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
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
鲁教基字〔2011〕17号
各市教育局:
保持学校适宜规模和班额是尊重教育规律、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问题,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人口规模变化加速、学校建设滞后、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当前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问题仍然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0〕6号),保持我省普通中小学校适宜规模和班额,现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目标和要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明确规定:学校的适宜规模为普通小学12至36个班、初中18至30个班、高中24至48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18至36个班,原则上不再设立24个班以下高中和规模过大的学校;班额为普通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初中、高中不超过50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管理规范(试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亦提出了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要求。各地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强化工作措施,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学校规模、班额过大问题,努力保持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
二、认真落实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措施。
(一)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实施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各地要依据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尽快组织力量摸清辖区内学校的达标情况,结合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薄弱学校消除规划,建立扶持薄弱学校发展的经费、政策和制度保障。尤其要重视薄弱学校校长和师资队伍的配备,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优秀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要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学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径,帮助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二)科学规划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方便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是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关键所在。当前,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同时也有学校布局调整不恰当、学校建设滞后等方面因素。各地近年来开展的学校布局调整、合班并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办学效益,但是部分学校在资源集中的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大、班额大的问题。市县教育部门要结合规划纲要实施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确定当地学校布局规划。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必须坚持立足长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依法进行,以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注重提升办学效益的同时,更要考虑方便学生就学的需要,克服贪多求大的倾向,避免脱离实际、造成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对于确需撤销或者合并的学校,应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于原有超大规模、大班额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进行生源分流,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办学规模和班额逐步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三)依法加快居民区配套学校建设步伐。各地要结合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进程,依法加强配套学校建设,落实政府办学的责任。城乡新建居民区配套学校建设应认真按照《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保证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区配套学校建设标准,保证新建学校不低于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城市中心城区应该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口流动状况、群众需求等因素,要抓好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
(四)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各地应认真分析当前规模和班额状况,建立合理的疏导机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动态调整机制,监控学校的规模和班额变化情况,根据学校教育能力以及适龄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的招生范围和区域,并根据人口变化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抓好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范围和规模的核准工作,严禁普通高中的超区域、超规模招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校招生方式、招生范围等办学行为的监管,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明年秋季招生之前,各县(市、区)要完成对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的调查、审核和调整工作,工作过程应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调整后的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要通过报纸、网站、信息管理平台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建立控制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制度保障
(一)各地要将控制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作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落实政府办学责任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制定控制本地学校过大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方案,健全各项保障措施。我厅将根据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在全省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评选、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评选、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等工作中突出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情况,(二)实施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报告和通报制度,实时地对各地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工作情况进行监控。今年10月底前,各市要向我厅统计上报本地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情况以及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统计,普通高中信息以市为单位进行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报我厅基础教育处(统计信息见附表)。各地学校规模和班额变动情况应随时报送。学校规模和班额信息采集报送要与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信息填报相结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力求信息准确、真实。我厅将对各地报送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信息进行核实,定期进行通报。
附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信息统计表(略)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方案
成武县教育局
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 作 方 案
规范办学行为,控制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过大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学校安全隐患的必然举措。多年来,我县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中小学班容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及学校建设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班容量过大的现象未能彻底解决,尤其是城区中小学。为了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控制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根据《山东省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鲁教基字„2011‟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目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满足率和满意度。
二、目标要求
(一)基本思路
着眼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全县学龄人口现状、未来人口增长预期、现有中小学校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和配置标准,分层次合理制定全县普通中小学校新班额执行标准,分阶段逐步实施新班额计划推进目标。
(二)总体目标
