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实录(汪雅虹)

时间:2019-05-14 12:1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雪》教学实录(汪雅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雪》教学实录(汪雅虹)》。

第一篇:《雪》教学实录(汪雅虹)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雪》课堂实录

该课获2010年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展评(初中组)一等奖

汪雅虹/执教、整理 王 玲/指导

师:“鲁迅”,一个对同学们而言并不陌生的名字,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课前预习简要地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补充介绍?

生2: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真不少。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用深刻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永远离开了我们,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涌上街头,为他送行。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呢?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笔下雪的世界。

(屏显。)

鲁迅——民族魂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现在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提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嗡嗡”的“嗡”,“磬口”的“磬”,“脂粉奁”的“奁”,这几个字的字音字形比较重要。

生2:老师,我发现课本上“蜡梅”、“胡蝶”、“壶卢”的写法和现在不一样。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开始不久,白话文的实践经验不足,还有待完善,因此很多字现在看来不对,但在那时却是正确的,因此可能有出入。不改是为了尊重原著并保留白话文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接下来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第2自然段中“以自身的滋润相粘(nián)结”,第4自然段中“他们决不粘(zhān)连”,“旋(xuàn)风忽来”,还有上文中“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xuán)转而且升腾”。

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把整理出的字词齐声朗读两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分成男女生两组,女生朗读前三个自然段,男生朗读后三个自然段,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好。

(生分组朗读。)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对文章节奏、感情的把握较为准确。我想找两个同学问一下,男生和女生分别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相应部分的?

生(女):读前三段,我们应读出南方雪的美好以及作者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师:我听出来了,那么男生呢?

生(男):后面三段应表现出对北方雪的赞美之情,要读出气势。

师:所以男生读的时候感情还可以更激昂一些,女生可以更甜美一些。文章我们读过了,下面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文字,领略先生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文学之美和意境之美。

(屏显。)

文学家——品味文学之美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思考:你认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一共描绘了几幅雪景图?

生(齐):两幅。一幅是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朔方雪景图。

师:真是异口同声啊!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师:“朔方”是什么地方?

生1:北方。

师:文章描绘了北方雪景和江南雪景,这里体现了什么的转换?

生2:地点的转换。

师:我们先看看作者在江南雪景图中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生3:写了“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写了草。

师:作者在描写花草的时候,抓住了花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生4:颜色!

师:我们一起把描写颜色的词读一遍。

生(齐):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

师:文章除了对植物的描写,还写了什么?

生5:还写了动物。“胡蝶确乎没有”,“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师:“胡蝶”、“蜜蜂”真的有吗?

生6:没有!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没有?

生7:从“确乎没有”、“记不真切”、“仿佛”这些词可以看出来。

师:这种写法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当中,描绘“春草图”时这样写到:“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8:虚写,也就是想象。

师:很好!同学们对于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老师很佩服。那么这幅图景中作者还写了其他内容吗?

生9:还写了孩子们堆雪人的场景。

师:这里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孩子们在冬天的活动,你觉得写这个情景有什么作用呢?

生10:孩子们在冬天玩得很开心,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生11:我觉得江南雪景图前面描绘花草时有色有声,有对实景的描绘,也有想象中的虚写,景物描写是静态描写,而这里的塑雪罗汉又加上了动态描写。

师:这位同学的品读真的很到位,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尝试着概括一下:江南雪景图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看?

生1:江南的冬天是一种温润的美。

生2:应该是美艳、不能持久的。

师:你是指塑的雪罗汉很快就消释了,对吗?

生2:嗯。

师:同学们可以回到文本中再找找。

生3:我觉得是“滋润美艳之至”。

师:这位同学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这样一幅画,除了塑雪罗汉是在冬天做的事情,其他的情景像是冬天吗?

生4:不像。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如果非得说是冬天,也是暖冬。所以说,除了“滋润美艳”之外,这样的冬天还有什么特点?

生5: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生机盎然的。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集体来概括一下江南雪景图:江南雪景图是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的雪景图。这样一幅声色和谐、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的江南雪景图美不美?

生(齐):美。

师: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生1:柔美。

生2:优美。

师:很凝练,我们就用“优美”好不好?

生(齐):好。

(板书:优美。)

师:下面我们齐读前三段,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能超越上一次的朗读。

(生齐读1-3自然段。)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一下朔方的雪景图中写了什么。

生1:写了雪的蓬勃。

师:文本中是怎样描绘的?谁来说?

生2:“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生3:“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绝不粘连。”

生4:“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师:同学们找得很全,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描写朔方的雪的关键词。

师生(齐):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奋飞,灿灿生光,旋转升腾。

师:那么朔方的雪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1:孤独的,没有南方的雪滋润。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孤独?

生1:“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生2:我觉得朔方的雪还有一种旺盛、不可抑制的力量。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2:“如包藏火焰的大雾。”这个比喻写出了朔方的雪蕴含着伟大的力量。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从文中归纳。文中有现成答案,你们找到没有?

(生摇头。)

师:同学们好像忽视了文章的开头。

生3:找到了!是“冰冷、坚硬、灿烂”。

师: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下。

(生齐读。)

师:“暖国”是哪里?

生4: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师:江南属不属于暖国?

生(齐):属于。

师:江南有没有雪?

生(齐):有。

师:有雪。可是先生却说“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也就是说“冰冷、坚硬、灿烂”指的是何处的雪?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齐):朔方的雪。

师:这几个词在文中如何理解?

生5:和江南温润的雪相比,朔方的雪是“冰冷”的;和江南在日光中渐渐消释的雪相比,朔方的雪是“坚硬”的、“灿烂”的,这和江南的雪是截然不同的。

师:很好,我们同学理解得非常好!刚才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了江南雪景图,叫“优美”,那么与此相对的朔方雪景图该如何概括呢?

