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体育”教学蕴涵的现代教学理念
“成功体育”教学体现的现代教学理念
杨
帆
(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省
吉林市 132101)
摘要: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成功体育”是近年来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以往以身体素质和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体系。成功体育教学通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并逐渐形成自身不断追求成功的一种教育过程。关键词:体育教学 成功体育 现代教学理念 本质
1.“成功体育”的含义
所谓“成功体育”,从广义上讲,就是体育要为成功地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服务。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身体强健,心灵美好,具有竞争意识和协同态度,能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和生活需要的新一代。从狭义来说,“成功体育”就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里的成功体验,不仅仅是快乐,而是指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着友谊和欢乐,更充满着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与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领略和体验体育的全部乐趣。
2. 成功体育教学的本质与最终目标
通过成功体育教学,使学生原来完不成的动作,由于改变了条件或要求,完成了动作,也就是使学生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练习以及完成动作时的身体感觉,又有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喜悦等情感体验。成功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成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攀登过程。征服一个目标后,继续攀登下一个新的目标,而无数个更新的目标又在等待着学生去实现。成功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不断进取并获得这种不断进取的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成功体育教学的实施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
成功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大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情感体验会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以开放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参加体育活动,利于收到良
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成功的愉悦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增进身心健康;再次,成功的愉悦感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成功的愉悦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高级情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 成功体育教学体现的现代教学理念
成功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是调动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过程,是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成功体育教学深刻地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中重视参与、团结合作、尊重差异和体验成功的重要思想。
4.1 重视参与
成功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实际参与,因为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掌握运动技能,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和超越他人,才能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过去,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总是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一般学生。所以,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体育差生”和一般学生构成的大多数学生总是得不到理解和足够锻炼的机会,这与倡导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严重背离的。参与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应面向全体学生。
此外,成功体育教学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标准,这种评价的主体是师生双方。激励性评价坚持评价的民主性,师生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激励性评价的范围是广泛的。只要有教育价值的因素,不论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造性、都可以进行评价,这也是对学生努力的一种尊重。从这个角度讲,成功体育教学符合重视参与的现代教学理念。
4.2团结合作
教学中的合作是培养人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人的情感的交换。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学生个体的体育实践外,集体活动也是体验成功的良好手段。如球类、田径接力跑等集体项目,需要参与者之间密切配合,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成功。这必然使每个学生受到鼓舞,精神振奋,为集体感到自豪,萌发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使个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所以,教师应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合作的欲望,诱导合作的方法,培养善于合作的能力,进而产生合作的效益。因此,成功体育教学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现代教学理念。
4.3尊重差异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尊重差异,首先是要承认差异;其次是要区别对待。尊重差异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根据大纲要求授课,严格按照国家达标标准和考核办法,以等级、分数量化来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它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凡事都统一考核标准,从而导致那些先天素质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厌烦上体育课。而成功体育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灵活的运动手段和组织措施使每个学生树立个体目标,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新体育教学形式,它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原则。因此,成功体育教学符合尊重差异的现代教学理念。
4.4体验成功
传统的体育课考试是强制性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例外。因为他们在这种考试中常常只能得低分,被认为是“体育差生”。他们也由此觉得低人一等,丧失自信心。而成功体育教学力图创造一种不带强迫性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应该是融自愿性、竞争性和激励性为一体的。因此,成功体育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不断产生自我超越和成功的信心、希望,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及克服自卑及抑郁的心理情绪。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自我目标的设立,通过自我超越,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的成功不仅体现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还包括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成功体育教学中的成功既是个体性的,也是群体性的,即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因此,成功体育教学深刻地体现了体验成功的现代教学理念。
