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精品作文:一棵大树的庄严_650字作文
一棵大树的庄严_650字
达芙妮甘愿化作一棵月桂树,捍卫了她忠贞不渝的爱情;华盛顿因为砍倒了一棵树而感悟人生成为一名伟大的统治者;唐僧对着一棵树倾吐禅语因而普度众生。也许人们从未想过—一棵大树的庄严。于是想起旧居门前的那一棵月桂。
那是一个八月,丹桂飘香。庭院里弥漫着桂花的香气,门前这棵月桂树一如往年一般吐露芳华。记得妈妈跟我讲过,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经在这院落扎根了。
没过几日,学校里下了拆迁令,这时候我妈才告诉我,他们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在准备搬家了,怕我哭闹,所以一直没敢告诉我。其实并不会,我明白哭闹并不能改变什么,我只不过舍不得那幢老房子,和那棵屹立的桂树。
这天夜里,我梦见这房屋被夷为平地,那棵桂树被工人们用锯子锯着吱吱作响。
没想到第二天夜里,学校就请人来施工了。
铲车和推土机聚在了小院的门口,他们说只是想先把这棵“碍事”的树弄走。本来说好了不流泪,一听到他们说要挖树,就鞋也没来得及穿好从屋子里哭着跑了出来抱着树不让他们动手。可最终我寡不敌众。
机器雷鸣般地工作着,铲去了树根周围所有的泥土,几个工人手拿铁锹跳进土坑中开始了作业。望着越发清晰的树根,第 1 页 我泪如泉涌。
机器轰鸣,我一夜噩梦不止。
第二天清早,我迫不及待地跑出门想看树的情况,只见工人们酣睡在大坑中,机器也停止了工作,坑中,三枝树根紧紧地抓住大地,始终没和大地分离。
十多年了,那棵树依然挺立,它不停地繁衍生息。我习惯看着它春天抽出枝条,夏天枝繁叶茂,秋日花香四溢,冬天冰凌垂挂,周而复始。即便周围住的不再是我,一想到它,我彷佛立即触到过去温暖的回忆。
于是我想起聂鲁达的诗:待繁华落尽,年华凋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而我们的情感,则会像北方冬天的枝干,勇敢,清晰,坚强。
于它,我一直心怀敬意,敬重着那一棵大树的庄严
第 2 页
第二篇:第四次月考作文一棵大树的庄严作文讲评
第四次月考作文“一棵大树的庄严”试题导写
(一)试题回放
22.请你根据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感悟,以“一棵大树的庄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60分)
(二)写作指导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的作文题,考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写。难在哪? 第一,“一棵大树”的特征难识别。虽然同学们对大树都比较熟悉,但观察、了解似乎并不太多,对大树的基本特征普遍缺乏全面的、清楚的、明确的认识。然而,“大树的庄严”又正是对大树基本特征的抽象和升华,如果抓不住一个或若干个特征,写作“庄严”自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从写“墙”、写“鼠标”、写“毛毛细雨”,到这次写“大树”,我发现了同一个问题:同学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虽熟视,却多无睹。生活源泉枯竭若是,光靠所谓灵感和技法,是不太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的。
第二,“一棵大树”的本体难确定。面对这道作文题,很多“经验丰富”的同学先入为主,将其归为比喻型作文题之类,因而陷入了求本体、找相似点的烦恼之中。其实,“一棵大树”可理解为喻体或象征体,也可理解为实体;也就是说,既可将题目理解为比喻或象征型命题,也可以理解为论题型命题。可以直接将“一棵大树”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它的生态、形态、动态等方面的特征的描摹,赞美其可歌可师的“庄严”之处;可以直接将“一棵大树”作为写作对象,揭示其对于森林、对于气候、对于环境的重大意义;可以直接将“一棵大树”作为写作对象,讴歌其活不择土壤环境、生为人遮凉献氧、死为人作材作柴等等品德;甚至可以将“一棵大树”直指胡杨,颂扬其“活着千年不死,死去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精神„„其实,题干中“对自然„„的感悟”已明确提示考生,“一棵大树”可以理解为实体,可以直接作为表现对象。知此,“大树”本体难求的困扰,就将烟消云散。
至于“大树”的本体,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人„„都可比喻或象征为“一棵大树”,都可纳入写作范畴。项羽是“一棵大树”,顶天立地,迎风斗雨,视死如归;屈原是“一棵大树”,身为国家栋梁,绝不同流合污,至死忠贞不二;司马迁是“一棵大树”,虽刑余之人,仍发愤写作,矢志名山事业„„农民伯伯是“一棵大树”,扎根土地,默默劳作,平凡之中显“庄严”;爷爷是“一棵大树”,劳苦一生,荫庇后人,质朴之中寓“庄严”;妈妈是“一棵大树”,支撑门庭,养育子女,慈爱之中蕴“庄严”„„只要展开联想的双翼,在“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天宇里展翅翱翔,思维壅塞的状态就可以迅速冲破,文思就可如泉涌至,行文自可左右逢源。
第二,“大树的庄严”的内涵难界定。界定“庄严”的内涵,是写作本文所无法绕开的重大关节:不作界定,审题会有走偏甚至迷失之虞;界定不当,立意会有主观甚至偏狭之嫌„„要准确界定“大树的庄严”的内涵,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但是,只要抓住了大树的若干特征,然后加以合理想象,抽象出某些既具大树独特性又富人生启发性的“庄严”,并非没有可能性。例如,大树不择环境、扎根土壤、高大挺拔、无惧风雨、贡献绿荫、清新空气、收容鸟雀、提供木材„„可以升华出诸如顽强、忠诚、傲岸、无畏、奉献、宽容等等美质,无不可谓之“大树的庄严”。看来,问题仍然出在观察不到、积淀不足、联想不丰、思域不宽。