生1:刚毅之美。

师:用两个字。

生2:壮美!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板书:壮美。)

师:下面我们齐声朗读一下后三自然段,读出壮美之感。

(生齐读。)

师:这两幅雪景图,一幅是江南优美的雪景图,一幅是朔方壮美的雪景图,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齐):对比手法。

师:正是对比。

(板书:对比。)

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雪景,这里仅仅是在描绘雪景吗?

生(齐):不是!

生1:作者通过写雪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2:这是借景抒情,借描绘朔方雪悲壮的战斗来表现自己的斗争精神。

师:大家都说这里不仅是写雪景,那么,你能感受到这两幅雪景图背后深沉的情感吗?作者分别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写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

(屏显。)

思想家——感受情感之切

思考:你能从这两幅雪景图中感受到作者更深沉的情感吗?

生1:我觉得江南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深切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师:鲁迅的故乡在江南,他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江南的雪景,蕴含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生2:写这篇文章时鲁迅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所以我觉得文章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非常可贵!回忆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所以说作者在写江南的雪时所表达的更重要的情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这是一种炽热的追求。

(板书:炽热的追求。)

师:下面大家再说说作者写朔方的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朔方的雪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决定要义无反顾地战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志向。

师:什么志向?

生1:要为全人类服务,要为全国人民的解放而战斗。

师:要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斗献身,你读出来了,很好。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2:我觉得写朔方的雪是为了表现作者不懈的追求以及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就算别人不理解,他也依然要勇敢地与黑暗现实作斗争。

师:就是坚守那份孤独。我们生在南方,对北方的雪只能从电视上看到,但是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那幅画面:在空旷的原野上,你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天气的奇寒,你能感受到的只是旋风的呼啸,那里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灿灿生光,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冰冷,坚硬,灿烂。朔方的雪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其实就是作者的品质。我们看到作者有怎样的品质?

生1:独立张扬,反抗环境。

生2:不屈不挠,勇于斗争。

师:很好,朔方的雪就是作者不屈抗争的写照。

(板书:不屈的抗争。)

师:作者在写景的时候不仅是单纯的写景,而是融汇了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齐):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师:在江南雪景图中,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朔方雪景图中,他表现了不屈的抗争精神。我们来思考,对理想的追求要靠什么手段来实现?

生(齐):战斗。

师:很好,作者的理想就是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板书:用战斗来创造美好世界。)

师:这两幅雪景图各具特色,当中蕴含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我们来分析一下,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更倾向于赞美哪里的雪?

(屏显。)

革命家——追寻战斗之魂

思考: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说明理由。

生1: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的精神是作者追求的。

师:因为朔方的雪的精神正好和作者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你觉得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

生2: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但是它不真实,而且很容易融化,从“塑雪罗汉”事件就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惋惜之情。

师:南方的雪非常美,它美艳、洁白、美丽,但是非常容易消融,所以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朔方的雪。

生3:我也认为是朔方的雪。因为南方的雪晴天虽然很美,但晴天让雪罗汉皮肤消释,寒夜又使它的皮肤结一层冰,它很容易被坏境改变。而朔方的雪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中,勇于同严酷的环境作斗争,表达了作者那种不屈的精神。

师:她回答好不好?

生(齐):好!

(生鼓掌。)

师:大家都说作者更倾向于赞美朔方的雪。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1:作者固然是倾向于朔方的雪,但是他对江南的雪更热爱一些,江南的雪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当时正处在相对来说比较光明的状态。

生2:作者更倾向于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是美好的,而朔方的雪却是孤独的,而且写江南的雪用了大量篇幅。

生3:美不经过雕琢是不可以长久保持的,所以作者还是更倾向于朔方的雪。文中“但是”这个峻急的转折很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你很善于抓关键词,非常好。大家的讨论很激烈,却都是经过思考得到的观点。江南的雪美不美?

生(齐):美。

师:作者爱不爱?

生(齐):爱。

师:有同学说南方的雪虽容易消融,但作者的喜爱之情仍显而易见,可是朔方的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才是作者倾情赞美的。喜爱与赞美是有区别的,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作者称“朔方的雪”是什么?

生(齐):“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雨雪本无生命,作者却用了“孤独”、“死掉”、“精魂”这些字眼,我们如何理解?

生1:“孤独”是指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那种独立昂扬的精神。

生2:因为雪是雨变成的,所以雨的牺牲、死亡才换来雪的诞生。

生3:“精魂”是精髓、灵魂的意思,是指朔方的雪的献身精神和战斗精神。

师:这闪闪的、旋转升腾着的不仅是雨的精魂,更是人的精魂,是谁的精魂?

生(齐):鲁迅!

师: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是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其实,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我们一起来看。

(屏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我们会在高中阶段学到,这里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指具有何种精神的人?

生(齐):具有战斗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

师:很正确!《自题小像》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这些句子是不是让我们对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齐):是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我来把文章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好!

(师配乐有感情范读全文,读毕,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民族魂”是维系、支撑起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愿我们时刻与祖国同行,与先生的精神同行,共铸民族魂魄!

(生鼓掌。)

师:现在给大家布置作业,请看大屏幕。昨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73年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一代“民族魂”——鲁迅先生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今天,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么,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与先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吧!