5. 结论与建议
成功体育教学是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其学习进程,改善学生的自我观念,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它以成功为基础,以发展作为导向,并最终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而它体现了重视参与与合作、尊重差异和体验成功的现代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赖天德. 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赵立. 现代教学理念与成功体育教学[J ] .中国学校体育,2000(1)[3] 马治强. 探索成功体育教学[J ] .中国学校体育,1999(2)
[4] 施伯群. 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成功体育”教育[J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1)
[5] 刘仁建.成功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J ](1)
.四川体育科学,1997
第二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拟分析研究,提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设计理念。
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2、3、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过去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几乎不考虑课程的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而是只注重大纲和教材,使教学唯教材是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只是面的拓展,教师教的僵化,学生学的死板,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发利用。通过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等媒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如: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观看运动项目教学片或利用照片和图片进行教学辅助。这样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也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
第三篇: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越来越引起重视,这也不奇怪,因为作文不仅是语言运用的测试、而且是观察、思考、想象、联想和分析、概括诸方面能力的综合测试,体现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给方法指导作文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能使人终生受益。学生作文水平要提高,不能不学会修改文章。所以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修改文章的意义,了解修改文章是对人对已负责的表现。同时我把自己课余时间学到的修改方法加以概括,归纳为三步骤教给学生。这三步是:一默读自己的作文。主要任务是修改文章的内容。默读时学生可以暗自思考这样一些问题。A、内容与题目是否相符。B、中心是否突出。C、段与段之间有无联系。在默读过程中若发现毛病(如内容离题、前后不连贯等),学生就可以标上规定的符号,等全文读完后,再做删除、补充移置和重抄个别段落的工作。至于错字病句,发现后可随手做上记号,留待后面修改。(2)仍然是默读。主要是斟酌每一个词用得是否确切、妥贴。学生可以运用统一的符号来修改遗词造句中的毛病。(3)轻声读,既要读出声来,嗓门又不必太大,目的是让文章中一切毛病尽量暴露出来。一篇章文章仔仔细细地读过两遍,又
改过两遍,似乎是万无一失了。但是一把它读出声来,就会立刻发现新的问题。例如,一会儿觉得某个长句太拗口了,必须拆成两个短句,一会儿发现某个代词用得太多,使文章不动听等。在实践中,我先做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操作,再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上演示。学生兴趣大增,带着好奇心,跃跃欲试,教师及时督导,分步提醒学生现在应该干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最后谈谈体会收获,并举例说明。对修改和好的范文,做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让其获得成功感。让其他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虽然可能一次两次效果不大,但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帮助他们形成能力。为了使他们对修改文章的持久的积极性,我用 人事迹教育他们,我告诉他们:叶对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大家都称他为叶老。他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俄国文学家契诃夫也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凡是成功的作家没有不重视修改的。脍炙人口的喜剧《钦差大臣》是果戈里的杰作,初稿1835年就写成了,可是这个篇幅不长的剧本竟经过了长达7年的时间修改才最后定稿。这些作家的光辉榜样有助于他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修改习惯。
二、相机诱导培养能力
时老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心令学生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诱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即是说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不是“不教”,而是要善教。要旨
导学生动脑,自己得到真理解,这才能形成能力。因此,在自我修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修改。我让一位同学读作文,其他同学就围绕上面的三个步骤进行评议。这其中,老师适时点拔,诱导,使学生明白作文的写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修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在上《我爱读妈妈的故事》读后感时,一名学生读完作文后,大家展开评议,在学生评议过程中,我利用总结过渡的时机引导他们去考虑观点是否正确。引文是否适当,议论是否准确深刻,联系实际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等。一节课后,学生基本明白了读后感谢的写法,在这种情况下,我留下作业,回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故而乐于接受这个作业。而第二次作文批发后,我发现结果明显好于第一次,就是在这种学生集体评议,老师相机诱导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激发兴趣提高水平
现代工业教学论认为:只有当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特点相符时,才能克服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厌恶抵触情绪,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恋,诱发出学习的潜能,因此,作文教学应采用多种训练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单调查枯燥的弊端,要激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我结合现在学生自我意识强,喜欢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个性特征,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我从已批改好的学生作文中选择出好差各一到二篇,亲自打印后发给每个学生中,文上无一外老师评改的痕迹。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被打印下来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其
他同学看到别人的习作以新的方式展现在眼前,自然十分新奇,又十分羡慕,也可能很妒忌,近不及待地要去读。这时教师会允许他们先看一遍,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然后下达批改任务,让们去找优点,挑毛病。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认真地评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非常好。学生评改的范围很广,大到文章中心篇章结构。小到字句和标点符号,无一遗漏。这样做会使好的范文作者在大家的批改中也了解了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为避免下次再被选择上,他也会认真去作文,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在评别的文章,但我们深究一下,这些评改的结果,哪一个不是学生认真思考得来的呢?而这种思考的过程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功劳谁能否认呢?
