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

时间:2019-05-14 12:1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

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

张小燕2009.12.1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入手。日积月累的结果必然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学.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爱说,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达到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的目的呢?经过教学的实践,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学生的能力的不足。我们的教学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更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在如此高压之下,天长日久学生的创造力被完全抹杀。

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挥。所以,在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开其想象的翅膀,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高其探究能力。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愉快的、老师是慈爱的、同学是友善的。

数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几”和“第几”,我没有加以斥责,而是请十位同学站成一排,以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如请左起第四个同学跳一跳,请右起的3个同学拍下手,请你找到站在左起第8个的好朋友„„学生们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较快的掌握了序数和基数。所以,我们只要能真正的做好这一点,学生就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实践证明,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充分的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激起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表现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我在复习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幅图,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这样的话叙述“原来有10只鸭子,跑走2只后,求还剩多少只鸭子?”有的同学又说:“有10只鸭子,跑了多少只后,还剩2只?”还有的同学说:“跑来了2只鸭子后,一共有10只,原来有几只鸭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叙述,使学生从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然后,我再请学生扮演小鸭子来反映图画的内容,同时叙述扮演的内容,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投入进来,这样的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教学数“7”的组成时,学生已有前面学习其它数组成的经验,自己已能非常容易的用学具边摆边说出几种不同的组成,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组组成的特点,从而为学生后面学习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式子作好铺垫。

1和6”、“2和5”、“3和4”、6和1”、“5和2”、“4和3” 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的小组组装成了写字台,有的组装成了冰箱、凳子、桌子、大正方体、大长方体„„经过以上操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能准确的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1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小学阶段最早出现的概念教学,它很重要,没有它,在以后其它的数的认识教学将难以进行;而它又很容易,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见过,甚至会读会写。如何让这些“旧知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想每个数字像什么,如数字“3”,有的学生说像是语文中拼音字母W被竖放了,又如数字“7”,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像他家用的台灯。同时,在教学中我还给学生讲一些和数字有关的故事。如:“给他们讲阿拉拍数字的由来、讲数字的童话《数字们的对话》、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有关数字的故事讲给其它同学听等。通过这些,我让学生感到其实数很有意思,而不是表面上的一个数字那么简单,同时又要让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发现,然后找到答案的,从而初步形成探究氛围。

0”这个数字时,有学生问“0比l小,为什么不先学呢?”为了鼓励学生的这一探究精神,我首先肯定他提出的问题非常好,然后告诉学生0不是和1——9这几个数字同时产生的,最后问“那么“0”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不能回答,让我们下来找一找答案好吗?”结果学生下来非常积极的查资料、问家长、问学长,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采用符合教材内容的多种教学方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如:把写有7+3、8+9、4+7、5+8、9+2、10+3、6+5„„的卡片随机发给一部分学生,把写有以上式子答案的卡片随机发给班上的另一些学生,让拿算式卡的同学拿着卡片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对应的同学就说:“我是10„„,我是你的好朋友。” 不同的体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教师用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水平,在引导探究教学法中特别是引导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l、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

要过分担心学生的自由讨论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发生偏差甚至产生某些错误。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争论与探索去获得新知。如让学生讨论:小红所在的这组前面有4个同学,后面有3个同学。小红这组共有几个同学?有一个5分硬币、4个2分硬币、8个1分硬币,有哪些方法可以拿出8分钱来?„„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思索讨论可以适时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并及时为学生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经过这样的关键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应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有关内容,这样既不冲淡课本主题,使学生的知识更紧凑,同时又为找规律填数作好了准备。这样就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不断探究数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的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知识能自如的迁移。

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总之,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学生的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理念与模式已在我国实行多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思想的地位有所动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被打破,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教学改革及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问题。下面我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观念的落后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课本上的全部知识传递给学生就是对学生负责任。因此,许多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量,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知识都给学生讲解一遍。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传统的教学思想下,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努力地教学,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只关注如何教学生,会让初中数学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活动的不足,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协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果不佳。

