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乐理赏析论文

时间:2019-05-14 14: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乐理赏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乐理赏析论文》。

第一篇:基础乐理赏析论文

基础乐理与名曲赏析课课程论文

系 别: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 专 业: 12级电子商务 班 级: 1班 姓 名: 学 号:

课程名称: 基础乐理与名曲赏析 任课教师: 定稿日期: 14 年 12 月 20 日

我在基础乐理与名曲赏析课上所得

首先,在正式讲我在这门基础乐理与名曲赏析课上所学到的东西之前,想说说我当初为何选这门课。

其实,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的我不该等到这学期才来选修这门选修课。早在我大

一、大二的时候,我就想选修基础乐理或者大学生合唱这类跟音乐有关的选修课,为了修够学校要求的自然科学学分,只能忍痛割爱。终于,修够其他学分后,在大三如愿以偿得选到这门基础乐理课。对,忘了提一点,我一直只是把这门课叫做《基础乐理》而忽略了后面的“名曲赏析”,甚至于我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还以为期末的考核方式是唱一首歌,就算不是唱歌,论文的话题应该是跟“基础乐理”有关的,完全没有想到还有“名曲赏析”。

不过,还好也是我所感兴趣的领域。高中有幸担任学校音乐社的社长一职。我还依稀记得那年的器乐部招新,乐器种类简直可以完爆我现在所在大学的吉他社和管弦乐团了。除了钢琴、小提琴、电子琴、吉他这些常见的乐器之外,还有萨克斯、单簧管、爵士鼓,更有古筝、长笛这类民族乐器。虽然我学的乐器是吉它,但是我对钢琴有着特殊的感情,自然对于钢琴的面试曲目更关心。最终提交的钢琴面试曲目中,不乏《致爱丽丝》、《肖邦圆舞曲》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还有《贝多芬降A大调奏鸣曲》、《月光奏鸣曲》、《莫扎特奏鸣曲》等著名的奏鸣曲等等。居然还有李斯特的《爱之梦》。如果有我最喜欢的《出埃及记》,那就心满意足了。

西方音乐源远流长,每个历史时刻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方法。

一、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致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巴赫是音乐之父,代表作《G弦上的叹咏调》,维瓦尔第凭着他的《四季》一举成名天下知,亨德尔是旋律大师,他的作品有一种莫名的优雅。

二、通常我们将1750至1820这70年的历史阶段称为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与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中产阶级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走上政治舞台。中产阶级以人为本、积极向上、富于革命的精神面貌极大地影响了音乐家的创作倾向和风格。崇高、朴素、完美、和谐与庄严,民族民间音乐与世俗音乐素材的采用,以及音乐发展中戏剧性的追求、奏鸣曲式的完善与交响乐形式的确立,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发展的突出特点。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成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发展时期最杰出的代表,留下大量古典音乐经典。海顿被成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有着“音乐神童”之称的莫扎特,《魔笛》 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他的其中一部歌剧。贝多芬的介绍,在下面浪漫主义时期重点介绍。

三、音乐史学家一般把19世纪称作为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的总体特征为:在表现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预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崇尚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对封建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

