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家讲坛李昌集--爱情喜剧西厢记
百家讲坛 爱情喜剧西厢记01 老夫人毁约之谜
中国古代在文艺领域里的查禁政策起源很早。大家很熟悉的,早在秦始皇的时候,就在焚书坑儒,但是从秦以后一直到宋代,都查得比较松,明代开始比较严格,朱元璋开始都大兴文字狱,到了清代文字狱和文艺的查禁,更加严厉。其中无非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政治问题,就是你写的书有违圣人之教,特别是是在政治上,不符合局的口味和看法。另外一方面,就是所谓悔淫悔荡之书,就是有碍风化的,有碍社会治安的。两部书最为突出,第一部就是《西厢记》,所谓悔淫鼓动人们去偷情,还有就是《水浒传》,所以我们小时候的时候,还流传着这样的话,民间说:男不读《水浒》女不读《西厢》。说男的一读了《水浒》人人当英雄想造反,女的为什么不能读《西厢》呢?你读了《西厢记》你就不管自己的父母了,你就由着自己的性儿来了,想爱谁就爱谁。整个《西厢记》一个核心的情节,就是两个年轻人,自己自作主张地做了夫妻,那么如果天下的年轻人,都这样自己谈恋要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扔在一边,那社会要大乱了。所以这个《西厢记》是严厉查禁的。
清代查禁得非常严格,虽然是禁而不止。比如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偷偷带在读《西厢记》,林黛玉做诗的时候,情急之中想不起来句子,就引用了一句《西厢记》被薛宝钗给抓住了,你看你引用了一个**里面的东西,但是,大家想想薛宝钗怎么知道这是《西厢记》里的东西呀?她也读过嘛,所以,这个《西厢记》是禁而不止,实际上是非常地流行。
细心的观众或许还会记得,前一时间,李昌集教授曾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莺莺传》,《莺莺传》中的莺莺最终被她心爱的人所抛弃,这一凄婉的爱情故事,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士大夫争相品读。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西厢记》正是由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根据《莺莺传》这部小说改编而来的,尽管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变化,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为了满足人民追求美满姻缘的强烈愿望,《西厢记》不再是《莺莺传》那样的悲剧,而是变成了一部广受欢迎的喜剧,它向人们讲述了一对才子佳人历经坎坷,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但让人感到纳闷的是,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为什么对《莺莺传》的传播熟视无睹?而对根据《莺莺传》改编而成的《西厢记》大加禁毁呢?《西厢记》究竟是什么,使得封建统治者对它恨之入骨呢?
整个《西厢记》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母亲和女儿之间,对女儿的那种任性无能为力的,那这个官方统治者,是不能允许的。如果年轻人都像他们这样,去自己谈恋爱,自作主张地做夫妻,那天下不是大乱了吗?那“媒妁之言”到哪儿去了,父母之命到哪儿去了,那这个社会将不会有一个官方所承认的,官方所认可的,官方所希望的那么一种秩序,那官方对此就是不能容忍的。所以《西厢记》一直被官方,还有很多的正统的文人,认为是悔淫之作,大声疾呼要查禁,要禁毁,但是当然是禁而不毁。那么,为什么人们喜欢《西厢记》?为什么人们看了《西厢记》以后,认为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是正当的,是很感人的,为什么呢?因为《西厢记》用了大量的笔墨,在描写莺莺和张生是怎么产生爱情的?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以男女**为主题的作品,多如牛毛。早在《诗经》中便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描写,但是为什么《西厢记》中的爱情,却使人们长久的迷恋呢?难道是人们的叛逆心理在作怪,《西厢记》究竟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说是一个年轻的书生叫张珙,名君瑞,家里面现在很穷,要到京城去考试,要谋求自己的前途,然后就经过了蒲州,经过蒲州他为什么停下来呢?他说他要看望他的一个拜把子兄弟,镇守蒲关一个白马将军,叫杜确。所以他停下来,就暂住在蒲州,赞助在蒲州,游玩风景名胜,他就到普救寺去游玩,正好这个崔家有一个崔就是崔夫人和莺莺一家,护送崔相国的灵柩回老家去安葬,也停在普救寺。张生也去玩普救寺,莺莺也住在普救寺里面,张生去到佛殿里面去玩的时候,正好是红娘和莺莺一起也在佛殿上玩耍,张生一看,看到这个莺莺,那是貌若天仙,非常美丽,非常漂亮。张生一看以后,马上就想,这就是我多年心中所想的那么一个情人,是我注定了的姻缘,结果张生就上去想和莺莺搭话,红娘很机灵,一看马上跟莺莺说,殿上有人,赶快回去,不然老夫人要骂的,拖着莺莺就走,她的责任是要保护小姐。为什么这样呢?故事后面还会交待。
莺莺走的时候,被红娘拖走的时候,就回过头来看了张生一眼。“临去秋波那一转”,这个临去秋波那一转,回头看了一下,把张生的魂给看掉了,他就自作多情地认为,你看她也回头看我了,对我有意思,莺莺是不是有意思呢?下面故事还会讲到,我们先讲到这儿。回头一看,张生就自作多情,认为莺莺对自己有意思,怎么办呢?他要想办法来和她接触啊。他就找到方丈,他就说我是为了去考试的,现在其他地方太杂乱,不利于复习功课,你这个地方很清静,我就在这租一间房子,我要住在东厢房,东厢房和西厢房是隔壁,方丈当然同意了。
正在说着的时候,红娘来了,来是干什么呢?她不是找张生的,她是找方丈的,就问方丈,我们家为相国,老相国亡灵,超度亡灵的道场,准备得怎么样了?方丈说,准备得都好了,明天就可以开始了。张生就抓住这个机会,在红娘刚刚要走的时候,他马上就先拉住红娘,说:“请问你是莺莺小姐的侍女吗?”红娘说:“是啊,你问这个干什么?”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现年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生。”大家就感到很奇怪了,看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小姑娘,先问人家你是莺莺小姐侍女吗?接着就报自己的生辰八字,多大年纪,什么时候生的?就是今天我们和任何人和正常的交往,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一开始见面就说,我今天多大了,我是什么时候生的,何年何月生的,大家一定认为这个人是不是有点二百五。所以红娘一听,马上就把他打主“哎,打住打住,谁问你这个了,哪个问你这个了?”就抢白他,这个张生听了他不以为然,接着就问一句,请问“莺莺小姐经常出来吗?”这一问,红娘恼了“先生,你可是个读书人,你知道不知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告诉你,我们家的老夫人,可是治家很严的。告诉你吧,前几天,我们家小姐莺莺偷偷地溜出去玩了一下,给夫人知道的,老夫人马上就把她,拉过来训了一顿,你是个大家闺秀,你不招呼一下,就出去好玩,如果被游客和和尚们偷偷地看你,你不感到羞耻吗?莺莺马上说,母亲,下次不敢了,下次不敢了。”
你看,多严格啊,从老夫人这种行为,治家这么严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崔莺莺回头望那么一眼,林去那秋波一转,本身就已经犯了崔家的规矩了,非礼勿视,那不能看,更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是因为莺莺已经订有婚约的,莺莺已经是一个订有婚约的人,夫家是谁呢?是崔夫人的一个侄子,姓郑,叫郑恒,古代订有婚约,跟现代不一样,那是很严肃的。我们今天,也还有这样的习惯,订婚以后可以称之为未婚妻,未婚夫,你没有订婚之前,不能这样说,一般的朋友说吹就吹,但是订了婚以后,就不一样了。崔莺莺已经是有夫家的人了?不一样了,你看到一个小伙子,你能回头望吗?你连出去,被那些陌生的人,那些男人瞧一下,家里面是不允许的,你还能回头去望他吗?所以莺莺在这样的家教之下,莺莺这么回头一望,可以说是有点意思的。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这对于穷书生张珙来说,是再清楚不过了。尽管相国府中的大小姐崔莺莺回头那一望,或许对他有一丝好感。但是门第的悬殊,使得张珙不可能走正常的提婚论嫁的程序,那么,张珙又是如何处理他这一突如其来的情感的呢?
