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乙肝病毒中HbsAg的检测(模版)
金标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中HbsAg的方法比较
【摘要】 目的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评价胶体金测试卡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性能。方法 选用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100例,阳性者100例,用胶体金测试卡和ELISA分别检测乙肝两对半对比结果和检测用时。结果 胶体金测试卡单个标本的检测时间为25min,而ELISA的为1h。100例HbsAg阴性标本除2例HbcAb ELISA检测阳性而胶体金测试卡检测阴性外,其他结果均相同。200例HbsAg阳性标本中,胶体金测试卡法检测6例HbsAg阴性,符合率97.0%;9例HBeAb检测阴性,符合率92.9%;7例HbcAb检测阴性,符合率96.5%。结论 胶体金测试卡与ELISA相比,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观察结果,快速检测单个标本,操作简便,特异性较高,能满足急诊的需要。【关键词】 乙肝两对半;胶体金测试卡;ELISA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威胁着人民健康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全世界受HBV感染者接近20亿人[1]。在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一直较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人,HBV感染率超过10%[2]。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以下简称两对半)检测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体检、门诊和手术 前必须做 的常规检查项目,做到对乙肝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目前实验室普遍采用的ELISA检测, 此法灵敏度可达ng/ml水平[3] ,但需要相应设备,检测时间长,操作较繁琐,不便单样本快速检测。胶体金测试卡不需要相应设备,操作简便耗时短,但其性能指标任然需要更多的检测。因此,我们现将ELISA检测HbsAg阴性100例,阳性者100例,用胶体金测试卡和ELISA分别检测乙肝两对半对比报告如 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标本来自:红会医院2011年4月一2011年11月的病人,共计202人,年龄20-65岁,其中男107人,女95人。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静脉采血,置室温在30分钟一1小时后离心析出血清。
1.2 试剂和仪器:金标法检测试剂板由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提供,(批号20030106)。ELISA试剂盒有英科新创(厦门)科技岁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30102)。酶标仪为美国伯乐公司550型,洗板机为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DN一9620型。
1.3 方法 :202份标本均用金标法和ELISA法平行检测两对半,按说明书操作。再对ELISA检测阳性和金标法检测阴性的标本用ELISA双空复查,其中任一孔S/Co≥1确定为阳性[4]。1.4 结果判断: 胶体金测试卡采用免疫层析法,其中HBsAg、HBeAg采用双抗体夹心法,HBsAb采用双抗原夹心法,HBeAb、HBcAb采用竞争抑制法,按说明书要求操作。阳性结果判断HbsAg、HBsAb、HbeAg测试卡的试纸条分别出现检测线和质控线,HBeAb、HbcAb测试卡的试纸条只出现质控线,测试卡未出现质控线为失效,分时统计结果显示时间,且所有结果必须在30分钟内报告完毕。ELISA所有标本均用SM-3型自动酶联免疫系统分析仪检测。HBsAg、HBsAb、HBeAg样本OD值S/CO≥1为阳性,反之为阴性;HBeAb、HBc Ab样本OD值S/CO≥1为阴性,反之为阳性。2 结果:见表1 100例HBsAg阳性标本中ELISA检测全为阳性,金标法检测7例为阴性,符合率为93%,ELISA双空复查结果为阳性,胶体金测试卡检测HBsAb、HbeAg的符合率为100%,8例HBeAb阴性,符合率92%,4例HbcAb阴性,符合率96%。结果见表1。表2 100例HbsAg阴性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ELISA检测得3例阳性,符合率为97%,HBsAb基本符合,只是ELISA检测HBsAb有的出现弱阳性,不作为考虑范围,其他结果均相同。
3讨论:胶体金测试卡检测单个标本的时间明显比ELISA时间短,因为高浓度的抗体(或抗原)集中固定在纤维素的微孔中,待测抗原(或抗体)流经微孔与固定的抗体(或抗原)接触,很快完成反应,通过目测胶体金标记物得到直观的显色效果。ELISA检测抗原(或抗体)在液相中经扩散作用,逐渐与固相表面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同时标记抗体(或抗原)也需要此过程形成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检测时间较长。胶体金测试卡成本高;ELISA成本比较低。胶体金测试卡不需要仪器设备和洗涤,易于操作,大大减少了污染机会;ELISA需洗涤和显色反应过程,中间环节多,较复杂。胶体金测试卡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快速检测单个标本,易于观察结果,操作简便,特异性较高,能满足急诊的需要。但从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胶体金测试卡的原理及方法学差异,灵敏度和稳定性稍低于ELISA,线性范围也较窄;HbcAb、HBeAb和HBcAb试剂质量有待提高,不适于住院病人和献血员[4],特别手术病人的检测。ELISA由于测定灵敏、特异、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且无放射性污染等诸多优点,使其成为不仅目前应用最广而且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测定技术。
【参考文献】GICA法较ELISA法有许多优点。GICA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和灵敏等特点;不需仪器,操作更加简便,操作时间仅需20~30min,结果易于判断,30min之内即可报告结果,强阳性标本数分钟即可显色;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实验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并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另外可单独检测标本,尤受标本量少的一些基层医院和个体诊所的欢迎。特别是固相载体酶免疫技术与胶体金技术等的结合,使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适用于家庭及床旁检测的快速试剂盒,大大方便了人群的自我保健和临床的快速诊断[5]。[1]卢敏,陆志檬.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32:58. [2] 李金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测定及结果解释的若干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5):385~389.3 [3] 王健,闵福援.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3-115. [4] 骆铁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不宜用于献血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5):267 5 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97.
