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高级财务管理)
读书笔记
姓名:姚娟萍
学号:2011516171 阅读材料:
1.《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刘新民
2.《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陈玮
3.《红领巾还是绿领巾—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研究》——高勇强 4.《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并非最有效率》——张龄松 5.《公司治理目标选择与绩效检验》——宋炜 6.《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袁振兴
阅读说明:
对于上述材料,详细阅读了刘新民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其他材料的阅读较为粗略。
阅读笔记及个人见解:
一、何为企业社会责任
于我国现有法律,只是提及“企业社会责任”,却无给你更近一步的解释,也没有明确其责任对象及为什么要承担此责任。
于国外,很久之前,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及“古典企业追逐利润的行为,就是以最好的方式去促进社会的利益。”这里的社会利益只是社会责任之一——经济责任。后来者弗里德曼对此责任也是极为认可,他认为“在自由经济中,企业仅有一个社会责任”,也就是经济责任。于此,我认为,并非此看法不够完整,只是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甚至人文环境的不同,对于企业的关注点不同。在经济不够发达时,企业经济责任更为突出,同样的道理,在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另有偏向。
自工业革命以来,企业的社会责任由原来的经济责任偏向了法律责任,即在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企业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社会成本,企业应该承担。
对于到底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比较赞同刘新民的说法:“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开放性、多层次、立体式为特征的体系,其内涵在于公司利润最大化与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协调一致,其外延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二、“企业本质”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责任承担的主体吗?刘新民分别从经济学和法学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做出了相关说明。
1、经济学理论角度
从一系列的经济学中得出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而不仅仅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究其原因,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所有利益相关的持续性投入,否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就可能停止。另一方面,在整个企业的活动中,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承担着风险,只是不同相关者所承担风险大小不同罢了。
2、法学理论角度
法学理论角度可以说是各说风云,什么法人实在说,法人拟制说,法人否认说等学说,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特点。其实,不管是哪种学说他们所争论的问题无疑是企业到底是主体还是客体。当然,在我看来,所认识的角度不同,各种学说均有其合理之处,欠缺之点。
3、个人观点
不管从哪个角度刘新民着重要强调的是企业应该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其理由是“企业的“基业长青”端赖于包括物力资本投资的股东、人力资本投资的雇员,以及社会资本投资的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每一类利益相关者都与企业休戚相关。”
如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一样,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有其不可否认的有点,当然其可行性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在这个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各大学说是“非此即彼”还是追求合理
我们好像一直在研究到底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好还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先进的问题,忽略了一点,就是,研究这么多是为了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陈玮在《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中谈了他的看法:“财务目标作为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既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公司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发现,在不同财务目标观点之间,似乎并不存在某种“非此即彼”的关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专业的财务研究工作者,其研究目的更应该偏向于寻找或完善某个较为合理的财务目标,并以此来推动理论研究和实务发展。在企业内部的努力和外部的协助下,考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以及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上各显神通。
四、这是个秘密
以上两位学者,尤其是刘新民一直在讲社会责任,强调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其优点之多意义之大,在此我就不特作说明了,我所感兴趣的是其掩藏的问题——社会责任问题。民营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是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构成的有机部分还是另有隐情呢?以高勇强为代表的几位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民运营企业捐赠是“红领巾”还是“绿领巾”。他们以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企业在工具性地利用慈善捐赠为企业利益服务,因此,慈善捐赠在很大程度上是“绿领巾”——企业内在社会责任的遮羞布。”
虽说该结论只是调查范围内的结论,不具太大的说明性,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企业的炒作和作秀行为。对于注重外表的企业,为取得大众的好评,掩盖企业结构不合理,压低员工报酬等违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丑形,披上社会捐赠的光华外衣,告昭世人——我们在履行社会责任,其真正的动机却被掩盖。不是空穴来风,当代社会,这样的事可谓屡见不鲜,只是大家不想拿到台面上说罢了。
五、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最有效率的吗
基于之前,对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有人肯定,也有人质疑,从陈玮的“合理理论”出发,一个财务目标的优劣不是说谁喊的响就向着谁,而应该把他用于实务中做检验。同样,对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是否可行,可行度有多高,拿出来检验检验就知道了。
