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共)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随着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由此打破,而大国崛起的旅程也由此真正地揭开序幕。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发展史无疑对而今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经济是基础。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稳坐世界霸主的位置,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殖民领土,让18世纪的英国真真正正完成了大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市场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建立论。亚当斯密的《国富》将自有资本和自由竞争的理念将英国经济真正推向世界的中心,此后的百年自由经济理念在世界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要发展的中国首先经济必须要抓起,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在中国现今国情上说,这些成果相比于发达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望取得更辉煌的成果。总之,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更体现在民众与领导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而在政治这一环节中,体制创新是一个大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但却沉溺于封建体制,不思进取,最终霸主地位被象征资本主义文明——英国所取代。因为,英国在同一时期进行了艰辛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才打下了未来日不落帝国的体制——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先进文明的代表,使得工业先声在英国奏响,世界的天平也由此向西欧的一个偏僻小岛——英格兰倾斜。回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我们会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体制创新对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作用。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旋律在全世界激荡的时代。我们的邻居——日本,也避免不了与我们相同的命运。黑船事件之后,日本深刻认识到了封建体制的腐朽,决心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得以避免中国的厄运。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醉生梦死,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华夏大地一片震惊。然而,为时已晚,中国的灾难从此以后接踵而至。
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已开始。在政治体制方面提出“一国两制”,在港澳回归后已付诸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建立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的结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正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弊端,国家必须加强适当的宏观调控。中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显然这个体系仍然很不完善,它一不健全,二未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三就是法律权威性不够。我国必须加快各种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尤其是在农村立法方面),然后就是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建设和监督,严禁腐败贪污,还有就是要加强地方法律法规的建设。而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揭开了中国体制创新的新篇章,对于中国这又是一次勇敢的伟大尝试。今天的中国已经正在迈向更高程度的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时刻谨记:中国仍旧需要进行不断的进行体制创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体制的僵化。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谈及大国之谜时,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些思想文化生的辉煌无疑为英国的大国之路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在法国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的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十一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法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根源也许就在于其对本国思想文化的重视与坚守。二战后本该萎靡不振的日本却以惊人的速度使经济得到恢复并进一步得到发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日本对本国教育事业的大量投入,由此培育出大量的新时代人才,为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无疑有着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而面对传统文化,如今的中国要做到的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同时进行文化创新,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使其能够绵延不绝的发展。此外,中国目前还必须高度重视的便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人口带来的压力十分巨大,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当我们通过发展教育来培养人才时,我们所得到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对于教育的投资毋庸置疑是十分必要的,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已经成文中国深化改革刻不容缓的一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说60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而拥有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科技创新的能力。二战刚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便提出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五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计算机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二十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大国崛起都有其特有的机遇。但历史并没有偏袒谁,对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来说,挑战也是机遇。第三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必须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同时推动科技的不断发展:
1、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加强国家宏观指导
3、强调原始性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4、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5、加强技术预见研究
7、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8、坚持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曾经的大国在没落后又重新崛起,这一个过程历经无数失误和苦难,用无数的鲜血铺下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仅要总结自身的错误和经验教训,还要像其他大国借鉴,从他们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启发,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只有如此,中国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
第二篇:大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与“中国梦”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以什么样的胸怀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又该如何的和平发展?
