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交往集体舞中的发展[推荐]

时间:2019-05-14 12:0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社会交往集体舞中的发展[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社会交往集体舞中的发展[推荐]》。

第一篇:幼儿社会交往集体舞中的发展[推荐]

幼儿社会交往集体舞中的发展

【摘要】:理论和实践证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可以通过培养而得以提高,但如何有效地进行培养,是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集体舞学习入手,以幼儿的身体活动为基础,在保证幼儿获得审美快乐的前提下,探求如何在集体舞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交往的契机,进而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集体舞;社会交往能力;情趣激发;类比迁移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阿得勒认为,假使幼儿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可见鼓励和帮助幼儿学会交往是十分重要的。集体舞与一般舞蹈活动相比较,其有乐句整齐、节奏鲜明、队形变化多样的特点。如果经常进行有意识的集体舞学习且方法恰当,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

一、概念界定

所谓集体舞就是很多人排成简单队形,动作整齐,节奏明快,情绪饱满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幼儿开展的集体舞是在原有肌体物的基础上,配以幼儿间相互交往、互换位置、身体面向三方面等形式的舞蹈。皆在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促进动作协调发展,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社会交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的。所谓社会交往,是指幼儿在局部社会背景或微观环境下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接触与往来。简而言之,是指幼儿与其他人(主要指幼儿园师生、家庭亲属)的接触与往来。

二、具体措施

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集体舞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的复杂系统。我通过对集体舞材料的选择、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集体舞教学的基本方法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集体舞材料的选择

集体舞的要素包括动作、队形和音乐。因此在为幼儿选择集体舞活动的材料时,也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1、动作

集体舞是需要有队形变化的,如何设计承担队形变化任务的动作非常的重要。动作本身对身体平衡、重心保持的要求就比较高,在加上幼儿在变换队形的过程中既要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又要注意自己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所以,幼儿较难掌握这类动作。针对这一现象,在集体舞活动中,我尝试着降低动作的难度,动作变化一般在段落之间或乐句之间进行,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体验、表现和交流情。例如:小班集体舞《可爱的虫虫》中,我要求幼儿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音乐中的轻快活泼、快速热烈。乐曲第一段,可以让幼儿跟着音乐学虫虫飞,要求友好地向朋友打招呼,表现出与他人相互点头、微笑、招手的样子。乐曲第二段,可安排两人一对,做出各种不同的虫虫跳的动作。在跳音的部分,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手、肩膀、腿、屁股等部位轻轻碰碰伙伴。在这种无声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幼儿在这种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以及与人相协调,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队形

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变化且有秩序的舞蹈对形,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在不断对形变化中,与不同舞伴的交往。另外,变化集体舞对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增加跳舞的热情,但考虑幼儿正处于社会交往的萌芽阶段,所以不宜有过多的对形变化,且对形的变化应在保证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学习圆圈舞对形时,我先进行幼儿横排站列的动作教学,待幼儿熟练掌握后,再围成圆圈进行圆圈舞蹈教学。

3、音乐

人的生命运动本身就是有规则、有秩序、有节奏的,因此,节奏清晰、结构工整的音乐,更能激发幼儿进行集体舞活动的兴趣,也更有与他人交往的欲望。

(一)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

“集体舞教学的方案设计”,即指围绕一个集体舞教学所做的一系列方案设计。在集体舞中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教学包括以下三点: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交往欲望

教师在为幼儿选择好适合的集体舞活动材料后,应尽量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舞蹈学习氛围,可运用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等,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个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动的愿望和动机。例如:集体舞《蚂蚁搬豆》中,对形变化和行进路线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帮助幼儿掌握动作,分辨路线,激发交往的欲望呢?我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游戏的情境,寓教于无形,使幼儿“走对形”真正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同时“走对形”时与不同舞伴间的合作,能进一步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借助实际动作,丰富交往策略

幼儿以愉快、积极情绪投入集体舞活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时向幼儿提出略高于幼儿现有水平的活动任务,引导幼儿借助实际动作来丰富交往的策略。现阶段幼儿就是由于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策略,遇到问题和矛盾时,采取躲避或强行独断。只有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幼儿才能有更多的舞蹈语汇与同伴共同舞蹈,进行更多次数的交流。因此,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每一次集体舞活动中应以动作为切入口,借助实际动作是幼儿开展交往的基础。

