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床畔读后感
《床畔》读后有感
——浅谈时代“英雄主义”与“自我救赎”
听过严歌苓老师关于《床畔》这篇文章的访谈,记忆最深刻的有两点:时代对“英雄”的定义和这本书的原名叫《护士万红》。
《床畔》是发生在护士万红、英雄张连长和吴医生之间的故事。张连长是一名铁道兵,他为救两名下属而伤成植物人,送到西南地区某医院,万红和吴医生分别是英雄张连长的特别护士和主治医生。张连长受伤之初,人们对张连长敬爱有加,为他组建优秀的治疗团队;各地领导纷纷赶来看望他;记者争相报道他的英勇事迹等等。桂枝作为英雄张连长的夫人受到政府的特别优待;张连长就诊的医院也因为张连长而出名;就连负责接待和宣扬英雄张连长事迹的秦政委也是一路高升,从政委一路做到了副部长。张连长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但是随着岁月流逝,不断又有新的“时代英雄”出现,张连长逐渐被大家冷落和淡忘,曾经流转在床畔的人慢慢地远去,只有护士万红从头至尾把张连长当成“永垂不朽的英雄”,尊敬他,陪伴他,照顾他,爱戴他。吴医生是因为爱慕万红,所以一直将就着万红,但最后他也耐不住寂寞和外在的诱惑离开了。
初读这个故事,我赞叹护士万红何以能坚持这么多年,并且相信万红,认为张连长并非植物人而是有知有觉的、无法表达的、活着的英雄。然而,重读这个故事,我理解护士万红,并且觉得张连长是否真的是植物人已不再重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小镇医院的英雄也在变化着,从最初的张连长演变成后来的“战场上放过两枪的兵痞子”和时髦的歌星。重读这个故事,我不再惊叹护士万红的坚持,而是汗颜自己追逐的东西竟然演变至此,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我丢失了多么宝贵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传统文化的信仰。万红护士并未丢失这些,所以她的坚持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我的赞叹。我赞叹她是因为我觉得那非常人所能做到,然而那是不对的,一个健康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应该都能够做到,我也能。
何为永恒,何为信仰?不需要证实也不需要证伪的即为信仰。张连长是否真的是植物人并不重要,张连长只是“英雄”的一个承载,不管他是不是植物人,有没有知觉,都应该受到爱戴和尊重。我不禁反观自己,在这个时代,我崇拜的英雄是谁?我崇拜纳什,但是我对他的了解又有多少,连他的一本传记都没有读过,没有彻底学习过他的理论及应用,我对他知之甚少,这种崇拜太浅太轻了。我还喜欢歌星,影星,有时甚至为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拍手。为此,我深感惭愧。如今,获得信息的代价太小,信息的种类也呈爆炸式地增长,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而我的筛选和辨别能力太低。面对这来势汹汹的信息,我是弱者。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严歌苓老师说这个故事的题目原来是叫“护士万红”,就像“小姨多鹤”、“少女小鱼”这样的,她说那才是她的故事,人家看到就会觉得“嗯,这就是严歌苓的东西”。我的理解是:像“护士万红”、“小姨多鹤”、“少女小鱼”这样的普通的人才是严老师想要安放灵魂的人,它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亲切,可以感知;也正是因为她们普通,才更有广大的基础,才更有力量。
“英雄是什么?识时务是英雄。万红,亲爱的丫头,你就是不识时务。吴医生突然意识到,难道不正是因为此,他此生对她的爱才如此不可愈合?”严歌苓老师用这样一段话作结。何为永恒,何为信仰?对于吴医生,他所丢失的东西在万红身上有了完美的展现,所以他的生命并不完整,是不可愈合的。
第二篇:大城床和小城房读后感
关于《奇葩说》大城床还是小城房一集的读后感 首先是辩题的理解
从支持大城床的角度,首先就要考虑,与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优势是什么。
第一,大城市的生活更加精彩,可以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交朋友,认识不同的人,见识不同的事,了解更多的资讯,即使自己的容身之处只有一张床,自己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很充实。
第二,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那么多人选择了北漂,他们不知道在小城市里生活的更幸福吗?不,不是,因为他们知道大城市充满了更多的机遇,尽管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忍受更多的苦,但是在大城市里,你能成功的几率远比比小城市更加高。
第三,记得曾经有个阿姨这样和我说,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也许在大城市里拼搏不一定成功,但是相对于在小城市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当我们有一天老去,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曾经努力过!
