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起航,信义之船》读书心得
《起航,信义之船》读书心得
高一(3)班 杜懿
“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值得我们每个人照,值得我们这个社会照,值得我们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照。”
“信义兄弟”,这是孙水林、孙东林的一个综合头衔,虽然公布这个头衔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一个。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信义兄弟”。
孙水林、孙东林两兄弟出身贫寒,通过一路打拼,都成为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从1989年在外承包工程开始,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哪怕是借钱,他们都要在年前把工资足额发到工友手里。2010年腊月二十六,哥哥孙水林为了抢在大雪封路前给提前回家的农民工送工钱过年,连晚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夫妇和三个儿女全部遇难。惊闻噩耗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忍着巨大的悲痛,通知所有工友上门领钱。从腊月二十九的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八点半,60多位农民工的工资全部结清。
结完工资后,孙东林说:“现在我可以站在我家楼上,向所有的人说,虽然我哥哥不在了,但我们兄弟俩不欠别人一分钱”,这个时候,这个汉子才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哭出声来。
其实,他们如期还薪原本是应该的,但因为生死接力,才具有非凡的意义。孙氏兄弟接力还薪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做人的良知与品格,更反映了我们当前最缺失也最需要的东西:信义。
在《起航,信义之船》这本书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寒青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以深情舒缓的笔触,追溯了这对农家子弟的成长道路,讲述了孙氏兄弟信义品格的发展过程。
这样的信义举动,源于生养他们的小山村人的憨实理念,源于仰山庙的深情呼唤,源于弟兄俩的守义情感,源于打工路上的讨薪之难„„所以,当他们做了包工头以后,他们就将“干了活就得给钱,新年不欠旧账”当成一种郑重的承诺与坚守。
信义说到底其实是跟道德捆绑在一起的,它本应是中华民族世袭的传统美
德。但在这个越来越缺少良知的社会,我们却将它变成了一种需要提倡的精神,这其实已经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背信弃义的人已经屡见不鲜。离我们最近的当数2012年7月3日下午发生在湖南娄底孙水公园的一件事情:一家三口下河游泳差点溺水,女主人大呼救命。路过的27岁小伙子邓锦杰立即下水救人。那一家获救了,邓锦杰却不幸身亡。用一条生命换回一个完整的家庭,英雄的事迹足以令世人为之动容,然而将该事件推上网络热议高潮的并非是邓锦杰的英勇事迹,而是被救者的冷漠。一家三口上岸后马上离开,有群众提醒,救你们的人还没找着,获救者竟撇一撇嘴:“关我屁事”„„
那一句“关我屁事”像一把冰刀插入邓锦杰家人的心房。获救者的冷漠行径,让我们再一次对信义底线进行拷问。
在当前思想道德严重滑坡、精神力量亟待提升的时刻,信义兄弟的出现无疑充当了标杆的作用。当年仰山庙的农民之子,成长为一个流淌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仁义之子。这本书的隐含意思其实也很明朗,作者一定是期待和呼唤国家的信义之船,从这里启航。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秉承信义准则,这个社会将会干净和纯朴很多。
有一句话叫“好人有好报”,相信孙东林的公司一定会有着辉煌的前景。确实也如此,自媒体报道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的壮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投奔到孙东林旗下,越来越多的老板主动把工程交到孙东林手中。
感谢“信义兄弟”给我们带来的这份温馨、温情和温暖。相信不管再过多少年,他们的故事依然会代代相传。
只要信义的故事有人传,就说明信义的舵有人掌管„„
第二篇:让求知之船从三尺讲台扬帆起航
让求知之船从三尺讲台扬帆起航
——记全国模范教师、铜川市师德先进个人凤侃社
在凤侃社的心里,学生就是装满求知欲望的小船,教师就是鼓起船帆的清风,三尺讲台就是小船杨帆起航的码头港湾。只要小船能装满知识,劈波斩浪,远航大海,即使那缕清风从不被人看见,他也心甘情愿。
1989年,凤侃社从淮北煤炭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铜川矿务局李家塔中小学,对前途的美好梦想和山区煤矿的严酷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是走,是留?在这个当时还被人称为天之骄子的本科大学生心理不停地翻腾。硬着头皮,走进课堂,看着那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庞,慢慢地,“作教师要能守住清贫,守住人格,守住理想”的想法逐渐在他心里占了上风。二十五年来,他扎根山区,用说不完的酸甜苦辣换来了学生的尊敬,换来了一串串教学成就。先后多次荣获印台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课改先进个人等称号。2012年被评为印台区“十佳道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今年,又被评为铜川市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
常怀爱生之心
当初,与他一起分到铜川工作的大学同学,绝大部分或改行或远走高飞,他只是从李家塔中小学转到了印台区王石凹中小学任教。在这二十几年间,他也有过多次改行或进城工作的机会,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山里人而一一放弃。1992年,亲戚要帮他调到渭南地区某司法局公证处工作。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待遇都要比当山区教师高得多、实惠得多,但他却以办调动手续麻烦为借口推脱了。2005年8月,铜川某民办学校校长驱车专程赶到学校找他,表示愿高薪聘他加盟其学校以谋共同发展,还是被他婉
