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

时间:2019-05-14 11:5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

第一篇:2016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

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

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A.教育是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

B.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教育是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 D.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

2.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3.在我国,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停止科举是在()A.1903

B.1905

C.1906

D.1911

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5.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6.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7.“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肓

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0.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13.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4.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15.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8.小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影响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有一次小李跟同年级的另一个班的同学打架,班主任劝退小李。这行为侵犯了小李的

()A.人身权

B.财产权

C.受教育权

D.人人平等权 19.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被试间差异增大,那么

()A.F值会变小

B.F值保持不变 C.组间方差会变小

D.误差方差会变小

20.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21.心理的实质是

()A.对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B.改造客观世界的意志 C.生理活动

D.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2.中枢神经系统是由______组成的。

()A.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B.小脑和大脑 C.脊髓和大脑

D.小脑和大脑皮层

23.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A.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情感、意志、行为

D.认知、情感、意志

24.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B.理论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D.分析原则、综合原则和抽象概括原则

25.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A.触景生情

B.闻过则喜

C.谈虎色变

D.打草惊蛇

2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联觉

27.“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是人的知觉特征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8.记忆过程包括______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9.长时记忆的编码有

()A.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B.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

C.图像记忆编码和语音编码

D.图像记忆编码和声像记忆编码

30.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

()

A.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B.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慨括 C.形成概念和进行问题解决

D.进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1.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创造了祥林嫂的艺术形象,他是把旧中国许多妇女的遭遇集中后创造出来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构成方式属于

()A.综合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32.某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想去向老师认错,但怕受批评丢验;又怕被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这学生此时的动机冲突形式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分析冲突

33.王芳解开一道数学题后,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这种情感是

()A.美感

B.激情

C.理智感

D.道德感

34.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35.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理论称为

()A.二因素说

B.智力结构三维模型

C.群因素说

D.能力层次结构理论

36.个性心理倾向性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B.气质、能力、兴趣 C.气质、能力、性格

D.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37.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

()

A.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

B.积极性、消极性、强和弱的程度 C.兴奋性、激动性、外显和内隐度

D.增力性、减力性、饱和度和外显度 38.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39.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A.社会道德评价标准

B.社会属性的体现 C.分类标准

D.结构的组成部分

40.智商是119,其等级为

()A.优秀

B.中上

C.中等

D.中下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1.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____________、体态语言三种。42.初等教育又称____________。

43.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44.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方法被称为____________。

4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纳所著的____________一书,体现了美国60年代进行的一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4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____________的作用。47.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48.新生儿与____________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49.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是强制性、免费性、____________。5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

5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辅助形式有个别辅导、现场教学。52.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____________。

53.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____,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5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____________、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55.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着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之为____________。

56.____________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57.1920年,美国的H.H.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____________,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5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隋况、____________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9.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____________、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60.教学策略的基础特征是综合性、____________和灵活性。

三、简答题(共16分)

61.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4分)

62.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3分)6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4分)

6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5分)

四、案例分析题(9分)6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年轻的张老师是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现任教于一所中学。工作之初,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由于他平时对学生不苟言笑,在班级管理中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渐渐的,张老师发现自己与学生之间有了无形的屏障,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自己讲课越来越缺乏激情,班级管理越来越困难。

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张老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人生等,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愿意向他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1)试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3分)(2)上述材料启发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6分)

五、论述题(10分)

66.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67.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68.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____________。69.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导神经和____________。

70.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____________,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71.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____________。72.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

73.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_。

74.电影的胶片是一片一片的,但按每秒24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却没有间断感,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75.个体感知过的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称为____________。

76.根据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我们又可以把识记分为____________和意义识记两种。

77.按照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三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____________。

78.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和概念同化。

79.根据想象内容新颖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___和创造想象。80.“优柔寡断”“冒失”与意志的____________品质相反。

81.情绪与人的____________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82.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条件反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83.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朝着一个方向、寻找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方案的思维称为____________。

84.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____________。85.个性特征中最为稳定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86.意志行动可分为____________的阶段和执行决定的阶段。

七、简答题(共18分)87.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5分)88.简要说明短时记忆的特点。(4分)89.注意的心理功能有哪些?(4分)90.能力和知识之间有何关系。(5分)

