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海船检[2003]234号 2003年6月16日
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局(处),各船检管理处:
现将《船舶检验技术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中所附的《船舶检验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船检档案的分类编号作出了统一的要求,各单位应严格遵照执行。考虑到一些单位已形成的船检档案案卷较多,如全部按照该《办法》进行重新编号,其工作量将会很大,因此对各船检机构已按原有分类编号办法进行整理的案卷,可不按该《办法》进行重新编号。但为便于统一管理,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新旧档案号的对照表,以方便查找利用。二○○三年六月十六日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管理,发挥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作用,提高船检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航运事业服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以下简称“船检档案”)是指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在船舶、海上设施和船用产品(含船运货物集装箱,以下同)法定检验活动及其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技术文件材料。本条所指的相关活动是指受中国海事局委托、由船舶检验机构实施的对焊工考试机构认可和对各类检测、检修机构的认可(以下简称“机构认可”)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船舶检验机构对船检档案的搜集、整理、登记、统计、保管、利用等工作。
第四条 船检档案由船籍港船舶检验登记机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保存。第五条 船检档案是船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息资源,各级检验机构要对船检档案管理有必要的投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应有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有专人负责档案的具体管理。第二章 管理与职责 第六条 遵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中国海事局对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舶检验机构的船检档案工作实行行业领导;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舶检验机构对所属的分支机构的船检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业务领导和管理;各级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中国海事局的规定管理本单位的船检档案并接受中国海事局的监督、检查或查询,同时接受所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舶检验机构在船检档案管理中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和中国海事局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船检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对所属分支机构的船检档案工作进行业务领导、指导和检查。
(三)学习、研究和采用新技术,推行船检档案管理现代化。
(四)培训船检档案管理人员,交流船检档案管理工作经验。
第八条 各级船舶检验机构的船检档案管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和中国海事局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上级和本单位的船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二)负责本检验机构的船检档案管理工作。
(三)在不违背保护知识产权和保密原则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四)组织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交办的档案业务工作。第三章 船检档案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与基本职责
第九条 船检档案管理人员任职条件:
(一)坚持原则,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船检专业知识。
(二)熟悉本单位船检业务和船检工作情况。
(三)经船检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十条 船检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负责本检验机构船检档案的分类整理、装订、标识、登记、统计、归档保管工作,保证案卷质量。
(三)督促验船师送交应归档的完整检验资料。
(四)保护档案的安全,做好防护工作。
(五)协助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编制适用的档案检索工具,迅速准确地查调档案,汇编档案资料。
(六)遵守保密制度。未经批准,不准擅自利用职权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不得泄漏船检档案的机密内容。第四章 船检档案分类及立卷 第十一条 船检档案分类:船检档案分类按照《交通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的总体要求,在基本大类及属类之下,根据船舶和船用产品法定检验活动及其相关活动的分工及特性,分为船舶检验、海上设施检验、船用产品检验、机构认可等类别,以及若干个下级类别。具体分类编号办法参见《船舶检验档案分类编号办法》(见附件三)。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舶检验机构可根据本单位检验业务的发展以及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增加新的类别或对各类别增加下级类别。第十二条 船检档案立卷要求:船检档案立卷应符合《交通部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的要求,按照项目的类别或特征分别立卷,构成一个项目保管单位。在一个项目保管单位内,可以依据文件的数量按时间阶段或检验项目组成一个或若干个案卷。船检技术文件材料的立卷,由承办项目的检验人员负责。检验人员应认真执行档案归档制度,将处理完毕的文件及时收集、整理、归类,核对准确,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完整性,按规定手续送交档案管理人员整理归档。立卷通常按以下要求进行:
(一)船舶、海上设施检验按船舶、海上设施立卷,即一船(海上设施)为一个项目保管单位,其中可按图纸、建造检验、营运检验项目随时间顺序分别组卷。
(二)工厂认可和型式认可可按工厂立卷,即一个工厂为一个项目保管单位,单项产品检验可按产品类别或时间特征立卷。
(三)焊工考试和检修、检测机构认可可按不同的机构分别立卷,即一个机构为一个项目保管单位。第十三条 船舶(含海上设施,以下同)检验类档案立卷内容:船舶检验类档案立卷包括船舶图纸、建造检验(含初次检验)资料、营运检验资料三部分内容。
(一)船舶图纸,包括:
1.审图申请书
2.审图意见书(含审图意见书的答复及其底稿等相关文件)
3.送审图纸
4.完工图纸
