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4 13: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第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所作文章所讲述的几个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为理解故事和人物造成了难度因此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议课前第一步先安排学生查找鲁迅先生生平和作品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再组织学生观看2005年版的电影《鲁迅》,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认识鲁迅。

3、教学中应教给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理解的方法,丰富“用联系的方法读懂课文”的内涵,强调阅读中要运用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的方法进行理解,切不可孤立地看待问题。

2、建议教师课前阅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箫红《回忆鲁迅先生》、臧克家《有的人》等相关作品,为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做好知识储备。

第二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书写“遗体、挽联、咳嗽、追悼、恍然大悟、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后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2、复习鲁迅先生的资料。(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3、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4、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词语。

3、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4、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5、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四、精讲点拨

1、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教师重点强调:“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

(2)理解词语。如囫囵吞枣,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3)指导书写

2、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3、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4、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A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B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C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A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B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C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五、巩固拓展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第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设计:魏丹鸿

教学目标: 1. 2.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张冠李戴,囫囵吞枣,恍然大悟”,会比较“喇,嗽”的区别,区别“详、祥” 区别。

学习概括小标题,使学生读懂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

学习“笑谈水浒”,感受鲁迅先生说话幽默风趣,会教育孩子。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刚刚学过鲁迅先生写的《少年闰土》,说说你对鲁迅先生有什么新的了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今天 我们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我”和鲁迅先生的关系是(伯父与侄女)(周晔)鲁迅先生还在世的时候,他的侄女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那么,小周晔眼中的鲁迅先生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第一板块:

自读课文,读准字词

交流: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起得多。检查字词,作业本P34页第一、二两题。

利用白板进行校对,相机指导书写“嗽”的写法,“枣”的写法。第二板块:梳理课文,指导学生列好小标题,学习《笑谈水浒》 你在阅读时,有没有发现本篇课文在行文上与前几课有什么区别?(个别段落行与行之间有空行)

指出,在同一篇文章中,有几件事,每件事可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部分。默读课文,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

交流并指出,用小标题概括,会使段意更简洁,一般不用完整的句子,用短语,可以概括事件,也可以引用文中短句

(伯父去世,笑谈水浒,谈论鼻子,帮助车夫,关心女佣)那我们就跟着小周晔一起走进她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学习《笑谈水浒》,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这个故事中看出伯父是个怎样的人?

(幽默风趣,有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从表面上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其实是想说什么?(爱孩子,懂得保护孩子自尊心,批评的艺术)这个方法教育孩子好不好呢?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指导朗读《笑谈水浒》

完成作业本P34页第4大题第1小题

第四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说实话,我对鲁迅先生并不多感冒,他的作品也只是听说过,如《野草》、《彷徨》、《社戏》、《孔乙已》等,这都还是我在学生时代学课文时听老师讲的。记得若干年前曾买过一本《鲁迅全集》,翻了几次,但终因内容离现实太遥远了,晦涩难懂,只好束之高阁。此后再也没有认真地阅读过先生的作品,对于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当时社会青年的影响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当我拿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并要把其作为本学期研磨的对象时,我实在有些犯晕。该如何入手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备课时,我上网搜索了关于这篇文章的解读,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把重点放在播种鲁迅的伟大,大肆渲染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形象,把鲁迅当成圣人一样顶礼膜拜,而忽视了侄女和伯父之间的浓浓亲情,忽视了鲁迅在侄女面前的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伯父形象。

第一次阅读文本,我发现这篇文章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追忆伯父鲁迅的纪念性文章。虽然写作时的周晔已经长大成19岁大姑娘,但是文章所追忆的几件往事都是发生在周晔的童年时期。可以说,文本基本上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追忆和伯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应该说,文本是具有浓浓亲情和款款童趣的。

反复阅读文本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文章前前后后出现了36次“伯父”,而“鲁迅”——作为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名字,仅仅是在课文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两次,加上题目中的“鲁迅”,也不过三次而已。这发自心底的一声声“伯父”的深情呼唤,这一次次徜徉在心底里与“伯父”的亲热眷恋。如果我们的课堂只见“鲁迅”而不见“伯父”的话,课堂必然缺失亲情的血脉,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演变得玄乎而令人无法理解的。

