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卒中中心建设(共)
卫健委:6月30日前,各地医院必须新建卒中中心
4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管力度,推进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强化对脑卒中诊疗工作的培训、质量控制和督导考核。
《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关于进一步加强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8〕269 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完善脑卒中诊疗服务体系,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脑卒中危害,现就进一步加强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规范脑卒中诊疗,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降低疾病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防止或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医疗机构要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重视脑卒中诊疗管理,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二、强化脑卒中高危疾病诊疗和早诊早治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以下简称基地医院)和卒中中心作用,做好脑卒中高危疾病筛查和治疗管理工作。做好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控制,强化房颤等心脑血管疾病规范化管理,降低心源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要大力推进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强化脑卒中诊疗相关院前急救设备设施配备,完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鼓励开展“卒中急救地图”建设,打造“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
推进医院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与医疗机构急诊的衔接,提高脑卒中紧急救治效率。
鼓励医疗机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先诊疗、后结算”政策,对于不具备支付能力或身份不明的脑卒中患者,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发挥其“救急难”作用,避免因费用问题延误治疗。
三、完善脑卒中综合诊疗管理模式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推进基地医院建设和卒中中心建设,推动组建基地医院、三级医院卒中中心牵头,急救中心、康复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医疗联合体。
促进“院前急救、院内治疗、院外康复、基层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有效衔接。有关医疗机构要大力推进组织管理、工作制度、绩效分配、质量考核等各项制度改革,整合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检验科、康复科等相关学科,优化服务流程,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专岗,配备专人负责脑卒中急救协调和随访管理等。
四、大力推进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管力度,推进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强化对脑卒中诊疗工作的培训、质量控制和督导考核。各省份要指定技术实力强的卒中中心,作为区域内脑卒中技术指导、培训教学和质量控制中心。
组织辖区内卒中中心相关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推广普及脑卒中诊疗关键适宜技术,并按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及其他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
各省份要在2018年6月30日前将本地区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有关情况,包括卒中中心建设数量、业务开展情况等报我委。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重点和短板环节完善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区域脑卒中诊疗管理水平,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和指导工作。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医政医管局 张萌、张文宝 联系电话:010-68792196、68792200 传 真:010-68792206 电子邮箱:YZYGJYHC@nhfpc.gov.cn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2018年4月20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关于进一步加强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并限定了各省汇报建设成果的具体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发文更加注重工作的落实情况。
《通知》表明要按照2016年11月25日发布的《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及其他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下面请看《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详细内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6-11-25 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时参考使用。同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卒中救治管理工作,按照当地人口、医疗需求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情况,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鼓励相关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满足当地卒中诊疗需求。
二、各地要采取措施推动卒中疾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加强医院卒中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疗机构、护理院等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保障卒中患者及时救治、及时康复。
三、各地要加大对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指导完善医院卒中中心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落实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强对卒中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四、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要指导专家组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评估和管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1月17日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4.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反应快速,业务熟练,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诊断、评估、救治及转运上级卒中中心等,为争取急救时间窗提供规范、快速的诊疗服务。5.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建立与院外急救体系对接和接受上级医院会诊、远程卒中救治及患者转诊的机制和制度。
6.建立符合标准的卒中病例信息登记、统计分析、随访系统及数据库。
