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的发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5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人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人的发展》。

第一篇: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让成长之路花香弥漫

三、为自我成长打开一扇敞亮的窗。

人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成长过程。只有先超越自己,才能超越一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心理研究所所长田万生教授在做专题讲座《自我成长》时指出:“凡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自我成长是一辈子都要面对的一个课题。”是的,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成长是每个人一生中唯一的把握。作为学校的领导和我们这些教研人员,平日里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往往忽略了个人的成长问题。而无论是校长,还是教研员的成长状态和个人素养,对教师的持续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生命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本着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负责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修好自我成长这门陪伴自己一生的课程!

1、德养——成长路上最靓丽的风景。

如果说人生是一棵繁茂的大树,才能是它的果实,功业是它的枝干花叶,那么道德修养就是它的根基。要走好成长之路,首先需筑牢道德修养的根基。修身养性,尚德敬业,以德促学,以德养慧,以德励志,以德治校。从诸多名师、名校长的身上,您会发现凡办学有建树、治学有大成者,必身正行端,德高于人,堪为楷模。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卓立校长在报告的最后向我们深情地道出了他任校长十八年来的切身感受,那就是“有限的权利,无限的责任”。责任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无限的责任”尽显一位校长在责任面前的自觉担当和责在人先、利在人后的奉献情怀。“无限的责任”的背后分明蕴含着身为校长所要面对的无限的使命、无限的挚爱、无限的忠诚、无限的付出、无限的劳作„„也正是这“无限的责任”铸就了史家胡同小学今日的辉煌,唱响了史家胡同小学和谐教育的篇章。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祥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谈了他眼中的几位好校长:任人唯贤的崔中林校长——破例引进诚荐贤,清正廉洁不贪钱。人格魅力好雨露,晚秋黄花绽鲜妍。锐意革新的陈志岩校长——远瞩高瞻视野宽,激流勇进敢争先。强将手下兵不弱,笨鸟飞入青云端。礼贤下士的赵庆刚校长——愧无育英才,幸有顾庐遇。清华入一朝,春秋轮五季。饮水常思源,求实总自律。新功未建成,宿志犹持续。语坛迷惘多,务本终不弃。玉犬催金鸡,芳草年年绿。赵谦祥老师眼中的几位好校长虽然各有风骨,或求真务实、任人唯贤,或锐意教改、竭力创新,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但是他们都共同具备了“唯才是举”的特质: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心,用才的魄力,养才的胸襟。也只有具备了“唯才是举”特质的好校长,才能培养出好教师和名师。用人体现校长的见识,展示校长的胸襟,凸现校长的人格,彰显校长的智慧。一腔真诚、公正无私、唯才是举、量才录用、用其所长应成为现代校长必备的智慧和胸襟。

不管是为大家做报告的几位知名校长,还是报告中提及的几位校长,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卓识胸襟都令人肃然起敬。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在拥有教育思想、管理能力、渊博学识的同时,更应该拥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因为,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量,能凝聚教职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会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能激励教职员工努力奋斗;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全体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事先做人,树人先树德。只有写好大写的“人”字,站在道德之峰的至高点,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有人格魅力的好校长。身负教育重任的校长,还有我们这些教研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人格塑造,涵养情操、蕴蓄内涵、修炼德行,让崇高的道德修养成为我们成长路上最靓丽的风景。

2、专业素养——成长路上最有力的臂膀。

学校是人才集聚之地,校长是培养人才的首席领导,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校长专业素质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教学领导力。北京市十四中学的校长王建宗在做《办学育人的专业素质修炼》的报告时讲到了校长司职的两条主线——行政线和业务线,他认为校长就是要在行政与业务之间修炼,行政能力修炼的核心是提高以人成事的能力,业务能力修炼的核心则是提升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

校长不能只做学校管理的行家,更要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深谙教育教学的规律,熟悉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在学校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基本环节和教科研、校本教研、少先队活动等常规工作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能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深入教研组,及时掌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材料,站在全局调控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坚持和教师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参与指导开展教研和教科研工作,有效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到“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校长还应该成为学校的读书引领人,带头读书,逢会必学,用学养耕耘自己和教师的头脑,更新自己和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善于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挤时间学习业务、钻研业务,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练就过硬的专业能力。校长的专业素养是横贯职业生涯的主线,它的养成、提高、发展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共鸣响。因此,校长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锤炼、不断提升,用自己的坚实的专业修养来带动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说到校长的专业素养,也使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的专业素养问题。新教育专家朱永新教说得好:“教师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同样“教研员走多远,就能带教师走多远”。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连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员的思路行为牵动着教师的课堂课后,教研员的专业水平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师素质;教研员的理念思想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改方向,教研员的工作成效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厚实的专业素养是教研员学科建设领导力的坚实支撑。为此,作为本土“专家”的教研人员,应该勤于学习,做教育教学理论的普及者;慎于思考,做教学研究的先行者;勇于实践,做新课程理念的共同实践者;善于合作,做校本教研的合作者„„努力达到郑州市教育局田保华副局长对教研员提出的四项要求——具有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专家的理论水平、领导的组织管理才能、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和服膺的教研员。

3、心理素养——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阳光。

心理素养是其他素养形成和发展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或教育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心理素养。心理素养对于一个人终身成就和幸福水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知识与文化素养。

校长的心理素养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和自我修养而成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田万生教授在谈及如何培育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自我成长时,开出的妙方是——清理负性积淀,充实当前自我,构建美好未来。

一、清理负性积淀。要想达到自我成长的良好境界,首先要清理以往积淀下来的不好的情绪,如:怨恨、嫉妒、偏激、抱怨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形成的负性情绪,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其实有时候这些不良情绪恰恰是影响了我们工作和生活、影响了我们成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清理负性积淀是我们完成自我成长的关键一步。

