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收入差距问题(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13:5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收入差距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收入差距问题》。

第一篇:7.收入差距问题

5.《申论一点通》:“收入差距问题”5.改革开放之初,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我们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一些弊端,对分配制度和原则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对于打破平均主义的平等观,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切。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有人把收入差距的扩大归咎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出要对分配原则进行调整。由此引起了社会上包括理论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讨论。

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不仅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收入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导致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派购等政策,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农民的税负偏重。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税制的“二元”结构,直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呈东、中、西递减现象,这固然有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历史因素,但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有着直接关系。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三、行政垄断行业收入大大高于其他行业,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许多行业陆续走向市场,既得利益和职工个人收入主要由其市场竞争力所决定。而一些因政府限制市场准入造成的行政垄断行业,诸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等,凭借其垄断特权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职工的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

四、分配政策缺位导致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两极分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依靠诚实劳动勤劳致富者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因条件不足、能力不济、机会不均等而难以摆脱困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税收调节不到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过高的个人收入得不到有效调控,过低收入者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不仅如此,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法制建设滞后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少数人“钻政策空子”,获取大量非法收入,拉大了收入差距。

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对策:

为了改变收入差距问题,我们在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来说:

一、要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积极主动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也要切实减轻农民各项负担和压力。要特别注重对农村教育、医疗等的投入,避免他们因教返贫或因病返贫。

二、要加大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征管,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设施投入,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三、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精神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好群众的各项权益。特别是要注意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部分群众在子女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四、加大力度规范分配秩序。重点是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逐步使其更加统一规范;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特别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的基础条件。

五、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体制上努力营造一个维护权利公平的制度环境。切实维护和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各项权利,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比较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工作就业的权利、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利,努力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坚持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团体都不能有超越法律和规则的特权。

“收入差距问题”典型事例综述(按时间顺序):

1.“晒工资”现象。网上经常流行的“晒工资”现象,是收入差距的一个缩写。很多网民竞相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进行比较。从网民的帖子中可以看出,大多是出于好奇去了解同行或其他行业的工资情况,但是从比较中也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收入差距。“晒工资”现象“晒”出了人们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关注,反映了人们对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呼声。

2.基尼系数突破合理限度。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据联合国2008年统计报道,我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469。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第二篇:收入差距问题

1,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切。我国收

入分配中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日趋扩大;区域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正处在倒U 型曲线的前半部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会加大。,2,“收入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

历史原因导致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

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行政垄断行业收入大大高于其他行业,拉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分配政策缺位导致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3,收入差距过大、贫富过分悬殊将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

首先,造成社会严重分化,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形成阶层对立情绪,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其次,贫富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4,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对策:

为了改变收入差距问题,我们在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合理调整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 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 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来说:

一、要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要加大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三、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四、加大力度规范分配秩序。

五、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体制上努力营造一个维护权利公平的制度环境

我的建议:

积极推进统筹发展战略。

主攻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

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

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功能。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

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增加农村公共物品投入。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第三篇: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收入分配差距大形成原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现状,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并希望出台具体方案。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 差距 改革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悬殊的现状众所公认,据统计,1985年到2009年以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且中国的收入差距还有扩大趋势。事实上,从国际上通用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已突破社会容忍的“红线”——0.4。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就意味着财富已过度集中,收入差距日益明显。

造成今天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就其中的某一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那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专家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4个重点,分别是垄断行业的改革、解决政府官员腐败问题、消除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和改善弱势人群的发展条件。

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问题,现在行业利润高度不均,垄断行业的收入远超一般行业,包括资源性和垄断性行业,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金融等,这些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合理。

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因为管理存有大量漏洞,导致公共资源流失、漏出、腐败,结果富了少数人,一般老百姓享受不到,有少数人富得非常快,但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不清楚,很多是非法收入,或者没有办法界定来源的灰色收入,这些因素对扩大收入差距,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公共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分配不均等,这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比如两亿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但是根据统计局的调查,外出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比例非常低,去年工伤保险覆盖率最高,是23%,医疗、养老保险都只有百分之十几,失业保险8%。而没有被覆盖的又恰恰是就业和收入最不稳定的人群,也都是中等以下收入或低收入家庭。