(四)工作要求。1.实施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对于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及时接诊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并开展救治。2.按照适应证选择溶栓等治疗。3.执行规范化的卒中一、二级预防。4.开展早期卒中康复治疗。
5.能够开展脑卒中基本病因学及常见相关危险因素检查。6.保证全天候开展心电图、胸片检查。7.保证全天候开展颅脑CT平扫。
8.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卒中量表进行评估。
9.对卒中患者采取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10.对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液体和营养状况评估,不能正常进食但胃肠条件允许的患者能够早期进行鼻饲,并进行有效监测。
11.门诊医生能积极倡导并推广卒中防控5项简易措施:规范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危险因素;进行体力活动及常规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肥胖;戒烟限酒;掌握识别卒中预警症状和应对方法,定期体检。
12.制定社区卒中健康教育与预防计划,开展本区域内的群众健康宣教工作。组织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卒中防治培训工作。二、三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介入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开设符合设置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4.设置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或床位,开设床位10张以上。5.开设卒中专科门诊,能够开展规范的卒中筛查、高危人群干预及随诊。6.开设卒中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有关康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7.建立脑卒中健康宣教、专业技术培训及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8.卒中中心要按照病历书写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专科特点,开展病历信息化建设;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诊疗数据、随访数据等信息统计、分析系统,以规范卒中诊疗,加强临床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3.按照卒中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
4.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病例管理、随访管理的相关制度。
5.设置专人负责的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
(三)建设要求。
1.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建立急诊值班(24小时/7天)制度。脑血管病急诊值班负责人应由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担任。
2.配置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具有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小组,能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及综合物理治疗等。4.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业小组;与本地区急救中心及有关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对于转诊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及时接收、有效处置。
5.能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手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等。
6.具备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认知及心理疗法等技术项目及治疗设备。具备营养障碍管理医师。7.建立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及双向转诊制度;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8.根据脑卒中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本中心脑卒中诊疗流程,并定期审核及修订。
(四)服务要求。
1.规范卒中诊疗,提高符合适应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率,降低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2.康复医学科早期介入,及时对患者进行基本功能评定,尽早开始康复治疗。3.能够24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服务,对卒中患者实施CT或MRI优先检查;可开展CT和MRI的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检查。4.能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24小时/7天)和血管功能评估。
5.能够采用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和介入治疗科等专科技术手段治疗或预防各种类型卒中: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6.能够向各级医院双向转诊患者及提供远程会诊,实现卒中信息数据网络直报。
附录: 医院卒中中心诊疗流程及质控指标
一、主要诊疗流程 1.接诊诊疗服务
1.1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命体征评估; 1.2实施头部影像学检查、血生化等辅助检查;
1.3相应时间窗内应用r-tPA或尿激酶;知情告知;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介入、开颅手术等治疗。2.入院后诊疗 2.1抗血小板治疗;
2.2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2.3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2.4早期康复评估及治疗; 2.5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2.6早期吞咽功能评价; 2.7健康宣教(戒烟等)。2.8血压评估与管理; 2.9血糖评估与管理; 2.10血脂评估与管理; 2.11血管功能评估。3.出院前诊疗 3.1出院时抗栓治疗; 3.2出院时卒中合并症患者的相应用药; 3.3膳食平衡原则及个体化康复指导;
3.4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卒中发作预警,用药依从性等宣教; 3.5出院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4.出院后随访
二、主要质控指标
1.卒中患者抵达急诊接受NIHSS评分的比例。
2.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
3.在抵达医院60分钟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4.在发病6h内到达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到达急诊至开始做多模式头颅CT/CTA或MRI/MRA的时间。完成头颅CT<25分钟的比例; 5.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血管内治疗的时间。
6.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36h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7.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6h内发生明显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
8.对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治疗后90天mRS记录的患者比例。
9.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后24小时内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10.接受CEA或CAS治疗的患者在30天内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11.SAH、ICH、AVM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
