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政发 [2009] 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2:3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政发 [2009] 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政发 [2009] 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浙政发 [2009] 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

浙政发〔2009〕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矛盾,鼓励和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开展自主创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和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就业

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服务工作,争取今明两年全省增加2万个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被招聘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高校毕业生,按照《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7‟64号)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享受相关工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对到城乡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的,按照国家和我省促进就业政策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经费由就业专项资金解决。对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扩大招考招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比例,在研究生招考时实行优先。

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等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按有关规定落实相应的薪酬待遇或生活补助,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鼓励高校毕业生在计划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创业就业。

根据全省县级以下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和新增农村中小学校岗位空缺情况,结合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招聘高校毕业生力度,全省今年计划招聘1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及乡镇卫生医疗工作。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优先聘用已经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县以上医院招收高校毕业生从事护理岗位,可由用人单位报主管部门同意后优先聘用。

二、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对毕业2年内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行业外)的高校毕业生,从注册登记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类行政收费,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提供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有关部门可按照行业特点,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适当降低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和扶持。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给予必要的资助,或以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贴息资金和补助经费在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我省高校毕业生从事科技、创意、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创业的,可根据吸纳大学生就业情况,给予一定的专项创业补助。

鼓励我省高校和各市县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鼓励各地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用地保障。各类创业园区要为进入园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营业用房和政策扶持,并根据园区内创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种子资金资助和一定期限的房租补贴。

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展网上创业,或以个体经营等灵活方式创业。各地可根据实际,给予创业者一定的创业资金补助。对从事翻译服务、软件设计开发、网络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动漫设计等企业,在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其把当地政府提供的场地作为经营场所。

三、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充分发挥我省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符合我省现行就业促进政策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政策环境,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取消用人审批,允许其在就业地落户,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等办理档案接转手续。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20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并在申请地方财政安排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时给予倾斜。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引导企业尽量留用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享受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所需经费由失业保险基金解决。

四、充分挖掘国有企事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潜力

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央在浙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挖掘现有岗位潜力,增加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2009年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前3年平均水平。对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国有企业,政府在项目、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承担国家、省和地方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工作。获得较大额度的财政性科研经费的单位,一般都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应的科研辅助岗位。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相关劳务性费用和社会保险补助可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允许其在项目所在地落户,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相关待遇政策的衔接办法,由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等有关部门另行研究制定。

充分利用我省重大投资项目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在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政府性建设项目过程中,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明确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和实施计划,确保重大投资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更多面向高校毕业生。

加大全省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力度。凡有编制空缺的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均应拿出岗位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鼓励我省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或在承担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时,以项目招聘、临时聘用、人才派遣等形式聘用高校毕业生。无论以何种形式聘用,单位均应按规定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

增加普通高校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数量。在原有招生规模的基础上,今年我省计划内研究生增招1400人,专业硕士研究生增招1350人,专升本增招2000人。鼓励各高校所属成人教育机构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吸纳更多的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

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协作,积极主动面向各类用人单位和街道(乡镇)、社区,征集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开展对接交流活动。2009年全省计划征集和发布10万个以上的岗位信息,采取公益性招聘、网络招聘、专场招聘和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等方式,提供快捷便利的岗位对接和相关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加强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提高求职技巧,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艰苦地区就业创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深入校园开展就业指导,促进高校、企业、毕业生之间需求互动,努力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就业实践的有效性。

六、着力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高校要把培养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实践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能参加相对稳定、岗位对口的毕业实习。鼓励高等院校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各地要认真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组织工作,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按现行政策规定给予培训与技能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技能鉴定补贴。

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高校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培养计划,落实师资力量,确定教学内容,规定教学课时,有效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发展一批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见习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实践和指导。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竞赛,表彰奖励大学生创业典型。

七、加快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回原籍见习制度

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本地区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见习制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应规模的见习基地,探索将见习基地延伸到可提供社区公共管理服务见习岗位的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组织本地区回原籍经努力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为期6个月至1年的见习活动。见习期间,当地政府和见习单位一般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其中,政府补贴原则上不低于总补贴额50%,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见习期间找到工作的,经本人申请可终止见习计划。见习期满后,当地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应积极指导并推荐就业,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见习单位应优先录用为正式员工。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要主动协调解决欠发达地区回原籍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工作,鼓励对口帮扶地区主动分担就业压力,提供必要的见习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八、积极实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高校要结合我省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9号)有关规定,将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列为就业帮扶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助。各级行政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免收考试费用和体检费用。各类企业新增岗位和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各地可视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对毕业后仍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等部门和高校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帮助其就业。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招聘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的援助性岗位。

