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如何从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
我如何从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
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 金海军
作为一线教师,我始终明白直观性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自从走上讲台,我就特别注重在课堂上使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以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身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我用得最多的就是尺子、绳子、铁丝、铁钉,好一些的教具也就是配发的数学教具箱和自然教具箱,这些东西虽然也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但还是有很多局限性。因为自己的思维、教学设计理念都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每每看到电视上大城市那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又是图片又是声音又是动画,学生学得有兴趣、老师教得也轻松,自己就跃跃欲试;然而,在这个连电视机都被作为高档家电的牧区小山沟,实现这个梦想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一百公里外的城里给学校买东西时,一个同学叫我去网吧上网。我本来不爱好上网,但碍于情面就去了,看着他如火如荼地玩游戏的场面,我百无聊赖地打开互联网,突然眼前一亮——“多媒体教学”,我好奇地打开网页,打开相关链接。啊!简直就是奇迹,课堂上老师用粉笔和嘴巴不能实现的在多媒体教学中都能实现!就这样,好奇心带着我打开了一个个网页,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插图,鸟兽声音,古诗朗诵录音,课文朗读录音;数学教学中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还有各种实物图;还有让人更为振奋的PPT课件——就这样,我在网吧一呆就是大半天。就在这次,我知道了只有电脑和互联网才能让我实现梦想。
回到学校,我总是按捺不住这颗时时跳动的心——我也想让我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买电脑是我当时最大的心结,省吃俭用又向同事、朋友借了一些钱,半年之后,我终于买回来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课余,我一头扎进了PPT课件的制作中,有关电脑软件的报纸和书籍也借来了一大堆。当时那个山村小学没有网络,我就一月跑一趟城里面,泡到网吧,在互联网中搜索有关教学的各种资料,每次,我都带着愉悦的心情满载而归。
逐渐地,我精通了PPT课件的制作,还教会了几个同事。由于我的电脑应用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我也因此被调入了乡镇九年制学校,并兼任初中的生物课。后来,这个学校也开通了网络,从此,我更是着迷于互联网,在编写教案时手头缺啥资料随着鼠标的点击所有需要信手拈来!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是互联网、也是百度的工作人员给了我发展的平台;是互联网让我快速成长为一个新时代的用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优秀教师;是互联网让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受益无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益无穷!
第二篇:从“我是谁”到企业文化
从“我是谁”到企业文化
我是谁,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是一家公司的员工,我也曾经择业,我跟千千万万的上班族一样。谈起择业之路,有如河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之路,若失了目标,就没了寄托,于是便会心境蛮荒,日夜漫长。英国思想史家柏林把有智慧的人分为两类:刺猬型和狐狸型。狐狸多才多艺,刺猬只会一件看家本领。我虽不是狐狸也不是刺猬,但我始终信奉一条准则: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人,都要有诚信。因为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企业文化建设是重要,但不能只说不练,它要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要正确地引导员工全面成长,在目前的这种多元化的社会,员工难免会受到社会上形形色色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员工健康成长,使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一个对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有使命感的人。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团队,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因为它缺乏相互信任、熔炉效应、相互关怀这三点。然而,企业文化并没有修补这方面的漏洞。没能让员工有一个归属感,没能让他们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没有真正理清每个人所需要的和不愿意的。领导是领导,员工是员工。上下级之间只是一个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别无其他。
其实,员工问题说到底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好的实施企业文化内容对员工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然而,这种能充分体现对员工的关爱、尊重的企业文化从哪里来?这当然是与社会舆论的引导分不开。打个比方,如果说员工问题是一块冰,那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熔炉,社会舆论就是一根火柴。熔炉一定要把这块冰完全融化,它才不会离开。
“小公司经营产品,大公司经营人才”。应该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之所以会离开,肯定是有某些东西达不到员工的要求,使员工没有归属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如此长期下去,不但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更会导致员工的离开,通俗一点说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此难以对企业产生忠诚感,就算留下来了,也终究会离开。员工的离开,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这个企业,因为会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其实道理很简单,员工不远千里外出打工,不仅为了赚钱谋生,更为了追求一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员工的成长,有助于开发员工自身的潜能,能让员工开心愉快就可以了。