12.48小时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SAH患者从就诊到行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术治疗的平均时间。13.AVM导致的卒中患者在30天内行外科或血管内治疗的比例。14.卒中患者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比例及死亡率。15.卒中患者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及死亡率。
16.与华法林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率;INR升高(INR>1.4)患者从入院到给予促凝血治疗后INR达标的平均时间。
17.各类型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SAH或TIA患者入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的比例。英文注释:
TCD Transcranial Doppler 经颅多普勒。一维多普勒超声,用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TCCD Transcranial Color Coded Doppler/TCCS Transcranial Color Coded Sonography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用于颅内动脉血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检测。TCCD与TCCS为相同的检查技术不同的英文缩写表达。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A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血管造影。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MRA Magnetic Resonance Agiography 磁共振血管造影。MRS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磁共振波谱分析。
NIHS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卒中量表”)。
r-tPA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药物。
CEA Carotid Endarterectomy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运重建的外科治疗方法。CAS Carotid Artery Stent 颈动脉支架。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运重建的外科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珠网膜下腔出血。因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导致的蛛网膜下内的出血。
ICH Intracranial Hematoma 颅内血肿。
AVM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脑动静脉畸形。
IN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Ratio 国际化标准比值。凝血四项检查中的一项对照标准。
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缺血症状或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者。
第二篇:县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方案(2018)
关于印发《县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医院各科室(组):
现将《县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县医院
2018年05月30日
县医院
卒中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为了规范卒中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卒中中心认证工作,以《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防治中心现场评估指标(试行)》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IS疾病为主的卒中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卒中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特制定卒中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卒中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以急性卒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卒中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卒中确诊时间、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9年初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防治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县医院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主任委员:(院长•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委员:(业务副院长)
(神经内科主任)
委
员:(院长助理)
(办公室主任)
(党总支副书记、感控办主任)(工会主席)(财务科科长)(药剂科主任)(总务•设备科科长)(医疗质量安全科科长)(护理部主任)
秘 书:(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协调员:(医教科主任)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卒中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卒中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卒中中心建设及申报方案和管理办法。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3.制定急性卒中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综合事务管理办公室设在神经内科,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副主任由xx同志担任,负责卒中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卒中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1.医疗总监:(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2.医疗副总监:(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3.行政总监:(医务科长)4.院前急救/急诊组
组 长:(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 员: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
职 责:负责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对患者正确分诊,负责抽血化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急性缺血性脑卒是否静脉溶栓评估等。
5.静脉溶栓组、脑血管介入组一组 组 长:(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成 员: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
静脉溶栓组职责:卒中病史收集,明确发病时间,是否符合初筛标准;神经系统查体及评分(GCS、NIHSS、mRS、BI);急查头颅CT、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肾功能、心电图等;判断是否适合静脉溶栓;与患者/家属沟通,签溶栓知情同意书;填写治疗路径,完善溶栓手册;完善头颅CTA/CTP;溶栓过程中并发症的处理;决定是否继续/终止溶栓;决定是否行血管内治疗。
6.脑血管介入组二组
组 长:(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 员:介入科全体医护人员