言谢绝了。2006年8月,市某直属学校校长也想要他,他经过再三思考,又一次好言回绝了。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得到希望。他知道,山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差、学习基础差,但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爱护他们,教育他们,才有可能撵上山外的孩子。就这样,他艰难地坚持着,在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滴成绩中寻求自己的“享受”。
他家的经济条件不富裕,妻子无业,女儿上大学,家庭日常的每一项开支他都要精打细算,很“抠门”,但对于贫困学生他却十分慷慨,经常给他们提供本子、墨水、作图工具、教辅资料以及经济资助。为了支持班级活动,他经常拿自己的钱给班级做班费。每当班级学生生病的时候,他总是问寒问暖,亲自送医院检查治疗。不仅对本班学生悉心关怀,对外班学生也是“一视同仁”。一天中午放学后,当他拖着疲惫的脚步正往家走,忽然发现不远处一个外班学生晕倒了。他急忙赶上前去询问情况,学生说头非常晕,两腿发软怎么也站不起来。他二话没说背起那个学生就往医院跑。经医生诊查,这个学生严重贫血、血压极低,是因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短暂休克。医生检查完毕,他又把生病的学生背着送回家。看到老师这样关爱自己的孩子,家长深受感动,事后专门找人写了表扬信送到学校以示感谢。
凤侃社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习上更是竭尽全力为学生服务,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的班里有个学生因父母离异,只好无奈地跟着奶奶过日子。由于家里穷,经常缺这少那,班上的同学也瞧不起他。凤侃社掌握情况后,立即同这个孩子谈话,鼓励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他经常送一些学习用品给他,鼓励他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的帮助鼓励下,那个学生重新鼓起了生活勇气,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最后成为一名品
学兼优的学生。在他带过的学生中,曾有一名学习成绩很优异的女生,因家在农村,姊妹多,父母重男轻女,初中毕业后硬是不让女孩参加中考。他知道此事后,就多次家访,不厌其烦地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说服了家长,那个女生才上了高中,并顺利考上大学。在凤侃社的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不时自责自己没有学数学的天赋,觉得自己很笨。他知道后,就耐心开导:“大家不要气馁,学习上有困难,只要你们想学,我可以随时给你们开小灶,别人学一遍,咱们可以学三遍,一定能赶上去的,我相信你们不会比别人差。”课余时间,他经常主动给学习困难学生无偿地辅导功课;节假时间,他常常奔波在家访的路上。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很多后进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就连一些原本厌恶数学的学生也慢慢地喜欢上这门课了。由于他在教学活动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差生转化成绩显著,2008年荣获印台区教育局德育教育优秀科任教师荣誉称号。
常思为师之道
凤侃社常常提醒自己:耐得住生活的寂寞才能守得住心中的“繁华”。他深知,要教好学生,仅凭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为此,他家里拮据的开支项目中,总少不了一项很大的开支,这就是他买资料、复印材料的款项。除此之外,他利用课余和寒暑假的时间,参加业务进修,在家庭开支中,又多了一项“计划外开支”。为了备好教案,他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教材、做习题,琢磨研究历届各省中考试题。为了上好一节课,他反复推敲斟酌教学设计,常常是废寝忘食,夜不能寐。他常常感叹:怎么越教越不会教了呢?而就是这种“爱较真”的心态,促使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他积极参加本校教研和各种教学基本功练兵活动,虚心学习别人的教学
经验。尤其是推行新课改之后,他不断学习、接受、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积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总结形成了“五让”教学法。即在课堂上把时间让给学生多学、思路让学生多说、规律让学生多找、问题让学生多提、习题让学生多做。他重视课本,狠抓基础,注重能力,及时查漏补缺。他突出“以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在讲解中非常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点、易错点、关键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经过多年的磨练,他摸索出了初三毕业班数学复习教学“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方法,强化训练”的十六字应试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初三毕业班数学八年,他所带班级六年中考成绩全区第一,两年第二。他所写的教研论文《数学教学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分类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等分获省市区级奖,他本人也被评为区级课改先进个人,印台区首批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常念育人之责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高度。凤侃社始终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而不是当做职业去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是他的工作特色。在他眼里,培养德学兼备的学生是教师至高无上的职责。二十五年来,他从没有因个人的事情耽误学生一节课。2005年,因长期劳累,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疼得他迈不开步,行走都非常困难。医生让他立即住院,卧床休息三个月,学校领导也吩咐他休息一段时间,但中考在即,他放不下学生。他一边吃药治疗,一边拄着棍在周围人的搀扶下坚持上下班;躺在家里的床上备课、改作业,一直坚持到学生走上考场。2008年4月,胆结石病又犯了,疼得他直冒虚汗。医生让他马上做手术,为了不耽误学生中考,他硬是坚持到“五.一”