温总理曾言,“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的确如此,收入悬殊会造成很多负面后果,而且负面后果会非常严重,特别是一部分收入的分配是很不正常、不公平的,会导致老百姓不满,导致社会不稳定。此外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没有社会保障,生活和就业非常不稳定,很难享受到公共服务,长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流动,这对社会稳定是不利的。他们要承受很大的风险和压力,老人、孩子留在农村,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很多人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平常有工资收入可能还好一点,一旦没有工作了,或者生病、出了工伤,生存就成问题了。过去老的农民工还可以回去种地,但是现在年轻的农民工,很多都不可能回去种地了,如果不通过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在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缩小收入差距,比如调整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但这些措施相对于收入悬殊程度,作用是有限的。它们有可能起到缓和收入扩大的速度的效果,但是要改变收入差距的状况,使它恢复到合理差距上来,光靠已有的改革还远远不够。包括社会保障,这几年推进力度很大,但是两亿多农民工大部分人仍然没有被覆盖,所以这方面的改革仍然没有到位。更不用说灰色收入问题、腐败问题,它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变革,不是靠完善社会保障,增加转移支付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等的改革。

当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我们一直在努力。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其背后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不平衡,如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也有相关体制机制的障碍,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有待完善;更有分配制度本身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好的协调与设计来逐步解决。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闭幕会上,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温家宝总理也表示,今年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要在任职的最后一年中把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作为首要工作。

殷切的希望收入改革制度方案早日出台,可以全面到位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而且我希望收入分配改革并不是简单地给大家涨工资,而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性体制改革。比如,关于资源性收入和垄断性收入问题,就会涉及到资源税改革,我们过去有这方面的改革,但是力度不够;对于国有企业红利上缴问题,特别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改革的力度还要更大,有必要考虑是否征收垄断利润调节税。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和使用问题,现在很不透明、很不规范,这就要从土地出让制度及房地产税来推进。要规范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现在政府收入上升速度太快,远快于GDP的增长,但是政府的支出是否用到了合理的地方,透明度低,大家看不到,这也是亟待改革的。还有,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到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这些改革都需要推进。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革,要兼顾各方合理诉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需要更多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凝聚民众,长治久安。

其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远远不止上文提到的问题,具体方案也没有出台,具体是怎样改革,让我们拭目以待。只是希望,这次改革,不要让大众失望。

【资料来源】

1.《温家宝:今年一定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新闻网,2012-3-14.

第四篇: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收入差距现状

只要不是对中国有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中国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它彻底地化解了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增长与供应极度短缺的矛盾,不仅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步入小康生活的行列。因此,对中国三十年的发展给予任何赞誉都不为过。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做法,我们虽然走出了共同贫穷的时代,却也在发展中进入了一个不和谐的时期。这种不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当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包括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贫富鸿沟越来越深。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国际标准,这一数字在0.3以下为最佳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社会**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这一数字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包括各种集体福利和非正常收入的差距在内,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45,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扩大到1988年的0.38,2003年已扩大至0.458,有的地区已经达到0.467。

贫富差距还可以从财产分布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 050.99亿元。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这个数字比1978年城乡居民储蓄额为210.6亿元,人均不到22元,强了多少倍,人们不难计算。问题在于,这样庞大的居民存款是如何分布的。国家统计局披露,在城市,收入最高的10%人口拥有全部城市收入的45%,而收入最低的10%人口则只拥有全部社会收入的1.4%。这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相当严重。还有专家预言,贫富差距在未来十年将进一步扩大。

原因

(一)历史原因

东部地区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的发源地。工业资源、金融环境、市场体系及居民素质禀赋都较其他地区完善和成熟。国家长期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使得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上的“马太效应”现象凸现。五十多年的发展不但没缩小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相反,由于良好的经济资源、配套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原因,使得东部地区和落后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的经济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

越来越大。

(二)经济原因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构、质量的不平衡和差异化,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从上海、广东、湖南、广西的情况看,四地“九五”时期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1.4%、10.2%、9%、8.08%,上海、广东居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我国二、三产业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一产业,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速度快于农村居民。在农民收入中,劳务经济所得已占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各地劳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分配差距。

(三)自然原因

地处沿海的发达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好,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四)政策原因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城乡之间,现行政策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城市偏向明显。城乡户籍政策、就业政策使城乡居民就业机会不均等;城市福利补贴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变相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村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影响和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策

