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推进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
关于推进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税收业务工作的落实深化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征管服务工作创新转型、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对实施专业化、信息化的征管服务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为深入推进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下简称“两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依法治税、突出规范执法为主线,以强化征管、优化服务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促进征纳和谐为动力,以创新机制制度为保障,全面推进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引领全省国税征管服务工作实现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
实现“三个提高,一个降低”,即:提高税收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和谐度,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提高税收的征收率,降低税收成本。
三、基本原则
统一规范。减少和消除各地业务操作的差异,做到全省基本一致。
公开透明。做到工作事项、程序环节、制度标准、权限责任等清晰透明,并向全省国税部门和纳税人公开。
提速增效。税务机关内部工作运转更加顺畅,纳税人办税办事更加快捷满意。可控可考。更加有利于征管服务的评价、考核和监督。
四、主要任务
推行实施“两化”建设,要以征管服务两条主线为核心,以主要业务工作项目、硬件设施设备、全员操作行为三大板块为内容,以县(市、区)局为实施主体,主要任务如下:
(一)税收征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规范涉税事项操作。对税收业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和清理,按照税收管理的环节,从税务登记、认定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源管理、税收优惠、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方面,对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涉税事项进行规范,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范本。
2.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基本业务流程从4-6个节点精简为3个节点,将税源管理部门、县区局业务科室的多次审核简化,只保留事项受理、调查核实、审批等必要环节。下放税务行政审批权限,在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将审批权限尽量向县区局下放,向办税服务厅前移。
3.推进征管质量标准化管理。依托税收监控分析系统,加强征管质量监控分析;完善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将征管质量评价指标分为考核类、监控预警类、异常变动分析类等3大类,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视角动态评价各地征管质量状况,促使各地挖掘征管潜力,提高征管质量,实现征管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探索建立标准化的征管人员业绩评价办法,实现征管工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管理。
4.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遵循总局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统筹规划开展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化征管档案系统,规范征管基础资料的存储查询和比对分析。进一步规范应用系统操作,加强数据质量监控,推进数据管理的标准化。完善数据分析机制制度,规范数据分析应用工作。积极推进系统运维、数据备份、信息安全、机房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5.推进征管创新。突破单一管户制的局限,以对税源、管理职责的科学分类为基础,构建以管事制为主导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规范纳税评估管理,形成纳税评估专业化骨干力量,不断提升纳税评估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税收管理工作,制定全省统一的规范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建立和规范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中介组织的信息共享机制,深入推进纳税人和第三方信息采集和应用,进一步推进普通发 — 2 —
票电子化,规范普通发票信息的采集和应用。推进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增强风险预测、识别能力。探索制定纳税遵从风险提示规范、税收风险分析识别规范、税收风险应对规范,促进风险管理的标准化。
(二)纳税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健全纳税服务体系,落实维权减负。按照“全员、全程、一体化抓服务”的要求,全力打造纳税服务“1+3工程”;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办税公开、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提醒服务等制度,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困难;减轻纳税人负担,减少归并到企业调查、核查、评估和检查次数,不得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资料;完善权益维护体系,维护纳税人的咨询权、参与权、知情权、投诉权、举报权等各项权益,畅通和拓展权益维护和意见征询渠道;完善应急体系,迅速调解处理排队拥挤、涉税纠纷、群体和突发事件,做到预案充分、责任明确;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和引导纳税人利用网上办税服务厅、自助办税终端及12366纳税服务热线进行办税和咨询,为纳税人提供多元、高效的办税服务方式。
2.提高服务效率,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服务模式,公开承诺服务时限,做到即办事项立等可取,限办事项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30%以上;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评定信用等级和开展税务检查,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方式。建立纳税服务质量、行政执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社会评价、独立第三方评价,推动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持续提高,根据评价效果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指标。
(三)税收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健全税收政策情况跟踪问效和反馈评价制度,完善税收政策培训学习及研讨制度,确保税收政策理解准确、执行标准统一和贯彻落实到位。依托信息系统,健全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加强过程监控,缩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加大执法检查监察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追究,防范执法风险。构建社会综合协税护税网络,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协作机制,采取定期走访、定点联系纳税人等多种形式加强税
