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一年级《小燕子进步了》的教学案例
学习中心名称:柳州 学号:091029303001 年级:09春 专业:小学教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朗读能力
2、教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二、教材分析
《小燕子进步了》是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生动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片面观察,收获较小。在妈妈一次次鼓励下,一连去了三次,终于细致观察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全文共有八段,以小燕子与燕子妈妈的对话为主线,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并配了图画,学生易读易懂。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注意力耐久性差,朗读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现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对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掌握了一些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但还都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和强化。
四、教学目标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能运用自身喜欢、有效的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能力目标:积累词语,自主选择词语造句。分角色朗读课文,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目标:从“小燕子进步了”引发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五、重点难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还处于运用并巩固汉语拼音的主要教学阶段,是进一步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时期,因而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是通过朗读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难点是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并愿意把自身观察到的与人交流。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境导入法。新课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趣味游戏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和学习需求,创设学习感兴趣的识字游戏活动,保护其好奇心、求知欲。
以读代讲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是协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直观教学法。通过使用实物、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进行观察、比较。
“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语文学习不只是要协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为此,与教法想适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采用:
1、竞赛、游戏法;
2、自学、合作、探究法;
3、读、思、议、评、《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七、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冬瓜、茄子。
2、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课时布置: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作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幻想,经常会把自身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对拟人化的童话情境情有独钟。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们,昨天晚上,燕子妈妈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它告诉我说,它们家的小燕子可聪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妈妈要当着大伙儿的面考考小燕子,请我们到它家做客,好亲眼看看小燕子的出色表示,你们想去吗? 那我们就乘坐“聪明号特快列车”动身吧!屋檐下,燕子妈妈正在迎接我们呢。它说它要开始考小燕子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样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情境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识字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新课程规范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当学生自读课文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手画一画生字新词、再读一读、记一记,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学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初读课文。
1、范读,学生跟着轻声读。
2、学生小组内互相协助读好课文。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4、齐读,总结:你们读得很棒,刚才我认真听了,你们在读课文时都能把生字读准,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把书关上,看看你们能认读生字吗?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采用小组合作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协助他人,学会合作。再全班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谈谈自已是怎么记住的?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识字、记生字的经验。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记得快,忘得也快,遵循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竞赛,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开火车”读、赛读、“摘茄子”等识字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乐趣中巩固生字。低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了打下基础,我用课件出示本课的新词,让学生读后自主选择词语说话,让学生在读说中积累词语,提高学生运用表达语言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理解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对课文语言和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读、互读、老师范读、个别读、齐读等多次练习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畅所欲言,说说读文后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起研讨。再组织学生全班进行交流,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并随机板书。接着老师出示实物,图文结合,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身观察:菜园里有什么?
2、文中,妈妈让燕子到菜园里干什么?
3、第一次小燕子到菜园里发现了什么?第二次小燕子到菜园里发现了什么?第三次小燕子又去菜园里看了看,它又有什么发现呢?
让学生挑战小燕子:再去仔细观察,冬瓜和茄子还有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像小燕子那样仔细观察茄子和冬瓜的不同,启发学生学会仔细观察事物。通过以上的朗读、交流,结合课题和板书让学生说说: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的笑了?这时学生的理解就更深刻,本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小评论员评论,比比谁读的语气最像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此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分组进行即兴演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他们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学生会用恰当的语言和行为去扮演自身的角色,再现课文情景,《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新课标准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我用课件展示鸡、鸭、鹅三种学生熟知的动物,让学生分组观察研讨交流它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一环节中,整合了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把课堂教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课堂走进了生活,充沛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潜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依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体现了课文的思路,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小燕子进步了
小燕子(图)
燕子妈妈(图)
冬瓜(图)茄子(图)
大
小
不错
青
紫
很好
皮上有毛
柄上有刺?
