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儿童案例讨论报告
案例讨论报告
个案:某智障伴随自闭症小孩汇报人:奂雪梅 讨论人员:四个小组
讨论时间:2016.4.28
讨论地点:实训楼 A606 我的问题:
1.在评估时,如何吸引个案注意力,达到有效评估?
答:1.要考虑活动本身对个案的能力是否具有挑战性,目标任务需要的个案能力是否清楚,这样有利于寻找原因。其次,是否对个案的现有能力是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活动形式是否适合自己和个案的风格。
2.要解决问题,须从三个主体来寻找原因:学生、教师、环境。从学生角度考虑,首先,学生的身心状态是否良好,具体表现为1.生理需求是否满足,情绪状态是否稳定,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同时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兴趣入手。从教师角度考虑,教师的身心状态是否良好,教师语言是否表述清晰,简单明了。教师的权威感如何?从环境角度考虑,可以减少对评估的干扰物,或是转换评估环境。另外根据自闭症的特征,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尽量顺其自然、投其所好。3.评估形式尽量丰富,并与个案建立友好关系,在个案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请家长协助。4.程度较严重时可以吃药控制。
2.家长的评价和我们的评估结果有出入,并且家访时个案并没有体现出家长所描述的能力,是否可以界定为是家长的评价过高?
1.产生不一致的原因:师生关系须待加强,缺乏能力的表现场景。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如问一下家长在家里这种能力是怎样表现的。另外,要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多次的评估,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3.怎样综合各种评估结果制定IEP? 1.整合所有的评估结果,从其中选定一个框架,其他的作为佐证与其融合在一起。框架性评估工具中,没有的评估项目的结果则可以作为补充内容加进去。
2.首先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对个案的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发现个案表现明显的问题,找到跟你教学目标相关的侧重点用其他的工具进行更细化的评估。
老师提的问题:
1.为什么诊断为自闭症并智力障碍?
1.根据我国智力障碍的定义,智力障碍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行为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在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根据我国智力障碍的三条鉴定标准,首先,智力功能显著低下,在个别施测的标准化智力测验中,其智商在70分以下。其次,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损或障碍,即在下列十项技能中至少有两项存在缺损或障碍:沟通、生活自理、居家生活、社会技能、使用社区、自我管理、功能性学科技能、工作、休闲活动、健康与安全。最后,在18岁之前发病。
根据我国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周翔的智商为20,属于一级智障。
2.根据我国自闭症的定义,自闭症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简称,又叫做孤独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社会沟通、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征。
3.根据我国自闭症的鉴定标准(CCMD-3),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 7条,且 1.至少有 2条,2.、3项至少各有 1条: 4.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至少 2条:
5.1)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6.2)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
7.3)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亦无相应反应);
8.4)不会恰当地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 9.5)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 10.6)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
11.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12.1)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 13.2)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
14.3)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
15.4)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气味、一张纸片、光滑的衣料、汽车玩具的轮子等,并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16.5)强迫性地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
二、严重标准:社会交往功能受损。
17.三、病程标准:通常起病于 3岁以内
18.四、排除标准:排除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分裂症。
2.自闭症的三大核心特征是什么?
1、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
有的患儿在婴儿期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也缺少面部表情。当别人要抱他起来时,往往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伸出双手表现出期待别人抱起的姿势。与父母离别时无明显的依恋表情,见到父母时又无愉快的表示,见陌生人也类同见到父母的表情,有时呼唤其名字,也时常不理会,无反应。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2、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他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应答。有些孩子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他们常会尖叫、哼哼或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或者自言自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语言”。另外,有些孩子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从而失去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3、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应对环境
自闭症儿童常有不寻常的兴趣和非同一般的游戏方式,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或自己在地上转圈,即常会对某些物件或活动的特殊迷恋,对迷恋物件会终日拿着,数十天如此。有的人有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姿势,常独自来回踱步、自身旋转、转圈走、重复地蹦跳。
3、对个案来说,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
1、应该采用双溪心智障碍儿童评量表和林丽英的早期疗育课程对个案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但在某些方面要有侧重点。采用非标准化的测验工具进行初步的评估,再用标准化的工具进行进一步的精确评估。大体流程为:全面评估---发现问题---专门评估。2.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评估,更加具有针对性
3.依据个案的能力,在其较弱的领域进行重点评估。
4、之前所做的PECS为什么效果不明显?
