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青团学生组织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共青团学生组织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由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是先进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统一体。
共青团学生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力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建设者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为培养优秀的共产党员作出了重要的铺垫作用。共青团学生组织跟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共青团学生组织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发成才的远大理想,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确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锤炼意志品格,增强法制意识,明确社会责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帮助学生掌握表达、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合作等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共青团在中学和大学中都有完善的组织和许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团员,特别是共青团学生组织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共青团学生组织领导学生自发的在校园中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这种让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学业上的开拓,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丰富了教育的多元性。共青团学生组织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简单的学生群体,而是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中心,也不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成为其建设的主力军。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凸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学生自我教育,适应竞争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共青团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下列作用。
一、熏陶文化艺术,增加美育的作用。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知识的传递,使广大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文化价值的不断摄取,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此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功效是绝不能忽视的。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崇高的校园精神,使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如沐春风,陶冶自己的性情,净化自己的灵魂,逐渐体验出人生意蕴,努力培养自己良好习惯和崇高的情操。共青团学生组织在这方面注重知识积累,锻炼学生才干等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作用。加强对学生共青团学生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引导学生共青团学生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育人这一目标来定位,在丰富多彩的共青团学生组织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学校开展的励志讲坛之类讲座,同学们通过参加提高了思想认知,同时也让校园文化更加全面丰富。这类讲座引导学生读健康书籍,做爱心大使,志愿者,绿色环保等,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讲正气,树新风,做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三、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开始减负,不再唯书本知识,应试为主要内容,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范围选择自己的去向,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学校共青团学生组织大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学校有文学共青团学生组织,这些共青团学生组织,同学们都自愿参加,参与率比较高,他们在共青团学生组织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能学到一技之长,何乐不为。像我参加了学校杏林文学社,从开展的许多活动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例如参加诗文征集大赛,去其他学校与该校文学社交流,我们还举办了读书节、艺术节、歌咏比赛等等活动,我还参加了团学组织的很多志愿者活动,比如去火车站卖报,到公共产所义务募捐等等,这些参加活动让我感受到共青团的先进性,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自己。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之高都是少见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不但学习不少东西,还加强了自身教育,提高了自身修养和思想境界。
四、在建设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
共青团学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优秀而庞大的团体,它在校园文化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共青团学生组织在积极的引导学生和组织学生创建美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得到大大的提升和发展,其和谐校园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正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而同学在参加共青团学生组织时互相了解更多,思想交流更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在同学身上发现他们的长处、优点,使他们更加懂得合作、关怀、宽容,这正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表现和载体。
我觉得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共青团学生组织,因为学生自发的组织和开展健康积极的活动能让自己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同时让校园文化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校园风采和更加具有学生时代的特色。共青团学生组织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篇:浅谈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王艳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邮编:211200 电话:025-57421009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是学校使命、远景、价值观、治校理念和师生行为准则的总和。学校工会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它代表教职工利益。工会工作和校园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他们互为前提,互相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一不可。
【关键字】 校园文化、工会性质、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可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校园风气、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这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对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学校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机制,同时还要靠一种精神去统一师生员工的思想,约束他们的行为。发展校园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形成,对弘扬办学理念、培育校园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因其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任务,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由学校党委负主要责任,建立由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工会作为学校的重要组织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负有重要责任,也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由工会的性质、任务和自身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工会作为党领导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和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其根本任务就是把法律所赋予的各项社会职能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去。