从支持小城房的角度,第一,我们以为离开小城市,去到大城市,失去了很多,也会得到更多,其实不是,失去的依然是失去了,但是得到的,依然不一定能得到。
第二,在小城市里,我们也依然可以奋斗,并不是说,在小城市里,就一定是混吃等死,我们也可以努力拼搏,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第三,在小城市里有一套房,而在大城市只有一张床,所以相对于大城市,小城市的机会相对于你来说更容易抓住。
其次是辩论技巧的理解
第一,发现选手在辩论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带有肢体动作,而且加上肢体动作,会增加说服力度。
第二,辩论的时候,采取1.先驳回对方辩手上轮的说法2.开始讲述自己的观点3.总结我方辩手前几轮的观点并加以补充。这种辩论结构更容易使大家信服
第三,说话时可以在关键部分加强语气,有停顿,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四,在辩论开始之前要揣测对方会用到什么例子,可以更加好的应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五,在讨论他人漏洞的时候可以用诙谐的语气先说,但是在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一定要严肃
第六,在发言的时候,说到重点部分的时候语速不能快。
第七,发表自己论点的时候用问句有时带来的效果比陈述句要好。
第八,用自身经历来作为论点有好处,自己亲身经历更具说服力,而且对方不可以事先预料。
第三篇:《红眠床·红木屐》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眠床·红木屐》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墉在《自序》中提到本书宜当作梦境去读,而且是逝去的梦,读后大体如此。书中记录的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潮州古城的世间百态与风俗人情,是一幅远去的风景画,但在林墉笔下,古城之画栩栩如生,令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欢情与生命力的蓬勃。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乡愁——一种回归家园的渴望。”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从16岁开始的梦,林墉直到五十开外才圆。离故乡越远,心越近;离故乡越久,思念越深。当念想浓得化不开时,就变成笔下汩汩流淌的梦境了。书薄薄,情深深。每个人的故乡都具体而丰富,林墉的故乡停留在童年趣味和少年萌动中,哪怕以后偶尔回到潮州,也从未改变此印象。
大厝、乡井、街巷、小食和韩江雨串起了故乡的面目,这既是属于林墉的故里,也是属于府城人的家乡;既是属于潮汕人的家园;也是属于海外潮人的故土。在《韩江雨韵》中,写的既是韩江四季之雨,又何尝不是潮汕四季的风物?在《乡井》中,写的既是“家乡的眼睛”,又何尝不是厝边头尾的世情?在《街巷深深》中,写的既是古城的地理脉络,又何尝不是潮州的历史与文脉?在《潮州小食》中,写的既是老家的味道,又何尝不是故乡人的情趣?心中如果没有极其炽热的'爱,没有留下难忘的回忆,不可能把景致呈现得如此琳琅满目,如此津津有味,如此妙趣横生。这哪里是景物,分明是童年奔跑的梦境,是故乡在自己身上刻下的最显著的烙印。
绣花娘仔、潮州姿娘和潮州风月串起了故乡的人情,这是潮州之为潮州的特色,也是外出潮人对于原乡更深切怀念的情感所系。在《绣花娘仔》中,写的既是她们的谋生,也是潮汕女人的人生与生活。在《秀才娘》中,写的既是最日常的邻里场景,也是潮汕人重人情关系的剪影。在《姿娘,潮州的》中,写的既是千人千面的潮汕姿娘,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最好注脚。在《古彩戏法》和《桂姐》中,既可看到潮人与外地人一样的爱恨情仇,又有特属于潮汕平原“过番”和“侨批”所带来的跨国婚恋。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林墉笔下的欢声笑语与热泪盈眶都显得极为深刻。这哪里是风土,分明是难以再现的温情,是故乡在自己心底设置的密码。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或许是为了更活泼的描述故乡,书中无论散文还是小说均采用潮汕方言,通俗、简洁、精辟、地道,潮人特有的语言和性格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眉目传神。用最“土”的潮汕方言,讲述最生动的粤东故事,展示“最潮汕”的地方社会,犹如鱼水关系高度融合,表里如一。特别是铺排潮州风月的文章,内容的生猛与语言之柔美,亦雅亦俗,结合得很“压帖”,常常令人忍俊不禁,惊叹于韩江流域的生机勃勃。
“我静静地走/穿过世界回家。”无论是通过风物回到故里,还是通过情意回到家乡,只要记住故乡的密码,就能回到母亲的怀抱中。阅读《红眠床·红木屐》的过程就好像在泡一壶茶,在一杯杯工夫茶中,故乡的面貌一帧帧浮现在眼前,令人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红眠床·红木屐》读后感】相关文章:
1.红雨伞红木屐的故事
2.2018最新关于红雨伞红木屐读后感
3.木屐的读后感
4.木屐少年随笔
5.生命的屐痕作文
6.《木屐》阅读答案
7.木屐阅读答案
8.着屐登山成语解释
9.想起了木屐心情日记
第四篇:《一张安稳的睡床》读后感800字