(屏显。)

请以“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深入感悟“民族魂”。

/ 7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 7

第二篇:《香菱学诗》教学实录——屯溪四中汪雅虹、黄山市教科院王玲

该课获2012年第三届全国“商务印书馆·中语杯”中青年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该教学实录刊发在《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4年第7-8期合刊上(P.93-96页)。执教者为屯溪六中语文教师、程杨木工作室成员,整理者为黄山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程杨木工作室成员。

《香菱学诗》教学实录

汪雅虹执教

王玲整理

课前热场: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可得告诉我真心话,行吗?是玩好,还是上课好?”学生说:“玩好,因为玩的时候无忧无虑,特别放松。”老师:“我相信这绝对是真心话!那上课好不好啊?”有学生说:“上课好,上课可以学到知识。”老师:“我提个建议,今天我们上课,就把玩的时候那种状态带到课堂学习中来,争取既放松心情,又能学到知识,好不好?” 学生说:“好!”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哪篇课文? 生:《香菱学诗》。

师:它是哪部小说的节选? 生:《红楼梦》。

师:今年的5月31日有一位杰出的红学大家去世了,他就是周汝昌先生,他曾经这样评价《红楼梦》,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具有最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今天我们就要集合大家的智慧,通过对《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的学习来走近《红楼梦》。预习检测: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任务,嘱咐同学们要认真细致地预习课文,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先请你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课文内容。生1:香菱学诗。(有学生笑)师:这位同学仅用了标题中的四个字,就把主要人物和情节全概括了,言简意赅,非常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老师给出的这段话中的每个括号内填上一个动词,使它符合课文内容。

屏显:跟随宝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下决心()诗,于是拜黛玉为师,并在其指导下和众人的鼓励下开始()诗,()诗,最终能够自己独立()诗。生2完成填空,(学、读、论、作)

师:填写非常准确,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 生2:这段文字概括了香菱学诗的全过程。

师:我们都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一种文学体裁,简单了解 了文章的情节内容后,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就是走近香菱这个人物,了解香菱。初识香菱: 师:香菱学诗,这个姑娘为什么要学诗?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出香菱自己的话来回答。

生1:老师,我找到了!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师:她“羡慕”什么?

生1:她羡慕大观园里姑娘们的才情,所以要学诗。师:在这句话中香菱说自己学诗的态度是什么?

生1:顽。【板书:顽】 师:大家注意这个“顽”字,其实是哪个wán字的意思? 生集体答:玩耍的”玩”字。走近香菱:

师:香菱自己说她是学着“顽”,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 生集体摇头,表示不同意。师:那你们认为香菱学诗是什么态度,请到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然后发言交流。生1 :“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

师:香菱是到了大观园后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要学诗的吗?

生1 :不是,“常弄”说明她平常就喜欢诗歌,“旧诗”说明书都被她翻烂了,“偷空儿”说明她经常忙中偷闲,注重自学。师:日常生活爱自修的香菱。

生2 : 香菱说:“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说明香菱抓住一切机会虚心向黛玉等人请教,和他们交流学诗的体会。师:遇见良师多请教的香菱。

生3 : 老师,我找了这一句:“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诸事不顾”,体现香菱只顾读诗,别的事情都不管了,特别专注。

师:那把这个句子中的“一首一首”换成“一首首”行不行?

生3 :不行,“一首首”就有一种读得很快,囫囵吞枣的感觉,“一首一首”强调了她读得细致、认真。

师:你能将香菱这种细致、认真读出来吗? 生3再读此句。

师:你的朗读很到位!

生3 : 老师,我还找到一句,“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鳏鳏”是眼睛长睁不闭,忧愁失眠的样子,说明香菱一心想着作诗,无法入眠。

师:这个词抓得好,特别形象。另外,老师补充一下,这里的三更是夜里11点至凌晨1点,三更后才躺下,到五更,即凌晨的3点到5点钟才睡。这里是全心投入废寝食的香菱。

生4:“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这里,我读出了香菱的刻苦。师:句中哪些关键词最能够体现香菱学诗的刻苦?

生4:“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因为她一直在想着读诗作诗,说明她已经到 达绞尽脑汁、废寝忘食地想诗句程度了。

师:这个句子里还有三个“又”字,能品一品吗?

生4:这三个“又”字把香菱既想读诗、又想作诗那种两难割舍,都放不下状态写出来了。

师:宝钗见到香菱这个样子,是怎么评价她的?

生4:宝钗道:“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师引导抓关键字:怎么理解这里的“呆”字,真的是说香菱迟钝不灵活,傻呆呆 的吗? 【板书:呆】 生4:这是借宝钗之口侧面烘托香菱学诗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忘我地步了。说明香菱专注于学诗,痴迷于做诗,已经给别人有点呆迂的感觉了。

师:(满意点头)一连串的追问,这位同学都没被难倒啊,真的肯动脑筋!师:人物形象塑造有两个角度,一是正面描写,一是侧面烘托。类似于此处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留心。这位同学们分析非常细致精准,还有吗?

生5:“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这个句子运用了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把香菱在第一稿失败,作第二首诗时,那种沉浸在诗的境界当中,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其中的状态刻画出来了。尤其是“默默”、“出神”“抠土”这些词体现出了她忘我作诗的精神。

师:嗯,“抠土”这个举动就像是小孩子般的无意识的动作,她全情投入,忘却自我了。那你能不能分析一下香菱“出神”“皱眉”“含笑”时,她分别在想些什么?

生5:“出神”说明香菱一心只想着怎么作诗,所以神游其中,不能自拔;“皱

眉”

体现出她在认真思考、斟酌某些词句的写法,可是思虑阻塞,还没找到灵感,“含 笑”一定是想到了好词佳句,所以满意、欣慰的笑了。

师:你的分析就好像是亲眼见到了香菱本人,这是不惧挫败,忘我投入的香菱。那香菱这副样子,来往的人和宝钗怎么看待她?

生5:来往的人见到香菱这个样子,都忍不住“诧异”,宝钗忍不住说这个人要 “疯”了。

师:她真疯了吗? 【板书:疯】 生5:“疯”说明香菱的神态动作已经和平常迥然不同,神游诗境其中,物我两 忘了。

师:“疯”了的香菱在写了第二首诗后,又进入了另一种境界,那就是宝钗所说 的“可真是诗魔了”。大家找到相应的句子没有,看看哪一处细节描写最能体现 出香菱“走火入魔” 的状态? 【板书:魔】 生6: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这个句子里“怔怔”是发愣的样子,探春叫她闲闲吧,是想劝她休息一下,可她却满脑子里面想的都是作诗押十四韵的事,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与她无关,周围的一切都变得跟诗有关,所以她答非所问地说“闲”字是十五删的,可见其走火入魔了。

师:你对这个词挖掘的很深。香菱这样全心投入、废寝忘食地学诗,最终作出好诗了吗? 生:作出好诗了!“ 师:何以见得?