第四,“对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感悟”难形成。既要表现“一棵大树的庄严”,又要从中结出“对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的感悟”,是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做到不易,自有难度。考场上,最好莫贪大求全,一篇800字篇幅的短文是不可能将满天麻雀捉尽的,考生应该果决地从“自然、社会、人生或文化”四者中选取一隅,或写“一棵大树”对于自然的意义,或写“一棵大树”对于社会的影响,或写“一棵大树”对于人生的启示,或写“一
棵大树”对于文化的意味(考虑到中学生的社会认识、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等等方面的现状,笔者建议尽可能从“自然”和“人生”两个角度切入)。其实,只要抓住了“大树的庄严”的内涵,联系人生谈感悟并不太难。
与往常的作文试题相比较,本次作文题的审题、立意有些难度。但俗语云:“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有一定的观察体验,有一定的联想水平,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就能透过“意料之外”的表象,看出“情理之中”的实质,就能较快突破思维壅塞,理清写作头绪。
(三)习作评改
1.一棵大树的庄严
高0802班 周莉
每一株小苗都会抱有成为参天大树的梦想:梦想将树根深深地扎入黑暗的泥土,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梦想将树枝高高地伸向明亮的苍穹,高大挺拔,使人遥不可及;梦想像大树一样庄严地活着――正直不倚地、自强不息地、大度洒脱地活着!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大树的庄严。
国家拥有了大树的庄严,才能走向繁荣与富强。朱熔基总理一生以“公生明,廉生威”为信条,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在他任国务院总理期间,中国社会和谐,经济腾飞,这与他公正、廉洁的办事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他曾说:“要准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送给贪官,最后一口留给自己。”于是,他为国家树立了正直不倚、傲岸挺拔的大树的庄严,使中国这棵庄严的“大树”正气凛然,世风肃然,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强盛。
集体拥有了大树的庄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著名的搜索网站百度就是拥有大树的庄严的集体。如今搜索领域的领头羊百度也曾面临被吞并的危险,然而这个集体通过开发超链接搜索以及改善搜索页面和搜索报务,在网民面前树立了自强不息的庄严形象,终于避免了被贱踏的小草命运,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拥有了不择土壤、自强不息的大树的庄严,使百度成为搜索之林中最挺拔夺目的大树。
个人拥有了大树的庄严,便能“直挂云帆济沧海”,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像大树一般大度宽容,气量宏大,最终名留千古,受到世人的景仰。公子小白,不计较管仲曾追赶射杀他的旧事,重用管仲为相,成就了霸业;李世民,不计较房玄龄曾为李建成设计谋害他的过往,策封他为丞相,留下了“贞观之治”的美誉;刘邦,不计较韩信的傲慢无礼,以亲和的形象待人、接物,赢得了民心。拥有大度洒脱的大树的庄严,成功的航程上就多了一树风帆。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心中都要有一棵大树的身影,都要像大树一般庄严地活着,活出生命的质量,活出大树的庄严。
(约790字,9次点扣“大树的庄严”)
【简评】本文围绕“应该拥有大树的庄严”这一中心,阐述“拥有大树的庄严”对于国家建设、集体事业和个人生活的重大意义,审题确切,立意较高;九度点扣“大树的庄严”,使略显散杂的“形”具有了共同而强大的“核”,且将略觉勉强的材料点化成了颇具说服力的证据,既画龙点睛,又点石成金,作用不可谓不大。作者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模式,既用“正直不倚地、自强不息地、大度洒脱地活着”作内容上的总摄,又用“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作结构上的总起,最后又用“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总收,构思精心,结构严谨。主要缺点是对于“大树的庄严”的内涵揭示得有些主观和武断,如果辅以对大树的相关描写,从中逐一揭出“庄严”的内涵,或许将更令人信服。
2.一棵大树的庄严
高0802班 姜沐林
如今,新一轮的气候变化大会在坎昆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大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碳排放,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就在他们为此紧张地争辩的时候,森林覆盖率却在急剧下降。这也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我们难道不要维护一棵大树的庄严吗?
