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459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小学班级管理务实》
0459
学习中心 校本部甘肃庆阳庆城县
姓 名 张 元 鹏
学 号 161348103007
专 业 小 学 教 育
年 级 一 年 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内容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管理的方法是否得当、班级管理如何等等,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班风、学风的养成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而小学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对于班主任而言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组织管理者,在他的组织协调下,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耐心聆听学会接纳;注重德育教育,努力营造互助互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潜在的教育作用,所以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
主题词:学校,班级,班主任,管理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面对新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变化的教育对象,必须要有更新的教育观念,运用新方法来管理好班级。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班主任首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言一行,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作为班主任必须注重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做到为人师表。
1、要满腔热诚,为学生服务。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师崇高心灵美的体现,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核心问题。关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要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真诚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帮组,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乃至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在班管理中,教师要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多一点关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而努力实施教育。
2、对待全体学生要有平等心,做到严爱统一。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学生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既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每个班都有几个身份特殊的学生,班主任只有把师生关系摆正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搞特殊化,才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把平等停留在口头上,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放下架子,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从而实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 生关系。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
3、要热爱本职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使命。
班主任首先扮演的是一名科任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标准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走进新课程,认真制定教学目标,备课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为重点,以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为升华。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培养德行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把“关注个体差异”落到实处。以人的一般发展为教学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得与失,及时做好学生的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常规教学中的批辅工作,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使命。
4、用人格魅力打动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老师的性格、个性气质、能力等诸多因素,构成了班主任完整的特定人格。教师的人格时时都在给学生提出暗示,影响学生的行为。高尚、严肃且能突出个性的人格,对学生暗示的力度较强,反之则弱。教师要和学生多接近,让学生产生近距离感。同一教师,由于与学生处的距离不同,效果也会明显不同。坐在教室前面的学生接受暗示较强,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接受暗示较弱。因此,不少班主任常把在后位易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调到前排,以增强其暗示程度,使纪律意识得到强化。再有,教师在和不在,其人格暗示的强度也有很大区别。教师在教室时,暗示较强,教师很安静;教师离开教室,暗示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教室出现说话声。当教师再度出现时,其暗示又会油然而生,教室迅速恢复平静。由此可见,教师的近体距离暗示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5、用端庄仪表影响学生。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班主任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他们的仪表,他们的衣着打扮实际上是其心灵的展示,对学生也有暗示之意。班主任教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影响学生。儿童不是简单的模仿,长时的模仿必然会使儿童潜意识受到内在的强化,形成习惯。一般情况下,不修边幅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生活上不拘小节,不文明语言和不文明行为发生率较高,纪律性较差;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一般喜欢弄潮,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较弱,克服困难能力较差;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且大众化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注重内 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且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因此,为了向学生提供健康的暗示,班主任教师的仪表必须有所讲究。
二、班级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要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符合政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合理化的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制定了管理制度,就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
对学生进行制度管理,也并不是把学生管的严严的,说不准说,动不准动,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让学生习惯于接受制度的约束,而不是接受人的控制,这正是培养学生自尊的途径。教会学生自觉地在制度管理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最后达到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达到班级良性管理的理想境界。
三、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则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忧愁、困惑、烦恼,分担学生的“不如意”。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要让学生配合管理工作就必须让其心服口服。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都特别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若是老师喜欢他赏识他,他就特别爱表现自己,会经常向老师敞开心扉谈对人对事的看法。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不可能展现他们的心灵。因此,我们班主任应经常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步一步探寻学生心理活动的点点轨迹,抓住适当的教育时机和方法,适时的鼓励和引导他们,这样他们就会把你当成知心的朋友,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
班主任更应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越出色,学生就会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产生亲近教师的渴望。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多方面的去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兴趣爱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班主任还要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只有热爱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才能耐心的去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哪怕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轻微的抚摸,都能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一阵涟漪。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四、班主任要合理对待每一件事。
“理”,不光是指道理,也可以说是班主任在管理时采取的一种态度,冷静合理的去解决每一个问题。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往往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往往就像是一块绊脚石,有可能会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所以为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班主任必须尊重、理解、接纳学生的错误,晓知以理,动之以情。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所以班主任首先必须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耐心聆听事情的经过,不随意的插话,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接纳。有的时候,方法掌握不正确,往往不经意间会冤枉了学生,为此学生反映也很激烈,并大声进行回击反驳。要时常提醒自己,遇事不可急于下结论,不可急于判断是非,只有在充分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利用各种方法加以教育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我去反思。学生们率直、天真,只有当他们发现你的决定不公正时才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所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做一个平衡的“天平”、一个会挑“扁担”的人。
五、抓好后进生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班级管理的重点是后进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既定任务,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了解他们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快乐的成长。
1、爱心是教育后进生的关键
班主任更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考虑,解决他们思想中的困惑,他们的小错误、小进步都更需要我们班主任去重视,错了不是责骂,而是温馨提示和耐心期望的眼神,小进步带给老师的是惊喜的欣慰,而不是平淡和漠然。班主任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微笑去面对学生,微笑时他们觉得老师是平易近人的,是可以交心而谈的。特别对于经常被冷落的后进生,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后进生一旦得到班主任的微笑,他们会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礼物。微笑给了他们一种安全感,一种温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如考试差的学生我们可以用微笑去鼓励下次考好:纪律差的学生,我们微笑的、机智的告诉他们怎样去遵守纪律等等。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冷漠是离心力,它使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微笑是同心力,它不但拉近我们与学生的距离。