生7:只听得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这个反问句不就表明香菱自己都觉得好吗!还有宝钗说:“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从侧面表现出上天都被她感动了,让她在梦中悟出了诗!【板书:仙】 师:文中描写香菱的第三稿诗是梦中所得,你觉得这是不是偶然的,是不是香菱不做梦,就作不出好诗?

生7:不是这样的。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情节的设计很巧妙,用 梦话来暗示香菱学诗的成功。“通了仙了”所指的梦中得诗,其实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香菱苦心孤诣的结果,是苦思冥想的结晶。

师:你的分析很透彻。同学们找找看,香菱学诗的态度用文中最具概括性的话来 说是什么?

生7:“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板书:苦志学诗】 师:香菱指把自己所有心力都聚集在一起,刻苦学习,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地致力于学诗,这就是香菱学诗的态度。如果把香菱这种态度说成是“顽”,那咱们每个人都得好好学学这种难能可贵的态度,这种不玩之玩,可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啊!(在板书“顽”字上加上双引号)

师:刚才大家的分析都源于文本,而且细致准确,现在我们归纳一下香菱学诗 的态度。

屏显:醉心学诗 寻常自修 虚心请教 全心投入

废寝忘食 不惧挫败 锲而不舍 „„ 深读香菱:

师:香菱学诗,学得越发“呆”了,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通了“仙”了,学得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汇聚到学诗这一件事上,在作者笔下,在别人眼中,在我们读者心中,觉得香菱学诗学得很苦,那她自己觉得苦吗?

生1: 她自己不觉得苦,我找到了证据。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这说明了香菱非常渴望学诗,而且乐此不疲。

师:香菱这个时候脸上挂着什么表情啊? 生1:笑。师:人物的语言和表情往往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中写了香菱脸上总是挂着一个惯常的表情——笑,共计15次,下面我们就通过其中的三处有代表性的笑来了解香菱,看看她因何而笑,笑从何来? 屏显:

(1)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2)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3)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生2:第一处笑写出了香菱因为即将实现学诗的愿望而高兴。

师:“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的“就”字能够看出香菱怎样的心思?

生2:表明她很好学,心情迫切地想尽快读诗,学诗,所以央求黛玉把书给她,好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连夜里还要回去念几首。师:你试着把香菱急迫的心情,央求的口吻通过对这个句子的朗读表现出来。(生读第一处笑。)

师:读得真好。哪位同学接着说?

生3:这第二处笑表明香菱才学了这么几天诗就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竟能了解诗歌的妙处,所以她很高兴地谈到自己读诗的感受,也可以看出她很聪明。师:难怪林黛玉要评价她“是个极聪敏伶俐的人”。这里的笑是高兴,开心,你也试读一下。(生读第二处笑。)

师:你读出了香菱悟诗的欢喜。第三处笑如何解读?

生4:第三处笑可以看出香菱对自己的诗很满意,很自信,用一个反问句,可以 增强语气,如果换成陈述句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也体现了香菱对作诗很感兴趣、很执著,所以梦中成诗。

师:你能读一读这第三处笑吗?(生读第三处“笑”。)

师:你在读的时候把“还不好”的音拉上去,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生:将音调上扬可以读出香菱的自信。师:你处理得很妥帖。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齐读这三句话,读出其中的情味。(生齐读,效果甚好。)教师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三处笑的品味我们看出了香菱是一个聪明好学、执著自信的女孩子,她学诗在大家看来是苦的,可她自己在学诗的过程中却是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的。【板书:以苦为乐】 香菱悲歌:

师:面对香菱学诗这件事,宝玉是这么说的:“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对这样一个苦志学诗,以苦为乐的痴心女子来说,真的“天地至公”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香菱的生平经历。

播放背景音乐《叹香菱》,投影香菱主要经历,深入体会香菱的悲剧命运。幻灯片1:香菱,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姑苏望族甄士隐独女,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幻灯片2:五岁那年元宵,看花灯时因家奴霍启(谐音“祸起”)看护不当,被拐子拐走; 幻灯片3:在拐子的打骂中艰难度日,十一二岁被卖于公子冯渊(谐音“逢冤”); 幻灯片4:呆霸王薛蟠打死冯渊,强买香菱,逼其为妾; 幻灯片5:薛妻悍妇夏金桂搅家不贤,拨弄是非,虐待香菱;

幻灯片6:香菱气怒伤感,内外拆挫不堪, 酿成干血之症,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幻灯片7:香菱受尽凌辱,含恨而死!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再读香菱: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香菱的命运,你会用哪个字? 生1:惨。生2:苦。生3:悲。

师:是啊,香菱的命运非常不幸。按照常理来说,她应该没有什么闲情逸致来学诗,也未必能够笑得出来,在学诗的过程中,香菱为什么能够不觉其苦,反得其乐呢?