5.改建图纸(如有时)审图机构保存以上1、2、3项内容,建造检验机构保存2(底稿除外)、3、4、5项内容;归档的送审图纸应至少包括“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要求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对用同一图纸批量建造的定型船舶也应做到一船一图立卷。
(二)船舶建造检验资料,包括:
1.建造检验申请书
2.船检登记号申请及批复
3.建造厂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如有)4.各项程序阶段检验项目单
5.各种质置反馈表
6.遗留项目备忘录
7.船舶建造检验报告、检验记录及其底稿
8.船舶检验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9.吨位计算书
10.船舶出厂质量文件及有关技术问题函电文件
11.主要原材料、机电设备检验(认可)证书复印件
12.船厂、船东、船检机构有关船舶检验问题的来往文件资料
(三)船舶营运检验资料,包括:
1.检验申请书
2.检验报告及其底稿
3.检验证书副本及其底稿(包括签注的证书)
4.更换设备、产品的证书复印件
5.船舶出厂质量文件(如有时)
6.遗留项目备忘录
7.检验记录对于
(一)、(二)、(三)项中如有检验机构之间的检验委托书和检验机构认为需要归档的其他资料也应分别纳入相应项目中归档。第十四条 船用产品检验类立卷内容:
(一)工厂认可,包括:
1.认可申请书
2.工厂生产制度清单
3.工厂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4.工厂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资料
5.认可报告和认可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6.认可需要的其他各种技术文件资料
(二)船用产品型式认可,包括:
1.检验申请书
2.设计图纸
3.产品工艺技术文件
4.引用的技术标准的目录
5.型式认可的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6.产品型式认可的其他各种技术文件资料、来往函电等
(三)单项产品检验,包括:
1.原材料质量证书
2.外购件质量证书
3.部件检验报告、整机性能、效能试验报告
4.产品制造检验或出厂检验报告
5.产品质量反馈表
6.船用产品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7.工厂认可或型式认可证书副本
8.船用产品检验有关技术问题来往函电。
(四)审批产品图纸,包括:
1.审图申请书 2.产品图纸
3.审图意见书(含审图意见书的答复及其底稿等相关文件)对于
(一)(二)
(三)(四)项中如有检验机构之间的检验委托书和检验机构认为需要归档的其他资料也应分别纳入相应项目中归档。对于船厂自行制造、由驻厂验船师进行随船检验的产品,也可纳入船舶建造检验档案。
第十五条 机构认可类立卷内容:机构认可包括船厂技术条件认可、焊工考试机构认可,各类检测、检修机构认可。机构认可资料立卷,包括:
1.认可申请书
2.机构工商登记许可证书复印件
3.机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文件清单
4.机构管理人员和检测、检修人员资质证明的复印件
5.检测、检修相应的技术资料和国际、国家标准目录
6.人员保护设备、设施相关资料
7.维修、检测工具、设备、仪器清单
8.认可的其他文件资料、来往函电等
9.认可报告和认可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10.检验委托书(如有时)
11.检验机构认为需要归档的其他资料 第五章 档 案 管 理
第十六条 独立项目的检验活动在阶段性或全部完成后,承办项目的检验人员应及时系统整理所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组成案卷或保管单位,填写移交资料目录,经项目或机构负责人审查后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船检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接收来的船检资料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建立形式完整的档案。
第十八条 船检档案应做到分类清楚,装订整齐,排列系统,存放有序,查找方便。
第十九条 各船舶检验机构要建立健全档案借阅和复制制度。借阅和复制档案要有一定的批准手续。
第二十条 档案借阅人员对所借档案有安全、保密的责任,不得自行转借、遗失和污损。严禁在档案上填注、涂改或擅自分拆案卷抽取。第二十一条 立卷归档后的档案,如发现档案内容本身有错误需要修改的,应在备考表中说明修改情况,不得在档案上直接涂改。
第二十二条 船检档案分别按永久、长期(16~5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期限保管。
(一)船舶、海上设施检验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50年)。
(二)船舶、海上设施的图纸审批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以及批准的图纸等,保管期限为长期(50年)。
(三)船用产品工厂认可、型式认可和单项产品检验所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档案,保管期限为短期(15年)。
(四)船用产品图纸审批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以及批准的图纸等,保管期限为长期(25年)。
(五)船舶检验机构对焊工考试机构认可和对各类检测、检修机构认可检验所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保管期限为短期(15年)。
(六)船检档案交接凭证,保存期限为永久。以船舶、海上设施、工厂或机构为单位立卷的船检档案属分批归档类档案,其保管期限的计算应从最后一批案卷归档以后的下一年一月一日算起。
第二十三条 各船舶检验机构应有专门的库房保管船检档案,配备必要的设备,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晒、防虫、防尘、防潮、防鼠、防高温等安全措施。坚持库房检查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二十四条 对船检档案的鉴定、销毁等按照“交通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船检档案超过规定保管期限时,各级船舶检验机构可以按规定程序销毁。第六章 档 案 转 移
第二十五条 各船舶检验机构应建立船检档案转移登记簿,及时把收入和移出的档案进行登记。
第二十六条 船舶检验机构对在当地建造的非本籍船舶进行建造检验或受委托对非本籍船舶进行营运检验后,应在检验完成后7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将船检技术文件资料用可靠方式移交给船籍港船舶检验登记机构。第二十七条 船舶因买卖或其他正常原因需要转港的,转出的检验机构应把在本机构形成的船检档案全部移交给接收的船舶检验机构,并办理移交手续。转出的机构可对重要资料复印并保存5年。
第二十八条 转港转籍船舶的船检档案按照下述程序进行转移:
(一)转出船舶检验机构根据船东转港要求、并依据接收机构的“船舶检验技术档案调档函”(见附件一)将全部船检档案封好,填写详细记载转移档案内容的“船舶技术检档案移交表”(见附件二)一式三份。
(二)转出的船舶检验机构将一份经过签字盖章的移交表存档,另两份在签字盖章后连同船检档案一并寄、送(或其他可靠方式)交给接收的船舶检验机构。
(三)接收的船舶检验机构根据移交表内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两份移交表上签字盖章,7个工作日内将其中一份寄给转出的船舶检验机构。第二十九条 船舶检验机构之间在档案转移中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和协作,不得故意阻碍正常的船检档案转移。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船舶检验机构对所属资料不全的现有船舶档案必须分期分批进行清理和完善,逐步建立所有持证船舶的船检档案。