2、诚心是教育后进生的保证
现在的学生感受力很强,也很活跃他们重感情,强烈的要求别人重视和尊重自己,他们心里都有一架天平,时时对老师的行为和爱心进行衡量,这是他们一种细腻的情感体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心灵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你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只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善待他们,才能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进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开展得到他们积极的配合和支持。
3、耐心是教育后进生的前提
一句非常美丽的话是这样说的:“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
4、激发兴趣是教育后进生的手段
学习落后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班主任不要吝惜表扬,应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驱动学生前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在学习要求上不要过于苛求。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后进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三是要常抓不懈。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
总之,班级的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班主任要想把班级管理工作做的有条不紊,就必须掌握管理艺术,通过自身的特长与独特的魅力与学生达成有效的共识,携手并进。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尊重教育规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把自己融化到班级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班级工作才能充满活力,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才会形成,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班主任工作是艰辛复杂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也会很长,要努力学习探讨班级管理方法,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第二篇:0456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0456
课程名称:《当代中外小学教育、教学及其改革》
学习中心 校本部甘肃庆阳庆城县
姓 名 张 元 鹏
学 号 161348103007
专 业 小 学 教 育
年 级 一 年 级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课程改革在已经实施了快十多年了,老师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一是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为开始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手段也开始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新鲜、活泼、丰富的语文课堂。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悖于语文课改实验的推进。现结合自己的听课调研和各类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小学语文毕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就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略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民转公老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此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 单的问题,学生本来就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如果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教。由于部分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节课教师说不了几个字,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教师缺乏灵活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学生一无所获。实际上,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都不能削弱。削弱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新课程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自身要具有更为深厚的知识底蕴,课堂上具有更高的教学机智。
(三)、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这些方法颇具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四)、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2、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问题。不少教师认为,读写是“硬”任务,课标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 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交待;听说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对于教材中的听说训练,往往是以点带面,“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种形式主义,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课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因而,大部分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
3、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好像一提到“淡化”段的训练就理解为“不要进行”段的训练。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就应该包括理解段的能力。我们知道,如果不理解每段的内容、层次,就难以理解全篇文章。而且,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
4、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渗透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不到写的训练。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不让学生去感悟,不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致使学生作文能力有所下降。
5、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们很茫然。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依据教本、教参把课文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层面上,却不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重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五)学校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学校特别严重:教师没有教辅资料、没有电教资源,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差。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1、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2、现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4、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
5、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
6、部分教师不思进取,不重视文化素质提升,不重视知识更新。
(二)学校方面
1、布局调整后,农村教学点及寄宿制学校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
2、学校经费紧张,造成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受经费的制约,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太少。学校缺乏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也成为一句空话。
3、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三)社会及家庭方面
1、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2、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
3、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四)教育主管部门
1、近几年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增减,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
2、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方案,还存在在以考评教,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
3、大量的应付各级各类检查,五花八门的事情进入学校,教师不能安心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三、改进策略:
(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
(二)、改革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
对教师的备课进行一次改革,针对教师备课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教案编写轻课后反思等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 第一、备课本中不仅要增加 “教后反思”、“学生、老师课前准备”等栏目,更重要的是这本备课本可以反复使用。教师第一次备课时,做到认真详尽,在第二次教到同一内容的时候,该教师只需在原有基础上稍做修改,使教案更丰满即可。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比较新旧教法,得出最好的备课方案。
第二、改“教案”为“学案”,把教学过程分为“学生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师教学策略设计”,学案中不仅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更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课堂设计讲求实效性和创造性,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写作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四、在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时区别对待不同级别的教师,不搞一刀切,具有针对性。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对中级职称或任教十年以上的教师要求备课要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可写简案;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总结经验,找出教学规律,可写简略的教案。
(三)、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开展课堂案例式教研。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多人同上一堂课。
1、自研式汇报课: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现研究的价值,凸现自己的研究特点。
2、出外学习课堂实录:教师出外学习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它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
3、多人同上一堂课:两三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调控等之外,更需要临场的教学机智的发挥和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把握。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
4、边教边悟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课题组在学校教师中开展 “边教边悟”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平日里所教、所悟和所感写下来,教中悟,悟中学,学而后教。通过边教边悟,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又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合理的规划。
(四)、引领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材上的课本展开,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或一组)训练目标。课堂上,读课文,想课文,说课文,基本上“万变”不离课本。一篇短短的课文能衍生出许许多的练习题,有些问题连作者也感匪夷所思,在语文教研组,经常看到这样争论的场面:几个语文老师捧着习题在争论着答案是“a”还是“b”。细想一下,连老师也闹不明白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想昏了头,你说,这样的把“鸡毛”当成“令箭”的语文、语文教学,孩子们能喜欢吗?
