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讲 五言格律诗的基本类型大全
第二讲
五言格律诗的基本类型及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一、五律的基本类型
上一节课我们掌握了五言格律诗的四个标准句式是: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按格律诗的粘对规则,四式标准句子轮番领头,所得到的八句式组合,便成四首五言律诗(必须押平声韵)
(一)第一种类型,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这种类型的特点和记忆方法是:
把五绝的第一种类型上下重叠,其句子的先后顺序就是ABCD ABCD 大家可以用笔勾画一下试一试。
(二)第二种类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类型的特点和记忆方法是:
把五绝的第二种类型上下重叠,其句子的先后顺序是CDAB CDAB
(三)第三种类型,平起首句入韵式 D、平平仄仄平,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类型的记忆特点是:
把五绝的第三种类型放在五绝的第一种类型的上面。其句子的先后顺序是DBCD ABCD(也可以把五律的第一种类型的首句的A换成D即可。)
(四)第四种类型,仄起首句入韵式 B、仄仄仄平平,D、平平仄仄平。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
第四种类型的记忆特点是:
把五绝的第四种类型放在五绝的第二种类型的上面。其句子的先后顺序是BDAB CDAB(也可以把五律的第二种类型的首句的C换成B即可。)二、五言律诗格律对照举例:
1、平起首句不入韵 王维《山居秋暝》
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仄仄仄平平。——天气晚来秋。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仄仄仄平平。——莲动下渔舟。仄仄平平仄,——随意春芳歇,平平仄仄平。——王孙自可留。2、仄起首句不入韵 李白《渡荆门送别》
仄仄平平仄,——渡远荆门外,平平仄仄平。——来从楚国游。平平平仄仄,——山随平野尽,仄仄仄平平。——江入大荒流。仄仄平平仄,——月下飞天镜,平平仄仄平。——云生结海楼。平平平仄仄,——仍怜故乡水,仄仄仄平平。——万里送行舟。3、平起首句入韵式
李商隐《风雨》
平平仄仄平,——凄凉宝剑篇,仄仄仄平平。——羁泊欲穷年。仄仄平平仄,——黄叶仍风雨,平平仄仄平。——青楼自管弦。平平平仄仄,——新知遭薄俗,仄仄仄平平。——旧好隔良缘。仄仄平平仄,——心断新丰酒,平平仄仄平。——销愁又几千。
4、仄起首句入韵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仄仄仄平平,——戍鼓断人行,平平仄仄平。——边秋一雁声。平平平仄仄,——露从今夜白,仄仄仄平平。——月是故乡明。仄仄平平仄,——有弟皆分散,平平仄仄平。——无家问死生。平平平仄仄,——寄书长不达,仄仄仄平平。——况乃未休兵。
三、“奇活偶定”变通原则
(一)在讲“奇活偶定”变通原则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1、联
律诗的格式中,从首句起,每两句为一联。每联诗句中前一句叫做“出句”,后一句叫做“对句”。绝句中只含有两联,前两句称为“首联”,后两句叫做“尾联”。律诗中含有四联,分别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至于长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外,其它各联只能用顺序编号称之了。例如:
五律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尾联)例如:
五律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尾联)七律《书愤 》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首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颈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2、抑扬格
每一诗句中,偶数位的字乃平仄间隔相错(也就是第二位的字要是平声,第四位的字就是仄声,第六位的字又是平声),加上尾字声调,叫做抑扬格。五言律诗的各诗句的抑扬格如下:(每句的第二第四个字和尾字)A、平平平仄仄(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仄平仄)D、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3、诗句的“起”与“收”
诗句抑扬格中的第一个字叫做“起”,(也有一说是第二个字叫做“起”,因为第一个字可以变动的,我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最后一个字叫做“收”。所以,以上四个基本句式对于五言诗句来说分别是: A、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B、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C、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D、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4、对
通常一联的两诗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反(从上述四个基本句式的“抑扬格”中便可看出),则这两个诗句谓之“成对”,简称为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即:A句与B句为一对,A、平平平仄仄(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仄平平)C句与D句为一对。
