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8、9上海高考作文(汇编)

时间:2019-05-14 12:0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8、9上海高考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8、9上海高考作文》。

第一篇:高三8、9上海高考作文

放眼未来

高三8

丹麦人钓鱼总带上一把尺子,为了放生小鱼留下大鱼。这种看似“愚蠢”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顽疾,我们要放眼瑰丽斑斓的海洋,放眼高耸入云的山峰,世界才更美好。

学会像迪拜,以最大的梦想执行力,创世纪。这个以盛产石油而闻名的国家在蛰伏多年后,突然以旅游胜地的姿态粉墨登场。世人在惊叹地迪拜一个个创世的建筑时,总不忘提到迪拜酋长穆罕默德。这位酋长在他人还在坐享其成时,就意识到迪拜不能依靠石油支撑经济,于是利用旅游业提前将国家转型。不仅如此,穆罕默德还极具远见地认识到迪拜不能循规蹈矩,不能象纽约以拥挤闻世,不能似东京号称消费胜地„„他利用资金的优势,将迪拜建造成无人能及的“高端旅游”胜地,并被BBC评选为“全球十大蜜月胜地”之一。放眼未来,穆罕默德以史上最快的兴建速度,追赶未来,让心里的梦想迅速成真,让明天更大的筑梦计划成形,让自己亚历山大大帝般的世界梦,一处处地兴建起来。

学会像严复,以最大的理想宣传力,开先河。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点醒了了迷惘无知的中国人。他清醒地认识到唯有教育才能拯救逐渐沦陷的中国,才能光复未来的中国!同时还坚持妇女教育,认为全民教育是构建一个健全社会的基础。可悲的是遇到目光短浅的皇帝,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当时的“宿敌”明治皇帝证明了严复的远见,“教育救国论”在战后日本的重建中提供了最扎实的地基。

放眼未来,严复以史无前例的远谋,追赶未来,让历史在远谋中低下认错的头,让未来在远谋中挺起骄傲的身板,把自己如孟德斯鸠的社会论,一点点地实现出来。

学会像王云五,以最大的信念支撑力,造重生。在民国时期,各个行业都会饱受战火摧残,商务印馆就是其中之一。商务印馆在瞬间灰飞烟灭,留给人们的只有令人扼腕的废墟。时任主编王云五却举债在废墟上重建商务印馆,所有人都劝他放弃,王云五坚定地说:“这与钱无关,这与后代的知识有关!”事实证明,王云五是对的。商务印馆当时承印的无论是重出系列还是大家之作,对两岸青年的思想启迪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放眼未来,王云五以世人倾佩的远见,追赶未来,让受益匪浅但如今已是暮年的老人们感激,他们的口口相传,让未来的青年们热血地坚信书本的力量。使自己如马丁路德金的传承说,一点点地延续下去。

古人云:“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依赖大自然生存的古人尚且明白放眼未来道理,后人习之而不鉴之,岂不枉费十年圣贤书?

不急于眼前利益

高三8 苹果树的花朵是白色的,边缘泛着点点可人的粉红,着实迷人。可是在结果之前,这些花朵总要先凋谢。凋谢了一树的美丽,换来醇香扑鼻的果实。苹果树就像每一个人,我们只有学会不急于一树美丽的花朵,不急于眼前利益,才能换来日后满枝的红色果实。

两千年前,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丹麦人便是如此,将不合尺寸的小鱼放生,不急于眼前捕获更多鱼的利益,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到未来。

1669年北京同仁堂创建。它不像一些制药商那样,饮鸩止渴,急于眼前利益,制造假药,最终导致自己身败名裂。同仁堂将义放在利前,通过义而获利。在制药中,坚持“修合

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注重信誉,注重商德。面临再大的假药暴利,它都不为所动。正是由于同仁堂不急于眼前利益,将眼光放长远,才历经了331年的历史,那块金字招牌依旧不褪色。懂得放弃近在咫尺的利益,是智者的成功秘诀。

罗曼·罗兰说过:“等到自私的利益变成了人生惟一的目标之后,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曾经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原是一位克己奉公的父母官,但随着权力的扩大,他的心慢慢被腐蚀。他肆无忌惮地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谋取非法的眼前利益。最终玩火自焚,引火烧身,被判死刑。学会放弃眼前利益,是面对利诱时的明亮的灯塔。

不急于眼前利益,学会放弃小我的利益,成就更伟大的利益。在明朝建国之前,朱元璋帐下的谋士张子游,在与陈友谅的大战之中,被陈友谅抓走。陈友谅让他在生死中抉择。生,就去明兵城门外喊“明军必败”。张子游什么也没说,陈友谅以为他被利益所惑。到了城下,没想到张子游大喊“明军必胜!”他放弃了生存的利益,用鲜血和勇气渲染了明朝的胜利,成了明朝建国之路上不可缺少的鲜红一笔。

拘泥于眼前小利,不放眼于将来大利的人,是可笑的愚者。真正的智者是那些懂得不急于眼前利益,将眼光放长远,望向未来的人。愚者的枝头只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朵,而智者的枝头会挂满沉甸甸的果实。

万事求一度

高三9

庄稼人为了使稻谷更快地生长丰收,把它们都往上拔高了一节,结果稻谷都死去了。深深缠绕在揠苗助长的故事中的是急近功利的心态。万事不可只贪图快,要仔细考虑自然规律和适度原则,方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今城市里钢筋水泥拔节耸立,农村也无法幸免于难。各类化工厂将蓝天涂抹成灰黑。经济发展了,但人们真正得到好处了吗?数据表明,大量排放到江河湖海中的有害工业用水70%会到小鱼小虾体内,经过生物链的作用,摆放在人们餐桌上的肉类基本都带有毒素。聪明的人呵,无法正确衡量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只盲目的追求小利,到头来只有在黑暗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当全球气温升高,海水频频淹过临海陆地;当人们经过溪河只有掩鼻快步而逃;当中国国际环境状况排名在百名之后…..我们应该深思,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什么才是真正长远的利益。万事只有求一度,才可向真正有利的方向发展。

