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小牛”还是“小刘”人教版
2.“小牛”还是“小刘”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翘舌音发音时,要把舌尖翘起,顶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发音。(2)“n、l”发音时口腔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把舌尖抵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声音的。但是,发“n”时气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流出体外的,发“l”时气流则直接从_________________流出体外的。答案:(1)上牙床后面硬腭的前端(2)上齿龈 鼻腔 口腔 2.诵读下列汉字,然后按照要求归类。
知 难 钟 则 讷 来 作 年 猜 龙 里 嫩 初 闹 露 乐 冷 暖 驽(1)属于翘舌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平舌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韵母是前鼻音,发音结束时舌尖要靠到上齿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声母为“l”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 钟 初(2)则 作 猜(3)难 年 嫩 暖(4)来 龙 里 露 乐 冷 3.(2006辽宁高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强劲(jìn)择菜(zhái)订正(dìng)扰动(rǎo)....B.挫折(cuò)刹那(chà)似的(sì)病菌(jūn)....C.蜕变(tuì)连累(lèi)支撑(chēng)马匹(pǐ)....D.编纂(zuǎn)崇拜(chóng)迫切(pò)模糊(mó)....解析:A项“强劲”的“劲”应读“jìng”。B项“似的”的“似”应读“shì”。C项“连累”的“累”应读“lěi”。答案:D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庇护(pì)蹊跷(qī)恣意妄为(zì)戛然而止(jiá)....B.桎梏(gù)拥趸(dǔn)蛊惑人心(gǔ)别出机杼(zhù)....C.干涸(kū)羞赧(nǎn)断井颓垣(huán)方枘圆凿(ruì)....D.祛除(qū)应届(yīng)觥筹交错(guāng)色厉内荏(rěn)....解析:A项“庇”应读“bì”。C项“涸”应读“hé”,“垣”应读“yuán”。D项“觥”应读“gōng”。答案:D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庇护 裨益 奴婢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B.驾驭 与会 熨帖 卖官鬻爵 毁家纾难 .....C.古刹 诧异 岔路 叱咤风云 姹紫嫣红 .....D.诘问 拜谒 拮据 残碑断碣 孑然一身 .....解析:A项都读“bì”。B项“纾”读“shū”,其余读“yù”。C项“咤”读“zhà”,其余读“chà”。D项“谒”读“yè”,其余读“jié”。答案:A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玷污 觇视 粘连 俯首贴耳 B.橹棹 泥淖 婥约 绰绰有余 ........C.诱惑 锈蚀 锦绣 良莠不齐 D.恪守 炮烙 网络 一丘之貉 ........解析:A项分别读“diàn、chān、zhān、tiē”。B项“婥”、“绰”读“chuò”,“棹”读“zhào”,“淖”读“nào”。C项“锈”“绣”读“xiù”,“诱”读“yòu”,“莠”读“yǒu”。D项“烙”“络”读“luò”,“恪”读“kè”,“貉”读“hé”。答案:A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喟叹(kuì)罹难(lí)庇护(pì)风声鹤唳(lì)....B.渎职(dú)垂涎(xián)劲敌(jìn)鲜为人知(xiān)....C.缜密(zhěn)起哄(hòng)泅渡(qiú)虚与委蛇(yí)....D.悭吝(qiān)赝品(yàn)诟骂(gòu)鳞次栉比(jié)....解析:A项“庇”读“bì”。B项“劲”读“jìng”,“鲜”读“xiǎn”。D项“栉”读“zhì”。答案:C 8.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人才济济(jǐ)以儆效尤(jǐng)外强中干(gàn)比肩继踵(zhǒng)....B.怙恶不悛(quān)螳臂当车(dāng)天崩地坼(chè)相形见绌(chù)....C.大腹便便(pián)管窥蠡测(lǐ)茅塞顿开(sāi)沆瀣一气(hàng)....D.专横跋扈(hèng)自作自受(zuō)心广体胖(páng)载歌载舞(zài)....解析:A项“干”读“gān”。C项“蠡”读“lí”,“塞”读“sè”。D项“作”读“zuò”,“胖”读“pán”。答案:B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酷”字口语流行之我见
读了《对语言污染不能太宽容——从“ku”说起》(本文认为“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酷、冷峻”,与“顶呱呱”“棒”“帅气”不沾边,语言学界对不符合规范的用语要坚决“亮黄牌”),有些不同意见,想一吐为快。
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我以为不是偶然的,虽然它和外来语“cool”的意译(省去了“l”)有关,但却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它与开士米(cashmmere)、猫步(catwalk)、秀(show)等属于同一类语言现象,它比这一类词语更具汉语特色。
“酷”字原来就一字多义。《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指出,它除了“残酷”等含义外,还有“极、甚”的含义,这后一含义并非自今日始。司马迁的《史记》中不仅有《酷吏列传》还有《司马相如传》,其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芬芳讴郁,酷烈淑郁”,把浓烈的香气形容到了极致。现今流行的口语“酷”不过是重新发掘了它的“非常”“顶级”“绝顶”的含义,并不是无源之水。
根据宁子介先生的研究,“汉字由‘象形字’开端,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字,内涵外延,意气磅礴,十分逻辑化”。对“酷”字追本溯源,也许能找到它一字多义的演变规律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酷,酒,厚味也,从酉,告声。”“酷”的部首“酉,八月黍成可为酿酒,象古文本之表,凡酉(酒)之属,皆从酉”(《说文解字》)。“酉”字篆书写作“”,象形盛酒之容器,内含八字,其意略为八月收获粮食可酿成美酒。看来“酷”最初大约是用来形容酿酒的香气和味道的,以后衍生出“极、甚”等含义也是顺理成章的。现今流行的口语“酷”虽受外来语的影响,但也还是上述含义的延伸罢了。