第四篇: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读书笔记
沛县大屯中学
唐 金 民
在目的篇“谈为什么而教”中,本篇首先对“体育=体质教育”进行了思考,有人把这种观点称为“体质教育论”。分析了产生这一理论的两大历史背景,但在现实中仍用这一理论来指导体育教学,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应把这一理论不断更新。
从“打破”说起一节中通过分析一些人对在安排体育教材时,要打破以运动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的思想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打破不等于不要”,即打破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教材体系,提出了打破的真正含义是指我们不应把运动竞技技术传授当做体育教育目的的全部。这节最后的几个不等式,其意义和指导作用也是非常重大的,即打破≠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改革≠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 ;快乐≠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成功≠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 育人 ≠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
在话说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一节中,首先,讲述了体育学科学科目标建立方面的特殊性:
1、体育学科目标的内容抽象而宽泛内容界定含混;
2、体育学科的目标缺乏递进性;
3、体育学科的目标有较大的流动性。通过讨论以上三方面,归纳出:体育在教到什么程度算是完成目标这一点上,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了四点假说。其次,说明了体育学科在内容上的特殊性有以下几点:
1、体育学科内容不是依托体育学,而是依托体育项目的说法;
2、体育运动素材数量极大,且层次不清,筛选教材困难;
3、同一素材里内含的教材因素很多;
4、体育教材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来自于竞技。第三讲述了体育学科在实施教学上的特殊性有以下几点:
1、教学实施形式更加多变,教学模式多样化;
2、情报信息量、生理负荷量和情感刺激量,都是体育教育教学实施中的不可忽视的要因;
3、人际关系、学习能力表现更为外露,学生的相互作用因素更为重要。以上这些特殊性也是体育学科的基本属性。
在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与教学改革一节中提出几点思考:
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具体而明确地制定某一时期的体育学科目标和任务;
二、在明确学科目标的前提下,应紧紧把握住一条教材的认识、研究和排列的新思路和主线;
三、把握体育教学实施的特殊性,创造出以身体活动为形式,完成综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这些思索的确应引起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去积极思考,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明确新的课程标准,如何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成功体育的目标理论一节中,提出了对成功体育目标理论的一些见解。
一、要从“现在”和“将来”两个空间考虑教学。在本部分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首要任务的两种观点:一是主张把增加体质列为体育教学首要任务的基本观点;另一是主张把传授三基放在第一位的观点。通过进一步分析,最后总结为二者的分歧完全可以用“现在”和“将来”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从这两个空间来解决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问题。这是成功体育考虑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思路;
二、要从“教”、“学”两个方面把握目标。为了解决由于学生厌学困扰体育教学这一问题,主要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把教学目标划分为“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中更要重视学生“学”的目标,通过教师组织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继而达到“教”的目标使教和学完美的统一起来,这也是成功体育考虑教学目标的第二条思路。
三、要正确区分和把握“期望目标”与“行为目标”两个层次。期望目标是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应达到的目标,是比较宏观、比较原则、比较抽象的。行为目标是在每个教学单元和每个课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可具体操作的、可以检查评价的目标,通过行为目标的逐一完成才能最终完成期望目标。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正确区分和把握目标的层次性,并把期望目标行为化,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成功体育对目标的第三条思路。
四、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考虑目标和评价目标。体育教学即完成一些客观的显在的任务,也要完成培养学生人格的任务,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体育运动乐趣的任务。成功体育主张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是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
2、是学到新的知识明白了新的道理;
3、是在技术上有所提高;
4、是在运动中与同伴相处和睦、愉快。体现了教学中客观和主观是相辅相成的。从这两方面来考虑体育教学目标是成功体育对目标的第四条思路。
通过这篇学习,使我对体育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知道了体育素材和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体育学科表现在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通过本篇学习,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确立教学目标,怎样才能更好转变教学观念,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课堂。
