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上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汇总

时间:2019-05-14 13:0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上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上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汇总》。

第一篇:九年上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汇总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内容要点:

英国议会、1640年革命、《权利法案》

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权利法案》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

1.议会和王权;《大宪章》,议会制度,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查理一世《权利请愿书》

2.爆发: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3.发展: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4.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5.《权利法案》1689年 /目的:为了限制王权/内容:(1)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2)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3)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历史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内容要点: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重点:

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

1.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2.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3.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4.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并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5.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7月4日也是美国的独立日、国庆日)

《独立宣言》内容:①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列举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地位/评价:①意义: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人权宣言,标志着美国成立了。②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6.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7.胜利:约克镇战役: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战胜英军; 8.结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0.1787年宪法,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内容:①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影响: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1.华盛顿的主要活动(1)大陆军总司令(2)美国第一任总统(3)美国国父(4)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5)领导萨拉托加大捷取得胜利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内容要点: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重点:

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

一、法国大革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原因: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3.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

4.发展: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5.初步胜利: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6.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打退了反法联军。

7.历史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

1.夺权:1799年,拿破仑政变夺权。

2.建立: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3.措施:对内:1804年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多次打败欧洲的反法联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4.灭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第二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孙 诗 赟高 考 辅 导 系 列 试 题

1、美国宪法在1787年制定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①允许奴隶制存在 ②没有表明人民拥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③自由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不能

拥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④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有总统任命受制于总统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最终击败共和党对手麦凯恩,成功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下列关于美国总统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七年选举一次B.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1789年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D.1862年以后共和党开始执政

3.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中说,这部宪法的出现究竟是人性与自由的胜利,还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回答、却又不必认真计较答案的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

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这一文件最

有可能是()

A.《权利法案》B.《邦联条例》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4.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

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不僭位号,不传予孙,而创为推举之法①,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②。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③„„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

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④,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材料中划线的4个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序号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6.英国本届工党政府任期到2009年5月届满。首相布朗支持率的下跌幅度和速度,均创下了自英国

20世纪30年代开始民调以来的历史纪录,现在英国国内要求布朗提前下课的呼声很高,工党可能会在后

面的大选中失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英国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B.英国首相必须直接对选民负责

C.英国首相的权力主要靠民意来支撑D.内阁的集体负责已形同虚设

7、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8、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A内阁对议会负责B选举权扩大C两党制的完善D国王权力增强

9、对1875的宪法中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B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C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D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10、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政治权力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

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11、1792年法国称共和国,1804年法国称帝国,这一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

A阶级基础B国家政体C内外政策D与人民的关系

12、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③政体的实质不同④

制作人:王 菲1

均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③④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

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

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14、下列关于联邦政府三权分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利 B.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在白宫办公

C.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D.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15、下列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部充分体现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意志的资产阶级宪法

B.是一部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封建性质的法律

C.是一部将德意志军队普鲁士化的军事立法

D.是一部带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6.英国和美国一直被视为传统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但两国的政治面貌却不尽相同,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1)指出两国的政治制度及主要特点。

(2)分别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3)概括说明两国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原因。

17.近代史上,英国社会不断得到改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

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

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身上。

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

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小威

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末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

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30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法案,规定:取消和减少已经衰落的选区的议会

代表席位,它们的席位转给新兴的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城市选民资格放宽

到年收入达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10镑以上的房客,农村选民资格则为年收入达15镑以

上的土地持有者和年收入达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结果,选民人数由43万增至60万,在增加的22万选民中,城市资产者占18万。

材料三 1872年格莱斯顿内阁在英国设立内政部,主要是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地方自治

机关。1888年,英国又宣布将各郡的行政权交由选举产生的郡务会议掌管。1894年,英

国又对郡下面的区进行行政改革,由选举产生的区务会议代替以前被教会贵族控制的区

议会。──钱乘旦《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近代前期,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的环节?(3分)

制作人:王 菲

2(2)材料二表明,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英国近两百年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2分)

18.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明朝内阁旧址

(2)从内阁与君主的权力关系来看,两者有何不同?

(3)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对其自身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正确估计支配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

利的保护人以防止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实验中显示出来”。

材料二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

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

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回答:(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华盛顿的担忧是什么?为了解决华盛顿所担忧的问题,美国政府是怎

么组织的?其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为推动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进行了什么努力?

(4)中外政治家对各自国家政治制度的构建有何共性?给我们什么启示?

