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奋的作文
奋的作文
篇一:关于奋斗的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我,在路上
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坚持,在于不顺从。
——题记
夜深了。
此刻的我独坐窗边,做着一套又一套的模拟试卷。时针悄悄指向十一点,书桌前那盏小小的灯却没有一句抱怨,为我散发着光亮,我也好似不知疲倦一般,下笔如飞。
是的,我们即将面临中考,人生路漫漫,这是设在路上的第一道关卡。我所要做的,就是用力摆臂,抬高腿,使劲儿跨过去。
我知道,每一条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踏上去的征程也有它不得不那样前进的方向。我有自己的判断,不会放弃,不去盲从。
然而,我一次次的成绩却都不尽如人意,名次连续下降,似乎和我所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紧跟其后的是别人带有讽刺意味的嗤笑与不屑。他们嘲笑我的徒劳无功,嘲笑我的退步。我承认,我是敏感的,我没有办法对别人的轻视无动于衷。但我更相信,我是一只风吹不走的蝴蝶。不结果的树是没有人去摇的,唯有那些硕果累累的树,才有人用石子去打。我没有说什么,静静地读书、做题,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样子。对某些人来说,别人的轻视和否定是放弃的借口,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那些都是让自己成长壮大的机遇。而我,恰巧就是那另外一部分人。与其顾影自怜,自怨自艾,倒不如华丽转身,继续奔跑,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走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就算是以荆棘铺路,有万千的艰难险阻,或有重重的关卡,也终会有沿岸独特的美景,漫野缤纷的鲜花。
我用心攻克一道道难题,用心领悟一篇篇文章,用心记忆一首首诗词,我坚信,我的生命是充实的,是多彩成功的。
我不期望自己能够走得很快,更不幻想一步登天,我只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即使走的很慢很慢,就算是看不出速度,但我知道我总在进步,我终会一点儿一点儿达到目标,接近生命的福地。
回首望去,那一串脚印歪歪扭扭,走了不少弯路,还有跌到过的痕迹,不管成功与否,那都是我最独家的记忆,见证了我的汗水和努力,一样精彩,一样美好靓丽。是的,我,在路上。
初三:崔文斌
点评:一篇关于自我奋斗的随笔,小作者用洋洋洒洒的笔触,倾诉了自己心底的声音,诉说了关于自己前进的路。小作者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出自己的心情,只有硕果累累的自己才会为人瞩目。
能够看出小作者的文学积累,不过习作的结构有点乱,主线清晰的,但没有层次感,小作者在反复说自己需要奋斗,但是缺少打动人的力量。结尾意蕴深长,继续加油,相信你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哦
篇二:关于奋斗的作文及写作素材
关于奋斗的作文及写作素材
我发现,正是在生活使我遭到最大的屈辱和痛苦的那些岁月里,正是我经受了那么多苦难的艰辛岁月,我渴望达到目的的勇气和顽强精神格外高涨。——高尔基《我怎样读书》 在奔赴危险的使命中,请予我以坚强,以苦痛来荣耀我,并助我攀登那每日为你而贡献的艰难的心怀。——泰戈尔《游思集》
凭着一往无前的锐气,和张牙舞爪的雄狮为敌。(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上篇》)有德有勇的人,正直的人决不胆怯。——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感发人心的忠勇,可以使一根纺线竿变成一柄长枪。——莎士比亚《辛白林》
横戈跃马的男儿,岂能作柔情的奴仆,要具有真正的品格,才算得真正的勇武。——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受辱记》固执的人是崇高的。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只有一种激动,一种气质,一种道德。——雨果《海上劳工》
勇敢地走你自己认为正确合理的道路。——罗曼?罗兰《母与子》
只怕应该怕的,不怕不应该怕的,才时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
升平富足的盛世徒然养成一批懦夫,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莎士比亚《辛白林》)一棵质地坚硬的橡树,即使用一柄小斧去砍,那斧子虽小,但如砍个不停,终必把树砍倒。——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下篇》
怒海不及我们顽强,雄狮不及我们自信,山岩不及我们坚定,不,残暴的死神也不及我们果决。——莎士比亚《约翰王》
充沛的精力加上顽强的决心,曾经创造出许多奇迹。——狄更斯《荒凉山庄》
鸟儿精心照管自己的巢只不过几天功夫,我则要终生精心照看自己的心巢。——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伟大的心灵全部秘密几乎都在这个字里面:坚持。坚持对于勇气,正如轮子对于杠杆,那是支点的永恒更新。——雨果《海上劳工》
金刚石是决不至于腐烂的。——雨果《悲惨世界》
他赢得普遍的尊敬,并不是由于他的显赫地位,而是由于他那始终如一的言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托尔斯泰《童年 少年 青年》
请记住,环境越是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说越大。——托尔斯泰《外国名人名言录》只要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进,就一定会达到目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坚强的生存愿望是顺利实现一切意愿的保证。——高尔基《一个悲惨的故事》
千万不要胆怯,决不能睁着眼让别人夺去你的权利;这是你自己的责任,没法叫别人替代。——泰戈尔《沉船》
勇敢地闯过一切艰难险阻,在崎岖的山道上攀行;如果这条道路要通过死亡之谷,那也要把死亡当作欢乐的源泉来欢迎。——《泰戈尔评传》
胆怯有两种:一种是思想方面的,一种是神经方面的;一种是肉体的胆怯,一种是精神的胆怯;两者各不相关。——巴尔扎克《搅水女人》
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回忆录》若是怕狼,就别进森林。——高尔基《马特维?科热米亚金的一生》
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很辛苦的工作。(托尔斯泰《外国名人名言录》)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为了一个伟大的神圣目的,去千方百计、历尽艰辛地奋斗,是完全值得的。——狄更斯《圣诞故事集》
在人类事业的顶峰上神游过之后,我发现还有无数高山需要攀登,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巴尔扎克《驴皮记》跟生活的粗暴打交道,碰钉子,受侮辱,自己也不得不狠下心来斗争,这是好事,使人生气勃勃的好事。——罗曼?罗兰《母与子》 不要对任何人埋怨生活吧,因为安慰之词很少能包含一个人秘要追求的东西。当一个人同妨碍他生活的事物进行斗争时,生活便会比什么都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在斗争中,苦闷无聊的时刻会不知不觉地飞驰而去。——高尔基《时钟》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向前。——泰戈尔《民族主义》
懒驴子是打死也走不快的。——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他们不相信只有下功夫、花过心血才能使事情好转,而相信事情本身会自然而然地好转!就像一个疯子认为地球自己会变成方的一样。——狄更斯《荒凉山庄》
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蜿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沉静就是力量;斧头是沉静的,却能把橡树连根砍断。——高尔基《夏天》
人类力求超过野兽,力求理解与美化孤单的人们组成的这个残酷的、四分五裂的世界,这一愿望具有强大的力量,也只有这个力量在唤醒艺术与科学。——高尔基《排演》
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朽。——高尔基《母亲》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巴金
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鲁迅
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毛泽东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地努力。——门捷列夫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 德
生活就是行动,而行动就是斗争。——别林斯基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是长寿,而是活得正直。——塞内加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地努力。——魏茨曼
要奋斗,要探索,要有所发现,而不要屈服。——丁尼生
停止奋斗了,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
经典素材
霍英东的历程
