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

时间:2019-05-13 03:2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

第一篇: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

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

随着我国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经济水平明显地的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也相应的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国家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增大,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来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因此只有越来越穷。而富人则恰恰相反,变得越来越富。而这种情况还是直接影响以后几代的。这相当于恶性循环,使国家的经济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我感觉这种制度在现阶段非常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况且政府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改变贫富差距变大的局势。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的呢?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但并不是没有收入差距就是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对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对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篇:浅析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现阶段我国个人

收入差距问题

名:

号:

院系专业:

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浅析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

内容提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但个人收入差距也迅速拉开, 尽管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收入分配差距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正确认识了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按劳分配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个人收入

分配制度

差距

一、个人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居民收入分配方式、结构及机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迅速扩大。居民收入分配有差距, 既是市场效率的源泉和动力, 也是市场效率的结果, 但收入差距过大, 既有悖社会公平,也同样会损害市场效率。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具体表现为:(一)收入差距扩大化

基尼系数是20 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1994 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1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①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70。而到2005 年, 全国居民收入差距就达到0.47, 远远超过了国际②公认的警戒线。(二)收入差距城乡化

收入差距城乡化一直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据统计, 2005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22:1, 06 年为3.28: 1, 07 年就为3.33:1。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指出, 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为1.5:1, 超过2:1的极为罕见。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三)收入差距区域化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 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由此引起的居民收入差距区域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四)收入差距行业化

居民收入差距行业化表现为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据统计, 2006 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职工平均工资为43435元, 收入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 职工平均工资为9269元, 两者均对差距为34166 元, 相对差距为4.69 倍。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以上成因判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收入差距仍将呈拉大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价值取向改革的推进,收入差距扩大、收入两极分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在我国进一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认识并重视这一问题。

二、造成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

(一)市场性因素

①李强等:《我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分析》,《科技导报》1995 年第11期 赵涛:《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亟待扭转》,《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4期 ②现实情况表明,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同市场经济在我国推进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经营管理好的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效益增加,职工的收入水平必然相应提高;反之,被淘汰的企业往往处于亏损、破产状态。职工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有的甚至发不了工资,一正一反必然会拉开收入差距。市场经济中存在着风险性收入,承担的风险越大,收入则越高,反之则低。所以,因经营风险不同而带来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合理的。此外,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劳动者可以到市场上自主择业,从而带来劳动者收入来源的多渠道、多元化,也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合理因素。

(二)政策性因素

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在各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素质、经济基础等多方面不平衡的条件下,要按邓小平提出的:“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产生极大示范力量,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③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我国东部沿海在地理环境、人才状况、历史因素等方面较内地而言都占有相对优势,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国家只能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优惠,使之尽快发展起来。因此,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采取允许少数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正确的决策。当然,这必然会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贫富收入差距拉大。

(三)劳动性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坚持按劳分配,承认劳动差别,体现劳动差别,反对平均主义。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所拥有的物质技术设备、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方法不同,都会使他们的劳动差别增大。劳动者有其自身独立的物质利益要求,因而他们的劳动差别必然要求在分配上得到体现,劳动者的劳动差别有多大,劳动报酬的差别就应当有多大。因此,劳动差别带来的差距是合理的。

(四)资本性因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必然要求多种分配方式与之相适应,因而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按资分配和财产收益。按资分配一般指的是在私有制经济范围内,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收入的分配关系。按资分配以资本量作为获取收入的尺度,资本所有者拥有的资本量越多,他所获得的分配收入也就越多,这就必然造成少数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偏高。财产收益是劳动者将个人消费收入通过投资形式转移收入使用权而获得的经济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产收益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利息、红利、股息、租金等。按资分配与财产收益的存在,使一部分人凭借资本、财产所有而获得高额收入,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非法经营

市场经济放开搞活,有些生产经营者拜金主义、利欲熏心、目无法纪,他们不择手段、非法经营、牟取暴利,其收入必然恶性膨胀,从而造成贫富收入悬殊,产生社会分配不公。主要包括:1.走私贩私者;2.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或国家禁止的商品者;3.通过权钱交易,从国家有关门获得低价、半价、优惠价的原材料、燃料的产品而高价出售者;4.偷税漏税者。这些非法经营都会导致一部分人的收入畸型发展,产生收入差距拉大。