维护和代表教职工利益,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通过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团结和动员教职工投身学校建设与发展等等,工会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校园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强调人的价值,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虽然工会工作与校园文化在性质、内含、方式上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它们之间在对象、方向、目的、途径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另外,健全的组织体系,群众化的工作方式,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工会组织本身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工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组织起来,使校园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工会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工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有如下几点:
(一)工会是群众组织,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教职工之家”。
这一定位使工会在无形中成为教职工的依靠,教职工有话愿意对工会说,有难愿意找工会帮,有意见愿意向工会反映,有建议愿意向工会提。教职工的信赖,使工会在群众中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容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教职工凝聚和组织起来。
(二)工会是学校党委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这就明确了工会自上而下地贯彻党的政策,自下而上地反映教职工意愿的特殊位臵,这一特殊位臵决定了工会在密切党群关系和引导教职工完成党的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工会更容易通过开展工作把教职工紧密地团结在学校党委的周围,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与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共同创建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工会在校园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宣传教育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宣传鼓动的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的工作,这也是工会干部的基本功。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各校工会在网络化建设、报刊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工会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播及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工会可以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通过开展建”家”以及多类型多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使教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用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激励广大教职工
用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激励广大教职工是适合工会性质和特点、为工会所常用的一种群众工作的方法。典型的意义就在于它远远超出典型本身取得的成就这一表象,而在培育校园精神方面所具有的极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学校工会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联系着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许多先进模范人物,比如各级劳动模范、“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生产建设红旗手、岗位立功先进个人等都是通过工会组织推荐和评定的。做好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工作,不仅能对所有教职工产生感召和激励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远大的理 3 想、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在社会上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外在形象。
(五)《工会法》相关规定
《工会法》规定,“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可见,工会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工会可以通过召开教代会、开展校务公开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民主管理活动,吸引和组织教职工管理学校事务,不断提高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六)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
工会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来激发教职工的建校爱校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如上所述,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明显,且无可替代,那么应当怎样发挥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以工会的性质地位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文化活动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中,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参与中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发挥参与职能,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在学校管理中,工会要带领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这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大计。学校办学目标的建立应源于学校所有师生内心的共同需要,它须经过全校师生的反复讨论而生成,是全体师生共享的价值取向,是大家所乐意为之奋斗的精神追求。当教师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 4 一致时,才能产生出一种从属于整体的使命感,视学校目标为自己的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都倾其所能,倾其所力,甘于奉献,从而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业绩来。因此,办学目标形成的过程,是学校精神培育和凝炼的过程,更是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管理,凝聚力量,学校文化生成的过程。
二、行使民主权益,完善各项制度
工会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肩负着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特殊使命,通过召开教代会、开展校务公开等多种形式,行使民主管理的权益。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现,它反映和体现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水平。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作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是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度的生成不应是学校领导的个体意愿,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实际上教师们对制度内容讨论通过的过程,就是教师们对制度制订的认同过程,对制度内容的理解过程。通过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完善,这即是学校管理更趋科学严谨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培养与弘扬的过程。
三、开展各项活动,凝聚学校精神
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类型多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交流感情,传递思想,增进了解,使学校的“精、气、神”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植根于教师的思想行为之中,同时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 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督促和推动学校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教工之家”、文化体育场馆、教工阅览室和“教工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使工会组织文化体育活动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通过开展“教工小家”建设等活动,努力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到院系基层单位,扩大教职工的参与面,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放飞心情,活跃生活,从而使校园文化的基础得到加强。