即使仅是为了美丽的风景,我们也应该维护大树的庄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知道美好故事开头总会说“很久以前,一片葱绿的森林里……”。树不仅是美妙故事的引子,而且是美丽的化身。就其本身而言,从树干到树叶到树皮,都会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这份厚礼的意味,古老而又深沉。想象一下那将无边翠绿尽收眼底的情景吧,想象一下树在春冬夏秋不同季节的不同美丽吧,想象一下我们在树下聆听到的故事领悟到的道理吧……树是如此美丽的精灵,我们能不尽心维护她的庄严?
即使仅是为了动物们的栖息地,我们也应该维护大树的庄严。最近在美国南部几次出现森林狼伤人事件,经过研究人员反复调查后发现,由于森林大面积被砍伐,森林狼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才会“留落街头”,被迫伤人。可怜的还不只有森林狼,有报道说:小猴子到路上“抢劫”游客,引来人们满口怨言。然而,是谁让小猴子食不裹腹的?是谁让小猴子无奈的走上了这条“犯罪”之路的?人们总是说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但又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它们逼到绝境,真不知道人们所谓的文明被摆在哪里了呢?为了动物们的家园和安宁,请保卫森林、维护大树的庄严!
即使仅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呼吸,我们也必须维护大树的庄严。我们周围的空气,日渐浑浊,原因是废气渐多,而树木渐少。森林可是地球之肺呀,人类可不要等到没有新鲜空气可以呼吸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铸成了大错呀!捍卫一棵大树的庄严,其实在捍卫人类自己的生命!
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我想,每个人都自觉维护大树的庄严,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越开越艳!
(约770字,7次点扣“大树的庄严”)
【简评】本文将“大树”作为实体加以表现,以“维护一棵大树的庄严”为中心,阐说保护“大树”从而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角度独特,立意高深。尤其是将保护森林艺术化地表述为“维护一棵大树的庄严”,既巧妙扣题,又增强了保护森林这一概念的形象性和神圣感,非常贴切而且巧妙。三个分说均采用“退一步”说理法,选取一些貌似细枝末节的方面启发人们的觉悟,既避免了人云亦云的口号般的环保理论,又直击世间大道理人人懂但小常识人人轻的要害,与开头所言世界大会开得轰轰烈烈但破坏环境的行为依然故我的情形暗相照应,尤其值得称许。7次点扣“大树的庄严”,既有反复强调之功,又有增强行文“向心力”之效。
3.一棵大树的庄严
高0802班 向 逸
告别了平原的的挽留,拒绝了小溪的邀请,一棵树种,毅然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顾同伴的嘲笑,不顾前方的荆刺密布,它停留在了悬崖边,只为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
它选择了崖边,从而选择了孤独。它甘愿独自承受世上最残酷的磨难,甘愿独自忍受无边无际的孤独。它相信,要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就必须经过上天的磨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艰苦、磨难、孤独……或许正是上天的恩赐,是活出大树的庄严的必需!
它选择了崖边,从而选择了执着。没有同类的陪伴和守护,独自面对艰难的处境,在石缝中奋起,在空隙中发芽,接受风雨的洗礼,挺起雄壮的躯干,舒展茂密的枝叶。他的树荫下,没有诗人吟诗作对,没有乐者奏乐放歌,没有孩童打闹嬉戏……但是,为了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它依旧执着在崖边!他深知,只有执着追求不已,才能拥有那大树的庄严!