脑血管介入组职责:进一步判断DSA适应症,评估可能风险;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判断血栓形成的部位、评价灌注、侧支循环;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血管内治疗;完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填写治疗路径。
7.神经外科组
组 长:(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 员: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
职 责:明确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手术适应症,评估手术风险;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对于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评估病情择期 手术;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手术必要性及相关风险;填写治疗路径。
8.康复组
组 长:(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 员:康复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
职 责:提供早期康复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
9.临床心理组
组 长:(临床心理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成 员:临床心理科全体医护人员 职 责:提供卒中患者的心理防治 10.重症医学组
组 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 员: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
职 责:负责危重病人的转入、转出,病情突变时的现场救治。
11.检验组
组 长:(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技师)成 员:检验科全体人员
职 责:按规定的时效准确给出检查结果 12.超声组
组 长:(超声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 员:超声科全体人员
职 责:按规定的时效准确给出检查结果 13.影像组
组 长:(CT/MRI科主任•主任医师)成 员:CT/MRI科全体人员
职 责:按规定的时效准确给出检查结果 14.护理组
组 长:(护理部主任)
副组长:(神经内科护士长)、(神经外科护士长)成 员: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全体护士
职 责:在院卒中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协调和落实卒中小组各科室之间的配合、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熟练掌握卒中制度、工作流程和病情观察,积极参加院内、外脑卒中继续教育培训;副组长负责制定本科室卒中相关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并监督落实;负责所辖科室卒中患者的健康指导和护理疑难问题的解决;按时参加卒中护理小组活动和会议,并负责所辖科室护理人员卒中救治、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卒中患者的管理工作;按要求及时完成上级交付的工作,对存在问题要及时反馈委员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督导卒中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
四、实施步骤
(一)建制立规阶段(2018年6月-7月)
任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培训计划、质量控制标准、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方案等运行和管理机制。7月初进行中国卒中中心预申报。
(二)宣教培训阶段(2018年7-10月)
任务:在院内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分层次的培训,达到应知应会;在院外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相应的宣教,使其了解卒中诊治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就医途径。
(三)实施改进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0月)任务:正式实施有关管理办法,执行工作流程,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四)申请评审阶段(2018年11月)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防治中心现场评估指标(试行)》自我评价后申请省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组织初次认证评审验收。
(五)整改提高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03月)针对评审验收提出的整改要求落实整改,争取通过评审。
五、工作要求
建设卒中中心的目的是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急性卒中患者诊疗行为,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危重症死亡率、致残率,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 设,实现我院功能定位向急危重症疑难患者救治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全体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决服从卒中中心委员会的领导,团结协作,克难奋进,认真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委员会办公室反馈,以便医院及时修正完善。
第三篇:申请创建我院“卒中中心”方案(讨论稿)
申请创建我院“卒中(防治)中心”报告(讨论稿)
一、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脑血管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且每年正在以8.7%的速度快速增长,位居居民死因的首位。为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降低疾病负担,于2015年03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出《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网络医院要加强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网络医院要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按照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开展早期再灌注治疗,须进行心血管、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尽快转运至具备相应诊疗资质的医院。网络医院要逐步完善并形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诊疗模式,缩短再灌注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水平。卒中病人今后将有定点专业救治医院。
自2012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会同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和指导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的试点及标准起草工作,并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00家单位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成为“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单位)。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将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下一步工作重点。我们将联合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成包括十家以上“国家示范卒中中心”,百家以上“高级卒中中心”,千家以上“卒中中心”的三级卒中中心网络,到2020年,基本完成覆盖全国的卒中中心体系构建。
二、概述