C、仄仄平平仄(仄平仄)D、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大家可以看看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联中出句(A句)与对句(B句)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否相反;再看看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联中出句(C句)和对句(D句)的第二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否相反。同时指出,这里的尾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A句与C句亦可为对,B句与D句亦可为对,(这种对多数只在首句入韵的诗之首联中出现,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个时候,尾字的平仄就是相同的了。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
这种对多数只在首句不入韵的诗之首联中出现,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注意,一联诗句是否成对,要考察诗句中偶序字的平仄声调方能断定,不管其基本律格如何。例如:
王维《山居秋暝》
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仄仄仄平平。——天气晚来秋。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仄仄仄平平。——莲动下渔舟。仄仄平平仄,——随意寻芳歇,平平仄仄平。——王孙自可留。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诗中每一联内的偶序字的平仄声调是否相反。如果,诗中的某一联诗句不符合这一规则,则叫做失对。例如:
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首联出句(第一句)和对句(第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这首诗失对可能因为是赠诗,时间有限,作者一时疏忽所致)
5、粘
读nian, 年的读音
相邻的两联诗句中,上一联的对句(下句)与下一联的出句(上句),谓之“邻句”(2句与3句,4句与5句,6句与7句)。
通常,邻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同,则我们谓之邻句“相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
后联出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例如:
李端《听筝》
平平平仄仄,——鸣筝金粟柱,仄仄仄平平。——素手玉房前。仄仄平平仄,——欲得周郎顾,平平仄仄平。——时时误拂弦。
大家可以看看2、3句中的第二和第四字的平仄声调上下是否一致。再如:
李商隐《风雨》
平平仄仄平,——凄凉宝剑篇,仄仄仄平平。——羁泊欲穷年。仄仄平平仄,——黄叶仍风雨,平平仄仄平。——青楼自管弦。平平平仄仄,——新知遭薄俗,仄仄仄平平。——旧好隔良缘。仄仄平平仄,——心断新丰酒,平平仄仄平。——销愁又几千。
大家看看这首诗的2句和3句之间,4句和5句之间,6句和7句之间是否平仄一致。否则,叫做失粘。粘只能发生在邻句之间。例如:赠周处士(庾肩吾)九丹开石室,三径没荒林。仙人翻可见,隐士更难寻。篱下黄花菊,丘中白雪琴。方欣松叶酒,自和游山吟。第二、三联失粘。
通常,失对和失粘,乃格律诗应当尽量避免的。
(对、粘的标示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字,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6、失替(这是对联中的术语,这里顺便提一下)
对联术语。失替,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撰写对联时注意平仄相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切忌失替。例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联中的“起”对“略”为仄对仄,失对(上下相同联位置)。“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
(二)“奇活偶定”变通原则
所谓“奇活偶定”变通原则,就是通常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这里的“一三五”、“二四六”乃指七言诗句中的字位序号,“一三五”乃“奇”序字位,“二四六”乃“偶”序字位。
所谓“一三五不论”,是说“奇”序位的字本仄可平或本平可仄,总之,可平可仄。就是说,奇序位上的字可以用平声字,亦可以用仄声字。所谓“二四六分明”就是说,偶序位上的字,只能使用律格中规定的声调之字。规定用仄声字,只能用仄声字;规定用平声字,只能用平声字。(这个原则在五言诗中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例如: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注意一下第三句的“欲”是平还是仄)
这个原则对于初学格律诗的我们来说非常有用,但这句话也不够全面。
例如:在A、“平平平仄仄”中,只能一不论,三不能用仄,三要是用仄了,就变成三仄尾了(诗句的结尾一连三个仄声字)
在B、“仄仄仄平平”中,一可不论,三也不能用平,三要是用平声字了,就变成三平尾了。在D、“平平仄仄平”中,三可不论,但一就不能用仄,要是用了仄声字,这个句子“犯孤平”(五言诗中的第二个字是孤零零的一个平声字,就叫做孤平。这个问题以后专门讲到。)三平尾、三仄尾和犯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在古人的格律诗中是很少出现的。所以五言诗中的“一三不论,”应该是: A、[平]平平仄仄
一可不论 B、[仄]仄仄平平
一可不论,C、[仄]仄平平仄
一可不论 D、平平[仄]仄平
三可不论(至于二四分明以后也会讲到)例如:王昌龄的《送郭司仓》一诗: 映门淮水绿,[平]平平仄仄 留骑主人心。[仄]仄仄平平* 明月随良掾,[仄]仄平平仄 春潮夜夜深。平平[仄]仄平* 诗句右边为该诗的基本格式,方括号的字乃按“奇活偶定”变通原则所用之字。其中,[平]表示本平也可以仄;[仄]表示本仄也可以用平,“*”表示韵脚。
你可以检查一下王昌龄的这首诗是否失对或失粘?注意,必须按实际用字的声调来检查。请对照基本句式,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诗的平仄有何变化?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仄仄仄平平。——天气晚来秋。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仄仄仄平平。——莲动下渔舟。仄仄平平仄,——随意寻芳歇,平平仄仄平。——王孙自可留。
