那么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可不可以也采取这种方式与学生沟通呢?还有没有适合我与学生间交流的途径呢?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劳动时最光荣的,富有同情心是人类最根本的情感,因此他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这些优秀品格。在女孩子方面,又需要特别注意青春期教育,爱情是什么?如何对待内心的懵懂情感?只有谨慎与高标准要求才能更好地保证女孩子不受伤。
如此细心的父亲真让我感动,如果我能有这样一位父亲该多好,如果我能做到以后做位优秀的父亲,那么我的孩子将会多么幸福,成为杰出的人才!
2012年8月16日21:52:10
第四篇:给女儿的信 完整版
五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
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
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萌()发渗()透消耗()擅()自蕴()藏赋()予永不衰()退纽()带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给女儿的信》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23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4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 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 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 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 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中,上帝自己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但最终“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终于意识到人与 其他动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这是上帝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这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品味最后一段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 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 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 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美与力量忠诚心头的记忆
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探究学习:
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或用一两句话来描绘你心目中的爱情
课堂小结:
作为前苏联的一代教育大家,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作者既不惊诧,更无呵斥,而是和风细雨,娓娓道来,尽显一代伟人之风范。这是值得我们每位同学钦佩、仰慕与学习的。因为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作者的爱情观,同时也体悟到了作者对女儿的深情与理智。诚然,对爱情的理解是多样的:“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对爱情的忠诚,而作者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却能对爱情作出如此理智、超然而独到的诠释,不能不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与启示。
延伸拓展:
1、课后收集描写爱情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与同学们共享。
2、完成讲义中的部分题目。
第五篇:给女儿的信教案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2.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学会层层推进、起伏有致的叙述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
2、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只有善待爱情,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清除字词障碍。
2、准备说说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致女儿的信》,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1、出示教学目标:
2、作者简介: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主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强调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
主要代表作有:《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把心灵献给儿童》、《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咱们怎么学呢?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自己读,看看有什么感悟,什么问题或者什么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分享,老师呢,就和你们来做一些探讨。
二、字词清障。
我们接触一篇课文首先是从接触字词开始的,那么我要问,哪些同学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然后查过哪些字词?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们没有,老师就要问你们了。(强调查字词时我们往往容易去查那些没见过的字,而我们经常所见的字读错了却不知道。)
三、回归文本,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同学们读了一遍以后你们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大家不妨谈谈。
四、联系实际,铺垫下文。
1、那么我有一个问题,你们可要实话实说――你们有没有想过爱情?放心,老师不会问你具体是怎么想爱情的。
2、但想过以后又问过父母的同学,请把手再举一下?
3、我们请举手的四个同学谈一谈,当你们在父母面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的父母是怎么说的?
4、可是,为什么只有四个同学问了爸爸妈妈呢?其他同学也想过爱情,为什么没有问过你们爸爸妈妈呢?”
5、如果问又会怎么样?好,我们现在就想象一下,如果你们问爸爸妈妈,估计他们会怎么说?
6、爸爸妈妈不说,可是你们会想呀!并不因为没有人回答你们就不想爱情,就像是到了春天花一定会开放,到了秋天果实一定会挂满枝头,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呀!我觉得你们,包括多数同学都很现实,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回答,所以轻易不会去问这个问题。在中国,很少有父母这样开明。
7、现在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讲爱情的。比如,在表述形式上,你们家长都给你们讲道理、上政治课,而苏霍姆林斯基是用什么形式?
五、重回文本,理词、析句、品段。
(一)、快速阅读课文,四人一组合作探究:
出示思考题:
1、上帝在创造人后,几次来到人间视察?
2、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先后发现了什么?
发现的是不是完全一样的东西?
把有关语句用“——”勾下来。
3、上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前后态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研讨。
(三)、师生交流。
1、三次。
2、美和力量。
(明确:“爱情”是大天使对上帝所见的解释和概括。)
抓定语引导分析:三次同样的美在他的眼里有没有区别呢?
第一次:在这儿作者想说的是,上帝渐渐地发现了爱是一种美,一种力量。这种美在人类看来是很常见的,但在上帝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上帝一想,他是无所不能的呀,为什么他没看到过这东西呢?作者这里说,上帝什么态度?
为什么要发怒呢?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话说。
第二次:看见的对象变了没有?
那就是说,五十年过去了,爱情褪色了没有?
(这就是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爱情变得更美了,无与伦比。这就叫什么?忠诚。(忠诚就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无与伦比的美!)
第三次:上帝第三次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谓爱情好像应该黯淡一些。但他看见了什么?
体会这两个‘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
(也许上帝最初认为,爱情只有人活着的时候才有,为什么死了,还有一种忧伤的美、忧郁的美,上帝不可理解,而且是和过去同样的力量,因为他有心灵的追念。虽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那么再看前两次上帝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
第三次呢?照前两次的推论,应该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么样?
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齐读。
思考: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为什么他后来离去了?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我觉得上帝是在想,我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连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因此他很无奈地离去了。不过,上帝除了无奈之外,我想还有感动。这样的爱情,我不能主宰,还是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吧!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在大地上,人为了精神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严,是不可战胜的。连至高无上的上帝都屈服了,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写法:用对话推动情节,层层递进。
(先说爱情的美和力量,然后引申到更高层——“忠诚”,然后再进一层—“心灵的追念”。这些都是通过上帝和大天使的对话完成的。)
六、总结。
1、作者的语言有没有重复的?是哪些句子?找出来。
你说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会这样表达?
(爱情就是这么简单,就是‘在金黄色的麦田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们看,这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美好!
现在,像这种古典的爱情方式已经很少了。并不是说在大街上接吻拥抱,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才是爱情。其实,爱情是很简单的,不过就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就是看着对方变老,仍然爱他。
2、欣赏歌曲《最浪漫的事》。
3、学生质疑:文中哪些话对你有所启迪?
七、拓展延伸:
1、出示问题:有一女孩收到了男孩的一封信,眼前就立刻浮现出男孩的笑容,眼神,还有男孩运动时矫健的身姿„„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陶醉。其实,就像她关注他一样,他也早就开始默默地关注她了„„
他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吗?为什么?
2、回答总结。
八、布置作业。
1、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对爱情的看法,把它读给父母听,告诉他们尽可以放心,你读懂了青春的含义。
2、摘抄与爱情有关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