1、理论方面
张龄松在《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并非最有效率》中提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强调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从目标本身来看,是无可非议的,但该模式通过管理层的广泛任务和分享控制权来内部化股东行为的负外部性,容易产生管理层激励设计难,融资和决策效率低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应该在坚持股东价值的范式下,通过契约和法律形式实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的建议。
张龄松着重强调在坚持股东利益下,实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所谓鱼和熊爪不可兼得,要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需要的条件太多了,即便是条件满足了,各利益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将是新的问题,所以说完全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很难实现。为使得企业活动取得更大的效益,各项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率,最好是个利益相关者利益分为最大满足和尽量满足。
2、实践方面
同样的,宋炜以实验的形式验证了股东利益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宋炜在《公司治理目标选择与绩效检验》中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对公司绩效正向效应不显著,股东利益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同样,实验结果具有局限性,但补课否认其借鉴意义和研究的指导意义。
六、财务目标是最大化还是均衡
说了这么多,似乎所有的目标都具有其特殊性,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行业。那么,众多企业在此之间是如何选择的呢?大自然选择了生态平衡,一系列的磨合之后,企业选择了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袁振兴在《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中特别说明:“企业管理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这一财务活动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实现了有效均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财务活动和成功的基本动力。”通过谈判、签约、守诺和进行合作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通过完善企业制度,强化企业素质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小结
社会环境、企业背景、企业发展方向等的不同,致使没有一个确定的财务目标适合所有企业的发展,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及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目标,并不断改进、完善它,兼顾企业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使其更好的实现社会责任,达到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效果,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企业才会发展地更好。
第二篇:高级财务管理
高级财务管理
一. 简述分拆上市与资产剥离的区别?
二. 什么是杠杆并购及杠杆并购成功条件?
三. 简述企业并购动因?
四. 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
五. 简述直线职能制的优缺点?
第三篇:高级财务管理
1企业财务战略:在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谋求企业资源均衡、有效地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对企业资金运动或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地、长远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2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以企业财务战略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直至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3管理层收购:指当目标公司受到收购公司的袭击时,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杠杆收购这一工具,通过大量的债务融资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从而获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以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目的的一种并购行为。
4非杠杆并购:指并购企业不用目标企业自有资金及营运所得来支付或担保支付并购价格的并购方式。
5重组:指公司出于自身盈利的动机对公司现有的资源要素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再配置,实现要素在公司间的流动和组合的公司行为。
6清算:指在公司终止过程中,为保护债权人、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对公司财产、债务等进行清理、变卖,以终止其经营活动,并依法取消其法人资格的行为。7财务预警系统是指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态进行监测,并发出警情信号,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的体系。
8外汇风险:指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因汇率变动而发生的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9外汇管制:一国政府授权国家货币金融当局或其他政府机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及国家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管制。
10国际税收筹划:指跨国公司利用各种合法及非法手段跨越国境,通过各种方法减少或取消税收负担的行为。
1公司治理结构国际趋同性的表现形式?
A股东运用投票权对管理层约束成为潮流B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C股东利益日益受到管理层重视D董事会的独立性大大增强E利益相关者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如何开发筹资能力
A提高盈利能力,改善资金结构B提高对金融机构的交涉能力C增强企业领导和资金筹措人员不断开发利用新的融资渠道和工具的能力D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信誉E促进融结合F制定有效的企业战略
3企业如何实施有效地日常财务预警防范?
A财务监控指标的建立与定期核查B财务预警监管机构的建立C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岗位的设置D建立定期报告和主要负责人批复制度E建立重大危机事项应变决策程序
4比较正式财务重组与非正式财务重组的优缺点?