确实,如果你走进孩子之中,问他们是否喜欢语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摇头,甚至会异口同声说,语文书的课文,我们在开学第一天就读完了,课堂上,老师讲的,爸爸妈妈为我们买的“课课通”“堂堂练”上都有!难怪孩子们不喜欢,原来语文老师连起码的游戏规则都不了解:孩子厌烦重复,喜欢新鲜。了解这些,我们的语文老师还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教语文”吗?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可是不少的语文教师都让孩子读什么?读课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达到背得一定不漏,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此言之凿凿:课文是经典的规范语言,如果不各累,怎么会应用呢?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背课堂笔记,背会的孩子抽背不会的,背不会的孩子课间不准休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自有其
道:现在语文试题非常“活”,许多内容课本上根本没有,必须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孩子强化记一记,这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大有益处。可是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积累,也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到底让孩子积累的是什么呀!是唐诗、宋词吗?是名家名篇吗?是名言警句吗?非也!“奥运会的会旗标志是什么?口号是什么?”“《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水》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老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可能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加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什么呢?语文课本是要认真读的,有些地方当然也要背,但决不是他们阅读的“唯一”。我们“简单”教语文,“简单”教课本,腾出时间让孩子呼吸窗外“清新的空气”,儿童小说、童话、古典名篇都可以进课堂,并且进入孩子的课余生活。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因为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所以我们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回潮,我们倡导的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训练,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轻松地完成任务。二是演诵结合,寓趣于诵。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
1、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
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会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讲讲思念父母的情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既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录像等资料放映把小课堂拓展成大世界,再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在一个互动的学习空间内进行多向的学习交流方式。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如阅读《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先放映一段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录像,然后导入:“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一起去游览一番。”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又如阅读《海底世界》一文,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的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
3、突出阅读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阅读的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⑴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善于抵制干扰,全身心去读书,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⑵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提示问题去读。
⑶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理会。
⑷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⑸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六)、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测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七)、开通网络教育,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农村的教师和孩子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第三篇: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0456
学习中心 清溪宏扬教育
姓 名 刘金明
学 号 162863102028
专 业 教育管理
年 级 16年9月
/ 7 《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浅议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教学生活化
刘金明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
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符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起,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形成,高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 7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一、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包括:
1.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可爱的企鹅》一课时,可以以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这是,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互相说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这样,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3.教学例题简单易懂 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 7
4.模拟生活 创设情境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来,那么,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和学习的统一。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实践的细节,合作的乐趣,而且还能够学习到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等生活经验,切实地在课堂上学会生活。
5.动手操作 创设情境
好动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铅笔摆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摆,和同伴一起列算式,实践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6.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图和物是学生最为感兴趣和最能调到学生积极性的,生动的图画和具体的形象可以很让学生快乐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牢牢掌握。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准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动多彩的形象图片来吸引孩子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教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自己贴出图片,说出理由。
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长一双充满智慧、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 7
1.指导学生发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以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徐锡数学的最佳途径。低年级的学生数一数路上的交通灯、家里的凳子、家用电器的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道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等。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2.挖掘生活素材 丰富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非常单
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铅笔、一块橡皮的价钱,或者一条毛巾、一斤葱的价钱是多少,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客观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形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时,教师没有自己把资料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车的有关资料,如出租成的起步价,每公里几家及等待时间与价格之间的问题,熟悉了解这些问题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生动交流的平台,种种生成性的问题在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学生借此走进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真诚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见解,使得课堂成为生动交流的平台,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学生借此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三、数学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