八、案例分析题(7分)91.王亮和王峰是双胞胎,同年入学,现在已经是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他们两兄弟个子一样高,相貌也极其相似,但是他俩的性情却大不相同。王亮易激动,性情豪爽,办事果断,敢作敢为,行动迅速,喜欢参加各种争斗性活动,当受到挫折时恕发冲冠,爱打抱不平而不考虑后果。王峰则性情温和、安静、稳定、办事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即使在经受挫折时仍心平气和,不动神色,而两人的成绩却不相上下,齐头井进。

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试以气质类型学说加以分析。

九、论述题(10分)

92.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及精析

教育学、心理学

一、选择题

1.【精析】B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将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精析】B “兼爱”属于墨家的主张;“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思想;“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属于道家的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属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3.【精析】C

1905年,洋务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下诏次年起(即1906年),所有的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述止,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4.【精析】A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昆体良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著作。

5.【精析】C

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

6.【精析】B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的发展不但揭示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这些规律,而且科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

7.【精析】B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不能陵节而施。

8.【精析】C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9.[精析】D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称为培养目标。

10.【精析】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斗合法权益。因此,教师不得有对学生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决定的。11.【精析】C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教育能力,才能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

12.【精析】D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因此,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核心。

13.【精析】C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14.【精析】B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5.【精析】C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教育。

16.【精析】D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17.【精析】A

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8.【精析】C 班主任劝退小李的行为侵犯了小李的受教育权。19.【精析】D 略。

20.【精析】C 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21.【精析】D 心理的实质体现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a.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b.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22.【精析】C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分为脑干、间脑、小脑、大脑两半球等部分。

23.【精析】D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4.【精析】A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①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25.【精析】C 条件刺激在本质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物理性刺激,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另一类是抽象刺激,即语言符号,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在生括中,望梅生津、杯弓蛇影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谈虎色变、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作用。

26.【精析】B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

27.【精析】C 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知觉对象理解的过程中,经验是最重要的。“窥一斑而见全豹”,比喻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体现知觉的理解性。

28.【精析】D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29.【精析】A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种形式,它们又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30.【精析】B 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是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31.【精析】D 典型化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鲁迅笔下阿Q的形象、祥林嫂的形象等都是典型化的人物角色。

32.【精析】C 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题干中的学生既想向老师认错,又怕受批评丢脸、处分,是趋避冲突的体现。

33.【精析】C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王芳在解开数学题后产生的轻松和喻快正是理智感的体现。

34.【精析】A 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而手段—目的分析法,首先要发现当前所处状态与想要达到状态之间的差异,然后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设立各种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种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即解决问题。

35.【精析】B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36.【精析】D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7.【精析】A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①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②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基。③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④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38.【精析】C 意志的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

39.【精析】D 对性格结构的分析,一般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40.【精析】B 智力在130以上属于极超常;120—129超常;110~119中上,90~109属中等,80~89中下;70~79边缘;69 以下智力缺陷。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

41.书面语言

42.基础教育

43.制度文化

44.问答法 45.《教育过程》

46.良好的师生关系

47.孔子

48.青春期 49.普及性

50.领会知识

51.班级授课制

52.道德行为 53.主体

54.认知目标

55.教育者

56.儒家 57.独立作业

58.个别差异

59.导向作用

60.可操作性

三、简答题

61.【参考答案】(1)导向与激励功能。(2)鉴定功能。(3)改进提高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

62.【参考答案】(l)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调控作用。(4)评价作用。63.【参考答案】(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64.【参考答案】(1)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要防止“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种倾向

四、案例分析题

65.【参考答案】(1)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材料中,刚开始,虽然张老师认真备课,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但是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后来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认真了解学生等等,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有:①教师方面。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热爱学生;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②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学生应该摒弃对老师的固有成见,要学会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老师的付出,积极主动地和老师沟通。③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

五、论述题

66.【参考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之可的辩证关系如下: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认识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基础。②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③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④行即道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最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德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

67.认识

68.人本主义

69.效应器

70.神经元(神经细胞)71.自变量

72.韦伯定律

73.恒常性

74.动景运动 75.表象

76.机械识记

77.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78.概念形成 79.再造想象

80.果断性

81.生理需要 82.操作条件反射

83.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84.生物前提

85.气质

86.采取决定阶段

七、简答题

87.【参考答案】(1)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88.【参考答案】(1)时间很短。(2)容量有限。(3)意识清晰。(4)操作性强。(5)易受干扰。