3、增设互动环节,体验交往乐趣

在掌握交往策略的基础上,集体舞活动中幼儿能体验到交往的乐趣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也是集体舞活动的最终目标。如何开启幼儿积极、主动的交往,我认为在集体舞活动中增设互动环节,是提高幼儿有效交往的重要途径。互动包括教师与幼儿间互动,幼儿与幼儿间互动。这些互动环节可以渗透在整个集体舞活动中,它可以是集体之间的动作互动,也可以是个别幼儿的情感互动。

(二)集体舞教学的基本方法

1、情趣激发

一个人情感的激活,美感的产生,是由客观对象相似信息的输入与主观早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相似图式”进行匹配的结果。简而言之,情感、美感、趣味源于客体与主体间以相似关系为前提的互动与共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主体)感情和兴趣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传输信息的角度和能力。

我认为,集体舞活动中教师对信息的传输应考虑以下两点:

第一,要从众多舞蹈材料中挑选出那些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最为相似的东西。“相似”包括“同”与“变异”,因为没有“同”就不能继承,而没有“变异”就不能发展和提高。

例如:集体舞《开汽车》的创作思路就来源幼儿平时的游戏活动。舞蹈中的开车、停车、按喇叭等动作都是幼儿非常熟悉,与幼儿平时进行的游戏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集体舞《开汽车》中需要在圆圈舞的队形上,用开车、停车、按喇叭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这又是与平时游戏玩法不同的,这一“差异”给幼儿“开汽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激发幼儿的情感。

第二,要善于把舞蹈材料的内容经过教师消化、融通,调制到能够引发幼儿共鸣的水平上,用相似于幼儿精练形象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体态、动作、表情以及相似的情境去点醒、激活潜藏在幼儿内心的交往动机和需要。例如,集体舞《小兔捉迷藏》活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在教室里放六把小椅子,并把它们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先扮演兔小姐找地方把自己藏好,接着另一位教师扮演兔先生在小椅子中钻进钻出仔细寻找,最终在第三把小椅子处找到兔小姐。整个过程动作夸张、表情丰富。虽然教师至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但所有幼儿都全神贯注地观看教师的表演,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也能熟练掌握舞蹈中复杂的行进路线。同时,由“捉迷藏”引起幼儿去找找、玩玩、跳跳的交往兴趣。

2、类比迁移

学习者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是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迁移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集体舞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学会迁移呢?

首先,教师必须有意识培养幼儿发现类似的能力,即类比能力。因为发现类似是现实经验转移的先决条件。在情境相同集体舞活动中用类似的解决方法来寻找舞伴共舞。例如,在学习集体舞《开汽车》时,幼儿发现《开汽车》的对形变化和音乐结构与以前学过的《小兔捉迷藏》有些相似。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启发幼儿迁移《小兔捉迷藏》中按什么路线找舞伴的方法,以便更好的解决《开汽车》中找舞伴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善于开拓实践空间,给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广泛促进迁移。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是作为一整体而存在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构建集体舞学习和外界的联系,努力把集体舞活动向课外、生活实践“迁移”。利用集体舞学习中得到交往的“法”与“能”,到生活领域中去实现“效”与“益”。

三、效果和反思

1、通过集体舞活动,使幼儿在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和延伸。活动中,幼儿主动、积极的与人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这说明集体舞活动能较好地激发幼儿内在的交往动机。

2、让不同特点的幼儿学会了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增加个别幼儿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这样不仅使全体幼儿懂得怎样与别人友好交往,而且,对日后他们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质的形式具有积极的作用。

3、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主动交往。从在相对固定的材料和环境中,产生同伴间的互动,逐步发展为幼儿内部的需要发起的主动交往。体验与同伴交往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4、挖掘集体舞活动潜在的价值。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集体舞活动不仅能让幼儿获得审美快乐,享受与同伴情感的、体态的、非语言的交流。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时空感知与推理能力。如何在集体舞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参考文献:

《走进幼儿音乐世界》 曹冰洁 华东师大出版社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幼儿交往》 霍力岩 华夏出版社

第二篇:幼儿社会交往教育中家庭的作用的调查报告

幼儿社会交往教育中家庭的作用的调查报告

2013-07-0

3幼儿社会交往教育中家庭的作用的调查报告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幼儿将来能否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通过调查,了解到大 部分幼儿家长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几 点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单元式的住房条件使每家都单门独户,幼儿失去了许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再加上家长的百般呵护,过分溺爱,极易使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孤僻等不良性格习惯,这些都不利于幼儿今后的社会交往。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从这个角度讲,幼儿阶段的教育除了要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外,还要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