回首近代以来,国家面临瓜分割据的危险,帝国主义的阴霾挥之不去,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何言“中国梦”? 当英国的蒸汽机发出声响进行工业革命时,当法国的大革命传播的自由民主思潮席卷欧洲时,当美国完成南北统一高速发展工业时,欧洲的强国逐渐登场,引领了欧洲翘楚全球的新时代。此时我们的大清王朝在做什么?正沉浸在天朝大国中固步自封,只有小农经济下的自欺欺人。“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只有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才会避免走错路、弯路。只有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国家的繁荣昌盛,个人的全面发展。
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庆祝美国诞辰100周年,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而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经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曾经的学生俨然成为了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怀着虚心严谨的态度,向他国家学习,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世纪中期,正当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之路上快速前进时,日本在幕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主导下,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缓慢。1853年“黑船来航”事件后,日本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在此情况下,日本有志之士意识到只有推翻幕府政权,发展经济,才能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于是日益壮大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以“还政天皇”为旗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广大农民也进行反抗斗争。随后日本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这就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并逐步废除了与欧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一、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日本是善于学习的民族,从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佛学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失败和日本被美国的黑船打开国门以后,日本就意识到只有敞开国门,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走上强国之路。敞开国门,使日本能够和当时西方先进的国家有了充分的接触和交流,也使日本深切懂得只有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才能救国的道理,于是就派遣了一批有志青年到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随后爆发了明治维新运动。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日本已然一个世界强国,但它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却从未停止过,众所周知日本的丰田汽车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丰田公司不仅有先进的技术,更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有不断地尝试和创新的进取精神。如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深。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们在保留自身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更应当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积极汲取现代文明精华,“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所以在日本二战结束后,尽管战后满目疮痍、复员军人人满为患,日本依旧可以在六十年代进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就是凭借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的政策。
三、日本崛起,得益于自下而上的社会改革。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破除旧的政治体制、废藩置县、改革封建身份、废除封建俸禄、地税改革、教育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召开国会,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的因素有经济、军事、人民信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若干个独立政权。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应汲取他人的长处,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引领新航程,中国梦饱含民族魂。从中华民族独立梦到两弹一星梦,从奥运世博梦到飞天遨游,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是自强之梦。在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正以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姿态来迎接新的挑战,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将一步步的走向繁荣与昌盛。
第三篇:大国崛起对中国梦的启示
大国崛起对中国梦的启示
自15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相互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当今,中国梦这一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还要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知识,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去实现。
《美国》
从1789年联邦宪法通过正式立国算起,美国至今只有225年的历史,是世界诸大国中最年轻的一个。但是,其发展和崛起的速度却令人诧异。诚然,美国的成长史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最了不起的发展之一。从西方兴起的大背景而言,美国成功的思想根源无疑与所谓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关。这种自由主义思想并非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能够根据人类的意志合理地设计和决定世界,而是突出人类理性的限度,强调人们在改变已经发展起来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时,要尽可能地创新而不是革命,这种自由主义的传统突出地表现在英美的经验主义。在美国制宪立国时,正是在这样的经验主义指导下,英国的普通法,北美殖民地的自治经验和原有的基本法(特许状),才提炼并凝固为美国宪法。在以后的宪政实践,特别是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呵护和民众对宪法的尊重中,美国宪法逐渐发展为一种宪政制度,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应该被看作是美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今天世界上的200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效仿美国制定了成文宪法就是一个明证。纽约大学讲座教授伯纳德·施瓦茨曾经指出:“美国对人类进步所作的真正贡献,不在于它在技术、经济或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在于发展了这样的思想:法律史制约权力的手段。”
反观东半球的中国,虽然国情和群众基础,国家性质在很大部分上决定了我们要制定一部怎样的法律,对于美国的宪法不可能是依样画葫芦,但宪法涉及到的思想和精髓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德国》
从分裂走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走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给全世界带来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融入世界,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家,这颗欧洲的后起之星,就是德国。