“酷”字的另一义大约是声旁“告”的衍生物。“告”字篆书写作“”,“牛触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说文解字》)。牛撞伤了人,从而发生纠纷,去告“牛”的主人,由此进一步衍生出“残酷、冷酷”等含义,也是合乎逻辑的。这大约就是宁子介先生所说的内涵外延的现象吧。当前“酷”字口语的流行并不会改变这种一字多义的状态,笔者以为不必作忧天之虑。
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即通过外来语的影响,融合汉语字词的某些特点,使字词产生出某种新意,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周洪波先生说得好,“我们应像对待新事物一样,对新词语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新词语用冒了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可怕和可悲的呢”。9.第二段列举“开士米”“猫步”和“秀”等词语所说明的观点是()A.“酷”的口语流行不是偶然的。B.“酷”比这一类词更具有汉语特点。C.“酷”和这些词一样都跟外语有关。
D.受外来影响而发展的汉语新词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
10.第五、六段据《说文解字》考证“酷”字的衍生义论证的观点是()A.现今流行“酷”字的新义,是“酷”字本义的延伸。B.说明一个词的词义可以衍生。
C.“酷”的几个意义的衍生很有道理。
D.“酷”的口语流行并不会改变一字多义的现象。
11.本文反驳“酷”是不规范用语时运用的主要武器是()A.“酷”的流行是符合语言发展要求的。B.“酷”的流行体现了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C.“酷”的流行说明了中外语言交流的好处。
D.“酷”的新义是在原有意义上引申而来的,有其规范性。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同意因受外来语的影响而使“酷”字产生新义的看法。B.“酷”字的新义是“用冒了些”,但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大惊小怪。C.阻碍语言发展的是语言僵化和词汇贫乏,而不是新词新义用过了头。
D.“酷“字的新义除了受外来语影响,还可以追溯造字渊源,认定新义也是由古义衍生而来的。
9.解析:由第二段“却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可以看出。答案:D 10.解析:论证现在的意思是由本义延伸而来的,并不是和本义无关的。答案:A 11.解析:反驳的武器就是引《说文解字》对“酷”的解释来证明其新义是有根据的。答案:D 12.解析:B项“用冒了些”的对象是某些新词语,并不是“酷”的新义。答案:B
二、语言运用
13.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必须改动,请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自从①我省西部②地区发生强烈地震③以来,本市各界④对震灾⑤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⑥活动,捐款累计⑦已逾100万元之巨⑧。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 3 捐赠衣服、物品折款⑨)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⑩到了灾区○11。解析:这篇广播稿⑤⑥⑧⑨四处必须修改。因为广播稿通过广播员将文字转换成声音,靠电波把信息传送给听众。这样,稿件用语就应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而“震灾”与“赈灾”属同音词,听众无法区别,“逾……之巨”属文言语体,括号内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文字多用于书面语体,这些都是不符合广播用语要求的。答案:⑤⑥⑧⑨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劳凯声教授指出,我们道德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品质,更未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即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了。
(1)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2)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措施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住文段中的重要词句,如“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据此可以总结出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再如 “我们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品质,更未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据此可以总结出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措施。参考答案:(1)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不强,开放性所带来的信息的泛滥。(2)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性道德的培养。
15.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
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艰苦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仿写。仿写句式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排比句”可以知道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必须同后面的句子保持一致,应为“拒绝……的人……永远不能……”,然后参照前后语句确定内容。答案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 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 拒绝辛勤劳动的人 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读书做人
男:今朝雅到阿拉七萨么什啊?