89.【参考答案】(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90.【参考答案】(1)联系:①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知识的掌握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的。

(2)区别:①能力与知识属于不同现象和范畴。②能力与知识的发展程度不同。③能力与知识的发展速度不同。

八、案例分析题 91.【参考答案】(1)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气质不能决定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

(2)根据案例可以判断王亮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王峰属于黏液质气质类型。①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在情绪方面,无论是高兴还是忧愁,体验都非常强烈,也进行得非常迅速,而在情绪爆发之后,很快又平静下来。智力活动县有极大的灵括性,但理解问题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在行动上生机勃勃,顽强有力。概括地说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是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②黏液质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比较微弱,心情比较平稳,变化缓慢,他们经常心平气和,很难出现波动的情绪状态,不容易发出强烈的不安和激情。他们喜沉思,在进行任何工作之前都作细致的考虑。能够执行已做出的决定,不慌不忙地去完成工作。往往对已习惯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热情,而不容易习惯于新工作。概括地说,黏液质是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扳,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的。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九、论述题

92.【参考答案】(1)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成果的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其中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①流畅性。②灵活性。③独创性。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①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④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⑤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⑥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第二篇: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

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参考答案:A

第2题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活动、经验

B.学生、活动、教材

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

D.学生、经验、活动

参考答案:C

第3题

在儿童身心发展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稳定性

参考答案:C

第4题

我国当前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

A.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服务

B.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均衡发展服务

C.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的农村服务

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答案:D

第5题

一位学生没有交作业,教师在上其他课时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这种做法实际上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权

D.荣誉权

参考答案:B

第6题

义务教育是我国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

A.自觉性、免费性与普及性

B.免费性、统一性与选择性

C.强制性、免费性与普及性

D.福利性、自觉性与普及性

参考答案:C

第7题

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段为()。

A.小学至初中

B.初中至高中

C.初中至高职

D.小学至高中

参考答案:D

第8题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为使学生了解有关电荷的知识,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有关摩擦生电的实验。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实践活动法

D.参观法

参考答案:B

第10题

我国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

参考答案:C

第11题

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参考答案:B

第12题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参考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

课程都是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

参考答案:错误。课程既包括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也包括课程计划之外的课程,比如:学校的环境、校风、师生关系等方面构成的隐性课程,也属于课程的组成部分。

第14题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有三个方面:第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第二,影响因素不同。德育过程中,学生只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要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三,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运行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运行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

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

(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保护文化的功能、活化文化的功能、交流文化的功能和选择文化的功能。

第16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教师自我的形成。

第17题

学校体育有哪些具体任务?

参考答案:(1)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2)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这是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学心得。

教书8年的经历,使我越来越坚定一个目标:做个“懒老师”。过去,我也曾努力将课文分析来分析去,但学生在读课文时居然没有自己的见解;当我逐字逐句地批改完作文之后,发现学生仍然没有学会写作文,我顿感泄气。经过思考,我决定还是变“懒”一些吧。每当我改一次作文,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后,就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改好的文章没地方发表,就让学生自己编报发表。老规矩,第一期我出给学生看。“不好看那好,下次就由你们自己出吧,各小组轮流负责,每两周出一期。”对于课文,我也不讲来讲去,讲得自己都倒胃口。“我不勉强你们,你们自己看吧,哪篇好咱们就讲哪篇。不喜欢的课文只讲一节课,作为补偿,下一堂课我增加一篇课外美文。”真没想到,一个星期一篇,一不小心,一个学期竞多讲了20多篇文章。“怎么还嫌我课讲得太唠叨了,讲得太多了那好,你,就这位大声嚷嚷的同学,你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吧……”

[问题]

这位教师真的懒吗请结合教学过程的某一规律分析上述案例。

参考答案:这位老师并不懒,他较好地遵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这位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批改作文,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还选择美文进行讲解、引导。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修改作文,自己编报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如果这位教师再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就更好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9题

心理学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个性心理和()

A.心理潜能

B.心理活动

C.心理结构

D.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D

第20题

根据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知觉可以分为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

A.空间知觉

B.顺序知觉

C.整体知觉

D.系统知觉

参考答案:A

第21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联觉

参考答案:A

第22题

考试之前,我们反复看书学习以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参考答案:A

第23题

读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催草地见牛羊”的诗句,头脑中形成了大草原壮丽的景象,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A.后像