第三十一条 对于在船检档案管理中违反本办法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根据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检机构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各自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中国海事局备案。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海事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交海发[2000]586号
2000年11月9日
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局(处),广东、福建、厦门海事局:
现将《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以及船用产品检验(以下称“船舶检验”)工作的管理,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称《船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67号)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批复》(中编办[1998]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称“中国海事局”)是依照本办法实施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监督管理船舶检验发证工作,审定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资质并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法定检验授权,审批外国验船组织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称“船舶检验机构”),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后方可行使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五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其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并对其开展的检验业务负责。
第二章
船舶检验
第六条
凡在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一)建造或者改建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二)营运中的船舶,申请定期检验;
(三)初次在船舶检验机构登记检验的现有船舶,申请初次检验;(四)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安全的,申请临时检验。
第七条
凡新建、改建或申请初次检验的船舶,须由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中国政府加入的国际公约和/或中国海事局颁布的规范、规定,计算总吨位和净吨位,勘划载重线和核定乘客定额。
第八条
海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一)建造或者改建海上设施时,申请建造检验;(二)使用中的海上设施,申请定期检验;(三)因发生事故影响海上设施安全性能的,申请临时检验。
第九条
在中国沿海水域从事钻探、开发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式平台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作业前检验;(二)作业期间的定期检验。
第十条
船舶使用的有关海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以下称“船用产品”)的制造厂,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船用产品检验。
船用产品的工厂认可、型式认可经船舶检验机构审查合格后,将审查情况和意见报中国海事局,经中国海事局批准后签发认可证书。船用产品的工厂认可、型式认可一经批准,除用于入级船舶的船用产品外,其他机构不得重复进行。
船用产品检验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等由中国海事局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
集装箱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一)制造集装箱时,申请制造检验;(二)使用中的集装箱,申请定期检验。
第十二条
中国籍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向经中国海事局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一)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的适航性能的;(二)改变船舶证书所限定的用途或者航区的;(三)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的;(四)海事管理机关责成检验的。
在中国水域的外国籍船舶,有前款(一)、(四)项所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向中国海事局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第十三条
在中国沿海水域内的移动式平台、浮船坞和其他大型设施进行拖带航行,起拖前必须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拖航检验,并取得适拖证书。
第三章
船舶检验机构
第十四条
船舶检验机构从事船舶法定检验,必须取得中国海事局的船舶法定检验授权,并按照中国海事局的授权范围执行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十五条
凡从事船舶图纸审查、船舶及产品检验并签署审查意见或签发相应检验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条件,并向中国海事局申请资质认可。经认可合格者由中国海事局颁发“船舶法定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证书”。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证书到期如该机构继续从事船舶法定检验业务,应在证书到期之日前三个月向中国海事局申请资质复核。有关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取得资质认可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应接受中国海事局的不定期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中国海事局可视情节提出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或取消对该机构的法定检验授权:(一)未按规定的程序和项目执行审图和现场检验,错检、漏检情节严重的;(二)所签发的证书及检验报告、记录与实船不符的;(三)未经请示批准,擅自降低规范要求或改变收费标准的;(四)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五)由于人员、设备、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检验质量的;(六)显失独立、公正或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的。
第十七条
外国验船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按交通部《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1992年交通部令第33号)进行管理。
第四章
船舶检验人员