女:随便!
男:七火锅伐?
女:伐来赛,吃火锅面孔高头要长痘痘厄!男:各么阿拉七川菜?
女:昨末子刚刚七古川菜,今朝又吃……
男:各么阿拉七海鲜起?呵呵……
女:海鲜伐好,七了要肚皮卅厄!
男:各么弄刚七萨?
女:随便……
这段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对话,不借助翻译你能听得懂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 4 地语音相去万里,不推广普通话怎么行呢?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开始,自觉地说普通话,做一个具有现代语言意识的公民。
第二篇: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达标测试题
孔雀东南飞(并序)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缢(yì)箜篌(kōnɡ hóu)... 公姥(lǎo)鸿鹄(hú)..B.槌床(chuí)伶俜(línɡ pīnɡ)... 踟蹰(zhí zhú)箱奁(lián)...C.葳蕤(wēi ruí)奄奄(yān yān).... 磐石(pán)鲑珍(xiã)..D.否泰(pǐ)遗施(wâi).. 赍发(lài)钱帛(bó)..答案:B 解析:A项“姥”应读“mǔ”;C项“奄”应读“yǎn”;D项“赍”应读“jī”。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D.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答案:D 解析:A项,“取”应写为“娶”;B项,“帘”应写为“奁”;C项,“纫”应写为“韧”。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五里一徘徊好自相扶将大人故嫌迟何乃太区区A. B. C. D.
感君区区怀故作不良计出郭相扶将徘徊庭树下答案:D 解析:A项,愚拙,固执/忠诚相爱,诚挚;B项,仍然/故意;D项,服侍/扶持。4.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及时相遣归 .A.还必相迎取 B.嬉戏莫相忘 C.登即相许和 D.叶叶相交通 ....答案:B 解析:A项,你;C项,它,指婚事;D项,交互、互相。B项和例句的“相”都是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5.下列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昼夜勤作息 B.勤心养公姥 C.否泰如天地 D.其日牛马嘶 ........答案:C 解析:A项“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B项“公姥”,原意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D项 “牛马”,牛和马,这里与“嘶”搭配,专指马;C项“否泰”,这里指坏运气,好运气。
6.选出艺术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B.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答案:D 解析:D项不是比喻句,其他都是比喻句。
7.填空。(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被誉为南北朝民歌的“乐府双璧”。
(2)这首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了民歌常用的____________手法,它在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南 徐陵 《玉台新咏》 《木兰辞》(2)起兴 统摄全篇,营造哀怨缠绵的气氛,引起下文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孔雀东南飞》的两个片段,完成8—12题。
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第①段画线句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向焦仲卿倾诉悲苦之情,略含埋怨。B.称赞仲卿,忠于职守。
C.带着悲苦之情,回忆坚贞的爱情。D.说明夫妻分离的潜在原因。答案:C 9.刘兰芝既然决计要走,为什么还要精心打扮,而且一遍两遍不行,还是“事事四五通”呢?对此,理解最恰切的一项是()
A.爱美之心使然。B.以平抑自己烦乱的心情。
C.要体面地离开焦家,以免被人嘲笑。D.既有自尊自强的显示,也有不忍离去的拖延。答案:D 10.第②段运用的手法主要是()
A.描写动作细节 B.环境衬托 C.夸张渲染 D.刻画心理活动 答案:C 11.在文中横线处,补出相应的诗句。
答案: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12.第②段着重写的是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答案:装束 姿容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乐府民歌《陌上桑》,完成13—16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①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
②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
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①帩头:包头发的纱巾。②鬑鬑:形容须发长。
13.“使君谢罗敷”中“谢”的意思与下列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谢家来贵门 B.多谢后世人 C.阿母谢媒人 D.谢家事夫婿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谢”为“告诉”义。A、D两项中的“谢”均为“辞别”;C项中的“谢”为“感谢”。
14.对上文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回来后抱怨妻子,但仍坐在那里看罗敷。
B.来来回回地抱怨着,只是因为贪看罗敷的缘故。C.回来后彼此抱怨,只是由于贪看罗敷的缘故。D.来来回回地抱怨着家人,但仍坐在那里看罗敷。答案:C 解析:注意“坐”是“由于”“因为”的意思。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着意刻画了罗敷之美。
B.本诗第一段写罗敷的美丽,第二段是她痛斥无礼的使君,第三段是她竭力夸赞丈夫。C.这是一首写罗敷的叙事诗。
D.作者运用了铺陈和对比手法刻画出罗敷的完美人格。答案:D 解析:D项诗中无“对比”手法。
16.罗敷的性格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勤劳、美丽、机智、勇敢、坚贞。
(二)阅读汉乐府《双白鹄》一诗,完成17—18题。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注