二、充实当前自我。要想充实当前自我,需要学习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比例:一个人的成功,人际关系占百分之八十五,专业知识占百分之十五。这足以说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做决定(做决策)。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果断准确地做出决定,这对个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在这个问题上,田教授不仅分析了压力产生的原因,还告诉了我们减轻压力的方法,如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提高自己的能力,使之

与职业相匹配;减少无益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真实的自我„„

三、构建美好未来。关键是要找到未来的目标、找到达到目标的路径、确立达到目标的实施方案。田教授的报告中说到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这句话是——昨天是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有流通的价值。是呀,行走在路上的我们,往往不是在追忆昨天的来路,就是在憧憬明日的去路,而常常忽视如何走好今天的路。从过去到未来,从现实到理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珍惜今天,把握当下,怀着一颗充满阳光的心坚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

心理素养——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阳光。如果校长的心中充满阳光,就会把阳光播撒在每一位教师的心坎上;如果教师的心中充满阳光,就会把阳光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坎上,这样,校园就会阳光灿烂。因此,修炼个人心理素养、塑造阳光心态应成为每一位校长的必修课程。

一位好校长,必定是经历了艰难险阻、千锤万磨之后成长起来的。对每一位校长而言,成长的过程即修炼的过程,修炼自己的思想力,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的航标灯;修炼自己的行动力,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修炼自己的修养力,使之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示范。成长的过程还是自己生命质量不断提高、生命内涵日渐丰富的过程,是将事业融入生命中使生命日益生动饱满的过程。作为一名校长,既要为学校每一位成员的成长与幸福生活负责,也同样要为自己的成长与幸福生活负责!

成长与发展是一个不尽的话题。通过这次研修,使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由迷茫、懵懂到澄澈、练达的过程;成长是一种能力,一种潜心耕耘、自我更新的能力。在成长的旅程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校长;无论是你,是他,还是我。我们不仅要学会关心他人的成长,关注他人的发展,为他人的成长与发展注入希望和力量、提供空间和保障,还要学会关心自我,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在成长的征程中,只有目标,没有终点,让我们以成长的姿态携手踏上征程,一路同行!

第二篇:《关注人的发展》的读后感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首要目标。笔者认为:

(一)关注人的发展是数学课程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前,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或片面化地理解了数学自身的学科课程而相对忽视了数学学习中人的发展。当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已成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关注认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根本思想。基于此,数学课程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它不但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认知上,也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三)关注人的发展的几项具体实施措施

1、关于“发展性目标”的设立

2、关于“问题情景——建立模式——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课程模式

3、关于课程学习评价的新认识

以上摘自《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读了这篇教学理论,我不禁想起我县实验高中大门题写的校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以人为本”。不能单纯地理解教学就是教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牺牲学生的创造性,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挑战者。因此,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共同研究者。

第三篇:课堂教学: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

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

——中国目标教学20年回顾与展望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上,1985年、1986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一个决定、一部法律应该说影响了我们当代中国的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86年9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来华讲学。正是基于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布卢姆来华讲学之后,我国许多地方,如山东烟台、陕西西安、辽宁阜新等地开始借鉴布卢姆的理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期实现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由此诞生了我们至今仍然在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教学。

20年来,目标教学在群众性教学改革中历久不衰,影响至今,可以说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参与这项改革的同志们永远回味的东西。1996年,经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瞿葆奎教授提议,我们成立了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这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为一项教育改革项目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为什么专家们如此关注这项研究?因为它得到了广大第一线教师们的欢迎。目标教学举办的许多活动都超过了1000人的规模,在1999年的南宁会议上更是有8300位代表参加会议,创造了当代教学改革的奇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教学给当代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目标教学给当时的教学留下了什么?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们值得去总结什么?展望未来,它还将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前景?或者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改革路径?

一、目标教学:一个教学改革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1986年我国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大量的学生开始涌入初中学校,这个阶段恰恰又是整个教育基础非常薄弱的阶段。当大量的学生涌进学校后,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保证这些学生获得很好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即使山东省教育基础比较好的烟台市也出现了所谓“三六九”现象,即初中入学率为90%,合格率只有60%,辍学率达到30%。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的热点问题。这就是我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基础在哪里?当时,山东烟台在一些地方就开展了“分类指导”和“单元过关”的实验,从1982年起坚持探索了四、五年。所谓的“分类指导”就是要克服集体教学所产生的不适应学生差异的现状;“单元过关”就类似于现在人们所讲的单元形成性测试。但这些初步探索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指导,没有转变为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规范,所以它没有形成有效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到上海来讲学,他给我们带来四个理论:一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应该从清晰的可以实现、可以检测的目标开始,到教学目标的达到结束。二是掌握学习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进行反馈校正,实施个别化教学指导,进而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有效策略。三是形成性评价理论,促使我们整个的教学机制发生了变化。四是教学变量控制理论,即布卢姆研究提出了影响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叫做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教学的认知。他认为,这三个变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他还认为,影响教学变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有些是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有些是非常容易改变的。优化教学过程应该从那些可以改变的变量入手。至今我认为,认知前提、情感前提、教学的认知,还有课堂学习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些因素,应该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回过头来看看目标教学所走过的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借鉴实践阶段。在布卢姆来华讲学之前,华东师大的学者们翻译了他的很多著作,上海教研室左和金老师等在进行平面几何教学改革研究时就开始借鉴布卢姆的理论。但布卢姆的理论国内集中介绍并产生广泛影响,则是在布卢姆讲学之后。在他讲学之后,由于实践的需要,各地迅速学习他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有组织地借鉴他的理论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进行了目标科学化的尝试,然后把反馈校正的理论引用到课堂,这是我们第一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阶段是创新发展阶段。伴随着目标教学理论的逐渐成熟,目标教学实践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加蓬勃的发展。这个阶段我们经过了五六年的探索,短短几年之内召开了9次全国性的会议,出版了11部(套)著作,这些著作奠定了目标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是深化研究阶段。目标教学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初步探索之后,也可以说我们各个省、各个市在百家争鸣之后,我们采取了两个很重要的措施:一是1997年召开了全国目标教学十周年纪念会,瞿葆奎教授亲自到会给予指导,会议回顾和总结了目标教学十年的主要成就;二是在那个会议上我们决定,申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组织实施“九五”课题的研究。到2000年,我们完成了对目标教学集中攻关和深化研究。从此,对目标教学的许多问题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见解。

