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画外音独白(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4:0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画外音独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画外音独白》。

第一篇: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画外音独白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画外音独白

影片中出现的画外音,通常是为了交代时间和地点,或者不便于用视觉形象传达的信息。例如画面中是人物在看一封信,这时影片常会通过画外音叙述告诉观众信的内容。当然,画外音的运用并非都这么简单。电影的叙述不像小说,只有一个文字媒介,电影是通过影像和声音两种媒介来共同叙述故事和塑造人物的,文字叙述是单维的,电影的画外音叙述和视觉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则较为复杂。在《小城之春》中,玉纹的画外音独白建构了与影像时分时合、若即若离的叙述视点,客观呈现的影像折射上了玉纹的种种情感体验,写实与写意、主观与客观因而难分彼此,浑然一体。具体而言,影片中画外音独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述说自己的行动。这种类型的画外音独白,初看似乎十分多余,因为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影像说话的,何况人物行动也并不需要画外音加以解释和说明。以片头玉纹回到自己房中这一场景为例,画面上玉纹推开自己的房门,走进右厢房,她的内心独白响起:“推开自己的房门”,触目所见,一片凄清,她呆杲地走到床前,轻抚床边的丝绸帐幔,“坐在自己的床上”,画面里即是玉纹在自己床上坐下来,想到未来的日子,怅然起立,“拿起绣花绷子,到妹妹屋里去吧”,她穿过花园,走进戴秀的房间。人物行动与画外音独白的重复和叠加,看似多余,却传递出一种影像难以表现的孤寂情绪,这种诉说与其说是在对画面进行补充说明,还不如说是一种孤独的自我呓语,它让观众窥到了玉纹的内心世界,如田壮壮所称:“从没有过这样的画外音,就是所有的电影里你没见过这样的画外音。非常好玩非常有意思,你会觉得这是最幼稚和最有魅力的一个结合,像鲁迅的《秋夜》开头说:我院子里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何尝不是极度枯寂下的最好的灵魂独白。”

二是内心声音的呈现。影片中玉纹的造型和行动都给人静美的感觉,始终不失一个良家妇女的端庄和娴雅,但是,她又有非常细腻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她对爱情有着炽热的追求,对家庭和生病的礼言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经由画外音独白得以呈现的。例如影片开头的大段独白,表达了玉纹寂寞孤苦的内心。影片的声画处理,应能使观众洞悉人物行动和语言背后的“潜文本”,读懂人物幽微的情感世界。以解说来替观众剖析和理解人物通常是电影的大忌,而本片却出人意料地选用了大量画外音独白来表达玉纹的苦闷和惆怅,它一方面是因为在这部标准长度的影片中,几乎没有闪回和主观镜头,靠朴素简约的叙事较难充分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另一方面开头即采用大量的内心独白,也是为帮助观众尽快了解人物,并与玉纹视点形成认同。它对于影片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无法充分展现玉纹的内心矛盾,而且势必会影响观众对玉纹的移情和认同。内心独白将玉纹身处名存实亡的婚姻中的痛苦和麻木揭示出来,后面玉纹与志忱的旧情复燃便易于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同情。

玉纹在破败城头上的独白虽然语调平静,却暗示了她内心对现状的厌倦以及对小城之外的世界的向往与渴望,为影片后面人物关系与情感的变动埋下了伏笔。那是否意味着玉纹的叙述声音并不可信呢? 初看确实如此。玉纹从城头回到家中,来到妹妹房间,懒洋洋地拈针绣花,此时她的内心独白响起:“过去的事早已忘掉,我这辈子,再也不会有什么想望了…”但是,随着志忧的到来,观众会发现玉纹内心的热情只是暂时蛰伏和冻结,冷漠只是她的面具而已。在志忱遵礼言嘱托劝告玉纹这一场景中,玉纹的内心独白与她的话语之间更构成了明显的矛盾,似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乎更不可信。玉纹面对志忱袒露了心声,她心中想的仍是他,志忱是此刻拯救她脱离苦海的唯一稻草,在丈夫和恋人之间,玉纹陷入了痛苦的内心挣扎,“你叫我怎么办?!”