制作人:王 菲3英国内阁会议厅(1)从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16.(1)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主要特点:英国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政体;美国是共和制为根基,总统制、联邦制为表现。

(2)法律依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传统的封建社会,是革命胜利后新旧势力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美

国:独立战争彻底摆脱殖民统治,没有传统势力的包袱,但各地利益存在激烈冲突,是各种现实利益冲突

妥协的结果。

17、(1)从限制王权到责任内阁、司法权从王权中独立、内阁从属于议会到下议院中的多

数派组阁。(3分)(2)向城市工商业者倾斜;有财产资格限制;选举范围扩大。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3分)(3)削弱地方贵族和教会贵

族势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2分)

(4)经济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等。(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社会性质不同:英国是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了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是君主专制进一

步强化的封建社会;(2)英:内阁是由国王任命在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组成的,内阁拥有行

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非对国王负责;中:内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产生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

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他们的主张采纳与否取决于皇帝。(3)英:

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证,使英国崛起为

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明清: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近代科技的产生,使中国

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19.(1)担忧:有人迷恋权力和滥用权力而出现专制。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国会掌立法权,总统

掌行政权,最高法院掌司法权。“分权制衡”原则。(2)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分权制

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3)推动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4)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加强民主监督,推动民主建设;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进政治民主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制作人:王 菲4

第三篇:六上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知识点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 岳 飞 郑成功 林则徐 张自忠 戚继光 霍去病 郑 和 史可法 刘仁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 钱学森 邓稼先 许海峰 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

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丁洋》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6、最后的姿势

1、《最后的姿势》是写在四川_________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_________。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__________________他用自己_________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船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背诵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等等。

8、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1、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2、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练习2

1、《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

第四篇:九上第六单元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研修

曹王教委李强高玉连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专题(史传文学)

(一)达成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文句。

4、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历史地看问题,从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二)各课基本内容

《陈涉世家》文中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农民领导者具有卓越才干的形象。

《唐睢不辱使命》故事塑造了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范例。

《隆中对》这篇策论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

《出师表》本表文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学习四篇史传,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把握杰出人物的才略和相关文中名句,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词的教学,以诵读为主,掌握词的特点,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学习活动为内容,落实读写训练。

形式:通过调查、演讲、朗诵、辩论或评价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杰出人物,端正“风流”观、偶像观、英雄观。

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地评价古代人物,吸收风流人物的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写出感受深刻的文章。

二、教学建议

㈠注重诵读教学

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要通过朗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加以解决。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在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在要求学生诵读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有关的逸闻趣事引出话题,增强学生兴趣;还可以先用有关的音像资料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生理解内容要点,或先掌握部分特别优美的语句后,再逐步成诵。总之要以灵活多样的手法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㈡注重比较阅读

注重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比较,既可以是课内几篇文章之间的比较,比如历史人物写法的比较,作者的写作背景或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比较等;也可以是课内内容和课外有关内容的比较,这种比较教师应该以点拨为主,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在讨论中相互启发。

㈢注重拓展练习

除了课堂上的比较阅读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比如利用图书资料围绕历史名人作一些综合探讨,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在一个宏观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还可以组织一次古代诗歌的朗诵比赛,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诗1

可以编成诗剧表演。

㈣注重文言今译的指导

1、古文今译首先应该力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可随意更换,顺序不能任意颠倒。如果有的词以修辞的方式出现,当直译不能达意时就该用意译的方法。

2、注意文言文中较为普遍的省略现象,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补充,否则会造成一些句子的残缺,甚至产生歧义。

3、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它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差别较大,如不合顺序而采用直译,可能就会显得生硬,此时应该适当调整语序,以求顺畅。

4、对古代的人名、地名和官制等专用名词可以不译;现代汉语中保留的成语,一般可以不译;至于一些成语不译会影响行文节奏顺畅时,应该考虑译出。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来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三、【单元教学设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揭竿而起的陈涉、胆识并见的唐雎、高瞻远瞩、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德操和审美方面的人文熏陶,指导学生去辩证地认识历史和人物,去与古人作心灵对话,吸取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获得宝贵的人生借鉴;同时,让古人与当今时代对接,挖掘这些古代人才的现实意义。当然,还应重点理解文言字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通过诵读、鉴赏和积累培养文言语感。