(奋斗让他走向成功)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房地产业巨子。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呢?童年时的贫寒家境和成年以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炼了霍英东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奋斗性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昏眼花。结束以后,霍英东投身于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了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霍英东不满足于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
勤奋的门捷列夫
(通过奋斗达到目标)
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著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著作。
轮椅上的霍金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现在,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关。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涛在80年代初期曾参加霍金的学术报告会,当时霍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他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十年写就《三都赋》
(奋斗成全自我)
西晋时的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辞。学书法、弹琴,都没有学成。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智力差,笨。”左思很不服气,发奋学习,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三都赋》,吃饭、走路想的都是文章。连家中茅厕里也放着纸笔,一旦他琢磨出了好句子,便随时记下。当时,在洛阳任职的才子陆机也在准备《三都赋》,听闻此事,讥笑说:“这里有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左思毫不动摇,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借机苦学苦读。他日积月累,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达官显贵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让奋斗成为生活的习惯
(奋斗需要坚持)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致力于文学创作,但他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得力的亲戚可攀。他向英国所有的出版社和文学刊物投稿,得到的却是743条退稿条。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他曾对朋友说:“不错,我正承受着人们难以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
后来,他的作品终于问世了,他潜在的创作才能如大江奔涌,不可遏止。到他1973年75岁逝世时,43年间他一共写了564本书,总计4000多万字。他本人身高1.78米,而他写的书堆叠起来超过了两米。
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柳公权发奋练字
(奋斗成才)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用脚画画的杜兹纳
(奋斗可以创造奇迹)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残而不废的海伦?凯勒
(奋斗能改变命运)
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沙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了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 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能够不因残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
意林故事
成功的脚印
一位美国小伙子中学毕业之后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后来他考入了麻省理工学院,但没有直接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普通最基础的专业——机械。这着棋很妙,做商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这位小伙子没有马上投入商海,他考入了芝加哥大学,开始攻读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几年下来,他在知识上已完全具备了商人的素质。出人意料的是,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活动,而是考了公务员,去政府部门工作。他深知,经商必须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当公务员容易培养自己机敏老练和临危不惧的品格。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后,他辞职下海经商,业绩斐然。又过了两年,他开办了拉福商贸公司。20年后,拉福公司的资产已从当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元。这位小伙子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
对待成功,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做法。一种人是永远活在梦幻里,另一种人像比尔?拉福一样,对自己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不停息的奋斗,为自己的成功砍着荆棘、劈着顽石、架着桥梁、修着道路。
飞蛾的痛苦经历
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由蛹变蝶破茧而出时,必须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充实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一天有个人凑巧看到树上有一只蛹开始活动,好像有蛾要破茧而出,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蛾的过程。但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他变得不耐烦了,只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将茧扭来扭去的,但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
最后,他的耐心用尽,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让蛾出来可以容易一些。果然,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那只蛾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起来。
他等着蛾飞起来,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一种本领的获得都要经由艰苦的磨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任何投机取巧或妄图减少奋斗而达到目的的做法都是见识短浅的行为,那只飞不起来的飞蛾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切。
(一)人生在世,“奋斗”二字。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你要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怎样才能充实地走完这段历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碌碌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这取决于自己。是成为笑傲天穹的精灵,还是成为陆地上平庸的小丑,一切的一切还是由自己决定。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光阴何其短暂!光阴何其宝贵!当人们还没省悟过来之时,时间老人早已蹒跚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巷口。倘若你不抓紧时间,奋斗进取,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你将会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怜的人。因为你的人生画卷是如此得空白,如此得缺乏光彩。本来应该由你涂抹的画卷,却因为你的虚度而被白白地弃用。你自己说到底可悲不可悲?