生4:香菱从小被拐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沦落为呆霸王薛蟠的妾,饱 受折磨,所以她想通过学诗写诗来排遣她心灵的痛苦,她刻苦痴迷,精血诚聚,终于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诗篇。师:这位同学认为学诗成为了香菱的一种情感宣泄的手段,也成为了她的一种精神寄托,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生4:如果香菱整天因为自身遭遇而愁眉苦脸,就会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孩。但写她笑着去面对生活,通过学诗来改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反而会更让人怜惜她,喜爱她。写她老是这样笑对生活反而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悲苦。

师:有学者说:曹雪芹刻画香菱,以“笑”来写“悲”,香菱笑得越多,越能让人感叹其身世之苦,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生5:香菱的命运是极为悲苦的,当她来了大观园这个美好的环境,又接触像林黛玉这样富于才情又乐为人师的少女,她内心里的对诗歌热情就激发出来了。学诗,可以让美好的香菱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师:如果让你给香菱的人生涂个底色你会涂成什么颜色? 生5:灰色,或者黑色。

师:那么香菱学诗这一段,其实是给香菱的人生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生5:嗯,我会涂成红色或者是明黄色。

师:嗯,有见地。这样的情节设计丰富了香菱的人生经历,可以使这个人物更加丰满。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6:香菱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骨子里流淌着读书人家的血液,有读书人的基因,所以她的学诗是命中注定的,是一种本真的回归。

师:(笑)这位同学的解读用了“基因学说理论”,我们假想一下,如果没有被拐的命运,以香菱的家境出身、天赋性情以及她个人的后天努力,她有没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林黛玉、薛宝钗?(生纷纷点头。)

生6:黛玉夸她极聪敏伶俐,宝玉说她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师:你的学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哦!(生笑。)

生7:香菱命运不济,但她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通过学诗来勇敢地和命运抗争,这种精神值得人尊敬。

师:香菱笑对多舛的命运,痴心不悔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完成了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理想的痴心追求!

师:同学们知道“香菱学诗”的原回目是什么吗? 学生摇头,表示不清楚。

师出示投影: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师:这里“慕雅女“的指的就是香菱。香菱不羡慕大观园里小姐们养尊处优的地位,不羡慕她们锦衣玉食的生活,她慕的是一个“雅”字,清雅、高雅、雅志,雅趣,因为有了一颗慕雅之心,她忘却了一切不幸,投身到学诗当中来,所以她能不觉其苦,反得其乐。在大观园学诗的这段时光,是香菱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所以她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地学诗,所以她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无情的命运非但没有让她沉沦麻木,反而使她的精神追求愈加执着,痴心不改。当这样一个女子笑着追求诗歌性灵时,她的形象在红楼大舞台上便熠熠生辉了!【板书:慕雅之心】 香菱颂歌: 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完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香菱在这篇文章里是美的,但同时她的命运在整部作品中是悲惨的,香菱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曹雪芹的书斋名叫“悼红轩”,是表明他对由女性所代表的美的毁灭的哀悼。一部红楼真可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领略了其中的点滴滋味。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记住香菱这个人物了吗?如此,老师就觉得非常安慰了。最后,让我们在一首送给香菱的赞歌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师配乐朗诵《致香菱》:(配乐《欢颜》)

犹如一株独立寒潭的白莲 / 在寂寞的季节遥送暗香 任凭闪电狂放地打击 / 任凭风雨无情地摧折

尽管淤泥也试图将你沾染 / 你却还给世俗一个惊喜 学诗是你的自我回归 / 慕雅亦是一种精神自赎 你如饥似渴、如痴如醉 / 你废寝忘食、痴心不悔 你以一贯的坚守 / 绽放自己生命的春天

无情的命运 / 湮没不了/ 你血液里流淌的诗性与才情 你笑着追求诗歌性灵 / 迸发出灵魂的美和生命的诗意 你从红楼中姗姗而来 / 在红楼舞台上熠熠生辉 原来你从未走远 / 一直立于彼岸 / 微笑千年(备注:《致香菱》节选自钱伟燕老师同名诗作)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曹雪芹

呆魔疯仙 苦志学诗

“ 顽”

以苦为乐 慕雅之心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四中 邮编:245000 电话:*** 邮箱:654834276@qq.com 7

第三篇:《江雪》教学实录之一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老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谁来试一试?

学生:(读错了一个音)

老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

学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老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

学生:径是小路的意思。

老师:整个词呢?

学生1:许多路。

学生2:成千上万条路。

老师:刚好是一万条路吗?

学生:不是,这是一种夸张。

老师: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学生:千山。

老师:那么意思就是

学生:许许多多的山。

老师:谁还想来读一读?

两名学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学生齐读。

老师(指着课件):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

学生:蓑。

老师:头上戴着的是

学生:笠。

老师:整个词的意思就是

学生: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老师: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

学生齐读。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弄懂诗的意思。

老师: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1:多读几遍。

老师:哦,朗读品悟。

学生2: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

老师: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学生3: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

老师:这就叫串词连句法。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

学生1:查字典。

学生2:找资料。

学生3:问老师。

老师:其实古诗下面的注解也是你的好帮手。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老师:谁来试着说说?

学生纷纷举手。

学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

老师:看得出他的自学很有成效。谁还想来说一说?

学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老师:呵,进步很明显呢!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说得好?

学生1:踪是脚印的意思,这个字解释得准确。

学生2:把蓑笠翁的意思说明白了。

学生3:冒着风雪这个词用得好。

老师: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一学生犹豫举手:最后一句话应该是讲老翁独自钓雪吧?

众学生笑,老师却竖起大拇指:他说了一句大实话。你看,诗中不就是讲独钓寒江雪吗?

学生沉思。

学生1:可能是结冰了。

学生2:要不就是钓不到鱼。

老师:还是让老师来给大家解开这个谜底吧。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

课件演示:把独钓寒江雪改为寒江雪独钓。

老师:所以这句话在解释的时候就可以说成 学生:在寒冷的下着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老师:看来大家很有收获。谁还想把整一首诗的意思再说一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老师: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我感觉这个老翁很孤独。

老师:你的感受很准确。

学生:我觉得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老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

学生: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老师:嗯,你很会品味。我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嗬,好大的雪。我还看到了一个老翁,能读出他的孤单吗?