今天的课就学习到这里。初学者一下子理解不了的,可以课下慢慢看讲义。
第二篇: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格律诗(5)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诗第五章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整理编辑:诗词轩在第三章中,我们分析了五言律绝的句式由来,并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五言律绝的句式。分别如下(为了便于区分,标以不同颜色):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今天,我们将用这四种句式,按一定规则,排出四种格式。排格式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下几条和格式相关的口诀,记住口诀能在日后的阅读写作中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诀是“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联:绝句共四句,两句为一联。相对:平仄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相粘:平仄相同,即平对平、仄对仄。下面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口诀的运用:图例显示:仄声字的‘日’和平声字的‘河’,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平声字的‘河’和平声字的‘穷’分属两联且相邻,所以平仄相同,称为相粘;平声字的‘穷’和仄声字的‘上’,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正是这种平仄交错的排列,形成了格律诗的粘对关系。小贴士:为何相粘相对,我们只看第二字?因为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谈到过句式的拗救,文中说过,一三四位置的平仄因为大小拗的原因,平仄会有所变动,而除韵字外,第二字的平仄是铁定不变的!所以,只看第二字,这样记忆,才不至在读到古人使用拗救句时,以为是出律了。另外,为了在阅读诗词时,能够快速的分辨出诗句是否相对相粘,建议大家在日常写作排版时,不要将诗句一句一行的排列,如将以上例诗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分辨“一联之内是否平仄相对,两联之间是否平仄相粘”及是否押韵时,是不太好分辨的。而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分辨时,更让人一目了然。接下来,开始根据口诀排格式。我们将使用之前学过的四个句式依次作为第一句,根据口诀排出一个完整的格式: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仄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平起’,然后我们想一想,总共有四个句式,其中两个‘仄起’两个‘平起’,而我们需要的‘平起’里,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平起平收句’了,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平起’,那么第三句也要‘平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平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平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平起仄收句’了,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平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仄起’了,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仄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注意:本格式的第二、第四句尾字需押韵!例诗:(红色字是入声字)劳劳亭(唐·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至此,第一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仄起仄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仄起仄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仄声,故,第一句可以不押韵。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仄起仄收不入韵式’。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平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仄起’,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仄起平收句’了,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仄起’,那么第三句也要‘仄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仄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仄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仄起仄收句’了,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仄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平起’了,而‘平起’有两句,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平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意:本格式的第二、第四句尾字需押韵!