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时间:2019-05-14 14:3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第一篇: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在人类社会中,人是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人有自身的、现实的发展需求,其内在的情感、精神以及价值、理想等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劳动生产中,其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一切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情爱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政党关系等,进而形成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产业之间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体现着人的本质。因此,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而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

人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是人的价值与全部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的价值是抽象的,而社会关系则是我们能够切实体会到的,相对来说它也是现实的。人的价值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一个人只有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才能创造财富,实现并证明自身的价值,以此推动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价值的实现无不受到这些关系的制约,并取决于这些关系的认可;我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其实可以等同于个体对社会群体的贡献。其贡献的大小基本上可以通过人们对你的尊重程度来得到反映,也就是说人的价值只有

通过人的社会关系来判断。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坚持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其科学性就在于谋求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人的发展需求,关心人的利益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科

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理解了人的本质,深刻领会人的本质的哲学内涵和意义,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适时、恰当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内在发展的需求变化来调整我们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本质

科学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选择之间的关系。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和自然的发展同样具有不可选择的决定性的一面。同时,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选择性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做出符合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选择,即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做出选择。对社会规律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主体的这种选择的结果。如果主体正确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做出了对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科学选择,就必然会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给人民带来利益;相反,这种选择如果违背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必然会对历史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也会对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害。这就是说,实现科学发展,就是按照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作出科学的选择。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第一,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正是依据这一规律,提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四位一体”理念,就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基本规律的集中反映,即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均衡全面发展。

第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促进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创造人人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深刻表明,科学发展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社会全面进步,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同样,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向前发展。

第三,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协调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妥善解决人民利益矛盾。只有如此,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和揭示了现代化建设的这一规律,指出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序。只有保持稳定,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和稳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前提和必然要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保稳定,才能化解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节约资源,善待和保护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的,是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第三篇: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

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常力源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得出结论: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可见。这一命题不仅涵盖了前两个界定,而且揭示了前两个界定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一界定,是对前两个界定的综合①。

所以,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关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的需要的关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和归宿。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了我们新的契机,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去关注受教育者的各种需要,能够创造环境去推动受教育者的本质发展。社会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育关注的是人。人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的,所以教育必须关注生活。然而,我们以往的教育没能给予学生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只是给予了学生走向分数的通行证。言重一点,学生成为了书本知识的奴隶,变成了“学奴”。而学生一旦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格的独立,就无所谓真正的心灵感受,他的精神世界就会贫瘠,精神家园就会荒芜。教育只有回归到学生所处的生活世界中去,才能彰显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树立了社会体验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体验中得到启迪的教育,这种教育更注重书本知识以外的品质教育、生活教育,是从实践出发,朝生活开放,向内心求证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四体验”课程建设。让学生走入社会的大课堂。即高一学生体验军营生活,高二学生体验农村生活,高三学生体验工厂生活,全体学生体验社区生活。学生利用寒暑假去见习社区干部、参加社区建设、参与志愿者行动。同时,我们还在全国文明社区咸嘉湖社区建立了一个“爱心超市”,定期组织学生捐赠日用品、慰问贫困家庭,受到了团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我们与友好单位合作,建立起一个学军基地、三个学农基地和三个学工基地。每一次活动进行十天。学军活动,把学生带到军营中,与战士们同训练、同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纪律与团结:学农活动,把学生带到浏阳、宁乡等偏远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学生体验到诚实与生命的尊严,很多学生离开农家时,泪流满面;学工活动,把学生带到现代企业,与工人师傅一起劳动,让学生体验到严谨与效率。

在社会体验教育中,自主教育是核心。学生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会自主实践、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反思。这是一个实践内化为意’识,意识指向自我,然后去控制和调节自我,使之更正确、更积极地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着力引导学生由追求物质享受向追求精神自我的方向发展;由对外部世界的批评向对自我世界的构建转变;由随波逐流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方向逼近。我们希望,通过体验形成一种情感,由情感凝聚成道德,道德再上升为人格与人生价值的追求。

创新教育:关注学生的思维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人自身的发展来看,创新是人的本性。创新素质。不仅决定着个体未来的生活质量,而且维系着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我们努力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精神,着力点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新问题的意识;创新能力,则指创新的基本本领,包括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选择、辨别信息的能力等:创新人格,指的是富有创新性的人格特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创新素质教育落实在所有课程之中。在遵循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的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发挥自主权,做到课堂“三拓展”,即向课堂外拓展、向学科前沿拓展和向学生的个性拓展,打破“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封闭状况,关注前沿学科研究成果,重视学生心灵自由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性,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还举办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学校科技节,我们聘请刘筠、黄伯云、朱作言、何继善、张履谦等院士为学生举办讲座,并组织学生开展自制机器人比赛、航模机模比赛、化学试验比赛等。科技节参与人数之广、活动内容之多、奇思妙想之丰富,让人不得不赞叹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说,科技节是他们最为快乐的节日。

