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变化与对策
全球变化与对策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姓名:李辉
学号:2009012229
目
录
摘要……………………………………………………………..3 关键字…………………………………………………………..3 一.全球变化概述……………………………………………..3 1.全球变化定义………………………………………………...3 2.全球变化的主要表现……………………………………..….4 二.全球变化的影响…………………………………………..5 1.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灾害性天气频发„„„„„„„5 2.影响生物多样性,并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6
3.对国际关系产生新的影响…………………………………….6 三.全球变化的应对策略……………………………………..6 1.减缓气候变化…………………………………………………6 2.充分发挥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力量………………………7 3.完善各种机制………………………………………………….7 参考文献……………………………………………………………..8 摘要:概述了全球变化的定义,即人类活动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影响的突出表现。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叙述了全球变化的触发机制,有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其中人类活动目前已经成为主要因素。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快,导致一系列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紫外线辐射增加等。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全球要加强合作,发挥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跨国公司和个人的积极作用。
关键字:全球变化 ; 气候变化 ; 环境问题 ; 对策
一.全球变化概述
在十九世纪英国科技革命以来,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生产力和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提高、增长,对整个社会和地球也带来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人口数量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也使得全球环境变化的速度加剧。
1.全球变化定义
1.1广义
从广义上来说,全球变化是指所有由自然和人为引起的、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广义的全球变化不仅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也包括全球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变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与格局的变化等。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全球变化的主导因素有两个——自然和人。这两个因素活动而导致的任何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变化,都可能使环境发生变化。在人类时期之前,地球受外界影响 3 小,干扰源主要是自然的。地球各个圈层之间及其内部的流通和交换使得整个自然界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全球环境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进行着的。而在人类活动出现,特别是科技革命之后,由于人类因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某些圈层(例如水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快,非可再生资源提前枯竭,大气圈物质结构的改变)的变化更加明显,甚至超过了自身的调节范围和速度,从而引发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单一的,它包括所有环境、生态系统的变化。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意识形态中发生的对社会有巨大影响力的事件也被囊括到全球变化的范围之内。当然,目前研究的重点依然是自然界范围内的变化。
1.2狭义
不同于广义上的全球变化,狭义范围内的变化是指人类当前的研究重点——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超越自然变率的地球系统的各种变化,包括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加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变暖、大气成分的变化、冰川融化以及臭氧层破坏等过程。这些变化通过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正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地球维持整个生命系统的能力。
2.全球变化的主要表现
迄今为止的全球变化研究是以气候变化为核心的,也就是说,目前的研究是围绕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原因、机制的研究。因而,以下关于全球变化的主要表现将围绕气候变化来说明。
2.1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全球变暖是最早引起人类关注的全球变化,目前对全球变暖的解释是“温室效应”假说。即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吸收能力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地表温度升高。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其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约占全部温室气体的50%。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大约30%。而其增加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部分增加的二氧化碳将会滞留在大气中。
2.2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有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5-0.8摄氏度,而1988年-1995年是平均气温最高的几年。由于地表温度的上升加快了冰川的融化速度,特别是两极和高山地区,从而使海平面上升。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4厘米,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和世界科学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前后全球海面将上升20-140厘米。
2.3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生态系统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研究领域,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反映是研究重点。气候的变化对种群的构成、群落结构和景观格局都有深刻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生命力和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和强度的增加已经造成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下降。据估计,目前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比人类出现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高出了几千倍。全球鸟类已有20%受人类影响而灭绝。
二、全球变化的影响
全球变化是一种过程缓慢、范围广泛,且影响深远的环境变化。其中以气候变化最为突出。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全球气温升高,降水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的增加。
1.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灾害性天气频发
由于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导致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影响沿海地区和岛国居民的生活;海平面上升,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洪涝、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2.影响生物多样性,并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的竞争力。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极端高温将导致人类健康的困扰更加普遍和频繁,主要表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伴随着飓风、干旱、冰雪灾害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3.对国际关系产生新的影响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影响日益加重,国际社会已经开始致力于应对这一系列问题了,各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展开广泛的合作。各主权国家积极的制定新的对外政策,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各国对外政策中重要的一部分,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社会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合作,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利益的差异由又使各个国家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充满了矛盾和分歧,如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切实履行《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资金、技术上的援助。这些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斗争与合作,都是新形势下国际关系调整与变化的重要表现。
三.全球变化的应对策略
引起全球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包括人类对大自然的盲目开发和破坏,社会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加剧了全球环境的变化。因此,要减缓全球环境的变化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减缓气候变化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而温室气体主要的来源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因而,减缓气候变化主要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数量首先要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率。大量研究表明在今后二三十年内,通过各种节能措施,在无需增加费用的前提下便可使能效提高一到三成,现有的技术条件可是能效提高五至六成。
开发其他形式的能源是减少化石能燃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太阳能、核能、风能、水势、地热能利用在许多发展中地区不但能够提供生活用能,而且有重要的生态效应。非化石能的利用一方面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颗粒物的生成;另一方面也减少其他方面的环境影响。
温室气体和大气颗粒的另一重要来源是生物量的燃烧和农业的扩展。在这方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或许是最可行的途径。由于生态系统不但可能释放同事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效地管理生态系统,如植树造林,可以使其更有效地发挥固定大气二氧化碳的汇的作用。
2.充分发挥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力量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应发挥其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各国政府应依据《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和减排时间表,采取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与方案。同时,要严格履行它们在议定书中所承诺的减排义务。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联系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如世界气象组织和绿色和平组织。
3.完善各种机制
3.1技术
如前面所述,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化石能燃烧效率提高,也有助于开发利用其他形式的替 代能源。
