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三体系
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试纲要
历史必修3 【内容要点】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1.孔子的学说
(1)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①政治思想:A.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B.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心民力,用“德”教化百姓。②鬼神观:对鬼神敬而远之。③孔子还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重点问题突破】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B.仁是“仁者爱人”的意思,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礼是“克己复礼”的意思,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正名”的主张,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3)孔子的影响:
①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②汉代以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的学说
(1)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道德经》(2)主张:①“道”是世界的本源
②辩证法的思想。
③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孟子的学说
(1)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主张:
①孟子把提出一套系统的“仁政”学说,这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要求统治者以人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②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③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3)地位: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2.荀子的学说
(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2)主张:
①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天行有常”即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制天命而用之”是说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②荀子主张“性恶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③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同时又吸取去了法家思想,是战国后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墨子的学说(墨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手工业者)主张:“兼爱”“非攻”“ 尚力”“节用”“节葬”等。3.庄子的学说(略)
4.韩非的学说:
(1)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韩非认为社会不断进步,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5.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③汉武帝即位以后,希望进一步开拓大一统的事业,加强中央集权。(2)新儒学的思想来源:
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得思想体系。
(3)新儒学的内容:
①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因而主张首先进行思想上的统一,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但认为君主也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③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学说”。(4)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②同时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也有限制君权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目的。
【重点问题突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提出者:董仲舒。(2)实行者:汉武帝。
(3)实行的原因: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4)影响: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和稳定统治秩序。
②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第4课 宋明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到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代表人物及主张:(1)程朱理学
①代表人物:(北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②主张:A.“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要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C.“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①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阳明先生)。②陆九渊的主张: A.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B.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以求理。③王守仁的主张:
A.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B.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它的影响是:
①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制度,用以维护专制统治,压抑和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但是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1)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纪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思想文化上:明清时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代表人物及主张:(1)李贽(明中期):
①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批判,否认把孔孟学说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②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是“天理”。(2)王夫之(明末清初): ①强调“理”在气中。
②宣扬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③充分肯定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3)黄宗羲(明末清初):
①反对君主专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②认为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③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是倡导言论自由和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4)顾炎武(明末清初):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呼唤。②主张“经世致用”。3.影响: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这股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
二、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时已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印刷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金刚经》。
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3)火药:唐代人们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应用于军事。
(4)指南针: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战国时期人们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2.天文学:
(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3)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4)元代郭守敬制成了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3.数学:
(1)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2)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3)元代发明了珠算法。4.农学:
(1)南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5.医学:
(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3)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创立了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1)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3)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后来出现了书写更加简便的隶书。
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人物是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2)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①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②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③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代书法更加追求个性,代表人物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第8课 笔墨丹青
1.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1)魏晋时期出现了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代表人物顾恺之,倡导“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2)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送子天王图》。(3)进入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4)明代的文人画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2.民间绘画:
(1)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明清时期,小说插图中的木刻版画比较流行。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充满了生活气息。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以四言为主,是中国是个形成的重要标志。
(2)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它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更适合表达思想感情。其中屈原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3.汉朝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赋应运而生,代表人物西汉司马相如。2.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①李白诗风飘逸、豪放,人称“诗仙”。
②杜甫写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③白居易的作品通俗流畅、平易近人,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
(2)词是继唐诗而期的又一诗歌高峰,又称为“长短句”便于自由灵活的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①宋词中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两人合称为“苏辛”。②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和李清照。
(3)元朝形成了一种新体诗——元曲,代表人物马致远等。3.明清小说
(1)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章回体材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