妻卒染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者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随。
注:“卒”通“猝”,突然。
17.写出《孔雀东南飞》中与《双白鹄》相应的诗句。
(1)与“乃从西北来”相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五里一返顾”相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孔雀东南飞”(2)“五里一徘徊” 1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B.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C.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暗示的。
D.“十十将五五”一句是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答案:B 解析:B项《孔雀东南飞(并序)》记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双白鹄》所叙就是两只白鹄的生离死别的场景,并未用起兴手法。
第三篇:高二语文离骚达标测试题
离骚(节选)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颛顼(zhuān fán)孟陬(zōu)揆余初度(kuí)肇事(zhào).....B.扈江离(hù)纫秋兰(rân)重之以修能(chónɡ)... 搴阰(qiān pí)宿莽(sù)污秽(huì)....C.道夫先路(dǎo)骐骥(qí jì)纯粹(cuì)申椒(jiāo).....D.窘步(jiǒnɡ)险隘(ài)踵武(zhǒnɡ)荃不察(quán)....答案:A 解析:A项中“顼”应读“x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苗裔 摄提 零落 迟暮 B.驰骋 纯粹 菌桂 蕙茞 C.耿介 遵道 幽昧 皇與 D.谗言 踵武 捷径 败绩 答案:C 解析:C项中“與”应为“舆”。
3.下列各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皇考(大)嘉名(美、善)扈江离(被、披)搴阰(攀折)....B.修能(长、美好)抚壮(持,凭借)纯粹(美德)耿介(大).....C.踵武(脚步)惮灾(怕)中情(内心)灵修(远).....D.羌中道(楚辞中特有的语气词)齌怒(疾速)捷径(邪出)... 皇舆(喻国家)..答案:C 解析:C项中“踵”的意思应为“脚后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D 解析:D项,作为。A项,①发语词;②思、想;③只。B项,①诗;②介词,同,跟;③连词,和。C项,①代词;②助词,的;③取消独立性。5.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人们称为“楚辞”。
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后人将它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C.《楚辞》是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作品的总集,由汉代刘向编成。宋人朱熹有《楚辞集注》。D.《离骚》的意思就是“罹忧”(遭受忧愁),是屈原晚年被放逐到江南时期的作品。答案:C
解析:C项,《楚辞》中还包括宋玉等人的作品。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离骚》选段,完成6—10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1)。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2),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6.默写。
(1)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答案:(1)纫秋兰以为佩(2)朝搴阰之木兰兮 7.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高阳:传说中古代部落的首领颛顼,号高阳氏。苗裔:后代。屈原的始祖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因受封于屈发,故以屈为姓,而熊氏又是颛顼后代中的一支,所以屈原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语气词,相当今语气词“啊”。
B.朕:我,我的。皇:大、美。考:死去的父亲。伯庸:人名,屈原父亲的表字。
C.“摄提”两句:摄提:古代纪年的术语,相当于寅年。贞于:正当。孟陬:农历正月,即寅月。庚寅:古代以干支纪日,庚寅即寅日。降:音jiànɡ,降生。
D.皇览两句:皇:楚王。览:观察。揆:揣度。初度:初生时的姿态。肇:开始。锡:赐。嘉名:美名。答案:D 解析:D项,皇,父亲。
8.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日月匆匆运行不停啊,春秋两季交换变更。
B.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想到草木的凋零啊,担心心爱的美人会来到傍晚。C.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何不趁年轻时摒弃污秽啊,何不改一改现行法制。D.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骑上骏马纵横驰奔啊,我来把前路指引。答案:B 解析:B项应为“担心美人也将衰老”。9.用四个字概括屈原的品质。答案:爱美而直。10.填空题。(1)《离骚》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_________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_________诗。
(2)屈原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_________,因这种诗体的作品又以_________为最,又称_________。
(3)我国文学史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___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_主义,“骚”指以___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_主义。答案:(1)屈原 抒情
(2)楚辞体 《离骚》 骚体(3)《诗经》 现实 《离骚》 浪漫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涉 江 屈 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11.根据你对屈原及其作品的了解,你认为诗中 “驾青虬”“骖白螭”“游瑶圃”“食玉英”应该比喻什么?