长假才做了手术。2009年11月,教育局派他去西安参加农村骨干教师研修学习,期间,突然传来伯父病逝的噩耗,他心里极为悲痛,是回家送老人最后一程还是继续留下学习?他认为聆听专家讲课机会非常难得,绝不能轻易放弃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经过权衡,他连夜赶回家里奔丧,第二天上课前又准时赶回了学校。
二十五年来,凤侃社先后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学主任等“职务”,别人笑他“一直是围着教学打转转”,但他觉得,当教师就是要“教学”,看着学生成长成才才是最大的快乐。为了教学工作,他从来不分份内份外,不分昼夜。总是以学校教学大局为重,服从安排,不叫苦、不喊累,不抱怨、不放弃,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为此,他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同事的高度赞扬。2012年被评为印台区“十佳道德模范”、区教育局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铜川市师德先进个人。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印台区首批学科带头人,他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所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所取得的教研成果奉献给同事们。积极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中坚教学力量,多名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为推进印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凤侃社,甘做默默无闻的清风,鼓起了一批批学生的知识之帆、理想之帆、人生之帆。在二十五年的教师生涯中,他无悔、无怨。
第三篇:读书心得之
读书心得之《行者无疆》
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1)班
姓名:苏清宵学号:11110117
漫步在威尼斯城边的亚得里亚海摊上,行走在布拉格卡夫卡故居前的小港中,凝望着滑铁卢山上威武的雄狮,伫立在布伦海姆庄园的丘吉尔铜像前。追随历史的车辙,触摸岁月的痕迹,见证时间的历程。其实,我只翻开了一本余秋雨的《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讲述的其实是“两个半岛间的故事”。从欧洲最南端的亚平宁半岛直到冰天雪地的纳维亚半岛,中间走过了庞贝古城在熔岩的吞噬下的冲天火焰,穿过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下的厅堂,远眺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夕阳下的轮廓,一直走到里斯本罗卡角“大地在此结束,沧海由此开始”碑门前。南欧历史的长河之中流淌着地中海的水,闲散的生活造就了一切辉煌的文化,但却未能抵挡住维苏威的烈焰,未能挽救战火中西斯廷的辉煌,未能保住摩尔人在比利牛斯山以南的江山社稷,直到人们受够了天灾与战火,从罗卡角远航去寻找东方的世界。
初次看《行者无疆》应该是在高中,不过那时候的心境和现在却迥然不同了,现在看《行者无疆》比原来多了更多的对她的理解。它就好像是一个母亲,将她的旅途向你娓娓道来,让你如亲身体验在欧洲的旅途一般,好像你就身在其
中,品味着罗马的伟大建筑,欣赏着意大利的艺术雕塑,触摸着欧洲式的浪漫......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行者无疆》这本书的:“行者独步于遥远的狂野,素昧平生的位置,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念,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来人度步出一望无垠的疆土。”的确,能够放下自己原来的一切,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前面是什么,会遭遇什么,一切都是未知,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境界。反观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暂时离开自己的地位、生活,抛开金钱、美色的干扰,以一个人的身份去探索对于自己未知的东西,在探索中寻找快乐,在探索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这的确是一种很超脱的精神。
作者来到庞贝古城废墟,那些曾是世界繁华中心的地方,庞贝古城被火山灰掩埋,距现在已经将近两千年了。这么多年下来,即便从来没有遇见过火山爆发的城市也都变成了废墟,的确。然后却有一种震撼穿过一千九百多年的时间直达我们身上,那就是人类群体在毫无预知的情况下集体死亡,整个城市霎时毁灭。不管这个人贫穷还是富贵,地位显赫或者低微,全部无法逃遁,如果你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这些话,是否会有一些沉思呢,会不会有时惊醒突然发现人生就是仙窟千载,黄粱一梦。
“人体模壳”就是火山灰掩埋的人们最后留下来的硬壳,就像琥珀,不知当时的人们是否想到过,自己最终会像