(2)明代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3)清代涌现出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全书式巨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制作。
第10课 梨园春秋
1.戏曲的起源(略)2.元杂剧于昆曲(略)3.“国粹”京剧
(1)开始产生: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2)京剧集古代戏曲之大成,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3)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三、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1.智者学派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产生的条件:①希腊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②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3)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4)主张:
①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②他们作为教师,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
③智者学派的立场可以用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的一句名言来概括:“人是万物的尺度”。(5)评价:
①智者学派的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事物的主题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2.苏格拉底的思想(1)苏格拉底的主张:
①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人只有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2)影响:
①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②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2课 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薄伽丘和《十日谈》
(1)《十日谈》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①《十日谈》全书贯彻人文主义思想,矛头指向天主教会。薄伽丘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和丑行。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6 ②《十日谈》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2.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
(1)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3)米开朗琪罗:《大卫》,创作专注于人体,他的雕像体现了人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品质。(4)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擅长画圣母像,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散发着人性的光辉。3.莎士比亚的戏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13课 宗教改革(16世纪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1.马丁·路德和《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本原因)
②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2)主张:“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要依靠信仰就可以得救。
【重点问题突破】“因信称义”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因信称义”的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开始:1517年,马丁·路德在一所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讨论赎罪券问题,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4)影响:
①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②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著作《基督教原理》
(2)主张: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②提出“先定论”。(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3)影响(略)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背景:(略)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在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三权各自独立互相牵制。(意义: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
②认为法国应建立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③倡导平等、自由。
(3)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①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
②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
③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可以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4)康德(德国哲学家):
①主张人非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②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3.启蒙运动的影响: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思想家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具有更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3)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15课近代科技革命
1.牛顿的经典力学
(1)牛顿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
(2)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3)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4)意义:①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②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③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2.达尔文与进化论
(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建立起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人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四、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1.浪漫主义文学家(1)拜伦(英国):
①代表作:《唐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2)雪莱(英国):
①代表作:《西风颂》
②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巴尔扎克(法国):
①代表作:《人间喜剧》
②地位:《人间喜剧》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8(2)托尔斯泰(俄国):①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1)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贝多芬。
(2)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2.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1)印象派绘画,代表画家(法国)莫奈,代表作:《日出·印象》《干草堆》等。(2)印象派音乐,代表作曲家(法国)德彪西,代表作:《牧神午后·前奏曲》。3.现代艺术的兴起
(1)在美术方面经历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代表人物:凡·高(《向日葵》)等。(2)在印象派的基础上,现代派开始主宰画坛,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代表人物,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五、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1.开眼看世界
(1)代表: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2)林则徐事迹:①1839年虎门销烟
②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人翻译外国报刊,主张学习西方技术。(3)林则徐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魏源事迹: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2.“体用之争”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4)实践:洋务运动(5)结果:失败
(6)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维持原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学习西方。3.维新思潮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背景: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4)主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5)特点:①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严复:系统的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他借用进化论观点阐述维新变法的道理。(代表作:翻译了《天演论》)
(6)实践: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9(7)结果:戊戌变法失败,但是维新思潮的传播却形成了一此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略)2.兴起: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旧道德: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封建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
②反对旧道德的口号:打倒孔家店
③代表:鲁迅对旧道德、旧礼教的抨击最为猛烈。《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改革文学内容,推到旧文学,建设平易、明了的新文学。4.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2)给专制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3)对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第22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1.三民主义:
(1)提出:1905年孙中山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将其发展为“三民主义”。(2)内容:
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统治。
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3)影响:
①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②孙中三还以旧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布了《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2.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2)内容:
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力。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3)影响:
①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第23课 毛泽东思想
1.背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2)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思想条件。2.马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酝酿发端阶段
①时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②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内容: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初步形成