卒中单元(SU):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欧洲,很快传入美国,并且风靡全球。2001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于国内率先开展卒中单元来治疗脑卒中。此后,卒中单元迅速扩展至全国。这一医疗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传统的脑卒中治疗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它意味着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将不再只是一种药物和一种手法,而是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虽然卒中单元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但是典型的卒中单元无法为疑难的卒中类型、严重功能缺失或多器官损害患者提供必要的特殊医疗及技术支持。这些患者往往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内科医生和各专业的专家采取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卒中中心(SC):基于上述情况2000年美国脑发作联盟(BAC)讨论提出了卒中中心的概念,并推荐了2种类型:初级卒中中心(PSC)和综合卒中中心(CSC)。CSC是一个组织或系统,需要专门的人员队伍、专家、基础设施以及卒中诊治程序,高质量的内、外科医疗、特殊检查或介入治疗。CSC的附加功能是作为该地区其他医疗组织,如PSC的资源中心,这包括提供治疗特殊病例的专家、指导患者分诊、指导PSC的检查与治疗、为该城市(地区)其他医院和卫生专业人员提供教育资源。2015年5月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脑血管病临床专科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对脑血管病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实际状况,拟定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详见附件1.)。卒中中心设臵分为“卒中防治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和“国家示范卒中中心”三级。2015年6月,中国卒中学会发起成立了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并由中国卒中学会、国家卫计委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制定发布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详见附件2.)。到目前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公布成员医院名单已超过1500家。
三、目标
卒中中心建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精神指导下,以《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为蓝本,逐步形成规范的卒中中心诊疗模式。并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包括:院前急诊接转诊流程,院内多学科合作的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急性期规范诊疗,二级预防,以及临床医师和人群教育等。中心逐步发展提供包括重症内外科医疗、专门性检查(如全脑血管造影、经食道超声检查等)、神经外科和介入等治疗,同时成为我地区的卒中医疗资源中心,产生区域辐射影响,为我市及周边旗县医院和卫生专业人员、人民群众提供教育资源。条件具备后积极向中国卒中中心提出申请国家“卒中防治中心”、“高级卒中中心”以及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能够使卒中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国卒中中心的统一培训和继续教育。从而实现高度组织化管理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提供给卒中患者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效价比合适的措施。最终达到“三个提高、三个降低”的重要目标:即提高急救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均等性,降低因卒中造成的死亡、降低卒中复发、降低医疗费用。
四、方案
卒中中心建设将打破原有分科、分专业治疗的壁垒,整合我院神经内外科、急诊科(包括120急救)、重症监护室、影像、介入科、检验科的优势力量,成立卒中中心诊疗小组实现多学科协作的无缝对接,大大缩短卒中患者入院到CT检查和治疗的时间、进行快速神经科评价、使更多的病人收入急性卒中治疗单元,为卒中患者提供专业化程度更高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有效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节约医疗成本,从而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两名高年主治以上医师为卒中单元组长(缺血组、出血组),以神经内、外科医师为主体,康复科、介入科、急诊科、超声、影像、检验卒中诊疗相关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2.设立一定数量卒中病房(床位)由卒中救治小组负责诊疗工作。3.设立卒中重症监护室(SICU),与目前重症监护室共用并分区侧重不同,逐步培训一定数量神经重症专职医护人员。
4.依据国家卒中诊治规范及指南,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由专人负责卒中相关信息的登记、随访、健康宣教、继续教育及科研等工作。建立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
5.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设立卒中筛查、防治、宣传门诊。
五、意义
2015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要全面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和救治质量,“逐步形成规范的卒中中心诊疗模式”,以实现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和疾病负担的目标。正是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这一要求,中国卒中学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推出《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这部指南将实现四大目标,即规范卒中救治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及降低医疗成本。
卒中中心,是一种组织化管理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代表着未来的诊疗模式。这种模式将将打破原有分科治疗的壁垒,汇集神经外科、急诊科、介入科、检验科、影像科的力量,能够真正实现多学科协作的无缝对接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将涵盖从院前到院内的救治生存链。在这条生存链上,患者从发现预警信号到院内诊断、治疗,将极大地缩短救治的时间窗,并在时间窗内保证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目的是提供给卒中患者最佳医疗服务,包括高质量、标准化、有效的和效价比合适的措施。
卒中中心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救治和技术上的问题,更强调的是有关的学科之间相互的进行协调,在医院院领导的整体领导下,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建立一个良性的整合的机制。也就是说并不是单纯的把这些学科放在一起就行了,而是一种机制上的整合,主要应该体现在机制上和理念上,而不仅仅是空间位置上的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我院脑卒中防治中心的成立,对于加快我盟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今后将在卒中防治理念传播、医疗诊治、技术培训、学术研究和临床诊疗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相应工作,为众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音。
二0一六年六月十二日
第四篇:中国卒中科普宣传口号
中国卒中科普宣传口号
1、急诊取栓技高一筹,卒中预后效果更好。——作者:铅山县中医院 王赛清
2、栓子取出来,生命再精彩!——作者:北京天坛医院 霍晓川
3、卒中不可怕,取栓解决它。——作者:华北制药 张国英
4、早一点取栓,多一份平安。——作者:祥旺集团 陈双喜
5、命悬一线,急诊取栓;微创无痛,转危为安!——作者:吉林教育杂志社 逯家驹
6、卒中取栓,治疗首选。——作者: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 冯之英
7、推广国际标准,普及取栓急诊。——作者:怀远县唐集镇政府 张勇
8、中风防治添新招,急诊取栓有神效。——作者:邱县中医院 杨亚璞
9、取回逝去的健康,拉开生命的帷幕!——作者:北京天坛医院 霍晓川