(一)改变城乡分治的现状

实现城乡一体化。调整现有户籍、就业、医疗、交通等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允许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农民自由迁移,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建立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取消明显的就业歧视,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构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城乡就业协调的机制和环境。

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农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对农业、农民的财政补贴; 加大农业科技费用的投入,使其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应有的作用; 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具有发展和扩大农业再生产的能力,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机会;在WTO允许的范围,增加发展农业的补贴与支出,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和科技化发展。

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投入,推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的层次;搞好科技兴农工作,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让科学技术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上发挥作用。

(二)政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

增强对落后地区财政政策的扶持力度。从中央对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区域投资倾斜政策、区域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落后地区更大的扶持力度,激活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增强这些地区吸引内外资的能力,改善本地区的财力状况。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税收返还比例,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的财力差距;完善现有所得税分享政策,提高中央财政的分享比例,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在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补助的基础上,从东部地区适当集中财力,建立起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转移支付制度。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

完善政策,理顺国有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综合预算。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激励与约束相对应的经营者收入分配机制和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对改制的国有

企业,加强改制过程中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取消政策性保护,消除行业垄断。取消垄断行业的政策性保护,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将超额利润收归国家财政,杜绝国有资产转化为个人财富;比照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政策,由国家确定职工工资标准,形成合理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保护合法收入。初次分配国家应注重效率和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再分配注重公平和政府调节作用,减小过大的收入差距;社会成员合法的劳动收入受到保护,使整个社会的收入结构趋于法制和合理。

(四)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发挥所得税的作用。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对工薪所得等收入按年综合所得征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人利息等所得实行分类征税;逐步将中高收入阶层调整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收对象,发挥所得税在调节高收入上的基本作用。

开征调节收入的税种。通过使高收入者多承担税负,让国家为政府的公共支出和转移支出筹措资金,以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和加大必要的直接收入补助方式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状况,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

加强税务征管。改变税务部门征管手段落后、征管力量不足以及有关部门执法不严、对偷税逃税打击不力的现状。加强对中高收入阶层的监管,完善该群体收入来源的监控制度,实行个人财产实名制,建立法人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和个人收入申报制的双向申报制度,加大对中高收入阶层的税收稽查力度。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和层次。我国社会保险缴费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的,对照国际标准,社会统筹的比例还不高。可采取逐步提高统筹比例的办法,增加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和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工作,开辟筹资新渠道。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社保资金的来源和筹措。要提高统筹层次,增加统筹比例,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工作;要扩大社保资金来源:在财政支出中逐渐提高社保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的财政拨款。国有股实施减持。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要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和社会支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把所有城镇人口都纳入统一的社保范围,完善失业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避免新的城镇贫困人口的产生;在农村,深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一张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保立体大网。使社会保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学 生 姓 名:

潘小燕

系: 经济学院经济统计系

专业、班级 :

081104

号 :

031120080124

指 导 教 师:

王建军

成 日 期:

2011-12-22

二 〇一一 年 12 月

I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各个群体都获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以及不合法收入等因素影响,福建省城镇居民和全国一样,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收入差距也呈扩大态势,成为当前各级领导和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城乡问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大量存在,而且差距呈扩大 趋势,所以如何提高福建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就此提出了本人的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福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原因;对策

II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the developing country i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inevitable phenomenon.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Fujian province income allocated pattern to produce very big change, various groups have access to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benefits, standard of living rises significantly.But due to 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allocation is unjust and illegal income and other factors, the urban resident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re same, in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revenue basis, income gap also is shown enlarge posture, become the leaders of all levels and people focus.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balance exists in a large amount, and the difference is shown enlarge a trend, so how 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the rural residents in Fujian,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ason of gap of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Fujian Province,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uthor。Key words: Fujian;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weller base the Buddhist nun coefficient;reasons;measures;

III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一.引言----------------------------1 1.研究背景及意义-------------------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定方法和相关理论---------------------------1 1.收入差距的概念和测定方法---------1 2.相关理论--------------------------2 三.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4 1.福建省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变动分析------------------------------4 2.福建省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变动分析------------------------------4 3.福建省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分析--------5 四.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5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自然因素分析------------------------------5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经济因素分析------------------------------5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社会因素分析------------------------------6 五.福建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9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9 2.进行体制改革---------------------10 3.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0 4.大力发展区域经济,重点推进乡镇企业向城镇相对集中----------------11 5.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创业和竞争力--------------------------12 六.结论----------------------------12 七.参考文献------------------------13 八.致谢-----------------------------14 九.附表----------------------------1