①时间:1927—1935年
②文章:《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内容: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3)成熟时期
①时间:抗战时期(1936—1945年)
②文章:《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③内容: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④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发展时期
①时间:建国后(1949—1966年)
②内容:A.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农业、手工业。)
B.主持召开了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
C.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也超额完成。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邓小平理论
(1)开始形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①内容:A.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②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2)创立时期:1992年中共十二大
①内容:邓小平科学的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3)发展时期: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①内容:在中共十三大上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深化阶段:1992年
①内容:A.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5)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
①内容: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点问题突破】邓小平理论对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2.三个代表思想
(1)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进入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内容:
①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4)影响:
①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②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指南。
六、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略)参课本P106-P125
会考纲要: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13
01.Allegro 暴风雨
02.Allegro Sonataform 明亮的快板
03.Allegro Cno Brio 乡民欢乐的集会
04.Andante 大溪边
05.Overture From[Fldelio] in E Op.72B E大调“菲岱里奥”序曲作品第72号
06.Concerto For Plane &Orcherstra No.1 in Cop.15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5号
07.Allegro Con Brio 活泼的快板
08.Largo 广板
09.Rondo(Allgro Scherzando)回旋曲(谐谑的快板)
01.献给爱丽丝 贝多芬 02.沉思曲 马斯内 03浪漫曲 柴科夫斯基 04.亚莱城姑娘之演奏曲 比才 05.锡士兵检阅进行曲 杰希尔 06.月光曲 德彪西 07.游浪者之歌 萨拉尔特 08.幽默曲 德沃夏克 09.加沃特舞曲 戈塞克 10.音乐夜宴之跳舞 罗西尼 11.军刀舞曲 哈恰图良
12.天鹅芭蕾舞曲之匈牙舞曲 柴科夫斯基 13.微笑波尔卡舞曲 14.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特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14
15.春之声圆舞曲 小约翰.史特劳斯 16.序曲 柴科夫斯基 17.三套年 俄罗斯名歌 18.伏尔加船夫曲 俄罗斯名歌 19.纪念曲 德尔德拉
01.舒伯特小夜曲 舒伯特 02.肖邦的小夜曲 肖邦 03.李斯特小夜曲 李斯特 04.皮厄尔尼小夜曲 皮厄尔尼 05.古诺小夜曲 古诺 06.比才西班牙小夜曲 比才 07.罗伯格学生王子小夜曲 罗伯格 08.海顿小夜曲 海顿 09.托塞利小夜曲 托塞利 10.沉思曲 马斯内 11.德里格小夜曲 德里格 12.布拉姆斯小夜曲 布拉姆斯 13.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莫扎特 14.布拉加天使小夜曲 布拉加
15.柴科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柴科夫斯基 16.杜迪拉小夜曲 杜迪拉 17.门德尔松小夜曲 门德尔松 18.回家 凯丽金
01.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赫玛尼诺夫 02.少女的祈祷 巴达尔切佛斯卡 03.天鹅湖 柴科夫斯基 04.爱之梦 李斯特
05.歌剧“茶花女”之饮酒歌 威尔迪 06.军队进行曲 舒伯特 07.别离曲 肖邦 08.爱的喜悦 马蒂尼 09.悲怆奏鸣曲 贝多芬 10.重归苏莲托 喧尼土圈 11.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 12.蓝色多瑙河 施特劳斯 13.小夜曲曲 舒伯特 14.第一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 15.我的心如小提琴 拉巴尼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15
莫扎特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16 16.爱的协奏曲 巴赫 17.惊愕交响曲 海顿 18.摇篮曲 布拉姆斯
19.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第二篇: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第十四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十五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现代中国的科——“百花齐放,技教百家争鸣”育与文学—现代教育艺术的发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人民教育的奠基——**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第三篇:复习教案: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知识体系
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试纲要
历史必修3 【内容要点】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1.孔子的学说
(1)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①政治思想:A.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B.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心民力,用“德”教化百姓。②鬼神观:对鬼神敬而远之。③孔子还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重点问题突破】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B.仁是“仁者爱人”的意思,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礼是“克己复礼”的意思,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正名”的主张,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3)孔子的影响:
①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②汉代以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老子的学说
(1)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道德经》(2)主张:①“道”是世界的本源
②辩证法的思想。
③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孟子的学说
(1)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主张:
①孟子把提出一套系统的“仁政”学说,这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要求统治者以人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②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③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3)地位: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2.荀子的学说
(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2)主张:
①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天行有常”即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制天命而用之”是说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②荀子主张“性恶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③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同时又吸取去了法家思想,是战国后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墨子的学说(墨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手工业者)主张:“兼爱”“非攻”“ 尚力”“节用”“节葬”等。3.庄子的学说(略)4.韩非的学说:
(1)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韩非认为社会不断进步,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5.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③汉武帝即位以后,希望进一步开拓大一统的事业,加强中央集权。(2)新儒学的思想来源:
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得思想体系。
(3)新儒学的内容:
①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因而主张首先进行思想上的统一,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但认为君主也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③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学说”。(4)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②同时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也有限制君权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目的。
【重点问题突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提出者:董仲舒。(2)实行者:汉武帝。
(3)实行的原因: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4)影响: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和稳定统治秩序。
②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第4课 宋明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到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代表人物及主张:(1)程朱理学 ①代表人物:(北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②主张:A.“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要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C.“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 ①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阳明先生)。②陆九渊的主张: A.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B.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以求理。③王守仁的主张:
A.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B.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它的影响是:
①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制度,用以维护专制统治,压抑和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但是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1)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纪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思想文化上:明清时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代表人物及主张:(1)李贽(明中期):