10、血栓堵塞不用怕,今有取栓好方法。——作者:武汉市第一医院 吴家顺
11、取栓治卒中,世界在行动。——作者:华北制药 张国英
12、卒中偏瘫,取栓首选。——作者: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 杨春杰
13、急性中风真凶险,介入取栓保平安。——作者:邱县中医院 杨亚璞
14、突发卒中,病情凶险;介入取栓,刻不容缓。——作者: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原庄村卫生所 王素芹
15、卒中金标准,取栓保平安。——作者:祥旺集团 陈双喜
16、取栓技术相伴,脑梗转危为安。——作者:怀远县唐集镇政府 张勇
17、急诊取栓,化险为夷。——作者:铅山县中医院 王赛清
18、珍爱生命,预防卒中;一旦脑梗,赶紧取栓!——作者:解放军第107中心医院 段英辉
19、脑卒中,莫惊慌,先溶栓,后取栓!——作者: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边颖
20、卒中取栓,健康护航。——作者:章邦洪
21、卒中危急,时不我待,溶栓取栓,刻不容缓。——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逯丹
22、开创取栓新时代,拉回生命更精彩!——作者:北京天坛医院 霍晓川
23、生命只有一次,取栓就在此刻!——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麦鸿成
24、急性卒中,移步惊心;急诊取栓,多份安心。——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佛山外国语学校 杨海亮
25、脑梗死,怎么办?速就医,快取栓!——作者:解放军第108中心医院 段英辉
26、中风致残瘫,取栓保平安。——作者:邱县中医院 杨亚璞
27、关注急诊取栓,共护生命安全。——作者:铅山县中医院 王赛清
28、急性脑梗不可怕,支架取栓解决它。——作者: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吴辉
29、支架取栓,新方向新希望。——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许东
30、脑梗治疗新核武,急诊动脉取栓术。——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 邹钒
第五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
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时参考使用。同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卒中救治管理工作,按照当地人口、医疗需求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情况,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鼓励相关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满足当地卒中诊疗需求。
二、各地要采取措施推动卒中疾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加强医院卒中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疗机构、护理院等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保障卒中患者及时救治、及时康复。
三、各地要加大对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指导完善医院卒中中心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落实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强对卒中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四、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要指导专家组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评估和管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1月17日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4.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反应快速,业务熟练,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诊断、评估、救治及转运上级卒中中心等,为争取急救时间窗提供规范、快速的诊疗服务。
5.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建立与院外急救体系对接和接受上级医院会诊、远程卒中救治及患者转诊的机制和制度。
6.建立符合标准的卒中病例信息登记、统计分析、随访系统及数据库。
(四)工作要求。
1.实施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对于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及时接诊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并开展救治。
2.按照适应证选择溶栓等治疗。
3.执行规范化的卒中一、二级预防。
4.开展早期卒中康复治疗。
5.能够开展脑卒中基本病因学及常见相关危险因素检查。
6.保证全天候开展心电图、胸片检查。
7.保证全天候开展颅脑CT平扫。
8.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卒中量表进行评估。
9.对卒中患者采取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10.对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液体和营养状况评估,不能正常进食但胃肠条件允许的患者能够早期进行鼻饲,并进行有效监测。
11.门诊医生能积极倡导并推广卒中防控5项简易措施:规范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危险因素;进行体力活动及常规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肥胖;戒烟限酒;掌握识别卒中预警症状和应对方法,定期体检。
12.制定社区卒中健康教育与预防计划,开展本区域内的群众健康宣教工作。组织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卒中防治培训工作。
二、三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介入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开设符合设置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
4.设置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或床位,开设床位10张以上。
5.开设卒中专科门诊,能够开展规范的卒中筛查、高危人群干预及随诊。
6.开设卒中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有关康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7.建立脑卒中健康宣教、专业技术培训及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8.卒中中心要按照病历书写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专科特点,开展病历信息化建设;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诊疗数据、随访数据等信息统计、分析系统,以规范卒中诊疗,加强临床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3.按照卒中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
4.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病例管理、随访管理的相关制度。
5.设置专人负责的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
(三)建设要求。
1.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建立急诊值班(24小时/7天)制度。脑血管病急诊值班负责人应由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担任。
2.配置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具有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小组,能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及综合物理治疗等。
4.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业小组;与本地区急救中心及有关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对于转诊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及时接收、有效处置。