— 3 — 法宣传,公开各类政务信息,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营造公平和谐的税收环境。规范税收法律救济,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应诉、税务行政赔偿等进行规范。从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方面对税务稽查工作进行规范。
(四)办税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全面优化办税服务厅建设,推进办税服务厅设施设备配置及管理规范、窗口设置及职能定位规范、各类标识指南规范、人员配置规范等,做到整体布局合理、窗口设置科学、服务标识统一、区域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先进,为纳税人提供色调统一、功能完备、沟通方便、环境舒适、多元便捷的办税环境。
(五)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对办税办事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语言、行为、着装、仪表等进行规范。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操作规程
省局组织编写《四川省国税系统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操作规程(第一版)》(以下简称操作规程),从税收征管、纳税服务、法制监督、税务稽查等五个方面,对218个项目进行了规范,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对每个工作事项,操作规程都从政策依据、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8个方面进行统一和规范。对法定事项,严格按照税法、政策规定要求办理;对管理事项,根据不同类别、层级、范围,确定相应标准;对制度规定有弹性的事项,压缩空间,强化控制,统一尺度,消除差异。省局将根据各地的反馈意见以及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动对操作规程进行适时修订。对今后新增业务事项,要按照操作规程的编写原则和体例进行规范。
(二)保障操作规程贯彻实施
考虑到各地国税工作的实际情况,操作规程体现了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各地要加强对操作规程的解读和培训辅导,对操作规程的制定意图、主要变动情况、业务操作要点等要认真学习体会,确保操作规程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在执行操作规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应及时向市、州局反馈,由市、州局整合梳理后上报省 — 4 —
局。对于个别业务规定确需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由市、州局上报省局同意后进行调整,同时要确保同一业务在市、州范围内的处理方法规范统一。
(三)坚持处室对口指导
在“两化”示范建设阶段,确定征管科技处等10个业务处室对口指导10个示范单位,加强工作帮助和指导。随着“两化”建设的深入推行,扩大省局处室的对口指导范围。
(四)调整优化岗责体系
各地要深入调研“两化”建设对缩短流程、减少环节带来的具体影响,按照一体化统筹的总体要求,对岗位、职责进行相应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税收工作效率。
(五)加强信息技术支撑
调整工作流,实现操作规程与信息系统流程同步。省局按照“法治、效能、统一、规范”的原则,对综合征管软件文书工作流进行调整。对事后调查核实能够处理、无审批政策依据和实际工作不需要流转的文书,调整为不流转文书;对流转类文书的环节和报送资料按照“两化”建设的要求进行精简。各项业务操作节点应尽可能与信息系统流程节点保持一致,对确实需要增加机外人工操作节点的,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今后要通过完善一体化管理系统、行业内网等,将更多征管服务事项操作纳入计算机管理和监控,减少机外操作。
(六)强化监督考核
各地要加大对“两化”建设开展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确保“两化”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跟踪调查,通过督导调研、实地检查、系统核查、执法检查等手段,促进操作规程的落实。对擅自变通、拒绝执行等恶意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因此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推行步骤
2010年,在“10+2”示范局实施“两化”建设。
2011年,示范局所在市、州局范围内全面推行“两化”建设,其他市、州局选
— 5 — 择2-3个县(区)局推行。
2012年,在全省其余县(区)局推行。2013-2015年,深化完善“两化”建设。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重要的任务,是推进征管服务的创新工程,是促进征管服务向优质高效跨越,加快国税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国税机关要高度重视,把“两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力做好“两化”建设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省局成立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张崇明局长任组长,郑江平、张炜副局长,祝培洪总经济师任副组长,征管和科技发展处、纳税服务处、政策法规处、货物和劳务税处、所得税处、国际税务管理处、进出口税收管理处、大企业税收管理处、收入规划核算处、督查内审处、信息中心、稽查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全省国税系统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研究部署总体实施意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日常工作由征管和科技发展处、纳税服务处牵头负责。各市、县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二)理清思路,制定方案
“两化”建设必须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措施,强力推进。要充分考虑依法治税的基本要求,在税收法律制度框架规定下推进“两化”建设;充分考虑全省一体化统筹管理的要求,实现征管服务一体化,相关职能部门横向业务运转一体化,县局、市局、省局纵向管理一体化;充分考虑信息化的要求,立足电子政务、信息管税、网络管理来考虑规范和标准;充分考虑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把构建税源管理专业化模式作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取向;充分考虑纳税人的需求和要求,以纳税人为中心研究设计和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各市州局要研究制订 “两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督促指导县区局的建设工作。县区局作为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要进一 — 6 —
步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创先争优观念,认真落实省、市局要求,做到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狠抓实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完成“两化”建设任务。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两化”建设要突出四条主线:一是以税源管理为核心的 “两化”建设;二是以组织收入、减免退税为内容的“两化”建设;三是以稽查检查评估为内容的“两化”建设;四是面向纳税人以办税服务厅为平台的“两化”建设。通过狠抓四条主线,以此带动其他税收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两化”建设要注重实效,防止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要有一套系统的推进策略、路径和措施,把“两化”建设抓好、抓实,作为一项基础工程、一项创新工作来抓、一项综合性带动性的项目来抓。
(四)广泛发动,形成合力