2.数学教学方法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广泛存在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只能看到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没有发言权,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被压制。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甚至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想要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却被教师打压下去,教师认为学生的无故提问是对自己课堂权威的挑战。这样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另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过于简单与机械化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成绩及升学率的提高,教师不关注学生思考与创造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做题技巧和能力进行培养。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举一反三的机会,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3.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不明确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科学、充足的学习动机,这对于学生积极性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十分不利。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合者,一直跟着教师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只知道学会就行了。另外,在学校之外,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学习,很难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积极发展的重要阶段,缺少学习动机的学习行为并不是他们想要的。长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初中数学学习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我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行为的引导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及脆弱心理产生等问题。冲动与偏激是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良情绪,无法开展正确的学习行为。所以,在教学创新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放在问题的准确分析上,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许多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空间感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也很难进行深入理解。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量,每个数学问题的提出都应当服务于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讲解《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什么是平行线?”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进行思考,通过分享自己的想法,促进平行线概念的得出。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满足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两条线为平行线?”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给学生充足空间和时间的数学课堂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引导学生多做数学假设

数学课堂不应当是死板的课堂,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固定的套路,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会让问题的魅力大大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区别,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不同的假设进行问题的探究,在和谐与民主的氛围下共同研究数学知识。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假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减轻学习压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证明,假设与反驳,在多次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可以列举出“边角边”、“边边边”等几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判定哪个条件正确。在判定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假设,假设条件是对的,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假设与证明中,学生成功地探究习得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3.加强课后反思活动的开展

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不是由教师的上课感觉决定的,更不应该由学生的分数决定。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课堂教学活动的评判者,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活动中学习到了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数学课堂就是成功的。教师要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行教学安排才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也需要进行课后反思,想一想课堂活动中有哪些部分是自己不太适应的。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的需求,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化与人性化,从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动探究者。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学习及人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会激发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其问题提出及解决的能力。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支持,利用灵活的方法开展探究教学,更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

第三篇: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渠道。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现代教育的探究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对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及其知识的自主建构有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阅读,探究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是阅读,因而,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之一。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起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问题的提出及教育理念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预定了一个思路,期望学生沿着教师预设好的思路一步一步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离这条预定思路。甚至与之相反,教师就要设法去“启发”、“诱导”学生回到预定的思路上,而不是灵活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握契机,重组教学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师忽视了课堂活动的复杂性。殊不知像这样的课备课愈是严密,就愈束缚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我们教学任务的基本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继续独立地学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就要使他们在有限学校学习时间内学会学习。

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学习效果不仅依赖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还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关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学习知识的消极接受器,他们有主动学习与自学、独立学习、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通过合理教学活动组织,把学生引进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注意合理组织现有的学科知识结构,注意建立起学生当前所学习的知识与其头脑中已有认知结构的联系。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对将要习得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主动深入探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假设各种解疑释疑的方法,尝试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这个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2。1探究性

强调探究性阅读是本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给学生适度学习内容探究和学习方式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学生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使学生大胆尝试探索,从而掌握现代的学习方式。学会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

2。2自主性

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体现在预期性和参与性上。本模式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及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计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根据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对所学的内容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适应新的情况,探究新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结果有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这是学习的预期性。本模式更强调参与性,要求学生具有人际交往内的意愿和能力,能和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尊重,主动参与集体的探究学习活动。

2。3独立性

从模式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既是自主的、合作的,又有独立性。在各个步骤中都体现出学生自我发动、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调控、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的意识和特点。这是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对自己要教什么可以有很大的控制,但对学生要学什么的控制就小得多。因而本模式设置一个独立探究的步骤,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潜能,发展个性。操作步骤

第一步:独立探究。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层次的5个探究性环节是:

①自读感知。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阅读,感知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的,而自己应怎样理解,应得到什么知识,解决哪些问题。

②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定向,寻找探究点,提出实现阅读目标所必须理解的问题。

③假设策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解答这些问题。

④尝试解答。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大胆尝试解答所出现的问题。

⑤整理答案及问题。学生独立探究时,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示学生从课文的题目处,从非常规用法的标点、语句处,从语言、语法,从结构谋篇上,从内容上,从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等去发现问题,或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化小,使所探究的问题变得更具指向性。

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在完成了第一层次的阅读探究后。就要把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一个层次,甚至让他们带着更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从课堂外收集相关后的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教学的交往。这个层次的5个环节是:

①组内交流体验;

②呈现问题;