他一想,我在东厢房她在西厢房,靠得这么近,就向和尚一打听,崔莺莺每天晚上要出来烧香,这是个好机会,就晚上偷偷地在东边的院子里面,躲在假山石的后面,古代的院子都是花墙,攀上的假山,隔着这个墙,可以一睹莺莺之风采,她想这个办法,所以这就有了第二次交往。
张生和莺莺隔墙和诗,但是在这一次交往之前,有一个小插曲,很多讲《西厢记》的人,不是太注意,实际上这个插曲非常之重要,非常重要。这个小插曲是什么呢?就是红娘把张生抢白一顿以后,回去很得意地跟莺莺说:“小姐,我告诉你,今天我们在佛殿上碰到了那个小书生,才好玩儿呢,他问我,你是莺莺的侍女吗?我说是啊,你问这个干什么?接着他就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今天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生。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呆子,这么好玩儿呢。”大家注意,莺莺的反应是什么?莺莺笑着对红娘说:“红娘,这事你不要告诉老夫人。”红娘其实很机灵,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微妙的表现,红娘已经猜出来了,小姐对张生有点意思了,为什么?我们今天看,这个张珙一开始报自己的生辰八字,显得有点神经兮兮的。但是张珙他是有深意的,他是有目的的,为什么呢?古代谈婚论嫁才报八字,所以张生一开口就报自己的生辰八字,报自己的属相,说句老实话,那个意思很明确,叫自我推荐,自己为自己做媒了。古代那个风俗,红娘应该是知道的,莺莺也应该是知道的,所以莺莺叫红娘,这事你不要告诉老夫人。红娘没有吱声,节没有告诉,所以这么一个很小的细节,我们要注意。实际上莺莺和张珙之间,已经有了某种情愫,是这样的,所以才有了第二次隔墙和诗。
到了晚上,莺莺和红娘出来烧香了,张生隔着墙一看,当然越看越美,越看越爱啊,灵机一动,马上就吟了一首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这个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它翻译一下就是,春天的夜色那么的温柔,花阴那么的安静,在极白的月光中,怎么看不到那月中的美女呢?实际上,他是利用一个典故,大家都知道,月中所谓有嫦娥,有仙女,用了这个典故,来读给莺莺听,来诵给莺莺听,把这首歌高声诵出来让莺莺知道,我是思念你的,我是喜欢你的。莺莺一听就说了:“哎,红娘,墙角有人在吟诗呢,”红娘说“就是那个三十三岁,不曾娶妻那个傻角儿”。莺莺一听,好清新的诗,我也来应做上一首,接着她就自己,也吟诵了一首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这个诗是什么意思呢?寂寞的我,虚度着青春,想那吟诗的人啊,应该懂得我的心吧。很显然,莺莺向张珙敞开了心扉,回应了他的爱情。所以张生一听这个和诗,非常激动,他马上就明白了莺莺的意思是什么?所以激动地马上就要冲出去,和莺莺去见面,他也没想到他是在墙这边,还有一个假山石在这儿,就喀吧一下碰到那个花枝,喀吧一响,红娘挺机灵,马上拖着莺莺就走,莺莺一边被红娘拖着,一边依依不舍地回头望着,但是还是被红娘拖回去了。那么,这场戏,叫做“酬韵”,大家想想叫“酬韵”,“韵”代表诗,“酬”就互相唱酬,互相唱和,就是这一出戏,是整个故事一个开端。
经过了两次没有直接往来的接触,莺莺与张珙相爱了。但是在封建社会,对于身处深宅大院里的莺莺来说,这样的爱情想要得到一个圆满的归宿,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莺莺已经订有婚约,这样的爱情更加渺茫,那么莺莺和张生,将怎样继续他们的爱情呢?家法森严的崔夫人,会允许订有婚约的女儿,爱上别人吗?这时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了。
一帮叛乱的军队五千人马到了普救寺,团团围住,指名我就是奔着莺莺来的,你莺莺不是漂亮吗?限你们三日把莺莺献出来,做我孙飞虎的妻子,不然三天全部把你们杀光,这可是个巨大的灾难,怎么办?莺莺就说了,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母亲,弟弟,还有那么多的和尚、游客,怎么办呢?把我献出去,为了大家的安全,崔夫人是她的生身母亲,当然不同意,这怎么行呢?不谈我们别的了,限于我们把你献出去,我是辱没我们崔家的名声吗?这怎么能行呢?绝对不行的,不行怎么办呢?莺莺就提出来,如果实在不幸的话,如果有哪个英雄,有办法退了贼兵,我情愿我崔家倒陪家门,嫁于英雄,我愿意和英雄成为情眷。她的母亲一听,此计较可,大家注意这四个字。《西厢记》它出色,就是用一些很精炼的语言,你要去细细地体味的,她说此计较可,为下面埋下伏笔了。此计较可,这样的话,强如女儿陷于贼兵者。虽然可能这个人,门不当户不对,总比陷于一个贼兵强多了吧。所以就要,当时的方丈出来向两廊僧众高声宣布,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将莺莺许配他为妻。大家注意,话音刚落,一个鼓掌而上,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这个时候一看,哪个最激动?崔莺莺最激动,这个鼓掌而上来的人,就是她心里面所爱的张珙。
张生是个书生,他有什么退兵之策。有啊,一开始我们就说,张生之所以经过蒲州去旅游,目的是什么?一方面进京赶考,另一方面是渴望他的结拜兄弟,白马将军,这个白马将军就是镇守蒲关的将军。好,张生这个时候,就来说了,怎么办?退贼兵,怎么退,先请你们跟贼兵说,就说莺莺孝服未满,先请你们退一段时间,三日之内,等到我们丧服已满,然后我们自然会把莺莺献出来。然后就派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和尚,张生就写的一封信,给那个白马将军,这个和尚叫慧聪,武艺高强,杀出重围,就把这封信给白马将军,白马将军带了一彪人马过来,自然是收服了孙飞虎。张生跟兄弟又相见了,告诉他有这么一个事情,杜确说恭喜你,这个是好事情,然后他公务在身,带着兵马又走了,一场突然的灾难合,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束了。
这场意外的兵乱,真的能使张珙与莺莺名正言顺地成为夫妻吗?莺莺的母亲崔夫人是相国遗孀,在当时她对世态炎凉有着切身的感受,因此维护相国家谱和名声,在她看来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所以她早早地就为莺莺定下了门当户对的亲事,现在就因为一句许诺,就要毁掉自己苦心经营的门第和名声,把莺莺嫁给一个穷书生,崔夫人会善罢甘休吗?她在“此计较可”的话语下面,到底隐藏了什么呢?
第二天,老夫人就摆了一桌宴席,请张生来赴宴,叫红娘去请张生,红娘一到张生那,张生是左打扮,右打扮,左照镜子,右照镜子,红娘你看我这个样子,有哪儿还不周到。开心得不得了,马上要作新姑爷了嘛,心里面开心,好了,到了宴席上了,张生也坐下了,莺莺也坐下了,红娘也来了,老夫人第一句话是什么?莺莺,先来拜了哥哥,莺莺你来拜见你的哥哥,意思什么呢?意思让张生和莺莺结拜为兄弟,这么一来,很显然老夫人就是不同意他们结为夫妻,结成兄妹,还谈什么婚姻呢?老夫人的理由是什么呢?唯一的一条,相国和生前已经和老生侄儿订婚了,就是莺莺已经是有夫家的人了。根据古代的法律,确实就订了婚的两家,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允许单方悔婚的,除了什么呢?除了一方犯了罪,这就谈不起来的,如果一方没有特殊的变动,主要是没有犯罪,你另外一方面不能单独毁约,这是不行的。所以老夫人理由也很堂皇,他一开始就说了嘛,此计较可。对老夫人来说,它是一个计啊,它是一个权宜之计啊。那么怎么办呢?是你当场宣布的,老夫人说了,莫若以金帛相酬,不如我多给你一点东西,给你一点钱,你就再去娶一个好的人家的女儿吧,张生当然不愿意了,谁稀罕你的钱,老夫人一看张生,马上说,红娘先把莺莺送回去,然后张生对着老夫人说了,老夫人是你答应的,现在你是出尔反尔,我要你的钱干什么,爱情是能用钱换的吗?老夫人一看,赶快说张生好象酒喝多,红娘赶快把他送回去。老夫人也没理,因为古代单方毁约不行,但是如果这个事情,到官府去判的话,是可以的。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两害相权,要取其轻。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莺莺被贼兵掠去的话,那还谈什么婚事呢?后果更加严重,所以有可能的,所以老夫人在这儿,首先她是失信,她失信于人,她当中宣布的,所以老夫人一看,这个话不能再说下去,赶快把他送回家去,送回房间。红娘把张生送回去。
俗话说“好事多磨”,可是对于张珙来说,崔夫人的毁约,使得张珙与莺莺的爱情已经没有了希望,因为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是不能违抗的。对于母亲的决定,莺莺只能是接受,因此面对豪门权贵的拒绝,张珙还能坚持他的爱情吗?无依无靠的大又该怎么办呢?