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重、要求高,要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阐明“两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把干部职工思想、精力统一到强化征管、优化服务,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上来,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际行动支持、服务和保障“两化”建设。要及时向纳税人通报情况、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争取广大纳税人理解、支持和配合,避免因管理服务措施调整造成纳税人利益损失,损害征纳和谐,影响“两化”建设。要将操作规程印发到办税服务厅,将操作规程电子版挂在网站上,供纳税人和税务干部查询和下载,做到公开透明,便于考核、监督。各地要采取适宜方式反馈有关情况,推动信息交流。
第二篇:陕西省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陕安委会发〔2011〕9号
关于印发《陕西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精神,全面推进我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将《陕西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陕西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0〕39号)精神,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促进我省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按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强化措施、重点推进,明确任务、限时达标”的思路,大力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不断规范企业安全管理,促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在进一步巩固近年来我省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依据国家和行业明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准、规范、程序和考评办法等,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方案、措施和制度,充实企业达标内容,提高达标质量;要采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等多种形式,及时总结交流先进经验,积极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落实、社会支持、市场推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格局。
企业要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责任制落实、安全投入、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严格对应评定标准要求,建立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要结合工艺流程、岗位特点,特别是危险工序的特殊要求、标准和规范,制定岗位、专业、企业达标考评办法和制度。要建立完善以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为主体的标准化建设检查机构,形成领导负责、企业自查、专业互查、定岗考评的安全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
今后五年内,着力在全省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重点突出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其中:煤矿要在2011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标准,广泛发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和行业特点,加快制定完善本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体系。对于国家尚未出台行业标准规范的行业(领域),要抓紧制定我省的行业评定标准和考评办法;已有行业规范的,要按照《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已达标企业要按照新规范进行等级认定。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鼓励本地区、本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以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展。要及时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完善制度,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沿着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标准化建设真正成为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行业管理,杜绝事故发生的支撑和保障。
(二)制定方案,有序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标准化创建工作任务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标准化达标创建任务量化、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各单位于7月底前将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报省安委会办公室。要按照“保证质量、循序渐进、全面开展”的要求,选择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做到成熟一批、考评一批、公告一批、授牌一批。
(三)分类指导、逐级监管。要建立分类指导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特点,加强工作指导。对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的企业重点抓巩固、二级企业重点抓提升、三级企业重点抓改进,对未达标的企业重点抓限期整改。要按照企业申请评定的等级标准,主动引导和帮助企业强化安全基础,按照“建章立制、强化责任、严格整改、规范管理、实现达标”的思路,不断推进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督促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要利用日常安全检查、安全许可证延期换证等工作,开展对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巡检抽查和定期评估,加强动态监管,确保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四)严格考评,整改提升。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检查指导,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化评级的申请、受理、考评、审核、核准、公告以及授牌等相关工作程序和制度,组织开展达标考评。要依托有专业技术力量的科研院校、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咨询、辅导、评审等工作。要加强对评审和咨询单位的监督指导,规范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保证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质量与公正性,提高标准化工作考核评审效率。对已达标的标准化二级、三级企业,要帮助企业分析差距原因,找准薄弱点,完善工作措施,推进达标升级。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要求,实现“四个一批”:对在规定期限内仍达不到最低标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以及发生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企业,要依法关闭取缔一些;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一批;对具备基本达标条件,但安全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的,要促进达标升级,改造提升一批;对在本行业(领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巩固发展一批。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企业自身及其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基固本工程。