A正式财务重组的优点: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有法院的参与,和解协议或重整协议的实施更有法律保障,对债务人的行为也更有约束力
B非正式财务重组的优点:①避免了履行正式手续所需发生的大量费用 ②可以减少重组所需的时间 ③非正式重组使谈判有更大的灵活性,有时更易达成协议
C正式财务重组的缺点:①需要较长的诉讼时间,会发生大量的手续费用②如果重整不成功,债务人企业继续亏损,这将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更大程度的损害
D非正式财务重组的缺点:①当债权人人数很多或债务结构复杂时,可能难于达成一致②没有法院的正式参与,协议的执行缺乏法律保障③如果债务人缺乏较高的道德水准,常会导致债务人侵蚀资产,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5国际税收筹划的内容:国际避税、国际节税、转嫁筹划
6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A避免成为高税国的居民公司B选择有利的国外经营方式C利用国际税收协定D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E利用延期纳税规定进行避税F逆向避税
7并购税收筹划有哪些方法?
A从并购的税收收益来源角度:a利用纳税优惠的税收筹划b利用纳税时间递延的税收筹划 B从并购的税务筹划环节角度:a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环节的税务筹划b选择并购出资方式环节的税务筹划c选择并购所需资金融资方式环节的税务筹划d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环节的税务筹划
第四篇:高级财务管理
高级财务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理财主体假设: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应限制在每一个在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它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同另外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相区分。
2、持续经营假设:指理财的主体是持续存在并且能执行其预计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范围。
3、有效市场假设: 指财务管理所依据的的资本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它的派生假设是市场公平假设。它是确立财务管理原则,决定筹资方式,投资方式,安排资金结构,确定筹资组合的理论基础。
4、财务战略:为谋求公司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公司战略,为增强公司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公司内外环境因素对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公司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类型:一是根据财务风险承受态度不同分类,可以分为1)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
2)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二是根据内容与职能不同分类,可以分为投资战略与筹资战略
5、横向并购(P50):指从事同一行业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例如在生产同类商品的厂商间,或是在同一市场领域出售相互竞争的商品的分销商之间的并购。
6、纵向并购(P51):是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关系的企业进行的并购,是生产、销售的连续性过程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7、杠杆并购(P54):指并购公司利用目标公司资产的经营收入,来支付并购价款或作为此种支付的担保。
8、企业集团:它是以一个实力雄厚(资本、资产、产品、技术、管理、人才、市场网络等实力)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并辅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将多个企业、事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9、绩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比照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判断的活动。
10、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企业调整后税后营业净利(NOPAT)减去企业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所谓的资产经济价值,是指对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进行必要调整后的资产价值。
二、简答题:
1、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基本框架:p10(可直接画图)
1)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前提与导向
财务管理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理论研究的前提;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导向。
2)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是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构成的概念体系;在对财务管理原则各种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系统原则、比例原则、优化原则、弹性原则、平衡原则、动力原则和时效原则等构成的原则体系。
3)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