九、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强化政策引导,积极采取适合本地实际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具体措施。要把解决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切实加强督查考核。省政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和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各地要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强化倒逼机制,利用当前高校毕业生供给充裕的机遇,鼓励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推进基层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增加就业岗位,优化用人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要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既用足用好已有政策,又研究落实行之有效的新措施。要坚持政府指导与市场运作结合,政府及其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负责不推卸,服务不包揽,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要牵头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切实加强对在校生就业观教育,研究制定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有关政策。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措施,筹措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履行职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积极录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典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就业的典型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典型,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九年四月一日

第二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9〕50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

(浙政发〔2009〕5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些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有关政策法规,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截至2008年底,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261.8万人,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参保缴费人数力争达到1200万人”的工伤保险扩面阶段性目标任务。

但是,当前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伤保险扩面工作难度加大;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前因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形成的工伤人员和工亡人员供养亲属(以下简称“老工伤”人员)的工伤待遇,在部分用人单位不能得到及时足额的保障;职工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被认定或视同为工伤的,其待遇支付办法还不够完善等。

为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巩固和扩大前一阶段工伤保险扩面成果,有效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切实保障工伤职工及时足额享受工伤待遇。要进一步推进尚未参保的建筑施工、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高风险行业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全面启动商贸、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各类服务业企业职工参保工作,争取在两年内基本实现有相对稳定劳动关系的职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及时做好国家和我省为扩大内需新建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和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的劳动用工尤其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实现建设项目启动与职工工伤参保同步。

二、做好“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发〔2009〕40号文件精神,重视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可采取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和政府“三家抬”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用人单位出资部分,可以通过一次性缴费或适当提高费率等方法加以解决。针对“老工伤”问题形成时间跨度大、人员构成复杂、管理分散等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制订相应措施,妥善处理相关政策衔接问题。尚未出台“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办法的设区市都要在今年10月底前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报省人力社保厅备案。各统筹地政府要在2009年底前将大部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2010年底前将所有“老工伤”人员统一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三、调整工伤保险有关政策规定 为进一步保障职工工伤保险权益,完善有关工伤保险政策,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浙政发〔2003〕52号)中关于“职工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被认定或视同为工伤的,其待遇按总额补差的办法支付”的规定调整为:“在遭遇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伤害的情形下,职工因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同时构成工伤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职工获得侵权赔偿,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相对应项目中应扣除第三人支付的下列五项费用:医疗费,残疾辅助器具费,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发生的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这一规定适用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发生的工伤事件。工伤保险工作事关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我省工伤保险工作上新台阶。各地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反映。

二○○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浙江省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浙江省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指导服务专项行动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文件精神,切实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制定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专项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主线,按照“超前谋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重在指导,强化服务、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一网一刊两站三市场”主导作用,创新工作方式,破题解难,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着力完善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良好社会氛围

1.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宣传活动 在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地区的高教园区分别举办大型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活动2次,邀请省首批就业指导高级专家团成员现场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与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解答就业创业疑难问题,帮助广大学生充分了

解当前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提高求职技巧。

2.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巡回报告会

组织就业创业专家报告团赴高校作就业创业专题报告。通过安排15-20场报告会,让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择业观,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基层、艰苦和西部地区就业创业,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就业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3.编辑发行《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信息》

编辑《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信息》,内容涵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政策,发行5万册,免费赠送至2010届高校毕业生学生公寓并在“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发布电子版,供广大毕业生查阅。

4.充分发挥“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作用 进一步加大“浙江省大学生网上业就业市场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电子屏幕、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和企业上网激活自己,使网上就业市场成为学生求职、企业求才重要渠道,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良性对接。

(二)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举办全省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当前高校毕

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工作实务与管理、社会与企业用人需求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经历分享等,进一步提升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继续实施辅导员挂职锻炼制度。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选派若干名辅导员赴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锻炼,加强彼此间沟通、学习和交流,提升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

2.建立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 建立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聘请俞敏洪等15名专家为浙江省首批就业创业指导高级专家团成员,并举行聘任仪式。首批就业创业指导高级专家团将在全省范围内以讲座、报告等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就业创业指点迷津。

3.开展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能力证书培训

大力配合杭州市政府做好在杭高校毕业生教育培训消费券发放使用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能力证书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4.举办“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全国选拔赛” 为了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全省各高校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比赛分校级初赛、省级

预赛、决赛,共评选出60强省职业生涯规划优胜奖和“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并选送部分选手参加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5.启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读本》(暂定名)编辑工作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开发力度,成立以一流专家团队为主体的读本编辑委员会,启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读本》编辑工作,努力打造我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读本并发挥其引领作用,使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读本。

6.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绿色服务通道

本着“一切为毕业生就业,为了毕业生一切”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组织人员分批分次赴相关高校上门服务,做好省内高校毕业生首次派遣工作。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进一步放宽高校毕业生落户政策限制,降低人事代理收费标准,拓展人事代理服务项目。