在教材内容篇《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谈起》一文中,主要针对滑步推铅球对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五大目标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通过与其他同类教材的比较,总结归纳出:铅球这一运动素材由于其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在作为体育教材完成体育教育的几个任务时非但没有什么特殊功能,反而显得力不从心。最后是问题的提出:“不是任何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作为素材成为体育素材”。深刻的提醒大家必须站在育人的角度上去精心科学地选择与组织教材,应先考虑为什么教再考虑教什么。用什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在卢元镇教授《也谈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一文中,首先对毛振明教授向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大胆的质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通过对体质和身体素质的概念进行剖析(因为这也往往是被人们容易忽略和混淆的问题),说明了身体素质只是体质的一部分,如果把一些简单的动作练习组合来用与增强学生体质的话,那就大错特错。我们应把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为他们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提出了对运动技术教学的看法,即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难度的运动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文中还对当前我国技术传习课作了分析,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运动技术本身的问题。两位教授在各自文中谈到了体育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传播的任务对教学方法上又各有自己的观点,从这方面看来体育教学是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在逐步的探究和分析中慢慢的走向成熟。
体育教学应和其他各科各类一样,只有不断的改革,和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成熟。教材需要吸纳多种素材满足不同时期的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本文对是否要教滑步推铅球的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肯定了滑步推铅球的优点,调了体育教学不能排斥技术传授。
在以下四片文章中,作者们对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各自的认识都非常深刻。卢元镇教授还归纳了选用教材的应考点的几个问题: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二.要有利于体育文化的继承。三.要有利于形成学生身体锻炼的习惯。四.要符合我国学校华育的实际。五.要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服务。
在“讨论华育教材的选优程序”中毛振明教授对以上的探讨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卢元镇教授提出的选编中小学华育教材考虑的几个问题是完全赞同的。同时又提出了“合格标准”与“选优标准”,对“合格标准”作了详细的分析,但教材不能只要合格体育运动素材,更需要的优秀。“选优标准”是什么呢?通过对当前国际形势和情景的分析,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情等原因,对“选优标准”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实属不易,只是提出了对教材的选优程序。选优程序分为五个过程:第一,运动素材要从教育的基本观点去审视;第二、是根据“体育的基本功能”进行分类,主要是依据体育教育传授技能、锻炼体能、娱乐身心、文化几个功能对素材进行了分类。经过这道程序完成了初步的教材化。第三、是“典型性分析”,即在第二道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典型性选择。找出每类内容中最凝聚其特点的代表性最强的几个项目;第四、是“具体教学任务”,这是最为重要的教材选择、优化标准。第五是教材的实施条件,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师资情况等。
在第三章中,首先介绍了日常教学中出现的误区“把体育运动的素材当教材”,指出了其危害,如果走进这一误区就会阻障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其次剖析了“运动教材”与“体育教材”的区别,分别下了定义。体育教材定义为:是体育深重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选组织的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运动素材定义可被选择的身体活动内容。提出了二者本质区别,即有没有培养人的教育目的。
在教材研究的层次、意义和过程一节中,提出教材研究的两个层次:一是大纲的制定和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过程;二是“小规模教材研究”,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根据具体情况把大纲规定的内容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内容的过程。对于教材研究的意义,德国的教育家们认为在于“范例的精选”;美国教育家也是同样的认识:应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让学生进行彻底的学习。
对运动素材研究角度包括:1、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素材;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素材;
3、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素材;
4、从创造性的角度研究素材;
5、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素材;
6、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素材。文中最后对素材与教材作了总结,认为素材是教材的基础,但素材不等于教材,只有充分的研究筛选和改造才有教材。
在体育教材的真意——“用什么教什么”章节中,首先介绍了教材的常见用法。
1、指教科书和课本;
2、指具体的教学内容;
3、指抽象的教学内容。但在教材选用时我们常有种种的困惑,文中列举了几个例子,迫使我们必须搞懂用什么教与教什么的区别,他们是教材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混同的。用什么教是教材作为媒介的一面,“教什么”则是教材内容的一面,用什么教是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而教什么则是我们对教材意义的认识和处理。只有搞清了这二者,我们才能避免选择教材的盲目性,在教学前我应选清楚教什么,然后去考虑用什么教。紧接下文,提出了教材的真义“用什么教什么”。通过分析论述,说明二者既有区别又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在教材含义赋予教材研究的两个任务一节中,讲述了教材研究的两个任务:
1、在明确为什么而教的基础上,研究教什么。这一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在充分认清学科意义和学科目标的基础上,将应该教什么加以明确。要用国家要求什么、学生能接受什么和教材的可能性三者进行交叉,找出其交汇点,这应该就是教什么的内容。