铸剑师十年磨一剑,为的就是“剑快至倚天”的境界。削发如泥者,利也。漫长的十年,在铸剑师眼里是那样短暂,因为他早已将岁月忽略,遗忘,在自我构筑的碉堡中精心研究铸剑。可以这样说,他没有浪费光阴,他可以自豪地说,“为了一剑活十年,我无怨无悔!”然而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君不见张明接二连三跳槽,君不见李帆天长日久搞网恋,君不见马涛灯红酒绿分外甜。在浮躁的社会形态下,他们能够安心下来,搞点事业也就不错了,怎么敢奢望他们“十年磨一剑”!
“奋斗”二字,意蕴无穷。为了理想,你务实进取实干,这是奋斗;为了父母家人,你拼搏职场,身兼数职,这也是奋斗;为了贫穷的学童再现校园,你奔走呼告,游走街头,这更是奋斗。与其任而白白流逝,倒不如抓住它,好好利用一番。相信成功总是喜欢垂青这类人的。
若干年后,当步入暮年,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的青春没有虚度,我的人生终于有所成就,我高兴,我自豪。”这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事实上许多人到老的时候,往往感到很失落,很无奈。青春无悔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个谎言。中年无所建树,让他们后悔莫及。凡世没有后悔药,一错过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人生之悔莫过于此。
人生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岁月匆匆,无情地流逝着。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抓住时间的尾巴,乘风破浪,直挂云帆,享受搏击沧海的乐趣。相信在离世的时候,我们能够平静地说,“我来过,我无悔,我快乐。”
不要将遗憾留下,抓紧时间奋斗吧!
(二)这是一个人人皆知,老到掉牙的故事。但现在,我依然要啰唆的絮叨一番。故事说来其实很简单,大致也就是一个小男孩看见一只向茧外拼命挣扎的蝴蝶,于心不忍,便捅破了那禁锢着蝴蝶的茧。结果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只蝴蝶最终只能看着同伴在空中飞舞,它失去了属于它飞翔的天空。
没有人会怀疑小男孩的用意,他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他只是不忍,不忍那只蝴蝶破茧时所受的痛罢了。他只是还不明白,有些苦痛,是人生必经的风景。但那只蝴蝶的确实失去了它最绚烂的时光,它最美的韶华毁在毫无恶意的小男孩一个小小的动作。它的成长,是它自己的苦痛,是它自己艰难的挣扎。
很多时候,成长,是属于自己的事。蝴蝶如是,人,亦如是。
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说感谢父母,朋友??我们感谢一切除自身以外的事物,但那些成功,战胜困难的根本,是我们自身,是肯去搏斗拼搏的我们。所以这世上有那么多的成功者,他们感谢他们的父母,朋友,老师还有社会。但我更希望可以听到他们说“还有,感谢我自己,感谢那个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自己,感谢肯去拼搏奋斗的自己”。这样的话无关自负,无关骄傲,无关谦虚与否。只是感谢自己成功的因素了。
有些险滩,有些悬崖,是需要自己去跨过。别人的鼓励只能是鼓励,再帮不了更多,更多的,要由自己来完成。有些苦痛,有些无助,也要自己为自己加油打气。冷了,给自己一块毯子;饿了,给自己一块面包。别人给的终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自己的沼泽终究要自己小心翼翼的走过。
就像凤凰,这种高贵的神鸟总是独自跋涉。它只饮清泉水,只栖于梧桐。自始至终,它始终是一人。它的浴火重生也是它自己的涅盘,浴火之后,更为强大。我提及凤凰并非说它的清高于世,只是为了说明,成长中的劫难,是要自己亲身体会。那些与难斗争的事,始终,是自己的事。
经历自己必须经历的苦痛,与之搏斗直至取胜。所有空中飞舞的蝴蝶,都经历过破茧时难忍的痛,没人插手。所以它们飞舞时的姿态是无与伦比的自信与美丽。
那些经历苦难站起来的人哪,是阳光下翩然而飞的,世间最美的碟。
(三)奋斗——是我们一生都在做的事,有多少人是真正在奋斗?而有多少人是安于现状呢?这些我们都不知道,但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在奋斗,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从小学迈向初中的大门时,我们在奋斗,而我们又即将从初中迈向高中的大门,这又是一次奋斗,而且还是一次非常残酷的奋斗,不像我们从小学升初中这般顺利了,哪会有多少人会因为自己的成绩分数不够,而上不了高中,与高中的大门无缘,但与其说中考残酷,不如说他们在初中这三年以来,没有为自己奋斗,而是安于现状了,所以他们与高中大门无缘。
我在初中三年以来的奋斗,努力,都不会白费,因为我奋斗的目标不是普通的高中,而是上海市的重点高中——进才高中,有很多人劝我,说“上海市重点高中的分值那么高,你要付出多少啊”,我说“不管多高,我都一定要奋斗下去,努力下去,只要上了上海重点高中,就会离我的梦想更进一步,成败就在中考场上决定我的胜与负。”
我要在这剩下的一年时间里,要比别人付出双倍的努力,当然也有奋斗。我奋斗,不仅,仅是为了我的梦想,也是为了要把我哥哥比下去,向我家人证明,我不比我哥哥差,甚至比他更好,更出众,我不甘心输给我哥哥。
我奋斗,我努力,我付出,我相信我的这些努力都不会白费,一定会让我理我的梦想更近,一定会的。
我在奋斗的过程到中,会有得到的结果是失败后的哭泣,也会有成功的喜悦,但我想说的是,不管成功与否,都不能灰心丧气,更不能丧志,因为那样就给了别人可趁之机。
奋斗也许对一些人来说,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唯一的出路。
(四)夜色如池水般平静,一轮明月嵌在高空,温柔地洒下点点银粉落在我窗前。仰望夜空,稀疏的星散落在天的每个角落,倍感孤独,不禁迷茫,静静思索:什么是成功?成功的钥匙是什么?成功的钥匙又在何方?