①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批判,否认把孔孟学说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②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是“天理”。(2)王夫之(明末清初): ①强调“理”在气中。
②宣扬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充分肯定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3)黄宗羲(明末清初):
①反对君主专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②认为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③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是倡导言论自由和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4)顾炎武(明末清初):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呼唤。②主张“经世致用”。3.影响: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这股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
二、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时已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印刷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金刚经》。
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代人们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应用于军事。
(4)指南针: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战国时期人们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2.天文学:
(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3)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4)元代郭守敬制成了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3.数学:
(1)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2)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3)元代发明了珠算法。4.农学:
(1)南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5.医学:
(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3)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创立了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1)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2)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3)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后来出现了书写更加简便的隶书。2.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人物是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2)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①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②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③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代书法更加追求个性,代表人物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第8课 笔墨丹青
1.文人画的发展历程:
(1)魏晋时期出现了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代表人物顾恺之,倡导“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2)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送子天王图》。(3)进入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4)明代的文人画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2.民间绘画:
(1)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明清时期,小说插图中的木刻版画比较流行。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充满了生活气息。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以四言为主,是中国是个形成的重要标志。
(2)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它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更适合表达思想感情。其中屈原创作的《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3.汉朝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赋应运而生,代表人物西汉司马相如。2.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①李白诗风飘逸、豪放,人称“诗仙”。
②杜甫写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③白居易的作品通俗流畅、平易近人,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
(2)词是继唐诗而期的又一诗歌高峰,又称为“长短句”便于自由灵活的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①宋词中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两人合称为“苏辛”。②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和李清照。
(3)元朝形成了一种新体诗——元曲,代表人物马致远等。3.明清小说
(1)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章回体材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
(2)明代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3)清代涌现出一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全书式巨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制作。
第10课 梨园春秋
1.戏曲的起源(略)2.元杂剧于昆曲(略)3.“国粹”京剧
(1)开始产生: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2)京剧集古代戏曲之大成,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3)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三、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1.智者学派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产生的条件:①希腊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②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3)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4)主张:
①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②他们作为教师,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
③智者学派的立场可以用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的一句名言来概括:“人是万物的尺度”。(5)评价:
①智者学派的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事物的主题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2.苏格拉底的思想(1)苏格拉底的主张:
①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人只有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2)影响:
①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②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2课 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薄伽丘和《十日谈》
(1)《十日谈》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①《十日谈》全书贯彻人文主义思想,矛头指向天主教会。薄伽丘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和丑行。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6 ②《十日谈》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2.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
(1)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3)米开朗琪罗:《大卫》,创作专注于人体,他的雕像体现了人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品质。(4)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擅长画圣母像,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散发着人性的光辉。3.莎士比亚的戏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13课 宗教改革(16世纪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1.马丁·路德和《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本原因)
②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2)主张:“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要依靠信仰就可以得救。
【重点问题突破】“因信称义”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因信称义”的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开始:1517年,马丁·路德在一所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讨论赎罪券问题,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4)影响:
①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②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著作《基督教原理》
(2)主张: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②提出“先定论”。(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3)影响(略)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背景:(略)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孟德斯鸠:孟德斯鸠在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三权各自独立互相牵制。(意义: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
②认为法国应建立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③倡导平等、自由。
(3)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①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
②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
③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可以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4)康德(德国哲学家):
①主张人非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②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3.启蒙运动的影响: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思想家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具有更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3)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15课近代科技革命
1.牛顿的经典力学
(1)牛顿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