第四个阶段是寻求突破阶段。从2001年一2006年,目标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些同仁提出这样的问题:目标教学路在何方?在这个阶段,国家启动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许多地方认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价值主张和目标教学的一些研究和主张是有距离的。在这种背景下,有些地方放弃了目标教学研究,使目标教学研究进入了低谷期。

目标教学到底还有没有价值?目标教学应该怎样突破?这时,德州市教科所的王继海同志找到我,他们希望在德州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教育教学质量比较差的宁津县搞目标教学改革,我当然非常高兴,最终我们决定重新做当堂达标这个课题。2003年3月1日开题,三年之后,从中考这一个角度,教学质量从倒数到第一,倒数第二到全市第一。仅仅三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值得我们骄傲的,像江苏省的洋思中学,始终坚持了目标教学的基本理念,如当堂达标、当堂训练等,包括“堂堂清”、“节节清”都是建立在目标教学研究基础上的。再如,如今声誉日隆的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它的教学改革机制也是以明确目标、反馈校正、达标检测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二、目标教学的贡献:让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

目标教学为什么受到教师的欢迎,为什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非常有效?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教学的理论贡献 目标教学是一个受到实践工作者欢迎的、有切实的教学改革效果的教学流派。这个流派不是我们自封的,是很多学者给我们作的定位。一个教学流派必然有它的科学思想和理论基础。现在归纳来看,目标教学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学习。①相信学生。②通过教学目标分类使教学回到起点。教学的起点在哪ha?教学的起点应该基于知识的科学的目标分类。所以,我们提出教学活动应该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始到达成这些目标结束。③教学评价。今天搞新课程改革的同志们都讲,要搞发展性评价,目标教学强调的反馈校正的评价其实就是发展性评价。目标教学主张:教学评价的功能就是改进、完善师生的教和学,就是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让老师更有效地教学,这样的评价不是发展性的吗?这样的评价观是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观。我们可以说,目标教学评价观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甄别和分等为功能的传统教学评价观,它使教学评价真正回到了促进学生发展,回到了以学生为本。④单元控制。单元教学在西方、在国内都不是我们所独创的,但是,当我们把它和目标控制、反馈校正、变量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控制单位,也就是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机制。

(二)目标教学的实践贡献

目标教学的实践贡献是什么?就是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概念应该是我们的特色,是中国特色,这样的理念、思想、表述方式是中国特色的。国际上讲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其实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这项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把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追求了。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实践的贡献在于尝试、探索、实践追求有质量的教育。雄辩的事实证明:目标教学促进了各实验县区、乡镇、学校、班级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全国各地的目标教学实验区中涌现出了一批由后进变先进的学校、乡镇、县区。正因为如此,目标教学才在我国迅速传播和推广开来。参与实验研究的各单位的统计资料表明,平均分大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一至二个分数段,及格率、优秀率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20%左右,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促进了优秀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有了积极改善,教师越来越愿教,学生越来越愿学。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

任何教学改革是不是能够成功,判断的标准无非两条:一个是学生的发展,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目标教学对当代中国的教学改革到底有什么贡献?一句话,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以内容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我们的教学长期以来坚持以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到现在为止,老师们都知道教学的难点是什么?没有转化为有层次的目标的时候,这些难点和重点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明确的。这样以内容为导向控制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它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虽然重要,但是不能作为基础,在教学中期待学生发生行为变化比这种行为与什么内容相联系更为重要,内容就本身来说常常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内容中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作为难点和重点,作为教育改革、教学展开的载体和基础,必须转化为清晰的可以控制的目标才能够展开有效的教学过程。所以,我们认为,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是比较难以进行有效交流的。这样的教学,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是不清楚的。正是因为这样,也难以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反过来说,目标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之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起点:从模糊到明确。教学目标在目标教学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必须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始,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束。目标教学是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确立教学目标,并严格按照教学目标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来实施教学的。学生的达成水平、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是围绕既定目标进行的。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教学盲目、随意的状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②教学行为: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发展。由于目标教学期望通过以教学内容即知识为载体的教学实现学生的行为变化,教师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学生的行为变化、发展。③教学过程:从随意到可控。目标教学将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通过不断地反馈矫正来调控教学过程,使教师的教学不断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不可控状态,实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④教学形式:从群体到个别。目标教学将反馈矫正程序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可控性,而且为在群体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标准化、同步化对教学质量的达成造成的消极影响。在目标教学中,最常用的个别化教学措施是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⑤教学效果:从不可测到可测。目标教学建立了以行为分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提供了前提,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达成与否的不可测性。

三、目标教学现象反思:20年研究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与教训

(一)目标教学是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典范

这个所谓“典范”的评价,是瞿葆奎教授给我们作出的。他说:“或许可以这样说,遍布全国许多省市的目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借鉴国外教育教学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入开展群众中的教学改革成功的典范。”

今天,我们可以反思,为什么称之为一个典范?大概有四条理由:一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践问题,从教学改革的实践出发,不是盲目的: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紧密结合;三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效;四是对当代教学改革产生了它所应有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欣慰说,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二)目标教学的优势和局限