默默地思索,雕刻着时光,随着思想的天马行空,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种种画面??
(一)古时
他十年从政,十年游说,十年颠沛流离;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他,就是孔子。孔子的一生时起时落,直到暮年儒家学派才出现。他心中那片圣洁之地,在《论语》中体现地淋漓尽致,为了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他百折不挠,愈挫愈进,毫无放弃的念头,他的这种“倔强”换来了儒家学派的创建。儒家学派成为他成功的标志,是他一生的光辉所在。
(二)当今
他是一个直觉天才,他的发明改变了我们对电脑的看法,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他,就是乔布斯。他以独特的审美方式,超乎常人的直觉,给世界展示了一件件充满创意的产品,博得世界赞叹。在种种赞叹声下,乔布斯以往经历的挫折也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曾经被赶出苹果公司,过了十二年,他又卷土重来。他再次回到公司 篇三:初中作文:奋斗
奋斗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一双凌空的翅膀。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经历过无数次的奋斗,才会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奋斗,则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做到最好的过程。华罗庚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这就是奋斗。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完全是他奋斗的成果。他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数学王国。我们也希望成为国家的栋梁,那么,就不要再浪费时间,确立目标后便去奋斗吧!
古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话,将“奋斗”二字说得淋漓尽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养成奋斗的意识,为日后的学习研究、深造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奋斗是古今中外成功者必备的“武器”。
然而,现在的我们拥有这厉害的“武器”吗?曾几何时,几道难题让我们退缩;老师写下的几个鲜红错号让我们伤心不已;父母的高声责骂,更是让我们失魂落魄,暗自悲怀??难道这些便是我们退缩的理由?不,与其相反,这应该是我们奋斗的理由,我们要以改变这些为由,从而不断奋斗。
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真理的路很长很长,难道我们不应该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奋斗吗?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奋斗追寻真理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但是有过奋斗的人生必有收获。如今的社会气象万千,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奋斗,否则你就是一个沉睡中的生命体,最终为社会所淘汰。俗话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句话点明了我们随时都要奋斗。在奋斗的同时,也需找准方向,如果像一个没眼的苍蝇,那么你还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也要找准了方向再去奋斗。
老鹰正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搏击长空;珍珠正是奋斗了一生,才会现于世人之前;名人们也正是奋斗了一生,才名垂青史。所以,让我们的热血沸腾吧!让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吧!
第二篇:奋 斗
奋 斗
曾几时
我变得失措 迷茫 面对初升的太阳 透过指缝
我看见 时光飞逝 如流星 如流水 回眸 满是泪水
面对不能逃避的困难 没有选择
努力 奋斗 前行
看翱翔的飞鸟 心在飞扬
看雨后的彩虹 心中荡起希望
我听见青春的声音 梦想的光芒刺痛心脏 我在想
有风有雨我才更加坚强 于是 我
努力 奋斗 前行
迷惘的灵魂 渐渐清晰 生命的原野 阳光普照
去寻找梦中的香格里拉 无惧困难 无惧失败
挺起坚强的脊梁
我努力 奋斗 前行 不后悔 不后退
沿路的风景如此迷人 只有经历过
才让那生命绽放鲜艳的光彩
(指导老师:曹文彬 简评:一首关于奋斗的现代诗歌,用人生的经历表现出来,从困难失败到努力奋斗成功,正如诗中所说,人生最美的是沿途的风景——奋斗的过程。)
第三篇:解放思想奋发有位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兵团一建瞄准“三大跨越” 勇往直前
乌鲁木齐市讯(通讯员 王学庆)2011年,兵团一建着力“三个跨越”,给力跨越式发展。即:市场开拓上的跨越、经营方式转变上的跨越、产业结构调整上的跨越。
在市场开拓上,坚持“立足乌市、覆盖全疆、挺进内地、走出国门”的市场发展战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老市场,培育新市场,今年力争承揽工程任务14亿元。以与上海建工集团的合作为契机,延伸合作领域,拓展合作空间,积极做好与上海其他援疆大企业的合作。在巩固和发展乌鲁木齐及疆内建筑市场的同时,积极“走出去”,挺进内地,走出国门,打破地域气候对生产规模上的制约。努力提升走出国门的占有比例,将阿尔及利公司的规模快速扩大。
在经营方式上,围绕主业进行资本运作,利用社会资源来扩大规模,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实行一个单位一个政策,一个工程项目一个政策,甚至一个人一个政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在做精房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新的空间。一方面进行上下游产品的延伸、价值链的增值。把工业做起来,加大工业生产投资力度,快速提升混凝土、砂石生产以及设备租赁、钢筋加工等服务水平,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地址:乌鲁木齐市新民路61号邮编:830002
电话:***王学庆
第四篇:《韬奋全集》读后感
读《韬奋全集》有感
石尚 140610232
邹韬奋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先后编辑过11种报刊,一生著述繁富,不仅在几十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政论等,而且在媒介(新闻)批评方面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他的有关评述性文章中,针对当时新闻媒介及新闻作品、新闻现象等进行解读、分析、品评的文字为数不菲。学术界对于邹韬奋的研究可以说已经比较充分,但至今尚未见到对其有关新闻批评的贡献进行系统缕述的文章。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邹韬奋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批评实践与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