B.想象

C.幻想

D.空想

参考答案:B

第24题

“郁郁寡欢”或“心情舒畅”这类情绪状态属于()。

A.应激

B.心境

C.热情

D.激情

参考答案:B

第25题

在深思熟虑基础上抓住时机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其反应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坚韧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参考答案:D

第26题

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并成为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称为()

A.情绪

B.动机

C.需要

D.兴趣

参考答案:C

第27题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称为()

A.习惯

B.服从

C.性格

D.顺从

参考答案:D

第28题

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我国一些市民盲目抢购食盐,张三也跟着购买了很多,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遵从

B.服从

C.从众

D.顺从

参考答案:C

第29题

一般认为,男性自信,进取心强;女性温柔,心灵手巧。这种社会心理效应是()

A.晕轮效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投射效应

参考答案:C

第30题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包括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情绪积极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人格结构完整和()。

A.富有创新精神

B.语言风趣幽默

C.智力发展超常

D.自我意识正确

参考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选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知活动没有必然联系。

参考答案:错误。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贯穿在包括认知活动在内的其他心理过程之中,并与其他心理过程同始同终;离开了注意,其他心理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

第32题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遗传对人的智力发展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错误。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片面夸大了遗传的作用。但是,遗传对智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否认的。遗传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

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1)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驱力。

(2)功能:引发功能,即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指向功能,即动机具有使人的活动朝向预定目标前进的功能。激励功能,动机对活动具有维持和加强作用。

第34题

简述思维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形式包括:

①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位和推理、判断的基本要素;

②推理,是由表及里的过程;

③判断,是对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

第35题

简述遗忘的规律以及遗忘原因的衰退说。

参考答案:(1)遗忘的规律是,一般说来,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就是说,刚学过之后,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比较快、量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忘了。

(2)遗忘的原因的记忆痕迹衰退说强调生理活动过程中对记忆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的结果。

第36题

试述人格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说明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学校是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人格特征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以及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受系统的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对学生发展良好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校风和班风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人格特征。

(3)举例说明略。

第三篇: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

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表述是()。

A.研究教育事件与教育经验,探索教育理念

B.研究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法规

C.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D.研究德育案例与教学案例,总结教育经验

【答案】C

2.近代教育史上,高度评价教育对社会、对人发展的作用,并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A

3.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适用,它并未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个体差异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D

4.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D.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D

5.我国1922年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C

6.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活生生的个体,对他们的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长期性与间接性

B.复杂性与创造性

C.主体性与示范性

D.连续性与广延性

【答案】B

7.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类型

【答案】C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理想信念与价值观

C.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情感态度与科学观

D.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运用、人生观与价值观

【答案】A

9.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通过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认识时间。魏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答案】B

10.通过中考、高考以及研究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C

1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其中的主要矛盾是()。

A.学生道德认识深与浅的矛盾

B.学生道德认识多与少的矛盾

C.学生道德认识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D.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自身品德基础的矛盾

【答案】D

12.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与校外活动

C.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

D.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新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我国明确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须实行“六三”分段。

错误或不全面。(2分)

我国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实行多种分段,既包括“六三”分段、“五四”分段,还有九年一贯制等。(4分)

14.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了知识,其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

错误。(2分)

学生掌握了知识,其能力未必能够得到发展。因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的数量有关,还与掌握知识的方法、手段等有关。(4分)

三、简答题:15~17小题。

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传递与保存文化。

(2)选择文化。

(3)交流与融合文化。

(4)活化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16.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脑力与体力的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2分)

(2)造成人片面发展的原因是旧式分工。(2分)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2分)

(4)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2分)

17.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贯彻哪些主要原则?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或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或有的放矢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5)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或疏导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或长善救失原则)。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2分,四点7分,答对五点即给满分,多答不加分。

四、论述题:18小题。

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马老师在“燃烧与灭火”一课的备课中,反思以往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存在的问题,深深认识到“燃烧与灭火”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仅仅通过课本和几个实验,不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完整的体验和认识,难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于是,马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除讲解相关的知识外,还通过网络图片、动画、视频材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燃烧的利与弊”“火灾预防和安全救护”“消防安全标志”“灭火器”“火场逃生”等知识有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最后,组织学生对本课主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了完全的知识和理论,又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安全意识,发展了科学素养。

