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李元昌支教纪实
用生命撑起农村教育的天地 教师李元昌支教纪实
新华网长春9月1日电(记者 马扬)他身患绝症,却用6年时间踏访了近200所农村中小学,建起了42个农村教师培训基地;他省吃俭用,却捐资、募资20多万元给农村学校,并办了一份杂志免费赠阅全国农村教师„„
今年57岁的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李元昌身在城市,却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村教育。同事们说,李元昌是先进党员的代表,他为农村教育所做的努力对身边人是一种鼓励与启示。农村中学教师说,城市里如果多几个李元昌,农村教育也一定会办好。
进城是为了让他休息,李元昌却把它当成了为农村教育奉献的又一个起点
1999年9月,刚做完心脏手术和肠化疗的李元昌在病床上休息了不到一个月,就拔下点滴,独自一个人坐公共汽车离开长春,到100多公里外偏远的舒兰市一所农村中学,开始了又一次义务给当地教师培训的工作。此前不久,他被检查出患有非合杰氏淋巴瘤,医生宣判他的生命最多只有半年时间,需要一直化疗。
从1985年至1994年,当时是吉林省榆树市秀水二中校长兼语文教师的李元昌以“农村大语文教学为当地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服务”为方向,先后进行了三轮教改实验并取得成功经验,成为教育创新的典型。1995年后,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特级教师、大学教授、省管专家,获香港伯宁顿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998年,李元昌被查出患上了非合杰氏淋巴瘤,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吉林省教育厅将他调到了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学部,当了一名语文教研员。调李元昌到城里是想让他好好休息,李元昌却把它当成了自己服务农村教育的一个新起点。到学院后,他一次也没住过院,坚持白天打针,晚上工作,只要身体好一点,就往各乡镇跑。1999年以来,李元昌到吉林省各农村学校义务作报告达60多次,在近6年时间里,他每年至少有近4个月的时间在农村基层,跑遍了全省80%的县乡中学。
他在国内开创性地建立起农村基地校,更实现了城市校和农村校长期“手拉手”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面临着教师素质低、办学经费少、师资培训无门和教研没办法等共性问题。通过调研,李元昌发现,当前吉林省农村学校各级培训不可能达到普及,即使能培训,教师也承担不起费用。他感到,应该把挖掘和拓展农村教育资源和教师研培工作结合起来。为此,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建立农村基地校的设想,把农村学校有机整合在一起。
2000年夏天,国内首个农村基地校在白山市露水河成立。这个教研教改联合体,跨越两个地区,整合了12所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把教研、科研相结合,又进一步把教师培训的任务担负起来,形成了优师共享,联合在一起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共同研讨,基地内科研课题立项,学校人人都有科研项目的局面。与此同时,基地校还实现了联合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课、优秀论文、优秀教研成果,基地学科带头人还可以随时到基地成员校中学“送课”。基地校的成立,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培训与教学相脱节的大问题,一大批年轻教师在基地校中迅速成长起来。在此基础上,李元昌及时总结并推广了这一经验,先后在全省9个地市州成立了42所农村基地校,形成了“教研员——基地——基地校”的农村中学教改教研网络。在创建农村基地校过程中,李元昌也深深感受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和城乡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为此,他一方面挖掘和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一方面把眼光转向了城市新兴中学。
2001年夏天,李元昌把创办城市中学培训农村教师基地校的想法对吉林大学附属中校长崔贞姬说了,获得了支持。李元昌联系并主持了首批教师培训,从一所农村中学派出受训教师11名,在吉大附中培训一周。吉大附中选派出最好的教师作为代培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在此基础上,李元昌又联系城市教师送课下乡,让农村老师不出校门,就得到培训。6年来,经他联系的城市学校累计到农村“送课”已达数百次,受培训的农村教师近万人。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人
多年来,李元昌不断谢绝全国各地学校的高薪聘请,却不惜用自己的声誉和个人魅力,四处化缘,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不断奔走。1997年,他拿出获得的香港伯宁顿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6万元设立了“农村中学教师奖励基金”,专门奖励农村优秀教师。次年,他又拿出3000元钱,奖励两位农村中学教师和教研员。李元昌患病时,他的家里只剩3000元钱无力做手术,当时基金委的人想把这笔钱还给他,让他治病,被他拒绝了。至今,他家仍然欠着近万元医疗费的外债没有还上。
李元昌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一直感受着人民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我要加倍地回报给他们。”他一有机会就向城市中学校长宣传,希望他们将淘汰的桌椅捐赠给农村。通过他的搭桥,几年来,共送给农村中学资金和办公用品达20多万元,一所城市中学还向农村捐赠了包括16台新机器在内的130多台微机,武装了两所学校的微机室。2002年,李元昌募资创办了国内首份针对农村语文教育的刊物——《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并将其全部免费赠送给了全国各地农村语文老师,至今已经办了13期。(完)
第二篇:李元昌主题教研有感
立足学校实际 探索主题教研 让教研之花绽放校园 ——李元昌教授“主题教研”专题讲座感悟
城北小学 刘蕾
2011年5月11日我有幸走进了浑江区名师大课堂,聆听著名教育专家李元昌教授“主题教研”学术报告,受益匪浅,李元昌教授在农村教学29年,在这29年的教学生涯中,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教研员乃至于成为农村教育家,凭着是对教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十几年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积累,扎扎实实的为农村做实事,让我感受很深。为农村语文教育李教授真正做到了,吐尽人生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
