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3:5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附件五:

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编办字„2006‟68号)

各区、市编办:

为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现将《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对原有的档案按要求进行全面整理,遇到问题及时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反映,市编办将根据执行情况适时对整理后的档案进行检查。

二○○六年十月十三日

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以下简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登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登记档案,是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在依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是登记管理机关所属机关档案的主要内容,其档案归属于该机关全宗,不得分散保存与管理。

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实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第四条

登记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加强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利用及其信息的开发与管理。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对登记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档案的收集与归档

第六条

凡是反映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活动的文件材料均应列入归档范围。

第七条 属于归档范围的主要文件材料: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备案)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备案)申请书;

2、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3、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4、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5、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6、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7、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8、住所证明;

9、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

10、按规定应提交的举办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11、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12、其他相关材料。

(二)事业单位变更登记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

2、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3、现任法定代表人免职文件;

4、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5、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6、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变更的批准文件;

7、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8、单位名称变更的批准文件;

9、举办单位变更的批准文件;

10、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的相关依据文件;

11、住所变更的证明文件;

1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13、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14、其他有关材料。

(三)对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1)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总表或审计报告;

(3)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

(4)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5)住所证明;

(6)受奖惩和绩效评估的文件;(7)接收捐赠的有关文件;(8)其他有关材料。

2、登记管理机关对该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的有关文书;

3、其他有关材料。

(四)事业单位补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补领申请书;

2、现存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正本或副本;

3、在公开发行报纸上刊登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遗失公告;

4、其他有关材料。

(五)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备案)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备案)申请书;

2、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3、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理债权、债务完毕并且完税的清算报告;

4、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5、收回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6、成立清算组织的文件;

7、完税证明文件;

8、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9、其他有关材料。

第八条 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等每一项活动结束后,具体承办的有关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于三个月内归档。

第九条 档案载体与书写材料应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禁止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书写材料。

第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受归档的文件材料时,应检查所交档案是否完整、齐全、清晰,符合相关规定。归档文件不得使用传真件。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实行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双套制。归档的电子文件必须转换成光盘储存形式,同时储存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作用、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形成环境等辅助信息。

第三章

档案的整理

第十二条 登记档案以登记单位分类整理。一个事业单位的登记档案可整理为一个或若干盒,不能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的文件材料合并为一盒。

第十三条 一个事业单位的登记档案分别由设立登记(备案)、变更登记、监督管理、证书补领、注销登记(备案)等五类的若干件组成。每类每件登记档案由若干份材料组成,按时间顺序排列、编号。第十四条 按件装订好的档案装入盒内,并填写盒封面和盒脊,逐盒内置盒内目录。

档案盒内的设立登记(备案)、变更登记、监督管理、证书补领、注销登记(备案)等五类应逐件附目录。

第十五条

档案盒内文件材料应逐件编号。档案盒内以件为单位编件内文件页码号,件内有图文的页面逐页在文件正面的右上角、反面的左上角以二位阿拉伯数字编写。

第四章 档案的保管、利用与移交

第十六条 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

第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档案的使用,要建立有关制度,对借阅档案的权限、程序、时限等都要作出明确规定。

在对社会开放档案时,应严格执行《档案法》的以下规定:

(一)利用的方式应限于阅览、复制和摘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利用档案时,须持介绍信、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

(三)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利用档案时,须经上级登记管理机关同意。

第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根据有关规定为社会各方面阅览、复制、摘录档案提供便利条件,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涉及保密的内容,事业单位因正当理由不愿公开而且没有规定必须公开的内容,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九条 借阅、查阅者应遵守档案使用的有关规定,办理有关使用手续;档案管理人员在办理登记档案借阅、归还手续时,应检查档案的完好情况;借阅、查阅档案严禁对档案勾划、涂改、标记号、折叠、抽取、污损、撤换、添加内容等,严禁将档案带走。

第二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对档案信息实行有效保密的前提下,建立档案数据库,为信息共享、统计汇总、决策咨询、查找利用等创造便捷条件。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辖变更后,原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称移交方)应当及时将事业单位的档案材料移交给有管辖权的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称接收方)。档案移交工作按以下办法进行:

(一)移交方

1、自收到登记管辖变更有关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确定应当移交档案材料的事业单位名单,并向接收方发出关于变更事业单位登记管辖的协商函。

2、自收到接收方关于变更事业单位登记管辖的确认函(以下简称确认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照接收方确认的名单,将各事业单位完整的档案材料复印,并在每张复印件上加盖本机关印章或者档案专用章,连同填写的一式两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材料交接单(以下简称交接单)一并送达接收方。

3、将接收方送还的交接单与事业单位原始档案材料一并保存。

(二)接收方

1、自收到移交方协商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根据登记管辖变更有关文件的规定完成确认,并向移交方发出确认函。