三、缩小当前个人收入差距的对策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根本的还是要适应发展来逐步解决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分配上的过分悬殊,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具体应对措施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平均主义”政策,严重压抑了广大人民群众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生活一直徘徊在低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虽然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但社会各阶层都因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了实惠,人们对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认识水平显著提高,这就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思想基础。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问题要靠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二)制定“倾斜”政策,切实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

制定“倾斜”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首先要做好增加农民收入和扶贫工作。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促进农村城镇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尽快改变多年来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局面。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把农民负担减下来,使农民的可支配现金收入有显著提高。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完善和落实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保障下岗和生活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第三,要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就业机会,解决因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下岗等问题导致的收入下降甚至贫困问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社会分配秩序。这项工作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对各种体制漏洞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要通过改革进行全面清理和更正。其次,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并加强征缴,并研究出台遗产税、赠予税等税种,对个人收入进行大范围、多环节、多渠道的调节,既保护了高收入者的合法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收入差距,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利。

(四)坚持依法治国,抑制非法收入。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如侵吞公有财产、偷税漏税、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非法牟利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同时要从严惩贪污腐败,必须实行国家公务员个人财产申报制、金融实名制等制度,完善权力机制,加强廉政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综上所述,各地政府必须积极贯彻相关政策,响应国家号召,在经济等各方面不断发展的同时,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黄文忠,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J],学术月刊,1998,(4)。[2]张守德,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04,(11)。[3]肖玉明,共同富裕:理论、现状及实现机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2)。

[4]范剑平,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开拓城镇市场的政策选择,宏观经济研

究,1999(6)。

第三篇:论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论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关键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分配制度、劳动价值论

摘要:收入分配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文章对当前我国确立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制度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现实选择进行了分析。在论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性的前期下,指出这种分配制度将具有稳定性,并进而预测我国未来分配制度实施中的发展趋向是生产要素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最后强调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实现机制。

收人分配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收人分配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实现机制等方面都做了努力的探索。

一、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当前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产生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贫穷国家,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生产的积累,没有达到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达到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所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模式还不具有其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建国以来,在分配制度上,我们走了一些弯路,也吸取了深刻的教训,痛定思痛之后,我党果断地领导全国人民以“三个有利于„为目标展开了经济领域的改革。在确认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实等国情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人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人者收人水平。”同时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当中,经济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和方向,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已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结合起来”的制度确立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分配制度。

二、对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

(一)确立了从先富到共富的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按劳分配,其根本目的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是逐步地由部分到整体,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富裕起来,这是承认收人差别存在的合理性。这比大锅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机制更能体现公平。

(二)把按劳分配和按劳分配结合起来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不仅在分配理论上澄清了长期以来争论不清的一些问题,也为进一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指明了方向。从理论上说,决定个人收入大小的基本因素,一是个人所拥有的物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土地、厂房等生产要素;二是人的要素,主要是指个人所拥有的各种品质和能力。它除了取决于遗传等先天性因素以外,更大程度上蒋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投资和自身的努力。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明确了先富的途径和鼓励先富的方向。就是说,提高效率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单位和一部分人实现先富的途径,也是衡童其先富是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坚持效率优先,就是坚持发展生产力优先,只有解决好了效率问题,公平问题才具有物质前提。在坚持效率优先,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还必须兼顾公平。兼顾公平就是使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到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本要求。随着经济增长,人们收人水平的增长幅度不同是允许的,但必须同时保障最低收人者的收人水平和生活水准也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有所提高和改善。

(四)规定取缔非法收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地规定;取缔非法收人,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整顿不合理收人,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人的,必须纠正。