[问题]请依据教学过程的某些规律或教学原则,对马老师的教学进行评析。

答案一:(从依据的教学过程规律出发)马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5分)学生主要是通过间接性经验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其基本步骤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其中理解是中心环节;任课老师通过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内容,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3分)

(2)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5分)马老师既有讲授又有演示,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内容要求展开充分讨论,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分)

答案二:(从依据的教学原则出发)马老师主要贯彻了:

(1)直观性原则。(3分)教师不仅进行讲解,而且通过网络图片、动画、视频材料等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与理解。(3分)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分)教师在讲授“燃烧与灭火”原理的同时,有机结合生活实际,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3分)

(3)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火灾预防和安全救护的教育。体现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流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答案】B

20.“说明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体现的心理学研究目标是()。

A.陈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答案】B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运动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视觉

【答案】D

22.“思维着的知觉”指的是()。

A.观察

B.判断

C.推理

D.表象

【答案】A

23.能够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的注意品质称为()。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答案】C

24.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绪记忆

【答案】A

25.读了《红楼梦》中对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描述,头脑中浮现出她的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A.感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C

26.个人因担心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的出现而产生的不愉快情绪是()。

A.抑郁

B.愤怒

C.狂躁

D.焦虑

【答案】D

27.缺乏主见、易受他人影响者,或者盲目地自主决定、一意孤行的人,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答案】A

28.通过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方法是()。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答案】C

29.不依赖文化和知识背景,主要用于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经验智力

D.情境智力

【答案】B

30.某人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别人也一定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是()。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心理健康与个体心理活动达到的功能状态无关。

错误。(2分)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良好或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生活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与完善个人生活。(4分)

32.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正确。(2分)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4分)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原因。

(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4)个性特点。

3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1)信息保持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分钟。(3分)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3分)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干扰。(2分)

35.简述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及其特点。

(1)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开朗热情,外向,缺乏自制力和耐心,勇敢果断。(2分)

(2)多血质: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情感体验不深,外向,容易适应新环境,兴趣爱好广泛但易变化。(2分)

(3)黏液质:安静沉着,老成持重,言语动作迟缓、不灵活,内向,自控力强,坚韧执着,感情比较淡漠。(2分)

(4)抑郁质:感受性高,观察仔细,对刺激敏感,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情绪很少外露,内向,谨慎,孤僻,对枯燥乏味的工作能够忍耐。(2分)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第四篇: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培根

D.卢梭

2.在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A.教学与发展理论本

D.范例教学理论

3.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体性,解性和

D.自我教育

4.在教育史上,有一种观点视教育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B.相对独立性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其中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D.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6.我国首次提出“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策出自【】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C.2003年《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D.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教师是通过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以及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和复杂性

B连续性和广域性

C.主体性和示范性

D.间接性和直接性

8.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组织要以儿童为中心,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做中学。这体现的课程类型是【】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9.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平时的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中小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世界,主要以学习哪种经验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经验

D.生产经验

11.班主任李老师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奋斗目标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用于反思和励志,从而使他们获得教益。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环境陶冶法

D.自我教育法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学生道德认知的深与浅的矛盾

B学生道德认知的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D.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

14.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6.教师劳动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7.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刚接班,我就听说班里有四位“女将”,人称“四大金刚。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们个个都是“头儿”—学生会主席、班干部,还兼做语、数、外三门主科课代表而且她们四人“亲密无间”,组成一个小圈子,同学们对“四大金刚”意见很大。

我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向她们提意见?”

几位同学瞪大了眼睛说:“她们手中掌握着大权个个凶得不得了,谁提意见就没谁的好日子过。”

为了解事实,我对她们的表现进行细心的观察,发现“四大金刚”确实有长处:对班里工作敢管、敢抓,做事泼辣、果断、有点子;但她们也有许多缺点:圈子太小,以身作则不够,听不得不同意见,有时还C营私舞弊,比如语文课代表,外语默写常常不能及时完成,全靠其他3个人在早读课上“帮”她堂而皇之地过关。我意识到,对这个小群体必须加以优化。我针对“四大金刚”果断地砍了“三斧头”:

第一,抓住语文课代表默写作弊的事实在班级公开批评了她们;

第二,另派一名同学协助语文课代表工作;