音乐体裁:新的管弦乐体裁——交响诗由李斯特首先创立。常见体裁有前奏曲、夜曲、叙事曲、狂想曲、无词歌、间奏曲、音乐瞬间和即兴曲等。

代表作曲家:舒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和西贝柳斯。这一时期写作标题音乐和钢琴音乐的作曲家非常普遍,以柏辽兹、李斯特和肖邦为代表。其实,这里我觉得代表作曲家应该还包括古典主义的大师,维也纳三大作曲家之一的,有着“乐圣”这一神圣称号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可以说,贝多芬是站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巅峰的音乐巨人。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上文中我已经提到海顿和莫扎特都是古典时期的代表音乐家,而贝多芬在其音乐生涯的后期脱离了他们俩的影响,这也是我把贝多芬当成一个承上启下、划时代的关键人物。我是这么形容他的,古典主义的尾巴,浪漫主义的前奏。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贝多芬是一位站在历史交界点上的伟大音乐家。他的创作不但体现出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精髓,同时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特别是他晚期的创作已经明显体现出了向浪漫主义时期过渡的趋势。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贝多芬是一座桥梁。所以,首先,我自然得会选取贝多芬的一首作品作为曲例,来谈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一、1803年《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提起这部《第三交响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拿破仑。在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最风云的人物当属这个法国人,从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拿破仑当作这部鸿篇巨著的主角。贝多芬这位向往自由的音乐大师,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同样他又从一个法国军人身上看到了“共和”的希望,那个人正是一代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向欧洲封建帝制发起了最强烈的冲击,并且几近获得成功。所以贝多芬一度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乃至神的化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1798年的时候有一位非常赞赏贝多芬音乐才华的法国将军登门拜访他,而交谈间贝多芬也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重,所以那位将军便提议,是不是可以写作一首名为“波拿巴”的交响曲,贝多芬自然欣然应允。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拿破仑推翻了法国封建王朝之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更加丑陋的是,在加冕典礼上他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皇冠。这种背叛革命的行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而这个消息传到贝多芬这里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的创作,并且特意命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还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

此刻,当得知拿破仑如此卑劣的行径之后,简直无法表述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贝多芬冲动的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大骂拿破仑是“凡夫俗子、野性暴君”。经过了这次打击,贝多芬对拿破仑的好感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虽然说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第三“英雄”交响曲》的主角似乎一下子从“伟人”变成了“叛徒”,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伟大。虽然这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交响曲,但是其中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革命的精神。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它外形精致、巧妙,变化无穷。该乐章为降E大调,四分之三拍,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奏鸣曲式,此曲开始采用快板贯穿其中,不像其他作品,没有引子作为开头,直接直抒曲意,精致不缺乏巧妙,变换的风格,乐曲主题像歌颂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的气势磅礴,非常有韧性和力度的进入。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响彻着嘈杂的战斗声和凶猛的骑兵嬉游曲。本乐章极为著名,经常单独演出。

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整个乐章围绕着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而展开,力度逐渐加强,显得乐曲充满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沉醉。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乐章的主题采用贝多芬早年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并以短的经过部和发展部共同构成自由变奏曲形式。

二、1834年《钟》弗朗茨·李斯特

上文提到,我狠喜欢李斯特的《爱之梦》,是因为我觉得爱之梦难度系数蛮高的。但是听了《钟》之后,我只能把《爱之梦》排在《钟》后面。我最喜欢的钢琴曲是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那么最爱的,就是李斯特的这首《钟》了。《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第三乐章的主题)。写成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成为《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的第三首,题作《钟》。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短的前奏,很快在高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顿音奏法形成的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利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经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

这首钢琴曲描绘的钟声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音部的音响,是任何乐器也无法相比的。这首乐曲用变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华丽的演奏技巧和钟声的效果。在这里,小提琴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被李斯特转化为更加出神入化的钢琴演奏技巧,他把轻盈活泼的小提琴主题移植到钢琴上,以各种不同的织体和技巧在各个不同的音区作了形形色色的变奏,这在当时都是骇世惊俗的,超乎一般钢琴家的能力极限,令当时的听众叹为观止。放在今日,也成为很多钢琴好手钟爱的炫技练习曲之一。可以说,不管是内行人还是门外汉,都会在听到这首《钟》之后喜欢上它,我总结的原因大概有两点:1.曲子旋律太好听,尤其是最后的那段爆发,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让人连连称快,可释放人的压力,同时引人深思。2.技巧太华丽,都是很漂亮的技巧,外行看会觉得非常热闹,非常容易带动现场的气氛,引爆气场。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这句话就是出自被人们称为“钢琴之王”的匈牙利浪漫派音乐家——弗朗茨·李斯特。我们不难从《钟》看出,李斯特的浪漫主义特点包括:1.继承和发展了贝多芬;2.锐利的短动机;3.丰富的音响;4.完美的抒情表达方式;5.鲜明的民族个性。

