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的原则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 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2.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三)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2.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3.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
功能锻炼是促使骨折痊愈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骨折不能缺少的。骨折部位不同,其锻炼方法也不同。
上肢骨折,主要是握拳,伸屈、外展、内收及大前臂旋转等活动。肩胛骨骨折, 扩胸运动300-500次/日.肱骨外科颈骨折初期先让患者握拳,屈伸肘关节、腕关节,舒缩上肢肌肉,尤其以耸肩为主;中期以练习肩关节各方向活动为主(包括内收、外展、环绕活动),期间活动范围应循序渐进。
下肢骨折,主要是踝关节伸屈及小腿肌肉和股四头肌的收缩,膝关节伸缩和抬腿、髋关节活动。
胫骨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中的0.38%。是较为常见的骨折。要争取早期活动,可以避免关节内粘连引起的活动障碍与疼痛,更好地塑造被破坏的关节面,应尽早开始关节活动,损伤越严重,越需要早期活动关节。
脊柱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脊柱骨折和脱位绝大多数系外伤引起,伤情严重,并发症多,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包括已瘫痪与未瘫痪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
1.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背部肌肉,为扶拐下地做好准备。
2.仰卧位或俯卧位的应积极锻炼腰背肌,其方法有:
⑴挺胸。
⑵五点支撑法:仰卧,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1周可练习此法。
⑶三点支撑法: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足部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伤后3-4周可练习此法。
⑷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伤后3-4周可练习此法。
⑸背伸法: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伤后5-6周可练习此法。
3.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起床、离床。
4.在上肢的帮助和上身的带动下,借助辅佐工具,如支具、助行器等,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
骨折或骨折合并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功能锻炼
在进行手术或石膏固定后,常引起关节韧带挛缩和粘连,从而影响关节的运动功能。如治疗不及时,功能障碍可能持续很久,而影响机体的正常运动。治疗方法 指关节屈伸活动的训练 手指关节屈曲活动受限时,可用手指勾橡皮筋、做手指抓握练习。用手指背反拨橡皮筋,可练习手指的伸展动作。掌指和腕关节的活动练习掌指和腕关节活动障碍时,(1)用双手指交叉,翻过来使掌心向前,用力伸展掌指及腕关节。(2)将手掌扶于桌面,用健手掌下压掌指关节,同时用力使腕关节背伸。前臂内外旋的练习当科雷氏骨折或肘部骨折后,常引起前臂内外旋的功能障碍。最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是以患手握榔头的木柄,外旋时使榔头向外倾倒,内旋时使之向内翻倒。4 肘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 肘关节伸屈的功能锻炼,可通过两个滑轮,一手握手柄,拉或放松重锤,以锻炼肘关节的伸、屈功能。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肩关节上举障碍时,可利用手爬梯进行练习开始将患肢手指按在适宜高度的阶梯上,然后以手指逐步上移至肩关节上举的最高点。这样每天练习并升高上举的高度,可改善肩关节的活动。无此设备时也可用手指触在墙上,按此法练习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膝关节的功能练习膝关节的功能练习可到有条件的医院中利用膝关节功能练习器进行锻炼。或将滑轮固定在床的前止方,牵引绳两头各系一套,分别套在两踝关节上利用健侧下肢的伸屈,带动患肢膝关节的活动。
膝关节骨折的功能训练