纵观有关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文献资料,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幼儿园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涉及到家长如何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的内容比较少,而且提及的方法和建议也很不全面。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此了解现阶段家长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观念和状况,有利于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故本调查拟通过对家长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情况的了解,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家长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改善幼儿的社交地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提高社会交往的质量。

一、此次调查的具体目的:

了解家长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同伴、与成人交往的能力以及了解家长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人交往所必需的一些良好品质,如关爱他人、谦虚礼让、与人分享、彬彬有礼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子长县城关幼儿园、秀延幼儿园的200名家长。以封闭式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为 180 份,其中大中小班各 60 份。

三、调查结果与 分析:

1.调查中大部分家长能认识到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不能科学理智地指导幼儿独立自主地跟同伴交往,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例如,在回答“当你的孩子看到一个小女孩在玩幼儿园的秋千,也想玩的时候,您会怎么处理”时,17.2% 的家长会说服小女孩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这种替孩子出头,帮孩子解

决的做法不益于提高孩子与同伴间交往的能力,还容易让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在与同伴独处时不懂得如何化解矛盾。55.2% 的家长选择跟孩子说等小女孩玩完再去玩,这虽然有利于培养孩子谦让礼貌的良好性格,但是从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角度来看,家长还是不应该过多地介入,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而调查表明只有 27.6% 的家长会选择静观其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有着特殊作用,对幼儿的社会化交往、个性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情感的发展,心理健康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还有很多幼儿家长并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调查中只有 56.7% 地家长表示会经常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36.7% 的家长选择很少,6.6% 的家长选择没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这种情况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会有所改善,但是每天离园后家长还应该给幼儿提供和其他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2.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同伴间的交往,也包括与成人间的交往,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创造与其他成人相处、交往的机会。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是出于保护孩子的意识,很少注意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例如,调查中有 17.2% 的家长在带孩子去买玩具的时候,会经常让孩子去问价钱,或者拿钱给孩子去买,有 44.8% 的家长选择偶尔,38% 的家长表示没有。而在回答“去公园的时候,您是否会让孩子自己去买票”时,23.3% 的家长表示会经常让孩子去买票,而 36.7% 的家长选择很少和 40% 的家长选择没有。其实让孩子去问价钱、买票,并不是为了让父母自己省事,而是为了让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其他成人,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而在回答“如果有陌生人向您问路,您会怎么做”时,85.7% 的家长会告诉他,然后教育孩子没有大人在身边的时候不要和陌生人讲话,10.7% 家长会让孩子告诉他,而 3.6% 的家长会说不知道,抱着孩子走开。这表明大部分家长还是懂得以身作则,助人为乐,但是对孩子的叮嘱却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困惑:到底应不应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而调查表明只有很少的家长能够抓住机会,让孩子告诉他,这既能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能让孩子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

3.在关于家长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人交往所必需的一些良好品质的调查中,很多家长都没能有意识地把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与人分享、关爱他人、谦让、彬彬有礼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必须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可是很少有家长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例如,在回答“餐桌上,您是否会让孩子为大人夹菜”时,只有 13.3% 的家长选择经常,46.7% 的家长选择很少,而 40% 的家长选择没有。其实适当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孩子为别人付出,与他人分享的习惯。而在回答“如果孩子和你下棋输了,发脾气,哭闹的时候,您会怎么做”时,1 5.4% 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再这样以后不和他玩了,64.1% 的家长会告诉孩子下棋一定有输赢的,5.1%会再下一盘,故意输给孩子,15.4% 的家长会问孩子:“如果我输了就哭你以后还会不会和我玩?”其实说教对发脾气,无理取闹的孩子来说是很难起成效的,而故意输给孩子也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这样会让孩子形成霸道,自私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而让孩子反过来为别人想想,体会别人的感受,能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没有义务和必要去迁就你,要和人相处良好就必须互相体谅,谦让有礼。

四、结论与建议:

1. 给同伴之间创造自由相处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在儿童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儿童同伴之间不仅有分享、协商、合作等社会行为,还有频繁发生的冲突行为,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冲突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其社会化有独特的价值。最初,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在共同活动中会争吵、互不相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无数次的冲突中逐渐发现,只有尊重别人的观点或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探索、尝试磨合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谦让、协商、互助、合作,增长了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而家长所必须做的是不要过分地担心,应该持有更科学、更理性的态度,指导孩子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在处理幼儿同伴交往的问题时,家长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原则一:让孩子自己面对。这是家长对待幼儿冲突时需把握的基本原则。父母可放心地让他们自己解决争端。事实上,父母不可能替孩子解决所有的困难,如果同伴间一有矛盾,父母就马上介入,帮忙解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来越依赖父母,失去自己的主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则二:适当干预。让孩子自己面对并不代表父母完全不可以介入,因为孩子还小,缺乏很多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建议。

原则三:尽量让孩子多与同伴相处。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周末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带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方式。

2 . 教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巧。其中包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大方得体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尊重他人。父母要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自己就要尊重孩子,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切忌父母经常用高高在上,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而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朋友。

(2)关爱他人。父母在为孩子付出无限的爱的同时,也要教孩子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孩子充满爱心。只有懂得去关爱他人,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喜爱,让孩子知道爱是双方面。

(3)在礼貌方面,应教育孩子面带微笑主动向别人问好,能用商量的口吻与人说话,学会去分辨和判断社会角色,选用称呼,教会幼儿需要别人帮助自己时要说“请您”,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学会尊重大人和长者,如不干扰成人的活动,不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讲话等等。

(4)在帮助别人方面,应启发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只能享受别人的照顾,而不会帮别人做事。其实父母只要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请孩子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帮助别人的兴趣。

3 . 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幼儿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人际交往策略的影响,并将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交往策略表现在同伴交往中。同时,父母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家长要求幼儿具有的交往技巧,如关爱他人,彬彬有礼等,家长自己要尽量做到,给孩子起示范作用。还要多跟自己的孩子沟通,多让孩子发表意见,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的思维和参与能力得到提高。

4 . 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一个人在社会,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和合作,很难有所成就。学会与人共处,树立与别人“共享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

而培养孩子的“共享”意识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大方,强迫他拿出心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父母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明理。例如,孩子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家长就可以告诉他:“他肯把玩具借你玩,真是大方的好孩子,那以后你有什么玩具是不是也要让其他小朋友玩啊?”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榜样,例如,有好吃的东西不是全推到孩子面前,而是大家一起分享,家长要孩子有“共享意识”,首先自身就要乐于分享。再次,要让孩子享受到分享的乐趣,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和游戏等方式,鼓励孩子交换自己的图书、玩具、食物等。

5 . 扩大幼儿交往范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与成人或同伴的共同活动、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幼儿的直接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因此,家长应适当地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鼓励孩子与身边的人乃至陌生人交往。例如,经常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带孩子外出 旅游,让孩子尝试做一些对交往能力发展有益的事情,像让孩子到邻居家借东西,招待来访的客人,让孩子购买日用品、玩具、问路等。而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幼儿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不同年龄孩子间的交往对于双方的成长都是很有益的。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学有榜样,能更快、更多地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各种能力,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来孩子交往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麦克依,等.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吴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汪秋萍,杨永芳.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1.[4] 马峰.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习惯[J].山东教育,200(1).

第三篇:走进幼儿集体舞教案

活动内容:

走进幼儿集体舞

活动目标:

1.了解集体舞的概念,明确集体舞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2.结合实例研讨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开展集体舞教学奠定基础;

3.在集体合作设计集体舞的过程中,掌握集体舞的指导要点。

活动准备:

1.事先学会大班集体舞《逗牛》第一部分,视屏链接

2.教师集体舞教学案例收集、整理。

3.健康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集体舞《逗牛》导入。

1.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在活动开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逗牛》吧!

2.主持人带领教师共同跳集体舞《逗牛》的简单部分。

3.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吧!现在,我想来问问大家,你觉得刚才我们所进行的是音乐活动中的哪个类型呢?为什么?

4.教师自由回答,并说出理由。

二、集体舞概念学习

1.主持人PPT播放音乐游戏及集体舞的概念,帮助教师梳理。

●音乐游戏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游戏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将音乐的内容用游戏化呈现出来,使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教师在游戏中教。

●集体舞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

主持人小结:音乐游戏更加关注的是游戏性,而集体舞更关注的则是人际交流,而《逗牛》虽说也创设了一个逗牛的游戏情境,但是更加关注的却是动作与相互间的交流,因此,我们刚才所进行的活动是集体舞,但这只是集体舞中最简单的一种队形。

2.集体舞有什么作用?