各级政府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统一领导,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牵总,相关部门按工作职责分头组织实施,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集中力量抓好标准化创建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工作目标。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列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和保障措施建立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可靠的组织保障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稳步实施,保证进度。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分行业(领域)、分阶段地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切实抓好部署、落实、跟踪、检查。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信息报送制度和公告制度,明确专兼职信息员,及时反映报送本地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先进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政策建议,定期发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和达标企业、关闭取缔企业名单。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企业,要采取必要的行政处罚手段,确保标准化建设进度。
(三)广泛宣传,典型引路。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多渠道地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尤其是新颁布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安全标准要及时宣贯到基层和企业,要通过举办宣贯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寓服务于监管之中,深入企业宣传辅导、答疑解惑,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要及时总结推广有关地区、部门以及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培育、树立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行业”和“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榜样作用,提高企业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政策激励,强化服务。要积极研究相关激励政策措施,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结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的重要内容,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相关部门通报,并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对企业的贷款审核、竞标资格、征地用地、项目核准、证照年检、评先评优等相关申请给予相应的支持或限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企业社会形象挂钩,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使达标企业有荣誉感、不达标企业有紧迫感,实现从“要我达标”到“我要达标”的转变。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中不得收取费用。要深入基层、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达标创建中的疑难问题和重大问题,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服务指导。
第三篇:关于推进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实施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现就实施推进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十二五”期间,以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全市社区广泛实施以社区居委会组织、队伍、制度以及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工程,每年安排20%左右的社区开展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创建活动要统筹规划,坚持标准,力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要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社区居委会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城市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全市社区居委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建设规范化
1、社区的调整与设立
(1)因地制宜推动社区规模调整,原则上除单位型社 区、集镇只有一个社区的集镇型社区外,其余社区按照不少于2000户的规模调整重组社区。
(2)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全覆盖。城中村、新建住宅区、城郊结合部都应健全社区居委会,实现社区居委会组织全覆盖。
(3)新建住宅区原则上按照不少于3000户规模组建社区。总户数达到3000户且居民入住率达到50%的,需及时成立社区居委会;入住率未达到50%,户数达300户的,成立居民小组并纳入邻近社区管理;户数不达300户的,直接纳入邻近社区管理。
(4)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并、调整应及时报市民政局备案,新成立社区在批准后3个月内应完成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各区民政局在每年11月31日将本区本新成立社区的名称、户数、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驻地以及办公联系电话报市民政局备案,纳入下财政预算;当年组建社区的由区财政负担全部经费。新一届社区居委会名录在年底上报市民政局备案。
(5)落实社区工作经费。按照2000户以下社区每年4万元,2000——3000户社区每年5万元,3000户以上社区每年6万元的标准,各区按照50%的比例落实社区工作经费。
2、社区组织体系建设
(1)社区居民会议可由三种形式组成:由本居住地区 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由每户派代表组成;由居民小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本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听取、审议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对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民主评议;依法补选和罢免社区居委会成员,确认社区居委会成员的辞职申请;决定居住在本社区的流动人口是否参加居民会议及参加的比例和名额;讨论本社区建设管理和涉及本社区居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2)成立本社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知名人士、驻区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行业的优势,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扩大社区影响。
(3)社区居委会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人口计生、群众文化等各类下属委员会。每个下设委员会由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牵头负责,并由3-5名居民代表组成。
