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得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在阅读教学中巧施小练笔不失为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小练笔
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呢?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做到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果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并使用教材,组织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小练笔,做到读写练相结合,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留白”处,韵无穷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对文章而言,也不是每一处都描写详尽,也会留下相应的空白,给读者留有耐人寻味的思考余地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课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生: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师:让我们看的人――
生: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一路走来,你都看到了哪些花,哪些景色?请用一段话把你想象的景色写下来。
这样的小练笔,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迁移能力。
二、意犹未尽可再续
有些课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看似结束,实则意犹未尽。这就为小练笔提供了难得的沃土。
如课例《滥竽充数》,在课文的结尾处,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请同学们续编故事,南郭先生逃走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结局会怎么样呢?”学生会用跳跃性的思维这样写道:
“沮丧的南郭先生回到家以后,他会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好好练习吹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以后,南郭先生学有所成。当他再次来到宫中,得到了齐王的赏识。”
再如《穷人》一文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当渔夫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正睡得香甜时,渔夫会说什么?面对更艰难的生活,他们的未来会如何?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在表现故事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续写《穷人》一文。
三、略写处,添枝加叶
为了体现详略得当,凸显文章中心,文章的很多地方,在内容上会一笔带过,叙述显得尤为简略概括,甚至直接用省略号表示。所谓扩写,就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把原来内容简单、笼统的地方,扩展成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句段。
如课例《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学习: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小练笔时可以这样安排:
“此情此景,浮现在闰土的脑海中,他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请扩写一下闰土再次捕鸟的情景,适当地用上景物描写。”
再比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中,当“我”知道那位天天听我拉提琴的耳聋老人就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首席小提琴师时,“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不妨让学生猜一猜,写一写。
四、变换题材,显身手
通过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的小练笔,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学生顿生写作兴趣。
诗词语言精练,最为讲究意境。将诗词改为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如古诗课例《清平乐?村居》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然后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有的学生就把它改为散文《农家乐》。再如志南和尚的《绝句》、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都可以通过改体裁,达到训练目的。
五、我来当回小编剧
改编课本剧,既能促进课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营造艺术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角色的形象、性格特征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人物进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写作能力。
如课例《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文中角色性格鲜明,而且对话较多,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让学生对课文适当加工,如在保罗的哥哥出场时,给他准备适当的台词,把保罗的心理活动改为独白等。再如《将相和》《负荆请罪》等文章也可以改成课本剧。
小练笔是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纽带,通过它,可以做到读写相结合。教师安排切实可行的小练笔,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捕捉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可以使他们的作文彰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实践证明,只有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学生才会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望。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
参考文献:
尤汝萍.课堂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0.编辑 段丽君
第二篇:小练笔在作文教学中的研究[范文]
小练笔在作文教学中的研究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习作。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习作教学来说,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习作态度,持久的写作热情,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为了让学生乐于写,并能坚持写,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我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小练笔的作用。学生为了写,必须积累写作素材,于是通过小练笔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在经历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基础上,激起学生表达和习作的欲望,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一、通过小练笔,让语言具有生活性
叶圣陶说过:“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学生在有了写作兴趣和基本写作能力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写作语言的训练,让习作中的语言展现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能力要靠长期不断的训练来提高,仅仅凭两周一次的大习作训练很难达到目的。小练笔正好发挥它训练语言的作用。1.训练语言中要能展现自我。