张生对红娘说,红娘我爱你们家的小姐,你是知道的?我吃了那么多的苦,你心里是最明白的,现在想不到,刚刚能成就婚姻,你看给老夫人一句话,就这么棒打鸳鸯,我现在实在是也没办法,怎么办呢?我就在你的面前,上吊死了算了,就请你把我的这番心意,告诉你家小姐,红娘当然不可能说是,看着他去上吊,当然也知道他的情意是真的,说这个话是气话,于是红娘就对他说了,你呀,好好好你去死吧,街上的柴火便宜得很,烧掉你这个傻角儿,很容易的,不费事,你死。张生当然,你想想办法嘛,红娘这个时候就说了,我来给你想个办法,你这个傻角儿,不就想想办法嘛,现在虽然老夫人悔婚了,但是小姐心里想的是什么呢?老夫人悔婚了,小姐是喜欢的你的,现在老夫人不同意,还要看小姐什么态度,你不是有一张琴吗?我告诉你,今天晚上我们出来烧香的时候,你就在你东边的东厢房,在那个院子里,你听我咳嗽一声,你就弹琴,让我来看看我们家小姐是什么表示,然后我们再来想办法,我再来告诉你。张生一听好啊,到了晚上,莺莺出来就烧香了,红娘就咳嗽一声,那边琴声悠悠地响起,莺莺是很有文艺才华的,所以她一听这个琴声就明白了,泪花在眼里直转,听了琴声,这个时候轮到红娘来试探莺莺了。
第一步,欲进先退。她要试探,她故意地,看到泪花,在莺莺眼眶里直转,马上拉着莺莺地手说,小姐,咱们回去吧,这么晚了合,不然老夫人骂的,就看莺莺怎么办?莺莺莺这个小姐听琴,听得心里正感动,泪花正转,当然就不愿意走,迟迟疑疑就不愿意动,红娘一看,好这样的情况。
第二步,假传消息。对小姐说,小姐听什么琴啊,人家都要走了,昨天我听张生说的,他说老夫人不同意我们的婚姻,那怎么办呢,他马上要回去了,看你小姐怎么说?你看人家要走了,你怎么办?莺莺一听,着急了,红娘无论如何,跑去跟张生说一下,让他暂时住一段时间。红娘这么一听,好,有苗头,你要张生再住一段日子,我就要问你,你要张生住一段日子干嘛。
第三步,她才探明心迹。把莺莺的心思,把它给试探出来,什么再住一阵子,再住一阵子干什么?我去跟他说什么?我不能说,小姐叫你再住一阵子,这很模糊,意思不明朗。莺莺就跟她说了,你就跟张生说,现在有些人在老夫人面前,说三道四的,所以老夫人听了他们闲言所以才把这个事情耽搁下来,你再住一阵子,我好歹不使你落空。这样张生才能稳得住,张生才能住下,为什么?婚姻的决定在老夫人,如果老夫人不同意,是绝对不行的,现在她说有别人说闲话,就说明老夫人是可能回心转意的。她是有这么一个目的,所以莺莺也很聪明啊,那红娘一听这个话,马上心里就明白了,莺莺的心里想的什么,红娘很清楚,莺莺也是深深地爱着张生的。所以,红娘就把莺莺的这个态度,带给张生,张生当然就住下来了。
02 红娘的连环套
张生是一病不起,这次是病得很重,确实病得很重。这个病都惊动了老夫人,老夫人就派医生来给他看。当然,最着急的是红娘和莺莺,特别是莺莺,莺莺知道张生这个病怎么来的,莺莺知道现在治这个病的只有谁?所以,莺莺把红娘叫过来,说:张生身体不好,我现在开一个药方,你去拿了送给张生。红娘这一次真的是不敢传这个信了,罢了吧,罢了吧,小姐!我真是认识你了,你不要把他的命搞掉,我不敢给你传什么信了。还敢吗?就是这么传信,来来往往,张生生病,得了这么重,莺莺就“好姐姐”,央求她,去吧,去吧,救人一命,我这个药方是救他命的。这么红娘,才把莺莺写的药方拿到张生那儿去,张生一看到这个药方,书呆子,情绪大起大落,一看到这个信,马上又喜笑颜开。
是什么药方呢?写的是什么东西呢?红娘莫名其妙,张生刚刚还是病哼哼的,红娘刚进来的时候,张生就说:红娘啊,红娘,我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了以后,你也脱不了干系,都是你骗我,和你小姐两个人骗我,你来来回回地传书,我家小姐念叨你有一千次了,心里怎么想你啊,你家小姐写信来约我去约会,全是假的。刚刚还在责备她,现在药方一看,大喜过望,马上浑身就来了精神了。那这是一个什么“药方”呢?莺莺是医生吗?
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像莺莺这样的大家闺秀,她不可能是医生,因为在莺莺生活的那个时代,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她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那么不是医生的莺莺,她会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呢?张生看到这种“药方”时,为什么会有异乎寻常的表现,这当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我把她开的药方念一下,她开的是什么药方:桂花摇影夜深沉,醋酸当归浸,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一服这方儿最难寻,两服令人恁,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沁,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
一般读《西厢记》的人,对这个药方蛮难翻译的。这个药方怎么翻译呀?首先,我要跟大家说明的是什么呢?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有专门的一体叫“药名体”,就是把许多中药的名字,把它镶嵌在诗里面,叫“药名体”。中药的名字,很有意思。它取得这个名字,和西药的名字不一样,它都有点意义,在这个药方里面,哪些是姚呢?规划、当归,当归大家知道是一味药,“知母”是一味药,“使君子”是一味药,最后参,大家都知道了,红参、白参,那个参,是一味药。
这个药,我曾经把几味药,把它排开,我给搞中医的朋友看看,他说这什么药啊,又没有重量,没有什么,而且这些药,怎么能合在一起啊?你不要开玩笑了,这什么药方啊。可见,它也是一首,像这个是一首曲儿一样,像小曲儿一样的那种体式,把药名镶嵌在里面的。什么意思呢?“桂花摇影夜深沉”说的还是什么呢?夜里面,深夜的时候。“醋酸当归浸”,醋酸大家知道,就是醋,通常古人把醋酸通常是指文人,文人不是很酸吗?你想,张生就酸得很,一开头就报,小生张名珙什么的,猜诗谜的时候,红娘说你猜的对不对呀,我怎么会不对。张生就有点酸嘛,通常是指文人。“当归浸”表面上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桂花是一味药,要把它和醋泡在一起,它的寓意是什么呢?“当归”就是归来,回来,说得什么,深夜的时候,我到你这儿来,“面靠着湖山背阴里窨”说这个药啊,要什么呢?要摆在地窖里,慢慢地窖藏,摆在深处,要把它窖藏起来。这也是用的中药的方法,中药有的时候,有的地方蛮古怪,叫人想不清,就像我们那个酒,埋十年,二十年,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躲藏起来,就像把药、把酒,摆在窖藏子里面,深深地埋藏起来。躲起来,藏起来,“这方儿最难寻”。这个地方最难找,不能让人知道,最难找。“一服两服令人恁”你吃一服也好,你吃两服也好,这药随你的意。什么意思?让我们尽情地欢乐,前面她要向张生解释,前面为什么会那样呢?实际上她都委婉地向张生解释,以前她之所以那样是什么呢?怕的是“忌的是知母未寝”,我当时之所以那样,我是怕母亲还没有睡熟,还没有睡觉。怕她知道我们的事,所以今天这个事,也是这样,为什么要深夜呢?让母亲睡熟以后。“忌的是红娘撒沁”,我本来怕的什么?我怕的就是红娘去走漏风声,红娘不是小保镖吗?莺莺始终对红娘邮电部放心嘛,她是老夫人摆在莺莺小姐身边的一个小耳目嘛,现在我把这个药给“吃了呵,稳情取使君子一星儿参”是什么意思呢?这服药你吃了以后,你的病一定会好的。I实际上她是用药名体的,一支小曲儿,向张生说我们再一次地约会吧,我以前之所以这样的话,是有种种原因的。
然后,在这个药方下面,她附了一首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宪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与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这首诗如果翻译一下,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它按照现在新诗的方式,翻译一下:别把那些不当真的事,放在心上,弄垮了身体,对不起老天,没想到当初为难中,你保全了我,一片痴心,却变成了你的灾险,你的深情厚意,使我不能再遵守礼教,这首诗就是我与你终身相伴的誓言,不要感叹爱情的遥远,让我们今晚享受结合的甘甜,这是一首定情诗。你说,张生看了能不激动吗?再明白不过了,莺莺终于冲破了心底里那个礼教的阴影,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就在这天晚上,莺莺和张生私下结合了,自作主张做了夫妻,没有按照礼教正常的规矩。当然,张生和莺莺,他们是心心相印,他们是冲破了礼教的束缚,而私自大胆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他们能不能走向一个美好的结局。并不是由他们两个人决定的。大家想想看,还有个老夫人在那儿,老夫人一句话,那你就成不了夫妻,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整个社会的规则,你不能违反的,就像现在,你必须有结婚证,你没结婚证,你不是正式夫妻。所以,老夫人她能否同意,就是一个关键。还有,莺莺是订有婚约的,她是有未婚夫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呀,所以虽然这个两个年轻人,选择了那种自己认可的爱情,这两个年轻人,在爱情上获得了自由,但是能不能,最后得到自由,社会最后能不能承认,还不知道。这里面,最要紧的是老夫人。
很显然,莺莺和张生的私下结合,有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他们这样做,严重地违反了封建礼教,那么,一旦这种事情被老夫人发现了,江蕙怎样呢?老夫人会容忍他们这种大逆不道的做法吗?而发生这种严重的事情,红娘居然没有向老夫人报告,红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面对严厉的老夫人,红娘将如何应对呢?