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组织辖区内民间纠纷的集中排查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治安保卫委员会: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反毒品、反暴力、预防艾滋病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居民树立起牢固的安全防范 意识,确保社区安全稳定;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
公共卫生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防病除害工作,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负责辖区内居民楼院、小街小巷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积极整顿治理楼院卫生,绿化、美化环境。
人口计生委员会: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开展人口计生工作。
群众文化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业余生活,遏制封建迷信活动的空间。积极开展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扶持和帮助中老年人成立扇子舞队、腰鼓队、时装模特队、戏迷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4)社区居委会可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原则上按200——300户的规模设立,居民小组长由社区居民小组有选举权的居民推选产生,实行义务制,任期与社区居委会相同,可以连选连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召集居民小组会议和组织全组居民开展各项活动;组织本居民小组落实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的决议和任务;积极开展与居民有关的各项有益活动,为本组居民排忧 4 解难;积极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协助社区居委会做好各项工作。
(5)居民小组原则上按20——30户规模选配1名门栋长,其主要职责是掌握居民信息,协助配合居民小组长、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
(6)原则上每个社区建设1个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居委会的专业服务机构,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统一领导下开展政府公共服务工作。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规范化
1、社区工作者的职数设置
(1)社区居委会按其服务人口的数量确定职数,平均按500户左右设置1人,原则上由5——7人组成。社区居委会成员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
(2)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高校毕业生、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以及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通过民主选举程序担任兼职和专职社区居委会成员,兼职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可不占社区居委会职数。专职社区居委会成员不得少于社区居委会成员的三分之二。
(3)社区居委会的专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即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中心城区每个社区不超过5人,远城区每个社区不超过4人。1000户以下社区可以不配备社区专职工 作人员。
2、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
(1)市、区民政部门在年初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规划和计划。
(2)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市民政局对新一届社区居委会主任进行培训;各区每年对社区居委会主任集中培训一次,对其他成员每年集中培训两次。
(3)各区要出台政策,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在社区选举中优先向居民推荐,在聘用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
3、社区工作者待遇落实
(1)按照市里的统一标准,落实社区工作者报酬。(2)对新一届(新聘任期内)的社区工作者中的在职或退休等人员,按照市里统一规定给予补贴。
(3)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兼职委员由街道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补助。
(4)健全节假日值班制度和规定的节假日休假制度。(5)在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培训发展党员,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
(三)制度建设规范化
1、社区民主选举制度建设
(1)稳步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至“十二五”末,直选覆盖率达60%。
(2)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不参与选举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
(3)社区居会委会选举由居民推选产生的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法递补。
(4)社区居民委员成员候选人必须居住在本社区一年以上。
(5)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产生、罢免必须经过民主程序。
2、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1)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
(2)健全社区居民会议制度,每年年初、年末至少分别召开一次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工作安排、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成效。其它时间根据需要召开社区居民会议,会议记录保存完整。
(3)完善社区议事协商会议制度,针对社区内公益建设、重大事项,及时召开社区议事协商会议,规范社区民主 协商程序,会议记录保存完整。
(4)完善社区社会事务听证会制度,对涉及政府部门解决的事项,及时召开社区社会事务听证会,向政府部门反馈居民意见。
(5)健全社区居务公开制度,将本辖区社区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工作目标,社区居委会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财务状况、重大问题办理理结果及其他涉及居民利益的事项公开,确保每季度更新公开内容。
(6)健全社区居委会内设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委员会的作用。
(7)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运用民情信箱、民情恳谈会、网上论坛、社区博客、社区QQ群等形式,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个人意愿,参与社区事务。
3、社区居委会日常工作制度建设
(1)建立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与驻区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
(2)按500户一人的标准,社区居委会成员对社区居民实行分片包户、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
(3)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方便群众办事。
(4)建立社区居委会财产、档案、公章管理制度,确保社区居委会工作有效运转。
(四)设施建设规范化
1、社区宣传、公开阵地建设
(1)每个社区至少设立一个宣传栏,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2)每个社区至少设立两个公开栏,开展居务公开以及政府公共服务需要的公开、公示事项。
(3)有条件的社区设立电子显示屏,开展宣传和公开工作。
