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新课程理论测试题(一)(推荐)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一)一、填空题:
1、数学在提高人的()、()、()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的教学,是(),()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和()四个方面。
6、()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标准》提出在()学段引入计算器。
8、《标准》提倡采取()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的学习需求。
二、单选题:
1、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3、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
4、数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5、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6、数与代数
7、第二
8、开放、多样化
二、单选题:
1、B
2、B
3、D
三、简答题:
1、(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略。
四、论述题:
1、(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篇:小学数学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一、判断题:
1、教师即课程。()
2、教师在1~ 6年级年段都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革。()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8、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10、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11、4~6年级这一年段教学时,应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12、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选择题:
1、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合作者 B:主人 C:引导者 D:组织者
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A:思维 B:数感 C:观察 D:统计观念
4、《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A:合理地 B:创造性地 C:按照要求
三、简答题
谈谈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 tyle=“font-size: 13.5pt;color: #6b6352”>在数学课堂标准的知道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 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 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 &nbs p。
8、“最近发展区”是指 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 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 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 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 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16、“最近发展区”是指
18、谈话法是指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P42。这样可以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学困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
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P47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4、《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P1(√)
5、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P3数学课程标准,是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6、“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P3。情感目标分预设性和非预设性目标,有些目标是在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是教师要抓住时机加以落实的。
7、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8、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9、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P36
10、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P48
11、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识。(×)
12、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P8
第三篇: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学校:
姓名:
一、填空
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和()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校本教研的核心因素是:()、()、();()、()、()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4、新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探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8、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9、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10、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二、简答
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4、“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5、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
三、论述
1、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怎样的学习方式?
第四篇: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数学在提高人的()、()、()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的教学,是(),()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和()四个方面。
6、()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标准》提出在()学段引入计算器。
8、《标准》提倡采取()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的学习需求。
二、单选题:
1、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理论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3、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
4、数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5、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6、数与代数
7、第二
8、开放、多样化
二、单选题:
1、B
2、B
3、D
三、简答题:
1、(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第五篇:新课程数学理论测试题
新课程数学理论测试题
(一)一、填空题:
1、数学在提高人的()、()、()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的教学,是(),()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和()四个方面。
6、()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标准》提出在()学段引入计算器。
8、《标准》提倡采取()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的学习需求。
二、单选题:
1、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3、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
4、数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5、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6、数与代数
7、第二
8、开放、多样化
二、单选题:
1、B
2、B
3、D
三、简答题:
1、(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略。
四、论述题:
1、(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略。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实践资料
一、填空(共10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4.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
5.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二、判断题(共10分)1.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
2.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横向比较学生学习质量。
()
3.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
4.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
5.“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 维 过 程。
()
三、简答题(共20分)1.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
2.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用教材?
3.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4.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2. 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
课堂教学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 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学科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共40分)1.简要回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和实施的基本理念。(8分)
2.根据图中内容,确立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过程(8分)
3.在指导《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主题活动前,教师应该搜集哪些相关方面的资料(8分)。4.老师在新生来校一周内,开展《了解我们学校》的主题活动,其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主题:《了解我们的学校》
活动目标:
1、了解学校的状况
2、初步了解和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
3、喜欢自己的学校
活动过程:第一步:结合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了解学校的兴趣;
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进行实地参观(校园环境、学校设施等);
第三步:向亲人朋友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四步:活动中的表现、感受,交流总结。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新课程理念,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评价。(16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的教学。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1
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 C 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 B 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 B C)。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 B C D)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浅)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 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一)一、填空题:
1、数学在提高人的()、()、()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的教学,是(),()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和()四个方面。
6、()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标准》提出在()学段引入计算器。
8、《标准》提倡采取()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的学习需求。
二、单选题:
1、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3、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
4、数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5、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6、数与代数
7、第二
8、开放、多样化
二、单选题:
1、B
2、B
3、D
三、简答题:
1、(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略。
四、论述题:
1、(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略。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的学习态度,使获得()与()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和课时比例,并设置()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和()。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的()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教育。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实现(),()()。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个部分,分别是()、()、()、()。
7、《标准》指出:“()、()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判断题:
1、教师即课程。()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裨是交往。()
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
8、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三、简答题:
1、怎么认识数学?
2、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哪些变化?
3、一所学校期末考试二年、三年、五年、六年有如下题目。
(1)二年级:计算①438-175,②2573+824,③6632-2820,④10275-382
(2)三年级:读出下面各数:①3004000 ②130040000
(3)五年级:①125×32×25,②5330÷205,③
(4)六年级: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两人合作3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以上命题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请具体说明。
4、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积极主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综合课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代表、党的教育、推进素质
4、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价值、目标、内容、教与学的方式
6、四、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7、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简答题:
1、《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也起关键的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2、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作出改变。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是说,数学课程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再次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墨迹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了,实际上《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3、二年级命题中④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
三年级命题都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五年级命题中②③不符合要求,《标准》要求②中除数不超过两位数,③中分数混合运算不包含带分数。
六年级命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而此题超过三步。
4、(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