它选择了崖边,从而选择了无畏。在陡峭险峻的崖边,它直指苍穹,雷来劈过,风来吼过,雪来压过,雨来侵过,雹来打过,它仍就丝毫不动摇。险象环生的境遇,反而更加强化了它的无畏,磨练出它的意志。无所畏惧,才能拥有庄严;无所畏惧,也正是大树的庄严!
终于,它成了绝壁悬崖边的一棵参天大树,拥有了一棵大树的庄严!登山者看到它,向它顶礼膜拜;画家看到它,对它赞叹不已;诗人看到它,因它诗兴如潮;雕刻家看到它,将它视为极品……一个又一个的人看到它,在险峻的悬崖边尽展雄姿的它,让人惊叹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它,用艰苦卓绝的努力捍卫了大树的庄严的它!
活出一棵大树的庄严,需要有选择孤独的勇气,需要有执着的毅力,需要坚强和无畏。平凡者也应当追求不平凡,纵然一棵大树也得活出大树的庄严!
(约670字,10次点扣“大树的庄严”)
【简评】本文也以“大树”作为实体,通过对一颗树种毅然选取艰苦环境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受到世人景仰的经历的艺术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活出大树的庄严”的前提和途径,是一篇不错的哲理小品。作者舍弃琐碎的过程性描写,将树种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过程,进行理性的剖析,借童话的体式,写人生的哲理,寓理性于形象之中,阐道理于叙描之中,笔法灵动,颇有新意。10次点扣“大树的庄严”,使行文不枝不蔓,使中心明确突出。如果将“它”改造为“你”,采用第二人称写作,抒情效果会更好,礼赞特色会更明朗。至于不足800字,问题不难解决。
(四)病文修改
一棵大树的庄严
(修改稿)
高0802班易慧
人生有幸福,有快乐,有挫折,有忧伤,有成功,有失败„„点点滴滴,都令我刻骨铭心。每当心烦意乱之际,我常常来到一棵大树之下,请它来抚慰我浮躁的心绪。
是的,大树顶天立地,枝繁叶茂,活得多么简单,而又多么庄严!
我想,人生也当如大树一般,简简单单,而又无比庄严!
首先,当有准备。大树在树种、树苗之时,就不愿像小草一般卑贱地活,而有着长成参天大树的准备,于是,它长成了参天大树,拥有了大树的庄严。人也如此,成功从来只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周润发为了引起广线高层的注意,每天打扮好后站在电梯门口装作等电梯,遇到每一个人都热情地打招呼。后来,人们对他产生了兴趣,久而久之,他引起了一位电影界人士的注意。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功了,成为了一棵电影界的参天大树。可见,有准备,才能有成功;有准备的人,才能拥有大树般庄严的人生!
其次,当能坚持。大树成长为大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结果。人也如此,要想拥有大树般庄严的人生,必须学会坚持,能够坚持。桑兰,十年前的运动员,参加了《非同凡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议论。有人说她是为了筹钱给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母亲治病,也有人说这纯粹只是一种炒作。但作为当事人的她却选择了沉默。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毅然地表示:“当初选择离开跳台是我的选择,现在站在舞台上也是我的选择,我会一直坚持我的选择。”是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唯有坚持到底,大树般庄严的人生的目标,才有达成的可能。
还有,当愈挫愈勇。大树历经风的折腾、雨的洗礼、雷的轰击、人的摧残„„百折不挠,愈挫愈勇,这样才成长为参天大树。人也如此,必须历经生活的重重考验,才能拥有成功的庄严的人生。左丘有失明之痛,孔丘有断炊之忧,周文王有牢狱之灾,司马迁有腐刑之辱„„人生总难避免坎坷挫折。要紧的是拥有一颗大树般坚强的心,将艰难困苦,视作成功的硎石,愈磨愈强,愈挫愈勇,唯其如此,生命才会厚重而庄严。
人生很复杂,常令人“寻寻觅觅”一生却每每“凄凄惨惨切切”;人生也很简单,只要像大树一般活着,就能拥有大树般的庄严。
有大树相伴,我想,我的人生,会像大树般庄严!