2、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服务用房建设
(1)原则上每个社区建立一个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统一设置“一厅五室”,即“一门式”综合服务厅(含社区“两委”成员、专职工作人员工作间)、居民文体活动室、居民议事室(含党员电教室、市民学校)、图书档案室、居民维权议事室(法务工作室)和社区警务室。居民活动空间不少于社区服务站面积的三分之二。
(2)社区服务站外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四块牌子。
(3)社区服务站设立党员服务、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社区管理、综合治理、社区服务、人口计生等服务窗口。各项服务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统一的形式在社区服务站内公示。
3、社区信息化建设(1)以“96596”武汉社区在线为平台,建设社区服务信息网。
(2)推行社区居委会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提高服务效率。
(五)工作机制规范化
1、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
(1)健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向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
(2)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
2、支持社会组织发展
(1)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每个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10个。
(2)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主动帮助备案,提供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的帮助。
(3)对社区社会组织指导监督作用有效发挥。
3、支持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1)每个社区至少建立1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相对稳定,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
(2)每年组织社区互助、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6次。
4、支持物业服务
(1)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2)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3)与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纠纷。
5、协调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1)与驻区单位建立协商议事制度。
(2)协调驻区单位开放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3)协调驻区单位为社区居委会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三、评估方法及结果处理
(一)评估工作的组织
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评估工作由各区自查与市社区办评估验收相结合。各区对照标准在年末对本区本开展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社区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向市社区办申请评估验收,由市社区办组织对本开展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社区按标准进行评估验收。
(二)评估方式
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评估工作主要采取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记录等方式进行,实地查看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召开社区“两委”会成员、社区专干座谈会,了解工作机制,服务水平,民主管理等工作情况;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居民群众对居务公开、社区居委会成员联系群众、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居民群众 对社区工作满意程度等情况;查阅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各项活动开展等情况记录。
(三)评估结果的处理
经评估验收后,被评定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合格社区的,当年由市社区办授予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合格社区称号;对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合格社区中达到示范社区标准的,当年由市社区办授予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区符号,纳入“和谐社区”评比表彰范围。全市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任务完成后,对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示范社区比例高的城区,授予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区称号。
四、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工作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社区办综合协调,各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区、街道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分类指导,克难攻坚,务求实效。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抓好对照检查,对照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各区社区办要抓好督导检查工作,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第四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情况汇报
市基层组织建设专项巡察有关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情况汇报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着力夯实基础组织,建强基本单元,筑牢战斗堡垒,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
一、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政治功能。
强化政治功能是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根本目标。XX市围绕落实《条例》要求,着力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结合实际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大力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为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夯实组织基础。一是扩大覆盖范围。结合实际,以扩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着力点,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注重加强党的工作。出台《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组织体系设置标准化,确保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在全市30家省级以上园区全部成立综合党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XX%和XX%。