四、课堂教学点滴

《陈涉世家》教学方案

〖教学角度〗

巧设话题“评”陈胜──设置不同的话题,从多个角度丰满人物形象。

〖主要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明大意

1、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重点读好人物语言);学生朗读课文、注释,初知文意。

2、概括课文主要情节,如“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激尉怒众,挺身杀尉”等。

二、巧设话题“评”陈胜

1、教师出示话题:

⑴陈胜的鸿鹄之志;⑵陈胜的“天下”观;⑶陈胜之“智”;

⑷陈胜之“诈”;⑸陈胜的口才;⑹陈胜的领袖才能;⑺陈胜、吴广之“谋”;

⑻联系课后练习三,评陈胜之“败”。

2、教师指导:

⑴联系课文及资料,要“评”之有“据”;

⑵分析周密细致,要“评”之有“理”。

3、学生依据话题,分小组研讨、评价陈胜。

4、教师明确、补充、丰富、小结陈胜的形象。

【方案二】

〖教学角度〗

自主质“疑”,合作解“疑”──转变学习方式,在贵“疑”处质疑,合作解“疑”。〖主要教学步骤〗

一、朗读质“疑”

学生朗读课文、注释,就文言知识自主质“疑”:

⑴长句停顿;

⑵句子语气;

⑶一词多义,如“之”字用法;

⑷古今异义,如:“亡怜往往豪杰”;

⑸难句理解,如:“借第令毋斩”。

二、精读质“疑”

学生精读“二世元年„„吴广为都尉”,就内容及人物自主质“疑”:

⑴课文详写起义的准备和发生的意图是什么?

⑵陈胜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并装神弄鬼?

⑶“召令徒属”与“并杀两尉”,能否颠倒?

⑷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三、合作解“疑”

学生之间研讨、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解决以上“疑”点,全课自然收束。《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演读──让学生过一把“演戏”瘾,在表演中自觉切入文本,深刻把握人物形象。

〖主要教学步骤〗

一、朗读入“戏”

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重点是人物对白)──学生表情朗读。

2、教师表情范读──学生表情译读全文。

二、师生说“戏”

1、师生说“舞台提示”(人物、时地、布景、服装、道具、幕次、战国末期的背景、人物台词的表情心理、动作、上下场等)。

2、师生说“人物台词”(对白、独白、旁白)。

三、演“戏”竞赛

1、学生四人一组(分别是解说、“安陵君”、“秦王”、“唐雎”)尝试进行自导自演。2、挑选两组同学进行演戏竞赛。

四、学生评“戏”

1、学生主要就以上两组同学在塑造人物方面发表“观后感”,提出表演建议。

2、学生各用一句话评说文中的三个人物。

3、教师小结。

【方案二】

〖教学角度〗

写读──让学生通过改写深入理解课文,认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主要教学步骤〗

一、朗读,精心梳理情节

学生梳理的情节是:

1、秦王野心吞安陵,唐雎临危受使命;

2、秦王咄咄逼人,唐雎寸步不让;

3、秦王欲发“天子怒”,唐雎挺剑效古人;

4、秦王长跪致歉,唐雎不辱使命。

二、改写,深入解读文本

1、教师进行改写指导。如:可以依据以上情节,通过悬念、对话展开情节,将文章改写为四回目的章回体小说,可以通过添加舞台提示、人物台词将文章改写为剧本,可以以随行史官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唐雎使秦的经过,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针锋相对──我与秦王战斗的日子》,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唐雎向安陵君汇报与秦王交锋的情况,抒写为国捐躯的赤诚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2、学生改写课文。

3、学生作品展示,师生简评。

《隆中对》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

说读──通过让学生形式多样的“说”,多角度深刻理解课文。

〖主要教学步骤〗

一、说说“三顾茅庐”

1、学生轻声读课文一、二段,复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2、学生简说该故事的写作意图。

二、说说隆中“对”

学生高声朗读课文第三段。

1、先说隆中“对”的层次:

论“不可争”与“不可图”──论“可争”与“可图”──如何去“争”与“图”。

2、再说隆中“对”的战略蓝图、战略方针、治国方略。

战略蓝图:三分天下,兴汉室,成霸业;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联孙权,内修政理;治国方略:恤民举贤,重视“人和”与“人谋”。

三、评说诸葛亮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1、扣住细节如“好为《梁父吟》”、“卧龙”、“三顾茅庐”、“鱼水之情”评说。

2、结合隆中“对”,评说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和治国才能。

3、教师小结。

【方案二】

〖教学角度〗

联读──通过比较课文与《三国》材料,发现二者不同的艺术手法与效果。

〖主要教学步骤〗

(学生已在课前熟读课文、通读《三国》材料即《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

一、课件展示《联读探究题》

1、课文和《三国》材料各侧重写了什么内容?二者有无相同的内容?