3.2法律
法律是一定社会中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的有约束力的规则。环境法和资源法就是以保护资源环境为目的而制定的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由于全球环问题的跨国管理,国际间的合作是减缓全球变化的重要机制。国际协约是类似于法律的一类约定和规则。
3.3教育
全球环境的改善有赖于全球公民意识的提高,而教育是提高环境意识的关键。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通过媒体、社会、宗教诸形式的教育亦不可忽视。
只有在全球强有力的约束力下,才有可能真正控制全球气候,使人类在健康良好的氛围下生活。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困境,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借此机会可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呼吁提倡低碳经济,不要再以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国家经济,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不要过度破坏环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给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有责任、有义务积极主动地去采取应对措施。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既要充分发挥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的作用,也要充分调动各企业、公司和世界人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殷秀琴.生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卫.可持续发展讲义
第二篇: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姓 名:
王 古 月
学 号: 2009100207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09地理科学
2012年11月11日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化打乱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变化 温室效应 战略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2O、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其影响是全方位、多尺度和多层次的,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各种灾害,给敏感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 全球变化的现实与趋势
(一)现实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IntergovernmentalPanel on GlobalClimate Chang)1990年公布的研究结果认为,大气中CO2的浓度从19世纪前的280ppm达到现在的350ppm,结果还预测,按现有大气CO2浓度增长的速度,到21世纪中叶(2030-2050年), CO2浓度将加倍(560ppm-600ppm),将导致全球增温1-3.5e,到下世纪末全球温度将增加1.5-4.5e,且纬度不同增温程度也不同,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温度将升高5-10e.我国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一直比较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从“七五”计划开始,国家连续资助了一系列与气候有关的重大科技项目,研究领域逐渐拓宽,经费支持强度也不断增长。近年来,为加强对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和评估,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的研究项目。随着项目的执行和完成,不仅提高了我国气候学科的水平,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气候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制定有关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二)趋势
预计到2015年前后,随着上述大型国际科学计划的完成,目前困扰科学界和政治界的许多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及其影响等问题,将得到完全解决或部分解决,IPCC报告也将对这些成果及时做出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就国内情况而言,未来在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对策方面将继续跟踪世界前沿,发展气候影响综合评估模式,深入研究气候对我国环境、脆弱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应政策。重点开展人工生态系统和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模拟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影响阈值问题研究,进行气候变化对我国直接影响的综合经济分析,为制定适应战略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一)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物种约有 1300 万到 1400 万个。其中,已经被人类定名的物种约有 170 万个,大多数现存物种尚未被记录与描述。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 75 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 3 个物种灭绝。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有 10 ~ 30 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每一物种的丧失减少了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条件的选择余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还会影响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危害。例如,频繁暴雨和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沼泽系统和珊瑚礁的影响。IPCC推断,若全球气温上升3-4e,许多珊瑚礁系统将严重毁坏;冻原和北方森林的扩展,热带、亚热带和北方生态系统火灾将增加,这些变化必将引起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全球变化对全球水环境的影响
全球用淡水只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3%,而两极冰川和冰帽的淡水量就占 2%,不能够使用。因此世界上80 个国家的 40%人口都面临着缺水的危险。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 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 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 9000 立方千米。
目前全球的淡水资源仍面临过度开采和大面积的污染,有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污染物排放量将增加到16 000-21 000亿m3,水资源将受到严重污染。我国的水体污染也十分严重,据统计, 1990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354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94亿t,70%左右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据1990年评价的94条河流城市段中, 7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0%受严重污染。有专家认为,在21世纪,水资源危机将取代能源危机,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
(三)全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热量资源增加,我国农业气候的热量资源有改善趋势,北方复种指数将会提高约15%,农业生产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人均耕地资源占有少、农业经济不发达、适应能力也非常有限,有研究表明:由于温度增高,积温增加,使作物物候期提前、生长季延长,冬季气温增高显著,低温冷害减弱,作物种植制度发生变化,作物产量提高;但同时降水总量减少、降水变率加大、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使径流量变化加剧、土壤含水量降低、湿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水供需矛盾加剧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加剧等负面的影响。
(四)全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在各种气象条件中,如图2.1所示,气温对人类健康影响最为敏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变化以及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疾病发生的频率与种类以及区域都有明显地变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和复杂,人类健康更多地被认为是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和制度所决定的综合结果。因此,人类健康被看作是可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态的一项高水平的、重要的综合指标,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高目标.人类健康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任何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人类健康,甚至会给人类带来危机与灾难.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后果增强了人类对目前和未来健康的关注,对全球健康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人类健康已经成为目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健康对环境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和适应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科学和人类卫生事业所要思考的重要工作,并引起了众多科学家及国际组织的重视和研究。
三 对策
图2.1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其影响已远远超越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治理。
(一)充分发挥主权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的主导作用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应发挥其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各国政府应依据《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和减排时间表,在制定国内、外政策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与方案。同时,要严格履行它们在议定书中所承诺的减排义务。首先,各主权国家应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案中,并置于一个优先的位置。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的那样:气候变化表面看是一个气候环境问题,但实质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一个与社会、经济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①各国政府应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切实发挥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指导作用。②各国政府应进行积极的努力,采取可行的措施,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提 供政策上的保证。③各国政府在其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经 济的增长方式,重点治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制定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并保证得到贯彻实施,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二)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不同于主权国家的机构,早在19世纪就已经产生,它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联系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要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如世界气象组织和绿色和平组织。一方面推 动国内国际政治的“绿化”,通过许多的方式促使各主权国家和国际机构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关注;另一方面,呼吁人类重视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主张人类要转变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