四、做好宣传工作,引领教师践行
大力宣传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之魂。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发掘校园精神的丰富内涵,用师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诠释校园精神的丰富内涵、基本精髓、文化传统和时代风貌。要切实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三育人”、“树、创、献”活动。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及时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要不断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赋予校园精神新的内涵,提高校园精神的品位,同时加强校园精神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用校园精神规范教职工的行为。
工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组织起来,使校园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工会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第三篇: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鹿明俞寿明马建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安徽 合肥230026)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探讨高校工会组织的性质、职能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高校;工会;校园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G472.2 文献标识码: A
The Role of a Universitys Trade Union in Campus Culture Building
LU Ming, YU Shou-ming, MA Jian-p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Abstract: A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n the content of a campus culture, the nature of a university’s trade union, and the role of the union in the building of the campus culture.These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first-class research university.Key words: university;trade union;campus culture;content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高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和谐高校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主导地位的教职工的文化建设不可或缺,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必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1.内涵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其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点,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条件。应该注意到,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它始终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和文化传统。它的职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校园文化内涵来看,一般来讲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三者相互依存、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和表层部分,是实现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与手段,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校园校貌、建筑物及其风格、纪念日或纪念性的标志、校名、校训、校徽、校歌、校旗等均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完整的校园物质文化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活动场所,为师生员工锻炼身体、提高素质、丰富生活提供条件。
制度文化是以师生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组织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校风校纪、规章制度、行为守则、组织作风、办事风格等。它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面和保障系统,它规定了师生员工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师生员工行为的要求。制度文化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一方面不断将人的意识内化,并影响精神文化的形成;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向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转化,并最终物化为文化创造物。
精神文化是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逐渐形成的组织意识和文化观念,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形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和原因,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群体意识。其内容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培养目标、大学精神、文化品格等。其中大学精神是最重要的方面,是群体价值观的主要部分。精神文化主导着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是长期办学实践所形成的一种历史积淀,它体现着大学的理念,体现着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同时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着每个大学人的行为,显示着高校超强的育人功能和不同于其它机构的气质特征。校园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导向功能。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年轻的大学生确立学习成才的正确目标,找到完善自己、造福社会的明确方向。校园文化会把高校的发展目标、校风学风、各种制度等深入到师生员工心中,促使他们把个人的事业心与高校发展的大目标及大环境融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规范功能。校园文化对人的规范约束与制度的硬约束不同,它虽然也靠成文制度的硬性约束,但主要是靠不成文的风气、道德等软约束。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软约束由于减弱了硬约束对人心理的冲撞,能够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规范和约束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激励功能。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精神、优良风气、人文底蕴和文明修养。高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敬业为乐的教风,成才为志的学风及追求民主、法治的管理,共同形成了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教职员工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学习和工作热情会受到激发,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辐射功能。校园文化被所有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后,它就会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各方面把成员团结起来。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并对同行和社会产生影响。优良的校园文化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它高校和社会组织可起到示范作用。不难看出,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将渗透到高校的各个层面,对学校改革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
高校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依法治校和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凝聚、教育、组织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作用。高校工会的职能主要包括:
维护职能。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促进学校树立良好的正气,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凝聚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建设职能。引导和带领教职工积极投入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各项事业中,大力开展师德师