③选择策略;

④尝试解答;

⑤整理答案归纳问题。

最后。小组集体进行探究的反思、整理,以备全班交流。

第三步:全班合作探究。这是主要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学习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人人参与,而且能相互激励,共享信息。在全班合作探究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好小组之间的交流,即使学生最初的解答是正确的,教师也要对其思考提出挑战,以引导其余学生质疑,以便深入地探究问题;要处理好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要鼓励学生自由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阅读探究中的思维流程和感受;要善于发现学生带有独特性和新颖的思想,及时给予以鼓励。

总之,这个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是一个以学生丰富的情意体验和深入认知参与为核心的探究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循环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局部能同步发展、循环相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生共长,合乎教育生态学的整生、共生规律;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学生与学生是整生的,是共生共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它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态的交际情境、问题情境、迁移情境、愉悦情境等等,使学生在这个相对、相竟、相胜的动态共生系统中得到自主、自足、自律地发展。

第四篇:培养音教学生教学能力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内容摘要: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对高师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具备综合的艺术素养,同时还要具有传授艺术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既“会学”,还要“会教”。然而,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高师音教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的艺术课程的教学,要经过较长的“磨合期”,才能逐渐称职。改变这一现状,无疑应将师范性落到实处,尤其是授课方法的改变,能促进高师艺术生向合格中小学教师角色转换。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学生 教学能力 教学 实践与探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是为中小学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它要求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能够掌握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技巧之外,还要具有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技巧通过成功的教学体现出来的能力。而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却往往忽视这种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毕业的学生适应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呢?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是两个:一是课堂教学能力,就是既要会“学”,还要会“教”,善于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二是活动组织能力,就是会编、会导、会指挥,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音乐课外活动。这两个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贯穿于高师音乐专业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这就要求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必须在保证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着眼于课堂教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从而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得到逐步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着在音乐教育班的几门音乐课程中,有计划地创设与中小学课堂相似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模拟教师角色上课,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诸如分析处理教材,编写教案、课堂语言表达、教态、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小结等方面的技能,以改革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学科教学实践薄弱的现状。

一、利用课前十分种,锻炼“教学”基本功

要想培养合格的教师,仅有毕业前几周的教育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学校,掌握教学情况,往往是刚进入角色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尽早体验教师角色,充分利用课堂前十分钟,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一年级学生应以表演为主,主要解决胆怯、紧张的心理,从中找到一份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自信,采用的形式有独唱、独奏、重奏及小合唱等,可以宿舍间合作,或自愿结合。到二年级表演形式不变,对学生的要求有新的调整,即学乐器的同学以演唱为主,学声乐的同学以弹奏为主并鼓励学生自弹自唱。这种训练,为三年级走上讲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表现基础。

到了三年级,课前十分种就转换为教师角色的体验。采取朗读、演讲(特别是即兴演讲)、讲故事的形式,重点锻炼学生用语言流畅表达的能力。作为教师,不管教哪门学科,都离不开用语言组织教学,学会讲话、善于表达,这是合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二、模拟教学环境,进行环节教学实践

课前十分钟的参与仅是个体艺术修养与语言艺术表演的锻炼,学生还没有真正走入教学。因此,在三年级结合教法课,每讲完一两个章节之后,就安排一次教学实践,指导学生模拟中小学课堂情境中一个环节的课,比如音乐课的导入环节。那么怎样导入能做到引人入胜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导入方式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导入环节与本课主体部分是否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导入所涉及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与欣赏水平;导入是否能更好地表现主体、衬托主体,从形式到内容是否显得自然而生动等。同学们在掌握了导入的方法后,跃跃欲试,自己设计课题,积极准备,每人每次3—5分钟,形式丰富多彩。有从生活话题导入,有从相关音乐导入,有从诗歌、童话故事导入,还有从一幅幅斑斓夺目的画面导入……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如一位同学为歌曲《好日子》的导入,她首先用配图画片出示了一系列日期:除夕、大年初

一、正月十五、六一、十一等,笑问:“看到这些日期后有什么想法?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这样的导入虽简易,但很贴切,从一开始就非常自然而生动地获得了这一课所需要的气氛。通过课堂环节模拟,同学们基本上能掌握住上课的导入技能。学生模拟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从表达、教法、教态等方面讲评,肯定其成绩和优点,指出其不足,并指导矫正的方法。