邹韬奋虽然没有直接对新闻批评进行过界定,但他曾经在《批评的真精神》一文中,从广义的角度回答过“什么是批评”这个问题。他明确地说:“批评就是鉴别一件事情(一物或一人)的优点或缺点。抉出优点的本旨,是要使得这个优点能够永久保存,并且使得别人知所观感。抉出劣点的本旨,是要使得这个劣点不至无改良的觉悟和机会,并且使得别人不至蹈其覆辙。”他曾在《可以不必做的文章》的新闻批评专论中,将其新闻批评文字比喻为“舆论的舆论”。他力主批评不是恶意的攻击,而应该是善意的、建设性的,尤其不能将批评作为个人发泄私愤的手段:“我们要知道批评是要顾着所批评的题目,鉴别他的优劣,不可于题外东拉西扯,溢出范围,作无谓的噜苏;并要知道批评的本旨无论在积极方面或在消极方面,都是心存好意,欲求存善去恶,不可藉为攻讦之工具,以泄私人的仇恨。”如果打着批评的口实,题外生枝,对批评对象进行人身攻击,满纸虚骄恶毒之气,韬奋认为就是失掉了批评的真精神,而失掉了批评的真精神,同时也就失掉了批评的真价值。何以如此呢?韬奋解释道:“有了批评的真精神,可使是非明白,没有批评的真精神,反使是非混淆。有了批评的的真精神,可以长进研究者缜密心思和审慎态度,没有批评的真精神,反使谩骂长其恶毒之心增其凌人之焰。”也就是说,批评是任何事业在前进旅程中所必不可少的:“我以为批评也可以说是进步之母,最无进步希望的讳疾忌医,不愿人批评,甚至不许人批评。”批评当然包括新闻批评,因此,邹韬奋认为对新闻批评及其功能也可作如是观。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出于职业的习惯,邹韬奋对国内外新闻事业的发展现状甚为关注。他不仅平时注意搜集和评述有关国外新闻界的情况,就是到国外旅行,也非常重视对该国新闻事业进行实地考察。他在介绍国外新闻界的情况时,常常要与国内的新闻界现状进行对比,以促使国人对新闻界的落后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而后谋划改良之策。1933年他在《生活》周刊上发表了《苏联的出版事业》一文,在用翔实的数字介绍了苏联的新闻出版事业在革命后的飞速发展的情况后,在文末不忘提醒读者:“在今日的中国,有日销十万份左右的日报,已算是刮刮叫的‘大’报,有每期销到十几万份的周刊,便引起注意或嫉妒,甚至引起强有力者的压迫和觊觎,其实以中国人口之多,在出版事业的种种障碍排除之后,服务于出版界的人们将要忙得转不过气来!区区十几万份的出版物算得什么!”把国内新闻界的现实放在国际背景下进行观照,其认识意义更为强烈。在《土耳其严厉对付捣乱的西报记者》中,他缕述了几起不公正报道土耳其有关情况的西方记者被驱逐出境和吊销护照的事例,接着话题一转:“反观我国,惯于造谣惑众丑诋中华民国的英国报纸《字林西报》,虽经党政当局议有取缔办法,令全国海关及邮局扣留该报,不与递寄,又令外交部向美国公使交涉,将该报记者索克斯基驱逐出境,但这个无恶不作的记者何时出境,阒其无闻,而所谓《字林西报》者,仍毫无忌惮,肆其咆哮,视中国政府及国民如无物。”在这里,新闻采访已经与国家的主权联系在一起了,而这却是当时很多人所没有意识到的。二
客观公正是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项基本新闻工作原则,但绝对的客观是无法做到的。就是那些以客观的形式进行报道的新闻,也无法完全掩盖隐藏在其字里行间的主观倾向。邹韬奋多次对报纸上的有关新闻进行个案剖析,重点揭露其客观报道形式所遮蔽的主观倾向,以引导读者提高阅读能力,是邹韬奋新闻批评的一个显著特点。1933年4月14日,《时事新报》报道了著名雕塑艺术家江小鹣与其妻朱湘娥离婚,未几又与其已逝之友的妻子徐芝音结婚的消息。这样的新闻在报上披露后,一时间轰传社会,满城风雨。邹韬奋在《江朱事件》中,就《时事新报》的有关报道进行了分析: 《时事新报》关于此事消息的来源,谓“有悲朱女士之际遇者,为谈其间经过情形,希望社会有所主张,”显有为朱女士抱不平的意思。《时事新报》虽似以客观态度叙事,但字里行间,亦可看出为朱女士抱不平,例如第一日新闻的末段:“书据(指离婚书)既经确立,七载相安之夫妇,遽告仳离,朱女士怀书归校,芳心忐忑,如失魂魄,夜卧宿舍,时适凄风阵起,冷雨敲窗,女士怀念爱人,不觉黯然饮泣,出书重读,血泪俱下,然度小鹣此时,必呈书于某夫人之前,方欣然乐道其家庭革命之成功也。有与江朱审者言,若小鹣之亡友陈某者死而有知,亦正大可自负其有先见之明,而幸其妻儿之得所,盖非知己之友,岂能以妻儿重托之,且终托之哉!言下慨然!记者握管至此,亦为之凄怆搁笔也。”“慨然”的几句话,尤尽挖苦之能事!邹韬奋认为,两性关系,只有完全出于双方自由选择,彼此都合于彼此心中最崇拜的人,才有双方的真正幸福可言。倘若牵于人为的束缚,无论是经济的,或是制度的,或是传统思想的,都只有痛苦。报纸对这样的事情应该秉持中立的态度进行等距离报道。但由于人们先天的同情弱者,而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女子处于弱势地位,应该受到社会同情,因此,号称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也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主观倾向性来。
至于国外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其主观倾向更是明显。1933年7月,邹韬奋被迫出国作环行全球的漫游。在漫游期间,他“一面忙着阅看有关系国的书报刊物,抽出一些余下的时间‘走笔疾书’。”在伦敦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有关英国新闻事业的观察记,其中《英报背景和对华态度》一文就专门分析了英国媒体在对华报道中,遇有中国东北的新闻,向来只有“满洲国”的字样,但遇着英国人在东北被海盗绑去,“中国”字样似乎万不可少。所以便在大标题上大写“中国土匪”(“Chinesebandits”),描写海盗怎样怎样的残忍,看报的人就把它当作一般中国人的真实写景。以至邹韬奋每每听到英国的朋友老实地说,在他们未和中国人做朋友以前,见着中国人便觉得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畏心,有的就把中国人当作半野蛮人看待。邹韬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他们的报纸乃至一切出版物对华态度所产生的必然的结果。”这一分析性的结论,由于建立在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之上,因而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对于人们认识某些媒体的真实面目确有极大的帮助。
第五篇:奋斗着 活下去
任正非:奋斗着 活下去
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人、总裁。十余年军旅生涯,43岁借款2万元创业,二十年低调如一。
任正非领导的华为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在他的领导下,华为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领先者,探索出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商业模式和管理体系,成功地由“活下去”到“走出去”再到“走上去”。
任正非不断地与中国企业界分享着他的思考。《华为基本法》被认为是其个人哲学的体现,《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华为的冬天》、《北国之春》、《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在理性与平和中发展》等都已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读本。
领导力:从英雄到职业化
什么是好领导?在任正非的眼里,就是—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这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一句著名的话,也是任正非极为推崇的一句话。任正非进一步阐释道:“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就象希腊神话中的丹科一样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一样”。