在简单、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演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现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主持人小结:《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中提到:在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而集体舞不仅需要幼儿进行独立的舞蹈动作的表现,同时也需要与他人互相配合、进行交流,因此非常符合《指南》精神。

3.集体舞包括哪些要素?(音乐、动作和队形)

三、集体舞教学的有效策略学习

主持人:那么如何开展集体舞教学呢?我们可以借助哪些教学策略呢?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

(一)请个别教师进行交流,其余教师进行补充。

(二)主持人根据教师的回答总结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1.巧用游戏、情境策略

2.妙用“舞谱、道具”策略

3.善用类比迁移策略

4.适用进入、退出示范策略

5.会用教学指令语策略

(三)集体舞应该遵循的规律:

主持人:集体舞最大的特点就是动作简单,重复,可以让所有的人很快地加入到舞蹈的行列之中。从幼儿动作发展能力出发,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三条规律:

1.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2.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3.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

四、集体舞《逗牛》续编

1.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表演的这个《逗牛》大家觉得它具有的典型的集体舞特点是什么?(动作简单、重复)那么如何体现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呢?我们可以进行怎样的变动?

2.教师自由讨论、尝试。

3.表演更加成熟的《逗牛》集体舞。

4.主持人:经过大家的续编,最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个完整的集体舞了,前面类似于音乐游戏的部分是前期铺垫,从中相信大家已经明确,教集体舞必须先将舞蹈进行分解,要循序渐进,遵循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学得更快。

五、集体舞《健康歌》创编

(一)主持人:除了教本上的集体舞教学,我们也可以自行选择、创编一些集体舞,那么,在为幼儿选择集体舞活动的材料时,请老师们记住要从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1.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

2.设计简单易学的动作

3.编排循序变换的队形

(二)布置创编任务

1.主持人: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给大家现成的音乐来进行大班集体舞的创编。在创编过程中请老师们遵循创编原则,我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抓紧时间,待会我们来进行表演。

2.教师进行编排、讨论。

3.新编集体舞表演。

4.主持人小结:今天,我们走进了幼儿集体舞,明确了在集体舞指导过程中,一般要采取游戏情境、激发兴趣;分解难度、循序渐进;语言提示、把握节奏;运用道具、分清方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们对于集体舞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将今天学到的内容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第四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有专家提出,早期的社会化是整个人一生的基础,如果幼儿的社会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那么他的心理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新《纲要》贯彻实施,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孩子们的社会化受老师的影响也受同伴的影响,我们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在幼儿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将来打好基础。以下是我在幼儿园工作期间一些做法。

一、教育的态度:热情、关爱、理解幼儿

在幼儿的生活圈中,教师是幼儿最崇拜的人物、最真实的榜样。教师的关爱和理解,使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拿晨间接待来说吧,每天,我与同班老师教师在活动室前热情接待幼儿,与幼儿互相问好。小班初期,有些幼儿在父母的引导下,能主动向老师问好,我们就夸奖他:“真懂礼貌!”过后,还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得到一种满足;有些幼儿的父母一到幼儿园,放下孩子就走,这时我们耐心的启发孩子,用得最多的办法是先调整好好的情绪,再引导,比如:“哟,今天穿花花裙子好漂亮,漂亮小姑娘会不会叫老师早呀?”有些幼儿闹情绪,我们因人而异采用各种方法,使他喜欢幼儿园、爱老师,以后再慢慢学习向老师问好;对于那些总不愿与教师交流的特殊孩子,我们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还要懂得抓住机会。我班有位孩子叫楚楚,每天妈妈送他上幼儿园,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1 妈妈很耐心,坚持天天引导他向老师问好,我们也做了不少努力,可是效果总是不理想,“六一”节前,他被妇幼保健站评为健美儿童,当天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 了他并发了奖状,放学的时候我还主动的告诉他妈妈。第二天,他来园时,显得很高兴,我马上说:“哟!我们班的健美儿童来了,小脸蛋红扑扑的,快让老师抱抱。”他象一只快乐的小鸟跑到我身边„„,从那天开始,他每次来,都非常主动的向我们问好。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与幼儿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孩子们一起活动、游戏和大家打成一片,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二、提供丰富的玩具,为幼儿创造交往机会