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促进职工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与职能。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民主办学。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保证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教育职能。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在教职工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素质。
三、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任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组织和文化社团优势,自觉地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努力担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使命。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所在。高校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紧紧把握高校知识分子的特点,努力将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激励人、团结人和帮助人等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中国科技大学工会在维护教职工利益、关心教职工生活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学校党组织对教职工的关怀。学校针对高校教职工的特点,克服一般的说教,多一点“以人为本”的思路,多一点“人性化管理”的措施,使每个人“心平、气顺、精神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宽容、互助、融洽”,体现了工会组织的亲和力。在制度管理上,从教师的基本需要出发,“实现好、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政策,体现他们自身价值,实现他们自我发展。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以及校长的行政实施过程中,中国科大注意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民主办学的优良传统,严格依法照章办事,强调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尽最大努力杜绝以权谋私、不正之风等现象的发生。在这里,不分资历皆可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学派也能同台唱戏、互相切磋。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师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委员会、教师单项奖评审委员会对全校科研项目的审定、学位点批准、博导资格的认定、各种学位的评授、教师技术职务的评聘,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另外,学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校领导接待日、校长信箱、校园计算机网上的BBS意见箱等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对校领导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科大民主校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代会上,校领导要公开回答代表和教师的提问和质询。质询的时候,代表常常措辞严厉,当面质疑或批评。意见提得对的,立刻接受,并提出改进措施;需要解释的,也据实予以说明,绝不能推诿回避。
2.发挥优势,提升文化品位
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工会开展工作的真正优势。多年来,中国科大工会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协助和配合学校党政领导,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用先进的文化和理论对教职工进行引导和宣传,大力弘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这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
为了培养和激发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强化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发挥团结凝聚作用,中国科技大学工会每年暑期组织教职工旅游休养活动,为广大教职工增进了解和友谊以及交流感情提供了最宽广的舞台。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参观浏览,教职工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素质,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由校工会组织的多次救灾捐款活动,教职工踊跃奉献爱心,参
加人数达90%以上,充分体现了教职工的崇高的互助精神,也充分反映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工会组织的号召力。
3.寓教于乐,丰富校园生活
工会是校园文化社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文化社团作为广大教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中国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工会“寓教于乐”的职能,花大力气建设各种文化社团,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
中国科大工会现有教工艺术团(内设合唱团、戏剧团、舞蹈团)、教工俱乐部、书画、集邮、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桥牌、棋牌、教工长跑协会等十多个文化体育社团。这些社团活动显著的特点是符合时代节拍,紧跟社会形势,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党和国家重大的纪念日和学校的纪念活动中,各文化社团都准备了内容丰富的节目,例如校史展、邮展、书画展、文艺晚会和各项体育比赛等,使全校师生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熏陶,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另外,工会积极鼓励校园文化社团走出校园,不断向社会辐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如我校教工合唱团参加2005年全国首届教师节合唱比赛,获得了三等奖;2006年应邀参加安徽省委、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党在我心中”——万人同唱正气歌歌咏大会,获得好评;教工棋牌队参加的“长三角”部分高校中国象棋和桥牌比赛,获得象棋男女团体第一和桥牌团体冠军;教工保龄球队参加中科院系统保龄球赛获得了团体第一名;教工田径队参加中科院第四届职工运动会获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1990年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工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歌咏比赛活动,歌咏比赛有主题、有内容,全校所有单位都组队参赛,从学校领导、院士、教授到工人都积极参加,比赛场面热闹非凡,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大独特的校园文化风采,起到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良好作用。
4.弘扬传统,激发创新活力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多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中国科技大学工会深刻体会到,文化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能否在未来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建设。中国科大建校50年以来,历经坎坷,三次创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突出地表现在,形成了以勤奋学习、理实交融、创新进取、民主开放、报效祖国为核心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风气等等。而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只有代代相传,渗透在广大师生的血液之中,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了充分发挥“科大精神”的教育作用,将科大精神的讨论变成一个优良传统教育的过程,2006年4月,中国科大正式启动了以“科教报国50年”为主题的“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邀请院士、校领导、资深教授、杰出校友为大学生作报告。报告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我国当代科技教育发展的历程,以生动的事例和充沛的激情,阐述了各自心目中的“科大精神”,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
高校工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教工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高校应切实利用校园文化这笔无形资产,紧紧抓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线,充分发挥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努力形成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篇: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高等院校的共青团工作是党群工作中一条重要的战线。我们党要办好高等教育,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需要唤起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调动大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的主动性。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的教育,探索出新时期下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高校建设;作用;探索