第三,分别找这4位同学谈话,肯定她们的成绩说明批评她们的原因,指出搞小圈子的危害“三斧头”在班里引起了很大震动。同学们议论纷纷“四大金刚”的心理压力当然很大。

趁大家都在思考这一问题,我对4位同学逐一进行了家访。一进家门,她们的反应几乎都很紧张,更没想到我在家访中能做这三件事:

一是在家长面前称赞她们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班级工作中做出了出色贡献;

二是征求她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请她们谈谈怎样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怎样加强班集体建设等;

三是对她们如何做好班级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恰当的严格要求。

她们紧绷的脸松弛下来,阻塞的思绪像闸门一样被打开了。她们不但积极谈建议,而且对自身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

紧接着,我在班级组织了“关于搞好班级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她们。班会上,不少同学对她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的诚恳和期待使她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她们都分别作了深刻的反省,最终得到了罔学们的认可。从此她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了,成了我们班名副其实的核心力量。

【问题】案例中的“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学研究有多个目标。其中,“对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与阐明”这一目标属于【】

A.陈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20.把明度相同的灰色方块放在白色背景上,会感到比放在黑色背景上的要暗些。这种感觉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21.由刺激物的新颖性、运动变化等特点引起的注意属于【】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前注意

22.下列选项中常常被称作工作记忆的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23.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

C.比较

B抽象

D.概括

24.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描述的是【】

A.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B.智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C.激奋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D学习时间与遗忘之间的关系

25.个体追求成就和天赋、潜能的极度发挥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6.按照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对智力活动进行计划和调控的成分是【】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习得成分

D.内容成分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投射式人格测验的是【】

A.明尼苏达多相测验

B.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

C.爱德华兴趣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28.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且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A.情绪

B动机

C.归因

D.态度

29.当他人在场时,如果个体的唤醒水平提高或动机增强,这时会产生【】

A.社会惰化

B.群体极化

C.社会促进

D.群体思维

30.把引起焦虑或恐怖的刺激由弱到强地暴露给来访者,使其逐渐适应,增加耐受力,从而消除恐惧或焦虑反应。这种行为矫正的方法是【】

A.厌恶疗法

B.系统脱敏

C.满灌疗法

D.代币疗法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流体智力是后天形成的、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能力。

32.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哪些?

34.简述班都拉的强化分类及其含义。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C

【应试指导】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答案】D

【应试指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说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故应选D。

3.【答案】B

【应试指导】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春方面的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故应选B。

4.【答案】D

【应试指导】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尽管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具有自身的承继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答案】A

【应试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选A。

6.【答案】A

【应试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7.【答案】C

【应试指导】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将自身具备的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拿握,然后向学生传授。故应选C

8.【答案】C

【应试指导】活动课程指的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是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活动课程的思想可追溯到法国教育家卢酸的“自然教育思想”。

9.【答案】A

【应试指导】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使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根据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其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

10.【答案】B

【应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就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故应选B。

11.【答案】D

【应试指导】自我教育法又称自我修养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和自我批评等。根据题干所述,此处为自我教育法。

12.【答案】C

【应试指导】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二、辨析题

13.错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4.错误。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三、简答题

15.(1)传授与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分)

(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2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2分)

(4)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2分)

1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上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2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分)

(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2分)

(3)教师的“教育机智”。(2分)

17.(1)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将人类活动经验加以抽象、概括、分类整理。(2分)(2)相对独立、自成体系。(2分)

(3)通常按特定知识领域内在的逻辑体系加以组织。(2分)

(4)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是其最大的特点。(2分)

四、论述题

18.案例中的“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贯彻了以下原则:

(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我”通过了解事实,对“四大金刚”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她们的优点和缺点。(3分)

(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分别找四位谈话,肯定成绩,说明批评原因,并开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她们。(3分)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我抓住作弊事实,公开批评,以纪律约束她们的行为,在家长面前表扬她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出色贡献。(3分)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我肯定她们的优势及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并为她们以后的班级工作及自身发展提出建议,引导她们自省,消除自身问题。(3分)

(5)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答案】B务创可新

【应试指导】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具体表现为陈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其中解释心理现象是对已知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因果关系。故应选B。

20.【答案】B

【应试指导】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描述的现象便属于此。故应选B。

21.【答案】A

【应试指导】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都是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故应选A。