(三)实施就业指导服务“五大工程”,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1.实施“部门联动工程”

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在巩固原有合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济信息化委、省中小企业局及有关地方政府合作,实施“部门联动工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合作机制,促进就业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共享机制,努力实现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无缝对接。共同开展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拓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吸引更广区域、更大规模、更多层次的招聘需求资源,以发挥整体联动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活动成效,降低市场成本。

2.实施就业招聘“百千万工程”

重点实施“百校联动、千场招聘、十万岗位”工程(整合全省高校资源,举办1000场招聘会,采集10万有效岗位信息)。对全省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宣传,进一步构建以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地方高校毕业生市场为主体,区域协作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全年联动在相关高校举办600余场实体招聘会,在各校园工作站和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滨江服务点举办实体招聘会350场,视频网络招聘会50场。让每个毕业生感受就业关怀,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实现就业服务工作全覆盖。

3.实施“就业计划关怀扩面工程”

对“后20%毕业生”开展关爱帮扶活动,继续大力推进

“寒门学子”就业关怀计划,增加帮扶对象,丰富帮扶内涵,制定个性化就业协助方案,重点做好指导、培训、推荐、招聘及专项资金补助工作。一是重点指导。依托各校园工作站,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二是重点培训。开展就业专题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培训所需资金从各校提取4%资助资金中列支。三是重点推荐。对“后20%毕业生”部分重点帮扶对象信息汇编成册并在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进行重点推荐。四是重点招聘。面向2010年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开展“寒门学子”就业专场招聘会。继续与媒体联合举办“2010届优秀寒门学子就业推荐活动”。五是专项资金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就业援助。

4.实施“英才学子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英才学子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根据2010年高校毕业学生综合排名情况,选取每校前10%的优秀学子在各种媒体和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推介,并汇编成册面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对自强自立,面向基层成功就业的优秀典型进行重点宣传,激励引导广大学生发奋学习,为国奉献。

5.实施“视频网络招聘工程”

“视频网络招聘”作为一种新的招聘形式,成本低、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深受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欢迎。今年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校园工作站之间互动开展视频网络招聘会50场,形成一站点几企业

招聘,多站点毕业生应聘信息交互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实现信息实时有效匹配。

三、时间安排

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

第四篇:浙政发293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集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7-1-24 16:57:18 [类别]:优惠相关产业规定

发文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号:[93]浙政发293号

颁布日期:1993年12月27日

别:营业税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方针,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水利基础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现将征集办法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和对象

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集范围和征集对象按属地原则确定,即在全省范围内,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销售、经营业务收入的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征集渠道和标准

1.城乡国有、集体工交、电力、邮电、铁路、烟草、建筑等生产性企业(含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按销售额或营业额2‰征集;

2.商业、供销、物资、医药、外贸、旅游、伙食服务等流通、服务性企业(含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按销售额或营业额的1‰征集;

3.金融企业按贷款利息收入的2‰、保险企业按财产保费收入的1%征集; 4.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销售额或营业额的3‰征集; 5.城乡非农业征用土地按每亩加收征地附加费200元征集; 6.市(地)、县(市、区)财政按当年可用资金的2%安排;

7.市(地)、县(市、区)农业发展基金按30%安排。

三、征收和管理

为了及时足额征集资金,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由各级税务部门负责征收。有关征管事项比照《浙江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上述渠道征集的资金,凡由中央和省属企业交纳的资金,全部上交省财政设立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专户;市(地)、县(市、区)从上述1-4条渠道征集的资金,即市(地)、县(市、区)所属企业交纳的资金,30%上交省财政专户,其余部分分别存入市(地)、县(市、区)财政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专户;从上述5-7条渠道征集的资金,按隶属关系,分别纳入市(地)、县(市、区)财政专户。

为了既保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征集,又不使企业负担过重,对按规定征集的资金,各交纳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在“营业外支出——其他”科目中列支。对亏损数额较大以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成交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企业,经省和市(地)税务机关批准,可作减免照顾。

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免征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四、实施时间

本办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已按省政府浙政发[1992]152号、[1993]183号文件规定,实行治理太湖流域杭嘉湖骨干工程集资办法和钱塘江中游“三江”治理标准江堤工程集资办法的地区,在工程未完工前仍按原集资办法执行,工程结束后按本办法执行。经省政府批准,已实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集资的其他地区,统一按本办法执行,由省财政等有关部门做好衔接工作。为不使企业负担过重,对已按本办法规定征收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企业,不再进行其他水利建设集资。

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省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经省政府同意后下达。

第五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7〕22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浙政发〔2007〕22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7〕64号)精神,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促进社区服务加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社区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基本形成社区服务组织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质量较高、覆盖全体居民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成员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