三、收入分配制度选择的原理分析

(一)生产关系的直接体现

马克思曾经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实际上分配直接体现的是以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关系。这一点从上面我们对各种不同社会形态下主要经济分配制度的媲变分析可窥见一斑。无论社会产品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其价值形成来源于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结合使用,这些要素的所有者分享社会产品。至于如何分配,理论上应该按各生产要素在产品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或者说所做的贡献大小来分配,但我们也能看到,除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外.几乎各种社会形态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分配不平等和剥削现象。原因何在?我们可以追寻到社会政治体制缺陷,在私有制社会下,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就有了剥削他人的资本.他的资本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为他进人政界成为掌权派创造了条件.退一步,也为他与政界要人建立关系打下了经济基础,因此,分配制度尽管表面上以各生产要素参与者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大小为依据,但实质上深层次地却隐含着“权力”参与分配的因素(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或者进行寻租活动)。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到马克思关于建立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论断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成果的兵体体现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对于劳动概念的变化是有理论准备的,鉴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历史条件背景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急迫性,马克思强调了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并应该得到相应回报的观点。10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以及相伴随的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程度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不仅仅包括维持人们生存需要的物质劳动,还包括满足人们发展、提高的服务劳动和满足人们灵魂需要的精神劳动.社会分工的细化又延伸出许多新的劳动群体和新的产业,如教育产业、书画艺术品产业、体育产业等,难道说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智力劳动就不创造价值吗?对价值形成没有贡献吗?不应该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吗?因此„对劳动概念的拓展,承认技术、知识、管理水平、才能等来源于智力劳动有利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而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

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政策选择依据。

关于资本有助于价值形成、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马克思也早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就有所评价,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新型发展经济学研究也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本投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一点对认识在杜会主义初级阶段“把资本作为生产要家参与收益分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可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制度坚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加人WTO的实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继续扩大,作者认为这一分配制度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还具有稳定性。

四、收入分配制度的未来趋向是生产要案内涵的进一步拓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又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现实性和稳定性。事实上劳动也是最大的生产要素,只是由于其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作用而加以单独列示,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党的十六大的分配精神理解为“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十六大报告中具体指出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资格.并未明确其他生产要素,而以一个“等”字留给人们思考和实践。作者认为,在把十六大确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相结合”作为我国未来长期稳定的分配制度的指导思想下,实践中就应针对各种环境变化,适应环境变化要求,拓展“生产要素”的含义,比如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自然资源(国家作为所有者)、知识资本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从运用的深层次上发展和完善分配理论,激励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资源投人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承认各种劳动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并给予正确评价,获得应得的报酬,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切实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增加国民财富。

五、收入分配制度的实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收人分配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直接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实现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又分为三个层次: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社会效率与社

会公平,人类效率与人类公平。就收人分配制度而言,仅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应有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措施手段,才能使收人分配原则得以实现。收人分配制度涉及范围广,牵涉到的问题多,尤其都是经济利益间题,作者认为一定要通过法律、法规手段来保证它的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收人分配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为促进分配领域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分配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收人分配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还不完备,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新型分配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收人分配的约束机制、调节机制、监督机制和实现机制都不够健全。因此.收人分配制度的实现机制确实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筑094

李文婷

2009051113

第四篇: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收入分配差距大形成原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现状,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并希望出台具体方案。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 差距 改革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悬殊的现状众所公认,据统计,1985年到2009年以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人均年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9倍扩大到2009年的8.9倍,且中国的收入差距还有扩大趋势。事实上,从国际上通用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已突破社会容忍的“红线”——0.4。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就意味着财富已过度集中,收入差距日益明显。

造成今天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就其中的某一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那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专家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4个重点,分别是垄断行业的改革、解决政府官员腐败问题、消除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和改善弱势人群的发展条件。

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问题,现在行业利润高度不均,垄断行业的收入远超一般行业,包括资源性和垄断性行业,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金融等,这些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合理。

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因为管理存有大量漏洞,导致公共资源流失、漏出、腐败,结果富了少数人,一般老百姓享受不到,有少数人富得非常快,但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不清楚,很多是非法收入,或者没有办法界定来源的灰色收入,这些因素对扩大收入差距,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公共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分配不均等,这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比如两亿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但是根据统计局的调查,外出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比例非常低,去年工伤保险覆盖率最高,是23%,医疗、养老保险都只有百分之十几,失业保险8%。而没有被覆盖的又恰恰是就业和收入最不稳定的人群,也都是中等以下收入或低收入家庭。