玩是幼儿的天性,为幼儿提供玩具,等于为幼儿创造各种交往的机会,幼儿会往往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刚入园的一段时间里,大多幼儿各玩各的玩具,合作意识较差,随着对玩具玩法的进一步掌握,出现了几个人合作拼成大汽车的现象。我们用雪碧瓶做成了很多的篮子,用娃哈哈瓶做成了杯子、沙垂等,幼儿拿着这些玩具几个人一组的在一起玩„„。我们尽可能的提供多种类型玩具;有订购的玩具,也有师生自制的玩具。有了玩具,幼儿比较容易交流,同时也减少了争夺玩具的现象。

三、组织各类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创造交往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可以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尤其是角色游戏,它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小班初期,我们组织音乐游戏《找朋友》 2 等培养幼儿大胆的交友。通过角色游戏《上学》日常生活学习活动情景,这时,连平时见老师就别扭的幼儿在这种气氛感染下大多也活跃在其中。我在幼儿读小班期间,先后组织幼儿玩了《看病》、《住院》、《三口之家》、《超市》、《出租车》等角色游戏,幼儿在模仿成年人的社会活动中,学会遵守一些社会公德,形成道德意识的基础,提高了交往能力。比如:在认识医院之后,我们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第一次此游戏,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懂得看病的顺序,但还不太会用语言交谈,只是走走场感受一下气氛。第二次玩《看病》的游戏,已经有了经验的孩子们开始偏重于语言的交流,“病人”和“医生”之间的谈话有模有样,“医生”还认真的开了处方。有些小朋友心急想插队,被制止了。看病排队是成人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准则,幼儿模仿这活动,能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初步有了社会道德意识。第三次,我提出了新的要求,两个孩子一组,一人当妈妈或爸爸带孩子去看病,让幼儿学习怎么去照顾人。角色游戏的开展,使得幼儿体验“角色”的感受,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一些有缺点的幼儿游戏中经历了一些“磨难”后对他们逐步形成好的品德非常有帮助。

四、角色的轮换尽量照顾全体幼儿

一个班里总有一些表现得较活跃的,也有一些表现沉闷的幼儿。一般来说,请活跃的幼儿担任主角活动比较容易开展,但如果长期这样,就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如果活跃的幼儿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将造成他太有优越感、不懂等待、不能耐心听别人说话等习惯。3 相反,沉闷的幼儿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将会形成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缺乏主见等习惯。这些对孩子们的性格塑造是不利的,所以在分配角色时,在小班初期先请活跃的儿童,让他们起到带动的作用,当沉默的幼儿渐渐的有了表现欲,我也激励他们上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尽可能的让幼儿轮流当主角,使每个幼儿都体验、适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平衡的发展。在平时,我们每星期选两个班长,名誉上选其实是轮流,班长这一角色幼儿容易体验到班长的责任感,显得自信,感到自豪。因而激励幼儿大胆的表现,主动与各种类型的幼儿交往。当活跃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时候,出现另一现象:“抢、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教育幼儿尊重别人,学会等待的道理;也可在游戏前采用“招聘”等文法,让幼儿参与竞争,凭能力争取自己想要的角色;还可教育他们发扬谦让的美德,然后用语言激发他做其他角色的愿望。由于这些游戏需要相当的社会性技能,幼儿在游戏中不仅提高了游戏水平,也加强了幼儿间交往和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获得社会性的发展。