(2)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3)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4)意义:①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②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③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2.达尔文与进化论
(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建立起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人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四、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1.浪漫主义文学家(1)拜伦(英国):
①代表作:《唐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2)雪莱(英国):
①代表作:《西风颂》
②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巴尔扎克(法国):
①代表作:《人间喜剧》
②地位:《人间喜剧》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8(2)托尔斯泰(俄国):①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1)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贝多芬。
(2)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2.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1)印象派绘画,代表画家(法国)莫奈,代表作:《日出·印象》《干草堆》等。(2)印象派音乐,代表作曲家(法国)德彪西,代表作:《牧神午后·前奏曲》。3.现代艺术的兴起
(1)在美术方面经历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代表人物:凡·高(《向日葵》)等。(2)在印象派的基础上,现代派开始主宰画坛,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代表人物,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五、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1.开眼看世界
(1)代表: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2)林则徐事迹:①1839年虎门销烟
②在广州禁烟期间组织人翻译外国报刊,主张学习西方技术。(3)林则徐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魏源事迹: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2.“体用之争”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4)实践:洋务运动(5)结果:失败
(6)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维持原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学习西方。3.维新思潮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背景: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4)主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5)特点:①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严复:系统的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他借用进化论观点阐述维新变法的道理。(代表作:翻译了《天演论》)
(6)实践: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9(7)结果:戊戌变法失败,但是维新思潮的传播却形成了一此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略)2.兴起: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旧道德: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封建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
②反对旧道德的口号:打倒孔家店
③代表:鲁迅对旧道德、旧礼教的抨击最为猛烈。《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改革文学内容,推到旧文学,建设平易、明了的新文学。4.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2)给专制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3)对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第22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1.三民主义:
(1)提出:1905年孙中山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将其发展为“三民主义”。(2)内容:
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统治。
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3)影响:
①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②孙中三还以旧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布了《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2.新三民主义:
(1)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2)内容:
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力。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3)影响:
①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第23课 毛泽东思想
1.背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2)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思想条件。2.马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酝酿发端阶段
①时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②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内容: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初步形成
①时间:1927—1935年
②文章:《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内容: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3)成熟时期
①时间:抗战时期(1936—1945年)
②文章:《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③内容: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④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发展时期
①时间:建国后(1949—1966年)
②内容:A.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农业、手工业。)
B.主持召开了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
C.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2)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也超额完成。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邓小平理论
(1)开始形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①内容:A.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②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2)创立时期:1992年中共十二大
①内容:邓小平科学的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3)发展时期: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①内容:在中共十三大上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深化阶段:1992年
①内容:A.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5)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
①内容: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点问题突破】邓小平理论对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2.三个代表思想
(1)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进入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内容:
①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4)影响:
①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②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指南。
六、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略)参课本P106-P125
会考纲要: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 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青岛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13
第四篇:必修三教案
2014——2015《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政治组 易莲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二:学情分析
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是本课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应具有的价值,应加以重视。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下合作学习与课上自主探究相结合。具体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由辩论法和讨论探究法;具体教法——情景体验法、讨论归纳法、实践探索法。四:教学过程构思 [课前展示]:《舌尖上的中国2》宣传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在上课之前,先看看大家对娱乐新闻有没有关注?刚才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画面是出自哪里?——对,是《舌尖上的中国》。[思考]:《舌尖上的中国1》如此成功,让我们对《舌尖上的中国2》有了更多的期待。2014年4月18日晚,《舌尖上的中国2》正式登陆央视。同学们有看过这一部纪录片吗?与《舌尖上的中国1》相比,你感觉它给你带来了哪些惊喜?又有哪些遗憾呢?
——惊喜:很多精致的美食让我们欲罢不能,小时候的美道,家乡的味道让我很感动等
遗憾:美食没有《舌尖上的中国1》哪么多。
[老师总结]: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1》还是《舌尖上的中国2》都是一部对以往美食类纪录片的一场革命。两部最让人期待的是哪些垂涎欲滴的美食,那大家了解这些美食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吗?
——学生:不知道。
(二)新课讲授
[展示]:下面我们通过《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的一些拍摄花絮来了解一下。
[展示]:共分为八集。摄制组历时半年时间,行程40多万公里,400个调试点,走访拍摄近150个地点,遍访各地“美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部分海外城市,积累了1000多个小时素材。
[思考]:看完这个拍摄的花絮,你又有何感受呢? ——很辛苦、很危险;拍摄工作组成员们很敬业等等
[老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文化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人们的艰苦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我们用文化中的专业术语叫——社会实践。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板书)
[思考]:常言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为什么不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或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而是要立足社会实践呢?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地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否则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过渡]:对《舌尖上的中国2》的开播,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热议。有人说美食太少,人物故事等人文信息太多,没有舌尖Ⅰ好看。但有的人认为正是这些人文信息深深地刺中了我们神经,这神经就是来自故乡的命脉。[思考]:你认为应该美食多一点,还是人文多一点好呢?