丹麦人捕鱼时都带了直尺,放走尺度不够的小鱼。他们时刻提醒自己,万事求一度,不“竭泽而渔”,给鱼虾生长的时间,也给地球平衡的时间,等待他们的是一次次丰收。

行走的人们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不但无度索取自然,也汲汲于名声地位。科学家塔里科斯为了暂时的功成名就,投身于非法武器研究,给自己也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他没有正确衡量自己,因而深陷于黑暗的荆棘中。

万事求一度。度是人生的直尺,限制你不断膨胀的欲望;度是生活放入的限速码,让你放慢脚步看看四周的风景,看看快速前行中丢失了什么;度是一扇窗,当你推开它时,迎面扑来清新的风,让你看清什么是人生真正的追求,放弃眼前的小利,望向长远的利益,真正地向着阳光前进。

无论对大自然还是其他,适度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孟子云: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在长远的利益与眼前的小利之间,我们要牢记:凡大成者,万事求一度。

用目光接触远方

高三9

嗷嗷待哺的幼鹰没有急于拥抱蓝天,因为它们知道,蓝天终将是它们翱翔的竞技场。

孕育绿色生命的种子没有急于破土而出,因为它们知道,绿色的希望终将冲破黑暗,迎向光明。

聪明的丹麦人没有着急于吃小鱼,因为他们知道,要有长远的目光,才能手握未来。因为有了长远的目光,安藤百福找到了成功的秘诀。当穷困潦倒的他看到人们排长队买面条时,一下子看到了市场未来的开阔局面。他潜心研究方便面,即使朋友们都嘲笑他不务正业,他也坚信自己长远的目光,努力开发出方便面。安藤百福越过了无数庸人的肩膀,将目光放在了远方,受到了全世界的人的追捧!

翻开历史的长卷,越王勾践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他一边煎熬在悠悠的不堪忍受的岁月中,一边吞胆明志,将目光放在了远方,终于成功地站在了胜利的终点!而一代霸王项羽,却因为那短浅的目光,落了个四面楚歌的下场,自刎于江边,可悲可叹!历史滚滚前往,无数的骁勇将士正是因为有了长远的目光,才能在残酷的沙场上纵横奔驰,保全性命。长远的目光,彰显着一种智慧。范蠡泛舟游于湖上,功成身退,他走得坦荡,金钱宝贵没有蒙敝他的双眼。即使面对一半的江山相让,聪明如他,也料到了兔死狗烹的下场。散了吧,他劝友人,然后仰天大笑空手离去,靠着自己那长远目光,在商场上游刃有余,有了“陶朱公”的美名。而当初的友人,被皇上赐死的那一刻定是后悔万分。

长远的目光,意味着放弃之后的收获。严子陵看到了官场的沉浮,目光长远,放弃了功名,悠游于山野之中。赖斯透过长远的目光遥看未来,知道自己难以在音乐上大放异彩,转而走向了政坛。而秉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也终将因目光长远而傲然立足于东方。

长远的目光,让我们俯览众生,找寻成功的契机。

长远的目光,让我们在放弃中,收获生命的芬芳。

让我们做目光长远之人,紧紧地握住未来!用目光接触远方!

弃小求大

高三9

丹麦渔夫不捕小鱼,是为了让鱼儿长大,繁衍后代,不减少鱼群的数量。换而言之,渔夫为了长久考虑,不贪恋眼前几条小鱼的利益。渔夫的舍小求大,包含着多少哲理。洒脱的人生需要弃小取大。

善于背负的蝜蝂小虫正是因为自己贪图小利而亡,它见到一物便背负一物,直到压弯了腰,累垮了身子。人们嘲讽小虫的愚昧,却不知自己常常也难逃贪图小利的怪圈,沉迷于肤浅的物质利益中,而抛弃更高层次的精神所得。最终,成为了城市中的蝜蝂。大气的人生需要弃小求大。

山雨欲来,荆轲易水离别,壮士一去不复返。那一刻,他便将渺小的自己抛于脑后,扛起了燕国芸芸众生的希望,让世人至今仍为他的侠义大气而动容。无独有偶,1912年在冰雪覆盖的南极,粮食短缺,气候恶劣,英国探险队处于危险时刻,队员奥茨病重。他看着燃料和存粮越来越少,做出了取舍,默默走向风雨交加的室外自杀。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奥茨为了同伴的性命而牺牲自已,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震撼人心。南极的烈风呼呼掠

过头顶,科考站上的黑色十字架静静缅怀着这位英雄和他的队友。什么是小,什么是大,当二者不可兼得时放弃什么,求取什么,奥茨用生命回答了我们。也许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也要有英雄的情怀、英雄的大气人生,学会舍小取大。

无私的人生需要舍小取大。人活于世,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是牵挂自身的蝇头小利,还是心系天下众生?艾格尼斯出生于奥斯曼帝国,她的父亲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她却放弃了故乡的安逸生活,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在印度行善,以修女身份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后人赞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爱在左,情在右,德兰修女舍去自身的物质生活,广播仁爱,一生无私。

《论语》道:“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史记》载“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舍小求大,弃鱼得熊掌。人们对大小的衡量标准不同,因此有人宁当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有人愿做蝉虫,居高声自远。只不过当我们终其一生,暮然回首,舍小弃大的人生更令人动容!