目标教学有它的特效,但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目标教学不能包冶百病,目标教学有所长必然有所短。目标教学的优势是高效率地实施双基教学,这是它的特效的地方。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目标教学是对中国双基教学的一个最新的发展。为什么它有效?因为它找到了实施双基教学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比如,从学期到单元到课时的教学设计的一整套策略;比如,一个完整的单元的课型结构,从单元前置教学、新授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到补偿课教学等;比如,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之下怎样实现个别化,我们提出集体教学、分类指导、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等策略;比如,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目标定向、限制课堂讲授的时间、教授新知识的新环节、精讲点拨、反馈校正、当堂达标、反馈达标等,这些策略和方法是不是有中国特色的?它是我们教师的创造,是中国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是本土化的、有特色的。目标教学的局限是如何解决高层次教学目标难题。与在双基教学方面实现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相比,在解决学生的智能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目标教学没有取得特别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双基”的达标和智能的发展、情感的发展规律是有差异的。达标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措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关注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但是我们却没有把它作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当我们把目标教学的追求和定位定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时候,老师们把自己的关注点大都放在传统的知识课堂教学领域时,就使得目标教学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情感发展方面具有了天然的局限性。

(三)目标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如此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教学改革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为什么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能取得这么明显的效果?这与目标教学找到了一条科学的群众性教学改革的路子不无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翟葆奎教授认为,我们的目标教学和青浦经验是两条道路,他说:或许这样说,青浦走的是一条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路子,这条路子和山东的目标教学是不同的,山东走的是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路子。专家们认为,这两条路子都是符合认识规律的,都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当时,中央教科所戴汝潜研究员说:其他地方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非是从这两条道路出发。

(四)教育科学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创新

教训来自于泰安的郊区。1987年开始做“当堂达标实验”之后,郊区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但后来由于好多原因郊区把这项改革放弃了。18年之后,泰安郊区不做的时候,德州的于津重新开展了“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实验”,又是三年,又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我们感到很欣慰。这说明,目标教学的效果是可以重复检验的,是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但是,泰安郊区和宁津的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教育改革不能走黑瞎子掰棒子的道路,必须持之以恒。

四、重新发现: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和作用

面对走过20年改革风风雨雨的目标教学,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会,其目的不是陶醉于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之中,去找回些许自豪,而是要在当今汹涌澎湃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重新找到它应有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目标教学在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到底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一)重新发现目标教学

2007年4月19至20日,教育部课程中心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质量监测分析会。到会的专家在分析学科试题科学性的时候,运用的工具是什么?——双向细目表。这是我们目标教学曾经探索和研究的东西。他们在谈到如何做到既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也要测评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时,认为应该研究如何测量那些具有外显行为水平的能力要求,等等。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到亲切,我感到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会重新找到其应有的价值和位置。

(二)坚持实践目标教学 我非常赞同常务副理事长敦教杰同志曾讲过的一番话。他说:对今天的教育,我们最缺乏的究竟是理念还是科学的超越?目标教学的实践让我感到都不是。我们最缺乏的,是实实在在的耐性和坚持,缺乏的是对细节的重视、关注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让人遗憾的是,目标教学的理念和操作规范我们还没有做好、做细、做到位,甚至还没有怎么做就被许多人放弃了。对于这样一番话,我感受很深。所以,今天我要强调的是,要重新让目标教学回到实践。回到实践干什么?

第一,回到实践:运用目标分类理论改进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钟启泉等主编、朱慕菊主审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有这样几个基本观点:“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的;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研究目标教学的同志们应该知道这些东西10年前、20年前我们已经这样要求了。但是,很遗憾的是,走进今天的新课程的课堂,老师们的教学目标大多数都不是这样制订的。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所以,我主张回到实践,用目标分类的理论解决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问题。

第二,回到课堂:运用反馈校正和教学变量的理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变了,师生互动多了,教学活跃了,学生敢说话了,这是可喜的变化,但是同时有的专家在忧虑两个问题: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到底高不高。第二,是不是降低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目标教学有它的绝招。要用反馈矫正的原理控制课堂的无效劳动,要用变量控制理论优化教学过程。这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机制。

第三,回到常规:运用目标教学的全程管理的理论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目标教学提出过全过程的教学管理主张。从教学设计到每一个课型的达标过程,包括当堂达标、单元达标、学期达标,到每一个环节怎么控制,都有系统的操作体系。比如,我们对单元的教学强调了“四个环节”,抓好“四个跟踪”。四个环节是:单元备课、单元授课、单元复习、单元验收;四个跟踪是:跟踪讲评、跟踪补缺、跟踪分析、跟踪验收。这些东西过时了吗?没有。但是很遗憾,教师已经陌生了,已经不掌握了。现在叫校本研究,单元教学设计是不是校本研究?是校本研究。我们不要被新的概念所迷惑,从而改变了放弃了过去有效的东西。

(三)积极创新目标教学

怎样创新?创新是难的,突破自己尤其是难上加难。我们认为,在坚持中创新,就是在坚持实践目标教学中创新;在服务中创新,就是在运用目标教学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创新,这是目标教学创新应该走的必由之路。

1.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外部控制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自觉和主动。反馈校正这套东西是外部控制系统,怎样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我们要十分关注这个重大课题。目标教学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情感前提”这一教学变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2.从关注学生的双基到关注创新的素质。目标教学在双基教学方面非常有效,在能力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能不能有所作为?这是挑战,目标教学与创新教育是不矛盾的,我作为山东省分管基础教育的一个地方负责同志,我在同时主持一个课题——创新教育,同时我也是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为什么?要解决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两个层面又是内在统一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些高层专家也是影响中国教育决策的专家,对目标教学有些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他们认为能力、情感这些目标是难以在每堂课里具体化的。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观察能力要不要培养?要培养。与每堂课没关系吗?与活动没有关系吗?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需要小学阶段整体培养,但是,必须落实在每一堂课里面、每一个活动里面。怎样制定这样的目标?应该明确,要每堂课中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来培养观察能力。我们历来主张,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用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行为化的语言来描述,我们应该从这里找到它的统一。能力发展的目标、情感发展的目标固然是长期的,是累计的,是内化的,但是也必须从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开始。所以,我相信,会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和突破点。

3.目标教学的创新应该从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我们认为,目标教学就其理论基础来讲是关注人的。有人讲,新课程改革很重大的理论贡献是关注学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目标教学在1993年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关注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当然这是布卢姆等教育家给我们提供的理论框架。但可以说,我们所提出的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和今天新课程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关注这些目标的实现?目标教学应该从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说到底,关注学生——“人”这个个体,包括他的幸福、他的发展。教育说到底它的功能是什么?一个是促进人的发展,第二个是为人的就业做准备,第三是为人的终生的生存、幸福生活打基础。如果教育不关注人,就难以实现这样的教育价值观。但是关注人很难,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为什么?应试教育的背景,考试升学的需要与它的关联度不高,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不能着急,但是我们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索。

我愿意与大家继续一道往前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中小学教学改革做一点贡献!