小练笔是一周批改两次,反馈及时。我结合小练笔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描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如学生在小练笔中形容运动员跑得快时,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写道:“发令枪一响,他犹如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告诉学生,弓箭是古代生活的常用品,在今天的时代,这两样东西已远离我们的生活,一般只出现在游乐场或影屏上,所以用“离弦的箭”来形容跑的速度快,没有体现时代气息,没有体现自我。
我启发大家,假如你喜欢体育,可以这样来写:他的速度犹如牙买加短跑名将鲍威尔百米赛跑的速度。那么,喜欢航空的同学,喜欢电影的同学,喜欢赛车的同学……用你们生活经历和感受,写出你们对速度快的体验。学生恍然大悟,奋笔疾书:
如神舟6号腾空的瞬间。如美国超人归来。
如舒马赫驾着赛车冲向终点……
这些句子中既有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又有他们独特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做到“文如其人”。学生通过训练后,在写小练笔时,能有意识地把不动脑筋就冒出来的那些现成话排除掉,努力写出自己特有的感受。
2.展示小练笔中优美的语句,学生经常写,也会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如: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是要和我一起跳舞吗?那一块绿油油的草地,是我们欢歌跳舞的理想的场地……把这些优美的句子贴到教室里,让大家诵一诵,比一比,学一学。因为是同龄人,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格式相似,易于模仿。同时对学生也有激励作用。
3.利用写小练笔把课外阅读进行分类积累,再加以模仿。如描写春天,把古代人和现代人写春天的句子加以积累,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以集中比较,训练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逻辑性。写小练笔时,可以一天模仿一句或几句,学生在模仿中积累语言,久而久之,渐渐也有了自己的创作。
二、小练笔,大作用
1.用小练笔写自己身边的人,表达真实了。
如在《写一个人》的习作中,大部分同学在小练笔中记录过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同桌的爱好、缺点等都非常真实。如:我的同桌,用一个字来形容他,那就是懒。看,上课还没几分钟,他俩手摊在桌子上,耷拉着脑袋,眯缝着双眼,一副十分无力的样子……写自己身边的事,因为观察了,习作选材也就不单一了。2.利用课文写小练笔,思维灵活了
学习一篇课文后,可以布置小练笔的写作内容:如《山中方友》中一些拟人化的语句;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用一系列动词写一段话;或观察某个人做事写一段话……这样一来,学生必须自己动脑筋思考,自己构思,没有现成的作文可套用,避免学生把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当作自己的文章。渐渐地学生思维灵活了,习作能力也得到提高。3.小练笔的写作,学生爱观察了。
在小练笔中可以写他们的外貌,或头脑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一个手势等,利用小练笔的灵活性、及时性,把自己瞬间的感受记下来,既真实又感人。这样的积累多了,学生渐渐地会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习作也有话可说了。
如一学生在一次小练笔中写到:有一天,爸爸带我们全家来到巫山,我和哥哥在城里读书。这时爸爸更辛苦了,一年的房租费以及全家人的生活费用,爸爸不得不每天到处找活干,看着爸爸疲惫不堪的样子,我心疼地说:“爸爸,你要注意休息呀!”爸爸微笑着说:“没事,只要你好好读书就行。”
在一次劳动中爸爸倒下了,怎么也站不起来。我一回到家,看到爸爸痛苦的样子,想起他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了我们竟不顾自己的身体,有时我还为爸爸不能满足自己小小愿望而发脾气。想到这些,我趴在爸爸的身上嚎啕大哭。爸爸用他那粗糙的大手,什么也没说,轻轻抚摸着我的后脑勺。
这位同学在《我最尊敬的人》的作文中,就写了他的爸爸,并且详细叙述了这件事。在文中说“感谢爸爸为我的付出,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的期望。”是小练笔记录下学生瞬间的感受,记录下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写小练笔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更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也许他们的想法还不太成熟,但他们在思考。
通过倡导真实习文,学生在小练笔中积累的生活场景多了,生活体验丰富了,学生不再把习作当作应付的任务,而是情感的释放,生活的体验。
小练笔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为学生积累素材,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把习作当成是自己一件快乐的事情。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练笔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练笔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学生从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一下子过渡到三年级段、篇的训练,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往往没东西可写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小练笔是提供阅读材料的作文,是学生以课本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进行书面表达的一项活动。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倘若教师能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降低作文的难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如何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
首先,我觉得最简单的办法是让学生学会段落仿写。
课文中有一些结构严谨,意义浅显的段落,我们在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段落之外,还要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就可以有属于学生的生活了。如《槐乡的孩子》第一段这样写道:“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学文时,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该段的基础上,仿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学生的仿写内容让我惊讶不已:“从幼儿园开始,我就和故事书形影不离,我离不开故事书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太阳”。“自从我上了小学,就和学校的大操场结成了伴,我离不开大操场就像小草离不开大地,鸟儿离不开天空”„„这次仿写小练笔,为学生降低习作难度奠定了基础,多数学生在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时,都将这一仿写内容派上了用场。仿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调节剂,不但激起学生学文的欲望,而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出现句式整齐、结构相似的句群,这是进行仿句训练的好素材。如在《赵州桥》一课里,作者在描写赵州桥雕刻之精美时,用了这样的句式: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学这段时,我根据句式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抓住动态美的特点来对赵州桥展开描写的,让学生联系实际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同学们写的句子生动有趣,内容丰富,为以后的习作也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其次,续写小故事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灵感。