报告会上,李元昌教授就主题教研的提出、主题教研的内涵、主题教研的意义目的、主题教研的研究方式、主题教研的组织形式和主题教研的优势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为大家作了富有前瞻性的讲解,李元昌教授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语言幽默,让我们从中有所启示。在实际的工作中,李老师所讲的问题确实影响了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求质量上的提高,教师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教师之间缺少合作研究,探索的精神,即使是搞教研也是走形式,没有认真的去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由此我们必须从小处作起,不能好高骛远,扎扎实实的去研究,去总结,才能不断的提高。校长是学校主题教研的领头羊,重视主题教研,引领教师的主动发展,应该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主题教研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才能确立学校,个人的教研主题,在确立主题时,还要考虑到是不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不是真实的问题,是否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的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主题教研的方式积小改为大改,以小题换大题,化大题为小题。破小题通大题,这样降低了难度,教师容易操作,从小处做突破口。也容易把握,容易出成果。
主题教研有很多优势,最大优势是,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一校、一个基地全学科教师联结在一起。一个教研主题,将学科所有教师连接在一起,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能使多数教师由被动向主动转,调动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教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效果,实现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主题教研好和教研、科研有密切的关系活动,是将教研、科研自然结合的一种方式。利用科研的形式,装进教研的内容。按着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务,形成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
听完李教授的报告后,回校后召开了感悟反思会并针对我校主题教研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题教研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学校要做到重视到位,实施到位,管理到位的三个到位。校长要亲自参与,亲自深入,亲自引领。由此看来,搞教研并不难,就看在教学中是不是个有心人,能不能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像李元昌教授说的那样:“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大胆地去尝试,与教师搞好合作,一定会探究出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第三篇:听李元昌老师讲座体会
学习李元昌老师讲座体会
放假之前,校领导组织全学区教师集中学习李元昌老师的讲座,对于李老师的讲座,我感触颇多,从自己的角度对教师这一角色进行思考,又想到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些客观实际问题。
一、“怎样教好学生“是每个教师一生都要专研的问题。
我们教师的天职就是教育学生,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是一个负责的、不危害人民、不危害社会的人。为了这个目的,所有的教师都倾其一生的忙碌着。李老师主张主题教研也就基于此。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进步、适应教育发展的合格的教师呢?我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爱教师这个职业。爱这个职业,我们才能从心底产生工作的热忱,奉献的信念,终其一生献于教育事业。
然后,我们要爱学生。爱,让我们甘心奉献;爱,让我们无求服务于学生。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我们的学生。这样,我们能无怨无悔、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培养他们的行为中去。一切为了孩子考虑,为了孩子的一切付出。纵然青春捞起,我们也微笑在心——他们延续了我们青春的梦,延续着我们的价值。
其次,老师要严肃、严谨、执着的对待教育教学实践。可以理解为:认真备课,查漏补缺;认真上课,共同进步;认真批改,尽心辅导,力争做到每人都由收获,学有所长;认真反思,反馈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有创新,坚持自己的责任,可谓执着的爱。
再者,教师应不断督促自己再学习。这种再学习包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机会;涉猎各种实用书籍,撰写学术论文。学习与时间、地点无关,心中有学,便可学。
老师还应多与家长沟通。为了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各方面帮助、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老师应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的收获,走上一
条正确的人生之路。
对于学校方面,应多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源头活水“是每个人进步的重要因素。一个学校内的所有教师的经验与知识毕竟有限,想要不断进步,那么作为学校应多为教师创造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可以外出听优秀课例、名师讲座,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一些优秀教师相关视频,来开阔视野、广开言路,以提升个人知识能力水平。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多数堪忧。以我所在各种地点——大椅山为例,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无人给予正确的管束,家庭教育缺乏。这样造成很多留守儿童思想偏激,无上进心、懒散,有的甚至染上各种坏习惯,像吸烟、上网、打游戏等。
2、有很多父母管束孩子不讲究方法,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家长与孩子有了代沟,如此下去恶性循环使家庭教育无法进行失去效力也会使父母与孩子间亲情淡然。
3、还有的父母干脆不管孩子。就有这样一个学生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写作业也是时常事。问其父母对于他作业完成情况的反应,他的回答是“我爸和我妈都不管我,就打麻将。”多令人气愤!有这样的父母应该说是孩子的不幸吧。身为人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应该对未成年的他们负责。不然,有何面目去面对那一声“爸、妈”!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问题,我个人认为一个较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召开家长会。我们可以在学校每个月召开一次家长会。这样,到会的家长可以在场交流、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思想,使有经验的家长更加成功;使无可奈何的家长有法可依,有理可行;使惰于教育孩子的家长受到触动与启发,找回与孩子的亲情,获得一个和谐的家庭。