5IV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引 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为社会分配关系的一个重要反映,始终是一个关系 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福建省虽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现扩大 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从1978年―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由66.37亿元增加到14737.12亿元,人均GDP从1978年273元到2010年40025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73元增加到14979元,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71元增加到2010年的21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10年的7427元。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也同步增长。据统计,197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85元,到2010年达到14750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61.1%降到2010的39.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94年的62.4%下降到2010年的46.1%。这一时期是福建省历史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呈逐年拉大趋势。特别是1995年以来收入差距扩大较为明显,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由1995年的0.250上升至2010年的0.350。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当前福建省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分配关系,逐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福建”,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和全面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定方法和相关理论

1.收入差距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1.1收入差距的概念

收入差距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居民获得收入在数量上所存在的差别。收入差距分为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绝对差距是指以货币或实物表示的不同群体和个人的收入差距的绝对数,用它可以测量不同阶层居民的富裕程度,通过它了解收入差距的大小,但是不能够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程度。相对差距是指用收入相对份额来表示不同群体或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研究所涉及的收入差距既有相对差距,又有绝对差距,但主要使用的是相对收入差距。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2收入差距的测定方法

(1)城乡居民收入比 :比率是比较两种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时使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以分母指标的数值为1计算出来的。为了便于比较,一般采用分母数值小于分子数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城乡居民收入比的计算公式为: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n'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公平线围成的面积和45。绝对公平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之比。基尼系数的取值介于0和1之间,当收入分配完全公平时基尼系数等于O,当所有的收入全部集中于一人时,基尼系数等于1,达到了分配的最不公平状况。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O.2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O.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具有引发**的危险。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为0.4。2.相关理论

2.1二元经济理论

二元经济最早是由英国学者伯克(J.H.Boek)提出的。伯克在对19世纪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研究后,于1953年出版了《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一书,他认为,当时的印尼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传统社会,另一方面是荷兰殖民者主导的殖民主义输入的现代“飞地经济”,即资本主义现代经济部门。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1954)则明确提出“二元结构发展模式”理论,他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部门,一种是资本主义部门或现代工业部门,一种是自给农业部门或传统部门。传统部门生产落后,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但比重很大;现代部门生产技术先进,但比重较小,像一座孤岛被传统部门的汪洋大海所包围,这就是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两部门封闭经济发展模型阐述了这样一种状况,即无限的劳动力供给致使农业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工业部门,直到城市部门吸纳完所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后二元经济消除。刘易斯模型的实质是城市部门通过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取得资本的积累,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的转移,以诱发产业结构的演变,最后经济由二元变成同质的一元结构。他特别强调了城市化在二元经济转化中的作用,这与早期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道路基本吻合。乔根森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根森(D.W.Jorgenson,1961)提出的一个新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劳动力转移模型。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乔根森认为,一国经济虽然是由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构成,但农业部门的发展则是工业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传统农业部门的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和影响工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在他看来,农业部门的产品供给,将首先被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在农业部门的产品供给能力能充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之前,所有的劳动力都将被吸纳于农业部门。而只有当这种供给大于人口增长对口粮及其他农产品的基本需要之后,农业部门才能为工业部门中的就业者提供食物支持,乔根森称之为“农业剩余“。农业剩余的产生,就意味着总人口中的一部分可以脱离农业领域而从事工业。这样,便开始发生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这种农业剩余越大,则工业部门发展越快,农业中的劳动力的转移也就越顺利,这就是乔根森模型的基本思想阱。舒尔茨(T.Z.W Schultz)在对于二元经济理论的论述中,认为传统农业部门并不是没有效率,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力也不像刘易斯(w.A.Lewis)说的等于零,其实农民也是理性的,同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农业部门之所以效率比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所以要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应将重点放在对农业部门的改造上,并且主张通过人力资本来改造传统农业。