[准备]:将全班分为两组,正方:认为人文应多于美食;反方:认为美食应多于人文。讨论时间为2分钟。以自由辩论形式,轮流发言,每位同学发言时间不超少1分钟。正方主要观点: 反方主要观点:
[老师总结]:辩论中,双方针锋相对,非常精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你认为应该美食多一点,还是人文多一点,都不可避免地要解决一个问题,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纵向)(板书)
[讲述]:认为《舌尖》离不开人文,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也即:
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板书)
[讲述]:认为《舌尖》离不开借助碎片似的剪辑方式、高清摄像机等现代科技,展示出来的垂涎欲滴的美食。这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时代精神。也即:
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化发展)(板书)
可见,美食与人文并重,口水与泪水齐飞。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成功的主要原因。
[实践]: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做以下这道练习。
例
1、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这段话认为 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却传统 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认传统
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
[老师总结]:易错点1:文化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或全盘继承)传统(板书)
——分析: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过渡]:《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如此成功,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知道的重要因素。[展示]:《舌尖上的中国》的叙述语言,镜头节奏,讲故事的方式,都明显是对以往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刷新和颠覆。执行导演任长箴愉快地承认了自己对BBC的模仿,他说:“因为人家先进。我并不觉得我可耻,我觉得自己模仿BBC,你们能看出来说明我模仿得到位”。[思考]:以上材料给我们文化创新怎样的启示?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横向)(板书)
思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那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内容是什么呢? ——(1)三个过程。(学生在课本上找)
[过渡]:所以说模仿并不可耻,关键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上。要“青出蓝,更胜于蓝”。[展示]:《舌尖上的中国》该片先后在台湾、香港TVB翡翠台、新加坡、比利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专家认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方式和语言比较会让西方的观众接受,相信也会有更多的共鸣。只是中国太大,片子的空间跨度跳跃也很快,不了解中国地理的观众,可能反应不过来。为此,有人认为,要扩大《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外的影响力,应该按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宣传我国的饮食文化。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你认为《舌尖上的中国》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谗人,要注意什么问题?
——(2)注意: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思考]:怎么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呢?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实践]:根据以上知识,完成以下这道题。
例
2、当前,很多中国人热衷过洋节日,如漫画中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抵制外国民族文化
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③要正确对待外国民族文化
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老师总结]:易错点2:文化创新就是要完全吸收(或抵制)外来文化(板书)——分析: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三)课堂小结:通过全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能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应反对两个错误倾向。思考:既然我们明确反对的错误倾向,那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正确方向呢? ——找课本总结。
[课堂拓展]:在前面,我们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2》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但也有很多遗憾,下面弥补我们遗憾的机会来了。《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征集现已开始。[展示]:《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征集广告
[探究]:请为《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节目组,推荐一味本地美食。要求:
1、美食具有本地特色。
2、要说明推荐的理由。(要口水与泪水齐飞)。
(四)板书设计
§5-2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纵向)
(1)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①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
(2)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化发展)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横向)(1)三个过程。(学生在课本上找)
(2)注意: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3)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五)课堂练习(选择题见课堂练习)
主观题:材料: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协《贺辞》云:“……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及相关评论为:“鉴于莫言的小说将魔幻现实主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特将2012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思考:阅读材料,用“文化创新的途径”分析莫言成功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的作品融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③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的作品吸收魔幻现实主义,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斯作品的融合。