继续请学生读。

老师:哎,真是形单影孤。

老师: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老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板书:

1、捕鱼为生)

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

2、独享清静)

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板书:

3、排解忧伤)

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

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板书:

4、喜爱钓鱼)

学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

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板书:

5、心中孤单)

老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老师: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老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一脸严肃,心里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

再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

老师:能背出来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老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名两个学生说。

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学生1:加一筐鱼。

学生2:最好在船上放一壶酒。

学生3:在江边添上一些落叶。

学生4:再画上几笔火红火红的枫叶。

老师:看来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老师: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1: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老师: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

学生代表2: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

老师:也就是景色也不一样。

学生代表3: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老师:你的发言真有水平。你是怎么知道王士祯是怡然自得的?

学生: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杯酒,也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喝酒,能不高兴吗?

学生:从诗人的简介中也可以了解。当时王士祯是刑部尚书,而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可以说一个是官场得意,一个是官场失意。

老师: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

学生:我感受到虽然都是独钓,但是他们表达的却不一样,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

老师:你体会得更深了。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沈大安老师课后评价:(部分)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他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会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两个侧面。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那么多的答案,有高下之分,教师不能简单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导分辨。显然,养家糊口的解释不仅缺乏诗意,也有悖诗人的本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第四篇:《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我想问下同学有没有去过苏杭两地,无论去或者没有去,你们一定听说过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的确是人尽皆知的,那苏杭最出名的地方大家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是哪里?

生:西湖

师:西湖作为我国的著名的旅游胜地,因此也有了“人间天堂”这种称呼。(屏幕显示西湖美景)西湖不仅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也对西湖的美景赞不绝口。因此,他们用大量的笔墨来描绘西湖的美景。你们知道有哪些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哪些诗句(屏幕显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师:这些诗句用渲染的手法,多种色彩构成了春秋夏三季西湖不同的美,我们唯独没有看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西湖的湖心亭看一场雪!

二、整体感知

师:现在我要 请同学们一起将全文朗读一遍,同学们要注意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屏幕显示全文注音以及节奏的划分,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我要检查预习的情况,看看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第一段重点词语,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掌握得不错,现在我要让同学们看一幅图,这是什么图?(显示图片)生:雪景图

师:你们能从文中找出描绘这幅画的文字吗? 生:能

师:我请一位同学起来将他找的读出来。

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师:还有吗?

生: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师:很好。生:刚才这位同学在说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问题,这里天与云与山与水,用了三个“与”

子,在现代汉语中就会出现重复啰嗦的情况,而在这里,能不能去掉呢?

生:不能

师:那你们告诉我为什么?

生1:我也认为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师:很好,这三个“与”字,生动的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的浑然难辨 的景象。

师:那么我要是把“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这一句与之前的那一句比较,那一句好? 生(:前面一句。

师:你们既然说书上的一段文字比较好,告诉我为什么?

生:这些量词都缩小了,作者可能是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

师:很好,这些量词,一点、一痕、一芥、两三粒这些量词与我所说的相比,显得微乎其微,使得天地浑然一体。

师:如果我让大家写一段描写雪的文字,大家会怎么写?会不会用大量的修辞? 生:会

师:会不会用优美的语句? 生:会

师:那么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有没有用到修辞手法? 生(一部分):没有,生(一部分):有

师:说“有”的同学就起来说一下,你从中找出来哪些修辞手法。生1:比喻,将小船比喻成草芥。

师:不错,找出了一个修辞手法,大家还能找出其生他的修辞手法吗?

生2:排比,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还有吗?

生3:用了白描的修辞手法。

师:不错,找到了白描,但是白描不是修辞手法,是什么? 生: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师:这里还有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分为夸大和夸小,这里运用的是哪种? 生:夸小。

师:对,夸小,刚才有位同学说用到了白描的手法,的确是用到了白描的表现手法。白描究竟是什么呢?(屏幕出示白描的定义)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所以刚才我们所欣赏的一段话就是一副图画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用在三个地方,写人、写景、写事,它能够使得事尽其态,人物生动形象。我这里有两个例子是使用了白描的这种写作手法。(屏幕出示写人的实例)用非常直观的手法,将杨二嫂以及鲁迅的形象展现出来。

师:接下来是写景的事例,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出示写景事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景物直观,并没有任何的渲染与衬托,只是对其进行了排列,就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出示关灯片)所以刚才我们一起学习的那段文字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大地之苍茫,人物之渺小轻淡,人似乎已经完全融入天地中,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出示小结)作者眼中人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热爱

赏雪景

师:我们刚刚所欣赏大的一幅雪景图,是张岱出游时看到的景象,并将它记录下来,我们称为游记,那么游记之中的几个重要因素,你们能将它找出来吗?(屏幕出示:时间 地点 人物 时间)是什么时间? 生:崇祯五年十二月 师:十二月的什么时候 生:更定

师:很好,那么事什么地点呢? 生1:西湖

生2 :湖心亭

师:那么,有哪些人呢? 生(齐声):余 金陵人 舟子 童子 师:他们在一起干什么? 生:赏雪喝酒

师:很好,我现在就要请一位同学根据这几个要素将课文复述一遍。

生3:崇祯五年十二月下了三天大雪,大学过后的这天晚上,张岱驾着一叶扁舟,前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途中遇到一起赏雪的金陵人,于是把酒言欢,畅饮之后就此分别。师:这时候舟子说了一句话,什么话? 生: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师:说得简洁明了非常好。刚才这位同学给我讲述了张岱这次的游行,那么你们了解张岱这个人吗?(屏幕出示作者简介)张岱这个人是一个很奇怪的人,我们看课下注释是,他知晓音律,可以说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这么有才华的选择了隐居而没有选择走仕途这条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做事明末清初人,明朝灭亡后,他不承认清朝满族人统治的江山是自己的国家,他始终觉得生活在清朝的自己只身是客,所以张岱选择隐居著书立说,他的作品里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这种情绪是建立来怀念故国之上的,今天我们学到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是在清朝统治时期写的。我们说张岱这个人很奇怪,那么张岱所做和所经历的事,有没有令大家觉得奇怪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生4:文中说到是日更定,也就是晚上八点钟,在这么冷的天,我觉得时间上很奇怪。师:很好,这么冷的天,还是晚上八点钟,平时大家这个时间在做什么? 生:睡觉、看电视。

师:那么作者张岱,居然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生:闲情雅致,孤傲,清高。

师:还有哪些你们认为奇怪的地方吗?