学会等待

高三9

孟子曾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要想食之不竭,须得耐心等待。让我们学会等待,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

学会等待,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踏实。三国军事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虽有满腹经纶,济世之才,却一直未遇明主。此时若是他人,或郁积于心,日夜苦闷;或随波逐流,自暴自弃。然而诸葛亮始终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为戒,处事稳重低调,潇洒自如。最终为刘备所识,名闻天下,功盖千秋。耐得住长久寂寞的等待带来了成功。

学会等待,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辉煌。好莱坞大片《憨豆先生》正整装待发地进入美国市场,该片票房在欧洲已突破一亿美元,受到各界人士广泛好评。憨豆先生的饰演者艾金森从小就被周遭的人视为白痴、智障。他因为那张憨态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举止找不到工作,极度自卑灰心,曾一人闷闷不乐躲在房间喝酒浇愁。但艾金森的母亲认为儿子如同花草,学习更多的智慧、历经更多挫折后,自然就会绽放出夺目的人生之花。母亲让儿子学会等待,最终艾金森等到属于自己的花开季节,在英国一炮而红。假如他放弃了等待,世界上便只会多了个碌碌无为之徒。

然而,等待绝不是消磨时光,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无所作为,那是在等待落魄;被动的“等待”于人于己毫无意义,它只能让你更靠近死亡的深渊。

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人们常常做事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缺少长远考虑,做出只顾自己不顾后人的荒谬之事。让我们记住史玉柱,在曾跌入谷底时,在耐心的等待中,把握住住更好地商机,转败为胜!

学会等待。生活总不免阴晴不定,倾盆大雨时,依旧行动的是傻瓜。只有等待雨后天晴,脚步才会迈得更自信,更欢快。暗夜的行程容易让我们迷失正确的方向,日出之后能让我们感受到更好的风景。

让我们学会等待,在等待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篇:2013上海高考作文

2013上海高考作文题出炉

今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第三篇:2014上海高考作文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张炜仑

(语文高考成绩122分,已被上海纽约大学录取。)

我可以自由地以不同的的路径跨越一片沙漠,而我终究必须要跨过它,因此,我是自由的,我又是不自由的。

这是一个看上去充满矛盾的命题。自由和不自由以一种对立的形式出现,却又共同存在。在这之中,我们的自由似乎被囊括在一种更大的不自由之中,就像眼前的这片“沙漠”,广阔却无限逼仄。我自由,因为我有选择的权利;我不自由,因为我始终活在一个制定好的框架下。(解题——精准,为后文论证做铺垫)我们看起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去做一件事,而我们终究要面对现实,踏出沙漠中的每一步,以应付自己的生活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人活出了两种极端:一种人磨平了身上的一切,在沙漠中灵活穿行,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种人则极不情愿、极其愤怒地直击必须面对的障碍,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无法走出的沙漠。(联现——贴紧题意,落实具体)

第一种人获得了表象的自由,却也收获了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媚俗”状态。当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了逢场作戏,他们心性就会消减,最终失去个体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当我们彻底地变得圆滑之后,真正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我们以扭曲自身价值、迎合媚俗需求作为代价选择了一条路径——自由便成了不自由。第二种人,他们竭力地冲击不自由的处境,想要在被迫接受的现状中找到一条路径,却因为浑身的棱角和恶劣的心态难以为环境所容。就像卡夫卡的《城堡》中,主人公不断陷入无奈绝望的处境,到死也没有达成自己的诉求;亦像《麦田里的守望者》,叛逆者成了精神病。我们的周遭充斥着这两种人,因而构成了躁动不安的时代主旋律。

可是,这真的就是关于“自由”和“不自由”的讨论的全部吗?(由“反”转“正”)

索达吉堪布转述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莫舍己道,勿扰他心”。意思是不要背弃自己的道心,也不要扰乱他者的内心。我们不妨将沙漠中的命题颠倒一番:你必须要跨过这片沙漠,你是不自由的;但是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所以你终将是自由的。(主旨出——扣紧题意又别出心裁)境况截然不同了!我们要活得柔软,不去激烈地指责和抗拒一些事,因为这样往往于事无补;但我们要活得更加坚毅,坚守住自己内在的心性,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并拒绝奴态和盲从。

难忘杨绛先生,她披着隐身衣,忍受不同时代的世态炎凉,却从不丢掉自己内心的自由和平和。踏踏实实地做事,整理珍贵的文字资料,翻译文艺巨著。她拥有知识分子的操守和固执,亦将平淡的温和的心性通过文字表露出来,让无数人动容。“莫舍己道,勿扰他心”,就是这样一种姿态——不与“不自由”对抗,不为了“自由”失去自己,(扣之前的两种“当代人”)最终达到真正的自由境地。不愤怒,亦不迁就。即使前方有再多的丑恶和凶险,我们也要找到一个自己的方向;即使前方有再多的自由,我们也要选择一条自己的路去走。莫舍己道,勿扰他心,定心完成自己穿越沙漠的使命,完成一点实际而有益的实践,是我对“自由”与“不自由”的态度。(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关键就是能基于“我”的“态度”:不假、大、空,不刻意迎合,不故作高深,甚而不强为“正确、有力”)

【点评】

因为是考场作文,所以是不自由的——必须明白命题意图;必须符合材料作文的要求。然而,因为炜仑内心是丰富的,思想是活跃的,所以,即便是考场作文,他走笔运文又一定是自由的。小作者没有简单地界定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而是将问题置于“更大的不自由”或“一个制定好的框架下”去探讨,使“自由”的内涵更具深刻性与沧桑感。更难得的是,讨论的是“自由不自由”,其实是对现代人价值取向和人生困境的一种审视,是对“怎样的自由才是我们要去追寻与坚守”的青春告白。