(约870字,10次点扣“大树的庄严”)
【简评】原文是一篇严重偏离题意的作文,经修改后,应该说是基本符合题意了。老师作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第一,让“大树的庄严”在文中频频出现,达10之多;第二,在分论点和“大树的庄严”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从而从容实现了“大树”和人生的过渡;第三,对开头结尾进行了修改,使它们与正文浑然一体;第四,对语言进行了必要润饰,使其表述更到位达意更确切。不少考场作文,与易慧同学之作类同;然而,其与成功佳作之间,其实仅一步之遥。有兴趣者,可借易慧之作对比揣摩一下;有志趣者,可将自己之作好好修正一番。
第三篇:作文讲评《一棵大树》(非常)
一颗大树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翻看科学书的第一页,看到了一颗大树,我觉得很好奇,我仔细观察了那棵树,有树叶、树枝、树根。
这颗树真大啊,树叶很多,一片一片的叠在一起,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又像金字塔一样高大,树叶是绿色的,绿得发亮,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乘凉,在树下玩泥巴。冬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打雪仗,堆雪人。
大树的树枝是张开的,就像手掌一样撑起一片片树叶,小鸟把家安在树枝上,经常在哪里玩耍。七星瓢虫在树上抓虫子。秋天到了的时候,树上挂满了果实。
大树的树根很粗壮,我想大树的年龄应该很大,树下的小草围绕着大树,一年一年,小草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大树的叶子也跟着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等到大树长到一百年的时候,大树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跟云一样高呢?
先来对作文进行一个总评。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可以说是一篇不用提升、不用改动就
已经非常非常优秀的作文。
在本文中,小作者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很质朴的语言写出了一棵大树。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并非需要靠好的字词来作支撑,只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一篇好作文的核心要求就可以;二是妈妈发挥的作用。大家从妈妈的感言中也看到,妈妈的辅导是轻描淡写的,是轻松自在的,这与妈妈长久的积累与熏习不无关系。换句话来讲,当妈妈们有了一桶水的时候,轻轻晃出一瓢,倾出一杯,就容易得许多。
所以,还是要提醒在座学习的妈妈,学习作文,一定不要让孩子从好词好句入手。抄词抄句是一项最烦人、最伤眼、最无效的功课,一定不要以为有了好词好句才能写出好作文,这是一种错误偏激的观点。要从根本上入手,从条理、结构、思路、章法上入手,要从整体上入手。这个道理,就如一个建筑师一样,是从整体的结构入手而不是从一砖一瓦入手一样。错误偏激的观点一定要破,不破则不立。
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全国的小学生,几乎都在玩了命地抄词、抄句,而结果是全国的小学生是玩了命的头痛作文。这不能不说明抄词、抄句是一个贻害人的方法。小学六年的时间,小朋友语文学习的大部
分时光都用于抄字、抄句,不能不让人心痛时间的浪费。
首先说结构。从本文来看,小作者的结构意识很棒,这也是与学会思维导图有密切关系的。什么叫思维导图?说白了,就是提纲的图形化。什么叫提纲的图形化?说白了,又是思维的图形化。作文是一项思维的训练,平时我们讲,思路思路,就是思想的通路。理通则文通,文通则理通。这里的“理”是什么?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通顺了,文章自然就通顺了;文章通顺了,则又反映了逻辑思维的通顺。我们讲过,结构就是章法、是脉络、是顺序、是思路。说白了,归根到底就是思维逻辑。
我们来看作文的头: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翻看科学书的第一页,看到了一颗大树。我觉得很好奇,我仔细观察了那棵树,有树叶、树枝、树根。
再来看本文的脚:
等到大树长到一百年的时候,大树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跟云一样高呢?