1.个案智力程度较重,不能理解PECS的沟通意图
2.对PECS的具体操作不甚熟悉,以致于把图片沟通做成了图卡交换。
5、IEP中的情景和生活分别指的是什么?
情景指的是我们给个案创设的环境,可改为创设情景。生活则指的是我们参与到个案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第二篇: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苏元娜,女,10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背景资料:家庭成员:爸爸(继父)、母亲。
家庭教育状况: 她六岁时,生父因肝癌医治无效而离开人世,他随同母亲改嫁于现在的苏家,家庭条件较以前更差。
个性特征:本性活泼聪明的她,到了读书年龄还不能按时上学,现在的他虽入学了,但因年龄大,个头大,常受同学们的耻笑。所以他从此变得忧郁,沉闷。上课不太听讲,喜欢做小动作,不愿意与其它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卫生特别差,头发经常蓬松脏乱。
二、原因分析
1.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据我家访,现在的父亲游手好闲,喜欢赌钱,无口才但是会狡辩。对她们母子不是很关爱。因以前父亲对他们的关爱过甚,如今突然变得冷淡,对于一个正在懂事的孩子而言,他幼小的心灵感到了一丝惶恐和不安。另外通过家访我还发现,父母亲关系不很协调。他现在的父亲,对带来的儿子来说根本谈不上有父爱,只能说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是一个父亲而已。而他母亲又常因小事,受其父亲的打骂,这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样的生活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因其特殊身份,家里的很多小朋友不愿与他玩。在学校就不愿意主动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孤立孩子。现在已是二年级孩子的他,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所以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感觉非常不好,不完成作业是常 有的事。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他做朋友。对于她家庭情况对症下药,慢慢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她的家长联系,告诉他做为一名特殊情景的父亲,管理和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并希望他能在学习、生活上,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父亲的关爱。
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他回想郁闷的原因。请他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 苏元娜同学已经有些进步, 变得愿意做作业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有些好转了,并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他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第三篇: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盐边县红格小学张文芳
基本资料:蒲泽灵,男,13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成员:爸爸(肢体残疾)、母亲、妹妹。
家庭教育状况: 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程度,还有一个妹妹现在就读二年级。
一、学生情况介绍 父亲二级肢体残疾,不能参加重体力活,家中生活多数靠母亲在农贸市场做点小生意维持。
个性特征:2010年我接到三年级三班时,第一眼看到的普泽灵是一个斯文、萎缩的小男生。虽然年龄在班级中是最大的,但个头中等,每天就安静的坐在座位上,不与同学交往,也不苟言笑,同学或者老师问他,他就用大眼睛看着你或者莞尔一笑。上课就把手放在下面玩玩具,经常手上脸上都是墨水,时间久了,同学们似乎把他遗忘了,以前偶尔几个和他一起玩耍的也不愿意和他玩了。
二、原因分析
1.2008年5月患脑膜炎,病愈后大脑严重受损,智力大大降低。复学后,以前活泼聪明的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忧郁,沉闷。上课不太听讲,喜欢做小动作,不愿意与其它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卫生特别差,头发经常蓬松脏乱。
2、家长觉得孩子得了这个病后,脑袋出现了问题,变成了弱智,没有什么培养前途;于是忽略了对他的爱,把更多的爱给予了他的妹妹身上。因为以前父母对他的爱甚于妹妹(农村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如今突然变得冷淡,对于一个正在懂事(虽然智力影响了学习成绩,但孩子对家人的爱是很敏感的)的孩子而言,他幼小的心灵感到了一丝惶恐和不安。时间久了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因其特殊身份,家里的很多小朋友不愿与他玩(怕伤到他负不了责任)。在学校就不愿意主动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孤独孩子。到了三年级,知识内容难度加大,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到了极点,以前还要完成一点简单作业的他,现在的作业干脆不做。
三、具体教育措施