沙漠中自由的选择

黄宜铖

(语文高考成绩129分,已被北京大学录取。)

人出生时大多是哭泣的,这似乎是人生痛苦和不自由的隐喻。的确,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们自由的选择,人生的道路上也是乐少苦多,有很多沉甸甸的东西要去承担,而且别无选择必须承担。所以,生命就像一个我们必须穿越的沙漠。但是,人可以选择怎样穿越沙漠,这又是人最重要的自由。(破题、立论)用沙漠来隐喻人生,已见于《西游记》。虽然孙悟空能翻跟斗,但是唐僧还是没有让他取经取完了事,而是坚持自己去西天取经,这正是唐僧的自由。唐僧认为要得到经本后依之修行才能得到自由。但其实,他在沙漠中行走的时候已经得到自由了。在《西游记》末尾,吴承恩设计了一个很有禅意的结尾。佛祖的两个弟子向唐僧索要贿赂,交不出贿赂的唐僧一开始只拿到了白本,这实际上是作者对“终极自由”概念的取消。(表述有点绕)

人并不是要穿越沙漠才能得到自由,人在沙漠中行走时,决定自己行走的道路与方式就是自由的。人生也并不是要依靠漫长艰辛的宗教苦修后才能获得终极自由,才能升到天堂,说不定天堂里的佛祖弟子竟然也像污浊的人间一样向人索贿呢?人生的自由,在于此时此刻。“即今休去即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就是这个意思。

当我们对终极自由存在于此时此刻有了认识以后,我们便能发现,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力是所有人类共同具有的。(这个论点是颇有哲味的,但某些概念可商榷)对这一点的体认,让选择不同人生道路的人惺惺相惜。前不久过世的台湾诗人周梦蝶,他终年在台北繁华的武昌街头默坐,售卖纯粹的文学书籍,以此度过一生。他有时一天只能赚到二十几元新台币,长年营养不良。他为世人留下了四卷可以通灵的诗作。相比之下,龙应台选择从政,在立法院接受立法委员通宵的质询。但这不妨碍龙应台在文集中多次记述她与周梦蝶相见时内心的触动,也不妨碍他们引为知音。他们都依照自己的内心愿望,自由选择了自己穿越沙漠的道路。因为他们都能了解此时此刻的自由意志就是一切,这就是“终极自由”,所以他们能够发现互相生命的光华。选择一样的人生道路不能使我们相互理解,但在选择自由的层面上,人与人才能发生感同身受的触动。(点睛之笔,有味道!)

对于我们高三的学生而言,高三也是一片沙漠。我们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们必须穿过它,但我们又是自由的,因为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道路与方式。我们并不用等到高考结束以后在西藏、丽江与厦门才能找到自由,其实就在此时此刻,做每一道题、读每一页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自由的了。(为什么呢?没讲清楚啊,角度是很好的)沙漠是一个隐喻,自由不在沙漠结束以后的地方,它就在你穿越沙漠的此时此刻,就在你选择道路与方式的刹那中。(回扣题目与主旨)

【点评】

或许在一个小时内匆匆回忆出的文章不能反映出宜铖在考场上“那一篇”的全部,毕竟这样的写作方式不是宜铖要的“自由”,而恰恰是让他纠结的不自由。喜欢研读《五灯会元》、高三最紧张的时刻都不忘斟一杯铁观音慢慢喝来的他,眼中的自由定是带有禅意的。所以他才会在百般纠结与痛苦中恍然:人生漫漫,苦海无边,自由难寻却易把握——因为它就活在选择过程的“刹那中”,当下即是终极,刹那便为永恒。假若沙漠隐喻的是人生,而痛苦和不自由是人生的隐喻,那么,我们能够选择的是——且喝茶去。

第四篇:8、9翻译

Unit 8 Smarter Transportation

Reading Focus 安全带可以避免乘客在车祸中受伤或死亡,这几乎是常识。但是,约翰·亚当斯最近所做的研究得出了更加复杂的统计数据。当司机系着安全带时,他们开车无所顾忌,更多车祸因此而发生。