创业时期,任正非在集体主义大原则之下,鼓励员工争当各个领域的“英雄”。华为很多高级管理者都是从英雄团队里选拔出来的。对于高层管理者,任正非主张“管理者应该明白,是帮助部下去做英雄,为他们做好英雄,实现公司的目标提供良好服务。人家去做英雄,自己做什么呢?自己就是做领袖。领袖就是服务”。
2000年以后,华为进入了职业化、流程化管理为特点的第二次创业阶段。此时,在任正非看来,无为而治是企业治理的最佳境界。所谓“无为而治”,就是企业不需要人控制也能自行达到既定目标,即通过内在控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要做到无为而治就要实现职业化管理。什么是职业化?就是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的成本更低。第二次创业的一大特点就是职业化管理,就使英雄难以在高层生成。”对于这些高级管理者,任正非主张:“一定要摒弃想成为个人英雄的想法,淡化个人成就感,淡化创业者、领导人的色彩”。
华为曾经是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任正非总结道:“华为第一次创业的特点,是靠企业家行为,为了抓住机会,不顾手中资源,奋力牵引,凭着第一、第二代创业者的艰苦奋斗、远见卓识、超人的胆略,使公司从小发展到初具规模。第二代创业的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要用十年时间使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它的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牵引精神、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使它形成一个场,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
战略思维:灰色管理
长期以来,华为的国际化战略路径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战略为人称道,其实,能够真正体现任正非战略思维的是“灰色管理”:“管理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介于黑白之间的平衡力量,即灰色”。
2005年,任正非对变革的论述中,阐述了他的灰色思想:“我们处在一个变革时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强调规模,转向以生存为底线、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强调效益的管理变革。在这个变革时期,我们都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必须接受变革的事实,学会变革的方法。同时,我们要有灰色的观念,在变革中不要走极端,有些事情是需要变革的,但是任何极端的变革,都会对原有的积累产生破坏,适得其反。在变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很难掌握的。”
“灰色”在任正非的概念里不仅仅在于变革管理上,作为战略思维,它几乎涵盖了公司内部人际关系到企业道路选择的各个层面。
任正非所谓的灰色管理不是指软弱、妥协,它要求管理者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善于找到让员工心甘情愿去接受的变通方法。在处理公司内部人际关系上,任正非要求干部、主管保持冷静,千万不能有浮躁的情绪,要戒骄戒躁、收敛自我,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他还要求干部、主管学会灰色管理,各级主管无论是在经营上还是在变革中,抑或是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都不应有极端的态度。
华为的发展历程显现了灰色管理思想的演进路线。创业初期,华为迫切需要扩大规模,员工素质不均衡,干部素质较差,这就需要充满“狼性”的“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体系”。但随着各项管理变革落实,一切管理都趋近于流程化、制度化后,这种严厉而苛刻的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合。任正非认识到,企业的发展要保持节奏,宽严有度。1999年以后,华为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期。管理、提高成为发展的主旋律。任正非开始在华为营造更细化、更富有人文色彩的管理环境。
2009年,任正非总结道:“西方的职业化,是从一百多年的市场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它这样做最有效率。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并非是为了好看。我们学习它,并非是完全僵化的照搬,难道穿上中山装就不行?我们二十年来,有自己成功的东西,我们要善于总结出来,我们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是一个僵化的西方样板,而是一个有活的灵魂的管理有效的企业。”这正是任正非“灰色管理”思想对职业化和变革的深度阐释,是任正非企业管理路径选择的东方智慧。
任正非再次强调,“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内外部利益共同体
从广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涉及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还包括相关利益集团(管理者、员工、客户、供货商、所在社区等)之间的关系。任正非对处理这两种关系上都有着独到见解。华为实行全员持股,股东和管理层几乎是一体的,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同时,在决策机制上,华为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集中制。
为什么要实行员工持股呢?任正非清醒认识到,“公司的竞争力成长与当期效益的矛盾,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动力,但也会形成破坏力,因此所有矛盾都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公司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是不断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员工主要考虑的是短期利益,因为他们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在华为工作。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作为早期的激励机制,华为的这个平衡点就是员工持股。
同时,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华为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这种方式除了体现在公司内部,华为公司与员工之间通过内部股票,将利益捆绑在一起;还体现在公司外部,通过参股、合资、让利等方式将各个群体与华为结成利益共同体,即利益均沾。利益均沾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众多机构与华为展开合作。
将矛盾的对立关系转化为合作协调关系,使各种矛盾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变矛盾为动力正是任正非处理此类问题的不二法宝。