作者: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7期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上,1985年、1986年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一个决定、一部法律应该说影响了我们当代中国的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86年9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来华讲学。正是基于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布卢姆来华讲学之后,我国许多地方,如山东烟台、陕西西安、辽宁阜新等地开始借鉴布卢姆的理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期实现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由此诞生了我们至今仍然在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教学。

20年来,目标教学在群众性教学改革中历久不衰,影响至今,可以说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参与这项改革的同志们永远回味的东西。1996年,经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瞿葆奎教授提议,我们成立了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这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为一项教育改革项目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为什么专家们如此关注这项研究?因为它得到了广大第一线教师们的欢迎。目标教学举办的许多活动都超过了1000人的规模,在1999年的南宁会议上更是有8300位代表参加会议,创造了当代教学改革的奇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教学给当代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目标教学给当时的教学留下了什么?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们值得去总结什么?展望未来,它还将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前景?或者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改革路径?

一、目标教学:一个教学改革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1986年我国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大量的学生开始涌入初中学校,这个阶段恰恰又是整个教育基础非常薄弱的阶段。当大量的学生涌进学校后,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保证这些学生获得很好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即使山东省教育基础比较好的烟台市也出现了所谓“三六九”现象,即初中入学率为90%,合格率只有60%,辍学率达到30%。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的热点问题。这就是我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基础在哪里?当时,山东烟台在一些地方就开展了“分类指导”和“单元过关”的实验,从1982年起坚持探索了四、五年。所谓的“分类指导”就是要克服集体教学所产生的不适应学生差异的现状;“单元过关”就类似于现在人们所讲的单元形成性测试。但这些初步探索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指导,没有转变为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规范,所以它没有形成有效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到上海来讲学,他给我们带来四个理论:一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应该从清晰的可以实现、可以检测的目标开始,到教学目标的达到结束。二是掌握学习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进行反馈校正,实施个别化教学指导,进而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有效策略。三是形成性评价理论,促使我们整个的教学机制发生了变化。四是教学变量控制理论,即布卢姆研究提出了影响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叫做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教学的认知。他认为,这三个变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他还认为,影响教学变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有些是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有些是非常容易改变的。优化教学过程应该从那些可以改变的变量入手。至今我认为,认知前提、情感前提、教学的认知,还有课堂学习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些因素,应该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回过头来看看目标教学所走过的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借鉴实践阶段。在布卢姆来华讲学之前,华东师大的学者们翻译了他的很多著作,上海教研室左和金老师等在进行平面几何教学改革研究时就开始借鉴布卢姆的理论。但布卢姆的理论国内集中介绍并产生广泛影响,则是在布卢姆讲学之后。在他讲学之后,由于实践的需要,各地迅速学习他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有组织地借鉴他的理论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进行了目标科学化的尝试,然后把反馈校正的理论引用到课堂,这是我们第一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二阶段是创新发展阶段。伴随着目标教学理论的逐渐成熟,目标教学实践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加蓬勃的发展。这个阶段我们经过了五六年的探索,短短几年之内召开了9次全国性的会议,出版了11部(套)著作,这些著作奠定了目标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三阶段是深化研究阶段。目标教学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初步探索之后,也可以说我们各个省、各个市在百家争鸣之后,我们采取了两个很重要的措施:一是1997年召开了全国目标教学十周年纪念会,瞿葆奎教授亲自到会给予指导,会议回顾和总结了目标教学十年的主要成就;二是在那个会议上我们决定,申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组织实施“九五”课题的研究。到2000年,我们完成了对目标教学集中攻关和深化研究。从此,对目标教学的许多问题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见解。

第四个阶段是寻求突破阶段。从2001年一2006年,目标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些同仁提出这样的问题:目标教学路在何方?在这个阶段,国家启动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许多地方认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价值主张和目标教学的一些研究和主张是有距离的。在这种背景下,有些地方放弃了目标教学研究,使目标教学研究进入了低谷期。

目标教学到底还有没有价值?目标教学应该怎样突破?这时,德州市教科所的王继海同志找到我,他们希望在德州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教育教学质量比较差的宁津县搞目标教学改革,我当然非常高兴,最终我们决定重新做当堂达标这个课题。2003年3月1日开题,三年之后,从中考这一个角度,教学质量从倒数到第一,倒数第二到全市第一。仅仅三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值得我们骄傲的,像江苏省的洋思中学,始终坚持了目标教学的基本理念,如当堂达标、当堂训练等,包括“堂堂清”、“节节清”都是建立在目标教学研究基础上的。再如,如今声誉日隆的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它的教学改革机制也是以明确目标、反馈校正、达标检测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二、目标教学的贡献:让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

目标教学为什么受到教师的欢迎,为什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非常有效?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教学的理论贡献

目标教学是一个受到实践工作者欢迎的、有切实的教学改革效果的教学流派。这个流派不是我们自封的,是很多学者给我们作的定位。一个教学流派必然有它的科学思想和理论基础。现在归纳来看,目标教学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学习。①相信学生。②通过教学目标分类使教学回到起点。教学的起点在哪ha?教学的起点应该基于知识的科学的目标分类。所以,我们提出教学活动应该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始到达成这些目标结束。③教学评价。今天搞新课程改革的同志们都讲,要搞发展性评价,目标教学强调的反馈校正的评价其实就是发展性评价。目标教学主张:教学评价的功能就是改进、完善师生的教和学,就是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让老师更有效地教学,这样的评价不是发展性的吗?这样的评价观是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观。我们可以说,目标教学评价观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甄别和分等为功能的传统教学评价观,它使教学评价真正回到了促进学生发展,回到了以学生为本。④单元控制。单元教学在西方、在国内都不是我们所独创的,但是,当我们把它和目标控制、反馈校正、变量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控制单位,也就是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机制。