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存在?我觉得企业文化就好像我们在家里炒菜一样,首先你要非常清晰你想炒一道什么风味的菜?你为什么要炒这样风味的菜(可能为了照顾身体状况、可能根据客人口味不同),然后基于这样一个定位,才去考虑配菜配佐料调整火候,最后弥漫在厨房里的那种很有特色的香味便是你“营造”出来的“文化”,谁进来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并被它熏陶。领导若然守信,员工必会收心,要关注每一个员工,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真的很辛苦。
第三篇:从“我”到“我们”的转变
从“我”到“我们”的转变
公司为了使我们的团队在工作中更团结、更坚强、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无限变化的市场环境,特地开展了“岗位角色再认识,加强执行力,提高团队意识”拓展培训。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协作。
队员全部列队入场标坐毕预示着训练即将开始,教练上台宣布“华侬榜样,为您骄傲!”拓展训练开始,现在在此没有职位的高低、没有年龄的差距、没有熟与不熟、有的只是一个团队。首先教练通过《西游记》里面的唐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性格的优缺点来诠释在团队所担任职位的分析,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的自己岗位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处于“我”还未进入到“我们”之中,教练叫我们全身心投入听好他的指令:他说数字我们就要拉多少人为一体手牵手并围成个圆蹲好,看多少人会找不到队伍,声音立毕立马拉人围圈,现场一片混乱自顾自的,最后还是有人员没有找到队,教练让他们往旁边站好,重新开始他敲话筒多少下,就要拉多少人围圈。敲话筒声立毕,有的人还在数是多少声,有的人在努力拉人。游戏结束教练说为什么我敲完话筒你们还没有弄好呢,因为你们没有找到方法,你们要做到我敲一声话筒你们就要拉一个人,敲完之后你们人员也够了,你们有谁做到了呢?你们还处于个人为主体之中。
在助教的指导下全场人员分为八队,并且要求在五分钟之为把队名取好,队员相互之间认识,并展示出队呼。现在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了,是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出提义了,每个队都在激烈的讨论,就像每个队代表着一个品牌在市场的情况,一个好的品牌肯定不是一个能就能把它做好的,而一群人在后面互相配合才能展现在市场与其他的品牌竞争。队与队之间的竞争将每个队的成员像拴在一根绳子上一样,都努力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那就是冠军之位,因为大家永远只记得第一,不会记得第二,像运动场上大家永远心里只知道第一名是谁而不会记得第二名是谁。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就要做第一,在没有第一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到符合第一的标准来做。
接下的每一个环节都更加让每个队员团结起来,都以“我们”为中心不再是以“我”为中心,一个好的团队需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建立信任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
二、良性的冲突
团队合作一个最大的阻碍,就是对于冲突的畏惧。这来自于两种不同的担忧:一方面,很多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团队中的冲突,因为他们担心丧失对团队的控制,以及有些人的自尊会在冲突过程中受到伤害;另外一些人则是把冲突当作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缩短会议和讨论时间,果断做出自己看来早晚会被采纳的决定,留出更多时间来实施决策,以及其它他们认为是“真正的”工作。
三、坚定不移地行动
要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领导必须学会在没有完善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意见时做出决策。
四、无怨无悔才有彼此负责
卓越的团队不需要领导提醒团队成员竭尽全力工作,因为他们很清楚需要做什么,他们会彼此提醒注意那些无助于成功的行为和活动。
第四篇:从刑警队到机关,我为什么不适应?
从刑警队到机关,我为什么不适应?
民警来信:
我原来曾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五年,又在基层刑警队工作六年,现在分局机关已经工作四年了。但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不适应分局机关复杂的工作环境,总觉得以前在刑警队工作是我最荣耀的,那期间我曾荣获多个三等功和嘉奖,当时心中是无比自豪,内心充满了自信。自从到分局工作后,通过和周围同志的接触,我发现以前在工作中投入的巨大热情、取得的成绩突然之间变得一钱不值了。我以前只单纯地认为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够了,而在这里,我认为不是那么单纯了,周围的人际关系也变得难处了,有时还被别人看不起。虽然我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还是觉得人际关系真复杂,同志之间的关系真难处,我该怎么处理这复杂的人际关系?
专家分析:机关工作杂乱平凡,人际交往更注重技巧,这是你心理失落的原因。
你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适应不良,另一方面是自信心不足。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主动还是被动,最终都必须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包括你遇到的岗位调整。作为一名警察,岗位调整、职位调换是警务工作的需要,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开始生疏的工作,任何人都会有些不适应,但只要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努力钻研新业务,都会适应新环境,做出新贡献。你的问题与你性格内向有一定的关系,平时要与周围人多交流、多学习,交流的内容要广泛些,这有助于你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建立起自信心。正是由于不自信,原本可以处理好的问题,你也不得不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心理依赖,不请教,心理就不踏实。
民警:
我现在对上班一点劲头都没有,日益消沉,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使我的人际关系状况得到改善呢?