《风筝》写的是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这是一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的文章,尤其是文章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飞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更是意味深长。幸福鸟飞哪了?小伙伴们究竟找到没有?他们还会像原来那样垂头丧气吗?课文中仅仅用了一个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对这个省略号所包含的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于是,我趁热打铁,学完该课,就紧紧抓住末尾这一训练点让学生以《寻找“幸福鸟”》为题,把握故事情节,将课文续写。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有的说幸福鸟飘落到了树上,他们几个又是如何想尽办法将“幸福鸟”取下来的;有的学生想象更丰富,说风筝飘到了小河里,鱼儿和风筝玩耍„„这样的练笔活动,学生不受教材、题材的限制,可以大胆想象,有效地激发了习作兴趣。这类可以续写故事的文章很多,如《小摄影师》、《爬天都峰》等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习作的平台。
第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抓好仿写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把要说的话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说清楚,即言之有序”。由此看来,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的手法、篇章布局的构思并加以仿写是极其必要的。
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每一段的内容,“游客”也可以提问,我有秩序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兴奋不已,乐在其中,我适时的引导,使他们学懂了课文也掌握了方法。随之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超市商场、饮食娱乐、名胜古迹和夜景,学生们滔滔不绝,然后仿写一篇赞美自己家乡的文章。同学们的文章让我倍感欣慰,有些文章还被录入了学校的文学刊物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
《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结构简单,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教学该课时,我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总—分—总”和前后照应的篇章结构,然后学生仿写家乡的景物。一节半课的时间,学生的习作初见雏形,不少学生除了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描写景物特点,如《秋天的雨》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还能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家乡的景色,并尝试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孩子们收获不少。
三年级的课堂处处是作文,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质资源,适时适度地进行小练笔,就会让三年级的语文课堂更精彩。长此以往,必势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练笔
单位: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方泉小学
姓名:贺丽莉
职称:小教一级
电话:***
第四篇: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电子白板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电子白板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喜欢上这门学科。
一、合理运用电子白板,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电子白板的出现,犹如黎明前的一缕曙光,为数学教师指明了方向。它能为我们带来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这样新鲜的学习气息,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单纯的画几个平面图形,或空洞的语言解释显得很枯燥,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首先出示一幅游乐场的情境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游乐场玩?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乐场玩,你们愿意吗?”接着画面上出现了超级大转盘,并伴随着游乐场中人们的尖叫声。所以,学生一下子被这神秘的画面所吸引,欢悦的笑容立刻在学生们的脸上绽开。
二、及时应用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电子白板在练习课中的应用相当方便、直观,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选择、填空、画图、抢答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既能使学生巩固新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灵活利用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以再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完整的板书,特别是一些论证题目,为了让学生学会书写论证过程,教师往往需要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有时候为了发现问题或给学生做示范,往往要进行一些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而传统的黑板只能记录当时发生的教学过程,一些精彩的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和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无法课后再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电子白板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且随时可以方便快速地回顾讲过的内容,因此借助白板的这一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归纳总结时,就再也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过程,甚至于方便教师在某些环节进行补充和调整。
由此可见,电子白板的出现使数学教学轻松做到数形结合,在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建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南阳市第七小学
杜春兰
第五篇: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肇庆市鼎湖区莲花中学 梁桂荣
摘要:物理学中有许多有关物理家的故事,它们有的启迪心灵,有的引入胜、有的发人深思、激励人心。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小故事,学生不但喜欢听,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小故事、教学、学习方法、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不仅对人类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发展。从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牛顿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体现了物理学家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应更注重让学生从自然、生活中体验物理科学知识,注重对知识的认识过程、科学探究实践过程,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新课程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讲过故事、写科技小论文、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大自然考察等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科学观念、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材中每章节都会有“信息浏览”这个内