笑了
六、课堂小结:
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观察茄子和冬瓜,终于找出了茄子和冬瓜间的不同。
十、作业布置
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小燕子的描述,画一画冬瓜和茄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出示生字词语认读;说说小燕子三次到菜园里观察冬瓜和茄子得到的不同结果。
二、总结延伸,教育小朋友。
1、小组讨论:为什么燕子每次到菜园看到的结果都不一样呢?引导同学体会燕子每次观察时都更认真了。
2、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3、总结:小朋友们,观察事物的时候要仔细,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样才干把事物看清楚。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讨论如何读好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扮演,可发挥想象。
四、观察水果和蔬菜并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
1、范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学生观察。
2、指名反馈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由的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强调。
4、同学书写,师巡视,个别辅导。
5、作业点评,鼓励同学把字写好。【教学评价】
1、在活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3、能运用自身喜欢、有效的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4、能积累词语,自主选择词语造句。分角色朗读课文,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5、愿意把自身观察到的与人交流。【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朗读,多种方法练读,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在读中领悟,感受到小燕子的进步,学习通过仔细观察去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整个设计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好引导者,我在教学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培植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互评议,逐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受能力,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二、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还要会运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口语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模式。
三、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不仅动口动手,更动脑,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四、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
五、在语言积累的过程我不仅注重在课内积累,还鼓励在课外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尤为重要。我又换上另外两种蔬菜,说说燕子妈妈好小燕子会怎么问,怎么说,这样我就创设了一个语言迁移运用的机会,不但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完成了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
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中我通过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学生的各种能力会不断的提高。
七、在教学时,有时我对学生的追问还不够,有时我说话还不够准确,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改正。
第二篇:华工网络教育《刑法学》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从旧兼从轻原则
答:从旧兼从轻原则是一个刑法适用原则,指除了对非犯罪化(除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规定之外,刑法不得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它是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中从旧原则的发展。刑法的该规定主要是针对我国1979年旧刑法和1997年现行刑法之间的矛盾问题,且主要是针对新刑法溯及力的问题。即新刑法对公布之前的行为是否认为是犯罪问题,以及如何适用等问题。
2.犯罪
答: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触犯了法律
3.牵连犯
答:是指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
4.洗钱罪
答: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提供资金账户的,或者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或者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或者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5.挪用特定款物罪
答: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二、概念比较
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答: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两者区别是(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2.破坏交通工具罪与交通肇事罪
答: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飞机,已经或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两者区别是:(1)主观方面不同。前者为故意;后者为过失。(2)客观行为不同。前者表现为针对火车、汽车等五种大型交通工具实施破坏行为;后者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前者只要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即可构成;后者则必须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才能构成。
三、简答
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答: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过于自信的过失有什么特征? 答: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同时又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故特征:
(一)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和客观的有利因素;
(二)行为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
3.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是什么? 答: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或者为犯罪制造条件,而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表达一个犯罪的意图,最大的区别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而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
4.假释的适用条件。