专家支招:真正决定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因素是能否真诚地对待别人。
要想改变你目前的人际关系状况,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转变你目前对分局工作和同事的态度。你说你现在对分局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这是好现象,但通过你的描述能够看出你说的适应还是一种被动的适应,并不是从真正意义上对分局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似乎是在一种抵触的状态中进行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很难让你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增强自信。此外,你还要改变对分局同事的态度。当今社会,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在人际交往中确实起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真正决定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远近的因素还是一个人是否真诚地对待别人。只要你是真诚的,真心会换来真情,付出会得到回报。这里的付出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付出,主要还是精神上的投入。你可能看不惯其他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从而将自己孤立起来。你看不上别人,别人自然也就不会看上你,试想,你与周围人交往时消极冷漠,又怎么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呢,不能融入分局的环境,不能和同事打成一片,其结果只能是内心痛苦。因此,主动融入环境,多与同事和领导进行沟通,既可以增进感情,又有利于提升自己,建立自信。
其次,要增强自信心。自信是我们做好交往的基础,拥有较强的自信心,不仅能使别人更加喜欢我们,而且能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变被动为主动,使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自如、更加游刃有余。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很多,可以尝试一下:
1.做自己的伯乐,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在工作中做自己的伯乐,及时激励自己,自信心一定会大增。平时多进行自我暗示,不断鼓励自己:“别人能行,我也能行!”“做刑警我行,做分局的工作我更行!”
2.注意仪表,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分局机关是一个非常正式而又重要的工作场所,上班时一定要重视仪表。不能像当刑警那样,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将自己淹没在普通人群中。机关就不一样了,发型美观、衣着整洁、大方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和好评,提高自信心。当你的仪表得到别人的夸赞时,你的自信心一定会油然而生。
3.多参加集体活动,融入现实环境。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开拓眼界,拓宽交往范围,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特点,学习别人的交往方式和方法。这样可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再次,尽量让性格变得开朗,不过于追求完美。不同性格的人适应环境的难易也不同。你的性格可能偏向内向,适应新工作的难度可能稍大些。同时,你有强烈地追求完美的倾向,这会使你过分关注别人的评价,过分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这会给你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制约你的工作表现,甚至导致自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让自己豁达起来,你会工作得更开心!
第五篇:从剧本到镜头
从剧本到镜头
每个电影创作者都会在拍摄之前设计一套自己使用剧本的方法,有些人使用故事板,而有些人则列出分镜头表或拍摄地点的平面图来指示摄影机的机位。将剧本转化成电影段落的方法有许多,你的工作方法可能与企划的不同,接下来的建议代表几种为场景设计镜头或故事板的方法,它们可以被形容为一组基于剧本,但不受限于剧本的白日梦训练。
让我们在一本假定的剧本《阿波麦托克斯》(Appomattox)上应用不同的方法,故事背景是美国内战末期李将军(Robert E.Lee)在阿波麦托克斯的法院向格兰特(Ulysses S.Grant)投降的事件。
在读过剧本多次,并且和编剧做过最后的修饰后,导演对大部分的场景应如何调度会有一整体的概念,他已经在剧本空白处写上笔记,把某个特定的想法详细记录下来,最终会把它们转记在单独的笔记本上,包括照片、草图和他搜集的其他参考素材。之后,他去拜访阿波麦托克斯法院和其他地点,并在每个地点拍摄照片。现在导演已经准备就绪,可以为每个场景逐个设计镜头。
设计镜头意味着描述动作的场面调度、景别与镜头的选择,以及摄影机的角度。如果导演使用分镜头表,它可能是这么写的:“全景,用长焦镜头压缩前景与后景,摄影机从微高角度向下俯拍联军队伍,前景有树木,摄影机摇拍一右方入镜的骑兵。”
这些都是对镜头平面和摄影特点的传统描写,然而,导演最终关心的是镜头摄影的质量如何影响场景的叙事效果。为了提高你对视觉与戏剧元素两者之间关系的注意,下面这种将传统镜头以戏剧性的词汇重新造句的练习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下列四项叙述中,影像的特点与叙事的特点彼此吻合,并以问句表现。
1.影像的——摄影机摆在哪里?
叙事的——表达了谁的视点?
2.影像的——镜头的景别是什么?
叙事的——我们与景中拍摄对象的距离是怎样?