座椅安全带的隐患

大卫·布杰克里 座椅安全带固然能降低我们在车祸中死亡的危险,但从统计数据看,情况并不是那么绝对。事实上,据一位研究者说,安全带可能会使人们在驾车时更加无所顾忌。对于这个有危险的世界,如果有一件事我们还算了解,那就是座椅安全带可以救命。当然,它确实可以救命。但实际情况通常要更混乱、更复杂。伦敦大学学院的风险专家、地理学荣誉退休教授约翰·亚当斯早就质疑安全带能保证驾车安全的信条。亚当斯最早开始查看统计数字是早在25年前的事了。他的发现与人们的普遍看法恰恰相反——在18个强制使用安全带的国家,要么交通事故死亡率根本没有变化,要么实际上反而导致了死亡率的净增长。怎么会这样? 亚当斯用风险补偿的概念来解释这些数据资料,这个概念就是:人们往往会根据他们意识到的风险程度的改变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亚当斯解释说,假设一位司机驾车途中要过一个窄弯道,这名司机是个男青年,那么他会受到自己对以下两方面认知的影响:驾车的风险和驾车的回报。他所考虑的事情可能包括:能够准时上班或准时赶赴朋友的饭局、让同伴对他的驾车技术留下深刻印象、使自己作为熟练驾车手的形象更加巩固。他还可能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问题、长命百岁的愿望、对车上年幼乘客的责任感、撞毁自己的漂亮新车或驾驶证被没收的代价。这些可能的担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还要考虑到天气和路况、交通拥挤的程度和所驾车子的性能。但亚当斯说,关键的是这个司机还将根据他对风险变化的判断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他系上了安全带,而他的车子带有前、侧气囊和防滑刹车系统,他驾起车来可能会更大胆。亚当斯强调说,问题就在于自我感觉安全的司机们实际上对其他司机、骑自行车者、行人和自己车上的乘客来说是更大的危险(平均80%的司机系安全带,而同车后座的乘客只有68%系安全带)。风险补偿绝不仅限于驾车行为。亚当斯说,类似的还有表演高空秋千的艺人、攀岩者或摩托车手。如果在他们的安全等式上增添某种安全装置——比如说分别给他们一张救生网、一根保险绳或一个头盔——这个人可能就会试着做些平时认为很愚蠢的技巧性表演。因此,安全带并非简单、直截了当地减少死亡人数,而是对风险和死亡事故进行了更加复杂的再分配。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亚当斯提出人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方向盘中间安一个尖头的木桩,司机开车时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或者在保险杠上装满炸药呢?这简直是丧心病狂,是的,不过这确实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人们如何根据对风险的判断来调整行为。日常生活中,风险是个变化多端的概念,而并不像统计数据那样是个固定数字。除了外部因素外,每个人对于冒险都有自己内在的安全尺度。有些人天生大胆而有些人天生谨慎,还有些人是宿命论者,他们会认为,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设计了死亡时间表,预先确定了我们的死期。因此,对驾车风险做任何单一的测算所得到的肯定只是最粗略的基准数据。亚当斯引用了这样的统计事实作 例子:青年男子发生严重撞车事故的概率比中年妇女高100倍。同样,在星期天凌晨3点钟驾车的人比同一天上午10点钟驾车的人死亡风险高出100多倍,有人格障碍的人比一般人死亡风险高10倍。亚当斯说,假如这个人还喝醉了,汇总所有这些因素并分别加以考虑,就会得到一个具有统计性的预测:一位心理失常又喝醉酒的青年男子在午夜驾车,7个小时后一位头脑清醒的中年妇女驾车去教堂,前者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后者高270万倍。问题的要点就在于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承担风险所带来的种种回报——无论是财产方面的、身体方面的,还是情感方面的。这正是风险赖以存在的真实的人类社会。亚当斯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他把近期的一篇博客题目定为《关键的是置人于死地的东西,而不是数字》。我们对风险的反应多半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发的行为(如戴水肺潜水)、是不可避免的(如公共交通)、还是强加给我们的(如空气质量);取决于我们认为在多大程度上是我们能控制的(如驾驶)或是由别人控制的(如乘飞机),还取决于这种潜在危险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好意(如医生的指令)、无意的(如自然因素)或恶意的(如谋杀和恐怖活动)。我们每天要做几十遍风险计算,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多数时候人们对风险的计算自然而然或者说是出自本能,以至于我们几乎注意不到我们在做计算。

Reading More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套复杂的工程设计,在该系统中,传感器嵌在道路之内用于搜集交通信息。这些数据通过网络被传送到一台中央计算机上,网络还把所有传感器连接起来。这样进行数据分析有助于减少旅行困难和风险,也有助于管理交通和与交通相关的紧急事件。

