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级教师解读:2018北京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特级教师解读:2018北京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考试说明》日前已经公布,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的规范了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是今年数学命题的依据和纲要,是所有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及指导高考的数学老师必须研学的文件。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2018年高考数学考试内容,理科考试含19个板块内容,包括课标必修的5个模块和选修系列
2、选修系列4的4-1和4-4;文科数学《考试说明》共16个板块,其中包含课标必修的5个模块及选修系列1的相关内容。其中,对选修系列4中的4-1及4-4内容。
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考试说明》罗列了考试内容理科有162个知识点,文科有124个知识点。其中C层次(掌握与灵活应用)知识点理科有52个,文科有41个,复习中这些知识点涉及的相关技能、方法要重点掌握。
二、考试指导思想和目标
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考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即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受到的数学教育,考查学生在大学需要的数学基础能力。
三、考查能力体系
重点考查的能力体系包括: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
第 1 页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试卷结构和题型
今年高考试卷结构和题型、题量等将与2018年保持一致。试卷结构分为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两部分;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三种题型,题目个数分别为8、6、6;分值分别为40、30、80。
五、对于今年毕业班的学生复习,在知识和内容的建议 数学一般遭遇的困难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扎实,不能形成应用。其根本是欠缺数学思想和做题思维。在基础知识方面,同学们大多都停留在对公式、定理及推理的表面了解和熟悉上;特别对于靠题海战术复习的考生,在解题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多是以简单的套用为手段。因此遇到新题型、陌生题或对一些公式变换较为复杂的题型(如解析几何题,利用导数求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极最值、分类讨论等式子稍微多一些的题),很多学生不会做。在复习方向上,应以理解课本重要知识点为主,即首先弄清每一个公式、定理及推论是研究什么数学问题、用以描述数学什么现象,着重注意其切入点、推导过程和形成的结论是什么。在解题上训练自己的思维。用以加强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数形结合等能力。并加强归纳总结意识。高中数学大部分解答题都能形成较为固定的解题思维和相对基本相同的解题步骤,数学讲究严谨和规律,因此要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才能在数学高考上获
第 2 页 取好的成绩。
在平时训练题型的解答上,选择题要打破常规,充分利用题目和选项,本着多思考、少计算、特殊化的原则进行解答。在填空题要多角度的思考,要利用数学中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先行试探,得出的结论一般具有普遍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答题上,一定要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重点放在整个解题的思维上。重点是如何思考、如何利用题目的条件、通往结论的过程要目的明确,准确落实。强调挖掘其中的思维步骤的共性,形成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一解多题”模式。
高考不是竞赛,是选拔性考试,所有具备了后继学习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进一步到大学深造,而且北京录取率超过70%。会有约70%左右的基础题,但基础不等于简单,容易,这里基础是强化通性通法的考察,可仍需较高的思维品质。高考命题一定有一些“味道”,不可能象“白开水”那样无滋味。一定在基础题的考察中,设置一些小障碍和小陷阱。(1)三角函数:以中、低档题为主,强化双基训练,通性通法的考查。注重三角函数的工具作用和灵活变形的特点。(2)概率统计问题:文科重点是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理科在此基础上,增加二项分布,适当强化建构在排列组合基础知识上的其它概率的求法及分布列、数学期望等。至于条件概率是为了深刻理解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
第 3 页(3)立体几何: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推理论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理科应注重利用空间向量在解题上的运用,特别是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所成角和二面角的求法,还有点到面的距离的求法。(4)函数与导数:从函数的定义域切入,关注函数的基本性质和数学方法。请注意在知识点交汇上予以适当训练。这部分内容包括所有数学方法与全部数学思想。
(5)解析几何:从曲线方程与轨迹切入关注参数取值范围。继续作为较综合的问题。
(6)数列:数列本身并不难,数列知识一般只是作为一个载体,综合运用函数的思想、方程和不等式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强化双基训练与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第 4 页
第二篇:2018江苏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最新解读
江苏省2018年数学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江苏省邗江中学 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倪富春
(1)在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个别表述进行微调。在“掌握”的能力要求描述中,删去“或较为困难的”。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的考查依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中“掌握”为最高层次要求,原表述为: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难的问题。原表述中“较难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也有重复之嫌,因为数学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多数是较难的问题,作删减更符合逻辑。而不能解读为试卷难度有所下降,难题有所减少。近几年江苏数学高考试题已比较平和,难度系数也基本保持不变,因此2018年试题也会继续保持平稳,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