2.2收入分配的理论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马克思经济学,以及以后的凯恩斯、新剑桥学派、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等各个理论学派,他们对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们主要通过对全社会产品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的研究分析了收入分配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对于收入分配理论的著述中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lark)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前者以边际生产力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而马歇尔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为核心的以静态经济研究为基础的工资和利息分配理论,以及以动态经济研究为基础的利润决定理论。所谓边际生产力,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克拉克认为边际生产力决定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马歇尔是继克拉克之后把资产阶级学说中的分配理论推向一令新高度的创始人。马歇尔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以及由此决定的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等一系列分配变量。而马克思则是从生产关系入手来分析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分配关系,其理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按劳分配理论。凯恩斯以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从工资和利率的下降刚性出发建立了其收入分配理论,另外,他也提出了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手段,其一是提高富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其二是消灭食利阶层。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则以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工人储蓄倾向和资本家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现代西方政治经济学又从财政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对增长的影响,即把收入分配与政治体制结合起来,并得出了如下结论:不同的政治体制是收入分配的结果,也是经济条件的结果,反过来不同的政治体制对收入分配又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对增长却没有影响。

二.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

1.福建省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变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均有较大的增长,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差值变化的总体趋势也是在增加的(见表)。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71元增加到2010年的21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2010年的7427元。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也同步增长.(表一)2.福建省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变动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比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表二,图二,图三),其数值的变化能直观地表明福建省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动轨迹。从 表一可以看出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到2010年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由于受到政策、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本身素质及能力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不同的阶段,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第一阶段:1978~1984年,这一阶段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比从1978年的2.69下降到1984年的1.69。此阶段是以农村改革为主的时期,农村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镇居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第二阶段:1985---1994年,此阶段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主时期,城镇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但同期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的激励效应不断递减,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工农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同,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增大。

第三阶段:1995---1998年,由于国家一较大的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加之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农民 现金收入大量增加,而同期由于政府实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城镇经济发展趋缓,因此,这一时期城乡收入差距再次出现缩小的局面。

第四阶段:1999---2003,此间由于国家连续两次调低了粮食收购价格,粮食供给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农民卖粮难,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比较普遍,同期,农民农业和非农业收入同时减小,造成农民收入锐减,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增大。

第五阶段:2004--一2010年,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农村问题,采取了许多减轻农民负担的策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虽然任有上升趋势但也相对稳当。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3.福建省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分析(表三)

据测算,1985年福建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240,2010年上升到了 0.350,已经非常接近0.4的警戒线。从变化趋势上看,连续几年来,其数值不断增大,上升势头不减,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逐年加大。这种收入差距表现在收入数量上,则是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扩大。

三.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自然因素分析

(1)城乡不同的聚居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资源分布方式:由于农业经济的分散特征和城市经济的聚积效应,整个社会的货币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权利、信息、教育等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由农村向城市地区集中,集中的资源为居住于城市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便利和发展机会,也为资本效益的实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资本追逐利润流动,于是吸引更多的资本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业,导致城乡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分布的不对等H刨。而城乡占有资源的不对等决定了城乡差距存在的必然性。

(2)城乡地理位置的差异给城乡居民带来不同的地位收益 :地位收益是指由于公民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给公民带来的不同的以非工资性收入(或非正常收入)来表示的经济影响。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城镇内部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已开始慢慢向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靠近,并且能够享受到便利又有一定档次的文化、体育、卫生服务。虽然城镇中也不乏下岗职工,但他们可以领到下岗生活费、最低生活保障金,子女就学也可以享受到减免学费的优惠,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措施也常常降临到他们头上。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在偏远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体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之间的地理位置收益差距正日益扩大。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经济因素分析

(1)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根据2010年福建省统计年鉴,2010年福建省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是2.1%、61.9%、30.0%,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是第一产业的29.48倍。而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636.54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的29.2%,第二产业815.88万人,占37.4%,第三产业就业人员728.90万人,占33.4%。由于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多集中于城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配置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致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从横向比较看,2010年福建省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率0.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率9.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率4.2而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虽然高于第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但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在低水平上增长,第二产业是在高水平上增长。总之,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2)城乡产业特性差异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

虽然现在的农村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仍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农业收入,因此,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而城市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工业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镇中大部分职工在工业部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工业的发展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工业相比较,农业具有较难适应市场的许多特性,如产业链短、产业比较优势小、竞争力弱、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等,使得生产要素并不青睐农业,从而导致农村处于弱势地位。农业本身就是弱质产业,加之缺乏有力的扶持和投资,使其科技含量低,有机构成不高,劳动生产率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发展能力不足。而城市支柱产业主要是利润率高的工业。工业借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在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带动下,集中了大量资金和优质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如果不考虑城乡其他方面的差别,单从产业自身扩张性上来看,村自然就处于劣势。