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双覆盖百日攻坚”活动,新成立党组织15个,调整党组织30个。推进部门联合建、领域联动建、行业联管建,在商圈、行业、产业链等建立党组织,积极探索联村党委、行业党支部、特色党小组等运行方式,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XXX个。二是优化支部设置。XX市采取“上提下分”方式,将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并在自然村或管理网格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使组织架构更加合理,职责范围更加清晰,工作任务更加明确。指导市直机关调整和设立党组23个,新设立基层党组织11个,对14个基层党组织名称进行变更。对全市46个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党组织进行了规范,将部分市直部门党委调整为党组。按照“有利于推动支部工作、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的原则,在全市XXX个行政村组建XXXX个网格党小组,把党小组建在自然村、党员活动阵地建在农户家,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围绕解决支部设置不规范、战斗力不强等问题,每年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开展1次“体检”,调整优化26个不符合设立条件的党组织。三是建强支部班子。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的核心,选优配强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是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的关键。XX市进一步规范党支部书记选任条件,明确不同领域党支部书记选拔渠道,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人视野,确保政治素质好、工作本领强。提出以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为重点,合理设置岗位和班子职数,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企业中层以上党员管理人员或党员出资人中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内部无合适人选的,由上级党组织统筹选派,统筹选派536名地县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267名地县乡机关单位优秀干部任村党支部书记。坚持“以事择人”,大力实施“双建双培”,招引600余名外出能人回归,把505名致富带头人、101名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选进村级班子,推动班子建设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全覆盖回访村“两委”班子,对181名村党组织书记逐人进行分析研判,调整41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
二、严格组织生活,落实基本制度。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抓实“三会一课”。XX市坚持将“三会一课”制度作为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首要内容,突出党性锻炼,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确定主题和具体方式,做到形式多样、氛围庄重。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列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根据乡镇(街道)、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机关等7个领域实际情况,分别提出2—4项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具体举措。针对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能力不足、党员认识不够问题,组织基层党务干部开展“三会一课”情景教学。针对“三会一课”开展过程中容易忽略和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三会一课”规范性操作办法。建立“三会一课”观察员制度,一对一驻点联系指导基层党支部,对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开展不规范、不严格的现场指出、现场纠正,情节严重的直接叫停、责令整改。二是抓好主题党日。XX市坚持把支部主题党日作为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激发党员参与热情。明确每月20日为支部主题党日,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天,每个支部平均参与率不得低于80%。建立主题党日“4+X”模式,鼓励基层党支部在完成四项规定动作后,结合实际创新主题党日载体。示范区结合中心工作,每月研究确定党日活动主题,以工作提醒形式下发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行每周“北疆海南固定党日”、每月“主题党日”等,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创新组织生活形式,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推行党员论坛、微信党课等做法,打造“主题党日”新阵地。三是抓牢督促指导。XX市积极推广上级党组织定点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定期提醒或派员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机制,督促抓好落实。创办手机客户端“新时代e支部”,实现线上直接联系指导基层党支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结对互学共促机制,机关党支部与本行业、本系统所属单位党支部结成联建对子,通过党课联上、活动联办等方式,提高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将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作为党建督导重点内容,对10余名未按要求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领导干部,发出提醒函,并将其本人及所在的党组织列入重点关注对象,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三、明确标准规范,分层分类推进。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在标准、重在规范。近年来,XX市结合实际,分类明确各领域党支部建设标准,使每个党支部建有标尺、抓有方向、评有依据。一是分类制定标准。XX市坚持总体统筹与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领域和行业基层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点。对照《条例》,建立覆盖各领域的12类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明确组织设置、领导班子、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载体、运行机制、场所建设、基础保障等八个方面建设标准。针对社区、机关、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离退休干部职工等九个领域党支部实际情况和特点,分类制定标准化建设基本指标。配套出台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认证办法,逐项细化各领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认证标准。二是细化方法步骤。XX市注重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实施方案,分领域分阶段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提升中间党支部水平,整顿后进党支部。针对农村党支部脱贫攻坚任务较重、机关和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等实际,在农村、机关、国有企业3个领域先行先试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制定《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逐年制定达标比例,确保到2021年所有基层党组织全部达标规范。