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是指各类企业都有的财务管理业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企业分配管理。
4)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理论
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是指只有在特定的企业或某一企业的特定时期才有的财务管理业务。这些特殊业务如企业破产清算的财务管理、企业并购的财务管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小企业财务管理、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
5)财务管理理论的其他领域
指财务管理的发展理论(即财务管理史问题)、财务管理的比较理论(即比较财务管理问题)和财务管理的教育理论。
2、财务管理基础理论——MM理论主要观点:
1)无公司税下的MM模型:资本结构无关
2)有公司税下的MM模型:负债越多越好
3、SWOT的矩阵分析法:
第一象限采用SO战略:在公司内部优势较大、外部投资机会较多的情况下,公司可以趁机采取扩大投资规模的战略,使之迅速发展,如加大对现有产品和市
场的投资,采取合并或兼并等外部扩展方式使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等。
第二象限采用WO战略:在公司内部有着较大优势,但其外部却又较大机会的情况下,公司应采取合资、混合多元化投资等投资战略。
第三象限采取WT战略:在公司内部有明显劣势,而且其外部又面临着较大威胁的情况下,公司应采取收缩或退出战略。
第四象限采取ST战略:在公司内部有着较大优势,但其外部却面临着较大威胁的情况下,在相关领域内进行多元化投资,比如在相关领域内和其他公司合并或兼并其他公司都是公司可以选择的投资战略。
4、波士顿增长:见P325、财务战略矩阵分析
I.增值型现金短缺
提高可持续增长率:1)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价格)
2)改变财务政策(减少股利支付,增加借款比例)
增加权益资本:增发股份兼并
II.增值型现金剩余
加速增长(扩大规模并购)
分配剩余资金(发放股利,回收股份)
III.减损型现金剩余
提高资本回报率
出售
审查资本结构
IV.减损型现金短缺
出售
重组
6、平衡积分卡记分卡的内容并作简要分析:
内容:
(1)财务角度:典型指标有利润、现金流量、资本报酬率、销售增长率以及近
年来流行的经济附加值(EVA)等。
(2)顾客角度:计量指标主要衡量的是吸引和保持顾客的程度: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回头率)、新客户的获得、顾客盈利性和市场份额等。
(3)内部经营过程角度 :对内部过程的计量就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一般来说包括三个过程,即创新、营业和售后服务。
(4)学习和成长角度 :学习和成长主要来源于员工的再培训和企业组织程序的改善等。
对员工的计量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和员工技能水平等。
对企业组织程序的计量主要是检验员工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平衡记分卡的评价:
优点:
(1)一种战略性业绩计量方法。
(2)一种主观评价的方法,尤其是在权重和业绩标准的选择上,所以只具有相对的准确 性。
(3)提供了一种思路,构建了一种计量框架而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指标体系。缺点:
(1)代表不同方向的业绩评价指标难以进行权衡。
(2)非财务指标的衡量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
(3)多个评价指标削弱了业绩评价体系在企业中的作用。
(4)很难既适合评价公司业绩又适合评价管理层业绩。
(5)对因果关系链的质疑。
(6)未能很好的处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7、企业集团的综合绩效评价的思路:
(1)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2)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3)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是指在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专家评议的方式,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与综合评判。
三、计算题:
1、期权定价理论(笔记本)
2、贴现现金流量:股权价值p78例3-
1、公司价值p80例3-
23、可比公司分析法:p84例3-
34、换股比例确定(L-G)p98例3-
5四、论述题:
1、管理层并购的案例对我国并购的影响(P107)
2、论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设置(集权或分权制)?
(1)“统一核心、集中管理”的集权型管理体制
定义:企业集团的财权几乎都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
特点:财务决策权都高度集中于母公司,而子公司只是执行母公司的财务决策,其筹资、投资、工资奖金、费用开支、利润分配、资产重组、人事任免等重大财务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母公司通常下达生产经营任务,并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优点: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财务政策,提高资金筹措和运用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管理功能,保证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企业集团的凝聚力和整体实力,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缺点: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不利于母公司从事战略管理;不能规范产权管理行为;对子公司的业绩考评困难。
适用范围:
集团组建初期且规模不大(如U型组织),需要通过集权来规范财务行为;子公司在整体集团中的重要性使得母公司不能对其进行分权,如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原料供应或采购公司、或是母公司产品的销售公司;