教材之所以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编进来,我想其中肯定有这样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接触鲁迅,亲近鲁迅,进而了解鲁迅,学习鲁迅。纵观小学六年教材,不难发现,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课堂里引领孩子们接触鲁迅。那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选准突破口,引领孩子们亲近鲁迅,而不应 该是忙着给孩子们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鲁迅。鲁迅是伟大的,但鲁迅到底有多伟大,这是需要孩子们一生去品味和琢磨的,而不是一篇课文的学习。

因此我觉得读这一篇课文,就应该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对伯父的追忆和怀念,就好像我们的伯父,只不过伯父的名字叫鲁迅。如果我们把鲁迅神话了,把鲁迅当作圣人一样歌颂和赞美的话,我们就无法引领孩子们走进鲁迅。只有用平常心,把他看成最普通的人,我们也许才能接近最真实的鲁迅。

基于对文本的这样理解,我执笔完成了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并于11周星期四下午,在六(2)班进行第一课时的磨课。一节课下来,我们轻松地解决了读通读顺课文,学习生字词,概括主要内容,列小标题、交流鲁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等内容,最后足足多出了10分钟。在课后评课活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正确的,但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压缩成两个课时来完成的话,教学内容的安排还需研究、琢磨。科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修改的建议,综合了大家的意见,我对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重新做了调整,并对其中的环节进行了更为细致地预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自读情况

三、指导列小标题。

四、周晔眼中的鲁迅

预设的几个主要教学生成点: 1.笑谈《水浒》(略处理)

重点理解两个成语: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A、过渡语:周晔读过这本书吗?老实说她是怎么读的?

其实只用一两个词语就可以说明“我”时怎么读书的,你能找到吗? B、让学生用周晔的话来解释这两个词语吗? C、举例子理解“张冠李戴”的含义。

D、正因为我读书囫囵吞枣所以才张冠李戴,面对我的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伯父是怎么说的? E、这是批评吗?这是怎样的批评?这种批评的效果怎样? F、透过这件小事,周晔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父?(学生上台板书)2.趣谈“碰壁”(重点处理)

过渡语:我们一起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好吗?通过刚才的合作,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

A、这个夜晚充满温馨,大家谈笑风生。在我们感受这份充满幽默和风趣的同时,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或者哪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B、重点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结合鲁迅的笔名理解

E、引导学生生活经验理解,伯父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去说,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周晔?

教师小结:形势的复杂,处境的危险,斗争的残酷。这些都是伯父不想让周晔太早知道的。在自己亲人面前,在幼小的孩子面前,鲁迅表现出了亲人的慈爱。短短的几句对话,我们却读出了一个这样复杂的鲁迅。3.救助车夫(重点处理)

A、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多少复杂的情节,但有些细节却深深地打动周晔,默读这部分课文,边默读边圈划

B、学生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如爸爸和伯父给车夫换药的场面,给车夫钱的场面等等,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C、引导学生思考、重点探究鲁迅先生在为谁而叹息呢?(学生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教师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

1、当时中国现状的介绍

2、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3、介绍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从这一生叹息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忧国忧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别人眼中的鲁迅 ㈠、关照女佣(略处理)

(1)刚才,我们看到了周晔眼中的鲁迅,那么别人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

A.阅读“关心女佣”画出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交流。

B.阅读著名女作家萧红写下的《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说说别人眼中的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㈡、痛别鲁迅(重点处理)

(1)学生自由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关文字,交流:你看见谁来吊唁鲁迅先生了?

(2)过渡:当你了解了这些,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那份万人同悲的场面。

㈢心声流淌,读写结合:

三、鲁迅留下的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我仍秉承第一个教学设计的理念,把伯父作为一个切入口。因为伯父是一个很有亲情和生活化的形象,它能够把一个伟大的鲁迅轻松的融入到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伯父,孩子们很容易的把文本的伯父和自己生活中的伯父联系起来。孩子们在心底里一旦把鲁迅定位为自己的伯父,那么鲁迅的和蔼可亲的形象就自然鲜活起来。事实也是如此,在第二次磨课中,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和鲁迅在对话,谈“水浒”、谈碰壁,特别是和伯父对话的时候,孩子们完全陶醉在伯父的风趣幽默中。当然,如果仅仅把鲁迅视为伯父,一个普通的伯父,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伯父的这些平常的故事中,引领孩子们去感受鲁迅的“非比寻常”。这是最难处理的。为了突破这个难题,我决定把文本的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在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时,我补充了鲁迅先生笔名的介绍,学生在了解鲁迅先生笔名的来历后,很容易地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并感受到了鲁迅的顽强与乐观。在引导孩子们 感受“伯父深深的叹息”时,我向学生出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照片,并向学生介绍了鲁迅先生“弃医学文”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伯父的“叹息”是为那些“匆匆忙忙只顾自己赶路”的人群的冷漠自私而愤恨,是无法改变这黑暗的旧社会的无奈,这样的一个“叹息”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了明确的指向。

翻阅和鲁迅有关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有孩子在场的时候,鲁迅都是微笑的、和蔼的、温情的,他从来不在孩子面前“横眉冷对”。作为教师,我们在引领孩子们初识鲁迅,走进鲁迅时,也不能拿鲁迅的伟大来吓唬孩子,而应当从童心的视角出发,把鲁迅当做自己 “伯父”去认识、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加亲近鲁迅。

第五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两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所作。文章以一个孩子和亲人的视角,通过作者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个侧面。

二、教学目标:

立足于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课程观。在深入研读此文的基础上,着力于打开学生的视野,通过相关文本的穿插和引入,构建开放的、有内在紧密关联性的课程视野,展现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三、课程资源:

备课时曾参照下列资源: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箫红《回忆鲁迅先生》、林贤治《人间鲁迅》、臧克家《有的人》、周海婴、鲁迅本人的相关作品,如《“碰壁”之后》、《“碰壁”之余》等。

四、教学设计:

一、不能不说鲁迅

师:同学们,谈到中国文学,谈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恐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生:我们学过的《三味书屋》上提到,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了,他就在课桌角上刻了一个“早”字。

师:从小就爱学习,通过课文知道的。

生:我知道鲁迅的原名叫周树人,他妈妈姓鲁,他为了纪念他妈妈所以取名叫鲁迅。师:你知道得真多!

生:我知道鲁迅写的文章非常尖锐,如果有谁写了批评青年的文章,他就说在苗圃里面遛马,如果谁写了爱情小说,他就说鸳鸯蝴蝶派,有人唱流行歌曲他就说是亡国之音。我看过他写的小说,我非常喜欢他的文章。

师:你知道得更多了!读过他的什么作品?

生:《呐喊》小说集。

师:厉害!也读过他的杂文是吗?我通过你的发言就听出来了。的确,鲁迅的杂文像匕首,像投枪。

大家知道书本上对鲁迅评价的最常见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师:你看课文了是吗?在我国,在所有提到鲁迅的资料当中,都有这样一句话: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就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一个评价。但是闫老师在这里并不是要把这句话当成一个概念灌输到大家的脑子里,我想通过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是自己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思考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物,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是不能不说鲁迅?

二、向鲁迅走去

师:1945年,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之际,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用满怀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纪念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采撷关于伯父的点点滴滴,一起去感受那份字里行间的深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请学生任选课文一个自然段读读,随机纠正、点评。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关于鲁迅先生,在侄女周晔的记忆中,哪些情景最令她难以忘怀?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将有关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痛别伯父谈《水浒》 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三、人们眼中的鲁迅

板块一: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周晔眼中的鲁迅

师:不论是痛别伯父、谈水浒、谈碰壁,还是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一幕一幕都令作者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周晔的记忆走进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看看在周晔的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先谈哪件事?我想把选择的权利给最勇敢的同学,谁第一个举手我就把选择的权利给他。

一生举起手来:我想先谈第二件事,谈“碰壁”。

师:好,尊重你的权利!我们就来谈谈“碰壁”。自由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

学生自由读这部分课文;交流:

生:我看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周晔兴致勃勃地与伯父谈起“碰壁”这件事。生:我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师:谈笑风生!一家人团团围坐,共进晚餐,伯父与“我”谈鼻子,谈碰壁,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好吗?