生:作者一开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出现舟子,我觉得这里很奇怪。师:这个同学找出了它认为奇怪的地方,还有同学找出其他的吗?

师:你们找不出来了吗?真的找不出来了吗?我到是找出来了几处,看你们能不能跟我解答。师:文章以开始就写到,崇祯五年十二月,同学们看课下注释,崇祯是什么时候的年号? 生:明朝

师:我刚说了,这篇文章是清朝统治年间写的,作者却一直使用明朝的年号,这是为什么呢?谁能告诉我。生:他始终不忘故国。

师:哦,原来他一直忘不了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使用明朝的年号来记录时间。我还有一处

不明白,为什么作者问饮酒人,其姓氏,那人却说自己是金陵人,谁能告诉我?

师:如果是我们,问了别人什么,别人不答,我们要么追根问底,要么就生气。而张岱既不深究也不生气,这说明他什么性格? 生:洒脱 师:“金陵”在这里有什么含义没有? 师:金陵是哪? 生:南京

师:客人是金陵人,却住在杭州,肯定会思乡、思念金陵。客人思念金陵家乡,张岱听到“金陵”一词会思念什么? 生:思念故国

师:很好,我还有一个问题,跟才的一个同学一样,为什么,一开始作者是一个人,后来却出现了舟子?

师:舟子这里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莫说相公痴,还有痴似相公者。

师:舟子喃喃说,喃喃表明了什么舟子对于作者的痴理不理解? 生:不理解

师:作者是拥有雅情雅致的人,那么舟子是什么人? 生:凡夫俗子

师:凡夫俗子,也就是俗人,对于俗人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放到眼中,这里表现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孤傲

师:那么你们能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性格特点的字词吗? 生:孤、痴

师:为什么说他孤?(出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师:痴是什么意思? 生:痴迷

师:他痴迷什么?(出示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游记由三个部分组成,叙事、写景、抒情。(出示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师:我们说到张岱是一个隐士,与他相像的人还有哪些? 生:陶渊明

师:像他这样的人还有,林和靖,许由(出示相关)

师:我们平时学习文章,就是要学以致用,今天就让大家一手,屏幕上的图画大家另选一张,将它用三两句话写出,可以用文言文,也可以用白话文。

第五篇:《雪》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雪》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敏感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鲁迅笔下“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的景致,品味语言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作者勇猛抗争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屏幕显示课件——飘雪的画面(教师导语)下雪了窗外是好晶莹的世界,雪的天堂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就像玉蝴蝶那熬了三十冬的老槐树偌地玉树临风了,枝上缀满了雪的骨朵,静静地站会,仿佛能够嗅到五月的槐花香了这是赵老师的雪那飞扬的雪花飘落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时候,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鲁迅的散文诗《雪》 【听读文章】

教师朗读文章:(配乐《初雪》)

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在听读过程中用笔标注出生僻词语,初步感知文章 【学生自读】

读完思考:(课件显示)

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独具特色的画面?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 教师板书:

滋润美艳江南的雪 升腾旋转北方的雪 【品读妙笔】

教师过渡语:是的,作者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俨然舒展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那份秀美而喜悦,为那份苍劲而震撼请同学们品读文章,任选两幅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处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屏幕显示)

设计思路:

1.将朗读指导和品味语言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品出味道 2.为后面对主旨的挖掘和把握做铺垫 ——课堂预设:

(1)“他们嗡嗡地闹着”对“闹”字的体会——

古人曾有云: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请同学们展开联想,想象出“闹”字所营造出的情景

(2)“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①换字,把“撒”改为“飘”好不好?体会两个字在表达上的不同:

②读出这句话的气势(注意引导学生重读并体会“但是”“永远”“绝不”“撒”的意味)

③齐读全段(3)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①“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呵”手的情景

②“紫芽姜”——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中所包含的童真童趣

参考:芽姜写出了孩子小手的嫩,小,而紫写出了天气的冷,把手冻得红里发紫,而这其中充满了玩雪的乐趣

教师点拨: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才能能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同样,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才能象作者一样写出生动的文字

(4)作者最喜欢那个地方的雪景呢?结合文章说出你的理由 【质疑提升】 教师过渡:

鲁迅的语言,真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同学们一起品味,觉得愈品愈有味道同学们将不能理解的词句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确实不能解决的老师和大家一起完成(学生不能理解的句子大多是与主旨有关的抒情句,小组反馈问题,先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理解,点到为止)

预设:

——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设计层次:

1.学生默读句子三遍,然后圈出关键词语——“孤独”“死掉”“精魂”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三个词语的内涵:(注意联系前文)

孤独——北方的雪,没有花朵的映衬,没有蜜蜂的陪伴北方降雪的时候,是一片肃杀,万籁俱寂,唯有那雪花是唯一的舞者

死掉——北方的雨死掉就成了坚硬的冰冷的灿烂的雪花

精魂——北方的雨死掉了,但是他的坚硬与刚强升华为雪的精魂 3.教师出示时代背景,学生思考问题:作者写这一部分仅仅是为了描绘北方的雪景吗?