琥珀一样留存于世。而我们旁观者,是否有沧海一粟的感慨的确我们应该快乐的过自己的生活,不应该为太多的琐事干扰自己的心境。古时候有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千古诗句,让人们及时享乐,有时候我在想这种思想是不是过于消极,人生应该努力的前行,不停的向下一个目标迈进,而不应该停留一处,留恋此处的美好风景。但是我现在却有了怀疑,我们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不眨眼的一个小点,认认真真的享受好目前的生活。当我跟一个朋友说我的想法时,他跟我说,你太不上进了。这句话我想了很久,的确一个上进心,压着多少各种各样的人,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每天早起晚归或者说是勾心斗角的往上面爬,他的生活快乐吗?“上进”这个词难道没有一定的其他味道,因为上进离多聚少,因为上进抛弃家庭,因为上进整天身心疲惫,这样的生活和农民的生活有什么自豪之处?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在地里干活,一家人在地里一边把着草一面嬉笑聊天,是我小时候一段美好的回忆,我的父母过的都很快乐,像海子那样,也像一个孩子,整个天地都是自己的父母,都在包容自己,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很多人向往的呢?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只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的了解他乡文化。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候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例如:中国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但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想互损互耗,反倒是欧洲文明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社会公德融会贯通。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固然珍贵,但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基础,而非枷锁。如果老鹰在挣得一片天空后,就在一个地方徒劳的盘旋,那么它只能累死在过去的荣誉中。那一片天空可以成为它炫耀的资本,但继续搏击长空才是它继续强大的唯一选择。
相同的道理,从高中到大学,通过高考,我赢得了一片天空。但我的旅程还远未结束,我也相信我的天空也远不止这些。大学是我的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余秋雨在自序中说:“花那么长时间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还有哪一座有资格作终结?”我又何尝不是呢,在人生中有哪一个终点算得上终点呢?
这部书的结语,作者这样说:“结语不是结论,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会有结论”。他讲完路上的种种见闻后,只是一声轻轻地苦笑。他说:“一连讲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夹杂着太多的错,但即便把所有的错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事实:我们对欧洲的了解,远远超于欧洲对中国。”
作者漫漫行程的游记,仿佛像我们打开了一扇引领人类通向新奇得打千世界的窗扉。因为之前从未企及而又渴望已
久,不必为如何到达那远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发愁。只需坦然的面对充裕的文字,我们想象的翅膀便已在不知不觉中舒展,不倦的飞往文字里的国度。
从书中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贪婪的人性对于友谊的忠贞也不过是权势的囚徒。每每到了险恶的情势,那些自愿放弃道义的人,便一起打击那个比较卓越出色却又被麻烦所困惑的人。这是他们的本能,本能的排除心中的堵塞与超于自己地位的隐患。那些见利忘义的人的生活,应该是岌岌可危了吧。原来,宗教对人类的蒙惑,早已使得没有抵制力的民众们丧心病狂。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活,为了获得责斥的快感......他们成了很多暴行的参阅者和欢呼者。原来,无。端限于重围的人是那样的粗鲁和野蛮。色彩注定带来无可避免的灾难。却不料,它会摧毁一个艺术创作者的下半生,并且积压了二十七年的冤案竟然依旧没有平凡昭雪。他用自己所能描绘下的情景,将《夜巡》的艺术价值恢弘地淋漓尽致。原来不听旁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地却也能使人们看到了预期之外的景象。世界上不少故意的恬谈往往是一种掩饰性的表演,但奥斯陆不是。
虽然旅程中的奇异景象总是最先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但不难看出,作者并不追求于乍看下新奇的震撼感,不图浓墨重彩的勾勒,而是往往不惜用犀利的笔触,记录下隐现于每一处景点背后的文化底蕴。
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
第四篇:读书心得之浅谈《红楼梦》
读书心得之浅谈《红楼梦》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秦始皇算起,历经两千多年王朝更迭,社会兴衰浮沉,延续至满清王朝之时,已显迟暮之态。满清王朝虽经几任前主的励精图治,但腐朽根基建立起来的王朝大厦倾颓之势已显。《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处在这种大厦将倾的历史时刻,目睹着统治者们烈火烹油般的生活状态,外加自己家道中落,穷困潦倒时举家食粥的悲惨处境更让他深恶痛绝,但是又找寻不到出路。鲁迅曾说过: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梦醒了却找不到出路。于是,曹雪芹拿起他手中的那杆笔,描绘着一幅幅摧枯拉朽般大厦将倾的末日狂欢图。
依稀记得少年时期的自己,初次拿起《红楼梦》这本书的时候,时常感叹读不懂、看不下、悟不透的惆怅感。时常会拿着书,抓耳挠腮,摸不着头脑。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自身阅历的提高,外加寻找诸多评书、侧记、笔记等等有关《红楼梦》书籍的查阅,才能略窥这部鸿篇巨著之门径。