2、自收到事业单位档案材料复印件和交接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填写一式两份交接单中的有关内容,一份送达移交方,一份存入事业单位档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关于印发《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发2003 181号

民政部、国家档案局

关于印发《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发〔2003〕181号

2003年12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档案局、档案馆,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档案局、档案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档案局、档案馆:

现将《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收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收养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收养登记档案是指收养登记机关在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记载收养当事人收养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收养登记档案是各级民政部门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收养登记档案由各级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第四条 收养登记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收养登记申请书;

2.询问笔录;

3.收养登记审批表;

4.《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五、六条,《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第三、四、五、六、七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5.收养登记证复印件;

6.收养协议;

7.其他有关材料。

(二)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2.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复印件;

3.其他有关材料。

(三)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1.收缴的收养登记证或者因故无法收缴收养登记证而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2.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凡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中有照片或复印件的,应当图像清晰。

(三)在收养登记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进行整理归档,同时应当打印出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四)收养登记文件材料应当在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60日内归档。

(五)归档的文件材料除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回乡证、旅行证件、护照等身份证明和收养登记证为原件的复印件外,其余均为原件。

第七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整理应当符合以下规则: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和撤销收养登记类文件材料均以卷为单位整理编号,一案一卷。

(二)每卷收养登记文件材料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1.文件目录;

2.收养登记申请书;

3.询问笔录;

4.收养登记审批表;

5.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6.收养人证明材料;

7.被收养人证明材料; 8.送养人证明材料;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第八条 收养登记档案的分类和类目设置为:

收养登记档案一般按照一国籍(居住地)一收养登记性质来分类。其中,国籍(居住地)分为内地(大陆)公民,华侨,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外国人等类别;收养登记性质分为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和撤销收养登记类。

第九条 收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十条 收养登记档案主要供收养登记管理机关使用;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因特殊原因需要查借阅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查借阅手续。

第十一条 对查借阅的档案严禁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等,如发生上述情况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 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严密保管档案,同时维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档案内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查借阅范围。

第十三条 在办理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外国收养人档案,以及国内送养人和被养人档案的管理由民政部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民政部、国家档案局

号:民发[2003]181号

发布日期:2003-12-18

执行日期:2003-12-18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收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收养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收养登记档案是指收养登记机关在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记载收养当事人收养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收养登记档案是各级民政部门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收养登记档案由各级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四条 收养登记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收养登记申请书;

2.询问笔录;

3.收养登记审批表:

4.《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五、六条,《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第三、四、五、六、七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5.收养登记证复印件;

6.收养协议:

7.其他有关材料。

(二)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2.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复印件;

3.其他有关材料。

(三)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1.收缴的收养登记证或者因故无法收缴收养登记证而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2.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凡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中有照片或复印件的,应当图像清晰。

(三)在收养登记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G8/T18894—2002)进行整理归档,同时应当打印出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四)收养登记文件材料应当在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60日内归档。

(五)归档的文件材料除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回乡证、旅行证件、护照等身份证明和收养登记证为原件的复印件外,其余均为原件。

第七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整理应当符合以下规则: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和撤销收养登记类文件材料均以卷为单位整理编号,一案一卷。

(二)每卷收养登记文件材料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1.文件目录;

2.收养登记申请书;

3.询问笔录;

4.收养登记审批表;

5.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6.收养人证明材料;

7.被收养人证明材料;

8.送养人证明材料;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第八条 收养登记档案的分类和类目设置为:

收养登记档案一般按照—国籍(居住地)—收养登记性质来分类。其中,国籍(居住地)分为内地(大陆)公民,华侨,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外国人等类别;收养登记性质分为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和撤销收养登记类。

第九条 收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十条 收养登记档案主要供收养登记管理机关使用;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因特殊原因需要查借阅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查借阅手续。

第十一条 对查借阅的档案严禁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等,如发生上述情况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 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严密保管档案,同时维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档案内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查借阅范围。

第十三条 在办理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外国收养人档案,以及国内送养人和被送养人档案的管理由民政部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民政部、国家档案局

第四篇: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民发〔2003〕181号

2003年12月17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收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收养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收养登记档案是指收养登记机关在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记载收养当事人收养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收养登记档案是各级民政部门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收养登记档案由各级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第四条收养登记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收养登记申请书; 2.询问笔录;

3.收养登记审批表; 4.《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五、六条,《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第三、四、五、六、七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5.收养登记证复印件; 6.收养协议; 7.其他有关材料。

(二)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2.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复印件; 3.其他有关材料。

(三)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1.收缴的收养登记证或者因故无法收缴收养登记证而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2.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凡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中有照片或复印件的,应当图像清晰。

(三)在收养登记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进行整理归档,同时应当打印出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四)收养登记文件材料应当在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60日内归档。