三、师生角色互换,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几十年没有大的改进,多数是教师授课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虽经教学的多次改革,但只是教师使用的道具的变化及课堂氛围的变化。为了改变这一旧的模式,我们系在教研活动中,开展了“让学生如何快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采用教师和学生轮流上课的办法较好,一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能尽快提高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过程,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伪。比如《中外音乐史》课程,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把中外音乐史的各章节作简要介绍,让学生从大的方面把握中外音乐史的脉络。教师先讲第一章,然后主要是布置作业,把各章节分到各组,一班50人分为7—8个组,每6—7人一组,准备一节课。在每周的上课前,每一组学生开始研读课本查找资料,进行集体备课、写教案,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节任务课如何讲才能生动,然后推举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讲课。由于是大家自己查找的资料,本组人员提前就知道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哪儿,其他同学也因自己的参与,知道查资料、备课比较辛苦,因此听课会比较认真。在学生讲完课后,老师从听课的学生角色再回到教师的角色,对学生讲课的优缺点给予评价,然后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这样教师可发现学生讲课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学生从教师的总结中可发现自己的认识角度及思维中存在的不足,教学相长,既能提高学生的教师意识与能力,同时也给教师以促进。

四、模拟全程教学,培养合格师资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可带领学生到中小学听课见习,观看中小学优秀教师是怎样上课的,为学生模拟中小学教师上课提供情境逼真的仿效和示范。通过观摩,学生对课堂全程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接着指导学生进行中小学整体堂课的模拟教学。在这项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指导学生个人备好课,写好教案。在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每个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充分发挥教法,使他们懂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组织教学,掌握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进程,并教会学生板书、板面设计等。其中,尤其要指导学生上课时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初为人师的学生一登上讲台,由开始的一腔激情变成了语无伦次、手足无措,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低着头,眼睛盯着教案,几乎谈不上与听课者交流,后来通过自我评议和大家评议,经过教师指导,大部分同学都能甩开教案这个拐棍,特别是肌体放松后面部表情从冷漠到亲切,身体的律动从机械呆板到有韵律感、美感,语言表达从无生气到有语调变化。部分同学不但能独立完成教学而且具有创造性,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用形象性、实物性、参与性等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初步走上轨道,并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交流的教育观念。

比如一位学生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今天我想用葫芦丝和笛子为大家演奏两段乐曲。”话音刚落,学生就高兴得鼓起掌来。教师为学生表演,师生距离拉近了,感情融洽了,学生必须认真地欣赏,积极地思考(教师讲评),在听辨、比较了乐曲的风格后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瑶族舞曲》和《茉莉花》。用这样的开端,有这样的艺术氛围,学生自然而然地渐入意境。通过欣赏、分析,就能获得比说理更为深刻的感知。学生们在欣赏中不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掌握了知识,这样的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快乐又没有负担。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教师必须提供创造的机会。在一次模拟教学中,一位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这节课的重点活动是学生的即兴创作,设计的是请学生为电视画面配乐。屏幕上展现了薄山水库风光、山景观和校景三幅画,请学生挑选一个专题为之配乐。要求是即兴口头接龙,也就是说口头哼唱,只要有音高旋律,无须用唱名,且接龙不限长短,没有技巧上的要求,只要发挥想象,接得好听,符合画面上的内容就是成功。学生们观看了美丽无声的画面后,激发了创作的冲动和兴趣,学生纷纷加入接龙队伍。在创作中,全班学生分两大组开展竞赛,在教师的点拨下,两条旋律合成复调式的二声部音乐,学生用和谐、统一、柔美的声音进行二度创作,从中欣赏创作成果,体现创造的愉悦。

在上述课堂全程模拟教学实践中,初步综合训练了学生上课的语言、教态、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等教学技能,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利用