(3)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农村非农产业主要是由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一些农村的私营企业组成,其中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农村非农产业的主体。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乡镇企业尽管规模小,技术落后,但经营灵活,拥有生产经营方面的自主权,能迅速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与此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全面展开,国有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乡镇企业能够在“夹缝”求得生存,发展比较顺利,职工工资增长较快,从而促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是90年代中后期以后,作为非农产业主体的乡镇企业发展逐步放缓,一方面,乡村资源加工型、环境破坏型的企业日益受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限制,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走在前面的乡镇企业出于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需要正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企业扩张、过渡,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迅速,吸纳劳动力人数相对甚至绝对减少。

(4)市场经济诱发的生产要素流向城市地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总是往生产率最高、效益最高的地方流动,并按生产要素分配。城镇地区经济基础好。具有高的生产要素收益率,成为生产要素的流入区,生产要素的流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而农村地区则相反,要素流入少,经济发展受阻。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诱发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社会因素分析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人口因素:首先是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差异。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体力在生产劳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体力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就取决于他接受了多少教育和培训。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在教育水平上存在极大差距。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是影响农民收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受教育程度质高的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对市场致富信息反映灵敏,具有较高的市场适应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农民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市场经济、市场主体意识不强,抵御市场风险、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很弱,勤劳不能致富、增产不能增收的现象时常发生。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对农村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和农村人口的价值观影响了对教育的投资,使得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影响农民的收入,从而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次是城乡居民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城镇居民市场意识浓厚,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改革开放后,大部分人能够顺应时代需要,较早进入市场,并从中获利。农村居民市场意识淡薄,市场经济管理知识缺乏,短期内难以溶入市场经济潮流并从中获益。因此,城乡居民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2)体制因素: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是造成城乡关系失衡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并存的经济结构。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采取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将城市和农村相隔离,将市民和农民相区别的制度。例如,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实质上是用国家政权的强制手段人为地限制城乡之间商品等价交换;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市民和农民的身份严格区分开来:劳动就业制度形成了城乡劳动职业的终身制和世袭制等方面严格的城乡分割政策把农民固定在农村,让基础脆弱的农业及本已非常贫困的农民担负起实现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和经济剩余的任务。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农村税收和支农支出相抵、既不合理又不科学的农业税计征方法、对农民土地多征少补、歧视性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对农民几乎属于空白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来实现“以乡养城”的目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以牺牲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其结果是严重扭曲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形成在收入水平、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不平等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大社会集团,农民机会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3)政策因素: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各项政策不可避免地带有“城市倾向“。首先表现为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客观上要求财政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支持风险大、投资效益低、对农业起保护作用或示范效益作用的项目以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缺陷。与农业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要求相比,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仍是低水平的。又下图可知,城镇居民人均财政性收入由1997年的187.63元上升到2006年的508.74元;而农村居民人均财政性收入由1997年的33.64元上升至2006年113.52元。城乡居民人均财政性收入由1997年的153.99元上升至2006年的395.22元。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城镇居民逐渐拥有了教充分的将收入转为金融资产的途径,财政收入出现飞速增长,而农村居民不但缺乏必要的收入,也缺乏讲收入转化为金融资产的有效途径,变现缓慢的增长趋势。

其次是农民的税收政策的影响。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一个国家发展到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时就开始停征农业税,实行“以工补农”收政策。而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1995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7%。可我国农业税政策基本没有改变,这是导致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差别大的重要政策因素。再次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结构是国家对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模式通过降低农业产品的价格,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以达到转移农业资本支持工业化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即将农业部门创造的部分国民收入转移到工业部门,以促进工业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为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价格体系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同时工业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又导致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费用的不断攀升,结果像一把无形的价格“剪刀“使得农民的利益“双重损害”,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结构把农业部创造的价值转移出去,农产品价格很低,使商品农产品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获利微乎其徼,甚至赔本,农业就丧失自我积累能力。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对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能力和热情随之降低。且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差,因此,重工业的优先发展使资本从农业部门大量流出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带来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随着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必然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长期停滞,剩余产品率趋于下降,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