例诗:(红色字是入声字)过酒家五首 其一(隋末唐初·王绩)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黄金销未尽,祗为酒家贫。至此,第二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平起仄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平起仄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仄声,故,第一句可以不押韵。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平起仄收不入韵式’。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平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仄起’,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仄起平收句’了,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仄起’,那么第三句也要‘仄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仄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仄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仄起仄收句’了,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仄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平起’了,而‘平起’有两句,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平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意:本格式的第一、第二、第四句尾字需押韵!例诗:(红色字是入声字)劝酒(唐·于武陵)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至此,第三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平起平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平起平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平声,故,第一句是必须要押韵的。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平起平收入韵式’。小贴士:有没有发现规则?1.这第三个格式里,第一句和第四句完全相同。2.第三个格式和第二个格式,只有第一句是不同的,其他三句完全相同。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仄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平起’,然后我们想一想,‘平起’句式里,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平起平收句’了,如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平起’,那么第三句也要‘平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平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平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平起仄收句’了,如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平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仄起’了,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仄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注意:本格式的第一、第二、第四句尾字需押韵!例诗:(红色字是入声字)天涯(唐·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至此,第四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仄起平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仄起平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平声,故,第一句是必须要押韵的。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仄起平收入韵式’。小贴士:有没有发现规则?1.这第四个格式里,第一句和第四句又是完全相同的。2.第四个格式和第一个格式,也是只有第一句是不同的,其他三句完全相同。总结:1.四个格式,如果第一句是平收的,那么必须押韵!且,第一句和第四句的句式重复;2.四个格式,如果第一句是仄收的,那么可以不押韵!且,四个句式各不相同。3.格式、句式不要搞混了。4.历来诗人写作,五言绝句第一句不入韵的格式居多。小练习任选一种格式,作绝句一首,新旧韵皆可,但不要混用。练习做不做随意,做的请跟帖留言。诗词读写书籍100本(可在线阅读可下载)诗词轩投稿须知
跟我学写诗(1)律绝的由来及押韵概念 跟我学写诗2律绝的平仄格律概念 跟我学写格律诗(3)五言律绝的定格句式 跟我学写格律诗(4)五言律绝句式的变化规则
第三篇:!影评的基本类型
影评的基本类型