答: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而“特殊情况”应包括如下情形(1)罪犯在服刑期间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突出的立功表现;(2)罪犯已经基本丧失活动能力,并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会再危害社会;(3)罪犯有专门技能,有关单位急需使用;(4)罪犯家庭有特殊困难,需本人照顾,请求假释的,在司法实践中,须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证明。但对犯罪集团的首犯、惯犯和罪行特别严重的罪犯除外;(5)为了进一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执行对未成年罪犯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犯罪时未成年,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6)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对某些具有外国国籍或不属于大陆籍的罪犯而适用假释;(7)其他特殊情况。5.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答:(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利。(2)行为手段不同。前者仅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分或者职称进行诈骗;后者的手段无此限制。(3)犯罪主观目的有所不同。前者的目的是追求各种物质的或者非物质的非法利益;后者的目的仅限于非法占有公私财物。(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前者不以占有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为要件;后者以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为要件。
四、论述题
1.试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试述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界限。
答:受贿罪与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在客观行为表现、犯罪对象和主观方面有相同之处。但两者亦有以下不同:(一)犯罪主体不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是从一般受贿罪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罪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犯罪构成标准。其受贿犯罪主体范围是指:(1)公司工作人员;(2)公司以外企业的工作人员。就是说,除了公司、企业管理人员之外,还有利用职务之便的工人。而受贿罪的主体主要有:(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在国家各类事业机构中的工作人员;(3)国有公司、企业中的管理人员;(4)在公司、企业中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委派的管理人员;(5)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股份、合营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员;(6)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二)犯罪客体不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司、企业的利益。而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廉洁性。(三)定罪量刑幅度不同。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处罚要比受贿罪轻些。3.论述紧急避险的条件。
答:
(一)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 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是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
(二)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 危险正在发生,是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
(三)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用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者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是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
(四)避险的对象必须是无辜的第三者 避险的对象只能是无辜的第三者,这是紧急避险的对象条。
(五)避险行为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 避险行为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是紧急避险的客观限制条件。
(六)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五、案例分析题
1、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答:甲是在刑罚执行完毕后5年内再犯罪,但因其所犯之罪是过失犯罪,故不构成累犯,应当迳行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
2、对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答:乙构成绑架罪,应一绑架罪进行处理。
第三篇:华工网络教育《刑事诉讼法》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是指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内的侦查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分子,并保障无罪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专门活动。
2.物证是指以外部特征、存在状况、物质属性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3.取保候审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4.自诉人指在法定的自诉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不予追究被告 人刑事责任的法定的公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5.上诉不加刑指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 改判重于原判决所刑罚的原则。
6.间接证据指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二、判断分析题
1.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就是被告人。
答:错。在立案侦查和审查阶段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是犯罪嫌疑人。2.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
答:错。被害人是指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直接 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3.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应当向社会公开,允许公民到法院旁听,但不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
答:错。审判公开制度是指导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和宣告刑事裁判,除依 法不公开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的法 律制度。4.有关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答: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5.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答:对。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居于享有定罪和判刑权的惟一审判机关的地位。
6.在我国,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再审后,即告终结。
答:错。我国的审级制度实行两审终审制,即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经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其判决或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审级制度。
三、简答
1.证据的属性。
答:证据的属性包括:证据的客观性;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合法性。
2.简要列举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3)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5)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3.简要列举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包括:(1)贪污贿赂罪; 国家机磁工作人员渎职罪;(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与暴力取证、体罚、虐待被监管人、报复陷害、破坏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得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3)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并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决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4.简要列举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第3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虐待案;侵占案。5.简述我国辩护的种类。