我们,无论是教师、家长、社会,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一个幸福的人生。所有,请我们各司其责、各尽所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大椅山中心小学王振波2009-12-26
第四篇:听李元昌讲座心得体1
听李元昌讲座心得体会
黎雨静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圆满结束了,在寒假即将来临之际,学校领导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听取了李元昌老师的讲座, 从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专家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受益非浅。
李元昌教授是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先行者,被誉为农村教改实践家。他以“农村大语文教学”,为当地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服务,以培养农村未来建设者为方向,先后进行了三轮教改实验。李教授的先进事迹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受到多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他的教改项目两次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改革一等奖,经验在全国推广,影响波及到国外。1995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特级教师、获香港“伯宁顿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享受国务院专家特贴。李教授的殊荣不胜枚举,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教育事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深深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更加坚定了免费师范生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决心,加深了同学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观念。
在讲座中李元昌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探索出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的教学及课题研究总体框架。这个总体框架以“三小”、“三大”的新认识和新实践为主体内容。李元昌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由“三小”向“三大”过渡,向“三大”方向发展,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今天听了李教授的讲座,我眼前一亮,感觉有了新思路。其中“目标追赶法”和“提高率积分法”非常好。我打算对在数学中计算差以及语文中朗读差、生字记不住的同学确定追赶目标,然后定标准、立标杆、自选项、定时间、检查。以前我也尝试让水平相当的学生比赛过,但因为坚持的不够,检查不到位,所以成绩提高不明显。还要向李教授讲的那样:提高的路要靠学生自己去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学生学有目标,逐渐形成主动学习意识,要善于发现差生转化的典型,及时抓住典型在学生中宣传。让学生们在心里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也一定能达到甚至超过标杆的水平,让学生从依赖教师的心理阴影中冲出来,把信心和奋斗的意志还给学生,要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去发展能力。这期间,我们也许会面对许多困难,差生思想的波动,情绪的不稳定,这时候我们要给予他们无私的爱,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转变差生的确是很费心血的事情,今后我不光要在课上努力教给他们知识和方法,还要在课下认真做好检查、督促、激励,扎扎实实地把工作抓实抓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在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听了李元昌老师的讲座后给我的体会,然而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老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保持这种心态投身到新课改的发展之中,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最终使学生在新课改实施中受益.
第五篇:学无止境 ——听李元昌教授报告有感(xiexiebang推荐)
学无止境
——听李元昌教授报告有感
今天我们二十七中大会议室座无虚席,来自大学区的同行们也早早地赶到了大会议室。我们有幸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李元昌的“主题教研”学术报告,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李老师身上,我感受到的是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对农村教育深厚的情感。而正是这一切,让这位可敬的老人走上了充满坎坷的教学研究之路。
在报告中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我校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指导我们如何确立教研主题,如何充分发挥研培基地的作用,促进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如何利用主题教研的新方式解决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热点等一系列问题,进入了深入的讲解。听了报告,深受启发,为我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李老师的一句“教师要在8小时以外站起来”印象特别深刻。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总是在慨叹担子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的时候,李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只有在生活中挤时间,才会有知识的更新,才会有专业的发展。
2.教研很简单,就是解决教学中的小问题。我们平时一听到教研就觉得是很深奥,很不简单的学术问题,其实不然,它其实就让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令我们困惑的、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