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如今已初见成果。今年。在全国中学生小发明创新大赛中,我们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两名学生代表国家分别参加数学、生物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双双折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要建立民主、自由、和谐的精神环境,这样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进发。要建立平等、合作、理解韵新型师生关系,要努力实现“五个解放”,即解放学生大脑,让他们自由驰骋: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眼观六路;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自主去做;解放学生的脚,让他们,自由行走。要允许怪异想法的存在,鼓励学术的自由探讨,营造标新立异的氛围与环境。同时,要特别注意,创新素质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的,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创新素质。国际视野:关注学生的未来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加强国际视野教育,有利于加强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相互间的认同,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2003年,我们引进了英国“A—LEVEL”课程,创建了湖南师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2006年,我们又引进了SUC课程体系,为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学生搭建了平台。三年来,参加雅思考试的学生,大部分拿到了6,5分。申请到了国外大学的深造资格。

此外,我们还先后与澳大利亚史宾威中学、英国布鲁克豪斯学院、加拿大南波特中学、韩国仁川晓星高等学校缔结为友好姊妹学校,经常开展校际间的交流互访活动。今年,英国“精英人才的摇篮”伊顿公学还派出教师到学校讲学。

从去年至今。我们先后组织了200多名学生访问韩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出访时,学生住在外国学生的家中;回访时,外国学生住在我们学生的家中。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又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一位正留学牛津大学的学生。在写给我们的信中说:是湖南师大附中的教育。让我在世界知名大学如鱼得水。

国际视野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对待异域文化,我们要提倡国际理解,采取尊重、宽容、民主、正义、仁爱与和平的态度,以文化合作与生活理解为核心,致力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同时,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决反对对民族文化的妄自菲薄,坚决抵制对民族文化的“自殖民化”,坚决摒弃对民族文化的自我放逐。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粘合剂,一旦摧毁,这个民族就成为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主体性的民族。因此,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主性,是当代教育无可推卸的责任!但文化自主性的坚持,并不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封闭。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教育要使人学会与不同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学会吸收异质文化的有益成果,学会对自身文化的承续嫁接。

第四篇:最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精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论的深化,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论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二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的。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是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入的潜能的发挥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主体性前提和保障。科学规定以人为本的内涵,并把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在党的正式文件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第一次。以人为本把发展同人的关系、发展手段同发展目的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传统的发展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深化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认识。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按社会发展过程的性质,发展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革命变革的发展观,一是和平建设的发展现。革命变革的发展现,主要是研究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的一般规律的。它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关系中的两极对立和两分法,重视利用社会的矛盾斗争,促成社会内部结构的无序和不平衡,加速社会向对立面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而和平建设的发展观则相反,主要是研究事物自身发展壮大的一般规律的。它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重视社会要素之间、层次之间的有序结构和相对平衡,重视社会内部各方面间的“和谐”,重视社会发展的层次性、阶段性,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不合时宜的发展现念,从革命变革的发展观转变到和平建设的发展现上来,按照和平发展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搞好“五个统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道路的具体化;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要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就要既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优势,也要有利于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加强社会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把合理保护开发和节约自然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中,统筹规划。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国内经济体制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相互协调。在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了“五个统筹”,就是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片面畸形的发展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重点。比如三农问题就是我们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所以我们党把它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处理好协调发展与非平均发展的关系。讲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发展。再次,要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现阶段有所作为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等于我们现阶段就无所作为。最后,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科学发展现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全社会范围来说,要真正做到比较充分地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要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和平发展理论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

和平崛起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在同一历史事实中总结出与权力政治思想截然不同的思想方法,并寻找出一条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强国合作共荣的发展道路。和平崛起理论吸纳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强调机构、规则和认同在国家行为及利益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平崛起理论以“和而不同” 的世界观为核心,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为前提,以国家利益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相结合的利益观为基础,构建了和平、发展、合作、进步、包容、公正的战略新理念。和平崛起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从客观条件看,无论是国内条件还是国外环境都决定了中国能够而且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和平崛起的基础;从主观条件看,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战略选择都牢固地根植于和平理念,这是和平崛起的保证;从目标结果看,和平是为了发展,发展反过来又使和平更有保证,从而使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和平崛起的目的。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健康安全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说到底,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下载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本质(定稿)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本质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始终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抓好这个第一要务,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本质范文大全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其本质 □郭代模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始终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抓好这个第一要务,促进经济、政治、文......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摘要: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在同一历史过程中彼此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全面......

    简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丰富和发展

    简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丰富和发展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和邓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5篇范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安全生产是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质和内涵来看,科学发展观与安全生产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第一篇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第一章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要义 第一节安全发展旨在推动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理念是从安全生产思想发展而来的,同科学......

    浅谈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浅谈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 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 历史 主体理论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