在手术前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手术后的恢复是极为有利的。医生会指导并帮助您进行功能锻炼,但功能锻炼只能靠您自己去做。制定了合适的功能锻炼计划之后,就应该坚持不懈以下这些功能锻炼的内容是您必须坚持的。1.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由四块肌肉组成,对膝关节的稳定和活动都非常重要。具体的练习方法是,平躺在床上,将两腿伸直,手放在身体的两边。每次练习一条腿的股四头肌。绷紧(收缩)大腿上方的肌肉(股四头肌),同时尽量伸直膝关节,使大腿的后侧尽可能地贴近床面,坚持5秒钟,然后放松,休息5秒钟。每条腿重复练习10次。手术后第二天就应该开始进行该项练习,而且两条腿都要练习。手术后的疼痛可能会影响您练习的次数,但每小时都应该坚持做上几次。2.终末伸膝锻炼
这项锻炼能够帮助您增强股四头肌,所谓终末伸膝锻炼就是将膝关节彻底伸直的动作练习。具体方法是,平躺在床上,在准备锻炼的膝关节下方垫一个枕头或一块毯子,使膝关节屈曲30~40o,绷紧股四头肌并伸直膝关节,使足跟抬离床面,坚持5秒钟,然后缓慢地将足跟放回床面。每天重复练习10~20次。3.膝关节屈曲锻炼
除了CPM能够帮助您被动地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以外,您必须每天练习主动的膝关节屈曲,医生也会告诉您最佳的练习方法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练习重在质量,即每天都要比前一天的屈膝角度增大一点。医生也应该每天测量您的屈膝角度,指导调整练习的方法和强度。.直腿抬高练习
这也是一项增强股四头肌的锻炼。具体方法是,平躺在床上,伸直膝关节,将腿抬起,臀部不离床,足跟抬离床面25公分左右,坚持1分钟,然后慢慢放下,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每天重复练习10~20次。
当您能够很轻松地完成20次直腿抬高练习,而且每次都能坚持1分钟以上,就可以在踝关节上加上重量(如放上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沙袋的重量可从1公斤逐渐增加到5公斤,循序渐进。如果能坚持练习,会有令您惊喜的效果。
儿童骨折的功能训练
功能锻炼 上肢骨骺损伤在骨愈合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下肢损伤则先求关节功能恢复,再行负重训练,由于儿童好动的特点,只要不痛就会自动使用肢体,因此一般不会发生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也不需要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但损伤早期由于疼痛、恐惧,自我保护表现非常强烈,使早期锻炼难以进行,因此,在锻炼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信赖,锻炼时应具备极大的耐心,必要时配合使用镇痛药物,尽量减轻锻炼时的痛苦,争取初次锻炼成功。在形式上注意趣味性、游乐性,寓锻炼于游戏中,可借助部分玩具,使患儿乐意接受,在损伤后期锻炼时,由于疼痛消失,患儿在伤肢的活动使用中不注意自我保护,容易造成活动过度而致再损伤,应加以保护。
老人骨折后的锻炼
老年人骨折后肢体疼痛,长期卧床,饮食和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心理状态很不平衡,需要服侍又不愿被人服侍,往往不能很好配合医生进行功能锻炼,以致关节粘连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预防骨折并发症的措施在于早期康复锻炼,下面介绍骨折后三期的锻炼方法。
早期康复(伤后或术后3-6周内)方法有:
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
2、活动、锻炼肢体末端的关节,手指、足趾每日应多次活动;
3、应用功能锻炼器械连续被动活动,每日1-3次,每次30-60分钟。
中期康复:伤后3-6周起至8-10周,骨折基本愈合,去除石膏等外固定的,要逐步增加肌力锻炼。肌力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增加对抗锻炼。由于骨折初步愈合,关节活动应当慎重。
晚期康复:骨折已愈合,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内外软组织粘连,韧带挛缩,肌肉萎缩,康复治疗目的是增强肌力,克服挛缩与活动关节。方法有:
1、肌力的锻炼:抗阻力下锻炼,逐步增强肌力。
2、关节活动的锻炼:①主动锻炼:对不同关节,活动范围有所不同;②被动锻炼:利用健侧肢体或器材帮助活动;③主动控制下有节律地主动被动交替活动练习。
3、理疗:作为锻炼的辅助治疗,包括局部热敷、药物熏蒸、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关节。
4、手法治疗:对关节粘连与肌肉挛缩者,可试行手法治疗,但力量要适宜,以免造成再次损伤。
5、手术治疗:关节粘连与挛缩较重,其他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术后仍须功能锻炼。
老年人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医生和家属需要充分解释,消除老人悲观情绪,树立信心,循序渐进。
第二篇: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训炼方法及优点 方法:
• 病人仰卧位,膝下垫枕,使腹肌松弛以利呼吸。• 采用深而慢的动作呼吸,必要时可在胸或腹部加压训练。优点:
• 腹式呼吸法和缩唇呼气法能加强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且简便易行,可随时进行。
呼吸功能训练分类 • 腹式呼吸法 • 缩唇呼气法 • 呼吸训练器训练
腹式呼吸法: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生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
• 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腹式呼吸法
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还可增加咳嗽、咳痰能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缩唇呼气法
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 次,每次10—20分钟。
呼吸训练器
• 常规的呼吸功能锻炼是依靠教育者和病人本身的经验 进行锻炼,没有定量、客观的锻炼标准,而呼吸功能训练 器小巧、直观,具有量化指标、操作方便、病人易于掌握,依从性好。
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降低病人呼吸频率,提高潮气量 和有效通气量,可充分扩张胸廓和肺泡,有效预防术后肺 不张。手术前后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可明显改善肺功能,促进肺复张,减少肺不张。
一:卧式呼吸操
卧式呼吸操主要是通过胸部扩展、肺部呼吸来改善和增强肺功能。(1)仰卧,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
(2)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
(3)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
(4)口哨式呼气:先用鼻吸气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5-10次
(5)腹部呼吸,两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壁隆起,呼气时腹壁收缩,做5-10次。运用以上卧位锻炼一段时间后,也可选取坐位或立式进行。
注意:每次从(1)到(5)按顺序做完,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钟完成;身体要自然放松,不要屏气、换气过度,以免造 成头昏、眼花、胸闷等症状。注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比吸气时间长约1倍;当有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时暂不宜锻炼。
二 :立式呼吸操
呼吸操锻炼,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以增强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利于肺泡残气排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气体交换。具体做法有如下各节:(1)长呼气:身体正直站立,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先练呼气深长,直至把气呼尽,然后自然吸气。吸气要求有入小腹感,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1或3∶1,以不头昏为度。为了增加通气量,宜取慢而深的中吸,一般以每分钟16次左右为宜。
(2)腹式呼吸:立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作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肌缓慢主动收缩,以增加腹内压力,使膈肌上提,按节律进行呼吸。
(3)动力呼吸:立位,两臂向身旁放下,身体稍向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吸气。
(4)抱胸呼吸:立位,两臂在胸前交叉后缩胸部,身体向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扩张胸部、吸气。
(5)压腹呼吸:立位,双手叉腰,拇指朝后,其余四肢压住上腹部,身体向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吸气。
(6)抱膝呼吸:立位,一腿向腹部弯曲,以双手捆抱曲腿,以膝压腹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7)下蹲呼吸:立位,两足并拢,身体前倾下蹲,双手抱膝呼气,还原时吸气。
(8)屈腰呼吸:立位,两臂腹前交叉,向前屈腰时呼气,上身还原两臂向双侧分开时吸气。以上各节每种练10~20次,每节中间可穿插自然呼吸30秒,全部结束后原地踏步数分钟,前后摆动双手,踢腿,放松四肢关节。