(二)目标教学的实践贡献 目标教学的实践贡献是什么?就是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概念应该是我们的特色,是中国特色,这样的理念、思想、表述方式是中国特色的。国际上讲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其实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这项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把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追求了。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实践的贡献在于尝试、探索、实践追求有质量的教育。雄辩的事实证明:目标教学促进了各实验县区、乡镇、学校、班级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全国各地的目标教学实验区中涌现出了一批由后进变先进的学校、乡镇、县区。正因为如此,目标教学才在我国迅速传播和推广开来。参与实验研究的各单位的统计资料表明,平均分大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一至二个分数段,及格率、优秀率都提高或高于对比班(学校、乡镇)20%左右,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促进了优秀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有了积极改善,教师越来越愿教,学生越来越愿学。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

任何教学改革是不是能够成功,判断的标准无非两条:一个是学生的发展,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目标教学对当代中国的教学改革到底有什么贡献?一句话,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以内容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我们的教学长期以来坚持以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到现在为止,老师们都知道教学的难点是什么?没有转化为有层次的目标的时候,这些难点和重点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明确的。这样以内容为导向控制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它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虽然重要,但是不能作为基础,在教学中期待学生发生行为变化比这种行为与什么内容相联系更为重要,内容就本身来说常常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内容中做些什么,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作为难点和重点,作为教育改革、教学展开的载体和基础,必须转化为清晰的可以控制的目标才能够展开有效的教学过程。所以,我们认为,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是比较难以进行有效交流的。这样的教学,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是不清楚的。正是因为这样,也难以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反过来说,目标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之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起点:从模糊到明确。教学目标在目标教学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必须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始,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束。目标教学是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确立教学目标,并严格按照教学目标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来实施教学的。学生的达成水平、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是围绕既定目标进行的。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教学盲目、随意的状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②教学行为: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发展。由于目标教学期望通过以教学内容即知识为载体的教学实现学生的行为变化,教师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学生的行为变化、发展。③教学过程:从随意到可控。目标教学将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通过不断地反馈矫正来调控教学过程,使教师的教学不断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不可控状态,实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④教学形式:从群体到个别。目标教学将反馈矫正程序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可控性,而且为在群体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标准化、同步化对教学质量的达成造成的消极影响。在目标教学中,最常用的个别化教学措施是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⑤教学效果:从不可测到可测。目标教学建立了以行为分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提供了前提,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达成与否的不可测性。

三、目标教学现象反思:20年研究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与教训

(一)目标教学是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典范

这个所谓“典范”的评价,是瞿葆奎教授给我们作出的。他说:“或许可以这样说,遍布全国许多省市的目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借鉴国外教育教学思想,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入开展群众中的教学改革成功的典范。”

今天,我们可以反思,为什么称之为一个典范?大概有四条理由:一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践问题,从教学改革的实践出发,不是盲目的: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紧密结合;三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效;四是对当代教学改革产生了它所应有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欣慰说,这样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二)目标教学的优势和局限

目标教学有它的特效,但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目标教学不能包冶百病,目标教学有所长必然有所短。目标教学的优势是高效率地实施双基教学,这是它的特效的地方。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目标教学是对中国双基教学的一个最新的发展。为什么它有效?因为它找到了实施双基教学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比如,从学期到单元到课时的教学设计的一整套策略;比如,一个完整的单元的课型结构,从单元前置教学、新授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到补偿课教学等;比如,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之下怎样实现个别化,我们提出集体教学、分类指导、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等策略;比如,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目标定向、限制课堂讲授的时间、教授新知识的新环节、精讲点拨、反馈校正、当堂达标、反馈达标等,这些策略和方法是不是有中国特色的?它是我们教师的创造,是中国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是本土化的、有特色的。

目标教学的局限是如何解决高层次教学目标难题。与在双基教学方面实现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相比,在解决学生的智能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目标教学没有取得特别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双基”的达标和智能的发展、情感的发展规律是有差异的。达标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措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关注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但是我们却没有把它作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当我们把目标教学的追求和定位定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时候,老师们把自己的关注点大都放在传统的知识课堂教学领域时,就使得目标教学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情感发展方面具有了天然的局限性。

(三)目标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如此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教学改革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为什么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能取得这么明显的效果?这与目标教学找到了一条科学的群众性教学改革的路子不无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翟葆奎教授认为,我们的目标教学和青浦经验是两条道路,他说:或许这样说,青浦走的是一条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路子,这条路子和山东的目标教学是不同的,山东走的是一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路子。专家们认为,这两条路子都是符合认识规律的,都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当时,中央教科所戴汝潜研究员说:其他地方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非是从这两条道路出发。

(四)教育科学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创新

教训来自于泰安的郊区。1987年开始做“当堂达标实验”之后,郊区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但后来由于好多原因郊区把这项改革放弃了。18年之后,泰安郊区不做的时候,德州的于津重新开展了“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实验”,又是三年,又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我们感到很欣慰。这说明,目标教学的效果是可以重复检验的,是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但是,泰安郊区和宁津的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教育改革不能走黑瞎子掰棒子的道路,必须持之以恒。

四、重新发现: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和作用

面对走过20年改革风风雨雨的目标教学,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纪念会,其目的不是陶醉于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之中,去找回些许自豪,而是要在当今汹涌澎湃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重新找到它应有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目标教学在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到底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一)重新发现目标教学

2007年4月19至20日,教育部课程中心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质量监测分析会。到会的专家在分析学科试题科学性的时候,运用的工具是什么?——双向细目表。这是我们目标教学曾经探索和研究的东西。他们在谈到如何做到既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也要测评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时,认为应该研究如何测量那些具有外显行为水平的能力要求,等等。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到亲切,我感到目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会重新找到其应有的价值和位置。

(二)坚持实践目标教学

我非常赞同常务副理事长敦教杰同志曾讲过的一番话。他说:对今天的教育,我们最缺乏的究竟是理念还是科学的超越?目标教学的实践让我感到都不是。我们最缺乏的,是实实在在的耐性和坚持,缺乏的是对细节的重视、关注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让人遗憾的是,目标教学的理念和操作规范我们还没有做好、做细、做到位,甚至还没有怎么做就被许多人放弃了。对于这样一番话,我感受很深。所以,今天我要强调的是,要重新让目标教学回到实践。回到实践干什么?