智能交通系统

斯科特·弗兰克 个人交通工具确实是20世纪的一大奇迹。许多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几乎每个人都能驾乘汽车和采用其他交通工具。在一些大城市,许多人每天依赖交通干道上班或上学,但是,这些道路的设计流量已经不能承载现在的需要,交通的繁忙产生了许多问题,而我们对突发问题却难以做出快速反应。即使借助当今汽车所配置的技术,驾驶汽车仍有可能是令人懊恼并具有潜在致命性的经历。尤其是在大都市里,纵横交错的干道网络缔造了复杂得令人诧异的系统,随时都可能出问题。而且问题的确不可避免,因为该系统依赖于太多的因素。然而,在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和事故的影响方面我们仍然大有可为。要减少交通流量,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拓宽干道。但是,这仅仅是暂时缓解矛盾:干道上的人数和车辆数将继续增加。一项被称为智能交通系统(1TS)的国家计划试图通过工程(设计)和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ITS为达到这一目标,结合了硬件、软件和网络,用于收集、处理和向有关方面发布重要的信息。所有ITS机构的官方目标是改善城市交通干道上的行驶安全和效率。这些问题很严重,并且每天都对大城市的市民产生影响。当路上发生意外事故时,医疗服务的反应时间极其重要,几秒钟之差就可以造成决定生死的重大影响。一旦发生意外,紧急医疗服务(EMS)必须马上赶到现场。如果 28 把该系统融入交通基础设施,使得EMS在交通意外发生后的几秒钟内收到警报,就可以拯救许多生命。使运输系统更为安全的下一个步骤是减少可引发此类事故的风险,包括减少交通堵塞、更迅速地清理交通事故现场、并定期检查运输渠道是否存在危险地带或是否有障碍物。问题是在洛杉矾这样的大城市,要成功实施这样的计划需要大量的劳力。幸运的是,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ITS倾向于通过技术的应用来逐渐解决这些问题。为实现这一设想,ITS综合运用几个步骤:先用传感器收集交通及交通事故的重要信息,然后将其通过数据网络传输,最后通过大型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作为操作基地处理、分发这些信息,这个由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网络为人们获取大量的复杂数据提供即时、简易的途径。要了解ITS系统如何运作,就得看看各个部分如何一起工作。首先是信息收集阶段,在这一阶段。遍布整个城市的照相机和传感器全天候24小时研究和收集数据。这些数据既有交通状况的视觉或红外图像,也有电子感应器测量出的交通速度和密度。对于研究数据的计算机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不仅图像要清晰明了,而且视野也要尽可能完整地覆盖交通干道,这些都很重要。如果事故发生在监控覆盖不到的路段,那么整个系统就几乎毫无用处。红外相机能够记录传统的光感相机可能会遗漏的信息,但处理这些信息的方式也需要有别于普通相机。除了相机,回路探测器也可以用来测定交通流量和密度。这种探测器包括埋于路面之下的金属导线环路、一部小型电脑——用来监测由此处通过的金属物体(此处即指汽车)的磁场所引起的电感系数变化。通过测量每辆汽车通过所花费的时间和特定时间内通过的汽车数量,计算机可以测定公路交通的平均速度和平均密度。但是,如果没有传感器的数据,这些计算机便无法发挥有效功能。10 一旦收集信息的硬件安装到位,就需要把所有信息都传输出去。试想一下:把分布在整个城市高速公路系统里如此之多的传感器连接起来,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出于安全考虑,这个网络通常要和其他现有的网络分开。无线网络是一种选择,但由于需要传输的数据数量之大、速度之快,因而通常只能使用光缆。我们必须通过仔细的工程测算来确定铺设光缆的最佳方式,并确定安放微型服务器计算机的最佳方式,这样才能将信息整合并送达计算机进行处理。当所有数据都收集完毕,信息传输网络准备就绪,我们需要一个中央机站收集和处理数据。此站需要配备强大的主机和大量的存储空间。当数据初次送达时,它被储存在短时存储区进行处理。计算机必须分析视频画面∕帧幅、交通速度和密度的数据,并分析监测其全部输出的工程师所输入的信息。所有信息都必须参照之前几秒钟和几分钟的等量数据进行处理,以便寻找特定的交通模式或特定模式的间隙:这些模式或模式间隙会提示堵塞或事故的发生。毫无疑问,要分析、存储、显示这样的信息需要非常复杂的硬件和软件。收集好重要信息后,结果必须存储在永久或半永久的存储区以便进行长期分析。有了这样的存储方式,程序可以在每日或每周的交通模式中寻找问题。后期分析会显示特定路段在一天中的某段时间有几个小时会变得非常拥挤。然后,工程师和工人就能够命令系统将某些进城车道改换到其它 29 方向以减少堵塞。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计算机程序仅需一名工程师的少量必要输入工作,便可使整个过程独立运行。它有助于减少交通堵塞的可能性大得令人惊奇。但关键是工程师是否能够准确并迅速地监测整个系统。ITS系统是研发高效而又安全的高容量交通干道系统的下一阶段。美国政府支持将ITS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更有效方法,而不是修更多的路。美国的一些大城市,如洛杉矶、芝加哥和圣安东尼奥,已经装有能发挥ITS最重要职能的系统,同时系统的改进也在不断地进行。从世界范围看,类似的系统已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采用。各国政府和政都认识到,我们要使公路更加智能化,而不仅仅是修得更宽。

Unit 9 Affordable Housing

Reading Focus 住房危机向郊区蔓延

迈克尔·格伦沃尔德

在过去的五年里,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的住房价格增长速度是家庭收入增长速度的12倍。今天,该县中等家庭不得不将其收入的54%用于购买位于该县的普通住房;在2000 年,这个数字是26%。形势如此严峻,以至于费尔法克斯县最近开始对年收入90,000美元的家庭提供住房补贴;很快,这个数字可能提高到110,000美元。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说经济大萧条造成1/3的美国人住房简陋、衣衫褴褛、营养不良,然而70午后的今天,美国人却是穿着考究、营养日益过剩。但是,廉价房稀缺是一场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而不仅仅是依靠福利为生的城市家庭的危机。这个问题已经波及中产阶级,并向郊区蔓延,在那里服务工作者及其家属挤在过于狭小的公寓里,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借宿在父母家,而消防队员、警察和教师在他们所服务的社区也买不起房。

住房拥有率接近历史最高位,但有房户和无房户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房户和房子离工作单位80英里远的有房户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现在,1/3的美国人花费至少30%的收入用于住房,联邦政府将这种情况定义为“无力支付”的负担,而有一半的穷打工仔花费至少50%的收入用于租房,这种情况被称为“极其严重”的负担。在过去10年里,房地产迅猛发展,这使得在此之前就已经购置房产的美国人大赚特赚了一把,但现在廉价房对中、低收入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比税收、社会保障、汽油价格更严重的问题。

美国曾经非常关注廉价房问题。1934年和1937午,罗斯福签署了住房立法,提供抵 押贷款、政府公寓,并为那些穷困潦倒的工人提供建筑工作。1949年,国会树立了官方目标——“让每一个美国家庭都能拥有一个体面的家和宜居环境,”而到了1974年,尼克松总统开始对数以百万计的低收入租户在私有住房方面提供租金补贴券。半个世纪以来,在华盛顿发生的大多数住房方面的辩论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扩大联邦政府的资助。

但在过去20年中,唯一的联邦住房新提案就是HOPE VI,也就是克林顿政府拆毁80,000单位的最差公共住房,重建混合收入寓所来取而代之。该计划已经拆除了大部分高度危险的房子,它们曾使公共住房声名狼藉,并已重建了一些城市的社区。但是它夷平的享有补贴的公寓房很多,而取而代的新建却很少。

总的来说,自90年代初以来,接受联邦援助的家庭数已经降到最低,尽管人口不断增加、预算不 30 断膨胀。美国国会已经拒绝了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大部分的削减计划,但几乎 没有讨论过增加计划;廉价房的倡导者花费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于努力争取保持现状。

而现状真是很艰难。今天,有450万低收入家庭享受联邦住房救助,还有3倍于此的家庭符合被救助资格,却拿不到救助。费尔法克斯县有12,000户家庭在排队轮候4,000套救助公寓。“这太宝贵了,一旦拥有,没有人愿意放弃。”费尔法克斯住房委员会主席康拉德·艾根这样说。这听起来奇怪,但如今住房危机的受害者不是那些已经享受“救助计划”的人,而是那些没那么幸运去享受这个计划的人。