《一张安稳的睡床》读后感800字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张安稳的睡床》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翻开之前随笔写下的日记,文字便如海潮般涌入视线:
5月17日和同学吃着冰淇淋手挽手回家,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无忧无虑的做自己喜欢的事;5月18日去逛街,路过一个店铺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的农民为了一件衣服在一个劲的跟卖家讨价还价;5月19日愉快的背着书包去上学,不经意的转身街角最角落里有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睡觉。
沿着文字一直看到末尾,感觉这情景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哦!这情景与秦珍子的《一张安稳的睡床》十分相似。在我内心《一张安稳的睡床》给我的印象极深,她的文字质朴、真实。
作者写有这样一段话:“然而当你悄悄走进,你会听到均匀的呼吸声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最温暖的时刻,疲惫谁去。”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只觉得他们很疲惫很疲惫。他们都来不及褪下工作装,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本该是好好放松的时光,他们却因为工作极度疲倦地睡去了,这,真的很让人心疼。
沿着文字继续往下看:“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小墙小睡,修路的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打盹,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到在水塘边的空地上········”
这样的'一段小文字,让我心中泛起一段酸楚,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喊追中的睡眠,为那些在不堪劳累之时只能露天睡一睡的劳动者。现实中的他们很拼命地干活,然而回报他们的却只是那一丁点微薄的工资。这,真的让人觉得有时在天平的两端,是难以放下平等的砝码。
作者还这样写道:“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建成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者。用自己的奋斗努力的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着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却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其实,说到工人的尊严,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我曾经问一个人为什么讨厌工人,他一脸嫌弃的说他们穿的脏兮兮的。脏?我就不认同了。那分明是辛苦工作的痕迹,都说劳动最光荣,作为劳动者的他们是光荣的,是值得尊敬的。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会这么想,有很多人会对他们表现出一脸鄙夷。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平等的对待?这,让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陷入沉思。
这些普通劳动者都有一个梦,这个梦很简单却又很遥远,他们只希望有一张安稳的睡床,得到平等的对待,仅此而已。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不是么?那么,请平等对待每一位劳动者,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吧。
第五篇:红旗渠畔的新社区
红旗渠畔的新社区
------井头村创建“卫生社区”“生态社区”
近日,林州市任村镇井头村开展了“春日家园”行动计划,“春日家园”,一方面是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清理,让村民生活在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里;另一方面是开展农村生态保护,绿色家园行动,所谓“不违农时”,正指现在的春日,是建设生态社区的最佳时间。
在“春日家园”行动中,井头村干部带头,亲自上阵,发动党员志愿者80余名,群众200余人,并且租用卡车、铲车各4辆,对村里的道路两旁、垃圾集中点、垃圾场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并仔细清理边、角落等地方,确保垃圾清理不留死角;另外,正值春天植树的好时机,井头村在义务植树的同时,对道路两旁的树木进行了涂白,尤其是红旗渠纪念馆周边地区,经过涂白整理的树木看起来嫩芽青翠,干净洁白,红色的树圈仿佛是对游客的热烈欢迎。
为了使村里的百姓长期生活在这片“卫生社区”和“生态社区”中,井头村把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村容整洁日”,在这一天,党员志愿者和群众主动整理村容村貌,形成一个“卫生生态村,你我共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