第十八条
从事船舶检验(包括图纸审查、船用产品及集装箱检验)的人员(以下称“验船人员”)须具备相应的适任条件,并经中国海事局考试及资格审查合格,取得中国海事局颁发的适任证书。
第十九条
验船人员适任证书分国际、沿海、内河、海上设施、沿海小船、内河小船及船用产品七个种类以及助理验船师、验船师、高级验船师三个等级。
第二十条
验船人员适任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证书到期之日前六个月内,验船人员应参加中国海事局组织的资格复核,复核合格者由中国海事局办理证书延期。
第二十一条
验船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中国海事局可视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吊销适任证书处分:
(一)未按规定的程序和项目执行审图、现场检验,错检、漏检情节严重者;(二)违反验船人员的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三)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四)超越所持证书范围开展检验业务的。
第二十二条
有关验船人员考试发证及任职规则由中国海事局另行制定。
第五章
规范的制定、解释和免除
第二十三条
船舶法定检验的技术规范、规则和标准由中国海事局统一制定,经交通部批准后颁布实施,并由中国海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船舶检验机构在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时,应严格执行中国海事局制定的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和标准,因特殊情况需要免除或放宽的,应报中国海事局批准。
第六章
法定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
第二十五条
国内航行船舶法定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格式由中国海事局统一制式。
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法定检验证书格式,由中国船级社按中国政府接受的国际公约要求设计,报中国海事局核准;报告和记录格式报中国海事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按中国海事局的要求填写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并按规定的程序签发。
第二十七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建立签发船检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复审制度,确保船检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准确性,并对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各项数据负责。
第七章
检验登记
第二十八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必须由船籍港所在地的船舶检验机构受理检验登记,并按中国海事局颁布的《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或其它相关规定提交必要的图纸资料。
第二十九条
受理船舶检验登记的机构负责:
(一)按照中国海事局的规定,保管登记船舶的检验的技术档案资料并接受其查询;(二)对船舶的检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三)中国海事局规定的其他与检验登记有关的工作。
第三十条
船舶在检验登记前应取得检验登记号。登记号由受理登记的船舶检验机构按中国海事局的规定授予,并定期向中国海事局报备。船舶检验登记号的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制定。
第三十一条
船舶在船舶检验机构之间由一个机构转到另一个机构,应重新办理检验登记,原登记机构负责将全部图纸资料转交新登记机构。
第三十二条
船舶报废或改变船舶检验登记机构,原登记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将其注销,并报中国海事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
船舶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其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或该机构的分支机构申请检验,如船舶不能回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或其分支机构所在港口检验,根据其要求,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接到申请后可委托船舶营运地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营运地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后应将船舶检验的技术资料转交船舶检验登记机构。
第三十四条
新建或进厂改建船舶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建造或改造地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建造检验。如果船舶不在当地船舶检验机构检验登记,执行检验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后应填写检验报告和记录,签发不超过一个月的短期证书,并将船检技术资料通过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转交船舶检验登记机构,由船舶检验登记机构签发长期证书。
第八章
检验管理
第三十五条
船舶检验机构实施法定检验,按规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第三十六条
如果对船舶检验机构检验结论持有异议,可以向其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复验,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应在接到复验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答复;对复验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中国海事局提出再复验,由中国海事局组织技术专家组进行检验、评议并作出最终结论。中国海事局在接到再复验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
第三十七条
验船人员或船舶检验机构在执行检验过程中应秉公办事,如果当事人认为验船人员或船舶检验机构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不正当行为,可以向验船人员所在船舶检验机构或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投诉,也可直接向中国海事局投诉。
第九章
其他
第三十八条
凡从事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船用货物集装箱焊接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由船舶检验机构认可的焊工考试机构按照中国海事局制订或认可的《焊工考试规则》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焊工合格证书》,方可按证书中规定类别施焊。
第三十九条