答案:比喻理想远大、德行高洁及行为忠贞。
12.诗中“重华”是指古代贤君虞舜的名字。诗人为什么要与重华游仙宫? 答案:与重华——古代贤君虞舜——游仙宫,寄托自己的心志,表明理想的远大及对“美政”的执著追求。
解析:屈原的理想、德行是不容于世的,而其追求又是执著的,故常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来寄托。
13.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B.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C.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D.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答案:B 解析:A项,余幼/好此/奇服兮;C项,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D项,幽独/处乎/山中。
1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叙写屈原从鄂渚(湖北)到溆浦(湖南)的一段行程。行程从渡江开始,故题名为涉江。
B.诗人自幼到老都好“奇服”,表明诗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品质,象征他的与众不同。C.诗歌第四段列举古代贤士的种种不幸遭遇,抒发悲愤,表现不愿同流合污,将遵守正道,决不妥协的精神。
D.全诗叙事历历如见,抒情真挚深沉、激情澎湃,议论则合理警策,想象丰富,表现了诗人愤世嫉俗、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眷恋国土的爱国情感。答案:B 解析:B项“奇服”比喻不同于世俗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
村 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答案:B 解析:B项,第二联联采用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所以“有时喧响”的说法不当。16.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答案:D 解析:全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悠然自得”说法不当,所以A项错。B项“由衷赞美与向往”说法不当。C项景物起反衬作用。
第四篇: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检测试题18(本站推荐)
11、咏物诗四首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诗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何树何山著子规?(2)若欲满盘堆马乳,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4)_________________,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析:此题考查诗文默写,需注意文字书写正确,如“魄”“凌”等字。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2)莫辞添竹引龙须(3)唯有牡丹真国色(4)时人不识凌云木 2.词语解释:
(1)杜宇:_________________(2)龙须:_________________(3)国色:_________________(4)时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杜宇”一词的解释要注意说出其典故的内容。“龙须”要指出其比喻义。答案:(1)即子规,就是杜鹃鸟,因啼声悲切,又称怨鸟。杜宇是周时蜀国国王,号望帝,后来被迫逊位,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啼声悲哀。蜀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以表示对他的纪念。
(2)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3)一国中姿容中最美的女子。(4)指时俗的人。3.填空:(1)《子规》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除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外,还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3)《小松》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需注意诗中借物言志的特点,说明借什么物,言什么志。答案:(1)借吟咏子规,表达对历代蒙受冤屈,含冤而死的人深深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2)丰收的果实是必须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这首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借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讽喻时人目光短浅,暗含诗人身世之慨。4.从整体构思看,《小松》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解析:本诗是用小松比喻自己,用小松的遭遇影射自己的遭遇,从而批判那些不识人才,目光短浅的人。
答案: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子规》《葡萄》和《赏牡丹》三首诗,完成5—8题。
5.顾况“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句“新”
在何处。
6.咏物诗往往托物寄情或托物言理,试分析《子规》《葡萄》各寄寓诗人怎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
7.请分析《赏牡丹》中的“真国色”用字炼意的妙处所在。
8.《赏牡丹》用一半的篇幅先写芍药和荷花,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解析:本题回答要结合诗中所用典故的真正含意,及作者在此诗中的不同用意。