五、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基本一致,但每个幼儿的个性是不相同的。个性不同的幼儿需要我们采用适合他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正确引导。比如:小军年龄较小,反应较慢,说话吐字不清,他想跟小朋友玩,但不知怎么做!我分析他与朋友前面表扬他从来不迟到、从不打人等优点,课间有意识的帮他找与他年龄相近的幼儿跟他做朋友,经过一段时间,慢慢的进入了轨道。有一位叫小宇的小朋友,平坦里 4 很少有朋友,这里逛逛,那里逛逛,很少接触玩具,又不敢去玩大型玩具。经家访了解到他的玩具极少,家里面有很长辈,没有一个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成人世界的环境造成他不爱玩玩具、不太有定性、不习惯与小朋友交往的原因,我与其家长交换了意见,并建议他们多带小宇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为其创造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机会;在幼儿园里,请一些性格开朗的哥哥跟他一起玩结构玩具,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当他在交往的过程中被淘汰、被冷落、被小朋友拒绝的时候,我们耐心地和他一起找出不受欢迎的原因,渐渐的他也进入轨道。忧郁、孤独、胆小的小刚,从不参加任何游戏,极少看见他欢乐的笑容,但我发现他喜欢玩玩具,只有在玩玩具的时候,面上才有丰富的表情。于是,课间自由活动时,我常有意的和他一起玩玩具,上课时,试着安排一个性格较温和的玲玲,一个较活跃的丁丁分别坐在他两边。我一天一天等待他的变化,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与玲玲结成了固定的朋友,两人同进同出同玩同乐,但语言交流不多,再过一段时间,他开始模仿丁丁的动作。从那以后,我开始安排小朋友邀请他做游戏,他有时也参与小朋友的游戏,看得出来,他已经开始体验到与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小刚一天天地进步着,“六一”节,他的家人来看人演出,他表现得特别主动,父母非常的高兴。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小刚发生了喜人变化,他基本上能和班里的幼儿交流了。所以教师要善于了解幼儿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断地鼓励幼儿进步。

此外,还可通过文学作品的引导,使幼儿产生与他人交往的愿 5 望;打破班级界限,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学习与不同年龄特点的人交往。总之,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能使幼儿理解对方的态度和愿望,而且也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与朋友合作、同伴间的约束等等,这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

二OO四年四月 附:

姓名:蒙江红

单位:天等县教育局教研室

邮编:532800

手机:***3

宅电话:(0771)3521582 6

第五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教案

组员:王露 盘雅歆 彭雪茹 刘妙 刘淑芳 施小欣 黄胜焕 吴永恩

朋友多,我快乐(大班)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在说说、看看、玩玩中指导幼儿大胆主动、礼貌及乐意交朋友,且教育幼儿懂得团结互助。

(二)技能目标:能正确认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的言行,知道怎样做才对,学习一些简单地交往技能。

(三)情感目标:初步学会关心帮助朋友,增进朋友间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一)情境准备:1).有一名“左撇天才”遇到交友烦恼(由

于不够主动交友)

2).有一名“爆炸小妞”遇到交友困难(由

于脾气暴躁、不礼貌、不团结)(二)材料准备:录像(2个)、图片拍摄(7张)、帽子(≥

2个)、奖状(≥2张游戏环节用)(三)知识准备:1).以图为例(他们能主动、礼貌及相互

帮助)

2).运用游戏法(他们能亲自体验团互

助的快乐)

组员:王露 盘雅歆 彭雪茹 刘妙 刘淑芳 施小欣 黄胜焕 吴永恩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设悬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那你们在交朋友的时候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二)基本部分

1)观看录像一(左撇天才的烦恼)

——告诉幼儿他为什么会有烦恼,应该怎么做

2)观看录像二(爆炸小妞的烦恼)

—— 告诉幼儿她为什么会有烦恼,应该怎么做

(三)结束部分

1)游戏互动环节:叫小朋友们分组进行比赛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团结的快乐,再进行颁奖表扬

2)游戏结束后:告诉小朋友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要记得主动、礼貌对待朋友,并且还要团结互助,这样朋友就多哦!

四、活动延伸

(一)朋友不仅仅只是指同学,我们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他们也是朋友,也应该主动礼貌对待我们的好朋友!

(二)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拥有之间的好朋友,做个快乐的小主人,度过快乐的童年。

2013年4月20日

编教者:王露

下载幼儿社会交往集体舞中的发展[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社会交往集体舞中的发展[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范文)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取得联系的一种行为,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互相促进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幼儿的......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008-12-24 19:08 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

    幼儿社会交往心理障碍的指导策略

    幼儿社会交往心理障碍的指导策略 江北求知幼儿园 竺广翔 【摘要】:幼儿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体差异的条件制约下,我们......

    区域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浅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

    中班上社会交往案例(五篇模版)

    幼儿自由活动教师观察记录 幼儿姓名:郭毅成、张兆奕、焦之阳 记录时间:2011.10.25 记录人:中三班 周倩倩 观察实录一:郭毅成、张兆奕、焦之阳小朋友每人选择拿了5张卡片,从游戏区......

    家庭中怎样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家庭中怎样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张向葵教授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视频知识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幼儿社会交往专题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幼儿社会交往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幼儿园武小又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交往即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

    基于国学经典教学活动 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基于国学经典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摘要:我园申报的《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研究》课题立项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已历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