第二篇: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查项目有哪些?
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查项目有哪些?
专家介绍,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数是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肝炎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一般而言病情都较为稳定,但是必要的日常检查还是需要定期去做的。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检查,那么,具体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检查什么项目呢?
【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查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B超检查,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至少1年应作1次腹部B肝硬化、早期肝癌及肝脾肿大情况。
2、乙肝两对半、HBV-DNA否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
3是否异常,以便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
4、甲胎蛋白(AFP)此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半年应检查1次AFP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定期的检查是很重要,应该注意合理的饮食、及时的增减衣物等。
自体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乙肝,数万乙肝患者在哈医大四治疗并最终得到了康复。以特有技术诱导患者自体免疫细胞并且和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因此几乎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自体细胞免疫疗法是
第三篇: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才能防止传染给孩子(推荐)
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才能防止传染给孩子
关键字: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生育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乙肝病毒携带者
导读: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才能防止传染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还每个做父母的最大的愿望,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怎样才能生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是非常重要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才能防止传染给孩子?来自西安的张女士咨询说,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准备结婚前婚检的时候查出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心里非常的害怕,马上就要结婚了,我知道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的途径也非常的多,我很担心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我想问一下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才能防止传染给孩子?
针对上面患者的疑问我们今天邀请到了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肝病专家,专家指出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染的途径也是非常的广泛,但是乙肝病毒也有他的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性传播,其中母婴传播传播占据了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的部分,也是导致我国乙肝患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乙肝病毒携带者怎样才能防止传染给孩子?尽管乙肝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妈妈也不要过于的担心,只要做好预防也是可以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的,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要做好怀孕前的检查,要定期到医院做乙肝五项检查和肝功能检查、HBV-DNA检查,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的稳定,病毒复制比较的稳定,肝功能正常,HBV-DNA显示阴性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怀孕,如果肝功能不正常,病毒复制比较活跃,HBV-DNA显示阳性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等到病情稳定了再决定是否怀孕。
在怀孕后也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如果病情不稳定,肝功能出现异常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盲目的治疗和滥用药物,以免滥用药物导致患者的刚功能出现异常的甚至有可能导致婴儿畸形。
在乙肝妈妈怀孕后的7、8、9月份要每月注射一支高效免疫球蛋白,或者是在孩子出生后的12小时内注射一支高效免疫球蛋白,在24小时内的接种乙肝疫苗,降低孩子的感染几率。
为了保证孩子和您的健康建议你最好在没有怀孕之前就积极的治疗,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建议你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作为国家肝病治疗的重点专科医院,不仅拥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同时大批的肝病专家更能为患者病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是该院所采取的低频脉冲疗法,不但能帮助患者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而且可帮助患者有效清除体内乙肝病毒,使得乙肝治疗更加显著,而且避免了传统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的发生。
第四篇: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总 则
一、目的 为了保障我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梅毒、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
三、适用范围 卫生、医护人员,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人员,负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
预警及分级
医(技)人员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对其职业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应急措施
一、应急处理
(一)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二)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l、预防保健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暴露者根据专家评估意见遵循自愿的原则实施预防性用药。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三)发生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
l、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档。
二 预防性用药: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参见 附表 1)
1、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 28 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 28 天。
2、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 4 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24 小时;即使超过 24 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1)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2)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3)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病人梅毒病毒阳性者,给予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生素预防治疗,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
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三、登记和报告
1、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l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 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由护士长组织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科室、预防保健科各留一份备案。