答案:此篇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由自然及社会,写出人世的不平,表达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去理解诗人寄寓在物上的情感。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葡萄》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面对前途迷茫,一切都要随着命运的安排而沉浮的人生,诗人谨慎小心,意在借此诗委婉表达自己希望被在位之人大力援引的恳切心情,并以此与相同处境的朋友张署共勉。当然,此诗还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丰收的果实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7.解析:对诗句的赏析要结合诗句的情感意义,此处的“真国色”表现的是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答案:“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加强语气,使牡丹的神韵毕现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如此高的评价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顺势引出末句。
8.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此处是用芍药和荷花衬托牡丹的不同之处。
答案:衬托,诗人将芍药和芙蕖这两种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衬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二)阅读下面四首诗,完成9—12题。
子 规 吴 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张籍水部:长庆二年(822),张籍由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张籍怜才惜士,喜奖掖后进。此诗是诗人在应试不久前献给张籍的。
清平调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唐朝开元年中,禁宮中初种牡丹,适逢沉香亭前牡丹盛开,唐玄宗与杨贵妃乘夜游赏,李龟年手执檀版将要唱歌时,玄宗说:“赏名花,对爱妃,焉用旧乐词为?”诏来翰林学士李白赋诗助兴,并命李白进《清平调》三章,李白援笔赋之。这是第一章。
青 松 陈 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注:《青松》选自陈毅的《冬夜杂咏》(《冬夜杂咏》是一组借物咏怀诗,它包括《青松》《红梅》《秋菊》等篇,是通过对这些抗暴耐寒花木的歌颂,赞美建国初期,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9.阅读吴融的《子规》,回答问题:(1)“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运用___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子规(杜鹃鸟)_____________的悲惨命运。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看,反映了他_____________心情。(3)从全诗来看,开头两句“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起到什么作用?试分析之。
(4)翻译: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10.阅读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回答问题:(1)解释:舅姑:_____________(2)翻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3)赏析“入时无”的含意。(4)分析这首诗歌的主题。11.阅读李白的《清平调》,回答问题:
(1)翻译: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2)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3)全诗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4)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 12.阅读陈毅的《青松》,回答问题:(1)解释:高洁:_____________(2)最后两句运用哪种修辞手法?(3)分析这首诗歌的主题。(4)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9.解析:对举是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称托。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抒发诗人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答案:(1)对举 孤身飘荡、哀告无门(2)咏物 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
(3)铺垫,这首诗歌吟咏子规,从子规的传说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为下面抒发失意痛苦心情作铺垫,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4)雨昏风冷,子规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子规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10.解析:联系注和诗眼“入时无”思考主题。答案:(1)公婆。
(2)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3)“入时无”三字为全诗的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寓意自明:诗人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4)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11.解析: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全诗以牡丹的艳丽比喻杨贵妃的花容月貌。联系注解,玄宗说:“赏名花,对爱妃,焉用旧乐词为?”得出主题。答案:(1)(贵妃)倾国倾城的花容玉貌,一定是天女落下凡。群玉山头,人面亦真亦幻,瑶台相逢,皎洁的月色下,倩影亦娇亦俏。
(2)云、花、风、露、玉山、瑶台、月色。素净、淡雅。(3)比喻
(4)借赞美牡丹来赞美杨贵妃的艳丽美貌。
12.解析: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问句形式。这是一首咏物诗,联系注解,重点分析出其抒怀。答案:(1)这里指青松抗暴耐寒、傲然挺直的高风亮节。(2)设问。
(3)通过那承受大雪压迫,又傲然挺直起来的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表达建国初期,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的精神。