在决策机制上,华为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集中制。任正非所说的民主集中制是指,“让公司员工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对所有的意见进行统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公司要避免对最高领导权威的迷信,反对各种形式的独裁专制,而避免这类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一套完备的体系,这样公司才能够得到‘无为而治’”。
关于这种民主集中制,任正非曾详细表述:“公司建立了以各部门总经理为首的首长负责制,它隶属于各个以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专业协调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来自相关的部门,组成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管理。议事、不管事。有了决议后由各部门总经理去执行。这种民主原则,防止了一长制中的片面性,在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集体智慧”。
华为的这种制度打破了传统企业任人唯亲的弊端,不是领导人说了算,而是按全体公司员工共同的意见和决定来执行。这种分权的治理模式,可能使效率下降一点,但是也避免出现决策的重大失误。
为进一步减少战略决策失误,积极稳妥地带领华为快速向国际化大公司发展,2003年华为又成立了与国际管理接轨的董事会下的EMT(经营管理团队)和四大委员会决策组织。华为新的决策组织与制度是任正非探索国际化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支点。“只有加强个人权威的否定,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组织,建立一个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组织。”
组织机构:不稳定的矩阵
1998年,华为员工近8000人,但组织结构仍沿用集中管理制度,管理难度大、效率低下,更为严重的是,无法促发新的生长点,结构性危机日益显著。1998年初,华为开始有选择、有步骤地进行事业部制试点。在试点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华为先后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改造,成立了多个事业部。2005年,华为收购英国电信制造商马可尼失利。这表明,华为的企业规模正在成倍地扩大,领导层如果仍沿用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自然是行不通的,改革和放权势在必行。为此,华为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财经管理委员会和产品战略投资综合评审委员会对事业部进行控制。这标志着华为组织结构的重大转型—由原来单一的地区公司制向事业部与地区公司结合制转变。
任正非主张建立的是一种可以有所变化的矩阵结构,“矩阵式管理结构是公司的唯一出路,公司所有的制度都应有强化矩阵机构的思想,如充分授权、加强监督等。否则,官僚就会妨害公司的进步。但是,矩阵结构要不断演进”。《华为基本法》认为:“公司组织的矩阵结构,应该是一个不断适应战略和环境变化,从原有的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演进过程。不打破原有的平衡,就不能抓住机会,快速发展;不建立新的平衡,就会给公司组织运作造成长期的不确定性,削弱责任建立的基础”。华为所在的电信产业处于急剧变化中,必须建立起一种既可保持相对稳定、又可迅速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组织结构。华为永远都不会有一个稳定的矩阵结构网。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任正非疾呼“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这不仅仅是应对危机、回到利润原点的权宜之计,更是组织流程变革的探索:任正非呼吁华为的组织和运作机制要从“推”到“拉”,从中央高度集权到“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我们过去的组织和运作机制是‘推’的机制,现在我们要将其逐步转换到‘拉’的机制上去,或者说,是‘推’、‘拉’结合、以‘拉’为主的机制。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就是前端组织的技能要变成全能的,但并非意味着组织要去设各种功能的部门。基层作战单元在授权范围内,有权力直接呼唤炮火(指在项目管理上,依据IBM的顾问提供的条款、签约、价格三个授权文件,以毛利及现金流进行授权,在授权范围内直接指挥炮火,超越授权要按程序审批)。后方变成系统支持力量,必须及时、有效地提供支持与服务,以及分析监控。”
同时,任正非进一步阐述了整个组织结构的运作机制:“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EMT会议,EMT成员只是在会议结束后,推动决议的执行。一线的作战,要从客户经理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小团队作战,而且客户经理要加强营销四要素(客户关系、解决方案、融资和回款条件、以及交付)的综合能力”。
技术研发:掌握核心、开放周边
在技术上,任正非一贯主张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掌握核心,开放周边,使企业既能快速成长,又不受制于人。”
从创立之初,任正非就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为主,他反复提醒:“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就是华为的生命。华为的目标是,把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去赢得超过10%的制造业利润率,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和利润空间的扩大。”
在以自主研发为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任正非提出建立广泛的技术联盟,吸取、借鉴、购买已有的先进技术,为己所用,用以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用任正非的话说,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优势得以提升”、“优势更优势”。
技术在哪一个阶段是最有效、最有作用呢?任正非主张“要去看清客户的需求,客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卖得出去的东西,或略略抢先一点点市场的产品,才是客户的真正技术需求。超前太多的技术,当然也是人类的瑰宝,但必须牺牲自己来完成。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明确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
营销:客户是存在的唯一理由
任正非始终认为,华为公司总是不断地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在任正非看来,“必须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公司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客户的价值观是通过统计、归纳、分析得出的,并通过与客户交流,最后得出确认结果,成为公司努力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就不会有大的错误,不会栽大的跟头”。