果然,大约过了这么一个月左右,事情发现了。老夫人发现了这个事情,她看到莺莺的神态跟平常不一样了。老夫人嘛,对女儿是很关心的,而且是母亲对她神态各方面了如指掌,一看莺莺神态跟以前不一样了。然后,又听到欢郎说,说是姐姐经常深夜,到花园里烧香,很晚很晚都不回来,要我先回来,他们还在那烧香,老人马上敏感到,不好,出事了,怎么办?赶快喊红娘来问,红娘是她安排在那儿的保镖,是她安排在莺莺身边,小姐面前的一个监护人啊,所以赶快唤红娘来查问,这个事情,红娘一听,老夫人查问到后花园烧香的事情,她就知道事情败露了。莺莺一听,坏了,事情败露了,红娘你无论如何,替我遮盖一下。不能让老夫人知道,红娘说,我也不知道,说得过去,说不过去,到时候看哪,莺莺吓死了,红娘去了,到了老夫人那儿。那当然家法伺候,过去的加法有各种各样的,最简单的就是棍子。老夫人阴沉着脸坐着,家法已经摆在旁边。过去这家法,大家不知道,家法它严重到什么程度?过去中国古代的法律,是很有意思的。家法可以在家庭里面来施行,也可以在宗庙里面施行,家法打死人是合法的。家法处置,是任何人不能干预的,就是家庭自己有处置自己家庭里面任何一个成员一个正当的合法的权利,只要我的处罚是正当的,这个事情是很严肃的,也是很严重的。红娘去,红娘面临的是一场非常严重的考验,老夫人阴沉着脸在那儿,我们看,红娘她是怎么来面对这一场大的灾难,对红娘而言,对莺莺,对张生而言,都是一场非常重大的考验。根据当时的法律,老夫人是完全可以把张生送到官府里面治罪的,而老夫人想的本来就是这样想的。
我们下面来看,红娘来了:“老夫人!”“跪下,小贱人,小姐跟你晚上到花园里烧香是怎么回事啊?哪个要你们去的?”红娘怎么说,先说不知道。“哪个说,我们到后花园去的,谁说的,谁看到的,谁看见的?”“欢郎说的,你给我从实招来,你老实说,我可以饶了你,你不老实说,我家法在这儿”。红娘怎么办?第一步不承认,不行。
第二步,是有这个事,是这么回事儿。张生生病了,那么我和小姐,去看看他,小姐和他已经是兄妹啊,当然要去看看了,看的时候,张生就跟小姐说了:“谢谢你们来看看我,红娘你先回去吧,让小姐在这儿待会儿。”我就让小姐落在后面,我就先回来了。老夫人一听:“这还得了,她是一个姑娘,你让她落在后面,怎么行呢?你做了什么事啊?”第二步什么呀,小姐是自愿的。小姐是你的亲女儿啊。这个时候,她不能把张生前前后后,虽然是从实招来,但是她不能,说张生写了一封信,怎么怎么的,她只是说,张生说,你先回去吧,让小姐再待会儿,然后小姐就留在那儿了,小姐自愿的,是你女儿喜欢人家,老夫人一听着急了,你怎么让她在后面呢,快说怎么怎么的,第二步说,这是小姐自愿的。
第三步就说,索性把情况挑明,现在小姐和张珙,和张生,一双心意两相投,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天天晚上在一起,老夫人不瞒你,已经一个多月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看你老夫人怎么说?老夫人这个气啊,老夫人说:“好啊,这个责任丢在你这个小贱人身上,都是你这个红娘”,就要动家法呀。红娘说:“责任不在我,在你老夫人”。
第四步,追究责任,哪一个的责任,不是我红娘的责任,是你老夫人的责任。这岂有此理呀,怎么是我老夫人的责任呢?第一条,你言而无信,当初兵围普救寺的时候,是你要方丈当中宣布,哪个退了贼兵,就把女儿许配给他,求把女儿嫁给他。否则就不会有这个事了。人家张生,一封书信,退了兵了,你本来已经许诺的,人家本来已经要成夫妻了,是你许诺的,你言而无信。你言而无信也就罢了,第二,你处置不当,你言而无信也就罢了,事情过后你竟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那你就应该想法子,把张生打发走,你还把他留住在普救寺里面。这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你又许诺了他们做夫妻。那在一起,怎么能不出事呢,是你老夫人处置不当。你把他们留在这儿,一心一意要结婚的两个人,那当然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你老夫人。
红娘的这种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似乎句句都在情理之中。那么,做事非常古板的老夫人,她能够听得进红娘的这种意见吗?她会承认自己的过失吗,而要想使得老夫人乖乖听话,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红娘她还会有什么高妙的计策,来进一步打动老夫人呢?我们现代人会从中会受到哪些启发呢?
没办法,老夫人一想,这说的有道理,老夫人拿什么话回啊。第五步,分析后果,你老夫人承认,你老夫人没话说,承认了这个事情,我就来跟你分析后果,这个事情,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为你老夫人照相的话,你要赶快悄悄地把事情平息下来,这个后果,最好是要平息下去才好,否则后果对崔家不利,对崔家是很不利,对你老夫人声誉也不好,为什么呢?
第一,辱没家谱。怎么叫“辱没家谱”呢?过去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佳都有一个家族,记着一代一代的人,家谱就是体现这个家庭时代的经历,也就是记载着这个家庭的荣誉吧。现在你家里出了这个事,你女儿现在跟人家偷情,你不是辱没家谱吗?有一个女儿,如果不遵守当时的礼教,辱没家谱。辱没家谱,就是使你崔家的声誉受到影响,使你崔家的名声受到影响。这个传出去不好。
第二,有恩不报,人家再一追问,这个崔相国,人家是一个大假仁假,他的女儿,怎么跟一个小夥子,那个小伙子,是谁呀,怎么会两个人认识的?人家说了,是人家在普救寺围起来,你老夫人宣布,怎么怎么的,好啊,有恩不报啊你,有恩不报的话,是被人们认为,是瞧不起的,是认为是错的,有恩必报,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规则啊。你怎么能有恩不报呢。第三,治家不严。你老夫人,最后所有的这一切,归结为什么呢?你老夫人治家不严。如果依你老夫人现在把张生朝官府一送,官府来问了,怎么回事?是你宝贝女儿,自己愿意的,很显然嘛,这样你崔夫人,也要落的一个治家不严之罪。
第四,有损声誉。官府再一细问,你老夫人声誉到哪儿去呢呢?西文一下整个的过程,你老夫人背信弃义,既不报答张生的恩情,又反悔婚约。你老夫人的名声往哪儿搁,再说了,莺莺是你的骨肉,是你的亲生女儿,再看看张生这个人,不要说,他有恩于你们崔家了,他是个读书人,如果他将来成就了功名,你现在这样,你老夫人良心上说得过去吗?人家救了你啊,他成就了功名,将来你老夫人怎么面对他,你怎么说得过去。责任是什么,后果是什么,讲得清清楚楚,老夫人没话说了,到了这个时候。
第六步,出谋划策,她来出主意了,这个事情,怎么来处理呢?红娘来为老夫人谋划了,前面一步一步,来了个连环套,一步一步,到了这,红娘她最后来出主意了,老夫人这个时候,她说到张生了,张生这个人还可以嘛,既然是这样的话:“莫若怒起小过,成就大事。”你把他这个小小的错误,你就把它放过去,要成就他的大事,“撋之以去其污,岂不为长便乎”。你来雕琢他,调教他,使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就他的事业,这才是长久之计啊。好了,一步一步套下来,把老夫人说得哑口无言。一开始,我不承认,哪个看到她,一看瞒不过她,索性跟你把事情挑明,然后一步一步说下来,条条都在“理”字上,这个红娘还真是厉害啊,她这个连环套下得好,她这个连环套,实际上抓住两个:
第一个,抓住你这个母女之情。母女之情紧紧抓住,莺莺是你的女儿,你是她的亲生的母亲,紧紧抓住。
第二个,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你老夫人不是讲教化吗,我就用教化来说你。所谓“辱没家谱”什么等等,归根结底是什么?是一个教化的问题。古代的教化最根本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现在,这个“五常”里面,老夫人你说,你丢了几个“常”,这有“五常”啊,你老夫人“五常”里面,缺了“三常”,你允婚在先,而又悔婚,视为不“信”,你不讲信用。张生有恩于你,你不报,视为不“义”,你是不义之人,人家有恩于你,你不去报,你把这个事情捅出去,家丑外扬,整个辱没了家谱,女儿的名声往哪儿搁,你是不“智”,你不聪明,你做这样的蠢事。如果你现在同意了这桩婚事,让他们结为夫妻,然后,让莺莺再去调教他,让他成就一番事业,这才是“仁”,这才是仁厚之心。而且你让他们结婚以后,这事就没了嘛,他们正式地成为夫妻了,也符合礼了嘛,仁、义、礼、智、信,“五常”皆有,都具备了。
小小年纪的红娘,真是聪明绝顶,她这种分析,确实非常在理,几乎句句击中了要害。那么老夫人,她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准则,而采纳红娘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吗?老夫人她会甘心情愿地受一个小丫鬟摆布吗?而轻易地就接纳张生这样的人,做自家的女婿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老夫人这一人物形象呢?