第一,回到实践:运用目标分类理论改进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钟启泉等主编、朱慕菊主审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有这样几个基本观点:“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的;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研究目标教学的同志们应该知道这些东西10年前、20年前我们已经这样要求了。但是,很遗憾的是,走进今天的新课程的课堂,老师们的教学目标大多数都不是这样制订的。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所以,我主张回到实践,用目标分类的理论解决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问题。第二,回到课堂:运用反馈校正和教学变量的理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变了,师生互动多了,教学活跃了,学生敢说话了,这是可喜的变化,但是同时有的专家在忧虑两个问题: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到底高不高。第二,是不是降低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目标教学有它的绝招。要用反馈矫正的原理控制课堂的无效劳动,要用变量控制理论优化教学过程。这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机制。

第三,回到常规:运用目标教学的全程管理的理论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目标教学提出过全过程的教学管理主张。从教学设计到每一个课型的达标过程,包括当堂达标、单元达标、学期达标,到每一个环节怎么控制,都有系统的操作体系。比如,我们对单元的教学强调了“四个环节”,抓好“四个跟踪”。四个环节是:单元备课、单元授课、单元复习、单元验收;四个跟踪是:跟踪讲评、跟踪补缺、跟踪分析、跟踪验收。这些东西过时了吗?没有。但是很遗憾,教师已经陌生了,已经不掌握了。现在叫校本研究,单元教学设计是不是校本研究?是校本研究。我们不要被新的概念所迷惑,从而改变了放弃了过去有效的东西。

(三)积极创新目标教学

怎样创新?创新是难的,突破自己尤其是难上加难。我们认为,在坚持中创新,就是在坚持实践目标教学中创新;在服务中创新,就是在运用目标教学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创新,这是目标教学创新应该走的必由之路。

1.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外部控制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自觉和主动。反馈校正这套东西是外部控制系统,怎样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我们要十分关注这个重大课题。目标教学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情感前提”这一教学变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2.从关注学生的双基到关注创新的素质。目标教学在双基教学方面非常有效,在能力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能不能有所作为?这是挑战,目标教学与创新教育是不矛盾的,我作为山东省分管基础教育的一个地方负责同志,我在同时主持一个课题——创新教育,同时我也是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为什么?要解决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两个层面又是内在统一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些高层专家也是影响中国教育决策的专家,对目标教学有些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他们认为能力、情感这些目标是难以在每堂课里具体化的。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观察能力要不要培养?要培养。与每堂课没关系吗?与活动没有关系吗?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需要小学阶段整体培养,但是,必须落实在每一堂课里面、每一个活动里面。怎样制定这样的目标?应该明确,要每堂课中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来培养观察能力。我们历来主张,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用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行为化的语言来描述,我们应该从这里找到它的统一。能力发展的目标、情感发展的目标固然是长期的,是累计的,是内化的,但是也必须从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开始。所以,我相信,会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和突破点。

3.目标教学的创新应该从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我们认为,目标教学就其理论基础来讲是关注人的。有人讲,新课程改革很重大的理论贡献是关注学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目标教学在1993年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关注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当然这是布卢姆等教育家给我们提供的理论框架。但可以说,我们所提出的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和今天新课程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关注这些目标的实现?目标教学应该从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说到底,关注学生——“人”这个个体,包括他的幸福、他的发展。教育说到底它的功能是什么?一个是促进人的发展,第二个是为人的就业做准备,第三是为人的终生的生存、幸福生活打基础。如果教育不关注人,就难以实现这样的教育价值观。但是关注人很难,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为什么?应试教育的背景,考试升学的需要与它的关联度不高,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不能着急,但是我们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索。

我愿意与大家继续一道往前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中小学教学改革做一点贡献!

作者: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7期

第四篇: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

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常力源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得出结论: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

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可见。这一命题不仅涵盖了前两个界定,而且揭示了前两个界定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一界定,是对前两个界定的综合①。

所以,教育要关注人的本质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关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的需要的关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和归宿。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了我们新的契机,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去关注受教育者的各种需要,能够创造环境去推动受教育者的本质发展。社会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育关注的是人。人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的,所以教育必须关注生活。然而,我们以往的教育没能给予学生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只是给予了学生走向分数的通行证。言重一点,学生成为了书本知识的奴隶,变成了“学奴”。而学生一旦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格的独立,就无所谓真正的心灵感受,他的精神世界就会贫瘠,精神家园就会荒芜。教育只有回归到学生所处的生活世界中去,才能彰显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树立了社会体验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体验中得到启迪的教育,这种教育更注重书本知识以外的品质教育、生活教育,是从实践出发,朝生活开放,向内心求证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四体验”课程建设。让学生走入社会的大课堂。即高一学生体验军营生活,高二学生体验农村生活,高三学生体验工厂生活,全体学生体验社区生活。学生利用寒暑假去见习社区干部、参加社区建设、参与志愿者行动。同时,我们还在全国文明社区咸嘉湖社区建立了一个“爱心超市”,定期组织学生捐赠日用品、慰问贫困家庭,受到了团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我们与友好单位合作,建立起一个学军基地、三个学农基地和三个学工基地。每一次活动进行十天。学军活动,把学生带到军营中,与战士们同训练、同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纪律与团结:学农活动,把学生带到浏阳、宁乡等偏远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学生体验到诚实与生命的尊严,很多学生离开农家时,泪流满面;学工活动,把学生带到现代企业,与工人师傅一起劳动,让学生体验到严谨与效率。