在“关注客户需求,才能做到客户满意”的思想指导下,华为经常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搜集信息,以用户的意见为努力的方向。华为对客户的细心之处,在于把关注客户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为了加强对服务用户的认识,任正非在内部提倡自我批判,而客户经理制也在2002年转变为客户代表制。任正非说:“市场营销系统的自我批判因为身处最前线,最敏感,也最活跃。只有自我批判,迅速地调整、改正一切必须改正的错误,否则早就被逐出市场”。
说到底,客户是华为之魂,华为生存下来的理由就是为了客户。因此,华为从上到下都要围绕客户转,而不是只有一两个高层领导建立客户价值观,只有全体员工都建立了客户价值观,才能实现客户服务的流程化、制度化,才能实现无为而治。
人力资源:不断新陈代谢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任正非坚持中国实际、引进西方管理制度的典型,但这方面华为时常惹人非议,“集体辞职”、“自由雇佣制”、“末尾淘汰制”。归结起来任正非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就是不断新陈代谢来激活队伍。
1996年1月,华为发生了一件被内部人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市场部集体辞职。市场部所有办事处主任以上的干部采取竞聘方式进行答辩,大约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表面看来,这是华为市场部的一次重大变动,而任正非的真实用意,却更加深远。创业期涌现的一批个人英雄,许多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集体辞职,让大家先全部“归零”。而竞聘上岗,则体现了竞争机会的均等。
2000年1月,任正非在“集体辞职”4周年纪念讲话中,对这次事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与这种思想一脉相承,任正非坚持华为实行自由雇佣制,并将此写入《华为基本法》。他认为自由雇佣制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公司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对此,他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做出了阐释:“我们不搞终身雇佣制,但这不等于不能终身在华为工作。我们主张自由雇佣制,但不脱离中国的实际”。
自由雇佣制促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强、自立、自尊的强者,从而保证公司具有持久的竞争力。由于双方的选择是对等的,领导要尊重员工,员工要珍惜机会。自由雇佣制对双方都起到了威摄作用,更有利于矛盾的协调,是企业稳定的重要因素。
自由雇佣制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末位淘汰。任正非认为,“要激活整个队伍,必须要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实行末位淘汰,裁掉后进员工。在华为贯彻末位淘汰制,只裁掉落后的人,裁掉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或不胜任工作的员工。”
末位淘汰制实行到什么时候为止?“借用GE的一句话来说是,末位淘汰是永不停止的,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GE活了100多年的长寿秘诀就是‘活力曲线’,活力曲线其实就是一条强制淘汰曲线,用韦尔奇的话讲,活力曲线能够使一个大公司时刻保持着小公司的活力。
GE活到今天得益于这个方法,华为在这个问题上也不是一个三、五年的短期行为。但也不会草草率率对人评价不负责任,这个事要耐着性子做。”
企业文化:从土狼到狮子
1988年到1995年之间,任正非主要采取粗放化的“三高”(高效率、高效率、高工资)管理模式,与此相适应的是它的“狼文化”,二者共同推动华为在国内攻城略地。华为的第一次创业是企业家行为,而其军人出身、浓厚军事色彩并且强调斗争性的个人色彩深深地影响着华为,他曾经对“土狼时代”的华为精神作了经典概括:“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任正非特别称道“狼”和“狈”的攻击组合,强调组织的进攻性(狼)与管理性(狈)。
当成长为一家全球化的大企业时,华为早期的“狼文化”难以与国际主流对话,难以实现跨文化的有效融合与管理。2000年之后,华为日渐淡化过去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狼文化”日趋弱化。华为文化中的核心部分,继承追求卓越、持续的艰苦奋斗、默契的团队合作的传统,又要在新形势下追求规范、精准的职业化行为,被归结为符合国际化和职业化需要的普遍性商业文化。
2006年9月,华为三级干部后备队第一期结业。任正非在结业证书上写下:“只有牺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最终成长为将军;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人,才会有广阔的胸怀。”艰苦奋斗永远是华为企业文化的内涵。
同时,任正非和华为管理层开始积极探索华为文化的转型。奋不顾身、不屈不挠的土狼心态逐渐变为狮子心态,逐渐走向开放和自信。“土狼时代”,成长是第一要务,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作为“狮子”,需要进行经营计划与科学协同。因此,理想状态是企业既要有狮子的整体竞争力,又要保持土狼的活力。
“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不能没有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支撑她持续发展,华为的文化就是奋斗文化,我也不能形象地描述什么叫华为文化,我看了《可可西里》的电影,以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我想他们的精神就叫华为文化吧!”这其中体现出了追求卓越、持续的艰苦奋斗、默契的团队合作、精准到位的职业化行为以及掌声和荣誉面前的平常心。
危机意识:活下去,仍是唯一的目标
任正非的危机意识源自他对市场的深谋远虑,渗透在华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于这种危机意识,任正非认为绝不是危言耸听,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惟有惶者才能生存。
在《华为的冬天》一文里,任正非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一定要让员工有危机意识”。
2007年,任正非再次警示:“活下去,仍然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今天IT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世界巨头快速的进步,我们仍不能有一刻的松懈。我们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我们要向‘狮子’学习,学习与借鉴别人的做法,还要想着如何与‘狮子’共渡难关,甚至向‘羚羊’学习如何跑步。无论多大的公司,无论在哪个阶段,管理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存是唯一的理由。每个管理者,需要不断挑战自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跟公司一起奋斗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