呈现在银幕上的艺术形象系统,是一个相对独出于创作者、观众和评论者的艺术王国;在这个独特的王国中有历史与现实、传说与故事、政治与哲学、经济与文化、伟人与平民、英雄与懦安、爱与恨、美与丑„„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影评人面对这个庞杂的世界,要进行思想审美价值判断,必须“染指”这一切。而企图一下子对艺术品的“一切”做出有说服力的论析,殊非易事。途径之一是把评论意识类型化,目的在于从不同的侧面切入,“攻其一点”,再及其余,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至于影视艺术评论可划分为多少类型,向无定则,也不能有定则。这往往受制于下列一些因素: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传统或古典的欣赏习惯和价值观念、不断嬗变的现代人的审美流向、评者的主体意识取向和审美偏爱„„但一般说来,影视艺术评论类型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审美评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追踪作用于人的心灵与情感的艺术品的过程中,他有可能被非美的东西诱入歧路,但最后还会回到审美的坦途上来。因为既然是艺术品,其中必有美,而美的形态又多姿多样,若隐若现。我们知道,审美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感受力(剌激力、冲击波)一一领悟(内涵底蕴)等 一一体味(价值判断、信息量〉。如能把在审美时所把握的东西以理论方式阐释出来,那就是一种审美评论和艺术批评。
什么样的影片可以进行审美评论?答案很简单:凡能称得上为艺术品的影片,皆可对之审美。问题在于什么层次的什么信息量。影片的史诗美一一民族之魂魄、历史之深邃、时代之精神„„是进行审美评论的最佳选题。另外,这类影片美学风格上的特质异彩,亦是相当好的审美题目。一般艺术片如《陕北大嫂》申悲切的人性美、《天出血》中人类执著追求的意志(体现在两性情爱上)、《过年》中人人向往的家庭和谐干如何呈现出反讽意味„„以及各影片的美学风格、银幕表演,等等,都可以成为审美评论内容,要害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思想评论:现在有些荧屏的通病是一上来就“捞”赤裸裸的思想主题,稍加分析和推理,来几个例证,又把思想作为终极目的收口。况且这种分析是以线性的文学语言思维而不是以造型的电影语言思维方式进行的,更难评到好处。
搞影视的思想评论,首先必须从整体上宏观上来一番尽可能周详的实质性的把握,既有思想方面的,又有美学方面的:接着发现一个最佳“缺口”切入影视艺术品内部进行微观分析;最后回扣到宏观上的思想美学高度,这才能显得有血有肉有说服力。对欧美日本等国影片的思想价值判断,极易滑入空泛的〈思想)“泥坑”。什么揭露呀批判呀„„这样的硬性政治内容当然有,但不能简单从事。获四项奥斯卡大奖的美国名片《雨人》(1988年),表现的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并未把人类对精神价值追求的意志吞噬掉,对拜金主义还取一定的批判态度,美国心理艺术影片《相见恨晚》(1975年)中对婚外恋情的处理不是一味地斥责道德败坏,而是以事实和影像语言启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本身的自尊感。
三、政治评论:这种评论中的类型意识,可指两个方面。一是对一般艺术片的思想倾向进行政治判断,指出利害,此类评断多着眼于功利上的考虑。一是特指类型影片——以政治问题、政治事件、政治运动、政治任务„„为中心的政治电影的分析研究。这类电影出现在六十年代后期的法国,至七十年代中后期式微。法国的《Z》(1968),意大利的《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等为欧美政治电影中的“翘楚”之作。
所谓政治评论,意在强调影片的政治思想倾向,并不等于对其他方面不屑一顾。重大革命题材巨片,除政治上既符合历史真实有顺应当今时代精神的把握之外,思想美学诸方面皆有公认的突破性成就。在以政治评论为先导(或基础)的情况下,亦应对艺术(美学)方面的有力呈现,给以恰如其分的审美赏析与价值判断,否则政治评论也会变得瘪薄无力。
四、社会评论:这种批评意识是及来自文艺社会学的变种“电影社会学”,评论内容往往强调以下两点。一是艺术品镜子式的反映乃至模仿功能,同时十分重视社会效果。一是艺术品“控制”功能,同时十分重视社会效果。一是艺术品“控制”功能,即强调应是对广大观众的宣传、凝聚、焦化„„等等作用。我们所能看到的影视评论中,以社会效果为重点的大小文章为数相当不少。这样的评论当然需要。但如果仅仅陷在这里面,一来容易滑向流俗的斜坡,二来对观众审美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多少裨益,三对影视创作的发展,未见得有多大激励作用。
要搞好影视的社会学评论,首先应尽力避免用习惯性的文字思维意识和文学目光去审视以逼真的影响(含声音)表意的影视艺术品。为此就必须掌握较牢固扎实的影视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评论视野要开阔,除社会学的方法外,要兼用其它类型的方法,以求评论充实贴切。再次,社会学思维意识极容易对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产生过分的好感,唯现实主义独尊则非上策,因为反映和表现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精神现实,实非一种创作方法和美学意识所能为之的。《战争子午线》的主旨严肃,也有一定的历史感,但镜头运用上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如几个“小八路”的“梦幻”几组镜头,给人的印象是导演大大脱离少年战士的心理实际而自己在“玩”镜头语言。但换个角度分析,人处困难艰险境地,内心向往未来的光明,要呈现这种理想,必须诉诸浪漫主义,因为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就是生活中理想主义的表现,这和现实主义是不相同的。影片结尾一组镜头:已离休的老护士登长城远眺万里河山,身边却有少女时代的她作陪,这是浪漫主义,不是。是现实主义?更不是。这是地道的超现实主义!《子午线》尽管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到导演思维意识是开放的。美国影片《男人·女人和孩子》(1983)的思想——美学风格是现实主义的。但是克维斯教授和巴黎女郎落日余晖中的海上诗意之恋,却是一组真正的浪漫主义影像——镜头!《大决战·辽沈战役》第一个镜头是毛泽东从低谷中步履艰难地沿坡而上,微微俯拍,审美意识上是大写意。什么主义?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浪漫主义,而是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色彩的镜头——影象。