温总理曾言,“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的确如此,收入悬殊会造成很多负面后果,而且负面后果会非常严重,特别是一部分收入的分配是很不正常、不公平的,会导致老百姓不满,导致社会不稳定。此外农民工在城市里打工,没有社会保障,生活和就业非常不稳定,很难享受到公共服务,长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流动,这对社会稳定是不利的。他们要承受很大的风险和压力,老人、孩子留在农村,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很多人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平常有工资收入可能还好一点,一旦没有工作了,或者生病、出了工伤,生存就成问题了。过去老的农民工还可以回去种地,但是现在年轻的农民工,很多都不可能回去种地了,如果不通过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在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缩小收入差距,比如调整个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但这些措施相对于收入悬殊程度,作用是有限的。它们有可能起到缓和收入扩大的速度的效果,但是要改变收入差距的状况,使它恢复到合理差距上来,光靠已有的改革还远远不够。包括社会保障,这几年推进力度很大,但是两亿多农民工大部分人仍然没有被覆盖,所以这方面的改革仍然没有到位。更不用说灰色收入问题、腐败问题,它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变革,不是靠完善社会保障,增加转移支付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等的改革。

当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我们一直在努力。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其背后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不平衡,如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也有相关体制机制的障碍,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有待完善;更有分配制度本身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好的协调与设计来逐步解决。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闭幕会上,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温家宝总理也表示,今年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要在任职的最后一年中把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作为首要工作。

殷切的希望收入改革制度方案早日出台,可以全面到位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而且我希望收入分配改革并不是简单地给大家涨工资,而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性体制改革。比如,关于资源性收入和垄断性收入问题,就会涉及到资源税改革,我们过去有这方面的改革,但是力度不够;对于国有企业红利上缴问题,特别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制度改革的力度还要更大,有必要考虑是否征收垄断利润调节税。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和使用问题,现在很不透明、很不规范,这就要从土地出让制度及房地产税来推进。要规范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现在政府收入上升速度太快,远快于GDP的增长,但是政府的支出是否用到了合理的地方,透明度低,大家看不到,这也是亟待改革的。还有,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到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方面,这些改革都需要推进。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革,要兼顾各方合理诉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需要更多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凝聚民众,长治久安。

其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远远不止上文提到的问题,具体方案也没有出台,具体是怎样改革,让我们拭目以待。只是希望,这次改革,不要让大众失望。

【资料来源】

1.《温家宝:今年一定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新闻网,2012-3-14.

第五篇: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差距问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收入差距现状

只要不是对中国有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中国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它彻底地化解了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增长与供应极度短缺的矛盾,不仅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步入小康生活的行列。因此,对中国三十年的发展给予任何赞誉都不为过。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做法,我们虽然走出了共同贫穷的时代,却也在发展中进入了一个不和谐的时期。这种不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当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包括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贫富鸿沟越来越深。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国际标准,这一数字在0.3以下为最佳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社会**随时会发生的危险状态。这一数字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包括各种集体福利和非正常收入的差距在内,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45,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扩大到1988年的0.38,2003年已扩大至0.458,有的地区已经达到0.467。

贫富差距还可以从财产分布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 050.99亿元。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这个数字比1978年城乡居民储蓄额为210.6亿元,人均不到22元,强了多少倍,人们不难计算。问题在于,这样庞大的居民存款是如何分布的。国家统计局披露,在城市,收入最高的10%人口拥有全部城市收入的45%,而收入最低的10%人口则只拥有全部社会收入的1.4%。这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相当严重。还有专家预言,贫富差距在未来十年将进一步扩大。

原因

(一)历史原因

东部地区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的发源地。工业资源、金融环境、市场体系及居民素质禀赋都较其他地区完善和成熟。国家长期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使得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上的“马太效应”现象凸现。五十多年的发展不但没缩小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相反,由于良好的经济资源、配套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原因,使得东部地区和落后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的经济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