——社区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居民。到2010年,街道建有具备政务服务、社区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等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老年人福利服务机构,使社区具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文化教育、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健身娱乐、治安调解、信息咨询、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功能。

——社区自我服务不断完善。积极培育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到2010年,注册登记的社区志愿者占城镇人口的8%以上,居民自助和互助活动蓬勃开展。

——社区经营性服务优质、便捷。通过多元投资,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逐步向连锁化、产业化、网络化、市场化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周到的服务。

——社区服务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规模在2000户以上的社区应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配置,居民室外文体活动场地每百户不少于50平方米。形成以市、县(市)为网络平台、覆盖街道、社区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覆盖

(一)加强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高就业稳定性。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和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尽快实现就业。

(二)加强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街道和社区要建立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帮助。关心优抚对象生活,拓宽社区参与优抚保障的途径,提供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等服务。大力实施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和服务进社区”工程,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依法维护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

(三)加强社区卫生、计划生育和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整合现有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坚持政府主导,加快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经济、便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社区读书、阅报、健身、文艺活动场所,每个社区都建有图书室,并积极推进电子阅览室建设。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发展社区教育,街道(镇)建立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建立居民学校,组织居民开展政治、法律、文化、卫生、科技、安全、生活、文明礼仪、青春健康等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增设适应残疾人、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康复健身设施。

(四)加强社区法律服务。积极推进法律服务业的各项工作向社区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展公益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组织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人员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社区安全服务。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警务室和综治组织建设,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安全服务机制。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等活动,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社区技防、物防设施建设,提高治安防范水平。抓好司法所组织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社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帮助、教育、转化归正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建立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社区应急预案,提高社区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实施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流动人口管理、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等“一站式”办公服务,方便居民办事。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不得转嫁给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社区组织能够实施且有优势的公共服务,可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委托社区承担。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和支持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的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补贴奖励、购买服务、政策扶持、制定行业标准、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等方式,促进相关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职能。

三、建立社区自我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自助互助能力

(一)建立健全新型社区自助、互助服务机制。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居民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利用、管好社区公益服务设施,为居家孤老、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的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困难群体提供缓解生活困难的辅助性救助服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培育和组建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实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和签约制度,建立“服务储蓄”等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吸引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和其他成员加入志愿者队伍。采取委托制的办法,将一部分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

(二)鼓励和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管理,重点培育发展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服务的服务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为其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经费资助。符合民间组织法人条件,可申请登记,纳入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建立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评估资助机制,一些公共服务项目可交给基础好、服务功能强的社区民间组织开展。

四、发展社区服务业,构建社区便民利民生活服务体系

(一)促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洗衣、中介、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服务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鼓励个体、私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鼓励失业、待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积极建设面向社区商业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利用现代流通手段,创新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二)发展社区物业管理和家政服务。发展物业管理服务,新建住宅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旧住宅区要通过改造、整合逐步推行物业管理。鼓励发展家庭保洁、保姆等家政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托老、护理、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区服务。鼓励驻社区单位将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五、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围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要求,强化农村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综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农技服务、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广泛开展卫生保洁、慈善互助、应急救助等自助服务和便民超市、家政服务、农资供应等生产生活服务,探索构建政府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社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志愿组织、民间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动员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农村社区服务事业,拓宽服务领域,开发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

六、完善保障体系,推动社区服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加强社区工作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社区服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统一规划部署。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经贸、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及发展改革、经贸、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计生协会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为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结构。强化社区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形成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互为补充的社区服务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三)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认真编制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划和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依法在立项、审批、收费、产权置换等方面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对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协调、管理和监督,确

保社区工作服务用房与小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城区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由县(市、区)政府牵头,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配合,按照服务居民、利于工作、资源整合为原则,多渠道解决社区组织工作、社会劳动保障、帮扶救助、卫生计生、社区警务、社区志愿服务、党建(老年、文体)活动、图书阅览等用房需求。

(四)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加大社区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配置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脑、电视、电话信息服务平台和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相连接,以城市为网络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推广、整合电子呼叫系统,服务居家养老。加快人口、企业、建筑物等基础信息资源和法律服务、家政物业、商品配送、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生殖健康等服务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现代化。注重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民政、卫生、社保、就业、人口计生、教育等部门下延网络和系统在社区的整合、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提高信息化的集群效益和网络效应。

(五)加强社区政策指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社区落实开展公共服务的资金、场所和人员,完善以财政为主,市、区、街道三级配套,辖区共建单位资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安排一定比例福利、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社区福利、卫生保健和文体服务设施的建设。对社区组织开展的互助性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性商业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上级政府和部门出台的社区服务、老年福利服务的税费减免、奖励补助等优惠政策,要确保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其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的作用。

下载浙政发 [2009] 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政发 [2009] 2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