凡从事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船用货物集装箱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由中国海事局认可的无损检测人员考试机构按照中国海事局制订或认可的《船舶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可办法》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上述考试机构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合格证书》,方可从事证书规定范围的无损检测工作。
第四十条
凡从事船舶救生筏检修,船体测厚,船舶消防设备维修检测以及从事船舶其他检测工作的机构必须经中国海事局审批,并取得中国海事局颁发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开展相应的业务,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制订。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海事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劳社薪字〔2004〕13号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档案局:
为适应当前劳动用工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经认真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吉 林 省 档 案 局
二○○四年一月十三日
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推动我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系指: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集体及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中,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管理,及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三条 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为职工档案具体管理机构。档案管理机构要接受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档案行政综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四条 经劳动保障和档案管理行政部门认定,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用人单位,保管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不得代管其他人员的档案,严禁职工个人保管档案。
第五条 不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用人单位,其职工档案交由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档案管理行政部门批准的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代保管。
第六条 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辖区内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七条 劳动代理服务机构经劳动保障和档案管理行政部门认定可开展代理档案保管业务。负责受用人单位委托职工档案的管理及职工自动离职、开除、终止(解除)劳动关系人员、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八条 退休职工的档案,可交由户口所在地的社区保管,社区暂不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可由原档案保管部门保管。
第九条 死亡职工档案在原档案保管部门保管满十五年以上,可以按规定进行销毁。特殊贡献的获省级以上模范人物称号的职工死亡以后,其档案按管理权限向所在地档案馆移交。
第十条 职工档案具体管理机构的职责:
1、收集、整理、立卷、鉴别、保管、查阅、转递职工档案;
2、登记职工工作变动、签订、履行劳动合同等情况;
3、为有关部门提供职工情况;
4、做好职工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5、定期向本单位或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
第十一条 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应严格按照本规定要求,与档案保管单位或个人签订委托协议(式样附后),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为委托方出具调档、转移档案等手续,接到托管的档案后要进行审查登记,无误后方可归档。
第十二条 职工档案的内容包括(式样附后):
1、职工登记表;
2、劳动调配材料;
3、晋级、增资材料;
4、考核、考察材料;
5、学历记载材料;
6、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7、奖惩材料;
8、政审材料;
9、个人诚信材料。
第十三条 档案具体管理机构要将职工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持档案的完整。
第十四条 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鉴别,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第十五条 企业职工档案使用统一规格标准用纸,档案卷盒、卷皮、目录等样式、规格实行统一的制作标准,并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晰。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复写纸书写。
第十六条 实行职工登记制度,《职工登记表》(样式附后)将作为职工档案的一项内容,所有用人单位职工应重新如实填写《职工登记表》放入本人档案,职工工作变动后,到新的用人单位应重新填写《职工登记表》。
第十七条 档案具体管理机构在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容的充实工作的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台账,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档案材料。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及档案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借阅制度,明确档案查阅条件及利用范围。档案管理部门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职工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第十九条 除特殊情况外职工档案一般不得借出查阅。如必须借出查阅时,应事先提交报告,说明理由,经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并按期归还。
第二十条 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的档案。
第二十一条 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查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二十二条 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经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
第二十三条 职工档案保管应具备以下条件:
1、要建立坚固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的档案柜;