5.能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手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等。
6.具备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认知及心理疗法等技术项目及治疗设备。具备营养障碍管理医师。
7.建立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及双向转诊制度;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8.根据脑卒中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本中心脑卒中诊疗流程,并定期审核及修订。
(四)服务要求。
1.规范卒中诊疗,提高符合适应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率,降低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2.康复医学科早期介入,及时对患者进行基本功能评定,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3.能够24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服务,对卒中患者实施CT或MRI优先检查;可开展CT和MRI的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检查。
4.能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24小时/7天)和血管功能评估。
5.能够采用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和介入治疗科等专科技术手段治疗或预防各种类型卒中: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6.能够向各级医院双向转诊患者及提供远程会诊,实现卒中信息数据网络直报。
附录:医院卒中中心诊疗流程及质控指标
附录
医院卒中中心诊疗流程及质控指标
一、主要诊疗流程
1.接诊诊疗服务
1.1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命体征评估;
1.2实施头部影像学检查、血生化等辅助检查;
1.3相应时间窗内应用r-tPA或尿激酶;知情告知;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介入、开颅手术等治疗。
2.入院后诊疗
2.1抗血小板治疗;
2.2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2.3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2.4早期康复评估及治疗;
2.5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2.6早期吞咽功能评价;
2.7健康宣教(戒烟等)。
2.8血压评估与管理;
2.9血糖评估与管理;
2.10血脂评估与管理;
2.11血管功能评估。
3.出院前诊疗
3.1出院时抗栓治疗;
3.2出院时卒中合并症患者的相应用药;
3.3膳食平衡原则及个体化康复指导;
3.4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卒中发作预警,用药依从性等宣教;
3.5出院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
4.出院后随访
二、主要质控指标
1.卒中患者抵达急诊接受NIHSS评分的比例。
2.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
3.在抵达医院60分钟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
4.在发病6h内到达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到达急诊至开始做多模式头颅CT/CTA或MRI/MRA的时间。完成头颅CT<25分钟的比例;
5.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血管内治疗的时间。
6.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36h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
7.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6h内发生明显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
8.对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治疗后90天mRS记录的患者比例。
9.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后24小时内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
10.接受CEA或CAS治疗的患者在30天内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
11.SAH、ICH、AVM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
12.48小时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SAH患者从就诊到行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术治疗的平均时间。
13.AVM导致的卒中患者在30天内行外科或血管内治疗的比例。
14.卒中患者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比例及死亡率。
15.卒中患者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及死亡率。
16.与华法林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率;INR升高(INR>1.4)患者从入院到给予促凝血治疗后INR达标的平均时间。
17.各类型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SAH或TIA患者入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的比例。
英文注释:
TCD
Transcranial Doppler 经颅多普勒。一维多普勒超声,用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TCCD Transcranial Color Coded Doppler/TCCS Transcranial Color Coded Sonography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用于颅内动脉血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检测。TCCD与TCCS为相同的检查技术不同的英文缩写表达。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A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血管造影。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
MRA Magnetic Resonance Agiography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S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磁共振波谱分析。
NIHS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卒中量表”)。
r-tPA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药物。
CEA Carotid Endarterectomy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运重建的外科治疗方法。
CAS Carotid Artery Stent 颈动脉支架。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运重建的外科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珠网膜下腔出血。因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导致的蛛网膜下内的出血。
ICH Intracranial Hematoma
颅内血肿。
AVM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脑动静脉畸形。
IN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Ratio 国际化标准比值。凝血四项检查中的一项对照标准。
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缺血症状或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者。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