《红楼梦》大到国家决策,小到栽花种草,林林种种均有描述,不愧为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它前呼后应,承上启下,事件延展性强,通篇感觉都在围绕贾府上上下下细琐之事描述,可是就是在这细琐事物之间牵扯出了那段清王朝由盛及衰的演变。几乎任意截取一段内容,就能独立成篇。书中出现的人物有六百余人,每个人性格鲜明而又经历悬殊,对于金陵十二钗、十二钗副册和十二钗又副册中的人物则更是个个呼之欲出,整个贾府男丁则显得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对于支线人物的描绘更是惜字如金。通过描绘贾府上下的每日活动,勾勒出昔日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生活,任凭这座腐朽的大厦呼啦啦倒去而纵情享乐的末日狂欢图。每及思之于此,你不得不承认《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着古典艺术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
《红楼梦》陪伴了我整个少年时期,越是阅历丰富,越是知识丰厚就越能了解其中深刻的奥妙。初看时,你会被书中的故事所牵引;细读时,你会感慨作者那高超的驾驭文字的功底,文字语言拿捏到位;细品时,你会感觉到著书者梦醒了却找不到出路的惆怅和无奈,看到作者“满纸荒唐言”里的“一把辛酸泪”,悟到“作者痴”里的“其中味”。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这部书,易学家看到了浅,法学家看到的是淫,理学家看到的是逆,哲学家看到的是乱,韵律学家看到的是混,文学家看到的是满,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短,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感受就各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在历史的长河里,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灿烂的文化。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而,要辩证的处理好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才能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培根在他的《论人生》一篇中提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伟大开国领袖毛主席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应该学着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善于所知所学才会得到提高和完善。
第五篇:北京起航心得
上海起航培训心得体会
上周,我作为一名基层网点的柜员,有幸参加了联社为我们安排的上海起航培训班,觉得非常荣幸,紧张而快乐,在这短短五天的时间里,我接受了思想上、工作上、情感上等多方面的培训和教导,使我在风险防范、团队建设、职业心态与道德、服务礼仪等方面受益匪浅。这次学习为我们所有学员提供了一次开拓视野、审阅自身、提高能力的机会。通过培训师的启发,学员之间的交流,使我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和提高。下面,我想结合培训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
作为一名走上工作岗位时间还不算长的职工,我要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刻苦专研,尽快把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投身到分社的发展中来,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之人。二,提高个人自身综合素质
要兼具责任心、爱心和毅力,对本职工作表现出责任心,对客户及同事满怀爱心以及面对困难、挑战时具有的坚强的毅力。
三、夯实理论基础,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
要坚持学习,在工作中掌握扎实的技能,如风险防范,办理业务的流程,准确性、点钞,捆把,速度等,不断的积累,积极创建学习型的工作模式,惟有此,才能保证我们在面对严峻而激烈的市场挑战中,审时度势,从容应对,提高应变能力,站得住,立得稳,胜得出,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时刻为客户着想
客户从踏入营业厅大门到离开,我们都需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体贴入微的全方位服务,专心,细心不是口号,只有一切在按照规章制度的原则下办理业务的准确、快速、才能得到客户的青睐,这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服务标准。
五、不断学习新旧文件和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章程办理业务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特殊的行业里面,一切都要按照严格的制度来作为自己履职的行为标准。对客户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是基础,对于我来说,我会不断学习文件和各项制度,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
六、树立团队精神,为分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结一心,真正融入南明联社这个大家庭,以客户为中心,用优质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的信赖,发扬团结,奉献,求实,争先的精神,在领导的带领下,和所有的员工一起去创造有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银行而努力奋斗。
学无止境,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我会把这次的培训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虚心求教,刻苦专研业务技能,脚踏实地,提供给客户优质的服务。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在提高中工作,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回顾与思索,这次培训给我们传递着一种态度——对南明联社所有职工负责与关爱的态度。一种期望——个人发展并集体发展的期望。一种保证——尊重信任人才并全力以赴支持的保证。一种要求——勇于竞争并能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