依托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对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抽查验证,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达标率超过90%。采取由党支部申报、上级党委考核、县级党委验收的步骤,逐级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考核验收工作,按照5%的比例实地随机抽检申报创建的党支部达标情况。三是注重示范引领。XX市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制定《基层党组织“321”典型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集中选树300个农村党组织优秀典型,200个机关、社区党组织优秀典型和100个其他各领域党组织优秀典型。开展党支部星级创评活动,分层分批分领域创建81个党建示范点,评出139个五星党支部,对24个二星党支部进行集中整顿。总结推广11个先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经验,示范带动全区机关党支部建设。将3个乡镇党委、10个村党组织、5个机关党支部、1个“两新”党组织确定为示范点,为学习借鉴、复制推广提供样板,示范带动其他党支部达标规范。第五篇:全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全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两篇
篇一
全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迎接公司党委年底对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的考核验收,XXX党支部提高政治站位,抓住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迅速部署,积极行动,狠抓落实,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组织设置完备化。成立了XXX党支部,设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下设一个党小组。
组织生活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和主题党日等制度,规范党员政治行为,提高党员政治能力,永葆党员政治本色,有效解决了以往支部内组织生活随意化、平淡化、简单化、庸俗化等问题。
党员管理严格化。XXX党支部把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党员示范岗创建等的具体任务融入日常工作中、细化到党员身上,让党员学习、作用发挥、创先争优等一系列工作都形成标准和规范,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彰显。党员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平时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在党员发展上,严格按照5个阶段和25个环节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党费收缴制度,实行“一簿一证一票”运作机制,做到党支部收党费有登记、党员交党费有记录、党支部上交党费有单据。
信息台账清晰化。按照公司党委《关于转发<“市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分类建立完善了党支部信息台账资料的“三本五盒”,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及时记录,保管规范,有效解决了支部内活动无记录、记录内容不规范、相关台账不齐全等问题。
党建阵地标准化。从人员、经费、场所、资源、载体等方面为支部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建成了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有党徽、党旗、入党誓词、规章制度,党员身份公开、支部党务公开,使支部活动阵地达到“一室四有两公开”创建标准。根据党建工作实际,我们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党支部文化,把“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提出了“创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促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创建口号,狠抓党员活动室的创建工作,使党员活动室成为党员实践“两学一做”和十九大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
加强支部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XXX党支部将按照公司党委要求,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狠抓规范,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篇二
机构改革以来,市外事办党支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要求和市直机关工委工作部署,以扎实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引领,通过“四抓四提”夯基础、统筹抓、创新干,有力推动凝聚力增强、活力迸发和组织力提升,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实新,获评2019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党组织。
一、抓阵地提标准,完善工作载体
阵地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XX办立足常用、高标投入,按照“两专六有”的标准进行党员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即:建设专门的党群活动室和党建专干室,配备有会议桌、电脑、空调、会议电视、书柜、记录本,优化党支部的工作条件。同时,强化党建带群建,新成立工会、妇女小组和团支部,坚持党群共建发展,做到党群工作计划共通、资源共用、活动共办、成果共享。
二、抓队伍提能力,把牢工作关键
队伍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办党支部新组建后,即选举XX办党组书记兼任办党支部书记和一名经验丰富的副处级领导担任副书记,选配一名正科级干部担任党建工作专干和3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支委委员。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小组长全部由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形成了党建工作“抓书记、书记抓”和配强队伍、骨干担纲的局面。订立工作联席会商制度,支委和小组长定期研究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成绩,解决工作难题。
三、抓活力提作用,增强工作实效
有活力是党建工作有成效的保障。XX办结合XXXX工作特点,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提升支部活力和党员作用。如,每月一理论讲习、每月一升旗仪式、每周一文体活动等“五个一”活动,在重要节点时间或时机开展XX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四、抓品牌提水平,引领工作创新
坚持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在XX办开展以争创“得力支委、活力支部”为内容的“双力双争”活动,构建科学的评比选树指标体系,细化标准、量化考评,力促党员比学赶超、党干忠诚担当、支部坚强有力,打造创先争优工作品牌。将“忠诚、使命、奉献”的外交人员价值取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植入到XX办党员干部心中,打造一支随时拉得出、能战斗、打得赢的队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办党支部全体党员投入到一线防疫工作中,举旗帜做表率,时间最长的从春节假期开始到现在仍在参与联防联控工作,面对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的严峻形势,一丝不苟落实工作要求,做到不漏放一个病患,不出现一个风险,以高度的担当负责赢得了赞赏与信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各单位的先进经验做法,坚持聚焦任务、务实创新,努力把我办党支部建设得更有活力、凝聚力和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