五、历史评论:对历史片或一般的艺术片进行历史地把握,这意味着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纵向把握,即在历时过程中去分析影片,看其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心理、情感、影片的文化风貌,等等,是否符合历史真实。二是历史与现实糅合在一起,即历史感与今天的时代精神是否能相互观照。直言之,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表现,是否有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向悖谬之处。但艺术王国中的事情自有其特殊复杂的地方,我们经常在影视书品或文学作品中发现二律背反的任务想象,历史地看可以肯定,现实地看又可以否定之,反观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种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的双重性格,恰恰说明复杂如影视艺术为什么需要多视角多侧面地进行研析之必要。三是把目光投向未来,即超越过去和现在的“局限”,看看某影片放到未来的历史中能否经得起时间这个铁面见证者的检验。总之,要有历史感,要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审视被审美的对象。如有这种高度的意识,就能发现某些问题。《开天辟地》成就极大,有点几多。但其致命弱点亦相当刺眼。其一是符合当时历史岩峁的历史氛围营造得淡薄,其二是工人阶级先驱者的意识虽有表现但不够强烈,不够普遍。所以,《开天辟地》这部影片的思想——审美感染力与可信度,在某种程度上有削弱感。
六、道德评论:中国是一个有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国度。但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心理,在道德层面上留下了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喜欢把什么都自觉不自觉地抹上一层道德的光彩,比如把历史道德化,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也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这种近乎无意识的思维习惯,往往会在无形中给我们对复杂的影视艺术进行分析时带来某些多余的“屏障”。有些评论文章说,这不合乎道德规范,那也不符合道德准则。但为什么应该或不应该,往往语焉欠详。当然,供全人类共同遵守的绝对化道德标准是没有的,道德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产物,也是现实的产物。对一部影片进行道德评判时,其道德取向就受制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性标准。直观的感受感知不能取代冷静的理性判断,而道德的最后裁决是要诉诸“理性法庭”的。《野山》’中“换老婆”的情节曾引起过不少的非难。历史地传统地看,桂兰离开灰灰而与有开放意识的禾禾结婚,是不道德的,但现实地看,他们的结合又是合乎改革大潮的道德行为。《菊豆》中的天青与婶婶相爱,是乱伦,是不道德的;而满足了菊豆的人性(情和欲)的要求,又不能说不道德。如从反抗杨老板对妻子菊豆的性虐待的角度看,菊豆是一个大勇者,一个敢冒犯家族陋规(守活寡守死寡)的大勇者,是个新道德观念的践行者,尽管她的理性上并未意识到这些。总之,要想对道德与非道德的行为做出令人信服的评析,就得从历史与现实、文化心理与习俗、传统与革新等等角度,多层次地悉心地去进行道德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
七、文化评论:这种评论类型意识涉及到人类生活中最广阔的领域。但何谓文化?概念大得无从下手。五十年代以来就有各路文化大家提出过一二百个界说,但无一能被普遍认同。然而,人们对文化照“侃”不误,大潮虽过,但余波未了,对影视文化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但企图绕过影视这个“文化大国”恐怕也难。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们生存其中,死亦在其中。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特别是在无意识王国所起的作用,简直无法估量。中国历来以优秀的文化称雄世界。然而,中国文化的构成特征却在不少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生活方式和习惯。中国文化的“二元”性,一直为有独到见解的文化大师所瞩目。所谓二元,即是以龙为表征的儒家文化,和以凤为表征的道家文化。可是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一直以儒文化独尊,而扼制道文化。这种“重儒轻道,重北轻南、重龙轻凤、重黄轻炎、重河轻江的现象至今未能彻底扭转”。(《书刊导报》1991,第34期)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儒文化希望什么都定势化固定化,天不变地不变道不变,我也不变,而道文化则坚决主张一切皆变的哲学,鼎新必先革故。如今是个空前开放的大好时代,思维也应在开放式的大文化氛围中,以新的目光去全方位地审视影视艺术这种具有全人类性全球性的文化复合载体。时代在进步,文化口味在变化,思维习惯和审美流向都在变换,影评人应该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但在某些评论中却不时地可以发现“这不符合观众的欣赏定势,那不符合观众的思维模式”的提法,恐怕得审时度势地适当改变一下了。
到底如何搞文化评论?笔者无力作答。但有几点意见可供参考。一是写人,主要写人的文化心理。按卡西勒的观点,人就是文化。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通过各类艺术去塑造新的民族灵魂。焦裕禄式的精神风貌、人格力量,即为今日文化心理(灵魂)之生动呈现。二可写具体的民俗文化,即各种习俗,仪式礼仪„„的事象是如何通过影视的影象系统呈现出来的,以及它们在整体银幕造型中的审美文化价值。《黄士地》中求雨的场景,《菊豆》中天青和婶婶在“杨老板”出殡的棺木下跪行的民俗中所积淀下来的家族道德文化的残酷性,无不可以入评。三可写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矛盾冲撞,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野文化与城市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诸不同形态文化之.间的融合、交叉、撞击,以及在整体银幕形象的构成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价值。
从文化角度研究影视艺术,不管是深层理论概貌或是评论层次的探讨,或是带有哲学色彩的审美层次上的把握,在我国影视圈内尚属极薄弱的环节,有志的影评人将大有可为!