[1] 葛全胜,陈泮勤,方修琦等。全球变化的区域适应研究:挑战与研究对策。地球科学进展,2004,(19)8。
[2] 叶笃正。中国的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3] 廖静秋。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0,3(11)。
[4] 许慧慧,施烨闻,钱海雷等。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
[5] 王馥棠,赵宗慈等。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第三篇:全球变化生态学答案
1.学习《全球变化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 A、拓宽知识面 B、增强环保意识 C、全球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暖?√
3.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万分之四 4.5.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C、生物和环境 6.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D、5 7.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8.“地球系统科学”在什么时间被提出?D、20世纪80年代 9.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20世纪60年代
10.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D、德国人
1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D、大气 12.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13.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 14.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D、氩气 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9月16日 17.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C、1974年
18.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2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年决定的?C、1995年
2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C、50000-70000 2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三分之二
2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80% 2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25.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 26.全球每年有50000平方千米-70000平方千米耕地变为沙漠。√
27.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D、三分之一 28.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
B、南美洲北部 29.陆地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总水资源的()。A、2.8% 30.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 31.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 32.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列世界第三?×
33.生物种大灭绝的后果将给人类带来致命的威胁?√
34.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平均以每年()的速度上升。A、1-3毫米 35.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A、10-20厘米 36.地球人口从50亿增长到60亿用了()年时间。C、12年
37.垃圾已经无孔不入,在太空轨道上已经有超过7000个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废物碎块在高速运动。()√
38.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预计2020年再生能源占到一次性能源的15%左右。()√
39.海平面上升现象与什么无关?B、臭氧层破坏
40.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B、封闭系统 41.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D、30000米 42.地球是一个巨大的()。C、开放系统
43.地表系统指地球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的范围,包括高空但不包括内部。()× 44.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海洋上平均仅为5-8公里。()√ 45.温带地区的对流圈高度为16-17km?× 46.生物圈的厚度约为30km?√
47.盖亚假说主要强调的是()。
B、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 48.土壤来源于()。C、岩石
49.盖亚假说中提出Gaia系统中最重要的是()。D、微生物
50.生物地球化学观点认为地球表层大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实质上是由生物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51.盖亚假说中的盖亚一次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52.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到现在时间约38亿年?√
53.据测算,从7亿年以前到现在地球上动植物累计重量约为地球的()倍。C、1000 54.地球上的物质运动主要包括两大能源驱动力,分别为()。D、太阳辐射能及地球内部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
55.水圈中全部的水每()通过生物体一次。()D、2800年
56.地球内部能量主要是以热能和机械能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的。()√ 57.地球表层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非生物来源的。()× 58.生物大规模的灭绝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有5次?√ 59.全球生命系统全部活物质更新周期为几年? C、8年
60.关于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指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远在地球半径以下
61.现阶段可用于全球变化的观测记录大约有()。
C、一百多年
62.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C、火山喷发
63.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64.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 65.认识全球变化规律不需要了解所有时间尺度上的过程?×
66.下列不属于全球变化的社会影响的是()。B、气候与降水量相互关系的影响
67.关于自然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地球系统在某些时间尺度上存在这种变化
68.决定全球变化研究的成败的是()。C、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69.在时间坐标上环境演变的基本表现形式中,平稳序列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70.全球环境变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两个维度。()√ 71.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后果包括环境和社会两方面?√
<1>【单选题】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中,气候变化一般不影响的是()。A、土地荒漠化 B、生物多样性变化 C、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D、人口增长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是全球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A、生物多样性变化 B、气候变化 C、人口增长
D、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根据瑞典科学家阿兰纽斯提出的观点,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增加()摄氏度。A、4.26 B、5.26 C、6.26 D、7.26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其中中国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温室气体主要是吸收地表短波辐射,使大气变暖。()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在吸取大气中的热量方面,甲烷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多倍。A、5 B、10 C、15 D、20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下列作物中,排放甲烷量最大的是()。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水稻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的报告,下列国家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是()。A、澳大利亚 B、挪威 C、加拿大 D、俄罗斯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是海水中硝酸盐的脱氮和氨盐的硝化。()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臭氧对地球表面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强烈影响至关重要。()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亚洲稻田被认为是温室气体一大排放源?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从整体的趋势看,北半球主要地区从1700年到1980年之间面积比例大量升高的是()。A、森林 B、草原 C、牧场 D、农地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近年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土著物种的减少 B、外来种的减少 C、土壤碳和养分的丧失 D、植被生产力的变化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从1700年到1980年,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明显上升的是()。A、北美 B、拉丁美洲 C、欧洲 D、南亚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必定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瓦解。()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一般来说,外来物种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土著物种。()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通常来讲,物种数越少,生态系统越稳定?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A、时间长度 B、变化强度 C、影响范围 D、造成后果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从全球来看,整体年平均降水量是()的。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保持不变 D、大幅度波动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摄氏度。A、0.6 B、1.2 C、1.8 D、2.4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近40年中,相较于夏季平均气温,我国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较为明显。()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一般来说,受全球变暖影响,纬度越高或海拔越高的地区升温更明显。