老夫人一听,确实这么回事。当然,确实这么回事,怎么办呢?你这个小贱人说得也对,罢了,罢了,就我轮到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女儿呀,就把莺莺嫁给他吧。红娘,你把莺莺叫过来。莺莺一听,这个事情当然是吓死了。红娘说:“没事了,去呀,说让你嫁给张生呢”。
莺莺过来了。老夫人就跟她说:“莺莺啊,我是怎么教导你的,你怎么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你真是我的孽障呀,我如果告到官府的话,丢了你爸爸的脸啊”。他是相国,丢了我们崔相国家的脸面啊。算了,算了,罢了,我现在就把你嫁给他吧。红娘,去把那个小畜生给我叫过来,又把张生叫过来,一肚子气。张生一听这个事,当然是吓得要死了,他老是问红娘,这个事。他就说老夫人怎么知道这个事的,她是怎么知道的,你现在问怎么知道这个事干什么,你要想怎么处理啊?所以红娘就笑他,你看你,一看上去好像挺能的,一碰到大事,一点用多没有。银样蜡枪头,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比喻,一根枪银晃晃的,好像包了一层银子做的,好像很锋利,其实是蜡做的,真正要派用场的时候,没用了。告诉你吧,是我自首的,现在好了,小姐嫁给你了,去吧。张生这才赶到老夫人那去,老夫人见到张生,你这个秀才,你是个什么德行呀,你作出这样的事情来?罢了,现在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你了,但是,我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我已经连续三代了,没有招过白衣女婿,没有功名的人,我是没有招过的,所以请你马上进京考试。我替你把媳妇给养着,你给我进京去考试,考取了你回来见我,考不取你别进我这个家门。张生当然别无选择,事情就这么定了。所以,当莺莺和张生,遭受着爱情巨大的一场风险的面前。黑云压城城欲摧,当时的那个情势,老夫人愤怒啊,如果老夫人一不冷静,如果没有红娘,莺莺吓死了,张生更是一个看上去蛮灵光的,碰到一些事情,什么主意也没有。老夫人如果一冲动,把张生往官府里一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头的乌云,被红娘一阵轻风,吹得云消雾散。
红娘确实非常聪明,她的连环套也确实很有章法。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红娘之所以能够把老夫人,一步一步地套到自己的思路当中来,从而让老夫人同意张生和莺莺的婚事,这主要是因为红娘能够站在老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能够设身处地为老夫人着想,为她排忧解难。尽管老夫人最终有点不甘心,提出了附加条件,马上要张生进京赶考,这多少让人觉得,老夫人有些难缠。
所以,历来讲《西厢记》,包括我们现在大学课堂上,包括我们看外面的各种各样的论文什么的,专家们谈《西厢记》里面的老夫人,都说这个老夫人,太不近人情,这个老夫人是封建卫道士,是封建礼教的护法者,都是作为反面形象,来批判,直到今天,过去我长时间的讲课,也是这样讲的。但是,对老夫人的形象,究竟应当怎么样去看?而且,老夫人要张生去进京考试,一下子棒打鸳鸯,张生走了以后,会不会发生新的波折呢?张生如果考取了,会不会把她抛弃呢,而且还有个尾巴割掉,莺莺她是订有婚约的,她是有未婚夫的,那么下面故事会怎么样呢?请各位听我们下一讲,谢谢!
03 莺莺命运之谜
老夫人这个形象,历来受到人民的批判,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是封建礼教的护法者,显得很冷酷,很无情。过去我也是这么看的,长期以来我也是这么讲的,但是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了,首先,封建礼教我们应当怎么看?在我看来,封建礼教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有它的合理性。就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说吧,我们在前面就说过,古代的婚姻的年龄,是比较早的,男子20岁,女子15岁。现在莺莺也就19岁,张生23岁,按照婚姻的法定的年龄,20岁,15岁,也就是现在的初高中嘛,那么他们的婚姻,当然要靠父母来操心,所以,当时的所谓的礼教,并不是哪个人凭空想出来的,它也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大家想一想,礼教在中国古代,流行了那么长的时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呀。如果它就是反动的,就是落后的,它能存在那么长时间吗?
当然封建礼教,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规定,它符合了社会的大利益,也就会同时牺牲一些小的利益,它也可能会损害其他的一些利益。那么礼教伤害最大的就是爱情,在爱情中损害最大的又是女性。
李昌集先生结合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确实不无道理,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女性,崔夫人不可能脱离那样一个大环境而存在,她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制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崔夫人既然已经同意莺莺和张生的婚事,为什么还要逼着张生去京城赶考呢?崔夫人这样做,究竟有何用意?李昌集先生,如何看待崔夫人的这一行为呢? 崔夫人呢,她有个女儿,她是个母亲啊,她自己也是个女子啊。所以,我们看老夫人对自己的女儿,是怎么样的态度呢?恨之、爱之,最后还是同意了她的女儿嫁给张珙了,是不是?这就应了,现在很时髦的一句话叫:“天下没有坳给过,儿女的父母。”所以老夫人最终她的底线是爱女儿,现在女儿已经由着性自来了做母亲的应该怎么办呢?既要让女儿称心如意,又要保护女儿,不受到社会的谴责,所以她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她逼着张生进京去考试,你考不了就不许你回来,好像显得很冷酷,但她也是为女儿着想,她要为女儿一生的幸福着想啊,她严厉的管教女儿,为了什么?礼教是全社会的规定,你女儿要做人,要在这个社会上做人,她不严厉管教怎么行呢,所以,老夫人是爱女儿的。
但是老夫人缺点是什么呢?方法太简单。咱们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处在老夫人的位置上,我们该怎么做?我想,如果我碰到这样的事情,大概我也会和老夫人差不多,对张生不太满意,你看一个人本来要进京去考试的,结果到了一个地方,看到自己心爱的一个女孩子,学习也不管了,什么也不管了,工作也不要了。就一心一意地谈恋爱了,哪个父母认为,这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夫人是太简单,如果我的话呢,我会和女儿交交心,我会和女儿说,你看有个男孩子这么爱上里,那不容易的,这个机会是很好的。可是你要鼓励他好好学习啊。然后,我会对张生说,小伙子你是蛮有才华的嘛,证明给我们看啊,你先去找工作,先去承接你的事业啊,是不是结婚的事情,等到你工作以后再说啊。那事情就好得多了嘛,老夫人的缺点,老夫人的缺陷是什么呢?是在于她方法太简单,没有和女儿交交心,不会做思想工作。如果她把这个工作做好了,使大家很愉快地接受这样的事实,很愉快地去考试,不是很好吗?现在这个简单,脸一板,你去考试,考不中,你不要回来见我,这就给两个年轻的孩子,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的负担。所以张生现在必须按照老夫人的意见,去考试去啊。而莺莺不得不和自己的心爱的人暂时的分开。
所以下面就有了一场非常著名的戏剧《长亭送别》,这个《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而得最美的一折,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把它的曲子全部来进,我们只讲两首曲子,给大家听一听,一首曲子写得很美,一首曲子很白话,第一首曲子就是刚商场的时候,莺莺唱的一首曲子,很著名的一首曲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碧云天”湛蓝湛蓝的天空,“黄花地”那个深秋的季节,黄花开得满地,就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西风紧”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这样的一个景色,一开始既是那么的美丽,同时又有那么一丝凄凉“西风紧”深秋,枫叶红红的,就像醉了一样,怎么使它醉的呢?“总是离人泪”,是离别的人的眼泪,把它染成这样的红啊,很短,但是写得很美,这就使一开始他们的离别,有了一种计量的那种氛围。
恋人之间的离别,都会使人觉得有些伤感,更何况这是一次前途未卜的离别,对张生来说,要是自己不能金榜题名,就意味着将永远失去心上人,而对莺莺来说,无论张生能否金榜题名,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如果张生不能高中的话,这将意味着张生无法再进崔家的门,假使张生能够高中的话,又有谁能够保证他一定会信守诺言,而不会成为不认前妻的陈世美呢?人们应当怎么看待张生这一人物形象呢?