八、比较评论:这种批评意识涉及的范围,犹如文化批评一样宽泛、广博和复杂。一来和比较文学的概念有关,无形中会对影视比较有所影响。二来比较影视研究,这在方法论上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如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影片?日常使用无所谓,二者是一个意思,但说“看电影”,不说“看影片”(往往说“看片”、“看片子”)。所谓电影,首先是指庞杂的巨大的生产企业,其次是指消费和放映,再次是指各种认识活动(研究机构等)。而说影片,则指电影制品本体。我们说的比较评论当指具体影片之比。方式很多,如平行研究(往往涉及结构主义)、影响研究、媒介(手段)研究„„前提只有一个:要有可比性。或两部影片中技术层面
(声色等),思想层面(观念、精神、伦理道德等)、形式层面(造型手段、风格变化等),或同类中外影片之比,或某几部影片的母题之比„„
但搞比较评论,得注意两条,不能为比而比,最后势必徒劳无益;一不能牵强附会,生比硬较、似是而非、贻笑大方。在这个问题上切忌不要被美国学者的比较观牵着鼻子走。美国学者认为,凡文学作品皆可比较,实婴非也。既说皆可比,当然亦可说皆不可比。不错,比较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意识和方法之一。问题在于要辨比出超越两者以上的更高的新的质,寻找出有指导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孰高孰低?泛泛比谈两句不行.,深细比之,非下苦力不可。至于从小说到影视的银幕改编,因涉及两种不同的艺术王国,非有粗浅“道行”者所能为也。
九、形式评论:即技巧评论。有论者把影视的形式与结构主义一一符号学中的“符号”联用,甚至称为“符号评论”。这有些不妥,因为影视艺术品尽管是由影象符号构成的一个整体,但从形式上来看,吏多的还是技巧问题。我们有的评论在对影视进行宏观整体把握和微观分析的过程中,轻薄形式的能动性结构功能和审美功能是极其不应该的。影视艺术除了“看什么”这个涉及思想内容的美学课题外,就是“如何看”的形式美学任务。影视中的“看”是个十分严肃而敏感的间题。影视必须好看,而不是一般的好看。英国艺术理论家贝尔在1913年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美学主张,七十年来,一直被研究者提及,绝非偶然。“有意味”即有意义,而“意味”,在汉语中指情调、情趣、趣味、有趣„„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早就深刻地指出过:“形式是我的精神的个性。”可见形式并非没有自身的内容。
所谓、形式评论,多指艺术分析,如声画语言,镜头运用、造型元素构成、蒙太奇技巧、,结构形态„„抽象点讲,就是抓“电影性”或叫“电影感”、“电影化”那些直感的东西。当然,在进行艺术形式分析时,不能孤立言之,应和思想内容相切相联,这是不言自明的。
十、心理评论:这种评论类型的内容至少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影视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人物心理,观一众(包括评者)的接受心理;其中当以对人物微妙丰富而又复杂的心理动作之揭示和剖析为主。
对人物心理分析当然不限于纯心理艺术片。刻薄点儿讲,至今中国影坛尚未出现象美国的《相见恨晚》、《性·谎言·录相带》(1989获该戛纳金棕搁大奖)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艺术片(“意识流”影片可视如心理片中的特类),即使都是心理片,也有档次之别。荣格在其代表论著《理学与文学》中指出:令人“最感兴趣的,恰恰是这种显然缺乏心理旁白的精彩叙述。这种故事建立在各种微妙的心理假定上,它们在作者本人井不知道的情形下,以纯粹的和直接的方式把自己显示出来„„”
《相》片属高档深层心理艺术片,一切都在不明显但内涵微妙的小动作中,一切皆在严肃而又传神的微笑目光中,有声语言却显得苍白无力了。《性》是一部严肃的带实验色彩的性心理艺术片,底蕴深处,除了把性视如一种文化之外,还通过性这个极小而又极敏感的窗口提出一个黑泽明式的怀疑论哲学观念:什么是人生和艺术中真正的真实,是“胶片世界”(电影)还是“磁带王国”(录相)?上述两片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给观众留卞了巨大的思索空间。
心理活动内容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真实的心理活动,一是“幻觉滩式的。前者如《开天辟地》中陈独秀深夜陋巷探子时流露出来的真正悲剧性的精神特征。后者如《开国大典》中蒋介石蜘蛛惊梦,尽管有外界刺激因素,但毕竟是通过蜘蛛意象所揭示的一种幻影。在人类爱情王国中所表露的情感形态,最能说明一些心理问题。《乱世佳人》中的梅兰妮对卫希礼的爱是真实的,而郝思佳对卫的一情则是幻觉式的(经历爱情路上的泥泞和雨雪之后,郝亲口承认了这点)。《相见恨晚》的女主人公安娜对医生的情,是真与幻的混合型。
搞心理评论,技术上应注意一点。人物心理动作,在影视中基本上都是以特写、中特
写、大特写甚至细部特写镜语一画面呈现出来的,并且往往是一组组镜头,因为任何孤立的特写镜语一影象,也很难逼真地表现出人的心理堂奥。-
关于研究心理的重要价值,还是荣格说得好:“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最后在文尾必须强调一句,除上述评论类型外,还有不少类型尚需有志影评者细加揣摩。
第四篇:策划书的基本类型
策划书的基本类型
根据策划书呈示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面向企业内的和面向企业外的策划书。
二、策划书的基本结构
不同种类、不同类别的策划书结构不同。但是,策划书的构成与策划过程的顺序应该是一致的。一般地,企业的策划书大致有以下8个部分:
1、策划导入
2、策划概要
3、策划背景
4、策划意图
5、策划方针
6、策划构想
7、策划设计
8、附录
如下表:
策划书的构成部 分
内 容
说 明
1、策划导入
(1)封面
策划书的脸面,应充满魅力
(2)前言
表明策划者的动机及策划者的态度
(3)目录
策划书的目录
2、策划概要
(4)策划概要
概述策划书的整体思路与内容
3、策划背景
(5)现状分析
明确策划的出发点,说明策划的必要性及其前提
4、策划意图
(6)目的、目标设定
确定策划的目的、目标,说明策划的意义,5、策划方针