()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一年中,白天比夜间升温高?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A、寒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冷 B、寒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暖 C、热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冷 D、热带东太平洋海域大面积海水变暖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根据IPCC在1995年的报告,过去一百年中海平面上升了()。A、10-20毫米 B、10-20厘米 C、20-30毫米 D、20-30厘米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全球云量观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A、统计数据较少 B、直接观测难度较大 C、没有统一仪器观测 D、数量变化不稳定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降水显著减少,秘鲁的太平洋沿岸降水显著增多。()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根据现有的观测结果,世界范围内的云量是逐渐减少的。()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据IPCC(1995)评估,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mm?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判断题】厄尔尼诺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相互耦合的结果?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下列因素中,一般不直接影响潜在植被的是()。A、大气成分 B、气候 C、土地利用 D、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外形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分布多样性 B、外形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分布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是()。A、控制荒漠化 B、保障生物多样性 C、控制人口增长 D、减少气候变化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荒漠化主要是指由于不恰当的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的土地退化现象。()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移保护、离体保护三种。()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单选题】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遗传多样性 B、外形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根据近百年的观测数据,()是20世纪最热的十年。A、10年代 B、4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关于冰芯记录的相关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辨率高 B、时间尺度长 C、环境信息少 D、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科学家通过冰芯记录研究气温变化,主要是研究其中的()。A、水 B、杂质 C、微生物 D、气体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近百年来温度上升的原因尚没有达成共识。()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根据相关研究,地球上40万年来平均温度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据气象观测结果,过去的130多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0.6度?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树木年轮学数据主要考察的是树木的()。A、年轮数量和密度 B、年轮数量和颜色 C、年轮宽度和密度 D、年轮宽度和颜色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A、湿度 B、惰性气体 C、云量
D、太阳辐射的反射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一般来说,对树木年轮生长情况影响最大的是()。A、温度 B、湿度 C、空气成分 D、污染物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部分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还处于自大约550年前开始的新冰期,地球正在变冷。()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目前全球气象数据主要来自城市地区,缺少偏远地区和海洋上空的资料,这也给判断全球气温的变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全球气候变暖可以从物候学、雪线上升和植物迁移等方面得到证据?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物质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太阳辐射的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火山灰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出现的频率为()。A、2-7年 B、5-10年 C、13-18年 D、15-20年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全球变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A、温室气体 B、厄尔尼诺 C、气溶胶 D、土地利用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从理论上来说,高纬火山喷发以后不久,欧洲的西风环流会变得更加强盛,冬季的天气一般是温和的。()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越长,地球上的平均温度越高。()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单选题】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A、温室气体 B、天文因素 C、火山喷发 D、构造运动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多选题】火山喷发都可以释放什么? A、火山灰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水蒸气
参考答案:ABC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产生温室效应的分子当中,()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最大的。A、二氧化碳 B、氧化亚氮 C、甲烷 D、水汽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如果大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地表温度只有是在()摄氏度时才能平衡来自太阳的入射辐射。A、15 B、6 C、-6 D、-15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决策者摘要指出,人类活动与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的关联性达到()。A、40% B、70% C、90% D、99%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气溶胶可能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地球温度。()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气温显著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北半球的植被通过二氧化碳施肥效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判断题】如果没有大气层,地表温度则是-6摄氏度?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根据大部分科学研究成果,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不包括()。A、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 B、土壤盐渍化
C、高纬度生物向低纬度迁徙 D、台风强度和频率增加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中,影响气候变化的发生时间和发展的是()。A、温室气体的源和汇 B、云量及其变化 C、海洋 D、极地冰雪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中,主要影响对海平面上升的预测的是()。A、温室气体的源和汇 B、云量及其变化 C、海洋 D、极地冰雪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根据主流观点的预测,近百年来气候变化速率是越来越快的,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台风强度的增加可能有助于内陆水汽的增加。()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多选题】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包括? A、温室气体的源和汇 B、云量及其变化 C、海洋 D、极地冰雪
参考答案:ABC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根据宇宙辐射和云量关联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宇宙辐射整体趋势是不断减少的 B、近年来地球的云量不断增加 C、地球的温度在近百年中是下降了的
D、通过不同方式测算的宇宙辐射量基本上是相同的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下列数据中,不属于主流理论观点的是()。
A、大气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升高到450ppm-550ppm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摄氏度
B、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C、温度上升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加剧,部分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推动温度继续上升
D、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需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一半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辐射强迫理论中,减少辐射强迫最多的是()。A、二氧化碳 B、云反射效应 C、土地利用 D、臭氧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辐射强迫理论中,辐射强迫和大气温度升高成正比。()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根据对南极冰芯的研究,很有可能是温度先升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才升高。()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辐射强迫值与温度升高成反比?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从个体的分子到个体的整体 B、从个体的分子到个体的族群 C、从个体的分子到区域环境 D、从个体的分子到整个生物圈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中,()主要研究其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中,()动态变化是因个体的出生和死亡罗成引起的。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受到其周围环境影响后如何改变的科学。()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对生物产生一定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生物、人为因子等。()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生态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A、主要是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反应 B、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C、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 D、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目的之一是揭示()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的作用。A、主要人为因素 B、全部人为因素 C、重要生态因子 D、所有生态因子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目的中的环境胁迫主要强调()。A、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B、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关系