师生共读这部分内容。

师:这个夜晚充满温馨,这个夜晚谈笑风生。但是,我们在感受这份充满幽默与风趣的同时,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或者说哪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

生:鲁迅真的是碰壁把鼻子碰扁的吗?如果不是,他为什么要跟周晔说是碰壁把鼻子碰扁的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注意听了,把这个问题再说一遍?

生:鲁迅是不是真的走路不小心把鼻子碰扁了?如果不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师:他听得多仔细啊!还有问题吗?

生:周晔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情,这件事为什么会让她记忆深刻呢?

师:是啊,周晔回忆伯父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下这件事?还有想问的吗?对于伯父所说的话同学们都明白吗?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鼻子的高与直,扁与平,与碰壁真的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很显然,这是一个常识。鼻子的高与直,扁与平与碰壁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既然如此,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这样回答周晔的问题呢?他究竟想说什么呢?我想先不讲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先试着说,看大家能说出多少。

生:其实我觉得“四周围黑洞洞的”,是指中国旧社会都是非常黑暗的,所以人们都想走出黑暗这堵墙,鲁迅先生经常被封建思想束缚了!当时周晔比较小,对伯父所说的话领会不到其中的意思。我想周晔长大了以后就能渐渐领会到其中的意思了。

师:这个同学回答了几个问题?大家注意听了吗?

生:第一个问题是成年后的周晔为什么还要把这件事写到文章里来,第二个是伯父所说的“碰壁”隐含的意思。

师:他隐含的意思是结合什么来谈的?

生:结合封建社会的黑暗来谈的。

师:也就是说是联系当时的——

生:环境!

师:我们把这称为社会背景。这个同学读书很多,他在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尤其是思考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能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谈。我想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想问题的?

生:那时候的中国很黑暗,穷人走不出黑暗,他对周晔说这些就是希望周晔长大了以后能够建设祖国,帮助祖国走出这种黑暗的境界。

生:我觉得他现在说的“碰壁”有自己的意思。比如说你很有才华,但周围的人都不理你,你就觉得你的才华是白费的。当时的人对鲁迅的看法是这个人不值得一提,还给他处处设置障碍,鲁迅的才华就无处发挥了。

师:你是不是课下查了相关的资料?

生摇头:没有啊!

师:那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靠脑子想出来的!(听课教师与学生笑。)

师:这是他的猜想,他的猜想有道理。鲁迅作为一个用笔猛烈抨击当时黑暗统治的文学家,作为一个苦苦寻求民族解放之路的思想者,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人,鲁迅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处处碰壁。他的文章被禁止发表,他多次面临被暗杀的危险,为了顺利发表文章,他竟然使用了120多个笔名。鲁迅对“碰壁”真是有切身的体会啊!他曾经愤然写下了《“碰壁”之后》、《“碰壁”之余》等文章,与黑暗势力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师:当你结合这一段历史来思考这一段话的时候,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从这个谈笑风生的场景之中,在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背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呢?

生: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鲁迅!

生: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鲁迅!

生: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不怕艰险的鲁迅!

生;看到了一个拥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鲁迅!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我是从文章的涵义体会出来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你怎么想到了爱国呢?

生:他希望自己的侄女能够建设祖国,走出这片黑暗。

师:所以你就想到爱国了是吗?好,你能自圆其说。

生:我想把鲁迅比作一种动物——裹在茧蛹中的青虫!

师(惊讶):再说一遍?

生:裹在茧蛹中的青虫!

师:为什么呢?

生:青虫如果要变成美丽的蝴蝶,就要挣脱茧蛹的束缚,要拼命地冲出茧蛹,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鲁迅先生当时就处在一个黑暗的茧蛹中,他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拼搏才能冲出黑暗!师:大家觉得她的比喻怎么样?

生热烈鼓掌表示赞赏。

师:这个比喻太好了,同学们用掌声鼓励你。鲁迅先生曾经把这个黑暗的社会比作一座铁屋子,他的比喻与刚才这位同学的比喻有相似之处。我还在想,鲁迅先生处境那么危险,多次面临被暗杀,连发表文章都不自由,还要使用120多个笔名,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在与侄女一起谈笑风生,这是一个怎样的鲁迅呢?

生:一个乐观的鲁迅!

生:一个坚持不懈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鲁迅!

师:一个坚强不屈的鲁迅!