21.【答案】B

【应试指导】短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23.【答案】A

【应试指导】思維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

24.【答案】C

【应试指导】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与激奋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度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故应选C。

25.【答案】D

【应试指导】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26.【答案】A

【应试指导】斯滕伯格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三元结构理论。他指出,元成分用于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的获得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分配心理资源、调整解题思路等。故应选A。

27.【答案】D

【应试指导】人格测验分为自陈式和投射式,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爱德华兴趣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根据排除法,故应选D

28.【答案】D

【应试指导】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且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29.【答案】C

【应试指导】社会促进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故应选C

30.【答案】B

【应试指导】系统脱敏法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从弱到强,渐次实施,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六、辨析题

31.错误。

流体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形态。它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体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32.错误。

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

七、简答题

33.(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3分)

(2)根据应对方式的目的,应对方式分为两一是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二是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应激源。(2分)

(3)根据应对方式的表现形式,有积极的认知应对、积极的行为应对和回避应对三种。(3分)

34.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2分)班都拉在其强化理论中把强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分)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2分)

得(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2分)

35.(1)提高助人报酬。摩根和帕克认为帮助别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随着助人报酬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4分)

(2)将社会规范内化。个人将利他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规范形成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个人做出助人的行为。(4分)

八、论述题

36.(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3分)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分)

(3)充分利用“变式”。(3分)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方法。(3分)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3分)

【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第五篇: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担任过20年农村中学校长,代表性著作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应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多年担任农村中学校长的实践,悉心研究教育理论,不倦地写作,发表了《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等40余部教育专著。

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美国鲍尔斯、金蒂斯代表的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派别。

【应试指导】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等。其中,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等。

3.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民族和文化传统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应试指导】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属于什么性质,其教育也就属于什么性质。

4.“莲出于污泥而不染”这个比喻说明了人具有()。

A.差异性

B.社会适应性

C.自然性

D.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应试指导】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莲出于污泥而不染”正是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5.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目的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民族本位论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应试指导】社会本位论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目的,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6.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学校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建立学制的依据。

【应试指导】学制的建立,必须依据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建立学制时,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7.“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下列哪种师生关系的作用?()。

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伦理关系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师生关系。

【应试指导】在师生关系中,心理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在本质上是学生的情感和认识受到了教师期望的影响,即心理关系的作用。

8.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应试指导】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主要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正是活动课程。

9.长期的实践证明,基础教育学校必须坚持()。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与研究并重

C.教学与实践并重

D.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学的地位。

【应试指导】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才的机构,它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通过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现。在多种途径中。教学涉及学科领域最广,占用时间最大,对人的影响也最全面。因此,基础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10.《学记》中比较准确地体现教学启发性原则的是()。

A.“开而弗达”

B.“学不躐等”

C.“及时而教”

D.“禁于未发”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应试指导】《学记》中提到“开而弗达”,意思是要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结果。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激励学生,体现的是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1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小组学习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探究学习。

【应试指导】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课题和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得出原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12.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C.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

D.指导班委会的工作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应试指导】班级德育工作的好坏,对班级整个工作的质量、对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

二、辨析题:13~14小题。

每小题0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2分)

钻研教材、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部分内容,不是全部内容。此外,还要求教师要钻研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以及写出教学进度计划等。(4分)

14.“专家未必名师。”

【答案】正确。(2分)

专家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这只是作为名师的条件之一。作为一个名师,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4分)

三、简答题:15~17小题。

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功能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1)从作用对象角度,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3分)

(2)从作用方向角度,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分)

(3)从作用呈现形式角度,可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2分)

16.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案】(1)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评分说明】上述答案(1)必答,2分;其余四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6分。

17.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1)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3分)

(2)有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3分)

(3)有助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2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18小题。

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最近几天,任课老师们总是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王晓晓的问题:上课不守纪律,总是打扰别人,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较差。

如何引导规劝他呢?我发现,他玩“悠悠球”很有两下子,技术不错,玩时非常专注投入,样子可爱极了。思忖良久,我有了主意:请他当老师们的教练!并安排周二和周四的课外活动上课,每次15分钟。

刚开始,面对自己的老师,他很不习惯,也放不开。渐渐地随着大家“教练、教练”的叫着,他开始有点自信了,像模像样地教起来……我们则尽量减少教师的角色身份,像学生一样有模有样地学。每当他做演示或是讲解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说话,安静、认真地听着;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总是先举手示意,然后称呼“教练”,再说出不明白的地方;中途某老师有事,总是礼貌地向这位“教练”请假……那么,这时候的他呢?总是很有礼貌地回答说:

“好,没关系,老师您去吧!”