答: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辩护分为:
(1)自行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针对指控,由其本人进行反驳、申辩和解释,为自己进行的辩护。(2)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依法与法律允许的人签订委托合同,由他人协助自己进行的辩护。(3)指定辩护:指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辩护人,协助被告人进行辩护。
四、论述
(一)请对刑事诉讼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进行论述。
答: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这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的法律依据。
(1)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是调整公检法三机关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分工负责要求公检法三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分工进行刑事诉讼,不允许互相替代和超越职权,更不允许任何一个机关独自包办。互相配合要求公检法三机关通力协作,互相支持,互通情报,共同完成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任务。互相制约要求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能互相约束,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对有关问题、决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和纠正已经出现的错误。(2)分工负责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础和前提,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分工负责的结果和必然要求。没有分工负责,谈不上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没有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分工负责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之间,则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制约中体现配合,配合中有制约的关系。(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三者之间不可偏废。有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能会特别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这当然是可以的,而且有时是必要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因此而丢掉其他方面。(4)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本身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分工而分工,为配合而配合,为制约而制约。三者共同服务于一个目的,即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5)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保证正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的三个相互联系的必要条件。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防止主观片面。互相配合可以使公检法三机关互通情况,通力合作,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互相制约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作到不漏不错,不枉不纵。所以,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既可以充分发挥公检法三机关各自的功能,保证顺利完成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共同任务;同时又可以防止任何一个机关无端专横和滥用职权,防止和减少错误。
(二)试述刑事诉讼中的管辖。
答: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理是指公检法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在审判第一审判刑事案上的权限划分。各专门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叫做管辖范围;各专门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叫做管辖权。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包括:
1、立案管辖,也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指公检法专门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立案管辖的实质是解决当一个刑事案件发生时应当由公检法机关中哪一个机关立案的问题。确定立案管辖的主要依据是: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任务与职责;刑事案件本身的性质、严重复杂程度;及时、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公、检、法三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基本分工是:(1)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3)自诉的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2、审判管辖,指人民法院系统内部的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可以分为级别管辖、地区管辖、指定管辖和专门管辖。(1)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范围上的分工。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2)地区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范围上的分工。确定地区管辖应遵守以下原则:1)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为主,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为辅的原则;2)以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人民法院审判为辅的原则。
(3)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指定其辖区内的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或者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的行为。指定管辖包括指定审判与指定移送两种情况。
(4)专门管辖是指专门人民法院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各类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类专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在审判第一审判刑事案件范围上的分工。我国目前已建立的受理刑事案件的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1)军事法院管辖的是现役军人和军内在编职工的刑事案件; 2)铁路运输法院管辖的是铁路系统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
三、刑事诉讼终止和刑事诉讼中止。刑事诉讼中止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情况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而将诉讼暂时停止,待中止的情况消失后,再恢复诉讼的制度。刑事诉讼终止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出现某种情况致使诉讼没有必要或者不应继续进行,从而结束诉讼的制度。二者主要区别是:(1)原因不同。终止审理缘于审理中出现不应当或者不需要继续进行的情形,而中止审理则是因为出现了使得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不可抗拒的情况。(2)法律后果不同。终止审理后,诉讼即告终结,不再恢复,而中止审理只是暂停诉讼活动,一旦中止原因消失,即应恢复审理。