3.影像的——我们拍摄的角度是怎样?
叙事的——我们与拍摄对象的关系是怎样?
4.影像的——我们要中断或移动摄影机吗?
叙事的——我们要比较视点吗?
这些问题多少互相重叠,但逐个回答它们,是一种逼着你以新方法看事物的技巧,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它们如何被应用在剧本《阿波麦托克斯》节录的片段中。
镜头计划——第一稿:
在导演参观过场地两次,而且根据预算做出拍片的初步决定以后,他会做出镜头计划。那不仅仅是空想而已,他开始将场景地点的照片和其他研究素材在工作的场地上展开。接着,根据读剧本时产生的想法,做出影像表(不是分镜头表),他可以将这些内容写在卡片上,一张卡片描述一个影像。这个练习相当于自由联想,而且可以涵盖导演对角色的感觉,他们是如何站立的、他们在看什么或场地的外貌如何等。有时候相关的个人经验会浮现在脑海中,比如,导演想起小学时一次打架打输了,以及当时一位朋友脸上同情的表情,他会在卡片上记下这些。最后,导演如果会画画,他会把特殊的镜头、构图的想法或一张极小的略图都画成镜头。
镜头计划——第二稿:
现在导演要求更精确了,我们就以取自剧本《阿波麦托克斯》的范例一,来说明导演工作的一种方法。
○范例:外景,阿波麦托克斯溪北线——中午
我们正位于北军战线的后方,当整排军人看着四个骑兵举着休战的旗子在一片旷野中走过时,他们显得相当安静。其中一 位骑兵就是李将军,排成一
列的军人慢慢分开,让他们通过,士兵们转身望着李将军走向斜坡下方溪边的一排树木,有几位士兵往斜坡下走了几步,看见骑兵消失在阳光斑点闪烁的树林中。
这段描写了李将军向格兰特投降的第一阶段,美国内战时的战线意味着胜与败的分界,所以当南方联盟最伟大的将军走进联军的界限后,那是个不寻常的时刻,北军知道他们正目睹历史的发生,而且可能是内战的结束。这可能是编剧的意图,即从北军的视点来看这个事件。这正是针对我们四个题目里第一个问题的有效选择和回答:表达了谁的视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镜头的景别是怎样?全景、中景或特写?或者以叙事性的词汇来说,我们和拍摄对象的距离有多远?这需要一些说明,我比较喜欢用拍摄距离来认定镜头的景别,因为这么做意味着不把镜头的景别看做是包围主体的景框。事实上景框是摄影机另一端一个三维空间的盒子,当我们看到景框的四边,我们就感觉到与主体间隔的距离。因为摄影机是我们的视点,景框的大小告诉我们与动作或主体距离有多远。在剧情片中,外在的距离表现了情感的距离,当我们讲到镜头的大小,我们实际上是讲到了银幕上动作与情感的关系。
因为导演已经决定将第一个镜头当成联军士兵的视点,所以镜头景别—情感距离就代表了士兵在情感上与李将军的疏离。他是场景里戏剧的中心,虽然士兵们可能极为仰慕他,甚至同情他,但他仍是致命的敌人。因此,当李将军经过时,导演对镜头景别-距离的选择从未比全景更近,李将军必须保持着不可理解的姿态,观众必须睁大眼看他脸上的表情,要达到这目的,距离是必要的。
现在导演再来考虑拍摄的角度,在决定了视点和距离之后,他知道摄影机将被放在等待李将军前来的士兵这一排。如果摄影机是以低角度拍摄,也许会造成实际执行上的问题,因为士兵可能遮住摄影机的视野。同时,导演考虑到这排士兵的体验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专注地看着李将军,关注对象相同。因此,摄影机应把士兵都视为一体。由于这两个原因,导演认为摄影机
高度应该是中等高度,大约是7至8英尺高。如此,镜头就能清楚地拍到李将军,同时也将许多士兵涵盖在镜头中。
最后,导演面临的是剪辑的问题(剪辑或摄影机运动),以及视点应不应该转换的问题。导演对场面的感觉是,当李将军在远处出现并向北军移动时,应是缓慢发展的,当李将军来了的话传开之后,也许可以拍几个士兵的特写镜头,但这个场景是严肃的,而且也不应该是急促的。因此,利用一个在升降机上拍摄的长镜头是个不错的选择,摄影机先向下降入人群中摄取士兵的近景,当李将军经过时再向上拉起。作出这个最后的决定之后,导演就定下了镜头拍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