德国的教育制度在很多国家看来是很成功的,这源于二战之前“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经济和教育制度的极大重视。在德国最穷的时期,教育的身影依旧看得见,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提供充分的资源让人民获取知识。也就是这样的对教育的重视,在诺贝尔获奖史上,德国的大学教授就占了29位。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培养同样重要,现今中国的教育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完善和改进,尽可能让大多数人民享受受教育的权利,精心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战期间,德意志分裂为两部分,德国人民几乎失去了理智,在历史上写下了最为黑暗的一页。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他跪倒在地,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他们讨论但是没有激烈争论,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接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德国面对二中的态度与日本截然不同,没有回避,而是用于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种态度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甚至对德国更加尊敬,让德国复兴了许多。反观中国,很多事情上中国人民都在推卸责任,掩埋事实并蓄意篡改,这种行为只会带来一时的利益而没有长远的好处。中国梦的书写,需要的是德国这样的诚恳态度和真实的做法,不加以回避,让世界以另一种眼光看待,才是中国梦的憧憬所在。
《日本》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不愿意去了解他们的经济文化发展,却对过去的历史刻骨铭心。诚然,历史不能忘记,但是要有发展的眼光。作为一个二战后的战败国,日本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创造世界经济史上医大奇迹,取决的因素很多,但纵观长期历史,日本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民族凝聚力是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胜宝典。当今世界,无论是科技还是企业公司都需要创新意识,知识的更新之快让许多旧事物遭到淘汰,日本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然后不断尝试和创新进而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民的信仰和追求,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当今社会,这种民族凝聚力都推动着日本向前进步。明治维新时期,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革新,成为推进改革的骨干,对日本的发展有带领作用。涩泽荣一弃政从商,成为19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企业家,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要用于创新,敢于拼搏,善于学习周边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知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传统名族文化精神,一步一步实现复兴中国的强国梦。
《英国》纵观英国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其制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国王对英国人来说,只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英国封建主义是庄园制,各庄园之间的主人是独立的,谁也不干扰谁,皇室也不会去干涉贵族,这种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已经是英国皇室约定俗成的规则,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伊丽莎白遵守了这一游戏规则,所以她带领英国走上了最辉煌的道路。当约翰王以不断的提税和不断的战败惹怒了英国贵族时,只好妥协。于是《大宪章》出现了。《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
后来,当查理一世强制解散议会,打破了“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规则时,引发了光荣革命,被送上断头台,从此开始了英国进入现代科技的道路。由此可见,专制统治必将磨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英国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先驱者,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发展进步的保证。莎士比亚是英国的伟大天才,其本身的才华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人类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快速崛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革命。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诞生出了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引导着人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经典力学的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此外,还有专利保护的实行,很大程度的鼓励了英国人民的创造。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抓住机遇,适时的改革,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第四篇:观看《大国崛起》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观看《大国崛起》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纪录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俄国、法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这九个国家在世界近代时期崛起的历程。而其中唯一一个亚洲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的崛起,令我最为印象深刻。
日本,太平洋有西岸的一个岛国,本是一个贫穷落后并且封闭的封建小国。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迅速工业化,经济开始腾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但令全世界震惊的是,日本作为二战后的战败国,竟在短短20余年间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直逼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可以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郭嘉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在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实行的大化革新,其实基本上就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复制,甚至日本的文字,所谓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实也是来自中国的汉字。不夸张地说,若没有中华经济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生活在蛮荒蒙昧的时代的日子必然会更加漫长而黑暗。而在近代历史上,从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时光里:甲午海战割台湾、八国联军主力烧北京、九一八割满洲、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这个从中国获益无数的国家反过来主导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史。但是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化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帝国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以无可置疑的成绩单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优秀。看完《大国崛起》,更坚定了我一向的看法:日本的崛起,不是如西班牙般的勇于闯荡与开放,不是如荷兰的民间小资本家自发组织协调社会发展,也不是如英国般的科技进步引导工业革命,更不是如法国大革命那样扫荡一切旧王权。日本的崛起正在于其民族的一向善变善学的特点!