参考:作者写北方的雪,更是写自己(屏幕显示)材料链接:

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

——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教师归纳,引导,提升 过渡语:

如果哪天我看到了那沐浴在暖阳下的大阿罗汉,看到那随风飞扬的雪花,我们会感到有似曾相识的亲切啊,这就是鲁迅的雪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动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感受那雪的精魂

——学生最后齐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 【回味结束】

沉浸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仿佛我的身边也飘落了片片雪花我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天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能够像鲁迅一样,用包含感情的笔记录那难忘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下课)

板书设计:

滋润美艳——江南的雪——向往美好 旋转升腾——北方的雪——奋力抗争

【教学实录】

赵学东/执教、整理

一、情景导入

师:又是一年冬来到我最喜欢雪花下雪了,窗外是一片晶莹的世界——雪的天堂那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就像玉蝴蝶我家的老槐树也应该玉树临风了,枝上缀满了雪的骨朵静静地站会儿,仿佛就能嗅到那浓浓的槐花香——这是我的雪当那飞扬的雪花飘到鲁迅先生笔下时,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诗——《雪》

二、初读感知

师:我们从鲁迅的笔下看到了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两幅画面,谁想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色呢?

生1:北方的雪就像一个粗犷的大汉,它非常坚强,非常粗犷而南方的雪就像是一个少女一样,它非常柔和,非常细腻

师:你那么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让我们眼前仿佛就浮现出了两幅风格迥异的画卷

生2:鲁迅笔下朔方的雪粗犷、豪迈,他们似乎在同冬天抗争,他们身上散发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像火一样,在这个冬天里燃烧,使这个冬天不再寂寞

师:是的,你说得非常好我们仿佛感到了冬天里飞雪那种勃勃的生命力,那种一心抗争的坚强好。

三、品读妙笔

师:鲁迅先生真的是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江南雪的那份秀美而心动,为北方雪的那份苍劲而震撼下面同学们再去品读文章,从两幅画面中任选其中的一幅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好,三分钟时间,开始!

师:哪位同学先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生1:我喜欢“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的感受是朔方的雪花非常富有个性,他们的个性就是绝不粘连,非常坚强,非常倔强

师:好,读得好,赏析得也比较到位老师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老师写雪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我用了“飘”字,而鲁迅写雪则用了“撒”字同学们,能不能把“撒”字改成“飘”字呢?

生1:我认为是不可以的因为朔方的雪是苍劲的,而“飘”字却是柔和的,像少女一般,比较柔弱,和朔方的雪的苍劲正好相反,所以我认为是不可以的生2:我认为不可以的,“飘”字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字,无法突出北方雪的奔放、豪迈

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撒”字体现了朔方的雪如北方的人那样的粗犷、那样的豪迈,而“飘”字体现的是如南方人一样的轻柔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撒”字带着一种自天空垂直落下、不怕跌落的那种刚劲与坚强,而“飘”字则太过于柔美,太过于轻盈,写不出北方雪的特点刚才同学在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她是一位女生,在读前边的写北方雪的文字时读得那么刚劲不过,老师认为她最后一段还没有读出文章应该有的韵味,读得有些快了哪位同学能起来读一下?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我听得出你在读最后一句时有意识地拖长了声音,听起来是那么深沉,那么意味深长你这样读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想法?请说一下

生1:作者是用雨来衬托雪的豪迈和粗犷,更能体现出作者自己的那种精神,这种情怀是深沉的、厚重的

师:好,请坐谁还想来读一读?

(生2朗读课文)

师:你的声音很有穿透力,最后一句能不能再读得意味深长一些呢?试一试

(生2再朗读)

师:好多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文章的这三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坐好

(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师:最后一句再放慢速度,饱含深情,“是的”,读!

(生朗读)

师:最后一句“是雨的精魂”(师示范)再读一遍,“是的”,读!

(生朗读)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高,请同学们接着谈自己喜欢的雪景

生1:我也喜欢朔方的雪,“但是„„是雨的精魂”,我认为这句话是借写朔方的雪来写出当时非常复杂的世态,作者又借雨的精魂表达了对世态的抗争

师:好,你读得很投入,说得也很到位

生2:我也很喜欢朔方的雪,首先第1段中有两个词:一个是“如粉如沙”,一个是“磅礴”,从这两个词中我看出了北方雪的豪迈与粗犷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江南的雪?

生3:“江南的雪„„许多蜜蜂在嗡嗡的闹着”,我喜欢这江南的雪,尤其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腊梅花”,这一句更体现了江南的雪美艳之至

师:好,我觉得你的声音去读这一段文字简直是珠联璧合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一位依依少女披着薄薄的外衣走在雪地上,很美好,请坐。是的,江南的雪是美的,那里带着作者难以割舍的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的向往,但在鲁迅心中,他更喜欢北方雪的那种粗犷和豪迈,沉浸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仿佛我们身边也洒落了片片雪花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也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用饱含热情的笔记下那激动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下课!

【课后反思】

学生普遍反映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认为这两节课较为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但是,也有困惑:

1、海南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雪,又没有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还没有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加上主动、合作的意识不强,使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探究文章的内涵,品味语言。)容易流于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下载《雪》教学实录(汪雅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雪》教学实录(汪雅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看雪教学实录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雪毯、银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抓重点语句深入体......

    汪秀梅《忆江南》教学实录剖析

    汪秀梅《忆江南》教学实录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

    原创精品教案 哦香雪 教学实录

    《哦,香雪》教学实录 2002年9月12日(星期四)下午第一节(40分钟)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我们干什么来着? 生:享受人生! 师:声音不够洪亮,再大声点。 生(大声)享受人生! 师:学习知识,积极思考,培养......

    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孙双金《赠汪伦》教学实录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韵文,富有童趣。课文以下雪天的雪地为背景,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以生动......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实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 一、课前三分钟 下发每日30字 提前写好板书 1、出示ppt 谜语:像盐不咸,像糖不甜,北风吹来把花开,飘呀飘呀满地白。(雪)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晚......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家乡啊,很少下雪,我知道大家肯定和老师一样,非常想在雪地里玩耍。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看一个下雪的场景。快看,我们到了!【出示课件:......

    《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实录(五篇模版)

    肖培东 山水深处里走出的孩子,素素朴朴,清清爽爽,他们很认真地坐着,只等冬天的阳光陪他们一起绚烂。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你们都读过了吗?”文章是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