四.福建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1.1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

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首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其次,必须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根本途径。在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农业的同时,还要吸收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改造,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再次,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一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二是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三是重点研发高强度、可降解地膜,以及高光合作用生态棚膜,推进农膜向高功能、低成本、无污染方向发展。最后,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在一个地区推广成熟的循环农业模式,必须对农户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要领,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2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

近些年来,农民来自于农村非农产业的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因此,全面发展农村非农产业,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农村第三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重要。

(1)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乡镇企业资源配置。其次是实现乡镇企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由速度扩张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重视更新改造,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最后,加快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乡镇企业活力。乡镇企业改革要坚持以自身生产力水平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大力提倡兴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集体、私营、个体、合资、合作等各种类型的乡镇企业,促进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保持乡镇企业活力。

(2)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一要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农村运输、餐饮、中介等服务业,提高农村服务业在农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二要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网络化建设。所谓网络,是指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层次的社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区内建立纵横交错、密切联结、共同组成的农村第三产业社会服务体系。网络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网络化就是系统化.农村第三产业只有实现网络化、系统化,才能根本改变目前那种散兵游勇式的各自为战、盲目发展、一盘散沙的落后状态,而进入一个能够发挥系统功能的新阶段;三要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花木交易市场、果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规范有序的农产品流通市场。2.进行体制改革

2.1统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促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户籍制度是城乡人口流动最为突出的制度障碍,因此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突破口就是户籍制度的改革。目前,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推开,个别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做更大的改革,以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

2.2调整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

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是拓展渠道,增加财源。资金来源制约着资金运用,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必须扩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来源。为了增加财源,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政府收入的增长来自经济的稳定增长,只有经济稳定增长才有稳定的财源,因此发展地方经济,培植地方财源是加快地方财政收入规模扩张步伐的基础;二是突出财政支农重点,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财政支农支出应支持农业发展的重点。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完善财政支农支出的管理体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2.3进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首先,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缩小征地范围,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惯例与要求的征地模式。征地权应严格限定在公益范围,以市场价格为征地补偿标准。其次,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既促进发展又保护农民利益的土地收益分配结构与分配方式。同时鼓励集体土地流转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允许集体土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经营性项目的合作开发或自行开发经营。再次,适应法治建设的要求,加强征地制度的法律建设,保障农民对征地的参与权,建立有效的争议处理机制。

3.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3.1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是增加其收入的内因,一般来说,一个人受的教育越高,收益就越大。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其发展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利用状况。要想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有提高农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村人力资源的质量,这关键又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因为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农村教育发展。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是加强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支持社会办学,同时加强农民的科技、市场和法制知识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特别是重视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工人。

3.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条件。首先,应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政府投入;其次是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投入体制;再次,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最后,改革和改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

3.3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积极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

首先,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筹、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网络之中,使农民工在就业医疗、再教育、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到市民待遇;其次,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和为务农人员建立养老保险等。城乡各类企业要依法承担其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的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积极性,在政策支持和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下,积极参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覆盖面,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循环;最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运作,提高标准,努力使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保障。

4.大力发展区域经济,重点推进乡镇企业向城镇相对集中

乡镇企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城乡隔绝体制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向城镇相对集中布局,才能使乡镇企业重新找到经济增长点,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在城镇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乡镇企业的集中发展有利于新型成真的形成和农村市场化的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推进。

5.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创业和竞争力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做好科技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既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农村需要符合农民欢迎的工作。提高农民创业和竞争力,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缩小收入差距.五.结论

福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产业的差异,工业优先发展的政治导向和财政政策的城市化偏好,城乡居民人力资本的差异以及居民占有的公共资源的差异等等,加快发展。才能为缩小城乡差距打下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是最有效,最快的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调整农业发展战略、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精简乡镇机构和调整国家汇率等政策建议。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消除过剩生产能力,有利于农村产业、就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一石数鸟“的政策。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进费改税方面入手。目前农民收入普遍增长缓慢,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基于这一现状,他提出国家政策应该向中小企业倾斜,发展中小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总之我们只要针对造成收入差异的原因对症下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理顺分配关系,逐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构建“和谐福建”,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就不再是梦。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财经,2004,第3、4期合刊 [2]张红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J].管理世界,2004(4)[3]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4]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1996,(G2)[5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适度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1,(5)[6]纪韶.荣编伟.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3)[7]邓大才.科学地把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度”[J].党政干部论坛,2004,(10)[8]徐中明.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1998增刊,[9]张开华、孙庆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影响[J].调研世界2000,[10]赵满华.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0,(3)[11]杨强.从城乡不同的制度安排看城乡收入差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3). [12]吕军书.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总要原因[J]. 2005,(20)[13]王海涛.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的探讨[J].http://w,w.8001w.com/jjfz/lunwen69938—2.html [14]韩素芳,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5]宋光辉.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述评[J].开发研究,2005,(6)[16]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http://www.xiexiebang.com/ztzl/system/2007/06/08/010032559.shtml {17}福建统计年鉴2011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致谢