以班额标准化为切入点,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为重点,通过提高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性,确保“人人享受充分的教育”,助推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使全县基础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四个提升”,即教育对学生的关照度有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程度有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提升、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水平有提升。全县普通中小学校班额标准预计在3-5年内完成目标。
三、主要措施
(一)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基础。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实施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县教育局对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
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及其补充规定,将组织力量摸清全县学校的达标情况,认真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对原有大班额学校,采取扩建或分流生源等有力措施,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班额逐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同时,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妥善处理施工期间学生就学和食宿问题,保障师生安全。尤其要重视薄弱学校校长和师资队伍的配备,鼓励优秀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建立有效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足额配备教师;坚持每年招录部分优秀大学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重点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和失衡问题,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
(二)科学规划普通中小学校布局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方便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是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关键所在。当前,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同时也有学校布局调整不恰当、学校建设滞后等方面因素。按照“办学条件标准”中规定的适宜办学规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学校布局总体规划。对新建居民小区要根据需求配套建
设学校。规划中明确各个学校办学规模,原则上不再建设超大规模学校;对边远农村、交通不便地区可适当保留较小规模的小学和教学点。对于原有超大规模、大班额学校,采取切实措施,进行生源分流,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办学规模和班额逐步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三)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
认真分析当前规模和班额状况,建立合理的疏导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动态调整机制,监控学校的规模和班额变化情况,根据学校教育能力以及适龄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的招生范围和区域,并根据人口变化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依法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校招生方式、招生范围等办学行为的监管,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一是严把入口关,从招生源头上控制中小学班容量。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严格执行“就近、免试、划片”入学的原则。城区中小学只能在县教育局当年划定的招生服务区域内招生,以学生提供的家庭户口簿和房产证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暂住证和务工单位证明为依据;民办中小学依照县教育局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规模招生,乡镇中小学依照本校当年服务区域内人数足额招生,不得跨区域招生;高中学校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按照当年市、县下达的招生计划和规模招生,不得突破。
二是严把备案关,从新生学籍备案始端环节控制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城区小学新生备案时,招生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施教区对符合条件的儿童进行资格审查,并报县教育局审批;初中新生备案时,招生学校严格按照小学生学籍及招生学校的施教区划注册学籍,不属于本校施教区域的新生学籍一律到所属施教区学校备案,高中生按照市教育局有关要求备案。
三是严把进口关,从转学环节上控制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对超出办学规模和标准班额上限的学校,基教股向学校下发通知书,只有在该校确有余额的情况下,学校提供减少学生的名单和去向,才能办理转入手续。学校要严格审核转入学生提供的户口簿、暂住证、务工证明等相关手续,经学校调查无误后才能办理转学手续。办理转学手续时间限定在每学期放假前和开学后三十日之内。
四是严把出口关,从颁发毕业证书的终端环节控制中
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由于学校超规模、超计划招生及跨区域招生而导致的学生无学籍,学生将来毕业时,对于学籍不在本校的学生,一律不予颁发毕业证书。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学校负责。
五是严把经费关,从学校划拨经费的渠道控制中小学
校规模和班额。学校办学经费以规定的规模和班容量测算,凡是不超规定规模和班容量的学校,以学籍备案名单人数下拨经费;凡是超出规定办学规模、班容量的学校,按规定的班容量人数下拨经费。
六是加大处罚力度,从校长组织管理上严格控制中小
学校规模和班额。校长是控制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关键,校长思想观念是规范办学的首要前提。对于校长工作不力,招收非“划片”服务区域学生造成班容量超标的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校长相应的处罚。学校班额的控制,纳入对单位的年终综合评,对未经批准,超班额招生的学校除予以通报批评外,年终综合考评另扣减相应分值,并限期整改。
七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加强教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依法治教意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各中小学校要把控制班额作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基本条件,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并使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监督,不断推进普通中小学校班额管理标准化,提高全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
成武县教育局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
鲁教基字〔2011〕17号
各市教育局:
保持学校适宜规模和班额是尊重教育规律、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问题,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人口规模变化加速、学校建设滞后、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当前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问题仍然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0〕6号),保持我省普通中小学校适宜规模和班额,现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目标和要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明确规定:学校的适宜规模为普通小学12至36个班、初中18至30个班、高中24至48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18至36个班,原则上不再设立24个班以下高中和规模过大的学校;班额为普通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初中、高中不超过50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管理规范(试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亦提出了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要求。各地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强化工作措施,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学校规模、班额过大问题,努力保持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
二、认真落实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措施。
(一)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实施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各地要依据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尽快组织力量摸清辖区内学校的达标情况,结合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薄弱学校消除规划,建立扶持薄弱学校发展的经费、政策和制度保障。尤其要重视薄弱学校校长和师资队伍的配备,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优秀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要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学校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径,帮助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二)科学规划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方便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是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关键所在。当前,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同时也有学校布局调整不恰当、学校建设滞后等方面因素。各地近年来开展的学校布局调整、合班并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办学效益,但是部分学校在资源集中的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大、班额大的问题。