2、库房要具备防火、防虫、防盗、防潮、防光、防高温、防尘等条件;
3、温度控制在14℃一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一60%;
4、档案库房和档案工作人员办公室要二室分开;
5、档案保管人员应具有中专(或相当中专)以上学历,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并要逐步实行微机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二十四条 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对转出的档案,必须按省劳动和保障厅统一印制的《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式样附后)进行登记,并密封包装。
2、对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
3、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转出单位逾期30日未收到回
执的,应及时追查,以防丢失。《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由原档案管理部门保存15年以上。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县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吉林省档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本《办法》规定集中管理档案的;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无故扣押职工档案的;
4、职工档案整理、保管、利用、转递过程中出现违反本办法,造成档案丢失或其它严重后果的;
5、拒不按本《办法》归档或按期移交或接收档案的;
6、档案保管部门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7、损毁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原《吉林省工人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关于印发《吴江市廉政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吴江市委组织部 吴江市监察局
吴纪发[2006]21号
━━━━━━━━━━━★━━━━━━━━━━━
关于印发《吴江市
廉政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吴江经济开发区、吴江临沪经济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吴江市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动态监督作用,结合吴江实际,制定《吴江市廉政档案管理暂行办法》,1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吴江市委组织部吴江市监察局二〇〇六年六月十二日
主题词:廉政建设档案通知
2
吴江市廉政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廉政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按照《保密法》和《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系指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等在职副科级(镇、局)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
第三条廉政档案的内容:
(一)领导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二)领导干部个人收入情况;
(三)领导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住房情况;
(四)领导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车辆配备情况;
(五)领导干部家庭成员经商办企业情况;
(六)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情况;
(七)领导干部出国出境情况;
(八)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父母因私出国出境情况;
(九)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婚丧喜庆操办情况;
(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情况;
(十一)领导干部收受礼品礼金上交情况;
(十二)领导干部廉政公示情况;
(十三)领导干部参加民主生活会情况;
(十四)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情况;
(十五)领导干部信访情况;
(十六)领导干部接受组织函询情况;
3
(十七)领导干部接受廉政谈话情况;
(十八)领导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处理及责任追究情况;(十九)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受到执纪执法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情况;
(二十)领导干部奖惩情况;
(二十一)领导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培训情况;
(二十二)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第四条廉政档案的设立、收集、移交:
(一)组织、人事、审计、公安、检察、审判、信访等相关部门承担提供有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信息的义务。有关材料每半年整理送交一次,重要材料及时送交;
(二)市纪委、监察局相关室和市级机关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将领导干部呈报、提供的个人廉政信息材料及时报送;
(三)市纪委职能室按照职能分工,及时整理职责范围内有关领导干部廉政信息材料,每季度报送一次,重要信息应及时报送;
(四)领导干部本人填写或提供的材料,必须由本人签名确认;单位提供的材料,要在材料上载明出处和日期,由单位领导签字确认并加盖单位印章,档案材料经市纪委审核同意后,归入廉政档案并录入吴江市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五)市副科级(镇、局)以上领导干部晋级、退休、辞职、病故或被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党籍,行政降级、撤职、开除公职,其廉政档案应继续保存三年。三年后经登记造册,归入本人档案。
第五条廉政档案运用范围:
(一)为推荐、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情况;
4
(二)为对领导干部实施提醒谈话、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及采取组织措施等提供情况;
(三)为考核、业绩评定、评优评先、表彰奖励提供情况;
(四)为参加和指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提供情况;
(五)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提供情况;
(六)为其它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供相关情况。
第六条调阅廉政档案,须由单位出具介绍信,经市纪委批准,方可调阅允许查阅范围内的廉政档案。
第七条廉政档案的管理:
(一)纸质档案应专人管理,按件整理归档,分类排列,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制度。具体按《苏州市档案管理办法》及其它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廉政电子档案应保持信息有效性,每季度对数据库更新一次,重要信息及时更新。具体按《关于加强电子文件管理的意见》及其它电子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建立回避制度,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调阅与自己有关联的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
第八条在廉政档案建立和管理过程中,有瞒报、不报、失密、泄密、弄虚作假、违规操作、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条本办法由中共吴江市纪委、监察局商市委组织部、市档案局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5
第五篇:40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以及船用产品检验(以下称“船舶检验”)工作的管理,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称《船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内发{1998}67号)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批复》(中编办{1998}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称“中国海事局”)是依照本办法实施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监督管理船舶检验发证工作,审定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资质并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法定检验授权,审批外国验船组织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称“船舶检验机构”),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后方可行使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五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其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并对其开展的检验业务负责。
第二章船舶检验
第六条凡在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 请下列法定检验:
(一)建造或者改建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
(二)营运中的船舶,申请定期检验;
(三)初次在船船检验机构登记检验的现有船舶,申请初次检验;
(四)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安全的,申请临时检验。
第七条凡新建、改建或申请初次检验的船舶,须由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中国政府加入的国际公约和/或中国海事局颁布的规范、规定、计算总吨位和净吨位,勘划载重线和核定乘客定额。第八条海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一)建造或者改建海上设计时,申请建造检验;
(二)使用中的海上设施,申请定期检验;
(三)因发生事故影响海上设施安全性能的,申请临时检验。
第九条在中国沿海水域从事钻探、开发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工平台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作业前检验;
(二)作业期间的定期检验。
第十条船舶使用的有关海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以下称“船用产品”)的制造厂,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船用产品检验。
船用产品的工厂认可、型式认可经船舶检验机构审查合格后,将审查情况和意见报中国海事局,经中国海事局批准后签发认可证书。船用产品的工厂认可、型式认可一经批准,除用于入级船舶的船用产品外,其他机构不得复重进行。
船用产品检验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等由中国海事局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集装箱的所有人或者经由中国海事局另行规定。
(一)制造集装箱中,申请制造检验;
(二)使用中的集装箱,申请定期检验。
第十二条中国籍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向经中国海事局指事实上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一)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的适航性能的;
(二)改变船舶证书所限定的用途或者航区的;
(三)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的;
(四)海事管理机关责成检验的。
在中国水域的外国籍船舶,有前款
(一)、(四)项所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向中国海事局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第十三条在中国沿海水域内的移动式平台、浮船坞和其他大型设施进行拖带航行,起拖前必须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拖航检验,并取得适拖证书。
第三章船舶检验机构
第十四条船船检验机构从事船舶法定检验,必须取得中国海事局的船舶法定检验授权,并按照中国海事局的授权范围执行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十五条凡从事船舶图纸审查、船舶及产品检验并签署审查意见或签发相应检验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条件,并向中国海事局申请资质认可。经认可合格者由中国海事局颁发“船舶法定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证书”。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证书到期如该机构继续从事船舶法定检验业务,应在证书到期之日前三个月向中国海事局申请资质复核。有关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取得资质认可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应接受中国海事局的不定期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中国海事局可视情节提出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或取消对该机构的法定检验授权:
(一)未按规定的程序和项目执行审图和现场检验,错检、漏检情节严重的;
(二)所签发的证书及检验报告、记录与实船不符的;
(三)未经请示批准,擅自降低规范要求或改变怍费标准的;
(四)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五)由于人员、设备、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检验质量的;
(六)显失独立、公正或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的。