本文是在王建军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写作、修改到定稿,王老师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悉心的指导。王老师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永远激励和影响着我,使我终生受益。在此,特向王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1978-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年份

数值

比上年增长(%)

数值

名义

实际

-3.4 11.6 8.0-1.2 10.5 18.6-0.6-4.7 5.9 12.4 6.8 11.5 6.4 7.6 6.0 7.4 7.5 5.6 7.2 5.0 13.8 11.4 8.1 7.7 8.2 10.4 10.1 10.8 10.9

比上年增长(%)

名义

172 232 268 302 345 396 419 485 613 697 764 850 984 1211 1578 2049 2492 2786 2946 3091 3230 3381 3539 3734 4089 4450 4835 5467 6196 6680

3.4 20.8 34.9 15.8 12.6 14.3 14.9 5.6 15.9 26.5 13.7 9.6 11.2 15.8 23.0 30.3 29.8 21.7 11.8 5.8 4.9 4.5 4.7 4.7 5.5 9.5 8.8 8.6 13.1 13.3 7.8

实际

0.4 15.5 32.4 11.7 11.6 13 6.9 0.2 7.4 0.4-4.4 11.2 8.6 11.2 7.7 3.9 13.5 15.4 10.3 6.3 5.8 3.2 5.4 4.9 4.5 5 5.9 8.3 7.3 8.3 10.1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371

450 452 520 573 582 733 929 1021 1236 1555 1749 1953 2351 2923 3935 4853 5574 6144 6486 6860 7432 8313 9189 10000 11175 12321 13753 15505 17961 19577

0.4 15.0 10.2 1.6 25.9 26.7 9.9 21.1 25.8 12.5 11.7 20.4 24.3 34.6 23.3 14.9 10.2 5.6 5.8 8.3 11.9 10.5 8.8 11.8 10.3 11.6 15.7 15.8 9.0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2010 21781 11.3

8.0 表一

7427 11.2 7.5 城乡居年份 民收入比 1978 2.69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表二2.61 1.95 1.94 1.9 1.69 1.85 2.22 2.11 2.02 2.23 2.29 2.3 2.39 2.41 2.5 2.37 2.24 2.21 2.2 2.22 2.3 2.46 2.6 2.68 2.73 2.77 2.84 2.85 2.9 2.93 2.94 16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仰恩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年份 基尼系数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表三

0.240 0.240 0.230 0.250 0.260

0.300 0.238 0.200 0.242 0.250 0.265 0.260 0.271 0.250 0.273 0.250 0.267 0.260 0.254 0.280 0.262 0.290 0.269 0.290 0.274 0.310 0.295 0.310 0.303 0.330 0.312 0.330 0.326 0.330 0.355 0.330 0.358 0.340 0.360 0.320 0.361 0.357 0.363 0.346 0.367 0.350

0.365

下载7.收入差距问题(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7.收入差距问题(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当前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精选合集)

    关于当前我国居民 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

    浅析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基尼......

    城乡收入差距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本文综述了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

    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思考调查报告

    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思考调查报告 学院:法学院 班级:10法四班 姓名:覃保长 学号:110563010445 据调查得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在人们整体......

    浅析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法政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班 级: 09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学 号: 20091103300 姓 名: 指导教师: 包桂芹 2013年 5 月 20 日 目 录 摘 要 ............

    浅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浅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

    收入差距论文 收入分配论文

    收入差距论文收入分配论文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及在初次分配中 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意义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次分配中应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初次......

    浅论中国农民之间收入差距

    一引言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我国农村也面临发展的大好形势。党和国家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为我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