2、课文和《三国》材料侧重写的人物分别是谁?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3、课文和《三国》材料,你更喜欢前者还是后者?为什么?

4、挑出两文中你最感兴趣的细节,说几句评析的话。

二、联读探究

1、学生八人一组讨论以上题目,作好讨论记录,并推举一至两名同学作中心发言。

2、教师巡回指导。如题1,指导学生从篇幅、写作意图的角度思考;题3,指导学生从语言和手法的角度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教师补充、明确、小结。

《出师表》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

听读──训练学生听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听”中逐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主要教学步骤〗

一、听读,正确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学生赛读。

二、听读,整体阅读

1、一男生读全文,学生带着问题倾听。

⑴诸葛亮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哪一条为主?

⑵文章抒发了诸葛亮的什么感情?

2、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三、听读,精品精读

1、一女生读第六段,学生倾听思考:

⑴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⑶用原句回答下列问题,并作简析:

写作者志趣的句子写刘备知人求贤的句子。

说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表达知遇之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并小结。

四、听读,积累美“点”

同桌两名同学互动:甲(乙)读乙(甲)听,乙(甲)在文中圈出并摘录精美词句。

【方案二】

〖教学角度〗

扩读──立足课文,辐射拓展,多层面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主要教学步骤〗

一、读懂课文

1、点击课件,听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课文、注释,读好长句短句、语气语调,读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3、梳理文中关键句,整理概括文中的三条建议。

4、重点朗读课文六、七段,体会文章寓情于事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扩读课文

1、学生分小组收集下列信息,分类积累:

⑴诸葛亮伐魏的背景;

⑵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⑶有关诸葛亮的事迹、传说、俗语及对其评价的资料;

⑷后主刘禅其人;

⑸文中涉及的蜀国大臣的资料;

赏析《出师表》的诗、文、联。

2、以课文及收集的材料为依据,组织“千秋诸葛我评说”讨论会,评说其“才智”、“忠诚”、“得失”等。

3、学生整理各“家”之言,课下写一篇作文。

《词五首》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

比较鉴赏──指导学生对五首词进行比较鉴赏,体会词的情感与艺术特色。

〖主要教学步骤〗

一、在“美读”中初品“美”

1、教师指导读词要领:抓住词的情感基调,入情入境;明确节奏,读准重音和语调。2、学生美读,酝酿品词的艺术氛围。

二、在比较中发现“美”

1、以《望江南》为例,指导鉴赏词的一般方法:首先是整体把握,可用抓“词眼”的方法去把握词的情感──《望江南》的“词眼”是“肠断”,抒发了闺中女子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的感情;其次是“美点”鉴赏,如鉴赏手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用典)、语言(修辞、炼词造句)等的妙处─望江南》可鉴赏叠词。

2、学生自选任一首词进行鉴赏,并与同类词比较。如鉴赏《渔家傲》,可比较《江城子》、《破阵子》;鉴赏《武陵春》可与李煜的《虞美人》比较。

3、教师明确、小结。

【方案二】

〖教学角度〗

背读──教给学生背诵诗词的方法,高效背诵,达到深入解读文本的目的。

〖主要教学步骤〗

一、感知“背读”

1、学生大声诵读课文,10分钟之后,当堂检验背诵效果。

2、请背得好的同学传授背诵“秘诀”。

二、学会背读

1、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词的主题、情感、思路,并要求学生标出每首词上下片的首字、韵脚。2、教师示范背诵,结合课文传授背诵诗词的方法:

⑴理解诗词大意和思路;

⑵明了诗词的结构:诗大都讲究对仗,弄清结构规律,记住上句,就容易记下句;

⑶重视诗词首字和韵脚;

⑷心想(即脑海里浮现词中的画面)、耳听、眼看、手写、口念结合;

⑸同学互动对背,你背上句,我背下句。

三、高效背读

1、学生背诵比赛。

2、学生根据背诵,体验,说理解文本的话,说发现文本“美点”的话。

3、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第五篇: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综合测试题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3世纪,英国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这与英国哪一法律文献的颁布直接相关?()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权利请愿书》