1、家校沟通,互相配合。让家长多给孩子温暖与关爱,营造一些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其感受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2、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普泽灵曾被老师、小朋友称做傻子、弱智。因此,他很自卑,于是我从他的兴趣,特长方面入手,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如:数学课上,我发现他对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较熟练,并有兴趣,便有意经常让他回答问题,若回答正确,我就大加称赞,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同时也消除孩子们对她的误解,渐渐地每到数学课上,普泽灵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有时还主动举手要求发言。
有一次班级办展板,我发现普泽灵的一幅画色彩搭配还不错(虽然离优秀作品还有一定距离,但为了鼓励他),我私下和班上同学通了气,让大家在选取优秀作品时候,让大胆推荐他这幅作品。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当他的作品选中时候,他的嘴角露出了少有的微笑。以后的美术课上他更专心了,慢慢的他也愿意和同桌分享他的作品。一向自卑的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他回想郁闷的原因。请他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还特意找了几个性格比较活泼的同学下课主动找他一起玩游戏,讲故事等。
五、个案转化效果
“面向全体,因才施教”。根据个体的特点,制定措施并付诸行动。通过半学期的努力,蒲泽灵同学虽然成绩提高得不是很快,但性格比原来有了较大的改善,由一个不说话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也愿意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聊天;每天穿得干干净净,看起来文静帅气多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他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2012年5月14日
第四篇:特殊儿童总结
凯里市炉山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2)班关爱特殊儿童工作总结
唐燕琼
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9人,单亲家庭孩子5人,留守儿童1人,学习较困难有3人,调皮学生3人。
工作回顾
利用课余时间,对特殊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汪玉婷、潘仕桥、龙大顺三位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开学初的前两个星期,每天中午都拿着他们的手叫他们写名字,但潘仕桥不管什么教,直到现在都还不会写“潘”字,每天我都利用休息时间叫他们数数、计算,同时叫他们家长每天到校接孩子,并叫家长回家怎样辅导孩子的学习,尽管如此,潘仕桥、汪玉婷到现在颁手指头数数都不会,10以内的加减法跟不用说,龙大顺会一点计算。
潘琴、袁玉松、潘家庆、潘和华、杨靖都是单亲家庭,我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课堂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机会,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指导他们完成当天的作业,每天出几道计算题让他们练习,有进步的给他们加分,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好家长的联系工作,经常和特殊儿童的家长会,向他们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与他们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发现学生有进步,即时向家长汇报,让家长在家也多鼓励孩子。
组织一帮一小组活动,鼓励优等生主动找一位需要辅导的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辅导,同时,还要与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经常向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或者不认真完成的,统一思想,该怎样处罚就怎样处罚,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并且要持之以恒,一点也不能放松。教师说话要算数,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辅导,在这次期末检测中,汪玉婷、龙大顺两位同学从原来的十多分上升到四十多分,潘和华、杨靖两位同学刚入学时,不想动脑筋做作业,总是想抄袭同桌的作业,通过辅导、教育,这次期末考试潘和华同学数学的90.5分,杨靖同学数学成绩81.5分,特别是杨靖同学,因为妈妈离异,爷爷奶奶很溺爱,钱不学期动不动就哭,通过教育,现在比原来坚强多了。
2014年1月6日
第五篇:案例讨论
儿科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授权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对研究的深刻理解;与他人合作和协作能力;对流程与组织系统的关注;引进资源的能力;儿科临床经验与技能,做事认真踏实;对人友好;行事果断。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首先要细心,儿童交流方式不同于成人,尤其是新生儿,更多信息需要通过观察来捕捉;
2、要有耐心,最好稳重、安静的性格,外向型人格不适合做儿科,即便做了也很难优秀;
3、要有恒心,做儿科是项高尚的职业,也比较有发展前途,关键是能否忍受得住时间和氛围的煎熬;
4、要淡泊名利,儿科不同于其他专科尤其是外科,在收入上很难短时间内达到预期,因此学生期间长期担任班级、学校职务者最好不要考虑。具备了儿科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人可以去做儿科研究中心的主任。
具备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应该具备素质的人,可以去做儿科医生。
他们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