2、研究“用什么教”即是明确了教什么,然后去先选择教材,我以最能体现教学的内容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通过学习,最终明确的认识到:应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准确的教材概念,并在“用什么教”和“叫什么”的两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真正意义上的“教材研究”和体育教学改革深入下去。
第五篇:语文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
巴师附小 陆凤鸣
近段时间,我参加教师远程培训,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有所收获。特别深刻的感受是: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下四种现代教学理念:
1、应当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 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这里讲的“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面向不同条件和不同背景下的全体学生。二是指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3)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会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自由飞翔。
(4)交流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合作搜集资料,合作制订综合性学习方案,合作办手抄报,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经验等等。
2、应当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变“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
语文教师如何成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呢?
(1)要活用新教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活用新教材:一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优化组合教材内容;二是要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凡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教材都可以用于教学。
(2)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校园文化、图书室、网络、自然资源、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与经验等),开发有特色的班本语文教材。
(3)要充分挖掘与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如学生遇到的问题、独特的感受等)。
3、应当树立新的目标理念:变“片面”为“全面”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辩证关系:
(1)认知与情意的辩证关系。认知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情意主要解决“喜欢不喜欢学”的问题。对于那些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从动机走向目的的教学策略,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入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做到既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又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结论与过程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固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但又不能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应关注学生获得结论的过程,如学生获得结论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合作方式、独特体验等。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预设,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语文教师在对某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预设时,往往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
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哪些。然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有的学生已经学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即动态生成的问题,却不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机整合成新的教学目标。这样做,既可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4、应当树立新的评价理念:变“甄别与选拔”为“激励成功” 我们在进行语文课程的评价时,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变“功利性评价”为“问题诊断性评价”。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具有极其功利性的色彩:通过评价给学生打等级,为“评价而评价”。这种功利性评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从这种功利性评价向问题诊断性评价转化。通过问题诊断性评价,教师从中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并据此诊断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调整和改进教学,最终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实施差异性评价。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在一张试卷中设置有梯度的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充分体现评价满足不同个体发展的需要。还可以针对特殊个体采用特别的办法进行评价。通过差异性评价,让全体学生得到激励,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3)弘扬特长评价。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擅长写字,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演讲,还有的擅长书面作文。因此,我们在注意全面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弘扬学生的特长评价。通过特长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