COPD简易呼吸操,其步骤如下: ①平静呼吸; ② 立位吸气,前倾呼气; ③ 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 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 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 ⑥ 抱头吸气,转体呼气; ⑦
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 ⑧ 腹式缩唇呼吸; ⑨平静呼吸。
在进行锻炼时。不一定要将九个步骤贯穿始终。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也可只选 其中的一些动作运用。如病情较重可不用蹲位等姿势。
简易呼吸操图谱
第三篇: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指呼吸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生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合适。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
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还可增加咳嗽、咳痰能力,缓解呼吸困难。
◆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
◆体位引流排痰技巧 体位引流排痰:
(1)目的:借重力作用使痰液顺体位引出,保持气道通畅;
(2)技巧:患者可取前倾或头低位,以5~15分钟为宜,引流时护士协助叩击背部有助于排痰,体弱及呼吸困难明显者不宜。有效咳嗽和排痰:
(1)目的:避免无效咳嗽,减少体力消耗。
(2)技巧:尽量坐起或上身向前倾斜缓慢深呼吸或采用缩唇呼吸两次,再最后一次深呼吸后,张嘴呼气期间用力做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不能坐起的患者咳嗽时应协助翻身置侧卧位,患者咳嗽时他人用手心屈呈凹形,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背部以助排痰。
◆横膈式呼吸法 横膈式呼吸:
(1)目的:增加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效率,使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2)技巧:放松双肩,将双手放在腹部肋弓下缘用鼻吸气,并将腹部向外凸顶住双手屏气呼吸,以保持肺泡张开,呼气时双手在肋弓下方轻轻施加压力用口缓慢呼出气体。控制性缓慢呼吸:
(1)目的:减少阻力和死腔通气,有利于气体在肺内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的比例。
(2)技巧:行走,停下,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行走,同时缓慢的呼气。
◆呼吸体操
呼吸体操:(1)单举呼吸:单手握拳并举起,举起时深吸气,放下时缓慢呼气(吸气:呼气=1:2或1:3)或做缩唇呼吸;(2)托天呼吸:双手握拳,有节奏地缓慢举起并放下,举起时吸气或呼气,放下时呼气或吸气;(3)蹲站呼吸:双手自然放松,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站立时缓慢呼气。
第四篇:烧伤后功能康复锻炼
烧伤后功能康复锻炼
一、烧伤后为什么要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二、怎样预防疤痕增生?
三、怎样进行功能锻炼?
一、烧伤后为什么要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烧伤后为了预防和减轻烧伤治愈后瘢痕挛缩畸形,有助于肌肉力量的恢复,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关节僵直与肌肉萎缩。
二、怎样预防疤痕增生?
(一)可用预防和软化疤痕的乳膏,如硅酮霜、舒疤宁、康瑞宝等。先用温水擦洗患处,将乳膏均匀地涂在愈合的创面上,进行按摩,使皮肤充分吸收。
(二)舒疤宁与弹力绷带、弹力衣、弹力套合用,预防和压迫增生的疤痕,抑制其生长,24小时持续使用效果更佳,从创面愈合后开始使用,一般为半年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饮食上应注意不吃含胶原纤维多的食物,如猪蹄、肉皮等,少吃辛辣刺激发物,如海鲜、螃蟹等,防止加重瘢痕的疼痛、瘙痒。
三、怎样进行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必需在病情稳定后遵医嘱进行。方法主要有:早期应尽量正确摆放体位对抗关节挛缩;采用夹板固定保持关节活动度;尽量主动活动各关节以增强肌力;护士或家属帮助按摩增加关节活动;日常生活训练:如洗脸、吃饭等。
(二)如果您是颜面部烧伤的患者,待面部消肿后,应训练眨眼、转动眼球等动作预防眼睑外翻。用张大口叼一段黄瓜或胡萝卜在嘴里等方法预防小口畸形。面部按摩,有利于疤痕软化。仰卧位时使头居中,侧卧位时使用棉垫圈,使耳部悬空,避免耳部受压。
(三)如果您是颈部烧伤的患者,颈前创面愈合后应去枕保持头部充分后仰,防止颈部粘连、疤痕挛缩畸形。一侧有瘢痕时,头向健侧倾斜和转动。