(五)归档的文件材料除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回乡证、旅行证件、护照等身份证明和收养登记证为原件的复印件外,其余均为原件。

第七条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整理应当符合以下规则: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和撤销收养登记类文件材料均以卷为单位整理编号,一案一卷。

(二)每卷收养登记文件材料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1.文件目录;

2.收养登记申请书; 3.询问笔录;

4.收养登记审批表; 5.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6.收养人证明材料; 7.被收养人证明材料; 8.送养人证明材料;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第八条收养登记档案的分类和类目设置为:收养登记档案一般按照一国籍(居住地)一收养登记性质来分类。其中,国籍(居住地)分为内地(大陆)公民,华侨,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外国人等类别;收养登记性质分为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和撤销收养登记类。第九条收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十条收养登记档案主要供收养登记管理机关使用;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因特殊原因需要查借阅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查借阅手续。第十一条对查借阅的档案严禁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等,如发生上述情况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严密保管档案,同时维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档案内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查借阅范围。

第十三条在办理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外国收养人档案,以及国内送养人和被养人档案的管理由民政部另行规定。第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五篇: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劳社薪字〔2004〕13号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档案局:

为适应当前劳动用工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经认真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吉 林 省 档 案 局

二○○四年一月十三日

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推动我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系指: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集体及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中,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管理,及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三条 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为职工档案具体管理机构。档案管理机构要接受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档案行政综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四条 经劳动保障和档案管理行政部门认定,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用人单位,保管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不得代管其他人员的档案,严禁职工个人保管档案。

第五条 不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用人单位,其职工档案交由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档案管理行政部门批准的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代保管。

第六条 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辖区内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七条 劳动代理服务机构经劳动保障和档案管理行政部门认定可开展代理档案保管业务。负责受用人单位委托职工档案的管理及职工自动离职、开除、终止(解除)劳动关系人员、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八条 退休职工的档案,可交由户口所在地的社区保管,社区暂不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可由原档案保管部门保管。

第九条 死亡职工档案在原档案保管部门保管满十五年以上,可以按规定进行销毁。特殊贡献的获省级以上模范人物称号的职工死亡以后,其档案按管理权限向所在地档案馆移交。

第十条 职工档案具体管理机构的职责:

1、收集、整理、立卷、鉴别、保管、查阅、转递职工档案;

2、登记职工工作变动、签订、履行劳动合同等情况;

3、为有关部门提供职工情况;

4、做好职工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5、定期向本单位或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

第十一条 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应严格按照本规定要求,与档案保管单位或个人签订委托协议(式样附后),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为委托方出具调档、转移档案等手续,接到托管的档案后要进行审查登记,无误后方可归档。

第十二条 职工档案的内容包括(式样附后):

1、职工登记表;

2、劳动调配材料;

3、晋级、增资材料;

4、考核、考察材料;

5、学历记载材料;

6、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7、奖惩材料;

8、政审材料;

9、个人诚信材料。

第十三条 档案具体管理机构要将职工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持档案的完整。

第十四条 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鉴别,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第十五条 企业职工档案使用统一规格标准用纸,档案卷盒、卷皮、目录等样式、规格实行统一的制作标准,并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晰。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复写纸书写。

第十六条 实行职工登记制度,《职工登记表》(样式附后)将作为职工档案的一项内容,所有用人单位职工应重新如实填写《职工登记表》放入本人档案,职工工作变动后,到新的用人单位应重新填写《职工登记表》。

第十七条 档案具体管理机构在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容的充实工作的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台账,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档案材料。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及档案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借阅制度,明确档案查阅条件及利用范围。档案管理部门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职工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第十九条 除特殊情况外职工档案一般不得借出查阅。如必须借出查阅时,应事先提交报告,说明理由,经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并按期归还。

第二十条 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的档案。

第二十一条 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查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二十二条 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经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

第二十三条 职工档案保管应具备以下条件:

1、要建立坚固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的档案柜;

2、库房要具备防火、防虫、防盗、防潮、防光、防高温、防尘等条件;

3、温度控制在14℃一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一60%;

4、档案库房和档案工作人员办公室要二室分开;

5、档案保管人员应具有中专(或相当中专)以上学历,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并要逐步实行微机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二十四条 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对转出的档案,必须按省劳动和保障厅统一印制的《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式样附后)进行登记,并密封包装。

2、对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

3、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转出单位逾期30日未收到回

执的,应及时追查,以防丢失。《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由原档案管理部门保存15年以上。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县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吉林省档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本《办法》规定集中管理档案的;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无故扣押职工档案的;

4、职工档案整理、保管、利用、转递过程中出现违反本办法,造成档案丢失或其它严重后果的;

5、拒不按本《办法》归档或按期移交或接收档案的;

6、档案保管部门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7、损毁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原《吉林省工人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