(4)此诗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语言可谓冷峻浅白,画面却鲜明生动,字少句短,颇见青松风骨;作者用斩钉截铁的词语表达含蓄蕴藉的内容:松的精神、力量、品性从与风雪的暴虐抗争与青松的冷峻峭拔的形象中体现出来,表达了作者的人格和胸怀,也表达了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语言运用
13.(2006江西高考,23)下面是一段学生习作,画线处是否需要修改?请先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然后选三处加以修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旧社会,大汉族主义思想A流毒甚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B受到歧视。那里的C人民病了,得不到D应有的治疗,巫婆神汉横行村寨,病人苦不堪言。解放后,人民政府医疗队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帮助他们E改善医疗设施,F学习医疗技术。
错误之处有:()、()、()、()改正:()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A跟“流毒”搭配的是“甚广”,不能是“甚多”;C人民是种概念,这里应用“人”表意才准确;E设施涉及技术,条件等,应该用 “改进”;F由于少数民族医疗技术比较落后,人民政府去帮助他们的是“提高”,不是“学习”。答案:必须改之处为:A、C、E、F。改正:A可改为“甚广”;C可改为“人”;E可改为“改进”;F可改为“提高”。读书做人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出路,通常有这么几条: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了去做官,即“学而优则仕”;自学苦读,写就美诗佳作或者政论评策,希望得到他人赏识以致延请;通过他人援引,得到皇帝的赏识继而重用等。韩愈的《葡萄》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历史记载,东汉时代,一般士人要想进入政界,除了依靠父祖庇荫外,本人也要“交游士林”,以便互相赏识和援引。晚唐的科举,出身论门第,做官靠援引。古代许多文人,为了获得一官半职,往往写诗文暗示他人赏识以及援引。例如,孟浩然长安求仕失败以后,写下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看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明显流露了希望张九龄援引的意思。南宋乾淳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吕祖谦,他的六世祖吕公著,始与王安石友善,熙宁初年得王氏援引而任御史中丞等。看来,“通过
他人援引”而从仕是古代文人惯用的一种手段。
你是怎样看待“古代文人从仕通过他人援引”这种现象的呢?,时代不同了,社会体制不同了,你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第五篇:高二语文道士塔达标测试题
道士塔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坍弛(tān)凛冽(liè)呆滞(zhì)甘肃(sū)....B.卑微(bēi)敦煌(dūn)偌大(nuò)炊烟(cuī)....C.酝酿(niànɡ)婀娜(nuó)朔风(shuò)拎起(līnɡ)....D.官邸(dǐ)看守(kān)关卡(qiǎ)憨厚(hān)....答案:D 解析:A项,“肃”应读“sù”;B项,“偌”应读“ruò”,“炊”应读“chuī”;C项,“拎”应读“l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凛洌 倾泻 漠然 尴尬 B.雕塑 歆羡 干燥 圆寂 C.蹊跷 遗撼 倒朔 捡翻 D.启程 裂缝 肮脏 辨驳 答案:B 解析:A项,“洌”应写为“冽”;C项,“撼”应写为“憾”,“朔”应写为“溯”;D项,“辨”应写为“辩”。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________________。(2)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________________。
(3)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就是那个王圆箓!A.苍凉 品位 果然 B.悲凉 品位 竟然 C.悲凉 品味 居然 D.苍凉 品位 居然 答案:B 解析:用“悲凉”体现其“可悲”,“品味”是动词,“竟然”有反诘、讽刺之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答案:B 解析:B项中“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用恰当。A项“莘莘学子”中的“莘莘”是众多的意思,很显然跟“一位”相矛盾;C项“趋之若鹜”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不合句意。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今年10月1日起,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
B.2001年10月7日21时20分,米卢蒂诺维奇率领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主场以1∶0战胜了阿曼队,提前两轮以B组第一的成绩昂首挺进世界杯。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关于这起振奋人心的事作了详细报道。
C.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因身边没有带清洁袋,就随手将用过的垃圾扔在树林里、草丛中,给美丽的风景区抹上了不和谐的色彩。
D.党风中很多问题迟迟引不起警觉,都与这种见怪不怪的麻木心态和由此而来的失之以宽、失之以软、失之以松有很大关系。答案:A 解析:B项介词搭配不当,“关于”改为“对”,“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对”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C项应将“用过的”三字删去;D项介宾结构不完整,应在“失之以欤”后加上“的处理方法”。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出来辩驳为时已晚,我心头只是浮现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几行诗句,那是他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对于这批学者,这些诗句或许太硬。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
6.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对火烧圆明园、毁我国宝的外国强盗的无比愤恨,不惜一死,要跟强盗头子拼个死活。
7.一批敦煌文献送京的情景说明了哪些问题?