下面一首曲子呢,是莺莺对张生唱的,向张生反映了莺莺自己心里面的担忧。因为前面我们就说过,每一次情人的离别,在古代在那个社会,都可能是一次“痴心女子负心汉”悲剧的开始。所以莺莺对张生要反复地交待,这儿她唱了一首曲子:“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这话什么意思呢?张生你啊,妈妈逼你去考试,但是你不要担心,你不要说因为我这个文才是有,可是命不好啊,深怕考得不好,你不要担心这个,我怕的是什么?你停妻再娶妻,你考得上考不上,我是无所谓的,我作为你的妻子,我只想我们两个人是白头到老,你怎么的,我都无所谓,只要我们的爱情在,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所以你不要金榜没有名,考不取,你就不回来啊,你要不断地写信给我,所以张生到了京城以后,一下子考中状元,当然这是文学。
在中国古代的戏剧中,凡是去考官的,要么不中,要中就一定是状元,这当然是一种文学的手法。中了官,他马上写信给莺莺,告诉她这个消息,莺莺写了一封信给他,得到你种状元的消息,心里面非常开心,你真是没有辱没我相国家的家谱啊,现在我寄上琴一张,玉簪一枚,班笛一支,裹肚一条,汗衫一条,袜子一双,送给他这些小东西。在古代,赠送这个礼品,赠送自己使用的最私秘的东西,是最珍贵的。这些东西是寄托了莺莺对张生的一片的深情厚谊。我们大家注意,张生接到这封信以后,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想古今所有的男子都应该记住这句话。他说:“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死得了。”我想,大概许多的男子,听到这一句话,都会感到羞愧,我们说张珙形象,他新在哪儿呢?张珙是最早的把一个女性放在和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上的一个男性形象,是中国古代很少见的一种新的男性人格的闪光啊。张珙同样地和莺莺一样地痴情,一样地把爱情视为一种最高的存在,高于生命的存在。以后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这样。就这一句话,张珙的这个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是一个新的男性形象,而在中国古代的爱情思想史上,《西厢记》是最早体现了一种爱情中,男女平等呼应的思想和婚姻中男女平等的观念,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现在的一个惟一的障碍就是什么呢?就是莺莺的婚约,莺莺有一个订有婚约的表哥,这个表哥来了,到哪儿呢?到了普救寺了,张生因为考取状元以后,一时来待在京城里面,还没有来得及来普救寺去迎娶莺莺,郑恒先到了普救寺,平地起**啊。郑恒到现在才出现,以前一开始的时候,老夫人就交待一下,我有个女儿,丈夫生前在世的时候,崔相国在世的时候,就把我的女儿许配给老生的侄儿,我们知道这个人,这个人究竟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现在郑恒上场以后,我们才知道,这个郑恒不是个好人,是个坏人,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了,莺莺和他们都是在京城里面住,她这个表哥,她总会听到一点消息,她为什么回头望张生一眼呢?为什么说:“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对自己的婚姻,觉得有一点伤感。
她这个未婚夫不是个好人,他来了,郑恒来了,说起来,门第和张珙差不多,他的父亲也是礼部尚书,也去世了,母亲也去世了。所以郑恒现在是只身一人,有没有姊妹,兄弟我们不知道。但是郑恒,为什么我们说他不是好人呢?他一到普救寺他先来找到红娘,问红娘我这次是来迎娶莺莺的,红娘就跟他说了,她说我告诉你,莺莺已经许配给张珙了,许配给张生了,张珙了。怎么回事?我是订有婚约的,应该是我的。人民红娘就说了,噢,现在你说这个话,你现在跑来争妻了,当初兵围普救寺的时候,你在哪里,你到哪儿去了?他张珙有什么本事,凭他一个人能退得了兵吗,哪个看到的,哪个相信啊。红娘跟他说,怎么怎么的。他说,我才不管他,我找二、三十个人,弄个花轿来,把莺莺抢上去,拖了就跑。看你们怎么办?我们说郑恒不是好人,这种行为,红娘就说了,我看你你是崔相国家的亲戚,你这么做倒像那个孙飞虎了。郑恒一看,你这个红娘,你肯定也是喜欢上张生了,和张生好上了,你才这样。这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过去谈红娘的时候,就有一种意见,说是红娘是因为想做张生的小老婆,才尽量促进他们的,那这种人的看法和郑恒是一模一样的,其实是无稽之谈。
李昌集先生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难道这样的观点真的就一点道理都没有吗?那么李昌集先生的依据又表现在什么地方?而郑恒在得知自己拿着的婚书,只是一纸空文,而红娘又一心向着张生,并不为自己说话,他会怎么办呢?郑恒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未婚妻,成为别人的新娘吗?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看待郑恒这样的人呢?
古代良贱不婚,虽然红娘她是一个奴婢,她很有可能作为陪嫁,随着莺莺陪嫁到张生家。张生是不是能够把她纳为妾,这个要看情况,严格地说,是不允许的,在古代良贱不婚,是不允许的。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红娘没有一点这样的意思,我们不能脱离作品在谈,是无聊的文人,说的这个话,说红娘是饶头,是带一个,饶一个,是无稽之谈。
郑恒现在就是这样说,当然,不管你怎么说,现在这个事情已经这样定了,他也知道了,怎么办呢?郑恒一看,以婚约来争妻不行,争不过,另外想个办法,想个什么办法?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他编造一个故事到老夫人那去,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先去看老夫人,姑妈,看他的姑妈,侄儿来看你来了,因为在京城里面,有点事情,你书信召我来,我来迟了,对不起。现在莺莺孝服已满了,我就是来迎娶莺莺的。崔夫人说,哎呀,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已经许配给张珙了,当时军队围着普救寺的时候,那是没办法啊。不然的话,她就被乱军抢走了,所以我们就把她许配给张珙了。郑恒说,哪个张珙啊?是不是那个状元张珙啊,是啊,这么回事啊,哎呀,姑妈我告诉你,如果说的是这个张珙的话,那你就不要指望了,我告诉你们,张珙考取状元以后,就跨马游街,夸耀得官,得了状元,好风光的。就在跨马游街的时候,魏尚书家搭了一个彩楼,为自己的女儿招女婿抛彩球招女婿,结果那个彩球“啪”一下子,正好抛到张珙的身上,当时我也在场的,差一点也抛到我的身上,但是抛到了张珙的身上,就要张珙接到了这个彩球,魏尚书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派了十几个家人,就把张珙拖到家里去,张珙就不肯,张珙说不,我是崔相国家的女婿,他说魏尚书有权有势,不听你张珙这一套,对张珙说,我这是奉旨招婿,我搭这个彩楼,是风圣旨来招女婿,抛到谁就是谁。再说了,你这个崔相国家的女婿,是先歼后婚,只能做妾,不能做妻子,那个崔莺莺,崔相国的女儿,就做小老婆,就做你的小老婆。以前我们就说过,古代有这样的法律,先奔后婚只能为妾,不能为妻,有这样的一个规定,有这样的一个习俗。你现在就是先歼后婚,所以她只能做小老婆,没办法,张珙实在是没办法呀。
老夫人一听这个话,老夫人会怎么办?本来心里面对张生就有气,现在一听郑恒自己的侄儿,说这个情况,不由得不信,这个秀才,我就说他不重抬举,我家崔家的女儿,岂能做人家的妾,做人家的次妻。哪有这样的道理呀,我崔家怎么可能这样呢?罢了,罢了,张生这一回可是你辜负了我们哪,是你辜负了我们崔家的,这怪不得我了。郑恒啊,明天选个良辰,好的时辰,就让你和莺莺完婚吧,还按照你姑父生前跟你订的婚约,就把莺莺和你完婚吧。老夫人糊涂啊,真是糊涂啊,你也不问清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你也不去打听一下,至少这个是大事情啊,女儿的婚事,是个大事情,你怎么就这样草率地决定了呢?你怎么能这样呢?好,第二天就要结婚了,眼看莺莺和张生的美满的婚姻,一对有情人,就要被拆散了,而且这个拆散可不是一般的拆散,莺莺就做人家的妻子了,而且古代的话,从一而终啊,她做了郑恒的妻子,就不能再做张珙的妻子了,这可是个大事情。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崔夫人为什么要郑恒和莺莺完婚呢?要是这样的话,张生的状元岂不是白中了吗?而在这个结骨眼上,张生即使能够回到崔家,由于郑恒把这无中生有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张生能够解释清楚吗?《西厢记》的最后结局,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好,张珙回来了,终于回来了。民间的文学就是这样,不仅回来了,而且授河中府尹,回来了。做河中府的行政长官,回来了,真是及时啊。张珙回来了,首先要去拜见老夫人啊,老夫人是他的长辈啊,去拜见老夫人。张珙拜见岳母,受不起你这个拜,你收起来,你是奉圣旨,招的魏尚书家的女婿,我受不起你这的拜,我告诉你,我已经把莺莺许配给我的侄儿郑恒了,你已经做了人家的女婿了嘛,张珙一听说哪有这样的事呢?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老夫人说,郑恒说的,不信你把红娘喊得来问。好,红娘来了,红娘一听,张珙回来了。好啊,我正想找你呢,红娘来了,张珙见到了红娘,姐姐别来无恙,张珙现在当了官了,非常地有礼貌,非常地客气。什么姐姐姐姐的,我告诉你啊,你做了魏尚书家女婿了,小姐已经许配给郑恒了,老夫人已经把小姐许配给郑恒了。先生,你和你的新夫人,住在哪儿呀。你的新夫人和我家小姐比比,怎么样?对张珙没好气,张珙就说了,红娘,别的人说这个话我能理解,你不应该说这个话呀,我和莺莺的情感,整个的过程你是知道的,我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呢?哪会有这样的事呢?我这次回来就是迎娶莺莺的。红娘一听就说,我早知道张生不会是这种人,我早就知道,但是,你张生说我没有做魏尚书家的女婿,那边郑恒说,你做了魏尚书家的女婿,有谁来证明?怎么办?你总要有个证明,你说,现在两个人在争,事实是什么呢?还是红娘聪明,还是红娘比较聪明,红娘一想,想到一个人,谁?白马将军。你总要找个权威来说,当初兵围普救寺,是杜确来解了这场围,现在还是要靠杜确来,揭开这个死结。那当然蒲关很近,一封信过去,白马将军当然就来了,白马将军一来,真相大白,郑恒怎么的?郑恒一看,最后的谎言被戳穿了,他争这个妻子也争不到了,就一头撞在树上,就撞死了。
这真使人感到有些纳闷,像郑恒这样的浪荡公子,他的脸皮怎么会这么薄呢?他怎么会没有达到目的就如此痛快地去自杀呢?俗话不是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吗?那么,郑恒这样做,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难以置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种事情真的可能发生吗?