C、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之间的复合作用对植物影响 D、高温、盐分及大气污染和植物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的处理指标确定中之所以考虑施氮处理,主要是因为现在大气和土地中氮元素急剧流逝。()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红外增温实验成本较低,但是模拟的环境与实际环境相差较大。()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红外增温实验,温度是不可控制的?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多选题】实验处理指标的确定包括? A、增温幅度 B、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水分处理 D、施氮处理
参考答案:ABC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常用的通量测定方法中,()强调根据乱流扩散理论,通过单位面积的任意动量或标量的通量密度是其浓度梯度与扩散系数的函数。A、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B、空气动力学法 C、涡度相关法 D、感热密度分析法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基础原理是()。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热力学第三定律 D、热力学第四定律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移地实验多用于植物对()响应的研究。A、温度改变和降水改变 B、空气成分改变和降水改变 C、温度改变和气压改变 D、空气成分改变和气压改变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试验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数据结果不准确,无法体现出长期生态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研究全球变化过程中,感热密度分析法有效地解决了仪器不统一导致产生误差的情况。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空气动力学法的依据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二氧化碳的光合驯化作用是指植物生长在高浓度CO2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光合速率可能()。A、进一步升高 B、趋于稳定
C、恢复到以前CO2环境下的水平 D、衰落到以前CO2环境下的水平以下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某些形态上的变化可能与()有关。A、同化物增多而丧失老的碳库 B、同化物减少而丧失老的碳库 C、同化物增多而形成新的碳库 D、同化物减少而形成新的碳库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A、枝干 B、根部 C、叶片 D、土壤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强影响,光强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根据现阶段研究,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生长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下植物的源—库关系不会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判断题】一切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几乎来源于太阳能?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功能型划分中,()将植物分为关键种和非关键种。A、主观分类 B、逻辑分类 C、演绎分类 D、数据调查分类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再回到原始水平 D、先下降再回到原始水平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气孔导度一般不直接影响()。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下,光合速率提高,叶中许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多糖增加。()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如果气孔导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光合速率提高的话,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必然增加。()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一般来说,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下,碳三植物的叶面积增加,气孔的绝对数量增加,但密度减少?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判断题】呼吸作用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升高?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一般来说,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会增加()。A、1-5摄氏度 B、3-8摄氏度 C、5-10摄氏度 D、13-18摄氏度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植株主要通过()散失大量的水分。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植物体含水量一般为()。A、30%-50% B、40%-60% C、50%-70% D、60%-80%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当氮素不足时,即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的产出也不一定升高。()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研究表明,在水分供应出现紧张时,植物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表现的正效应更大。()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影响在干旱地区表现最明显?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太阳电磁辐射的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部分。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D、伽马射线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下列辐射中,波长最长的是()。A、紫外线 B、无线电波 C、太阳短波辐射 D、伽马射线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在植物群落下层的植物,相较于生长在植物群落上层的植物来说,一般不具有()的特点。A、叶片向水平方向生长 B、更大 C、更绿 D、更薄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在植物群落的上部,即使太阳辐射减少50%,白天大部分时间的光强仍然在叶片的光饱和点以上。()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随着南北极臭氧层空洞加剧,南北极的紫外线的总量已经远远高于低纬度地区。()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太阳电磁辐射的能量分布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主要引起生物入侵的是()。A、对自然种群的利用 B、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 C、工业 D、农业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一般来说,外来物种指的是()。A、入侵微生物 B、入侵植物 C、入侵动物 D、以上都正确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最大的是()。A、生物入侵 B、对自然种群的利用 C、全球气候变化 D、土地利用及覆盖变化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入侵种的定居能力、扩张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以及对景观的改变有强有弱,不可一概而论。()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根据大多数生态学家所采用的定义,如果某一入侵种的后代在离母体很远的地方自然生长,那么即可认为该入侵种已被驯化。()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生物入侵是全球变化的现象之一?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单选题】入侵一词在生态学中的频繁使用是近()多年的事情? A、10 B、20 C、30 D、40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下列入侵方式中,主要引起小型或隐形生殖体入侵的是()。A、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 B、有意引入
C、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 D、人类辅助的入侵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下列物种中,属于人类辅助的入侵的是()。A、环颈鸽 B、鹭鸶 C、七鳃鳗 D、驯鹿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依赖于人类的运输,生物体至少对新环境有中等程度的适应能力。A、人类运输引起的意外入侵 B、有意引入
C、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 D、人类辅助的入侵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一般来说,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一般来说,被入侵的生态环境主要有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自然控制机制充足、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单选题】淡水生物入侵的常见模式是? A、自然入侵 B、屏障去除后的入侵 C、人类辅助入侵 D、有意引入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生态位机遇假说人为,()综合决定外来入侵的增长概率。A、资源、天敌、繁殖能力 B、资源、天敌、物理环境 C、资源、结构、繁殖能力 D、资源、结构、物理环境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根据多样性阻抗假说,()的群落更容易被入侵。A、发展时间较短 B、发展时间较长 C、结构相对简单 D、结构相对复杂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根据天敌逃避假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敌是植物种群的重要调节者
B、天敌对本地种比外地种有更大的抑制作用
C、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提高种群的增长 D、天敌对于本地动物的影响远大于本地植物的影响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即使外来种在某一地区生存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有可能逐渐消失,不一定会对本地种构成灭绝性的影响。()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空生态位假说认为,岛屿群落以及生物多样性比较少的群落,对外来种缺乏足够的“生物阻力”而出现入侵。()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天敌对外来种比本地种有更大的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从理论上来说,下列美国地区中受到物种入侵威胁最大的是()。A、密西西比河流域 B、落基山脉 C、夏威夷岛 D、五大湖地区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
A、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B、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C、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D、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A、压舱水
B、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 C、运河的淤积