三、1874年《卡门》乔治·比才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在世界歌剧史上,其实没有任何一部歌剧像这个《卡门》一样的红遍全球。《卡门》的旋律紧凑,节奏充满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写逼真细腻,因而造成许多戏剧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剧性。比才的和声也很富想象力,音域也很宽广,很能表现卡门紧张、激动的悲剧情绪。这部作品的音响结构也很完整,它的丰富感来自于配器法与伴奏中精致的对位材料。

从《卡门》来总结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有如下两点: 1.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卡门》的主题是由爱情到毁灭,剧情发展迅速而深入,歌词简洁而紧凑。比才在音乐创作中,力求体现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丰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现了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卡门温柔、直率、热情、残忍、诱惑、傲慢、放荡、狡黠等多面的性格;塑造出卡门、何塞、斗牛士等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营造出对比和冲突十分强烈的戏剧氛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

2.强烈的民族音乐色彩。

《卡门》的音乐热情、狂野,令人着魔,其中《哈巴奈舞曲》、《塞吉迪亚舞曲》、《阿拉贡舞曲》、《吉普赛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旋律,高潮迭起,撼人心魄。

参考文献:

周世斌.中外经典音乐欣赏[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欧美部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第二篇:乐理基础论文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梁祝》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曲动人的《梁祝》音乐,也让世人传送。

《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下面我就一一说说每个部分的感受。

显示部:相爱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

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过后,便是活泼的小快板,回旋曲结构的副部。其中第一插部采用独奏小提琴先后与木管、弦乐相互模仿的竞奏形式。第二插部情绪更为活跃,尤其是独奏小提琴模仿中国乐器古筝的演奏,富有弹性的节奏、灵活跳动的音符和起伏波荡的旋律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相互追逐嬉戏的动态和神情。

最后的结束部是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展开部:抗婚

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

楼台会,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再现部:化蝶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现了传说中“化蝶”的场景。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音乐虽已结束,但悲情和回忆还总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逝去。我相信音乐的魅力就在此吧!

第三篇:乐理论文

《音乐之声》观后感

《音乐之声》又叫《仙乐飘飘处处闻》,是最经典英文电影之一。片如其名,音乐贯穿了整部电影,悦耳的音乐配之优美的景色,流畅的画面,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上都是一种享受。这部英语电影从歌曲、人物个性及景观等层面论述了该电影的魅力所在,它长达174分钟,但整体的叙事流程绝不拖沓,丝毫不会让人想打瞌睡。故事的脉络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简单,但整个讲述的过程既充实饱满,又行云流水般滔滔不绝。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为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见习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这样,她来到奥地利当上了退役军官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特拉普为人正直,心爱的妻子不幸去世后,特拉普就用军人的方式管教孩子,家里死气沉沉。

孩子们一开始对新来的玛丽亚有着很重的抵触情绪,想了种种的古怪方法捉弄她,玛丽亚毫不介意,她带孩子们去野外做游戏,教她们唱歌、跳舞,很快博得了孩子们的喜爱。特拉普刚开始对此很生气,但当他看到孩子们个个生气勃勃,家庭重又充满了欢乐温馨的气氛时,渐渐地接受了玛丽亚,他自己也变随和了,和孩子们的关系更加密切。而特拉普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发现自己也已经不知不觉的爱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姑娘,两人幸福的结合了。

这时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纳粹分子将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朋友们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逃出了多难的祖国,成功翻越阿尔卑斯山,抵达瑞士。

电影一开始,音乐带着我们掠过奥地利的山脉,河流,民居和草愿,最后来到那片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上,幽幽绿草地,修女玛丽亚远远地奔来,展开双臂唱出那首《THE SOUND OF MUSIC》,“我的心像小鸟一样,从湖边向森林中展翅飞翔,我像小雀日日夜夜在高声歌唱,当寂寞时候我就来到山岗~”。音乐与自然美景的呼应衬托,充分抒发了主人公玛利亚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开场的音乐唱出了这部电影的内在意义。“你一定要让她幸福,要幸福得如同在山脉上高声歌唱的玛丽亚一般。”让人不由地想起电影《第六感》中,母亲在女儿的婚礼上对那个许诺给其女儿一生幸福的男人的祝福。灵动的画面,悦耳的歌声,可爱纯真的玛丽亚,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首歌曲、一段音乐的精彩而感受出一部电影的经典。多年