(2)典型题示例进行调整。选用5道2017年江苏卷试题,其中填空题、解答题各替换2题,附加题部分替换1题,考查的知识点及题量保持稳定。这说明试题将延续近两年江苏高考命题的风格,试题朴实平和,大部分题目源于课本,有试曾相识的感觉,给考生以亲切感。
第三篇:2018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按校长室要求,本组在3月13号下午对2018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做了分析与讨论,并由袁海峰做主讲。现总结如下:
一、整体特征
总体来看,《考试大纲》在指导思想、考核要求及考试范围方面延续了2017年的要求:
1.继续坚持“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顶层设计,继续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察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察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2.在《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对数学学科知识整体要求和能力要求延续了2017年的要求。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试大纲》继续要求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察,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
3.考试范围与要求较2017年相比依然是必考和选考内容,文科考生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内容,理科考生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内容,选考内容均为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专题。
二、热点说明
主干考点依然是2018年的考试热点,现对其中三个热点命题进行说明: 1.函数性质
函数性质主要是指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等,它是函数的核心内容,对研究函数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函数的性质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核心和热点,在高考试卷中占着较大的比重。高考对函数性质的考察,通常给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而且往往都是由基本初等函数复合而成,要求考生能运用定义、导数等求出函数相应的性质,进而求解不等式、求最值等问题; 2.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高考常考考点,一般为基础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通常都围绕三角函数解析式、图像变换、定义域、值域、性质等展开,尤其是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作为核心内容,一直是重点考察内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函数解析式、图象变换、定义域、值域、性质等知识落实到位,重点关注图象和性质问题。3.导数
导数是高考压轴题的命题热点,导数问题注重与传统热点知识相结合,以基础为本、能力立意、适度创新,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利用导数来解决函数问题,研究对象不是简单函数,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夯实基础,同时要根据题目灵敏准确地捕捉信息,及时转化题目条件,进而达到突破的目的。
三、备考建议
为了更好的科学备考,结合《考试大纲》,现给出以下备考建议: 1.抓好双基训练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考试中占比较大,也是考生取得高分的先决条件,全国卷考察注重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考生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全面的题型归纳,方可以不变应万变。2.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在平时备考中,考生不能满足于题目的解决,更要深一层地思考题目多解性,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善于总结常考题型,多题归一,加大思维深度训练,学会分析由表及里,抓住题目本质。3.增加数学知识广度
《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题目综合性考察,那么考生就要有意识地在复习时,重点不能只放在单个知识点、单个专题的难度上,要增加知识广度,拓展数学视野,善于发现知识联系,进而透析命题意图。同时,在2017年考纲修订中也明确提出了数学文化考察,2018年备考,考生要继续给予关注。4.培养构建知识网络的习惯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将知识模块化,可专项复习,将知识网络化,可统揽全局。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更好形成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对知识脉络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间的关联性有了更好的把握,更有利于考生在知识综合性方面的培养。5.重视教材
依据前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在高考真题中有很多题目都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或者习题改编过来的。再者;教材才是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公理以及原理的根本。
高三数学组 2018年3月15日
第四篇:2018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解读:物理
2018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解读:物理
《2016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刚刚公布,闻讯的老师和同学们就问我对今年的考试说明怎么看。这里应大家的要求简略谈谈我对考试说明的理解。
先说说今年考试说明中比较稳定的地方:
从主体内容上来说,2016年考试说明的绝大部分内容相对于往年几乎是一字不变,这反应在:
考试说明的核心思想依然是强调对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以及学科能力的考查,利用有利于考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情景来设置问题,突出考查优秀学生在创新情景下对核心物理概念,核心物理思想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考试范围分为7大模块,20个章节,共117项知识点,与15年高考考试说明相同。具体内容,包括知识点标题、要求等级、附加说明等也完全没有变化。
可以说这背后反映的是北京高考一贯的稳重有变的课改策略,细心去研究5年以上的北京高考命题思想变迁,不难发现高考命题改革的大方向是明确的,既定的,有条不紊的。
这里要特别关注一下今年对样题部分的修订:
选择题部分把2015年《考试说明》的50题,53题分别替换为2015年北京理综试卷的19题与20题;
主观题部分把2015版的86题替换为2015年理综试题的21题。
这些题特点如何?