生:一个不屈不挠的鲁迅!

师:面对危险坚强不屈,处处碰壁还是不屈不挠。但是面对家人,他又表现得充满了乐观精神。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碰壁和鼻子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伯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去说,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周晔?

生:如果直接说了,周晔可能还不太明白,而且这样对她会是一种负担,如果她慢慢长大了她就能够承受这种负担,她就会慢慢明白的!

师;处境的危险,斗争的残酷,形势的复杂,这些都是伯父不想让周晔知道的。在自己的亲人面前,在幼小的孩子面前,鲁迅又表现了他的慈爱。别小看这简短的几句对话,我们却读出了一个这样复杂的鲁迅。我们现在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师生合读这部分课文。)

师:这一幕充满温馨的情景,多年之后的周晔回想起来,她可能和我们一样已经了解了伯父谈笑风生的背后面临的危险处境。伯父的那份苦心她已经体会到了,现在我们也已经体会到了。现在我们再读这部分课文,试着与鲁迅先生那颗伟大的心灵靠近些,再靠近些。(学生再读这部分课文。)

师:与伯父谈鼻子谈碰壁这件事,在周晔的脑海中记忆非常深刻。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还有哪些也让她难以忘怀?

生:一起谈读书!

师:谈的是一本什么书?

生:《水浒传》。

师:周晔读过这本书吗?

生;读过!

师:但老实说她是怎么读的?

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师:其实只用一两个词语就可以说明“我”是怎么读书的,你能找到吗?

生:“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这两个成语其实很容易理解,不用当场查字典,也不用问老师和同学,你只要再读读这段话就能明白什么是“囫囵吞枣”,什么是“张冠李戴”。

生:“囫囵吞枣”就是读书只把大致的内容看一看,不注意其中细微的情节。

师:用周晔的话来说就是——

生: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这就叫“囫囵吞枣”!师:后来人们就把读书等不加分析的笼统接受叫做“囫囵吞枣”。

生:“张冠李戴”就是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师:比如,我说“林冲景阳岗打虎”,你同意吗?

生大笑纷纷摇头。

师:你们都笑了!是啊,哪来的林冲打虎,应该是武松打虎。我刚才犯了个什么错误? 生:张冠李戴!

师:是的,后来人们常把这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的事称为“张冠李戴”。正因为读书囫囵吞枣,所以才张冠李戴。面对周晔的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生:“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师:这是批评吗?这是怎样的批评?

生:这是婉转间接的批评。

师:或者说这是委婉的批评。

生:伯父用风趣的语言教育“我”读书不能马马虎虎。

师:用风趣的语言去批评是一种批评的艺术,这种批评的效果如何?

生: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这种批评尽管委婉,但效果奇佳。周晔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养成了一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透过这样一件小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

生:善于教育子女的鲁迅先生。

师:教育人的方法很高明!

生:非常风趣幽默、教子有方。

生:非常关心下一代的学习。

师:很好!幽默风趣是鲁迅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使是批评人他也是如此幽默,而且效果很好。这件事在周晔的脑海中的确印象深刻,因为这件事使她养成了一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但还有些事情也让周晔难以忘记,尤其是对一位车夫的救助。其实,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多少复杂的情节,但有些细节却让我们不能不怦然心动。你看看,是哪些细节打动了我们?默读这部分课文,边默读边圈划。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教师巡视;集体交流:

生:伯父不想让“我”懂得当时社会这样黑暗,当“我”要他详细解答的时候,他也没有回答“我”,而是皱起眉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你是说伯父当时的严肃和沉默给你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打动了你!

生:我找到的是“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要他在家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我觉得那时候他们这些拉黄包车的是受人鄙视的,而鲁迅先生认为他们也是人,所以他非常关心这些穷人。

生:我的理解是伯父和爸爸不认识这个拉黄包车的人,已经帮他扎好绷带了,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可是他还把自己的钱给他,让他接着去治疗,我觉得伯父是十分关心穷人的。生:那时候拉黄包车的是受人鄙视的,是迫不得已,情况肯定是十分迫急„„

师:十分窘迫。

生:十分窘迫,家里比较贫穷,如果鲁迅不给他钱的话,他可能伤还没好就会急着出去拉车。师:鲁迅不仅给他包扎了伤口,还给了他以后养伤的钱。对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鲁迅的帮助是无私的、周到的。

生:我觉得鲁迅给他的这些帮助可能救了这个拉黄包车的人!