答案:没有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说明清政府官员毫不珍惜这批无比珍贵的文物。另一方面,官员又极端贪婪自私,化公为私,作为个人收藏。
8.“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一句,是狠心说的;又觉“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这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答案:这是一句气话,作者对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痛恨极了,发狠说出这句气话,表达自己的气愤。
9.“大哭一场”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清政府腐败无能,是无法保护敦煌文物的。那是一个民族极端悲惨的年代,那是一个
令人椎心疼痛的年代。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南 京
余秋雨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为天京的洪秀全那样叱咤风云,闹成如此气象?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中华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黄河流域。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风夷习的浸染,情景自然就变得怪异起来。南京当然也要领受黄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紧贴长江,这条大河与黄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两条大河的强力冲撞,应归因于一个庞大民族的异质聚汇。
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阴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我多次对南京的朋友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除了夏天太热,语言不太好听之外,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诗中,有不少与南京有关,其中尤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最: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②③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000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1000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
10.请回答这篇散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以下两个问题的看法:(1)明、清、近代、现代的政治风云在南京表现出什么特点?(2)文中所列举的历史事件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许多事在南京变得奇崛。
(2)①政治文化史染上艳丽色彩。②农民起义叱咤风云(成大气象)。③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意思对即可。)解析:(1)第一段提到六朝金粉和明、清、近代、现代。第二段专门谈“明、清、近代、现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政治事件,符合“政治风云”的范围和“在南京表现出”的要求。该段第一句话,概括了其特点,关键词是“奇崛”。
(2)首先要搞清文中列举了哪些历史事件,答案应从第二段中找,概括一下三个疑问句即可。
11.这篇散文中,(1)南京城市风貌的两大特点是什么?(2)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①气魄无与伦比。②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2)一个庞大民族(中华民族)的异质聚汇,或两条大河(南北文明)的强力冲撞。
解析:(1)此题答案应从第四、五段中找,考查抽取段中重要语句和概括性语句的能力。(2)产生的原因应向前文(具体指第三段)去找,因为“特点”是用“因此”来说的。12.这篇散文中,(1)选用北京、杭州与南京作比较有何作用?(2)文章结尾引用刘禹锡的《石头城》诗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①突出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的特点。②揭示“把历史溶解于自然”的原因:南北文明汇聚。
(2)①引发读者对南京由盛而衰的历史的联想。②引出对当今南京“气可吞天”的赞颂。解析:(1)比较就是以此衬彼或以彼衬此,都是为了突出描写主体的某种特点。(2)所引内容的含意和用在文中的目的。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被外寇血洗全城”“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分别指清初统治者镇压反清斗争的历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蒋家王朝覆灭的历史。B.作者借“受到楚风夷习的浸染”,指出南京受到南方文明的深刻影响。
C.“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中“悲剧性体验”是反语,作者借此引出对今日南京的描写。
D.《石头城》诗中的“旧时月”,含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它是六朝繁华的见证,是繁华易逝的象征。
E.“1000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中的“气派”是反语,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凄凉”。答案:BD 解析:A项,“被外寇血洗全城”“指清初统治者镇压反清斗争的历史”错误,是指“南京大屠杀”。C项“悲剧性体验”不是反语,文中第二段内容可以证明。E项,“气派”不是反语,“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是指刘诗意境开阔。刘诗的内容才可谓“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