选择题主要以实验室经常用到的多量程电流表以及生活着常见的IC卡为载体,通过分析电表的示数与内部构造的关系以及IC卡发射电磁波的现象,深入考查欧姆定律,电流概念以及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21题是实验题,突出考查学生利用函数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这样的替换操作大体属于考试说明修改的常态,首先反映的是编者求稳的心态,其次也反映了编者对2015年的试题在价值的一个取舍:
北京高考突出对图像方法的考查是各界多年形成的共识,在实验题中利用图像信息求待测物理量基本成了北京命题的固有特色,这一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在15年的试题中,对核心物理概念理解的创新型试题篇幅是较大的,应该说,试题中利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情景命题的分值是较少的。在国务院关于招生考试改革的最重要的指导文件中,也特别强调命题要突出试题的应用性价值取向。所以,考试说明突出和实验和生活紧密结合的样题,也是对16年命题的一个暗示。
近几年高考命题风格变化后,不少学校在高考复习时的策略有了明显变化。应该说多数老师基本按照高考突出主干知识,突出核心概念理解的方向在进行复习,以往那种通过题海战反复训练热门命题模型的歪风邪气得到了有效遏制,高考命题改革取得了有效成果。但是好的形势背后也有隐忧----在少数学校,不顾学生认知规律,强行拔高知识难度,甚至跑偏路线训练竞赛题的乱象又有抬头迹象,这也是高考指挥棒要特别关注的事情。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定义2016年的物理高考是改革的微调之年。
基于此,2016年的考试说明中,很反常的没有收录2015年高考试题的压轴题,这个事情我认为没必要过度解读。
第五篇:2018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值得借鉴)
瑞金一中高三数学(文)备课组
瑞金一中2018届数学(文)考纲、考试说明解读
Ⅰ.2018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Ⅱ.2018考试范围与要求
从试卷结构上,全国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包括12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选考部分包括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1个解答题,考生从2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Ⅲ 与2017年考纲和说明对比解读如下
一:与2017年考试大纲对比,考核目标,考核范围、考核要求都没有变化还是知识要求(了解、理解、掌握)都没变化,考核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没有变化,一句话什么也没变化。这说明2018年数学高考仍然以平稳过渡,“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新中求活” “活中求能”
二、预计2018年的高考全国卷难度基本持平,选择填空难度会略有上升,对于题目的文字理解和运算方面会加强,运算方面主要是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以及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
三、高考数学难题的设置方式
高考数学试题中的难题一般会以三种方式呈现:
第一类:题目设置较长文字较多,会设计一些背景材料,在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会对考生心理造成很大压力。
第二类:题目较短主要以各类式子或不等式呈现,考察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角度以及各类具体组合变形方法的掌握.第三类:思考列式较简单,但计算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往往需要一些技巧。
四、高考数学试卷基本结构特点
瑞金一中高三数学(文)备课组
目前全国卷数学共22道题目,其中选择12道,填空4道,解答6道,其中一道为二选一。
高考数学选择填空每年基本有5个左右固定的考点,其余11个左右考点每年不是太固定,但总的基本考点有33个左右。下面对高考数学解答题基本命题趋势做一简单分析:
解答题数列:命题基本以等差与等比数列形成的交叉为主,同时会融入一些创新点,求解这些新复杂数列的和、通项以及不等式证明。
解答题解三角形:命题以含有角或边的三角等式以及三角形图形为主,求解边,角以及面积或某些含有边和角的式子范围或最值。
解答题空间几何:以三棱锥和四棱柱切入,考察平行、垂直以及夹角、体积的计算 解答题概率统计:避开热点话题材料,以大家都熟知的某些材料或图表为切入点考察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字特征计算。
解答题圆锥曲线:以椭圆方程、离心率求解以及图形中某些量或者题目中的未知量的范围最值求解为主要目标,考察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运算方法,属于压轴题目。解答题导数:以基本概念和各类含参不等式或特殊不等式为目标,考察复杂函数的参数范围求解方法,属于压轴题目。
解答题二选一参数方程:以圆、椭圆,抛物线为主以不同坐标或不同方程形式下的各几何量的简单计算。属于简单考生必须拿满分的题目。
解答题二选一不等式:以各类含参不等式为主,间接考察函数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五、高考数学高频命题点解读
下面梳理了全国卷近几年各考点分值比重情况,通过这些统计图表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的侧重点,分值比重以及热门命题点,帮助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有侧重点的分配时间和学习精力。下面为2017年全国卷使用情况()
全国Ⅰ卷地区: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瑞金一中高三数学(文)备课组
瑞金一中高三数学(文)备课组
六、高考数学新题型
创新作为整个社会的主流,在高考数学的命题中也不例外,每年都会出现两三道具有创新理念的题目,基本会以数学文化或者单独的解题方法或运算过程中的创新出现。一般创新思维有八种模式:第一、延伸式思维,第二、扩展式思维,第三、联想式思维,第四、运用式思维,第五、逆向式思维,第六、幻想式思维,第七、奇异式思维,第八、综合式思维。
创新方式:1.题目中解题方法的创新 2.题目中引入创新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