2、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 职业暴露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 2),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 HIV 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3、保密制度 无论职业暴露、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4、事故的报告 小型事故(存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要立即派专家到现场对处理进行具体指导,并立即向所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点)报告,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 小时以内)开始预防用药。各职业暴露处理单位及时将填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 2)报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监测
1、监测暴露源:如果暴露源没有阳性或阴性的血清学化验结 果应立即检测,最好做快速试验,因其结果可在几十分钟内得到。如果暴露源有急性 HIV 综合征的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
2、监测职业暴露者:由本省 HIV 监测(或确认)中心抽血检测职业暴露者的 HIV-1/2抗体,(包括做快速试验)该血清留样备用。如果职业暴露者以前已有 HIV 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暴露后 1 年内要定期监测 HIV 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 4 周、8 周、12 周、6个月监测。结果填写在报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 2)内。
3、使用预防性用药,应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使用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的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检测。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主管领导和有关专家,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不采取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 HIV 抗体,检测时间同前。
第五篇: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目的 为了保障我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梅毒、乙肝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梅毒、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
三、适用范围 卫生、医护人员,包括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的实验室人员,负责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
第二部分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呼延英
成 员:马雪梅 孙艳艳 管 霞 李传菊 齐志强
下设应急办,成立医疗专家组、消毒处理组、采样检验组、登记报告组、组织培训组。
二、各组成员及职责
(一)医疗专家组 组 长:刘善忠
成 员:付金红 佟永国 管 霞
职 责:负责对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现场调查,副组长:付金红 刘善忠 佟永国
负责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确定处理。
(二)消毒处理组 组 长:管 霞
成 员:刘华羽 马 萌
职 责:负责组织指导职业暴露现场消毒处理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采样检验组 组 长:马雪梅
成 员:梅 峰 弋玉明 刘 娜 徐 慧
职 责:负责对采集血样送检,指导职业暴露监测及样本检测及业务指导工作。
(四)登记和报告组 组 长:齐志强
成 员:管 霞 马雪梅 李传菊
职 责:管霞、马雪梅、李传菊负责职业暴露信息登记和报告;齐志强负责职业暴露信息上报。
(五)组织培训组 组 长:佟永国
成 员:管 霞 马雪梅
职 责:负责组织医务人员及其他职工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
第三部分预警及分级
医(技)人员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对其职业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第四部分 应急措施
一、应急处理
(一)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
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二)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l、预防保健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暴露者根据专家评估意见遵循自愿的原则实施预防性用药。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三)发生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
l、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档。
二 预防性用药: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参见附表 1)
1、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 28 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 28 天。
2、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 4 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24 小时;即使超过 24 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1)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2)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3)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病人梅毒病毒阳性者,给予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生素预防治疗,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
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三、登记和报告
1、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l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由护士长组织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科室、预防保健科各留一份备案。
2、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 职业暴露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 2),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 HIV 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3、保密制度 无论职业暴露、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4、事故的报告 小型事故(存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要立即派专家到现场
对处理进行具体指导,并立即向所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点)报告,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 小时以内)开始预防用药。各职业暴露处理单位及时将填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 2)报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监测
1、监测暴露源:如果暴露源没有阳性或阴性的血清学化验结果应立即检测,最好做快速试验,因其结果可在几十分钟内得到。如果暴露源有急性 HIV 综合征的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
2、监测职业暴露者:由本省 HIV 监测(或确认)中心抽血检测职业暴露者的 HIV-1/2抗体,(包括做快速试验)该血清留样备用。如果职业暴露者以前已有 HIV 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暴露后 1 年内要定期监测 HIV 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 4 周、8 周、12 周、6个月监测。结果填写在报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附表 2)内。
3、使用预防性用药,应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使用预防性治疗时和服药两周后的全血检测、肾功能和肝功检测。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主管领导和有关专家,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不采取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 HIV 抗体,检测时间同前。
附表 1: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
附表 2: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