这是不可能的,民间文学就有这个特点,大家都知道陈世美的故事,陈世美结发妻子秦湘莲,含辛茹苦,他考取状元了,秦湘莲跑到京城来找他,结果呢,他不仅不承认她,还要派人把她暗杀掉,所以,包龙图鉴于这种严重的案情,唆使杀人罪,所以用大铡刀,“嚓”一下,把陈世美脑袋给铡了。这个事情可能吗?在现实当中,陈世美是驸马爷啊,哪有那么容易的,为什么?这是人心之所在,哪个要破坏,哪个要妨碍这种真挚的爱情,哪个就不得好死,怎么个死法,有没有理由去死,现实中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百姓不管。文学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这是最大的不同所在。历史的真实反映的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事情,但是文学的真实,更大的真实在于它反映了人心的真实,它反映了广大人们的愿望,广大人们的理想。你郑恒不是要破坏这个婚姻吗?你要想做坏事,这样的坏人,就让你,一头撞到树上死掉,如果让你这样的坏人,能够得逞的话,如果哪个在戏台上,演出这样的坏人,能够得逞的话,那观众非把这个戏台给砸了不可。
广大的老百姓,希望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人心之所在。所以我们民间有一句话俗话叫“公道在人心”。那么文学,就是这样以一种人心的真实,反映了一种比历史事实更加深刻的真实,所以《西厢记》最后这么样一个喜剧的结局,可以这样说,从古到今在古代,乃至于在今天,像张生和莺莺这样特别是是像张生这样,事业、爱情、婚姻都非常美满,很不容易。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做红娘,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红娘那样,富有一颗善良的心,富有一颗同情的心,乐于助人,从而使天下更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就是红娘为什么今天还活在大家心中的原因。这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红娘的原因,因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千古以来,人们的理想,人们的愿望,这个愿望在今天,不是在每一个人身上,不是在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实现,但是正因为它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所以《西厢记》的故事,其活在今天,红娘这个人,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人的品德,活在我们的心中。这就是《西厢记》在今天的重要的意义所在。
第二篇:专辑 百家讲坛易经全集【视频集】
专辑 百家讲坛易经全集【视频集】
专辑: 百家讲坛易经全集教育 >> 专辑列表 >> 教育 >>订阅本专辑视频列表图片详情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
与创建顺序相反48:34[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09...曾仕强001122,62448:53[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06...曾仕强001157,72048:53[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05...曾仕强001178,59048:40[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1...曾仕强00169,19548:36[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2...曾仕强00168,68742:51[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20...曾仕强00137,94648:53[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6...曾仕强00175,76933:43[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5...曾仕强00167,02149:24[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8...曾仕强00158,22249:39[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7...曾仕强00140,80033:37[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21...曾仕强00181,294
第三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李举昌)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曙光乡第一小学:李举昌
2013年暑期,我参加了由曙光乡教育管理中心组织的、且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参加的继续教育学习,使我深感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这段时间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记忆中,上学时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就使得教师真正成为了颇有权威的“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地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一是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二是要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语文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 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使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每个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们执教的时要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 ”与 “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第四篇:李元昌主题教研有感
立足学校实际 探索主题教研 让教研之花绽放校园 ——李元昌教授“主题教研”专题讲座感悟
城北小学 刘蕾
2011年5月11日我有幸走进了浑江区名师大课堂,聆听著名教育专家李元昌教授“主题教研”学术报告,受益匪浅,李元昌教授在农村教学29年,在这29年的教学生涯中,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教研员乃至于成为农村教育家,凭着是对教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十几年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积累,扎扎实实的为农村做实事,让我感受很深。为农村语文教育李教授真正做到了,吐尽人生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
报告会上,李元昌教授就主题教研的提出、主题教研的内涵、主题教研的意义目的、主题教研的研究方式、主题教研的组织形式和主题教研的优势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为大家作了富有前瞻性的讲解,李元昌教授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语言幽默,让我们从中有所启示。在实际的工作中,李老师所讲的问题确实影响了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求质量上的提高,教师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教师之间缺少合作研究,探索的精神,即使是搞教研也是走形式,没有认真的去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由此我们必须从小处作起,不能好高骛远,扎扎实实的去研究,去总结,才能不断的提高。校长是学校主题教研的领头羊,重视主题教研,引领教师的主动发展,应该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主题教研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才能确立学校,个人的教研主题,在确立主题时,还要考虑到是不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不是真实的问题,是否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的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主题教研的方式积小改为大改,以小题换大题,化大题为小题。破小题通大题,这样降低了难度,教师容易操作,从小处做突破口。也容易把握,容易出成果。
主题教研有很多优势,最大优势是,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一校、一个基地全学科教师联结在一起。一个教研主题,将学科所有教师连接在一起,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能使多数教师由被动向主动转,调动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教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效果,实现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主题教研好和教研、科研有密切的关系活动,是将教研、科研自然结合的一种方式。利用科研的形式,装进教研的内容。按着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务,形成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
听完李教授的报告后,回校后召开了感悟反思会并针对我校主题教研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题教研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学校要做到重视到位,实施到位,管理到位的三个到位。校长要亲自参与,亲自深入,亲自引领。由此看来,搞教研并不难,就看在教学中是不是个有心人,能不能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像李元昌教授说的那样:“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大胆地去尝试,与教师搞好合作,一定会探究出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第五篇:李昌奎 一审判决书
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2010)昭中刑一初字第52号
公诉机关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检察院。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庭礼,男,汉族,44岁,住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放牛坪社1号。系被害人王家飞、王家红之父。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礼金,女,汉族,43岁,住址同上。系系被害人王家飞、王家红之母。