高校团组织工作是我国高校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发挥高校团组织在高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团员的团员意识薄弱。高校部分团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对集体缺乏荣誉感、责任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甚至不参加活动,对于团组织交付的任务应付了事,作风涣散,在组织内起到消极的作用。
2.团组织的基层活力薄弱。基层团组织软弱涣散,缺乏生气。大部分团支部处于瘫痪状态,在高年级和研究生中甚至出现没有团支部的情况。团员缺乏身份意识,无法做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3.团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要依赖高校团干部来具体落实,团干部的个人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部分团干部对党的政策方针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道德管理不够,对团员的指导工作产生错误的引导;同时高校绝大多数的专职团干部没有经过业务培训,业务能力的缺乏造成团工作的滞后。
4.工作方法不符合学生需求。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能力。但是具体到高校团组织的工作中出现盲目性,团组织更多地考虑上级领导的要求、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工作方法不符合学生需要,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
1.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引导作用。高校团组织要依据学生实际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的理论思想,加强当前学生思想观念中明显缺失的内容进行教育。努力做到用中国梦来凝聚青年学生,用传统文化来熏陶青年学生,培养广大青年团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战斗力的作用。高校共青团工作主要是依托于基层团支部开展,必须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才能真正调动起团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为团员服务。首先,加强基层团组织队伍建设,增强组织战斗力。要加强对基层专兼职团干的培养,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管理和培养,保障专职团干部的待遇,为基层团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增强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工作,利用专业和思政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身份意识,严肃团的纪律。最后,加强基层团组织制度化建设,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要将基层组织的职能、职责、职权制度化,确定团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扫清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障碍,真正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
3.加强对大学生的育人作用。高校共青团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党的建设事业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除了进行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高校团组织需要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打造属于共青团特色的品牌活动,具体的操作措施有:第一,走团工作与专业教学双线并举的道路。通过有效的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竞技以及创新能力,依据专业特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给团员配备指导教师,有效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第二,加强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实践活动。单纯的组织生活会、团课讨论、支部活动理论已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将理论学习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无形的学习到理论知识,并主动接受。
4.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作用。近几年,在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走出校门,深入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基层实习等实践活动。高校团组织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引导工作,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时候实践的能力,多渠道、多方面与地方、社会取得联系,获得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认同感。
5.加强服务青年的作用。服务青年要从学生的成人成才出发,要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切实做到为青年学生服务。在服务的方式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和情感需求,不能用“一刀切”和强迫学生参与。在服务的内容上,要以学生为主,组织为辅,依据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在服务的效果上,不能仅仅以上级部门的奖励和自身的思考作为服务的效果评价,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
6.指导学生会、社团工作,加强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指导学生会、社团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打造和谐校园。如:一方面,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主办全校性大型活动,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学习交流会、演讲比赛、辩论赛、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胜磊.共青团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开晓莉,张坤,贾伟,刘园园.高校共青团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1
[3]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4]仇志熠.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1
第五篇:环境绿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环境绿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李娟娟
(郑州华信学院 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451150)[摘要] 本文以环境绿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主题,从环境绿化的物质载体——植物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作用,讲了环境绿化对校园环境质量的改善,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关键词] 环境 绿化 文化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被提上了重要的日程。同时在高校的育人体系中,不仅有“教书育人”“服务育入”和“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教育课堂,是重要的育人环境之一。而绿化作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和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的高度密集,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已经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自己周围环境的改变。现在很多学生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不光会考虑学校的师资、食宿条件等方面建设,也会考虑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因为青年学生正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整齐清洁的校园、优美高雅的景致,不仅会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还可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园林植物作为环境绿化的重要材料,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在改善空气质量、除尘降温、增湿防风、降低噪音、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的生态效益和环境功能是众所公认的,因此植物造景最具有价值的功能就是生态环境功能。在绿化时,通过对植物这一生态功能的充分运用,不仅可以改变校园小气候,还可以提高校园生活质量,从而为广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植物本身又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植物形态,变化万千,既可孤植展现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造景,表现出植物的群体之美,还可以根据其生态习性,通过乔木、灌木、草、花卉有机组合,巧妙搭配,合理安排,营造出美丽的景观,这些景观尤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起到放松身心、调节思绪、愉悦心情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校园里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优雅的人文化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育和启迪。