D.《人权宣言》

2.《全球通史》一书中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议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中“根源”指的是()A.国王得到拨款后解散了议会 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文献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领导这次革命的是()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威廉

D.华盛顿

5.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4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个国家”诞生的标志是()A.《独立宣言》的发表 B.英国被迫承认这个国家独立 C.1787年宪法的制定

D.《人权宣言》的发表

6.一位历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A.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7.历史陈述有时带有感情色彩,据此判断,北美人民关于独立战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陈述的是()A.《独立宣言》发表 B.来克星顿枪声

C.华盛顿出任总司令 D.萨拉托加大捷

8.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A.赢得了国家独立 B.确立了联邦制国家 C.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9.每年的7月14日是法国人民欢度国庆的日子。下列哪一事件与法国国庆日有直接关联?()A.拿破仑发动政变夺权 B.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10.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拿破仑对内的建设,有些是有永久的价值的,而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该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是()A.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B.奠定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 C.以法律形式明确约束国王权力 D.强化监督职能以维护共和政体

11.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12.在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法律性质的文献,其中标志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在本国正式确立的是()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法国《人权宣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读图,回答问题。(18分)

图A 《权利法案》

图B 《独立宣言》

图C 《人权宣言》(1)图A是哪国颁布的法律文献?基于此法律该国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体制?(6分)

(2)图B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4分)

(3)图C所示法律文献由哪一机构颁布?明确了哪些基本原则?(6分)(4)上述法律文献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明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印第安人不算。

——1787年美国宪法

(1)材料一引自美国历史上的什么文献?该文献体现了什么思想?(6分)

(2)材料二中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什么原则把美国设计为联邦制共和国?“五分之三非公民”和印第安人不算正式公民,这说明了什么?(6分)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你对美国颁布的这两部法律文献有何看法?(4分)

15.拿破仑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1794年7月,雅各宾派专政因政变而结束。不久,大资产阶级掌权的督政府建立,然而,这个政府软弱无能,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面对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和国内动荡的局势,大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具有杰出军事和政治才干的拿破仑抓住了时机,冒险回国,夺取政权,成为大资产阶级手中的一把利剑。

材料二 拿破仑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多次打败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捍卫了法国主权和独立。法军打到哪里,法国革命的思想就传播到哪里。在法军的刺刀下,一些封建王朝被摧毁,旧的疆界被打破,这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材料三 在对外关系上,拿破仑帝国也由防御转向侵略,瓜分他国领土,使一些国家成为附庸国。拿破仑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1)根据材料一回答:造就时代英雄拿破仑的“时势”和主观条件是什么?拿破仑是怎样夺取和掌控政权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拿破仑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最突出的事件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拿破仑对外战争在客观上有何进步之处?(6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拿破仑对外战争后期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拿破仑帝国覆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教师详解详析

1.B 2.D 3.A 4.A 5.A 6.A 7.D 8.A 9.B 10.A 11.A 12.A

13.(1)英国。君主立宪制。

(2)美国独立战争。宣告北美 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宣告美国诞生)。(3)制宪议会。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

(4)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等。14.(1)《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民族独立等思想。

(2)分权制衡原则。这说明美国种族歧视相当严重。

(3)《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这两部法律文献为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但《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1787年宪法又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没有给黑人和印第安人与白人同等的权利。

15.(1)时势: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和国内动荡的局势(即乱势)。主观条件:拿破仑个人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干。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统治;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打败反法联盟,维护了革命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3)战争演变为侵略战争。主要原因:侵略战争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连年战争也引起法国人民的不满;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强于资产阶级势力。

下载九年上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上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教案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

    六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年级六学科语文章(组)五《名著之旅》学习内容《将相和》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属精读课文,它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本文通过“完璧归赵”......

    六上第二单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我们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但你们知道吗?50年代的中国是一......

    六上第二单元备课

    《山雨》《索溪峪的野》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体味那山雨和索溪峪的无穷韵味吧! 一、出示学案 1、默读课文,理......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反思

    第六单元 课题: 三 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反复诵读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体......

    六上第八单元作文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每当我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哼着这首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的......

    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5篇精读课文《要好好学习》、《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孔繁森》、《大禹治水》,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 《要好好学字》记叙了......

    六上第四单元作文

    珍惜水资源 从我做起 人世间有百般的爱,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爱,都需要在具体的行动中去实现。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