越来越大。

(二)经济原因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构、质量的不平衡和差异化,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从上海、广东、湖南、广西的情况看,四地“九五”时期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1.4%、10.2%、9%、8.08%,上海、广东居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我国二、三产业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一产业,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速度快于农村居民。在农民收入中,劳务经济所得已占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各地劳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分配差距。

(三)自然原因

地处沿海的发达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好,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四)政策原因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城乡之间,现行政策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城市偏向明显。城乡户籍政策、就业政策使城乡居民就业机会不均等;城市福利补贴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变相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村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影响和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策

(一)改变城乡分治的现状

实现城乡一体化。调整现有户籍、就业、医疗、交通等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允许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农民自由迁移,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建立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取消明显的就业歧视,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构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城乡就业协调的机制和环境。

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农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对农业、农民的财政补贴; 加大农业科技费用的投入,使其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应有的作用; 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具有发展和扩大农业再生产的能力,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机会;在WTO允许的范围,增加发展农业的补贴与支出,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和科技化发展。

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投入,推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的层次;搞好科技兴农工作,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让科学技术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上发挥作用。

(二)政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

增强对落后地区财政政策的扶持力度。从中央对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区域投资倾斜政策、区域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落后地区更大的扶持力度,激活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增强这些地区吸引内外资的能力,改善本地区的财力状况。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税收返还比例,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的财力差距;完善现有所得税分享政策,提高中央财政的分享比例,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在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补助的基础上,从东部地区适当集中财力,建立起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转移支付制度。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

完善政策,理顺国有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综合预算。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激励与约束相对应的经营者收入分配机制和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对改制的国有

企业,加强改制过程中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取消政策性保护,消除行业垄断。取消垄断行业的政策性保护,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将超额利润收归国家财政,杜绝国有资产转化为个人财富;比照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政策,由国家确定职工工资标准,形成合理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保护合法收入。初次分配国家应注重效率和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再分配注重公平和政府调节作用,减小过大的收入差距;社会成员合法的劳动收入受到保护,使整个社会的收入结构趋于法制和合理。

(四)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发挥所得税的作用。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对工薪所得等收入按年综合所得征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人利息等所得实行分类征税;逐步将中高收入阶层调整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收对象,发挥所得税在调节高收入上的基本作用。

开征调节收入的税种。通过使高收入者多承担税负,让国家为政府的公共支出和转移支出筹措资金,以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和加大必要的直接收入补助方式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状况,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

加强税务征管。改变税务部门征管手段落后、征管力量不足以及有关部门执法不严、对偷税逃税打击不力的现状。加强对中高收入阶层的监管,完善该群体收入来源的监控制度,实行个人财产实名制,建立法人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和个人收入申报制的双向申报制度,加大对中高收入阶层的税收稽查力度。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和层次。我国社会保险缴费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的,对照国际标准,社会统筹的比例还不高。可采取逐步提高统筹比例的办法,增加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和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工作,开辟筹资新渠道。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社保资金的来源和筹措。要提高统筹层次,增加统筹比例,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工作;要扩大社保资金来源:在财政支出中逐渐提高社保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的财政拨款。国有股实施减持。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要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和社会支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把所有城镇人口都纳入统一的社保范围,完善失业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避免新的城镇贫困人口的产生;在农村,深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一张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保立体大网。使社会保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下载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分配制度的讨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研究

    1、起点差距。人是三六九等的,从出生,就打上户口的烙印。 2、教育差距。不同的受教育程序直接影响人的收入。 3、制度差距。政府的政策、投资倾向影响收入差异。 4、政府、官......

    浅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浅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

    收入差距问题5篇

    1,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切。我国收 入分配中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日趋扩大;......

    怎样解决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怎样解决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电气信息学院2010级22班何香橙学号:1043031576 2007年,我在一所乡村初中遇到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儿,她蜷缩在角落里哭,我问她伤心的原因,她告诉我......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