D、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生物入侵不仅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加。()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任何能跨越天然屏障、在浅海之间快速大量运输含有浮游生物水体的机制都有可能促进海洋生物的入侵。()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无论是大陆还是岛屿,也无论是温带还是热带,生物入侵无处不在?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下列物种中,对水稻生产危害较大的是()。A、金苹螺 B、美国海湾扇贝 C、大米草 D、亚洲蛤蜊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中国转基因作物中职面积约为()。A、30万公顷 B、40万公顷 C、50万公顷 D、60万公顷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生物入侵的现状是()。
A、大多数的入侵者可以成功地定居,而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到处泛滥成灾 B、大多数的入侵者可以成功地定居,但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并不到处泛滥成灾 C、大多数的入侵者并不能成功地定居,但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到处泛滥成灾 D、大多数的入侵者并不能成功地定居,而大多数成功定居的入侵者也并不到处泛滥成灾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大陆的物种数与该大陆的面积呈密切正相关。()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生物入侵正在消除用以产生和蓄养地球上大多数动植物种类的生物地理平常,从而提升局部区域生物群系的独特性。()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单选题】1991年,美国大陆有()种淡水鱼由于非本地种的引入而濒临灭绝? A、27 B、30 C、40 D、44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单选题】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第几? A、3 B、4 C、5 D、6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8>【判断题】入侵者不只与本地种竞争或取食本地种,并且改变了所有物种生存的规则?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1>【单选题】决定一个外来种的总体影响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来源 B、分布范围 C、密度
D、单位个体的效应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最早记录生物入侵的科学家是()。A、拉马克 B、摩尔根 C、孟德尔 D、达尔文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大约()的入侵种能够成功地定居下来。A、5%-15% B、5%-25% C、10%-15% D、10%-25%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交通的便利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预防生物入侵越来越容易。()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入侵种对本地种的遗传影响一般是直接的侵害。()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时,具有不同固碳途径的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不会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单选题】英国动物生态学之父是?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摩尔根 D、CharlesElton 参考答案:Char les Elton——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8>【单选题】一种入侵种的影响可以从几种水平上测量,以下不正确的是? A、对遗传上的影响 B、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C、对群落的影响 D、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全球变化研究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A、短期的生态变化 B、长期的全球变化 C、特定类型的全球变化 D、不同类型的全球变化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主要发达国家再日本精度签订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条约《京都协定》。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早期全球变化研究手段不包括()。A、探讨单一因子 B、探讨复合效应 C、研究个体 D、研究单一群落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科学家发现随着科技进步,运用人工生态系统模拟的结果和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差异越来越小,野外模拟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如何影响环境,但是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非常复杂?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关于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 B、覆盖了陆地绝大部分面积
C、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 D、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动态变化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美国LETR计划认为,需要长期的记录才能达到预测目的的某一现象的动态应该不是()。A、偶发的 B、稀少的 C、复杂的 D、宏观的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美国从()开始酝酿长期生态系统研究计划。A、1974年 B、1975年 C、1976年 D、1977年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定位观测一般是短时间的、连续的。()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筹建,目前有40余个生态观测站。()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定位观测所获取的数据是建立模型的基础,同时也是样带比较研究所必需的?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一般来说,样带长度应()。A、不小于1000公里 B、不大于1000公里 C、不小于100公里 D、不大于100公里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样带的研究中,不属于研究样点功能的是()。A、反映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B、定期调查 C、遥感解译 D、技术支持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样带研究是()。A、短期研究替代长期研究 B、长期研究替代短期研究 C、空间替代时间 D、时间替代空间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NECT)主要是受水分的控制。()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样带研究的宽度应该在50公里左右,以便满足遥感影像幅宽的要求。()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为确保覆盖气候和大气模式以及决策尺度,样带研究的长度应不小于100km?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单选题】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于()年5月,被IGBP列为第15条标准样带?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从模型的时空尺度上分类,不包括()。A、林窗模型 B、经验模型 C、协作性模型 D、过渡性模型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又被称为“转换函数模型”。A、林窗模型 B、经验模型 C、过渡性模型 D、协作性模型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传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模型假定()。A、生物与环境相互独立 B、生物与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 C、生物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D、生物与环境平衡态不断变化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过渡性模型引入植物功能型的概念,在传统的林窗模型基础上,以植物功能型取代林窗模型中的具体物种。()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林窗模型一般建立在非常小的尺度上。()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经验模型是一种“多物种”和“多龄级”的随机样地模拟器?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初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固定并转化(),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A、太阳能 B、水分 C、养分 D、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含豆科植物多的植被比含豆科植物少的植被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表现的反应是()。A、反应更大 B、反应更小 C、不确定 D、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现阶段土地覆盖转变所释放的量占化石燃料利用造成释放量的()左右。A、30% B、50% C、70% D、100%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初级生产者扣除呼吸消耗而真正积累的生产值。()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维持在500种左右时最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土地覆盖和利用方式的改变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上?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判断题】初级生产指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或分解者利用净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的过程?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8>【判断题】草本植物的气孔导度因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根据1980年到1989年平均统计数字,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改变向大气每年输入()吨碳。A、16亿 B、32亿 C、55亿 D、70亿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受地表植被影响,亚马逊盆地的降水最终通过径流注入海洋的量占降水总量的()。A、72.3% B、48.5% C、33.8% D、26%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A、1220亿 B、1200亿 C、220亿 D、20亿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人为造成的全球变化远比自然变化快得多,但究竟现阶段的变化速率是否属于安全速率仍然尚未确定。()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目前全球变化研究最大局限之一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生理过程和结构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人为造成的全球变化比自然变化慢?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7>【单选题】亚马逊盆地每年近2000mm的降水中,()通过植被蒸腾直接返回大气圈? A、25.5% B、26% C、46% D、48.5%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8>【单选题】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不包括?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二氧化氮 D、甲烷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关于水环境和陆地环境比热容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环境的比热容比陆地环境大