容,主要介绍与本章节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也包括一名物理名人及他们的故事,例如:阿里士多德、沈括、加利略、瓦特、牛顿、安培、法拉第、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发生在这些名人身上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小故事,可以成为我们物理教学中文化教育十分丰富而又生动的的素材。这些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又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物理学中有许多有关物理家的故事,它们有的启迪心灵,有的引入胜、有的发人深思、激励人心。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小故事,学生不但喜欢听,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一些小故事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故事一:水蒸汽的启示
小时候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一次,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
应用:八年级物理序言课——物理学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过程:学生听完故事,教师及时提出疑问:瓦特因为什么而成功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认真细致的观察、反复的实验以及不断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效果:通过小故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了物理学家奋斗的历程,这以后学习功率知识打下基础,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观察与实验”。瓦特正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的思考和返复的实验才找到蒸汽机的原理的。
故事二: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应用:八年级物理——浮力
过程:学生听完故事,教师及时提出疑问:曹冲用什么代替了大象呢?为什么能用石灰代替大象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大象与石头的排水量是相等的。
效果: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加深了对浮力公式:F浮=G排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代替法”是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之一,认识了物理知识的巧妙,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一个故事的寓意更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比较教师“口若悬河”的教学方法高低立见。
故事三:趣味物理“魔术秋千”
有许多城市为爱好强烈刺激的人预备了一种极别致的娱乐,叫做“魔术秋千”。我没有玩过这种秋千,所以只能从一本科学游戏集里抄下来一段描写它的文字:
在离地面很高的地方,有一根很坚固的横贯屋子的梁,梁上挂着秋千。大家在上面坐定以后,工作人员就关上门,撤去进屋子的跳板。这时候他宣布,他马上要让玩秋千的游客有机会去做一次短期的空中旅行了。说完以后,他就轻轻地推动秋千。然后自己就坐在后面,像驾马车的人坐在马车后面一样,或者干脆走出这间屋子。
这时候,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看来就要荡得同横梁一样高了。秋千越荡越高,最后,它绕着横梁转了一周。运动越来越快了,这些荡秋千的人虽然大部分都已经知道这个游戏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也感觉到自己的确是在摆动,的确在做着迅速的运动。他们似乎觉得自己的头有时候是倒挂着,所以就本能地抓着坐位的扶手,免得跌下来。
不久,秋千摆动的幅度开始减小了,已经不再同横梁一样高了。又过了几秒钟,它完全停了下来。
事实上,这秋千始终挂在那里,没有动过,而是这间屋子在一种非常简单的机件帮助下,绕着水平轴在游客周围转动着。屋子里的各种家具,都是固定在地板上或墙壁上的。那个罩着大灯罩的电灯看来好像很容易跌倒,其实也是焊在桌子上的。管理秋千的工作人员好像曾经轻轻地推动过秋千,使它荡起来,而实际上是屋子轻轻地摆动了一下,他只是做一个推的样子。所有一切都促成大家的错觉。
应用: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
效果:讲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人坐在千秋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请说出理由。”然后学生展有开了积极的辩论,有的学生说:人坐在秋千上是静止的,因为秋千上的栋梁是一直没有动;有的学生说:人的座位虽然不动,但它的房顶在慢慢地转动,此时以转动的房顶为参照物,坐位的位置相对改变了,所以人是运动的;有的学生说:人以座位为参照物位置始终没有改变,人是静止的,人以房顶为照物位置改变了,人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秋千上的人既是运动的也是静止的。正是“魔术秋千”神奇的吸引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撑握知识自然水到渠成。
故事四:小沈括的执着
小时候的沈括在背诗,当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誉沉括「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应用:九年级物理——磁偏角
过程:学生听完故事,教师及时提出疑问:你知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句诗是谁写的吗,还有两句是什么?《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你知道它里面写了些什么吗?请你在课后查阅。
效果:纵观八、九级的物理知识中几乎都是外国科学家研究出来的,能提级的中国科学家实在是缪缪无几,在这种知识环境中要及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在有点困难。一首优美的唐诗,使朴实的自然学科教学如临仙境;执着的沈括又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满腔热情。在教学中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我国古代科技成果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更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实现强国的梦想,建立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不同的物理小故事含着不同的意义,对学生的启示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小故事的特点,结合传授知识的差异和目的,适时地选择运用,才能做到娱乐、教育相得益彰。物理小故事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若在运用小故事中能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图文并茂地演绎小故事,其教学效果必然更佳。故教学方法无固定章法,只要能达到教书育人,就是好的教学方法。物理小故事由于它寓意深刻、短小精致,乐人喜爱,已经成为物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物理学的历史虽然短小,但物理学的发展飞速,使它博大精深,涌现了无数伟大的科学家,科学家们奋斗的事迹和当中相关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探索科学前赴后继,成为人类宝贵的才富。如何利用这些财富正是我们教者需要不断努力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物理新课程标准. [2]网络物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