第十七条外国验船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按交通部《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1992年交通部令第33号)进行管理。
第四章船舶检验人员
第十八条从事船舶检验(包括图纸审查、船用产品及集装箱检验)的人员(下称“验船人员”)须具备相应的适任条件,并经中国海事局考试及资格审查合格,取得中国海事局颁发的适任证书。第二十条验船人员适任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证书到期之日前六个月内,验船人员应参加中国海事局组织的资格复核,复核合格者由中国海事局办理证书延期。
第二十一条验船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中国海事局可视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吊销适任证书处分:
(一)未按规定的程序和项目执行审图、现场检验,错检、漏检情节严重者;
(二)违反验船人员的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弄虚作行为的;
(四)超越持证书范围开展检验业务的。
第二十二条有关验船人员考试发证及任职规则由中国海事局另行制定。
第五章规范的制定、解释和免除
第二十三条船舶法定检验的技术规范、规则和标准由中国海事局统一制定,经交通部批准后颁布实施,并由中国海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船舶检验机构在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时,应严格执行中国海事局制定的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和标准,因特殊情况需要免除或放宽的,应报中国海事局批准。
第六章法定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
第二十五条国内航行船舶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格式由中国海事局统一制式。
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法定检验证书格式,由中国船级社按中国政府接受的国际公约要求设计,报中国海事局核准;报告和记录格式报中国海事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船舶检验机构应按中国海事局的要示填写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并按规定的程序签发。
第二十七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建立签发船检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复审制度,确保船检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准确性,并对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各项数据负责。
第七章检验登记
第二十八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必须由船籍港所在地的船舶检验机构受理检验登记,并按中国海事局颁布的《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或其他相关规定提交必要的图纸资料。第二十九条受理船舶检验登记的机构负责:
(一)按照中国海事局的规定,保管登记船舶的检验的技术档案资料并接受其查询;
(二)对船舶的检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三)中国海事局规定的其他与检验登记有关的工作。
第三十条船舶在检验登记前应取得检验登记号。登记号由受理登记的船舶检验机构按中国海事局的规定授予,并定期向中国海事局报备。船舶检验登记号的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制定。
第三十一条船舶在船舶检验机构之间由一个机构转到另一个机构,应重新办理检验登记,原登记机构负责将全部图纸资料转交新登记机构。
第三十二条船舶报废或改变船舶检验登记机构,原登记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将其注销,并报中国海事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船舶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其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或该机构的分支机构申请检验,如船舶不能回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或其分支机构所在港口检验,根据其要求,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接到申请后可委托船舶营运地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营运地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后应将船舶检验的技术资料转交船船检验登记机构。
第三十四条新建或进厂改建船舶其所人或经营人应向建造或者发行地船舶机检机构申请建造验。如果船舶不在当地船舶检验机构检验登记,执行船检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后应填写检验报告和记录,签发不超过一个月的短期证书并将船检技术资料通过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转交船舶检验登记机构,由船舶检验登记机构签发长期证书。
第八章检验管理
第三十五条船舶检验机构实施法定检验,按规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第三十六条如果对船舶检验机检验结论持异议,可以向其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复验,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应在接到复验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答复;对复验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中国海事局提出再复验,由中国海事局组织技术专家组进行检验、评议并作出最终结论。中国海事局在接到复验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
第三十七条验船人员或船舶检验机构在执行检验过程中应秉公办事,如果当事人认为验船人员或船舶检验机构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不正当行为,可以向验船人员所在船舶检验机构或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投拆,也可直接向中国海事局投诉。
第九章其他
第三十八条凡从事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船用货物集装箱焊接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由船舶检验机构认可的焊工考试机构按照中国海事局制订或认可的《焊工考试规则》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焊工合格证书》,方可按证书中规定类别施焊。
第四十条凡从事船舶救生筏检修,船体测厚,船舶消防设备维修检测以及从事船舶其他检测工作的机构必须经中国海事局审批,并取得中国海事局颁发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开展相应的业务,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制订。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由交通部海事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