师:你可能联想到了什么是吗?

生:我想到了这些拉黄包车的人就是靠拉黄包车吃饭的。

师:也许他家里„„

生:也许他家里还有老母和孩子都没有人去养他们,所以他要拉黄包车去养活家里人。他脚上已经受伤了,但他为了养活家里人,他可能还会带着伤出去拉车,拉到最后直到自己累死!师:由此可见,鲁迅对黄包车车夫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刚才同学们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黄包车车夫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常受人鄙视,可是在鲁迅的眼里黄包车车夫与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无论干什么职业,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其实,最让周晔难以忘怀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细节,多年之后她依然还记得,她依然还清清楚楚记得„„

出示句子,学生读: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那严肃的表情,那深深的叹息,最令人难以忘怀。虽然伯父没说一句话,但是,这严肃的表情背后是一颗怎样的心呢?这深深的叹息里又有着多么复杂的情感呢?鲁迅究竟在为谁叹息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文字,试着去触摸那颗心,去感受那份情感。学生默读这段话,思考;交流:

生:鲁迅先生是为社会的黑暗而叹息。拉黄包车的车夫受伤了,这么多人在街上来来往往,却没有人去关注他,他为这个社会的黑暗感到非常惋惜。

生:他在为拉黄包车的而叹息。那时候社会黑暗,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分差很大,这个拉黄包车的人就连一双鞋也买不起,光着脚在冷得像冰的天气里跑。

师:他在为黄包车车夫而叹息。

生:他一是为了旧中国而叹息,二是也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因为他想这么多人来来往往已经看见这个车夫了,但没有人去管他,好像他不存在一样,他就想改变这个旧的中国,但他有感到自己没这个能力,所以他就感到非常无奈!

师:一种无奈的叹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命运而叹息,为了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而叹息!刚才你还提到了鲁迅——

生:他感到无奈,他觉得回天无力!

师:是啊,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他在为自己而叹息!

生:他在为所有的中国人而叹息!当时的中国人被视为下等人。

师:被谁视为下等人?

生:被西方国家。

师:被帝国主义列强视为下等民族。

生:他当时也怀着一种希望,希望整个民族团结起来拯救中国。

师:他在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而叹息!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的时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正在流血,正在哭泣。面对这些,一生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战斗,在为民众呐喊、在执著追求光明的鲁迅先生,此时他的内心思潮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的叹息!请再读读这段文字,试着去触摸那颗心,去感受那份情感。

(学生再读读这段文字。)

师:也许以同学们的年龄和阅历,现在还无法真正深入鲁迅先生的内心,对那份复杂的情感也只能揣摩到这个程度。但是这都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在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之后再来思考,可以在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生之后再来思考,也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中继续思考!板块二:与伯父诀别的时刻——别人眼中的鲁迅

师:刚才,我们与周晔一起回忆了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看到了周晔眼中的鲁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鲁迅。那么别人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听一听鲁迅先生家里的女佣阿三是怎么说的吧!

(学生接读阿三的话。)

师:听了阿三的话,我们再联想到鲁迅对那位黄包车车夫的救助,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的关心和同情是真挚的,无私的。其实,这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果想了解更多,推荐同学们阅读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师:听了阿三的叙述,回想鲁迅先生对那位黄包车夫的救助,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

生: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师:是啊,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是鲁迅先生高尚人格的一个侧面。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切伟大人格的体现。

下载《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新词,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字号: 小 中 大 发布: 2010-12-08 14:32:55 查看( 720 ) / 评分( 0 / 0 ) / 我要评论(0) 个人分类: 集体备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柯海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碰壁、饱经风霜等词语,感受课文的深刻含义。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运用。 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本课特点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预习单 一,搜集有关鲁迅先生及时代背景的资料 二,查资料或工具书掌握课后生字词 挽联 囫囵 搞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详细逝世咳嗽张冠李戴深奥 三,思考:课文写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听老师读,重点突出“鲁迅”二字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这样突出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二、检查本课生字词 师:昨天我们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