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时间:2019-05-14 13:4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篇: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西华一高

杜绪涛【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要点】

一、概念解析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1)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指导【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身份(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

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

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他人

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典型例题】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身份)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性格—具体分析))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2006年包头市统考题)

【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身份)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老渔翁孤寂无援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形象特征),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

【高考模拟回眸】

1、[07年江苏模拟卷]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玉阶怨·谢眺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李白玉阶生露白,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1)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案1]清冷的房间里,萤虫飞来又飞回去休息了,有人几乎一整夜都在缝制衣服.“思君此何极”道出了心里的感受。——分析:整个文段都没有说怎样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答案2]我放下珠帘,凝神四顾,萤火虫飞来却又飞回去休息了,而我却没有丝毫睡意,我只能借着缝制衣服来消磨我的时光.在这样月色明朗的夜晚,我思念我心中的爱人已经到了极点——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答案3]诗人谢眺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或人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他的诗情耐人咀嚼,遣词自然、音调和谐.——分析:这是对谢眺的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合要求.[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萤虫飞回休息,(身份)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2、(2005年全国)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答案】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

【答案】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3、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答案】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4、简析下面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5、(2006年山东潍坊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鹊桥仙 ·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渔翁

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1)陆游《鹊桥仙》中的“渔夫”和柳宗元《渔翁》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翁或渔父,实际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的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翁的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排比手法亦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翁的高洁情操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两个角度比较,每个角度2分)

【解析】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它上片所写的大概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山阴故乡时作的。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

柳诗《渔翁》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6、(06南京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

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芳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树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劝告吴郎。(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

【答案】作者从五个方面来劝告: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③妇人扑枣时心情恐惧,所以更应该体贴;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答出任四点即可)(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心系黎民,忧时伤世。

7、(2006年山东潍坊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注】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作者贬谪黄州兵后的第三年。(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答案】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形象。(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该词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若从语言风格分析“简朴”也可得分。)

第二篇:诗歌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

诗歌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种类和特点。

2、总结写景诗鉴赏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3、能够根据要求写出答案 教学重点难点:

总结写景诗鉴赏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教学设想: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写景诗问题。

(解说:高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一首从未学过的古诗时,鉴赏仍无从下手,或有时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

二、观阵: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根据示例,了解考查内容。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 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 练的概括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破阵。课堂分析、讨论,例题引路,总结规律。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分析: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②小结: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正如我们在许多诗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如《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有关。更普遍的是“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念亲人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

时了”(李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等等,不胜枚举。了解这些典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诗歌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出示“对应关系”:

情 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暂,对死亡的焦虑。鸟——————男女恋情与婚嫁。

雨————————————离情别绪。月———————————思乡、怀念亲人。杨柳—————————依依不舍、惜别。雁——————————书信、思念之情。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的景物相交融时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孤帆远影碧空尽”还是“枯藤老树昏鸦”,无论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还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都是情景交融的结果。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现,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礼而获得了生命。

(解说:了解了景与情的对应特点,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从实境中探寻虚境,从景物中体验对应的情思。)

2、“读不懂诗歌”的第二个层次,是不懂得字词在诗中的丰富含义,对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体会。换句话说,不懂得诗人对某些关键字词的选择和安排与其所传之情的对应性。①出示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答案】(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

(解说: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讲、练、思结合,使学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与思维规律的把握上有比较扎实的认识与收获。)

3、小结:如何读懂一首诗?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关键词、四看注释、五看意象。

四、摆阵。知彼知己,找准兵法。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表达技巧的命题规律:

(1).描写精妙处,常常是有特殊的表达技巧。

(2).诗人形象也是通过景物描写等分析出来,还不能缺少诗人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答案】

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析手法2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表现生活的惬意和闲适,深化了主题。(分析作用3分)有效的解题技巧:(1)诵读全诗(2)根据景物描写,分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3)按照答题步骤答题,先表达技巧,再根据诗句分析,最总结情感。

五、对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涉及形象、语言、技巧等诸多方面,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景物描写提供的语言材料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想象,按步骤答题。

七、作业

第三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教案背景】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座宝库,可以说,初中生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可是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诗是形象的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立像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所以在学习这一专题时我试图从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入手,由浅入深,帮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学好的信心,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教学课题】

通过品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要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培养审美情趣。

初中教材所选的古代诗歌虽然其人不同,其事各异,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

2、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体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教学方法】引导 讨论 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可是谈到考试时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恐怕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揭开诗歌鉴赏的神秘面纱。

二、温故归纳

(一)欣赏回味《观沧海》和《天净沙 秋思》(配乐朗诵)

归纳诗歌中人物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鉴赏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过的古诗词回想人物鉴赏的方法,师生共同归纳)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温馨提示1: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 陆游的悲壮爱国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三、例题引路,明确答题思路