子公司的管理效能较差,需要母公司加大管理力度。
(2)分权型管理体制
定义: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将日常
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完全下放到子公司,子公司只须将一些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备案即可。
特点:在财权上,子公司在资本筹集与运用、工资奖金、费用开支、利润分配、资产重组等重要财务事项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
优点:子公司拥有充分的理财权,易于抓住市场机会,减少母公司的决策压力。缺点:难以统一指挥,不利于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重大经营问题;弱化了母公司的财务控制权,有的子公司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集团利益。
适用范围:主要适于H型企业集团组织或资本经营型企业集团;无关集团大局的子公司。
五、选择、判断:
并购的支付方式(P87)(看看):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证券支付。战略分类P27
第五篇:高级财务管理 文档
1、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能够值多少钱或者能够卖多少钱(总体价值、债务价值、权益价值)
2、企业价值特征:企业价值归纳一句话就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源的价值总和;企业价值取决于其潜在的未来获利能力;企业价值体现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企业价值是市场评价结果;企业价值及富动态性。
3、企业价值主要形式:账面价值、(内涵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重置价值
4、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未来增值能力、企业风险、企业存续期、其他影响因素(整体经济和金融环境、该企业所在行业前景、股东分布和投票权、企业重要领导人事变动)
5、企业价值表达形式:市场定价;企业价值=股票市场价值+债券市场价值;投资定价:企业价值=现有项目投资价值+新项目投资价值;现金流量定价:企业价值=∑长期现金流量(/1+加权平均资本)
6、企业价值估计: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未来财务状况及资产价值的分析,就是对持续经营的企业的价值进行估算和计量。
7、企业价值估计要求:数量化,主要用货币单位计量;整体性,反映企业整体价值;准确性,差异小;明晰性,易于理解利于决策;一致性,相关企业评价方法一致;可比性,不同企业之间其价值可比。
8、企业价值估计程序:进行估价分析的基础工作;绩效预测;选择估计方法;实施评估;结果检验与解释。
9、估价分析的基础工作:了解目标公司的特征及行业特征;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10、企业估价方法:账面价值法(资产账面净值法账面收益法未来收益现值法、经济利润模式)现金流量折现法、市场价值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托宾的Q模型)期权定价模型。
11、账面收益法的优缺点:优:指标计算简单,便于理解;缺:尽管投资者的目标是高收益,但过去的高收益并不能保证现在或将来的高收益;以账面收益评价企业价值是不客观的。
12、价值管理的必然性:企业价值是现代财务理论体系的起点与核心;提升企业价值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企业价值型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想模式。(生产型管理模式、销售型管理模式、利润型管理模式、价值型管理模式)
13、企业价值管理的主要特征:价值管理以未来价值为核心;价值管理更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人的价值实现是价值型管理的实质内涵;以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取代现行单一商品经营理论;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决策是企业实行价值型管理的前提;企业价值管理是整体性的综合性的管理,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14、实现价值型财务管理的途径:坚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制定价值最大化战略;企业从价值驱动因素的角度,确定价值化指标;制订基于价值目标的行动或预算;价值型会计系统是价值化管理的载体,会计再造势在必行;确立价值化绩效测度和奖励制度,以根据指标来检测绩效,并鼓励雇员实现其目标。
15、战略内容:定义经营与发展理念;设定目标;确定为实现目标的战略与规划;执行战略;考评业绩及战略调整。
16、战略管理特征:全局性;高层管理导向性;长期性;资源综合性。
17、企业财务战略特征:支持性;互逆性;动态性;全员性。
18、扩张型:扩张方式如何选择;对外扩张范围领域是什么;扩张的速度应当多大;扩张的资本来源如何安排。
19、防御型:收获财务战略、调整财务战略、放弃财务战略、清算财务战略。
20、稳固发展型: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来确定最佳发展速度;财务上追求稳健;慎重从事企业并购;慎重进入企业经营不相关的领域;根据企业发展可以进行微调而不进行大的组织变革。
21、如何更好的实施财务战略:明确财务战略;再造组织结构与管理分工;构建财务信息、业绩评价及其他监控系统;形成共享的价值观;确定财务人员分布与调整;提高财务人员技能。
22、初创期财务战略:权益资本型的筹资战略;一体化的投资战略;无股利政策。
23、初创期财务战略实施程序:全方位落实财务战略意图;制定财务战略计划;财务管理以生产与研究开发为依据,财务管理人员配合生产与研发部门工作开展。
24、发展其经营风险:快速发展的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形成了大量的国定资产,企业也很难利用负债筹资达到节税作用;投资欲望高涨可能导致盲目投资,从而会使得财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5、发展期财务战略制定:相对稳健的筹资战略;适度分权的投资战略。