臵身于校园中,每个人会感受到物质载体文化迸发出的启迪能量像磁石一样催人奋进。而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些都是古人对环境造就人的精辟阐述。环境育人的内容和效果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形式,它通过审美过程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通过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最终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利用山水花草对校园环境进行巧妙装饰时既能美化育人环境,又显示了校园的文化气息和人文个性特征,人们在健康文明的环境里感受到了美的存在和文化创造活动的熏陶。也就是说在进行校园绿化时,造景绝不是花草树木的排列组合,可以通过意境的设计,使景观更具有诗情画意,达到境中有意,意中有情的效果。比如,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通常很多设计者利用植物拟人化的作用,对景点进行命名,从而提高景点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底蕴。如拙政园的远香堂:远香是由荷花引申而来,远香堂面临河池。依玉轩:取意“倚楹碧玉万竿长”。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写景的特点,通过植物形态上的外在姿态、生态上的科学生理性,以及其神态上所表现的内在意蕴,通过诗情画意的描绘与诠释,从而使游人获得更高、更深的感受。景点如此,校园也同样可以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嗅得着的景观实体,对人的器官起作用,而产生一种意境,让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也会大大增强。比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在建设新校区时,依据原始风貌保留了一处20亩地的自然景观。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稻香伴着书香,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专门为它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这也是一种景、境、情的交融。学生在这种人与景、情与境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自然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修炼。
三、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学校都很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培育。他们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突出人文环境的塑造,营造其独特的风格、优雅的景观环境,不断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他们注重开发人文景观,增设名人塑像,栽种古树名木等,努力创建有魅力、有情趣、有时代特点的校园环境,让校园处处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怀,让人文精神如和风细雨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提高人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无论是一个文化厚重的百年老校还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学校,植物都可以像建筑物、雕塑一样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不仅可以记载其的历史,见证其发展历程,也可以向学子传播他的文化。比如说北京大学,校园的前身是燕京大学校园加以扩大而成。燕大校园以未名湖为中心,历史上就是园林盛地,所栽树木、花木、花草甚多,发展到今,植物已有300多种。这里的植物文化和北京大学一样经过了时代变迁的历程,过去它不仅反映了北大学子对植物的了解和交流的渴望,而现在更多地反映他们对植物应用发展方向的不懈探索,及对学校历史文脉的把握和延续。
同时,在进行校园绿化时,还可以通过对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校园环境的结合,赋予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对学生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同时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古典园林对园林植物题材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得乎性情,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品格,赋予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因而有“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之说,喻为“四君子”。或将松、竹、梅造景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为当今的校园环境绿化建设中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的是校园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而植物文化最终呈现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学生臵身于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对植物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起到科普教育意义,自身的人文素质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优美洁净、品位高雅、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幽静有序、布局合理的校园更是学生潜心钻研、安心深造的最佳场所。在喧闹的城市中,高校校园可以作到闹中取静,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有利于学习的小气候和小环境。
五、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
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能改造人、影响人。校园环境绿化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学生臵身于清洁整齐、绿树成荫、花草芬芳、幽雅安静的校园中,美的情感就会从心底里喷射而出,美的想象就会纵情驰骋,美的感受就会得到升华。这种“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苏霍姆林斯基)。实践证明,优美的校园环境会对学生产生美的熏陶,使其心灵、行为、仪表变得更加美好,对形成学生高尚完美的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将花草树木人格化,不仅会使学生自觉地去爱护它们,而且有助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的热情。一个清洁、有序的校园,有利于学生公共道德、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一个优美、幽静的校园,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文明程度。优美宜人的环境能抑制不符合环境氛围的思想和行为。校园环境通过暗示和影响,对学生形成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从而对其言行进行约束规范。把学校的校风、学风、校训、校规等融入环境绿化中,可以每天都对学生产生刺激和影响,日久天长就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烙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六、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走进一个大学,环境绿化给人的带来的是最直观的感受,通过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就能够看出学校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利用花草树木的合理搭配,不仅可以创造出美的景观,还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在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进行绿化时,不仅要满足功能上要求,还要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根据门前瞬间人流量大,与城市道路绿化联系密切及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臵等特点,绿化时植物配植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
总之,环境育人润物无声。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中,各个高校都应注意发挥树木、花卉等各种绿化材料功能性的运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文金,蔡振宇.关于校园环境绿化与校园文化的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06年第4期.[2] 李凤木.高校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研究与实践[J].《教书 育人》,2009年24期.[3]朱功春.以审美教育为背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药学教育,2006(5):30-34.[4]熊云海主编.园林植物造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5] 秦克铸.通过校园环境绿化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尝试[J].《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12月11日总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