(7)概念的形成明确策划的方向、原则,规定策划的内容
6、策划构想
(8)确定实施策略的结构
明确策划实施的结构及其组织保证,提高策划的效果
(9)具体实施策划
策划的具体内容,将实现目标的方法具体化
7、策划设计
(10)确定实施策划
实施策划所需时间、费用、售货员及其他资源;预测策划可能获得的效果
8、附录
(11)参考资料
附加的与策划相关的资料,增加策划的可信度
三、策划书的构成案例
●新商品策划书
1、形成商品的概念
(1)命名;(2)包装、设计。
2、目标市场(使用者、购买者、推荐者等)
3、竞争商品
(1)竞争商品 ;(2)类似商品。
4、本企业商品的市场定位
5、顾客化基本战略(顾客计算机信息系统)
6、产品制造方法(产品图纸、基本功能、安全性等)
7、产品用途(使用场所、使用机会、使用方法)
8、渠道
(1)营销渠道 ;(2)维修服务。
9、市场导入策略
(1)销售促进策略;(2)市场导入手段,等等。
10、广告计划(广告活动计划)
11、价格(关于成本、价格等)
12、开发推进(设计、试制、原材料等)。●进入市场计划书
第五篇:毕业论文结构基本类型
一、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运用中逐步完美、定型化。所以,这种“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人们共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利用这些“型”来写作,不但能比较省力,便于组织材料表达观点,而且这种“型”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而便于人们阅读。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当然,“型”不是个死板的套于,不考虑内容如何,一律削足适履地塞到里边去也是不行的。利用“型”写作,一要注意富于变化,灵活地运用;二要注意当现成的“型”有损于内容表达时,就要坚决地把它丢开。
毕业论文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也有其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一)序论
毕业论文的序论,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洁。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课题,谁作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
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一篇较长的论文,在序论中还有必要对本论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绍,或提示论述问题的结论。这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的。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至于序论的几种常见写法,因为后面专门有章节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二)本论
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有些毕业论文,序论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有见地,但是本论部分写得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勉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这样的毕业论文是缺乏科学价值的,所以一定要全力把本论部分写好。
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谓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移动。)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
个下依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称为混合型。
由于毕业论文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般篇幅又较长,所以常常使用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往往是直线推论中包含有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有时下面还有更下位的并列分论。毕业论文中的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是多重结合的,其他一些篇幅较长、论述问题比较复杂的论文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直线推论。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并列分论。就整篇而言,就叫直线推论中包括着并列分论。毛泽东同志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至于本论部分的具体写法,因后面章节要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毕业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学生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最后,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志表示谢意。上面所说的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个基本型是一般常用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研究内容加以灵活地变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