B、水环境比陆地环境在温度变化上缓冲性更大 C、水环境放热比陆地环境更快 D、水环境吸热比陆地环境更慢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潮汐主要与月亮和太阳的()有关。A、重量 B、大小 C、亮度 D、位置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 B、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 C、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 D、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江河一般会分为上、中和下游,但受地带性影响,从整体上看,整个流域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群落构成差别不大。()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湖泊由于边界的限制,水平和垂直流动及混合都相对较弱,有利于气体和营养物质的输运。()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判断题】对于海洋的生物,在温度上讲,它适应的范围很大?
参考答案:fals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单选题】2005年-2006年,我国海域中发生赤潮次数最多的是()。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的()减少。A、鞭毛藻 B、蓝藻 C、硅藻 D、定鞭金藻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水体中受人类影响的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包括()。A、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B、排到大气里的废气 C、水土流失
D、有机垃圾、家畜和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4>【判断题】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一些渔业品种的产量增加。()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5>【判断题】浮游植物的过量增殖还会使水体缺氧,直接杀死水生动物,或使生活在这些水域里的鱼类逃离。()
参考答案:true—— 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6>【单选题】近30-40年里,海洋里的氮含量增加了多少? A、1-2倍 B、2-3倍 C、3-4倍
第四篇:全球变化课程专题之一材料读书笔记
全球变化课程专题之一作业
王祖正,B12166,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方向,博士生
全球变化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客观事实,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全球变化的机制, 主要涉及温室气体的气候效应、CO2 与生源要素循环和气候系统中的水循环三大基础科学问题.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 但由于多种原因, 全球升温多少存在不确定性。我国在全球变化领域内的研究已经逐步从区域响应拓展到全球问题。全球变化的过程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也不单单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而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均可从各自的角度开展研究。
1、全球变化基础科学问题的实质
1.1温室气体的气候效应
时至今日, 从19 世纪到20 世纪百余年,经过傅立叶(J.Fourier)(1827 年)、廷德(J.Tyndall)(1863 年)、阿伦尼乌斯(S.Arrhenius)(1896 年),等物理学家的努力,作为基础知识的温室效应已经确定无疑.但是,地质历史上CO2 含量与大气温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这种关系的揭示, 既要有地球科学的资料、又要求物理科学的理论。温室效应的理论认识上还有着显著的不成熟性。
1.2 CO2 与生源要素循环
地球上的碳循环是表层和深部结合、短期与长期过程交织的产物。碳循环研究中另一个重大问题, 是多种生源要素的相互作用.碳循环不能孤立起来研究, 作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必然和水循环和N, P, Si, Fe 等其他营养元素的循环密切相关, 其中氮循环尤为突出。
1.3气候系统中的水循环
全球变化中温室气体的气候效应,实际表现为水循环的变化。贯穿全球变化基础科学问题的两大红线,就是穿越地球各大圈层的碳循环和水循环。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也正是通过水循环才能实现的。从全球变化的角度看来, 水循环研究中的关键在于其三相转换的过程和影响,以及季风。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地球的水循环涉及地球的深部过程,是地幔与地球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
2、全球变化研究主要进展与共识
在过去10 余年中,几十个国家众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全球变化科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包括: ①对地球系统进行了空前的多学科交叉研究。②提出了地球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③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有了深入认识,初步找到了所谓丢失的“碳汇”。④热带海洋观测系统(GOOS)的建立。⑤过去全球变化研究(PAGES)。
3、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家在全球变化领域做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贡献,完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①中国科学家提出东亚季风系统和季风区域的概念,并建立了季风区域环境演化序列。②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成为国际关注的学术热点。③在全国范围的气候植被分类,区域蒸散模式与自然植被NPP 与碳储量的空间格局,土壤有机碳库的储量,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与收支等方面。④在大气水循环、流域水循环、水循环的生物过程、社会经济与水循环、农业与水承载力等与农业有关的诸多水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⑤我国科学家已从积极参与国际计划逐步转向由我国主持在世界上开展了一系列大型全国性科学实验。
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不确定性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温室气体、太阳活动、气溶胶、地球轨道变化以及大气和海洋环流等.主要可归为人为和自然因素两类.前者指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 后者主要包括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因素。这两类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谈判以及国际社会应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走向和行动取向。
4.1 温室气体的作用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圈内能吸收红外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的气体.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对流层臭氧(O3)、氟利昂类物质(CFCs)等.温室气体对大气升温的贡献大小取决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含量)和温室效应强度.综合这两种特性, 主要大气成分水汽、CO2,CH4 及O3 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大小分别为36%~72%,9%~26%, 4%~9%和3%~7%。
4.2 气溶胶的作用
气溶胶是大气中的一种微小颗粒, 主要由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化石燃料排放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生物质燃烧所释放的微粒等组成。气溶胶通过影响大气化学过程、辐射过程和云物理过程的变化而影响近地表辐射平衡和气温。绝大部分气溶胶,对大气产生降温作用;但也有少量的具有增温效果。此外, 气溶胶通过影响水云并引起云反照率效应,产生间接的降温作用。
4.3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是地球热能的最主要来源, 太阳活动与地球温度变化关系密切.但太阳活动变化对地球温度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很不确定.4.4 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也是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和气体通过影响大气的辐射传输而降低地球平均气温。目前无法正确定量火山等自然因素对气候变暖的作用。
5、CO2 排放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目前人们最关注的是CO2排放.主要原因是CO2 不仅为最大的人为源温室气体, 被认为是影响目前温度上升的最大因素, 而且与其他温室气体相比, 控制其排放的可能性更大。
5.1 全球碳循环与大气CO2 浓度增量的来源
气温升高的响应.对地球自然源和人为源CO2 总排放量以及总吸收量进行概算表明,地球总排放量与吸收量之间收支不平衡, 相差约有20 PgC, 这相当于目前人为活动总排放量的2 倍,可见,增加的大气CO2 浓度是否都是人为排放的, 是一个不确定性的问题.5.2 碳排放与增温的关系
CO2 浓度升高与增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IPCC认为, 目前的升温很有可能是由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的,对这一物理过程以及逻辑本身, 科学界是达成共识的。但是大气温度的变化除温室气体外, 还受其他因素(如自然过程以及气溶胶等)的影响,把气候变暖简单归结为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可能是片面的.6、全球变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6.1 全球变化研究面临的挑战
全地球及其各个圈层都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对于复杂巨系统的全球变化,仅靠建立在牛顿质点动力学基础上的理论体系,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进行描写,需要在牛顿质点动力学基础上,发展一种描写复杂系统尤其是描写其非线性突变过程的新的理论体系。
6.2 应对策略
全球变化研究是地球系统的复杂巨系统的问题研究。全球变化及其适应研究应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1)在空间尺度上,应采用整体观方法论(2)在时间尺度上,应该是长短时间尺度环境研究相结合(3)在人地关系方面,应加强地球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社会经济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
7、我国研究全球变化机制问题的重点举措
7.1 开展长期观测—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我们能够在国际水平上提出自己的科学问题, 能够自己改进、甚至发明仪器进行观测, 就有可能做出新的探测、取得新的突破,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7.2 穿越时空尺度—不同过程的辨识
全球变化首当其冲的科学难题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区分, 而其中关键在于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辨别.最近我国学者正在大洋碳循环的研究, 上溯到晚新生代的轨道长周期、中生代的大洋缺氧、和古生代灭绝事件中的碳位移,;研究现代气候学的大气科学家、研究现代微生物的海洋科学家, 也都开始对于地质时期的季风演变、海洋碳循环历史发生兴趣。
7.3 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比较行星学等学科
学科交叉, 在我国基础研究中不断强调, 但在实践中却并不理想, 包括数理科学参加全球变化研究的经历在内.这里面存在着缺乏得力措施、受制于旧有传统等多种原因, 而归根结底都是要求科学工作者对于本身之外的其他学科也能发生兴趣.7.4 设置大型计划—发挥我国自然条件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已经采取措施, 制订了战略规划、设置了超过以往规模的较大型计划.结合我国优势设计大型研究计划, 有待于学术界的深入讨论.这类大型计划的组织和实施, 都要求管理体制和研究风格上的革新.8、总结与启迪
全球变化作为科学问题,已经变为探索地球表层系统运作模式的“地球系统科学”, 并进而研究地球内部与表层系统的连接, 探索“行星系统”或者“地球的连接”.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地球系统里的“温室效应”决不只是物理学的温度变化, 而是引发出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产生出高度非线性的后果。
气候变暖是客观事实, 但变暖程度存在不确定性,全球到底升温多少存在不确定性。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着气候变化,其相对贡献难以量化无论是自然因素, 还是人为因素, 它们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尤其是气溶胶。IPCC 认为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但存在很大的争议.全球变化的基本原因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无论是水循环,碳循环或其因素的循环,其基本原理都是能量与物质循环。因此深入研究地球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机理是研究全球变化的需求。