/ 7
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实际行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
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
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
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 6 / 7
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2018年6月12日
/ 7
第四篇:中小学音乐资源体验课程 -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教育
数字音乐资源(中小学)体验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名称:数字音乐资源(中小学)体验课程,课程编码:0700
二、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三、课程学分:1
四、课程介绍: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生活中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音乐素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一。音乐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数字音乐图书馆以基础音乐教育资源为主体,整合了学校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音乐需要,提供了丰富优质音乐资源。图书馆包含中国音乐、外国音乐、音乐与文化、音乐与校园生活、音乐知识与常识、资源性音乐素材以及乐器考级等七大频道:
中国音乐:该频道由声乐与器乐两个部分组成。内容涵盖中国音乐作品介绍、谱例分析、民族音乐作品欣赏、著名音乐家作品推荐等功能服务。通过对中国音乐知识的介绍,提高中小学对于中华民族音乐的认知,提升对中国文化的感悟。
外国音乐:该频道也由声乐与器乐两个部分组成。内容涵盖外国音乐作品介绍、谱例分析、著名古典音乐作品推荐、影视音乐欣赏等。使中小学对于欧洲古典音乐有清晰的了解,对世界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音乐与文化:该音乐与文化频道以音乐为引导,囊括了音乐与语文、历史、地理、舞蹈、英语等中小学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把音乐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相结合,丰富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且还提供了电子音乐杂志,通过对音乐家、音乐作品、乐器等不同方面介绍,为中小学生普及音乐知识。
音乐与校园生活:该频道涵盖有节日与校园生活两个部分,针对于校园管理者的使用。节日中包含有中国常见节日的文字介绍以及适合播放的音乐作品;校园生活中提供了进校、离校、运动会、庆典、上下课铃声等多种场景中适合播放的音乐作品。
音乐知识与常识:该频道涵盖大量的音乐术语、乐谱、音乐家生平介绍、代表曲目等资源。方便使用者对于音乐常识性资料的了解。
资源性音乐素材:该频道涵盖有音乐元素、音乐感情、音效资源展示以及乐器音色展示等四大部分。包含了音乐中的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元素的介绍,以及适用于不同情绪、不同场景播放的音乐作品;并通过图片、文字对世界常见乐器做综合性介绍。
乐器考级:该频道涵盖乐器考级原曲、考级伴奏、音乐基础知识等资源,是音乐学习中的附加部分。针对于琴童在音乐考级中遇到重点难点做出诠释分析,提高练习效率。
五、课程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开阔认知视野,拓宽改造世界思路。对于从事教育领域的学生,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形态,拓宽教学思路。具体目标如下: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
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3、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4、综合将音乐有效地渗透到其他艺术中,帮助学生理解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3、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六、课程考核:
(一)课程考核方式、内容:
中小学音乐资源体验课程采用学期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从下列题目中任选其一,也可以自拟相关题目,并展开论述。
1、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可以提交一份把音乐融入自己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2、浅谈音乐对于**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
3、试论音乐与**学科的融合4、试论音乐对于学校管理的促进作用
5、试论音乐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6、试探音乐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7、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的德育教育
8、试论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9、谈怎样上好一门音乐欣赏课
10、音乐欣赏对音乐学习或者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11、试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意识
12、音乐对您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13、从本课程中找出一首名曲,谈谈您的认识和感受
14、探索各地区、各民族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
15、音乐中情感的因素的表达
16、中国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变迁
17、东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文化背景比较
18、从考级中看家庭音乐教育
19、对我国当今合唱比赛活动的思考
(二)考核要求:
1、原创。观点鲜明,结合实证,必须运用本课程中提供的音乐素材。
2、字数在1000字以上。
3、论文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到平台,路径:“在线学习---在线论文---提交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网络教育部
2010年10月
第五篇: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一年级《小燕子进步了》的教学案例
学习中心名称:柳州 学号:091029303001 年级:09春 专业:小学教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朗读能力
2、教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二、教材分析
《小燕子进步了》是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生动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片面观察,收获较小。在妈妈一次次鼓励下,一连去了三次,终于细致观察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全文共有八段,以小燕子与燕子妈妈的对话为主线,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并配了图画,学生易读易懂。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注意力耐久性差,朗读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现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对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掌握了一些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但还都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和强化。
四、教学目标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能运用自身喜欢、有效的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能力目标:积累词语,自主选择词语造句。分角色朗读课文,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目标:从“小燕子进步了”引发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五、重点难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还处于运用并巩固汉语拼音的主要教学阶段,是进一步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时期,因而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是通过朗读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难点是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并愿意把自身观察到的与人交流。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境导入法。新课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趣味游戏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和学习需求,创设学习感兴趣的识字游戏活动,保护其好奇心、求知欲。
以读代讲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是协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直观教学法。通过使用实物、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进行观察、比较。
“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语文学习不只是要协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为此,与教法想适应,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采用:
1、竞赛、游戏法;
2、自学、合作、探究法;