以后,也许我们对那些电影的情节、内容已不再持有清晰的记忆,但想起它们中一些出色的乐曲,总能使人产生往复的回味。这部音乐剧看了很多遍,每次观看都有新感觉,让人心情愉快。

近似或完全等同于许多人的感受,电影《音乐之声》最令我观时兴奋和过后难忘的,正是其中几首韵调轻扬、词句烂漫的歌曲,比如轻快跳跃的《The Lonely Goatherd》、可爱俏皮的《Good night,Good bye》,以及对祖国充满深情和眷恋的《Edelweiss》,其中尤以机智诙谐的《DO RE MI》为最。影片中,玛利亚抱着吉他、带着七个孩子雀跃在蓝天白云绿地间,背后是宁静和睦的阿尔卑斯山脉。单单是这样一个场景就足以令人陶醉,况且还有那段饶富童真逸趣的歌曲,更把观众带入了似曾遭逢的幻境:在早已远去的某个时候,我们也在用自己的理解来阐释一切,我们也在用自己的美丽心情感染周边的人和事。《DO RE MI》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提供或者表达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的同时,也告诉了人们描述事物实际上是一件简单易行而又充满了美丽和未知的事情。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场景是上校带着他的未婚妻——来自维也纳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忽然发现在自己不在家的这段时间,玛利亚竟然没有按照自己的嘱咐管教孩子,而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四处玩耍,甚至还用旧窗帘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上校非常愤怒,在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他与玛利亚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当场解雇了玛利亚。就在这时,房间里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孩子们正用玛利亚教的歌在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自从上校的妻子,也就是孩子们的母亲去世后,家里就再也没有歌声了。最难忘的就是这段戏中上校眼神的变化,当上校听到这曾经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时,那刚刚还对玛利亚怒目而视的眼光,一下子转为听到歌声时的疑惑,再转为知道这竟是孩子们的歌声时的惊讶,再到当他快步走到客厅时亲眼看到孩子们唱歌时的温柔和慈祥。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我看到这个男人作为一个父亲,隐藏在心底的对孩子们深深的爱;还有当他情不自禁与孩子们一起歌唱的时候,有一瞬间的目光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也让我间接感受到他对逝去妻子的爱和妻子去世时他深埋在心底的巨大痛苦。每次看这一段场景,都会让人深深地为这种爱而感动。而之后他向玛利亚道歉,并习惯性的以命令的语气让玛利亚留下,再而转到以谦和的语气请求玛利亚留下时,那恳切而充满感激的目光,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个男人那坦诚而真挚的心灵。这段戏应该算是上校对玛利亚态度的转折点。

在我以为,不论是从迫近的功利角度还是其他的一些根据出发,毋庸置疑的是,人类需要音乐的滋养和拯救。音乐能够记载和描绘出任何一种情感,并直指人的内心,这正是艺术的突出的特质。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我们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用音乐来抒发性情。不过,音乐最崇高的精神还不仅于此,具有引导人们追寻生活之美、探求人生希望的指示性才是它的更为精深之处。

《音乐之声》的剧情并不复杂,也没有所谓的宏大和壮观,但却更能走进人们的心灵。每次聆听观赏,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被许许多多的爱所包围。诗歌般的音乐、音乐般的语言,倾诉和展示着那些来自于七十年前一个遥远国度的人们对爱的表达:长者对晚辈,孩子对父母,子民对祖国,人类对自然,这其中的一切言行思想,都包含了和谐的爱意。在剧中,施奈德夫人这样概述:爱情的经典,全在于共同面对困境时的无惧。实际上所有的爱无不如此,面临危难的拼搏力量能够轻易地显示出爱的精神和生命的真谛。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玛利亚刚一来到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就对七个孩子流露出了可贵也可敬的母爱。尽管他们喜欢恶作剧,而且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缺点,但心灵如音乐般美丽的玛利亚却用爱