在社会体验教育中,自主教育是核心。学生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会自主实践、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反思。这是一个实践内化为意’识,意识指向自我,然后去控制和调节自我,使之更正确、更积极地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着力引导学生由追求物质享受向追求精神自我的方向发展;由对外部世界的批评向对自我世界的构建转变;由随波逐流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方向逼近。我们希望,通过体验形成一种情感,由情感凝聚成道德,道德再上升为人格与人生价值的追求。

创新教育:关注学生的思维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人自身的发展来看,创新是人的本性。创新素质。不仅决定着个体未来的生活质量,而且维系着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我们努力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精神,着力点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新问题的意识;创新能力,则指创新的基本本领,包括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选择、辨别信息的能力等:创新人格,指的是富有创新性的人格特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创新素质教育落实在所有课程之中。在遵循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的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发挥自主权,做到课堂“三拓展”,即向课堂外拓展、向学科前沿拓展和向学生的个性拓展,打破“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封闭状况,关注前沿学科研究成果,重视学生心灵自由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性,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还举办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学校科技节,我们聘请刘筠、黄伯云、朱作言、何继善、张履谦等院士为学生举办讲座,并组织学生开展自制机器人比赛、航模机模比赛、化学试验比赛等。科技节参与人数之广、活动内容之多、奇思妙想之丰富,让人不得不赞叹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说,科技节是他们最为快乐的节日。

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如今已初见成果。今年。在全国中学生小发明创新大赛中,我们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两名学生代表国家分别参加数学、生物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双双折桂。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要建立民主、自由、和谐的精神环境,这样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进发。要建立平等、合作、理解韵新型师生关系,要努力实现“五个解放”,即解放学生大脑,让他们自由驰骋: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眼观六路;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自主去做;解放学生的脚,让他们,自由行走。要允许怪异想法的存在,鼓励学术的自由探讨,营造标新立异的氛围与环境。同时,要特别注意,创新素质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的,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创新素质。国际视野:关注学生的未来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加强国际视野教育,有利于加强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相互间的认同,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2003年,我们引进了英国“A—LEVEL”课程,创建了湖南师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2006年,我们又引进了SUC课程体系,为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学生搭建了平台。三年来,参加雅思考试的学生,大部分拿到了6,5分。申请到了国外大学的深造资格。

此外,我们还先后与澳大利亚史宾威中学、英国布鲁克豪斯学院、加拿大南波特中学、韩国仁川晓星高等学校缔结为友好姊妹学校,经常开展校际间的交流互访活动。今年,英国“精英人才的摇篮”伊顿公学还派出教师到学校讲学。

从去年至今。我们先后组织了200多名学生访问韩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出访时,学生住在外国学生的家中;回访时,外国学生住在我们学生的家中。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又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一位正留学牛津大学的学生。在写给我们的信中说:是湖南师大附中的教育。让我在世界知名大学如鱼得水。

国际视野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对待异域文化,我们要提倡国际理解,采取尊重、宽容、民主、正义、仁爱与和平的态度,以文化合作与生活理解为核心,致力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同时,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决反对对民族文化的妄自菲薄,坚决抵制对民族文化的“自殖民化”,坚决摒弃对民族文化的自我放逐。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粘合剂,一旦摧毁,这个民族就成为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主体性的民族。因此,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民族文化的自主性,是当代教育无可推卸的责任!但文化自主性的坚持,并不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封闭。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文化,教育要使人学会与不同文化进行沟通和对话,学会吸收异质文化的有益成果,学会对自身文化的承续嫁接。

第五篇: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关注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60页)在人类社会中,人是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人有自身的、现实的发展需求,其内在的情感、精神以及价值、理想等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劳动生产中,其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一切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情爱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政党关系等,进而形成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产业之间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体现着人的本质。因此,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而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

人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是人的价值与全部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的价值是抽象的,而社会关系则是我们能够切实体会到的,相对来说它也是现实的。人的价值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一个人只有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才能创造财富,实现并证明自身的价值,以此推动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价值的实现无不受到这些关系的制约,并取决于这些关系的认可;我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其实可以等同于个体对社会群体的贡献。其贡献的大小基本上可以通过人们对你的尊重程度来得到反映,也就是说人的价值只有

通过人的社会关系来判断。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坚持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其科学性就在于谋求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人的发展需求,关心人的利益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人的全面发展是科

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理解了人的本质,深刻领会人的本质的哲学内涵和意义,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适时、恰当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内在发展的需求变化来调整我们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下载关注人的发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人的发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生产

    关注粮食安全发展粮食生产 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世界性的粮食安全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虽然目前国内粮食市场总体稳定,但着眼大局和长远,要确保立足......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 群众满意学校民主评议活动工作汇报 自开展“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满意学校民主评议活动 以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局下发的群众满意活动实施方案,根据......

    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这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应试教育”把“......

    《关注国家发展》教案

    关注国家发展 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含义、核心内容;懂得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在科学技术、教育方面的成......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

    广泛推行“一窗通”登记注册服务。完善和建立了上门服务、约谈服务、手机短信提醒服务、互联网QQ群组服务、“12366”语音服务、候等服务和大厅局长值班制、延时办理制等系......

    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一、放缓互动速度,改变发言顺序 首先,我们需学会等待,留出一点时间给学困生消化知识。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会 等待,意味着教师善于在下一个路口等待学生。”......

    关注民主服务发展总结

    林口县司法局2014年度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行风评议活动总结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林口县司法局将“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活动与社会......

    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包钢八中曹诚近日,有幸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收获颇丰,本届论坛围绕“特色、创新、规律、质量”的主题,就如何提高校长的办学治校能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