26、发展期财务战略实施:合理测定公司发展速度;主动谋取市场机会,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积极融资;充分规划投资项目;积极推进商业信用管理,为全面落实财务战略服务;当企业步入健康发展时,为扩大公司规模,可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来扩大其自身规模。
27、成熟期经营风险:市场增长潜力不大;企业没有太多的现金流出量,形成了太多的净现金流入量;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对外借款;权益资本价值或股票价值有可能被高估;股东和投资者有较高的回收期望,高股利成为这一时期必然。
28、成熟期财务战略制定:激进筹资战略;灵活多样的投资战略;扎实的成本管理战略;高股利支付率的分配战略。
29、成熟期战略实施: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相对等的角度出发,完善公司治理,理顺管理者的管理激励;规范制度,控制风险。
30、再生期财务战略制定:财务资源集中配置战略;高负债率筹资战略;高支付率的分配战略。
31、再生期财务战略实施:(先退后进、边退边进)强化企业财务的再集权;改善与现金流量的管理;全面评估新领域的财务可行性,提出或决解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问题。
32、财务预算管理基本特征:综合性、机制性、战略性。
33、预算管理组织构建原则:高效、适度、系统、权威有力、清晰、经济。
34、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编制机构;预算监控机构;预算协调机构;预算反馈组织。
35、预算执行组织设立原则:责权明确,权责相当、目标一致、责任可控。
36、预算管理循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预算考评。
37、预算考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比较实际与目标,确定差异;分析并处理差异。
38、预算考评基本原则:可控性原则;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分级考评原则;目标一致性原则。
39、预算管理模式战略:开发期以资本预算为重点;增长期以销售为重点的预算;成熟期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再生期以现金流量为起点。
40、预算管理内部环境建设: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企业管理观念建设;基础管理工作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良好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的工资酬劳制度)
41、财务预警分析的功能:监测功能、诊断功能、治疗功能、健身功能。
42、财务预警分析方法:定性预警分析(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定量预警分析(单变模式:单变模式、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判别分析法、企业股市跟踪发;多变量模型)
43、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模式(总体模式、部门模式)
44、总体模式包括一下几个方面:运用多变模式思路,建立企业的多元函数预警公式;运用单变模式的思路,计算企业的经营安全率;考察企业有无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非定量因素
比财务指标有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显示更可靠、灵敏和有效。
45、财务预警系统的组成: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财务风险责任机制。
46、业绩评价标准:公司战略目标与预算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公司制度和文化标准;业绩评价报告。
47、业绩评价功能:激励与约束功能;项目再评价功能;资源再配置功能。
48、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单一指标评价方法;多指标评价方法;均衡记分卡。
49、企业业绩评价的构架原则:与企业战略一致;与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各单位的功能差异一致;评价单位责权利与评价指标一致;量化的财务指标与非量化指标的结合运用;目标一致性原则;充分考虑会计政策和内部转移价格的差异原则。
50、制定报酬计划考虑因素:企业本身的性质;外部环境因素;经历市场形成情况;公司经营成果;其他考虑因素。
51、企业报酬建立原则:依法操作原则;公正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52、股票期权激励的意义: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规避传统报酬分配形式的不足;股票期权弱化了企业内部委托代理矛盾,减低了代理成本;对公司业绩有巨大推动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吸收核心雇员发挥其传造性。
53、资本经营的形式:资本扩张形式;资本重整;资本收缩形式;
54、资本扩张:合并企业;企业上市募股;收购公司;收购股份;合资或联营组建子公司。
55、资本重整:股权置换;股权与资产置换;资产置换;股权的无偿划拨;公司股权托管和公司托管;企业改制。
56、资本收缩形式:资产出售或剥离;公司的奋力;资产配负債剥离;股份回购。
57、并购目的: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开展多元化经营;或得特殊资产;降低代理成本。
58、横向并购优缺点:优点:谋求专业化经营,提升企业知名度;减少同行竞争对手,提高本企业的财务实力和竞争地位;节省成本费用开支,增加盈利;实现购并双方专长互补性,提高财务水平整合效果。缺点:财务目标过于集中和暴露,财务风险较大;横向并购水平越高,规模经济效益不见得就越高。
59、纵向并购的优缺点:优点:原材料供应上的优势;销售经营优势;缺点:增加了经营风险;财务弹性低;激励降低;坏苹果现象。
60、并购成本:并购完成成本(债务成本、交易成本)、整合与运营成本(整合改制成本、注入资金成本、并购推出成本、并购机会成本)
61、并购风险:营运风险;信息风险;融资风险;反收购风险;体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