第五篇:素材整理——必修三
必修三复习——写作材料梳理
第一专题祖国土
1、黄药眠《祖国山川颂》
(1)写作素材:且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兰的湖泊,印度尼西亚的岛了。咱们中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景。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黄药眠)
角度点拨:①月是故乡明;②河山在梦萦,祖国在心中
(2)写作素材: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
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襞褶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黄药眠)
角度点拨:爱国必须爱祖国文化
2、刘白羽《长江三峡》
(1)写作素材: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缥缈传说的美女峰了。据说一个渔人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船覆灭顶,他的妻子抱了小孩从峰顶眺望,盼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等候着他至今还在那儿等着呢!„„(刘白羽)
角度点拨:①真爱永恒;②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③爱是最美的语言
(2)写作素材:据袁崧《宜都山川记》载:姊归是屈原故乡,是楚子熊绎建国之地。后来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死在那里。民间流传着: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美髯白皙,骑一匹白马飘然
而去。又传说:屈原死后,被一大鱼驮回姊归,终于从流放之地回归楚国。(刘白羽)
角度点拨:①高尚的精神永不死;②屈原永远是人类追求的人格标杆
3、〔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故园》
(1)写作素材:肖邦于1930年到法国定居,创作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角度点拨:祖国在心中永远最重
(2)写作素材: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马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马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滤过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雅-伊瓦什凯维奇)
角度点拨:祖国是永远无法忘怀的根
(3)写作素材:到了肖邦之家,你会亲眼见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密茨凯维支的诗,肖邦的音乐,对于波兰人而言,就是这样的支柱。(雅-伊瓦什凯维奇)
角度点拨:①伟大的作品具有不可估量的威力;②高尚的人格精神是民族的支柱
4、闻一多《发现》、艾青《北方》、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阿赫马托娃《祖国土》
写作素材: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闻一多)
B、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的心里(闻一多)
C、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艾青)
D、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因为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阿赫马托娃)
E、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句名言:“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什么也不会爱的。”(《写作实践》)
角度点拨:①爱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②爱国不只爱它的富饶,更担忧它的困顿
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
5、屈原《离骚(节选)》
(1)写作素材: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
角度点拨: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
(2)写作素材: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
角度点拨:时光易逝,青春难再
6、〔俄〕普希金《致西伯利亚囚徒》
写作素材:
A、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政府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
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不治身亡,年仅37岁。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B、十二月党人原本是俄罗斯帝国农奴制的受益者。他们是年轻的贵族,是沙皇制度的支柱,担任着沙皇政
府各个行政机关和军队的领导职务,有着大好的前程。但是,他们认为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的农奴制度是可耻的,自己所享有的种种特权是一种罪孽。于是,他们挺身而出,为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而斗争。
C、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她们没有听从尼古拉一世允许改嫁的谕令,也没有被用来拦阻她
们的种种恫吓吓倒。她们宁愿放弃堆积如山的黄金,宁可在拿着武器的哥萨克卫兵的押送下被铁链捆锁着行走,也要到那苦寒的野兽出没的地方去,守在自己的丈夫身旁,义无反顾的妻子令铁石心肠的阻拦者也不由得泪雨滂沱。
角度点拨:①正直文人生存的环境常常困顿;②对尊严与自由百折不回的追求是贵族精神的核心;③意义
与价值是掂量生命轻与重的砝码;④幸福在于灵魂的满足。
7、〔美〕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写作素材: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
了黑人奴隶。就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刻,反动势力雇佣的刺客杀害了他。消息传来,举国哀悼。
角度点拨:①人类前行的历史往往需要付出血的代价;②为民而劳心者才能活在人民心中
8、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写作素材: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角度点拨: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书生意气往往缺乏理性战略思想
(2)写作素材: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
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角度点拨:①卖国贼是毁坏国家的蛀虫;②生死不惧,方能无畏
(3)写作素材:正丘首,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
角度点拨:恋根是生灵的本性
9、张溥《五人墓碑记》
(1)写作素材: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天启七年(1627),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