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在1871年派遣使节出使欧美各国。那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这种大范围的教育给日本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派留学生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缩短与西方列强国家的距离。
日本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并且能大力推进改革,转变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当我们的统治者还在紫禁城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屑于西方的高新科技时,甚至我们的慈禧太后还认为火车是会发出巨声的怪物,竟用马来拉动火车;而日本则大力引进西方科技和人才。当我们的统治者还会用大笔军费来建设自己豪华的行宫时;日本则在大力发展他们的军事。当我们的人民沉迷于鸦片,整日无所事事时;日本的人民则在努力的吸取知识…这一系列的行为大概和两国不同的文化习惯有关,中国自古以来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朝是对自己的定义,我们有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经济科技水平,我们是强国,虽然在末期曾有不少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但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无能软弱,最后无疾而终。而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过去,看到强大的中国,便向中国学习,以中国为师,后来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便舍弃了中国,转向西方列强,以西方为师。这种善于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得到了迅速的崛起。经济决定政治,一国想要崛起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有商业自由和学术自由,很难想象一个钳制言论、窒息学术的国家,会有真正、持久的经济繁荣。
结合我国实情,首先要从国家宏观控制出发,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经济制度。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模式才能更好、更顺利的发展。中国现在政治安定,国内外环境都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日本人都是抱着一种敌视的态度,感觉就像对日本的敌视已经渗到我们的骨子里了,因此我们对日本也就本能的有一种抗拒,不愿去了解和日本有关的东西,而政府也没有刻意地去改变这一点,就像日本对华援助,如果不上这门中日关系,我想我一直都不会知道有这样的事的,在北京,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乘坐地铁,但那其中又有几个人知道那其中有日本人的帮助呢?的确,日本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我们是不应该忘记,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应该一直沉浸在过去,历史的车轮是不断前进的,我们不能一直带着成见去看日本,一直不去了解他们,我们也应该慢慢学会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日本,看到他们的长处,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他们的例子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促进和完善我们的发展,这样,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对于日本我们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可是我们还要尊重我们国家的客观实际,学以至用啊,落实了才是真的啊。
我国是一个后起勃发的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应利用入世的大好时机迅速和平崛起。
第五篇: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崛起原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葡萄牙和西班牙: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见证了两个超级大国的诞生,它们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通过跨海航行,葡萄牙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从西班牙抵达了美洲,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随着新航线的不断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也不断通过一路的殖民掠夺,瓜分着世界,分别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殖民帝国。然而,这两个在十六世纪上半叶发展至鼎盛的超级大国却没能得以长久地繁荣与兴盛,由于他们没有对工商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快走向了落末。由此可见工商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同样适用,始终不要忽视工商业的重要性。
2、荷兰:通过设计制造造价低廉的船只进行跨海贸易,并因为有利的地理位置,迅速占据了市场,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一半的贸易,并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成为十七世纪的佼佼者。直至今天,他们开创的商业规则仍然产生着影响。由于我国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的自然条件优于荷兰,如果能再加以对商业的发展,也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对航海探险与贸易的支持、开明的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牛顿、瓦特的重大发现与发明,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但到后来,繁多的殖民地渐渐成为了英国的负担,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我国通过采用适合的政治制度,开明开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不盲目肆意扩张领土范围,不断调整,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制度。
4、法国:由于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爱,使启蒙思想在整个法国得以传播,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随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拿破仑的出现,使法国走向强大。但由武力取得的大势并不能得以长久地维持。二战后,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引导下,再次走向辉煌。我国应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养,贯彻落实扫盲政策,坚持走独立和谐自主发展道路。
5、德国:由于长期对统一的渴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由于长期对教育与科技的重视,使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站稳了脚跟。二战后,最终和平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对于我国的启示:保证领土统一与完整这一经济发展重要前提,并时刻将对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6、日本:随着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展,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并开始了工业化发展,大久保利通的拿来主义,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二战后,在美国的帮扶下,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并在明治维新运动百年之际,成为仅次于美国与苏联的经济强国。我国应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开展对经济的发展。应视日本帝国殖民侵略为警钟,不迷信动用军事力量进行侵略占有,始终将互利共赢作为国际合作发展方针。
7、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使其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但因农奴制,逐渐落后于完成工业化的英法等国。随着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出现,俄国逐渐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向了繁荣与辉煌。发现并始终贯彻落实适合自身的发展政策制度,不使其成为禁锢我国经济发展的枷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8、苏联:诞生于十月革命,在列宁的引导下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并吸引了外国的投资者。斯大林将国家重心放在工业化上,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其成为工业强国,并经受住了二战的考验。对于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我们,应在多学习借鉴苏联的发展道路与策略,给予工业发展足够大的重视的同时,充分利用发挥我国自有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9、美国:最早由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开始自制管理生活,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使其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解决奴隶制,林肯总统带领北方赢得了内战的胜利。西进运动之后,在爱迪生的带领下,美国进入电气时代,不断的发明创新使美国不断发展。随着自由竞争,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诞生,使社会两极化严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将美国带出经济危机的困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契机,美国逐渐走上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我们应注重发明与创造,并对于社会上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解决。不断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及时调整经济发展进程,发挥政府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九个国家崛起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或方式。我们要在借鉴他们兴盛经验的同时,找到属于我国自身的发展道路,扬长避短,综合发展,则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之日可计日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