市县教育部门要结合规划纲要实施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确定当地学校布局规划。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必须坚持立足长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依法进行,以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注重提升办学效益的同时,更要考虑方便学生就学的需要,克服贪多求大的倾向,避免脱离实际、造成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对于确需撤销或者合并的学校,应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于原有超大规模、大班额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进行生源分流,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办学规模和班额逐步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三)依法加快居民区配套学校建设步伐。各地要结合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进程,依法加强配套学校建设,落实政府办学的责任。城乡新建居民区配套学校建设应认真按照《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保证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区配套学校建设标准,保证新建学校不低于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城市中心城区应该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口流动状况、群众需求等因素,要抓好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
(四)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各地应认真分析当前规模和班额状况,建立合理的疏导机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动态调整机制,监控学校的规模和班额变化情况,根据学校教育能力以及适龄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的招生范围和区域,并根据人口变化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抓好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范围和规模的核准工作,严禁普通高中的超区域、超规模招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民办中小学校招生方式、招生范围等办学行为的监管,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明年秋季招生之前,各县(市、区)要完成对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的调查、审核和调整工作,工作过程应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调整后的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要通过报纸、网站、信息管理平台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建立控制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制度保障
(一)各地要将控制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作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落实政府办学责任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制定控制本地学校过大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方案,健全各项保障措施。我厅将根据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在全省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评选、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评选、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等工作中突出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情况,(二)实施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报告和通报制度,实时地对各地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工作情况进行监控。今年10月底前,各市要向我厅统计上报本地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情况以及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统计,普通高中信息以市为单位进行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报我厅基础教育处(统计信息见附表)。各地学校规模和班额变动情况应随时报送。学校规模和班额信息采集报送要与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信息填报相结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力求信息准确、真实。我厅将对各地报送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信息进行核实,定期进行通报。
附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信息统计表(略)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四篇:鼓楼小学关于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方案
泰兴市鼓楼小学
关于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工作方案
规范办学行为,控制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过大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学校安全隐患的必然举措。多年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控制班级容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及学校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班容量过大的现象未能彻底解决,为了促进全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控制办学规模和班额,结合我校实际,特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目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满足率和满意度。
二、目标要求
(一)基本思路
着眼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结合我校发展实际,根据学区学龄人口现状、未来人口增长预期、现有教育资源以及教育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和配置标准,分层次合理制
定全校新班额执行标准,分阶段逐步实施新班额计划推进目标。
(二)总体目标
以班额标准化为切入点,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为重点,通过提高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性,确保“人人享受充分的教育”,助推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使全县基础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四个提升”,即教育对学生的关照度有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程度有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提升、学生身心发展健康水平有提升。全校班额标准预计在3-5年内完成目标。
三、主要措施
(一)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基础。坚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采取扩建或分流生源等有力措施,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班额逐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鼓励优秀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不断优化、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重点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
345
第五篇: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整改措施
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的目标和要求。
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强化工作措施,争取用1至2年的时间,解决学校规模、班额过大问题,努力保持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
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学校布局规划。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必须坚持立足长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依法进行,以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注重提升办学效益的同时,更要考虑方便学生就学的需要,克服贪多求大的倾向,避免脱离实际、造成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
三、深刻认识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学校禁止择校问题的出现。
择校加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的全面推进,破坏了已有的良好格局,严重妨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校将严格控制班额和择校现象的出现,我校将此工作做为教育强校、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实现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认真落实学校规模和择校的工作措施。
我校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执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招生。
我校严格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禁止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规范我校办学行为。
我校严格转学与借读手续,所有手续均报上级部门审批后进行。各班间差距保证在3人以内。
五、加强招生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为此我校设立举报电话,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违规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