(四)如果您是手部烧伤的患者,手背烧伤时将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外展;掌侧烧伤时,以背屈为主;手部做握拳、拇指末节掌面与其余四指末节掌面做对掌运动;健侧的手或家属、护士帮助烧伤手的掌指、指间做屈曲运动;肘部创面肘应做伸屈、旋转运动;腋部创面则将上臂外展90度或上举过头,仰卧时双手交叉于脑后使腋伸展;应尽量自己洗漱、吃饭等,日常生活训练是最有效的活动方式。
(五)如果您是下肢烧伤的患者,髋关节、膝关节保持伸直位,膝前瘢痕做屈膝运动,下地后练习下蹲;膝部后侧瘢痕,俯卧时膝伸直,窝伸展,踝关节保持中立位,仰卧位时用支撑板顶在双足上或穿丁字鞋,防止足下垂。
(六)如果您长期卧床,下地之前先坐在床边,双下肢下垂;能下地时双下肢缠弹力绷带;行走时应抬高双下肢,以防下肢水肿。
(七)如果您是双下肢植皮术的患者,术后7~10天后在家属或护士的协助下可进行功能锻炼,创面用弹力绷带缠绕后开始由坐—站—走循序渐进功能锻炼。
第五篇:颈椎自我功能锻炼
一、改善颈部活动度
(一)颈部左右侧屈训练
1.目的与作用
伸展椎体左右侧方附着韧带肌肉,让颈椎周围肌肉肌力增进,颈椎侧方活动度增加。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进行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往左偏伸,呼气同时回到中立位,右偏侧屈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需在颈椎侧方稳定性好的条件下练习,对于颈部肌肉劳损,颈椎脱位、颈椎退变病人康复非常适合,侧屈程度视颈椎活动度而定,循序渐进。
(二)颈部前屈后伸训练 1.目的与作用
牵张椎体前后方韧带还有肌肉,让颈椎屈伸肌群肌力增进,颈椎前后方向活动度增加。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侧屈训练部往前屈曲,呼气的时候颈部回复中立位,后伸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适合于颈椎损伤脊柱冠状位较稳定的病人,屈曲、伸直型颈椎骨折病人防止此项康复训练,屈伸程度按照颈椎稳定性来决定。
(三)颈部旋转训练
1.目的与作用
伸展椎体周围韧带肌肉,滑润椎体间关节,改善颈椎各方向活动度。
2.动作要领
颈部先往右侧屈曲、外旋,再往后伸展,最后左屈、内旋,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适合于轻度颈椎椎体退变病人,可以让肌肉韧带弹性得到改善,退变的发生得到延缓,不过各方向活动范围以小于正常为好。
(四)颈椎推体旋转运动 1.目的与作用
改善下位颈椎活动度,增进其周围肌肉肌力,滑润椎间关节。
2.动作要领
头颈往右后转,目视右方;头颈往左后转,目视左方。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进行这个动作的时候需以椎间盘和椎体为整体活动,这样的动作适合于颈椎退变患者或上位颈椎损伤后固定牢靠早期康复。
(五)回头望月 1.目的与作用
极力伸展椎体前部附着还有周围韧带肌肉,让颈部两侧肌群肌力增进,颈椎侧方还有伸展活动度改善。
2.动作要领
头颈往右后上方尽力转,双目转视右后方,似向天回望月亮,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对于椎体活动度较好的早期颈椎病患者很适合,不妨能进一步改善椎体活动度。不过活动范围要循序渐进。
(六)海底窥物 1.目的与作用
极力伸展牵张颈部后部韧带肌肉,让颈椎后部肌群肌力增进,颈椎侧方及伸展活动度改善。
2.动作要领
头颈前伸并转往右下方,双目前下视,似向海底窥视,接着还原往左。左后上方动作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不适合椎体稳定性较差的病人,可用于颈椎骨折术后中后期康复。
二、提高颈部稳定性
(一)缩颈提肩运动
1.目的与作用
让颈部颈夹肌、头半棘肌、斜方肌,菱形肌的肌力增强,颈椎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开始的时候深呼吸,自然下垂双手,靠颈项肌肉尽量把躯体上干向上移动。接着自然放松。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可用于颈椎骨折或者是脱位固定稳定后的早期康复。
(二)颈部左右侧屈抗阻训练
1.目的与作用
让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力、颈椎侧方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往左偏伸,同时以同侧上肢放到该侧头颅顶颞部并施加一定的阻力,尽力向左偏,呼气同时颈部缩回,右偏侧屈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7到8次。
3.注意事项
可用于颈椎稳定性增强的后接康复训练。
(三)颈部后伸抗阻训练
1.目的与作用
让颈椎椎体后群肌肉的朋力、颈椎前后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把双手交叉在头颅枕部,尽量让颈部后伸。以上动作都进行3到5次。
3.注意事项
患者需在具备一定颈椎稳定性基础上开始训练。进一步让肌力增强,稳定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