实事求是地讲,每次我都很感动,感动于王晓晓在这种变相的激励和重重熏染中取得的进步,更感动于我的同事对教育的理解和付出。

自从这个计划实施以后,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不守纪律,总打扰别人的王晓晓了。在课堂上,他表现得很认真很有礼貌,学习积极主动,各科老师普遍反映王晓晓变了……

[问题]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采用了什么德育方法?请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1)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的原则)。(4分)

案例中的班主任发现王晓晓擅长玩“悠悠球”,于是,抓住这个积极因素加以发挥,让他教老师们玩悠悠球,在这个过程中王晓晓找回了自尊和自信,克服了原来上课不守纪律,总是打扰别人,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消极因素,提高了王晓晓的自制力。(4分)

(2)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采用了榜样示范等方法。(4分)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做“学生”时,认真的学习态度,对“教练”虚心求教的精神,给王晓晓同学树立了榜样。加之进行适时的引导,促使了王晓晓的转变。(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如案例中的班主任贯彻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也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1879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建立这个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詹姆斯

B.华生

C.铁钦纳

D.冯特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应试指导】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0.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应试指导】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即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1.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记忆,称为()。

A.内隐记忆

B.工作记忆

C.语义记忆

D.参考记忆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记忆的分类。

【应试指导】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其中,内隐记忆指的是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22.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心率、血液、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对不能直接观察的患者体内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这是思维的()。

A.灵活性

B.间接性

C.独特性

D.概括性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

【应试指导】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题干中所体现的正是思维的间接性。

2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

【应试指导】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上都留下了烙印,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4.某人生病后,想早日痊愈但又害怕吃药打针。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双重趋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动机斗争。

【应试指导】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生病后既想早日痊愈又害怕吃药打针的心理属于典型的趋避冲突。

25.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与()。

A.原型内化

B.原型应用

C.原型启发

D.原型反馈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应试指导】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2)原型操作,即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即将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26.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称为()。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性格的概念。

【应试指导】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27.“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

B.功能性

C.独特性

D.整体性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人格的特点。

【应试指导】人格具有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的正是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28.对一个人的某个方面形成印象后,往往会根据这个印象对此人的其他特征作出推理。这种现象属于()。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C

【考情点拔】本题考查印象形成效应。

【应试指导】晕轮效应指的是人们从一种已知特征推知其他特征,如知道某人是聪慧的,则许多人就把这个人想象成富有魅力、灵活、有活力、认真、可信赖的人。题干中所述现象即属于晕轮效应。

29.通过对引起恐怖或焦虑的刺激由弱到强地暴露给来访者,使其逐渐适应,增加耐受力,直到消除恐惧或焦虑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方法称为()。

A.支持疗法

B.厌恶疗法

C.领悟疗法

D.系统脱敏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系统脱敏法。

【应试指导】系统脱敏法的基本方法是,在患者出现焦虑或恐怖反应时,同时引起一个与之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以使患者原来的不良反应强度减弱,直到最终消失。题干中所述矫正方法即为系统脱敏。

30.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的是()。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遗传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应试指导】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因而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六、辨析题:31~32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随意注意就是随随便便的注意。

【答案】错误。(2分)

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它不是随随便便的注意。(4分)

3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回事。

【答案】错误。(2分)

虽然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表现为:工作对象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遵循的模式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遵循发展与教育模式,心理治疗遵循医学模式;工作任务的侧重面不同,心理咨询针对个体的生活,心理治疗针对个体的疾病。(4分)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知觉的特征。

【答案】(1)知觉的选择性;(2分)

(2)知觉的理解性;(2分)

(3)知觉的整体性;(2分)

(4)知觉的恒常性。(2分)

3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案】(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分)

(2)学习的程度;(2分)

(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2分)

(4)识记者的态度。(2分)

35.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答案】卡特尔将智力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流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3分)

(2)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智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3分)

(3)流体智力的发展一般人在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2分)

八、论述题:36小题。

15分。

3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分)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3分)

(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2分)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2分)

下载2016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