中间的部分是以三个对称段的形式展开的,分别写
了树叶、树枝与树根,而且三个对称段都是围绕着主题“大”来写的。通过这样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来小朋友的作文结构严谨、表达清晰——这一切反映在思维上,就是思维的缜密。
第二,关于对称。我们在书中,或是在平时讲的理念中,一直在讲对称的作用:对称是文章的主干。有一个建议,对于学龄前、或是低年级的孩子的作文启蒙,一定要从对称开始。这也是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举了大量的蒙学读物,来讲对称重要性的原因。从细微处来看,对称有两个基本的因素,一个是“对”,一个是“韵”。唐诗宋词中“对”与“韵”体现得最为充分。
在低龄小朋友所学的儿歌中,体现也最为充分。比如我们常说的: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都充分地体现了“对”与“韵”这两个要素。还有: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真可爱。所以,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讲,“对”与“韵”的训练一定要启蒙好。这将会让小朋友的作文朗朗上口,富有节奏。
我们来看原文中的对称:
树叶、树枝、树根——对称
一片一片——对称
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又像金字塔一样高大——对称 夏天„„在树下玩泥巴。冬天„„在树下打雪仗,堆雪人——对称
小鸟„„把家安在树枝上,七星瓢虫„„在树上抓虫子——对称。
一年一年——对称
小草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大树的叶子也跟着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小草与大树——对称
第四篇:材料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
【文题设计】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锁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帮忙。飞禽说,你没有翅膀,于是拒绝了。大树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文题解析】
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还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提供的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说的是大树虽然不能像飞禽走兽一样去旅行,但是它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立意时,考生应紧扣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兽帮忙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办法,由此可将立意定为:①求人不如求己;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二,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由此可将立意定为:③蛮干不如巧干;④要善于借助他人。⑤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
立意一:从树的角度立意,有多种立意角度:抓住大树“没有翅膀”“没有腿”等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客观条件不足,与飞禽、走兽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以退为进,最终靠结出甜美的果子,让飞禽、走兽把种子带到世界各地。从这点上说,可以写要学会转弯,写要知道变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写有志者事竟成。
立意二:抓住“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这个句子,我们思考下,大树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显然是想出靠飞禽、走兽们吃了种子后把它带到世界各地去的办法。从这点,立意的角度有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学会借助外物,要注意借鸡生蛋。
立意三:从飞禽、走兽等角度立意,飞禽、走兽认为要旅行,就必须有翅膀、有腿,这是常规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没有翅膀和腿照样可以旅行。我们可以写凡事不要妄下结论,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立意四: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虽然靠自己,但最终是靠合作。大树结出甜美果实给飞禽、走兽;飞禽、走兽吃了果实,携带种子去远方,帮大树实现了旅行的心愿!可以写要学会合作。
立意五:从材料的整体来立意,大树面对飞禽走的拒绝,并不灰心丧气,而是自己想办法自力更生。我们可以写“自立自强”“求人不如求己”这个常见的立意。
【例文阅读】
以我之力,追我所愿
总在追我之愿望。
枝繁叶茂的大树想去远方,又或有热情洋溢的人想让人生熠熠发亮。
唯独忘却自我力量。
大树从前只想借外物之力到达另一个境地;所谓青春年少也只不过依靠着周身的真实支撑。
我们总寻求寄托,摒弃实践;总沉迷念想,忽视作为;总着眼外界,无睹内在。
理想的寻求与达成,终究回归于自我饱含深情的起点,对自我的思索与发掘,对自我的革新与创造。
无数人败给了外力。
对己身不满,然后是无声的控诉与无可奈何的归于平静;对社会持异,改造人世的理想最终又被悄无声息地否决,再又回到对暴烈摧残生命的默许,对性别不公之象的熟视无睹,或对《熔炉》、《素媛》事件持续发酵的司空见惯。
大多时日,大多数人,坚信自身力量的微乎其微,执着于自身对理想的无能无力。
然,正如大树冲破阻隔,凭己之力去往远方,芸芸众生间,亦有不懈于梦,无愧于心的人们,夺得了潜在的力势与优长,达到了心之所向。
听伊迪丝唱《玫瑰人生》,146厘米的个子,带她穿过了废旧的巴黎老巷,逃过了父亲的谩骂,避开了曼哈顿的繁华,皆因在音乐中觅得了梦想的真谛。
读柴静《看见》,她说,我们浑然难分,就像水溶于水中。纷繁的乱象与缺失关照的弱势群体,她将自己作为发力的来源与希冀的个体,将镜头深入山间树林,深入被黑暗笼罩的生命,终于寻获心之所想。
看约翰·纳什《美丽心灵》,数学家与精神分裂,不可思议的激烈碰撞。但他未曾屈从于现实,三十年,三十年对数学的热爱与往复的搏斗,他以自我无可匹敌的顽强与坚忍,战胜了所有喧嚣。
漫漫岁月,从个人到群体,从滔滔黄河之水到遥远深蓝的爱琴海之岸,浮于表层成为现象武装,当点到即止化为惯常思维,自我改变与自我追寻便显得稀缺,弥足珍贵。
去追,如霍金以病残之躯写成《时间简史》,靠《万物理论》;去发扬优长,如简·奥斯汀以细腻温和笔触力被封建屏障。
如大树,不仅是自我念想的实现,它的种子已在各个角落生根复蓬勃生长;如平凡又伟大的个人,柴静,纳什为梦想所贡献的,亦生长成人类社会的宝藏。
正如法国诗人兰波在其《深谷睡者》中所写,闪烁的太阳已越过高傲的山峦,幽谷中的光点有如泡沫浮泛。
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挣脱世间繁杂的禁束,去往内心无垢的星空。