角度点拨:①平凡与伟大;②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2)写作素材:魏忠贤专断朝政,残酷镇压异己,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崇祯即位,魏忠贤被废黜,畏罪
自杀。魏忠贤当权时,许多地方都建有他的生祠;他被废黜后,这些生祠也都被废毁。
角度点拨:①多行不义必自毙;②有形的纪念往往短暂,精神的纪念才能永恒
10、〔英〕高尔斯华绥《品质》
写作素材: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
角度点拨:①诚信是人类最美的品格;②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往往带来诚信危机
11、杨绛《老王》
写作素材: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
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
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角度点拨:①互相帮助才能走过“严冬”;②忠厚、善良是中国底层百姓的品质
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
12、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写作素材: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
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庞朴)
(2)写作素材: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为它非时装。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尔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群体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庞朴)
角度点拨:①对待文化应当批判吸收;②遗忘了传统意味着背叛;③传统是和人自身不可分割的内在精神,无法决然剥裂
13、〔英〕李约瑟《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写作素材:尽管中国在15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但中国始终
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代表理性思维的理论滞后。
角度点拨:①思考是发展的动力;②有思想的民族才能长久
14、翁乃群《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写作素材:麦当劳作为美国的连锁快餐店,有着统一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它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腾飞而
获得巨大成功,无形中具有了某种政治文化意义,人们视其为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同时,能够在麦当劳用餐被视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特征之一。它的品牌内涵中包含了其产品品质、产品市场定位、品牌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品质保障机制、品牌形象推广、特许经营的市场扩张模式等。来到中国以后,为了适应中国民众的消费水平、饮食习惯,在自我形象上作了些改变,增加了亲和力,也就是所谓本土化。中国顾客在麦当劳就餐中领略了美国文化——广义的说,就是西方文化,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
角度点拨:文化交流常常是无形的、自然而然的,也是双向的,相互渗透的15、鲁迅《拿来主义》
(1)写作素材: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了打破大门之后,又
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鲁迅)
角度点拨:①任何人和国家无法与外界绝缘;②“封闭”常常弱小,“开放”往往强大;③任何事情不能走
极端
(2)写作素材:我们不能一味“送去”,像尼采自诩为太阳一样,夸赞自己光热无穷。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们又怎么办呢?
角度点拨:①凡事量力而行;②高瞻远瞩方可立足长久
(3)写作素材: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角度点拨:①对待文化遗产要辨证吸收;②新文化不可能是无源之水
16、瞿秋白《吉诃德的时代》
写作素材:中国古代小说里多的是除暴安良的剑客武侠和普渡众生的神仙菩萨,他们的出现将会扫除一些
邪恶,贫穷变得富庶,痛苦变得欢娱,黑暗变得光明。
角度点拨:①压迫往往诞生反抗意识;②与其等待英雄的横空出世,不如努力做一个英雄;③沉醉在自己
编织的幻想中等于坐以待毙
第四专题寻觅文言的津梁
17、《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写作素材:郑国被秦、晋联军攻打,形势十分危急,烛之武受命出使秦国。面对强悍的秦王,他凭借自己
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交思想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说服秦王退兵。
角度点拨:①高超的语言艺术常可胜百万雄师;②武力不是最强悍的标志;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1)写作素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徵)
角度点拨:①居安思危;②凡事从根本着手方能恒久
(2)写作素材: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魏徵)
角度点拨:持之以恒是制胜的法宝
(3)写作素材: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徵)
角度点拨:①民安方能国泰;②当国者以德待民,民才能以德报国
(4)写作素材: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魏徵)
角度点拨:①人才是国家的栋梁;②广开言路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19、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1)写作素材:
A、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昭王毫无惧色,进退有仪,不卑不亢,取得了外交的胜利B、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
角度点拨:①无畏者无惧;②把握机遇才能成就未来;③生活需要智慧
(2)写作素材:蔺相如接连升级,官位超越了大将廉颇,廉颇恼羞成怒,扬言欲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顾念
国家利益,抛弃私人恩怨,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角度点拨:①(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②国家利益至上;③小不忍则乱大谋;④凡事以大局为重;⑤过
而能改,善莫大焉
20、司马迁《鸿门宴》
(1)写作素材:项羽兴兵四十万,驻扎于新丰鸿门,威逼刘邦十万军众。刘邦隐忍以行,往项羽驻地赴宴,凭借张良的智谋和自己的勇敢,得以脱险。
角度点拨:①“忍”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②不善于抓住机遇,成功往往失之交臂
(2)写作素材:范增力主消灭刘邦,项伯为报私恩,连夜前往刘邦军营通告张良。鸿门宴中,项羽不理睬范增杀死刘邦的暗示。项庄舞剑意在刘邦,项伯舞剑保护刘邦。最终,刘邦成功逃脱,项羽错失良机。
角度点拨:①人心齐,泰山移;②祸起萧墙;③机遇不等人
21、《察今》(节选)(出自《吕氏春秋》)
写作素材: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
都舍。
角度点拨:①事易时易,我们不能以不变的眼光看问题;②做事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