第五篇:全球变化的应对挑战与机遇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摘要】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烦人变化,包括大气与与海洋环流、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资源、土地利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等的变化。全球变化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对其认知程度不断深化而被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当今,人类正面临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全球性气候和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激增与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剧减与生物物种的快速灭绝、水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大气中的氧化作用的减弱、环境恶化与灾害频发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因此,人类对全球变化的研究与认识程度;如何合理地安排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各种灾害现象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在认识研究了全球变化后,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需要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全球变化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一、全球变化及其研究共识
1、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地球观,它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所有部分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下一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 全球变化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及相互作用(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地圈),其直接研究对象是地球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等子系统。显然,环境问题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直接涉及到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球的可居住性等重大的战略性科学与社会问题。因此,认识了解地球系统的科学,预测、延缓或适应全球变化,对于协调自然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全球变化研究共识
在2000年科学研究委员会议上,IGBP,IHDP,WCRP达成一致共识。全球变化研究共识主要包括:①地球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自调节系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各组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变化与反馈非常复杂,并且具有多尺度的时空变化。对地球系统动力学的认识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为评估人类所引起变化的影响与后果提供了合理的基础。②除了温室气体排放及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地球的环境。人类所引起的地球陆地表面、海洋、海岸带、大气层以及生物多样性、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自然变率,并且其中的一些变化正在加强,这一点已得到确认。③全球变化不能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理解。人类驱动的变化一复杂的方式对地球系统产生多重影响,这些影响之间以及这些影响与局地和区域尺度的变化也以多维模式相互作用,这很难理解而且更难进行预测。实际上,此类令人不可理解的问题大量存在。④地球系统动力学往往以临界状态和突变来描述。人类活动会在不经意间触发地球系统动力学的变化,对地球环境和居民产生严重后果。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具有潜在作用,这种影响将被证明是不可逆转的。在地球环境中人类驱动的突变的概率虽尚未量化,但不容忽视。就一些关键的环境参数而言,地球系统已经超出了过去至少50万年发生的自然变率的范围。目前地球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各种变化数量与发生频率等都是空前的,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状态运行。[2] 应对全球变化挑战 全球变化在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全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1、应对挑战的时代背景——科学技术进步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的斗争史,追溯到从制造原始工具开始,人类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创造一个更加适应生存的世界。21世纪初,伴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的突破,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全球性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能源的大量使用,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的极度扩张都深刻的改变了地球环境。可以预期,人类的未来发展,包括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必将更多的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创造性的结合[3]。
2、适应和有序的人类活动
目前,人类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已形成共识,针对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的全球变化及其区域相应响应,地球系统的整体和各个部分难以恢复到原有状态。那么全球和区域系统将达到什么样的平衡状态?在状态转变过程中人类将付出多大代价?人类将因此如何采取行动进行适应? 对难以逆转的全球变化,迫使人类采取措施进行适应,利用其有利方面,减轻或抑制其不利的方面。同时,全球的适应无论是趋利还是避害,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基础上才能实现[6]。有序人类活动可以定义为: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能够使生存环境的总体和尽可能的局部在人类可以预见的时间尺度上不发生显著退化,甚至持续好转,同时又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人类活动。有序人类活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判据,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措施。[4]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叶后的全球变化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而人类要解决全球变化问题,必须立足于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全球变化问题的任何解决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5]
3、应对挑战的具体措施
1、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持区域发展、国家间发展基本平衡。在当前应对全球变化挑战过程中,国际社会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给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切实可行的)减排和适应方案。
2、坚持减少碳排放与增加碳汇并举,减缓全球变暖与适应全球变暖并重的原则。当前减排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减缓全球增暖行动的主要关注点和着力点,这是必要的,但是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却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对减缓全球增暖十分重要。[6]
3、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
国际学术界公认对全球变化的科学认识还存在不确定性,尽管从科学的角度看,存在这些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作为制定气候政策和处理气候变化国际事务的出发点,这种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是不容轻视的。因此,未来国际社会应更好地开展多因子、多科学、全球性联合研究,最大限度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同时应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导向,在社会发展中加强全球变化的研究以全球变化研究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7]
三、应对全球变化:人类发展的新机遇 应对全球变化对人类不仅仅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重大的机遇。根据应当遵循的原则确定的各种应对措施,实质上是对地球系统的创新管理,将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国际关系带来历史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期待,通过应对全球变化的实践,人类生存和发展新模式将逐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类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性转变;有利于促进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相和谐世界转变。
四、总结
全球变化已是事实,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必须在全球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对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全球变化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同时在可接受的变化幅度内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趋利避害,甚至是转变成人类发展的新机遇。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受了气候变迁、疾病流行和其他各种灾变,但都得以生存,当今人类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秉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能应对好全球变化,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刘东生:《黄土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编《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摘要》,2002年5月,第6-9页。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编著:《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IGBP, IHDP, WCRP, DIVERSITAS.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A Planet under Pressure[M].IGBP Science Series,2001 [3]徐冠华,鞠洪波,何斌,等。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科技日报,2010年8月1日。
[4]叶笃正、付宗兵、季劲钧、董文杰、吕建华、温刚、延晓东,2001:人类有序活动与生存环境。自然科学进展,第16卷,第4期,453-460 [5]叶笃正、吕建华2000: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第三期,183-187面。[6] IGBP, IHDP, WCRP, DIVERSTAS.Amsterdam Declaration[Z].Amsterdam, 2001 July.[7]Can adell J G, Raupach M R.MangMing forests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Science,2008,320:1456-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