诉讼代理人姜兴福,男,巧家县司法局退休干部,住巧家县青年路48号。
被告人李昌奎,男,汉族,生于 1982年6月17日,云南省巧家县人,小学文化,农民,住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放牛坪社13号。因涉嫌故意杀人罪于2009年5月2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6月3日被逮捕。现押于巧家县看守所。
指定辩护人唐兴勇,云南振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检察院以昭市检刑诉(2009)114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李昌奎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向本院提起公诉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庭礼、陈礼金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案,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合并审理。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何冬梅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李昌奎及其辩护人唐兴勇、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庭礼、陈礼金及其诉讼代理人姜兴福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9年5月16日13时许,被告人李昌奎因其家人与王家飞家的纠纷同王家飞发生争吵并抓打,李昌奎将王家飞掐晕后实施强奸,后提条锄打击王家飞的头部,又提起王家飞之弟王家红的手脚将其头猛撞门方,并用绳子勒在二被害人的脖子上,致王家飞、王家红死亡。针对这一指控,公诉机关当庭出示和宣读了现场勘查笔录、尸体检验报告、生物物证/遗传关系鉴定、活体损伤检查笔录、扣押物品清单、辨认笔录、现场指认笔录、证人证言及被告人供述等证据,认为被告人李昌奎应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提请依法判处。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庭礼、陈礼金要求被告人李昌奎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人民币380129.50元。
庭审中,被告人李昌奎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辩称系王家飞约自己回来处理感情和家人的事,并非预谋报复杀人,案发时王家飞先动手打自己,自己有自首情节,且家人代自己作了部分赔偿,请求从轻处罚;其辩护人提出李昌奎并非预谋报复杀人,且有自首情节,请求从轻处罚。对公诉机关出示的证据,被告人李昌奎及其辩护人未提出异议。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李昌奎作案手段特别残忍、主观恶性极深,后果特别严重,建议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昌奎死刑,强奸罪在3——5年内处刑。对原告人提出的赔偿请求,李昌奎表示无力赔偿。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李昌奎因感情纠纷一直想报复王家飞。2009年5月14日,李昌奎之弟李昌国与王家飞之母陈礼金因琐事发生打架,李昌奎得知后便从西昌赶回巧家。同月16日13时许,李昌奎在茂租乡鹦哥村放牛坪社王庭金家门口遇见王家飞及其弟王家红(3岁),李昌奎以两家的纠纷同王家飞发生争吵并抓打,抓打中李昌奎将王家飞的裤裆撕烂,并用手将王家飞掐晕后抱到王庭金家厨房门口实施强奸。王家飞被强奸后醒来跑向堂屋,李昌奎便提起一把条锄打击王家飞头部致王当场倒地,并将王家飞拖入王庭金家堂屋左面第一间房内,后又提起王家红的手脚将其头猛撞该房间门方,并将王家红置于王家飞右侧,又在王庭金家屋里找来一根绳子,分别将王家飞、王家红的脖子勒紧,后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王家飞、王家红均系颅脑损伤伴机械性窒息死亡。李昌奎外逃后于2009年5月20日14时30分到四川省普格县城关派出所投案。案发后经巧家县茂租乡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调解,李昌奎家属付给被害人家属安葬费21838.50元,并提供一块土地用于安葬二被害人。
上述事实,有公诉机关当庭出示并经法庭质证、认证的以下证据予以证明:
1、证人证言:
(1)王家崇证实,案发当日中午,我家与李昌奎家在本社电厂沟湾子调解打架纠纷,调解过程中李昌奎路过,李脸、嘴上有血迹。他还和家人将别和我家闹了,说了就走。回家后见我家和王庭金家朝门都锁起,我翻院墙进去,见王庭金家正门前有血迹,进堂屋左边房见王家飞、王家红躺在那里,已经死亡;李昌芬证实,当时见李昌奎鼻子、嘴上有血,走的很快,追上去问,李昌奎称王家飞恐怕被打死了,说完就走了;杨家亮证实,调解后遇到李昌芬夫妇,李昌芬称转来李昌奎把王家红、王家飞杀着了,其急忙喊上王家崇、陈礼朝回去看,在王庭金家堂屋里见王家飞、王家红倒在左边房间里,人已死亡。对李昌奎面部沾血路过调解现场,后发现王家飞、王家红被杀死在王庭金家里的具体情形,证人陈礼朝、王庭礼、陈礼金、李昌国亦作了一致的证实。陈礼金还证实道,2007年李昌奎家叫人来说媒,我家不同意,为此两家有矛盾。2009年5月14日因收水管费的事其与李昌奎之兄李昌国发生打架;王庭礼还证实,公安机关勘查现场后,在发现王家飞、王家红尸体那间屋的床上,发现王家飞随身携带的一串钥匙。
周顺清证实,案发当日12时许,遇见李昌奎。李昌奎身穿白色衣裤和鞋,手拿一个装衣服的塑料袋,二人一起走到陈礼芬家下面的黄果树处,李就一人走了。自己坐到树下看到李昌奎走到王庭金家朝门口坎上的路上,后看到王家朝门边的檐沟里有个人伸了只手起来,又见李昌奎弯下腰去,约半个小时后,见李昌奎从王庭金家朝门外边的路跑起上去,顺着过溜索的方向去了。后自己走到王庭金家朝门口的路上时,见沟里有双红色凉鞋,听说王家飞姐弟被李昌奎杀了。
张世聪证实,案发当日中午,李昌奎在其家商店里买了瓶可乐,神色慌张;蒋世学、张世春证实,当日中午李昌奎身穿白色衣裤,手里拿瓶可乐过溜索。
(2)周天平证实,案发前日李昌奎在西昌打电话询问与王家飞打架的事,通话后就称要回巧家,向老板借了200元钱就走了;刘海军证实,李昌奎向其借了200元钱,称回家处理家里打架的事。
(3)李顺文证实,案发次日早晨和邓家春回家时下雨,在路边的沙洞里躲雨,邓家春发现沙洞里有个塑料袋,打开见有裤子等物,该条裤子的裤腿上有血,邓家春说是李昌奎丢的不能动,后邓把袋里的刮胡刀和充电器拿回家,并让王庭才向公安机关反映;邓家春作了相应证实,还证实袋里的那条白色裤子以前见李昌奎穿过。王庭才证实,听邓家春他们讲了以后,其和张连贵在该沙洞里看见了那个塑料袋,后交给了公安机关。
2、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证实了案发现场及王家飞、王家红尸体的具体情况,中心现场位于王庭金家院坝内,王庭金家朝门门扣上锁,门锁完好。朝门外侧沟内距朝门340cm处见一双红色拖鞋。院坝檐坎东端有一把大板锄,西端有小板锄、条锄、大小十字镐、宽口锄各一把,院坝东南角地面有条110cm×20cm的擦拭状血迹,及多处滴落状血迹,檐坎上见大面积滴落状血迹。王庭金堂屋门锁完好,门坎中部有滴落状血迹,堂屋北墙西端有一门进入到北侧房间西侧一间,门内地面见王家飞、王家红尸体,并对上述痕迹和物证予以提取;并对李昌奎作案后丢弃在茂租乡鹦哥村莲湾坪山沙洞内的塑料袋地点进行了勘查,在该塑料袋内发现了一条灰白色长裤,裤脚前后侧均有血迹,对该塑料袋内的物品均予以提取。
3、尸体检验报告及照片证实,王家飞、王家红系颅脑损伤合并机械性窒息死亡,并在尸检中提取相关检材。
4、调取证据清单证实,向邓家春提取充电器一个、刮胡刀一把,向王庭礼提取钥匙一串;扣押物品清单证实,对李昌奎作案时所穿的衣裤鞋袜及其血样予以提取。
5、辨认笔录及照片证实,李昌奎经混合辨认确认现场提取的条锄为其打王家飞所用工具,绳子为捆二被害人工具,并确认从王庭礼处提取的钥匙系案发时王家飞随身携带且其用来打开王庭金家堂屋门;李昌奎还辨认确认了其案发后丢弃在茂租乡鹦哥村莲湾坪山沙洞内的塑料袋及袋内的长裤、长袖T恤、刮胡刀、充电器等物品,上述物证在庭审中出示,亦经被告人李昌奎当庭予以确认。王庭礼对现场提取的条锄、绳子经混合辨认确认是其家物品。
6、昭通市公安局生物物证/遗传关系鉴定书证实,莲湾坪山沙洞内提取的长裤上检出同一女性基因分型,应是王家飞所留,王家飞阴拭和指甲上检出同一男性基因分型,应是李昌奎所留;绳子上的暗红色可疑斑痕检见人血,经15个STR分型未排除王家红,支持为王家红所留;现场院坝内滴落状血迹、檐坎地面上滴落状血迹、门槛上滴落状血迹、堂屋内滴落状血迹、王家飞内裤及山洞内剪取的长袖T恤上均检出同一女性基因分型,应是王家飞所留,山洞内剪去的牙刷和李昌奎内裤上均检出同一男性基因分型,应是李昌奎所留。
7、检查笔录证实,李昌奎胸骨上部、左颈部、右前臂后侧下段腕关节上多处有细条状、小片状表皮擦伤,左肩关节外侧上缘有小片皮下出血。
8、现场指认笔录及照片证实,证人邓家春及被告人李昌奎分别对李昌奎丢弃在茂租乡莲湾坪山沙洞内的塑料袋的现场进行了指认,指认的地点系同一地点。
9、普格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处警登记表证实,被告人李昌奎系2009年5月20日14时30分主动投案。
10、茂租乡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调处意见书证实,案发后李昌奎家属共付给被害人家属安葬费21838.50元,并提供一块土地用于安葬二被害人。
11、被告人李昌奎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其供述的具体情节、手段与上述证据相印证。
本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李昌奎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来源合法,证明内容客观真实,与案件事实相关联,具有证明力,证据确实充分,本院予以确认。被告人李昌奎报复杀害王家飞、王家红,其间强奸王家飞的行为,已分别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对被告人李昌奎应实行数罪并罚。被告人李昌奎所犯故意杀人罪,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其罪行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应依法严惩,虽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但依法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被告人李昌奎及其辩护人均提出李昌奎并非报复杀人的辩解与本案查明的事实不符,被告人李昌奎及其辩护人请求从轻处罚的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被告人李昌奎的犯罪行为确给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应根据法律规定和被告人的实际赔偿能力予以赔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李昌奎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由被告人李昌奎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庭礼、陈礼金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30000元(其家属已赔偿的除外)。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审判员何家如 审判员李本林
二0一0年七月十五日
(院印)
书记员黄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