接纳、包容、转化了一切,并让特拉普上校发现到自己孩子并非他印象中的不驯和顽皮。这使我很自然地想起泰戈尔在《法官》中写到的:“你想说他什么就尽情地说吧但我了解我孩子的缺点我不是因为他好才爱他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宝贝……”

或许我们终究会淡忘那些曾经的惊心动魄,终究会遗弃那些曾有的屈辱时光,但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些不堪割舍的回忆,被我们时常捡出来品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竟然都充满了音乐的精神和品质。确然如此,音乐承载了我们的生命,音乐记录了我们的人生。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从古至今,真善美是人们所歌颂所赞扬的主题之一,社会的平等、公正、和谐等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如果全世界有一天真的都飘满了如此纯净的仙乐,那么我们也许就再也不需要那些无谓的猜测、避忌、功利与政治了吧。这是一个美丽的愿望,大概也是音乐之所以流行的本来意义吧。我想这部音乐剧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真的是很真诚地在给观众传递一些美好、快乐和正义的信息,并且是毫无保留地、亦没有丝毫的强迫观念,显示出完全、彻底的友好的善意。

我想这部音乐剧电影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真的是很真诚地在给观众传递一些美好、快乐和正义的信息,并且是毫无保留地、亦没有丝毫的强迫观念,显示出完全、彻底的友好的善意,这在今天的文化演艺界来看其实已经基本绝迹。对于面向大众文化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其实『诚恳』真的很重要——影像、声音、文本甚至观念都可以作假,但只有『态度』永远都会被观众雪亮的眼睛一眼看穿,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绝没有中间态。『音乐之声』在这里是一个绝对正面的例子,也只有这样的老电影才能表现得如此简单至诚,充满感人的力量。

第四篇:基础乐理试题

基 础 乐 理 试 题

总分:20

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1.变化音程是指()

A.带有变化音的音程 B.三全音

C.一切增减音程 D.除了纯音程、大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以外的所有音程

2.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八个三十二分音符等于一个()

A.二分音符 B.四分音符

C.八分音符 D.十六分音符

3.五线谱高音谱表上加二线的音是小字三组的C音,低音谱表下加二线的音是()

A.大字一组的C B.大字组的C C.小字组的C D.小字一组的C

4.加在基本音符右边的一小圆点,叫做附点。附点的作用是延长前面基本音符________的时间。()

A.一倍 B.四分之一

C.一半 D.四分之三

5.下列力度术语,由强至弱排列何者正确? A.ff、mf、mp、pp B.pp、mp、mf、ff C.p、f、mf、mp D.f、p、mf、mp。页 第 1 页

6.音程的上方音与下方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的转位”。减五度音程转位后成为()

A.纯五度 B.增四度

C.纯四度 D.增五度

7.B大调的调号应是:()A.两个降号 B.五个降号 C.五个升号 D.四个升号

8.音程是指旋律中音与音只间的________距离关系。()A.高低 B.大小 C.长短 D.远近

9.5/8 拍子是:()A.复拍子 B.单拍子 C.变换拍子 D.混合拍子

10.德彪西是:()A.古典乐派作曲家 B.民族乐派作曲家 C.印象乐派作曲家 D.浪漫乐派作曲家

二、以下列各音为根音,向上构成指定的音程(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页 第 2 页

三、用正确的记谱方法,重新组合下列不正确的音值组合(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2.四.将下列简谱旋律移成五线谱(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共4分)1=C 页 第 3 页

第五篇:基本乐理论文专题

浅谈乐理教学的作用

专业班级:10国际经济与贸易(3)班

姓名:李开广

学号:3110010446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传媒的发达,娱乐的触角可谓渗透到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里,影、视、歌各类娱乐元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调节品。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其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下,就音乐教学来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激发情感,培养高尚道德。