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而组织好学生第二课堂就是学生参与实践的极好方式。但目前我们的第二课堂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活动安排太少;二是活动形式单一。主要就是一些“独唱”“独奏”音乐会。这种状态必须改变,要多组织一些合唱团(队)、合唱小组(可以冠名)、小型电声乐队和民乐队等,同时多举办一些合唱、合奏的音乐会或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合唱、合奏或舞蹈的编排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编导和指挥的机会,不能总是几个“积极分子”参加,要让同学们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最近在我校举办的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同学们积极踊跃,从舞台创意、节目主持到节目编排,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完成。他们有分工有协作,各负其责,井然有序,在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的颁奖晚会中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小结与思考

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尝试,培养了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情感,理解了教师职业的特点,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还为进一步的教育实习奠定了基础,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教的适应期。

实验性的模拟教学和角色转换实践教学虽然让学生感到新鲜、充满热情,但也有些遗憾。因为每次教学活动面对的都是同班同学,和真正面对中小学生的感觉不一样,特别是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不容易到位,若能在实习前接触中小学生并直接给他们上课的机会会更好。针对这个问题,一是尽快转变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办学目标的认识,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改革的主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让学生早接触基础音乐教育,了解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信息,这对学生教育职业观的确立,教育情感的养成和多方面教学能力的形成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畅《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载《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11期第36—37页

[2]郁正民《为教而学胜过为学而学》[J]载《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第4期第28—30页

第五篇: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

初中科学新课程的理念提出: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必要的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过去主要是接受式学习,学生自己进行的探究活动很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探究式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和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这就是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明确科学探究的涵义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由于科学探究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因此有必要努力学习科学探究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应付实施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所谓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用以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规律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的要旨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重在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重在收集证据,而非繁杂的计算;重在对结果的评价,而不迷信结果。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处理好师生的位置关系,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是过程的实施者;而教师则可以是组织者、参与者、学习者、指导者或评价者。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1.上好“初探”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展好第一节探究课,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新教材浙教版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是这样开展的:

(1)引起悬念。前一天,布置学生回家后寻找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并把这些物体带到课堂上来。

(2)探究课的开展。

放一段音乐(或举例),使学生明确我们无时无刻地不在与声音打交道(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使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习兴趣(质疑,稍微猜想)→教师提出: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可以用实验来探究科学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简单仪器做物体发声的实验,体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此过程中,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或生生合作完成,学生交流、探究完后,教师利用自己带来的小鼓,采取师生合作的方式来探究本课题(探究过程)→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从而成功地揭示了科学规律: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事实)→再检验,再探究(如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应用、提高(解释蝉是怎样发声的)→整理探究结果,并用文字表达。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会探”

为了不把学生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科学探究要循序渐进。不要每节课都“探”,即使探究课也不一定探究全过程,可以只训练探究的某一方面,如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训练学生查阅资料、训练学生收集探究所用的简单易行器材等等。当然,随着探究课循序渐进的开展,当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在教师导入新课后,就可引向学生的探究,而且探究过程中每个小组所用的资料、仪器、方法都可不同,但他们都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揭示科学现象,得出科学规律,完成探究课题,培养探究能力。

3.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有教师认为,探究课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得出规律,所以不用另外开展学生实验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实验仪器涉及太多,也不容易找,这时可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开展学生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教师可利用学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实验教师准备的仪器进行改进;对实验时出现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可在适当时机给予一定的指导,从而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提高实验效率,增强学生创造发明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把学生实验变为开放式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不断的动手实践探究实验过程,以此来使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探究精神的培养。

4.以科技发展、生活应用创设题目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乐探”

新课程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联系实际,以日常生活、技术应用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把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外作业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如十月中旬,正值“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之际,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有关“神舟”五号的信息。学生们交回的作业,有的是“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成果”——关于“神舟”五号装置的;有的是关于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的;有的是关于航天员怎样与地面控制中心联络的……通过此次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涉猎科技前沿知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乐于开展探究活动。笔者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所教班的学生不仅对学习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成绩稳步提高,也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科学教学的主线,师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将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下载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美术观察能力及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美术观察能力及教学探究 浅谈初中美术“观察·审美”教学法观察即是对事物的仔细察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几乎遍及每一学科的教学,只是各有侧重。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观......

    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的方式去研读语文学习中的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果学会举一反三,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就能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

    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物理教课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繁杂,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老师只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和物理公式传授给学生,以此来完成物理试题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

    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实验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想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让学......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与培养思考论文

    科学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生命的始终。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论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是实现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