智者若树
春花的智慧在于燃尽生命的怒放,于是有了草长莺飞,最美人间四月天。夏蝉的智慧在于蛰伏地底十七年,于是有了一朝破土,一鸣惊人。凤凰的智慧在于烈火的淬炼,于是有了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而树的智慧,却远不止如此。智者,若“树”。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崇高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树的智慧在于志存高远。正如高晓松所说:人生不应当只有苟且与当下,还应有诗和远方。只有心存着“远方”,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不至于像失了罗盘的水手。有了目标与方向,我们才能更好地到达终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下了这样志向的周恩来未曾彷徨,引领着中国走向富强。“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坚定的志向使他在核领域一往无前„„智慧的大树向着远方,于是它有了目标和动力。智者若树,志存高远。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先“舍”而后“得”,树的智慧在于舍得。如果大树吝啬自己甜美的果实,不肯分给鸟兽,那么它永远不能到达远方去看这世界。就像壁虎,如果在危急关头它不舍得自己的尾巴,便无法得到自由与新生。而沙砾,因为懂得放弃自己的棱角、舍弃暂时的光明,才得以于蚌壳中蜕变为珍珠。智慧的大树懂得舍弃,于是它的种子随飞禽、走兽们来到了世界各地。智者若树,懂得舍弃。
“呼山不来,我去就山”,树的智慧在于变通。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知变通,只知愚蠢地一条胡同走到底。就像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优秀,不顾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要求他们考好分数、读好大学。于是易中天先生批评道:龙,怪兽也;器,器材也;材,木材也。现在的家长让孩子成为怪兽、器材、木材,就是不成人。这么说也许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把“好分数好大学”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确实有些病态了。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成为你自己,因为别的都有人做了。我们不必将自己禁锢在一条模仿他人的路上,而应绽放自己的芬芳,成为最好的自己。智慧的树虽然没有翅膀飞翔,没有脚奔跑,但它知道变通,同样到达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智者若树,知道变通。
就连三毛也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张扬。”树的智慧可让我们仔细品,然后便有思维的礼花在脑海中绽放。
【美文赏析】
人生何以“致远”
我能走多远?这是很多人经常思考的人生命题。这里的“远”,代表着梦想与目标,折射着胸怀与境界,体现着人生的质量和水平。无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走得更远。那么,何以“致远”?
登高“致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些古诗名句表明,一个人若想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必须提升理想信念和思想认识的高度。正所谓“心有高标,方可致远”——只有心怀崇高信仰和远大目标,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评价朱德同志:他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随时忘掉身边的艰难困苦而乐观向前;他总能用坚定的信仰、高远的情怀点燃将士理想,照亮前进征程。黄克诚将军在60多年革命生涯中,9次被错误批判、降职,甚至险些被杀头,然而他丹心向党、始终不渝,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词。革命先辈的言行昭示我们:理想信念和思想认识有高度,视野就开阔,头脑就清醒,精神就振奋,就能“致远”;反之,方向易迷失,精神易萎靡,步伐易错乱,就难“致远”。
厚积“致远”。《庄子·逍遥游》说:“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千里之行尚需3个月来聚集粮草,人生之路何止千里,更需要丰厚的积累。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砺、苦寒的过程,就是准备、积累的过程。厚积者,应积学,即不断增长学识。古人云:人生当以积学为先,重学、善学、勤学,无有不进者。要想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读有字之书,悟立身之理,咨前世之师,交有益之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厚积者,应积能,即不断提高能力素质。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来源于在工作和生活中摔打磨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实践是提高能力的不二法门。有诗为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与用、知与行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如此反复,才能有效地提升能力。
宁静“致远”。一个人如果耽于享乐、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势必缺乏长远目光和毅力恒心,终难有所成就;只有信念坚定、心无旁骛、甘于寂寞,方能抗得住诱惑和干扰,实现人生目标。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三国智者诸葛亮深深体会到“淡泊宁静”的重要性,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自己和后人。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形象地说: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翔了。纵览历史,那些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的人,莫不以宁静来涵养德行、砥砺节操。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各种诱惑不断增多的今天,一个人要走得更远,就更加需要秉持淡泊之心、涵养宁静之气,力戒空谈、注重实干,不图虚名、务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迈进。
第五篇:一棵大树读后感
一棵大树读后感(一)
我在第二课堂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一棵大树》。看到题目,我有些奇怪,一颗大树怎么成为了主人公呢?