第四篇: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专科《大学语文》离线作业答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大学语文》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乐府诗集》的编撰者是(B)
A、汉代的刘向B、宋代的郭茂倩C、清代的赵殿成D、近代的王国维
2.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C)
A、清新自然B、豪迈飘逸C、沉郁顿挫D、朦胧绵邈
3.《荀子》所阐发的思想属于(C)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4.其词作表现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大量写作慢词,并善于使用铺叙手法的词人是(B)
A、苏轼B、柳永C、姜夔D、李清照
5.《诗经》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手法是(C)
A、赋B、比C、兴D、比兼兴
6.《楚辞》的编撰者是(D)
A、宋玉B、王逸C、屈原D、刘向
7.下列诗作属于思妇诗的是(C)
A、《诗经·周南·汉广》B、《诗经·邶风·燕燕》
C、《诗经·卫风·伯兮》D、《诗经·王风·黍离》
8.下列诗句中属于以典型细节表现送别深厚情意的是(D)
A、“燕燕于飞,差池其羽”B、“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C、“终温且惠,淑慎其身”D、“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9.下列诗句中属于以典型细节表现思妇内心痛苦的是(C)
A、“伯兮朅兮,邦之桀兮”B、“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C、“自伯之东,首如飞蓬”D、“岂无膏沐,谁适为客”
10.对后代“秋兴”主题产生影响,构成完美“悲秋图”的诗句是(A)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C、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1.“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D)
A、赋B、比C、兴D、比兼兴
12.长沮、桀溺的形象是(C)
A、隐居避世、未能忘情的隐士B、孔子的学生,季氏的家臣
C、躬耕垄亩的冷漠的隐士D、积极进取的救世之士
13.“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修辞手法(B)
A、夸张B、比喻C、对偶D、层递
14.张孝祥《念奴娇》抒发的情感是(A)
A、豪爽坦荡的志士情怀B、伤今怀古的黍离之悲
C、物是人非的飘零之痛D、请缨无路的末路之叹
15. 40年代讽刺知识分子弊病的作品是(A)
A、钱钟书的《围城》B、茅盾的《腐蚀》
C、老舍的《四世同堂》D、张爱玲的《金锁记》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音韵特点。
《再别康桥》的音韵非常优美,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突出特点。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每节两韵,节节转韵,所采用的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形成一种既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听觉效果;“轻轻地”、“悄悄地”这类叠词的使用,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依恋之中的惆怅伤感情绪。
2、简述《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艺术特色。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表现士兵离家远征的忧伤和有幸归来的喜悦,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巧妙地表现了士兵内心的复杂感情。
(2)在情景结合上,以“杨柳依依”来反衬背井离乡的哀伤,以“雨雪霏霏”来反衬归来的喜悦,运用艺术上对立统一原则,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结合《金锁记》具体描写,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
(1)《金锁记》的故事紧扣人物命运而展开,情节富于传奇性,同时又交织入人物心理变态发展这条线,不只是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也神话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对人物的心理剖析常常深入到潜意识层面。
(2)小说中给人的印象特别深的还有意象的描写。有时用来点染人物的心理。如季泽来算计七巧的钱的时候,七巧虽然对昔日的欢爱还有些留恋,但又看破季泽在欺骗她,她恨季泽,狠心把他骂跑了,这时候,被打翻的“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酸梅汤”就是七巧当时复杂心情的描写,而且一滴一滴,跟七巧漫长的一生融合在一块儿。有时意象描写又用于定格、点题,突出印象,增强联想。如文中,共六次写到月亮,每次的含义都有不同。注意分析自然景物的的意象化描写,如何象征地烘托人物的情绪,营造作品的氛围。
(3)小说的语言特有韵味。张爱玲的语言文白相济,雅俗结合,有些像《红楼梦》的笔致。特别是工笔描绘的写实,带有浓艳、繁复的效果,又往往有些苍凉的意味。
2、如何理解《日出》的社会批判性主题?
《日出》以陈白露为中心,连接起了各个阶层的人物,表现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都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全貌。
(1)揭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矛盾现象,就是曹禺《日出》所要表现的主题。这个社会的核心就是“钱”。
(2)我们可以说曹禺用《日出》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以钱为核心的社会的“吃人”,批判的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第五篇:华工网络教育《国际法学》平时作业
《中非共和国袭击事件的法律定义》
中非共和国近几年局势动荡造成大量平民流离失所。近期,在中非共和国发生的针对性的袭击事件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根据《国际法》规定已构成战争罪行,肇事者或将遭受制裁。
对上述维和部队遇袭为什么是违反了《国际法》而构成战争罪,对于战争罪我们应该先了解战争罪的概念。
战争罪是指违反包括国际人道法、国际人权法等相关国际法或惯例,实施包括谋杀、为奴役或为其他目的而虐待或放逐占领地平民、谋杀或虐待战俘或海上人员、杀害人质、掠夺公私财产、毁灭城镇或乡村或非基于军事上必要之破坏等非人道国际罪恶行为。
而根据其定义又可以分为主体受害者与客体袭击者,两者的需定义清楚才能更好的解释其法律事实。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内部的非国际化武装战争的入罪主体有可能并非国家这一国际法主体,但国家对内部交战团体的行为具有类似意义上的监护责任,因此相关国家也应当承担战争罪的相关责任。从这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国际法领域中战争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为主体:
国家、个人、国际组织、交战团体、叛乱团体及其他主体。鉴于国际组织性质的特殊性,对其构成战争罪主体的该当性进行论证:首先,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往往都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可以独立参加国际活动,同时独立承担责任。其次,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组织,虽然基于国家主权原则这种国际法主体资格是受限的。但一些特殊同际组织,尤其是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内部还有共同防御职能,甚至国际实践中也不乏欧盟这样的超国家性质的国际组织。这些国家组织的独立决策权力之大,已经和国家不相上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国际组织承担战争罪的行为主体资格显得更加合适。追究国家战争罪刑事责任的理论,不仅个人、组织或团体应承担战争罪的国际刑事责任,国家亦应承担其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这种理论虽然对传统国际法中国家主权原则构成了威胁和挑战,但是只有追究国家行为者的刑事责任,才能有效切实地保护战争罪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并且使得补偿的实现具有现实可能性。
战争罪的客体指刑事法律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它属于一种非人道国际罪行,这种全新的国家刑事责任是随着国际刑法的发展,从传统的国家不法行为责任中脱离出来的。
所以此次袭击根据《国际法》法相关规定是属于反人类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制裁。但这并不是一部战胜者对战败者的惩罚,也不是被侵略者对侵略者的控诉,更不是赔偿条约。它是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对所有危害人类文明的行为做出判决。因此它所提出的罪名,更接近道义的沦丧,而非利益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