音乐艺术对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育人”功能在于激发各种情感,提高审美观,培养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思想。每一首歌曲,无论是从欣赏或是从歌唱的角度去看,它的创作总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表达着一定的感情思想。如《学做解放军》一曲中,歌颂了人民解放军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所作出的奉献。在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时,通过教师对这些创作意境的分析,可引起他们“崇敬当兵的人”“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等的情感共鸣,在生活中升华情感。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审美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曾提出:美育可以辅翼道德。每首歌、每段曲,都有着美的意境,美的旋律、美的感受,只要学生能读懂,就能感受其中的美。如《越来越好》这首歌,曲中流露出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满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回顾中国在风风雨雨中所走过的历程,进而萌发“我们如今的生活多么幸福”的感受,既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又促进学生的审美观,把“外在美”过渡、升华为“内在美”的审美观。

三、培养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是由声乐和歌唱两大部分构成,在声乐的教学中,应传授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更应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知识水平上,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创编。比如学习了切分音的节奏型,教师出示一段带有切分音节奏的简谱,让学生根据一定的主题背境进行创编新曲,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经常创设机会,让学生多锻炼,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

至于独立能力的培养,则更为明显,学生在听录音,听电子琴弹奏过程中,模仿和跟唱,再发展到独立视唱,无疑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能力。

以上说的是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起到的启蒙作用,而同时,音乐欣赏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也有相关作用:

一、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

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构成了庞大的音乐文化体系。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题材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文化信息,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的全息性。

在中国北京紫禁城太庙前由张艺谋执导的外国歌剧《杜兰朵》的演出过程中观众对歌剧中被作曲者普契尼采用的《茉莉花》的素材创作的杜兰朵公主演唱的小夜曲尤其注意和喜爱。海外的华人当听到小提琴独奏曲子《思乡曲》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愫,这些就是音乐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

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欣赏中的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这种全息化的音乐图景与本土化的音乐情境,将会在文化的框架下,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

荀子在《乐论》中就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三、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

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

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

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

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四、音乐欣赏的心理功能

音乐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是乐音的有序运动。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为了听、辨音乐作品的风格、旋律、和声等音乐的要素就必然促使学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对此是这样解释,我们身体内部充满了大量的内部空间、时间和深度感觉结构,有各种感觉的点接合和中心,音乐欣赏正是开阔这些空间和开掘深度的催化剂。因此,欣赏音乐具有改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培养想象力的功效,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与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音乐鉴赏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开放性的、多才多艺的人格培养,对于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青少年欣赏音乐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未来社会中,音乐不但将作为精神财富的形式存在,而且也将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不断的发展,也就是说,音乐的创作、欣赏活动将以比现在多得多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建设,并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将要求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不断更新和改进。

下载基础乐理赏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乐理赏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乐理拍号(五篇材料)

    在音乐中,用来表示不同拍子的记号就叫拍号。拍号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其中分母代表以几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即单位拍的基本时值),分子则表示出每个小节之中有几个单位拍。在五线谱......

    基础乐理知识 三(精选5篇)

    基础乐理知识 三.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基础乐理知识 三C:升级大调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

    奥尔夫音乐简介基础乐理

    奥尔夫音乐简介基础乐理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起源 卡尔.奥尔夫(1895_1982)是世界上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创立了奥尔夫音乐体系。他所创立的这套儿童艺术......

    《乐理基础》说课要点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乐理基础》课 教师说课要点(说案) 1. 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高职院校在突出专业技术培养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音乐教育。因为校园的音......

    乐理基础复习试题附答案

    ① 一、 填空题 11. 音乐中使用的音一共有(88)个,第一国际标准音是( a=440HZ )。 2. 音的四大属性分别是(音高)(音值)(音强)(音色)3. 乐音体系中具有固定音高的七个音的音名分别是( C )( D )(E......

    基本乐理论文1[推荐五篇]

    浅谈乐理的教学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传媒的发达,娱乐的触角可谓渗透到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里,影、视、歌各类娱乐元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调节品。 艺术教育......

    简谱乐理基础入门知识(共五则范文)

    简谱是一个法国人在五线谱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记谱方法,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而不是为了演唱和演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简谱乐理基础入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

    乐理教案

    基本乐理教学计划及授课进度 授课班级 :音乐本科班、专科班、(侧重舞蹈音乐班及舞蹈班) 授课时间 :一学年,共计 62学时。共4学分,每学期2学分。 授课周数 :第一学期 14周,28学时;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