(一)典型例题分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

①诗中刻画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什么形象)

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③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二)总结答题思路: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 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温馨提示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等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

温馨提示

3、常用情感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四、学以致用(分组竞赛,合作探究)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五、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反思】

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和谐的韵律,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教师该怎样把学生领进诗歌的圣地,让他们真正去领略古典诗词的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节课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品

析人物形象这一较为浅显的角度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1、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课伊始用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导入新课,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回顾学过的古诗词,总结鉴赏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在比赛中落实所学,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示,体现了《课程标准》“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个性,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教学理念。

2、利用多媒体拓宽语文教学新思路。视频短片、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入情入境,身心沉醉在诗歌意境之中。

3、利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以致用环节设计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温馨提示”内容的记忆。

第四篇:诗歌鉴赏总复习【六】——人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总复习【六】——形象

一、概念解析

(一)概念: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二)分类:

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 【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 【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再以此为“ ”,从诗歌的 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 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 ”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没有分析,只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围绕中心写,均要扣分。【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答题步骤】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掌握诗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过去与现状对比。“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理想与现实对比。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例

2、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 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 形象。

(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三、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正面描写

1、手段 :肖像 行动 语言 心理 细节

2、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血肉丰满。

(二)侧面描写

1、手段: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他人

2、作用:衬托 例如:《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由。亦可另抒己见。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四、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例如: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破阵子》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拚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从细节解读形象:诗词中很难像记叙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形象展开描写,多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而“北风吹罗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 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诗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心脾。

(二)、鉴赏诗歌的景(事)物形象

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2、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意象的特点:

1)含蓄性(我们在敏锐地捕捉到意象之后,要借助想象,再现画面,解读物语)2)确定性(见意象附录)3)丰富性

3、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

以所写景(事)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答题模式:

引述词语+情景描述+分析特点+体味情感(关联主题)

4、鉴赏意境形象提问方式: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怎么样)的意境?诗歌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诗歌是如何描绘画面的?

诗歌史如何营造意境的?请赏析诗歌的画面美。诗歌是怎么写景的? 诗中的什么意象体现了事物的特征?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

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如:《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 是动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无处卖”“闲抛闲掷”表现其怀才不遇。但“独立”“啸”又表现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步骤3)诗人借此既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簶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短衣。②娖(chuò):整理。③银胡簶(lù):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④金仆姑:箭。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步骤1)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步骤2)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步骤3)

《马诗》(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环境烘托)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肖像、动作)注释:金络脑:金络头,贵重的鞍具。(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第五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三语文 第13周第03 总编号:52 主备人:刘君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的人物形象类型。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积累,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学生背诵 名句、成语

二、学生展示

1.默写高考必备篇目.2.展示自学问题

三、学生互批

学生互批,老师强调重点.四、精讲归纳(一)考点分析

教学方法

学生互提,互测 学生互批 小组交流

1.让学生明确考点要求

导语: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试大纲》对诗歌鉴

赏的总体要求是:(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平时的考试中,我们 也做这种题型。那么,你们平时喜欢做诗歌鉴赏题吗?为什么呢?一

是读不懂诗歌。诗人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诗

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没有掌握做诗歌鉴 赏题的方法技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

人物形象。(板书)

2、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突破本节课重点 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

象,(板书)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 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 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板书)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二.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一)分析描写手法 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二)借助旁物字斟句酌 例题分析: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例题分析: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身份)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性格—具体分析))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

这三种方法是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有的诗歌运用一种方法可以解题,有的诗歌需要这几种方法综合起来才能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只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还不行,还要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毕竟我们是要把它写出来,让阅卷老师看的,那么这种题型是怎样组织答案的呢?

三、答题步骤(板书)

1.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概说)

2.简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指出人物形象的意义。

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回答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我们做题时

一定要认真读题,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来回答,不要答非所问。现在我们做一下练习,看同学们掌握的怎样?

四、随堂练习

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身份)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具体分析)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意义)

五、真题再现

(2010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打扫,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五、课堂检测

六、布置预习

发放下一节课学案,并提出预习要求

五、教学反思

下载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能力目标: 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情感目......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一、概念解析: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学案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众里寻他 慧眼识人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 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掌握答题三步骤并规范组织答案 (二)学法指......

    一字一句总关情

    一字一句总关情 山东成武第二中学翟文姗 新版《红楼梦》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圆满的大结局总让人觉得有些缺憾,感觉是对纯情的一种亵渎。 老版《红楼梦》的结局虽是以悲......

    字字总关情――诗歌鉴赏方法之冷暖词切入法

    字字总关情――诗歌鉴赏方法之冷暖词切入法 “冷暖词”是指各种带有冷暖色调的词,包括修饰词和情感词。修饰词是指带有冷暖色调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这些词多能表现悲喜心......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学设计安岳实验中学 吴海燕 【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