一些自由派人士梦想着对所有合格的低收入家庭都给予补贴,但是这个每年要斥资上千亿美元的解决办法很不现实,即便是在预算赤字再度膨胀之前也不现实。因此,即使一些曾经主张住房政策的人,现在也支持对大多数联邦租房救济金实行时间限制。人们对10年前福利改革中所涉及的时限问题有争议,但研究表明,这些时限有助于激励受助人摆脱对福利的依赖。和福利不同的是,住房救济金不是联邦所赋予的权利,因此几年后对一个家庭停止供给意味着给另一个同样需要救济的家庭一个喘息的机会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大卫·史密斯——波士顿的一位廉价房的倡导者说,“你不能让内在矛盾无限地延续。”

问题的根源是廉价房的供需,或者更准确地说,工作地点附近的廉价房的供需之间极不协调。据哈佛大学住宅联合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现在有1,500万个家庭至少把他们一半的收入用于支付住房费用;许多人为了住房甚至在医疗保健、照顾儿童和食品等方面节省开支。其他人为了减少租金,居住条件极为拥挤,研究表明,拥挤的居住条件与高犯罪率、学习成绩差、以及健康状况不佳紧密相关;仅洛杉矶就有62万户家庭多人共居一室。其他工作者居住在较为便宜的社区,忍受着越来越长距离的交通往返,这种现象被称为“驾驶以保生活质量”。

这造成各种不良结果——孩子们看不到父母;当汽油价格飙升、城市向远郊的扩张、道路上堵满了长途通勤的打工者、他们的汽车排放着温室气体,劳动者根本就入不敷出。费尔法克斯县监督委员会的会长凯西·哈金斯说:“我认为如果我们迫使人们平均每天四个小时呆在汽车里,我们就无法建立强大的社区。’廉价房也可以使社区具有竞争力;如果打工者没钱住在那里,我们还真不知道费尔法克斯县怎能一直创造就业机会。

为促进廉价房,对地方官员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干预 —不要要求一英亩最小面积和两车位的车库、不要阻止低收入和高密度的项目。

而对华盛顿政界人士来说,他们手握联邦预算的制定权。但是,美国国会自1986年施行低收入住房税收抵免政策以来没有再支持过新的建设项目,该政策每年造就近100,000套廉价住房,足以取代被拆除或被转变为市场化招租的那些住房总数的一半。布什在2000年和2004年的竞选中提出了房屋所有权税收抵免政策,这是一项极好的政策,但是他最终竟然没有实行。一项等待国会投票的法案可能会把一些联邦特许机构——如房利美——的利润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转移到国家廉价房信托基金名下,但这项法案似乎停滞不前。唯一的用国家力量促进支付能力的办法并不是有关住房的办法;例如,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劳动者更能够负担得起住房费用,那就是提高他们的收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降低工资税或扩大收入税收抵免等方式。

解决廉价房危机的一个明确办法:房地产市场崩溃。这是一个能够吸引媒体关注的住房问题——因为这会伤害有房户。但是对于使用风险贷款的低收入房屋所有人来说放松价格可能是毁灭性的,另 31 一方面对于无房者来说,它也不会带来居者有其屋的结果。价格下降还有很大的空间;在2000年,费尔法克斯2/3的房屋销售价格不高于$250,000,但去年只有不到1/20的房屋以此价格出售。即便价格小幅下滑都可能引发建设减速,从而使中等收入家庭缺乏廉价房的局面变得更糟糕。最终,政治家可能重新发现住房问题不是一个城市贫困问题,而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问题,正如燃油价格或医疗保健一样。居者有其屋通常被称为美国梦,但如今许多劳动者为了使他们的家人不至于破产,宁愿租一所体面的房子居住。

Reading More 如果住房供应不增长,而住房需求又得不到限制,那房价怎么可能下降?如果房价持续增长,那么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购房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廉价房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吗?

H,R.瓦里安 现在,房子似乎贵得没人买得起。当然,经济学家更了解情况。从短期看,大部分地区的住房供应或多或少是固定的。因此,房价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方——即人们在住房方面愿意花多少钱。在过去的几年里,抵押贷款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而这直接刺激了住房需求。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东西海岸,这些地区受到用地限制影响,住房供应量很难再增加,房价已被推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低抵押贷款利率是否造成了房价泡沫,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经济学对“泡沫”一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种观点称,住房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人们对未

来房价增值的预期。房价越是走高,越有人愿意购买,以便从他们预期会增值的未来房价中获取收益,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房价上涨。

引用艾伦·格林斯潘的话来说,市场中很可能存在一些“浮沫”,特别是在沿海地区。但即使浮沫退去,那些地区的住房仍然相当昂贵。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一些城市已经启动住房补贴计划,为新的业主提供各种类型的资助。不幸的是,这些计划恰恰进一步扩大需求,推动房价上涨。事实上,在一个持续供应住房的理想市场,对大部分买卖提供10%的补贴,只会使房价上涨10%。这种先自付、后补贴的房价政策,其结果又回到了起点。

如果你真想让房价下降,你会增收房产税。与强行补贴类似,房产税增加10%会使房价下跌10%。当然,住房的总费用(购买价加上税的当前价值)将保持不变,所以这也没有真正解决住房费用问题。

在加利福尼亚州,税收政策在房价动态变化方面已发挥出重大作用。1978年通过的13号议案将业主自住房的房产税增幅限制在每年2%。但是当住房出售时,房产税是根据售价评估的。这意味着新业主通常面临着显著高于旧业主的房产税。