带着好奇,我读完了文章。文章里的大树,把一个小男孩看做朋友,为了逗男孩开心,树把自己的枝叶给男孩玩耍,让男孩在自己的胳膊上荡秋千;当男孩筹钱用时,树把自己的果子给了男孩;当男孩想要间屋子时,又是大树,把自己的枝条给了男孩做屋;当男孩想离开这里,还是大树,把自己的躯干给男孩做船。直到最后,树把自己的最后的一样东西——树墩,也给了男孩当凳子。看完以后,我被大树舍己为人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这棵大树,为了自己的朋友能够快乐,不惜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全部。
我想,这棵大树的品质和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它虽然只是一棵树,但它的这种精神与品质确实是我们好些人都比不上的。有句俗语叫做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可见人们对友情多么看重。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友情。除了亲人,最亲的人便是朋友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朋友,是开心的源泉,也是倾诉的对象。友情便如一汪清泉,滋润了人们的心灵。没有朋友的人,心灵如同没有阳光的世界一样,暗无天日,终日阴阴沉沉。常言道话是开心锁,有一个听你倾诉的朋友,会让你的心情好起来。有快乐时,找朋友分享,快乐也会加倍,烦恼将减少。
我觉得这篇文章还着重提醒了我们一点,那就是对朋友不能过度索取。一个人,总是想方设法地压榨朋友,从中捞油水,而不思为朋友付出的话,朋友必然离他远去。即使朋友像文中的树一样,心甘情愿地为朋友付出,也不能因此而找借口:我又没有求他,是他自己愿意的!更不能抓住了朋友的这种性格,利用它无度地索取。这样的话,朋友迟早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
一棵大树读后感(二)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和一个男孩儿是好朋友。每天男孩儿都跑来和它一起玩,他们很快乐。可是随着时光流逝,男孩儿长大了。大树感到了孤寂。一天,孩子来看大树,需要一些钱。于是大树把自己的苹果给了孩子。后来又一天,长大了的孩子来了,需要一幢房子。于是大树把所有的树枝都给了孩子。又过了很长时间,孩子又回来了,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于是大树又把自己的树干给了孩子。又过了很久,已经变老了的孩子回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太累了,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男孩不停地向树索取,树为男孩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非常快乐。
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树的无私、无怨,最催人泪下的是树奉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
看着看着,就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他们都是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们,支持们。而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传为美谈。岳母刺字,教导儿子精忠报国,流芳千古。今人爱子,没有理性,才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
诚然,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
一棵大树读后感(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棵大树》的故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许许多多的图片,让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一棵大树》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经常在一棵大树下玩耍,大树很喜欢他,他也喜欢大树,经常与大树一块嬉戏。小男孩几乎每天都来到大树下,跟大树说心事,大树每次都会耐心倾听他,与他一同快乐,一起悲伤。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像以前那样说: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快快活活地玩吧!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了,男孩说,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买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会高兴的。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把果子拿走了。树感到很幸福。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感到悲伤了。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说:孩子,爬到我的树枝上来荡秋千,快活快活。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子取暖。你能给我一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于是,男孩砍下树枝,背去造屋。树感到很高兴。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突然回到树下,树还是那样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过了一会儿,树轻轻地说:来啊,玩啊!我很伤心,没心思玩,他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我就会快乐的。男孩把树干砍下来,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
多么好的一棵树,无私奉献,默默地为男孩付出,毫无怨言。想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像文章中的大树和孩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男孩自私、冷漠,不断向大树索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谁像大树,谁像男孩呢?其实,爸爸妈妈像大树,一直默默为孩子付出,从无怨言;而我们就像男孩,一直像爸爸妈妈索取。父母就像一片大森林,一直为我们遮风挡雨,而我们一直认为,只有爸爸妈妈给我们买新衣、买新布娃娃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人类是男孩,那谁又是我们的大树呢?人类是男孩,那大自然就是大树。森林每天都在释放新鲜的空气,但是我们人类又不停地砍伐树木。现在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却越来越多。有科学家判断,五十年后,地球上的日均温可高达四十五度多。所以保护地球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更加爱护树木。
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但是我更希望人们可以爱护好森林,不再砍伐树木。保护好大自然是我们的义务,因为保护自然,其实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