3、读、思、议、评、《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七、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冬瓜、茄子。
2、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课时布置: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作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幻想,经常会把自身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对拟人化的童话情境情有独钟。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朋友们,昨天晚上,燕子妈妈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它告诉我说,它们家的小燕子可聪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妈妈要当着大伙儿的面考考小燕子,请我们到它家做客,好亲眼看看小燕子的出色表示,你们想去吗? 那我们就乘坐“聪明号特快列车”动身吧!屋檐下,燕子妈妈正在迎接我们呢。它说它要开始考小燕子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样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情境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识字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新课程规范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当学生自读课文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手画一画生字新词、再读一读、记一记,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学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初读课文。
1、范读,学生跟着轻声读。
2、学生小组内互相协助读好课文。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4、齐读,总结:你们读得很棒,刚才我认真听了,你们在读课文时都能把生字读准,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把书关上,看看你们能认读生字吗?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采用小组合作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协助他人,学会合作。再全班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谈谈自已是怎么记住的?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识字、记生字的经验。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记得快,忘得也快,遵循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竞赛,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开火车”读、赛读、“摘茄子”等识字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乐趣中巩固生字。低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了打下基础,我用课件出示本课的新词,让学生读后自主选择词语说话,让学生在读说中积累词语,提高学生运用表达语言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理解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对课文语言和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读、互读、老师范读、个别读、齐读等多次练习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畅所欲言,说说读文后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起研讨。再组织学生全班进行交流,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并随机板书。接着老师出示实物,图文结合,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身观察:菜园里有什么?
2、文中,妈妈让燕子到菜园里干什么?
3、第一次小燕子到菜园里发现了什么?第二次小燕子到菜园里发现了什么?第三次小燕子又去菜园里看了看,它又有什么发现呢?
让学生挑战小燕子:再去仔细观察,冬瓜和茄子还有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像小燕子那样仔细观察茄子和冬瓜的不同,启发学生学会仔细观察事物。通过以上的朗读、交流,结合课题和板书让学生说说: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的笑了?这时学生的理解就更深刻,本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小评论员评论,比比谁读的语气最像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此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分组进行即兴演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他们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学生会用恰当的语言和行为去扮演自身的角色,再现课文情景,《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新课标准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我用课件展示鸡、鸭、鹅三种学生熟知的动物,让学生分组观察研讨交流它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一环节中,整合了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把课堂教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课堂走进了生活,充沛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潜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依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体现了课文的思路,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小燕子进步了
小燕子(图)
燕子妈妈(图)
冬瓜(图)茄子(图)
大
小
不错
青
紫
很好
皮上有毛
柄上有刺?
笑了
六、课堂小结:
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观察茄子和冬瓜,终于找出了茄子和冬瓜间的不同。
十、作业布置
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小燕子的描述,画一画冬瓜和茄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
出示生字词语认读;说说小燕子三次到菜园里观察冬瓜和茄子得到的不同结果。
二、总结延伸,教育小朋友。
1、小组讨论:为什么燕子每次到菜园看到的结果都不一样呢?引导同学体会燕子每次观察时都更认真了。
2、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3、总结:小朋友们,观察事物的时候要仔细,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样才干把事物看清楚。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讨论如何读好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扮演,可发挥想象。
四、观察水果和蔬菜并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
1、范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学生观察。
2、指名反馈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由的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强调。
4、同学书写,师巡视,个别辅导。
5、作业点评,鼓励同学把字写好。【教学评价】
1、在活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3、能运用自身喜欢、有效的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4、能积累词语,自主选择词语造句。分角色朗读课文,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5、愿意把自身观察到的与人交流。【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朗读,多种方法练读,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
《小燕子有进步了》教案,在读中领悟,感受到小燕子的进步,学习通过仔细观察去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整个设计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好引导者,我在教学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培植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互评议,逐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受能力,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二、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还要会运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口语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模式。
三、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不仅动口动手,更动脑,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四、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
五、在语言积累的过程我不仅注重在课内积累,还鼓励在课外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尤为重要。我又换上另外两种蔬菜,说说燕子妈妈好小燕子会怎么问,怎么说,这样我就创设了一个语言迁移运用的机会,不但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完成了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
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中我通过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学生的各种能力会不断的提高。
七、在教学时,有时我对学生的追问还不够,有时我说话还不够准确,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