13号议案被称为“搬家税”。事实上确实如此,因为对于加州房主来说,改造原有住房要比搬离原住房实惠得多。对比装修和买卖的税收费用,在原有三间卧室的房子里再添一间卧室要比买一套类似的四间卧室的房子便宜得多。出于同样的原因,“空巢一族”不管是否需要那么多空间,税收使他们产生了很强的要保留他们住房的动机。

其结果是,进入市场的住房比其他情况下更少,房价上涨更快,因为可购买的住房存量有限。当然,如果你打算搬离这个州,就不必考虑这些因素了。在加州,“空巢一族” 的最佳做法是卖掉住房搬往俄勒冈州。这似乎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做法,至少在某些特定群体中已经相当普遍。

那么,高房价的问题怎么解决? 基础经济学告诉我们,要想房价下降,我们必须减少住房需求或增加住房供给。在需求方面还有希望做到。随着利率的上升,我们会看到需求

减缓,的确,一些地区的房价走势开始趋于平缓。

最后,要使人们买得起房,唯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住房供应量。但是,建一座新房子需要一块被划为住房用地的土地。我们不能制造更多的土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现有土地的使用,或者在离工作更远的地方建房子。这两个选项都不吸引人。在加州的城市里,交通日益拥挤,这就限制了人们的住所与工作场所间的距离。在许多理想的住宅区,土地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而且各种政治力量一致反对放宽这些限制。

想象一下,有人精打细算省下钱,在一块一英亩的地皮上买下了他理想的住房。他最不想看到他邻居家的地被二次分割,建成两三座新房子。这样做不仪会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足,也将影响他住房的价值。因为土地划分法和土地使用限制推高了房价,所以寻求便宜住房的人不喜欢。但出J:同样原因,一日这位寻房者成为厂房上,他往往变成这些限制政策的狂热支持者。正如谱戈所说的那样:“我们所遇到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第五篇:教案(8和9)

课题: 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重点难点:8和9的写法。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教具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师: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花园城市。你瞧我们学校也正在为创建花园城市做出贡献。当你来到这样一个校园里你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较为的校园生活引入,全党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体验 1、8、9的基数含义

(1)、师:在这美丽的校园中你都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1)有8个小朋友(2)有9盆花„

学生在随意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和顺序来数。配合学生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抽象出数字。如学生说“有9盆花”,老师就可以贴出此图片,并说明9盆花可以用数字“9”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9”。[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从实物图-数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感的建立。(2)摆学具。

师:大家分别拿出8个圆片和9个三角形摆两种图形,自己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将学生操作与数数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2、8、9的顺序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自己动手拨出7颗珠子。问: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8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几颗?(9颗)师引导学生多拨几次。并说清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拨珠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1: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生2:9的前面是8,8的前面是7。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重要的问题。(课件出示直尺图)

师:你能快速地把缺的数字填在括号里吗?请试着填一填。学生填完后集体订正。、[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向学生渗透学习的方法。

3、比较7、8、9的大小

师:现在请大家把书本打开,翻到第54页,运用你发现的知识,来解决书上的问题。出示点子图。

(1)让学生观察点子图,师: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看你能发现什么?(2)比较7、8、9的大小

()()()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4、8、9的序数含义

(课件出示图片,第一排10只蝴蝶,第二排10只小猫)

让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给他们涂色(在学生练习纸上涂,教师读要求)

(1)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2)给从左边数第9只蝴蝶涂上绿色;(3)给右边的9只小猫涂上红色;(4)给从右边数第8只小猫涂上绿色。

做完后,师指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上,并引导学生说说这样涂的理由。

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够按要求涂得这么快,这么好,老师太佩服你们了。

[设计意图]将8、9的基数、序数含义柔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位次。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

5、教学8、9的写法

教师先在画好的田字格的黑板上板书8、9,学生随着老师做书空练习。师:你学会了吗?你能试着写一写吗?(能)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8、9的写法。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快,很快就学会了怎样写8、9,而且写得都很漂亮。回家后再写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好不好?

[设计意图]把写的字放到实物 投影仪上讲评。及时表扬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练习: 1、2、按从1到9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8、9的认识。对数的顺序进一步理解。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生活中,8和9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不但认识了新的数字朋友8和9,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关于8、9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板书: 8和9的认识 1 认识8和9 2 8、9的基数含义 3 书写 8〈 9

鸣矣河小学:

杨卫兵

顺序连线

下载高三8、9上海高考作文(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8、9上海高考作文(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上海高考作文优秀之一

    2016上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之一 呼唤理性的声音 般若 仔细听听,还有多少理性的声音? 清晨,于赶赴考场的路上遇见一女子,正对掌中电话不停叫嚣,声音震耳欲聋,令过往行人纷纷侧目,快步......

    2014上海高考作文写作

    2014上海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

    2013上海高考作文赏析

    2013上海高考作文范文赏析:陈抖擞二三事作者:尹禺然 陈抖擞年方二十,说高不高,说帅不帅,说富那是一定不富。号称一米七五的身高,平时驮着背,四舍五入买一送一,估计也就一米七。戴着......

    8和9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老师:同学们,我们跟随老师去校园里看看,今天校园里都发生了哪些事情。看,这么多同学在哪里干什么呢? 学生:浇花。 2、老师: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有学生、老师、......

    8和9教学设计

    《8和9》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和9 的数感,体会8 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 和9 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

    8和9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7、48页例1。 (二)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8和9的教案

    《8和9的认识》说课稿 张沟一小:曾红梅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4页的内容及习题。 教材分析 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

    8和9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与反思 汉庄明德中心小学 杨丽 2014年11月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 教学目标 1.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