志忱为玉纹而心痛,却不忍伤害老友礼言,思来想去,他吐出两个字:“除非”,玉纹接着志忱的话说出了答案:“走”,简单的一个字传递的是她与志忱远走高飞的热望,这句对白是她内心真实意愿的流露,但是,志忱却始终以伦理和友情压抑着爱情,回答:“我走”,这对玉纹来说不啻是一盆冷水,她不自觉地说出了深藏的无意识愿望:“除非,他死了”,这一念头一经说出,把她自己也吓了一跳,虽是无心之语,却将玉纹对名存实亡的婚姻的厌倦暴露无遗,她迅即掩口,“我后悔,我心里从未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说的?”这一事后的内心辩白更多是一种本能的自我掩饰。

。成功的艺术作品必然包含两个层面,即表象的文本和与之构成了矛盾张力在的文本,正如好莱坞一句老话所称:“如果一个场景是讲述那个场景所讲述的东西,那么你算是掉进粪坑里了。”正是通过内心独白与人物行为之间的矛盾,“我们却能连续性地看穿人物的面孔和活动,一直探究到其并未说出并未意识到的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情感。”玉纹叙述声音的矛盾,让观众洞悉了她内心的冲突,是安于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还是追求个人的情感幸福?她似乎已无路可走。社会化面具和个人欲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心口不一成为人生的常态。影片并不像后来的诸多现代电影那样进行各种叙事实验,而是更着意于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人生的困境。

三是全知视点的叙述。玉纹的独白看似建立了第一人称的限制叙述视点但这只是一种假象。在不少场景中,画外音叙述与画面时空并不一致,因此,伴随画外音的视听叙事只能被认为是影片背后的全知叙述人所为。例如志忱进人小城,来到戴家时,玉纹正在家中绣花,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但是,画外音独白却对这一事件做了同步叙述,“谁知道会有一个人来,他是从火车站来,他进了城……我就没想到他会来”,同时,画外音独白也表达了玉纹对这一事件的感受,即出乎意料和措手不及,“我不知道礼言也是他的朋友”。

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有声时代以来,声音的运用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像本片中这样复杂的画外音叙述即便在今天也不失前卫。画外音不仅叙述玉纹在场的事件,也叙述她不在场的事件,这就超越了人物视点的限制,建构起了全知视点。如果抛开画外音独白,故事似乎是以顺叙向前推进如果不是看完全片很难注意到首尾场景的重复,然而,画外音叙述明显地打乱了这一时空。它使人物视点与叙述者视点相互混淆,也使影片的时空关系格外复杂。

第二篇:《小城之春》观后感

《小城之春》观后感

费穆版的《小城之春》对白很多是很“文气”的,还有大段的旁白,但是听起来居然是很有味道的,很舒服的。功劳当然一方面得益于费穆的高超处理和演员精彩的表演,另一方面我想也是时代的隔离感使我更易接受“那是当时的一种真实”。

事实上,费穆在电影中也有明显地一个虚化背景的企图,影片并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影片中的小城除去几个主要人物,并未出现其他居民,好像是遗世独立的一个封闭的小世界。片中表达和阐述的,对旧的事物厌烦,无奈,已经没有感情,却只剩下责任。真的要离开了,却有种很复杂的依恋、不舍;对新的事物充满憧憬、渴望,真的要决定重新开始了了,又觉得前途未卜,惶恐不安。这个是普天之下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啊。

费穆具有丰富表意的镜头语言,具体到镜头是我的一个取巧,既然不能做宏观的判断,那就来做微观的分析。

一、志沈到戴家,礼言让老王去通知妻子玉纹,三个溶镜逐步逼近玉纹,去接触她的内心世界。首先说,这场戏的镜头视角之所以在志沈,并不是费穆的强硬地安排(玉纹、志沈的画面,摄影机的低角度拍摄显然是费穆有意的安排),而是这场戏本来的戏剧需要。这场戏是要表现志沈和玉纹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从志沈这里出发的,原因是妹妹缠住了志沈,唱歌给他,而志沈的心里则在玉纹身上,镜头和场面调度都是为剧情服务的,费穆作为导演的存在感是很弱的(不像拍礼言,俯视的,同情的),这个陈墨认为的“最具典型意义”的能够证明“费穆和志沈视角重合”的证据是站不住脚的,这实在不过是剧情的需要而已。我个人感觉里,这也是陈墨的费穆研究中的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有些过度发挥,过度诠释,生硬不够服人。

二、低角度摄影或者说仰镜头

废园给药、戴章深谈、玉纹喂药。先来引用一段费穆自己的话;“摄影机的眼睛,往往比人的眼睛更技巧的,因此,运用摄影机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低机位镜头的选择,当然首先是区别与玉纹旁白造成的第一视角,但也不好简单理解成是为了迁就礼言。我觉得这更是费穆本人在影片中一种比较强烈存在的态度,是费穆本人想法表达的一种比较强烈的倾向:对礼言的同情,对玉纹的疏离。

费穆的仰镜主要是画面中有玉纹和志沈时才会使用的,在他们与礼言同在画面中的镜头尤其明显,比如开始玉纹买药归来给礼言,比如志沈到来与礼言谈话的镜头,很明显的礼言都处于画面的低位,一种被压抑、被忽略、不被重视的感觉。

三、费穆与志沈的“重合”。

四人在屋里,妹妹唱歌给志沈,玉纹服侍礼言吃药

在这场戏中,值得注意的是,画面重心是志沈,摄影机(镜头)的关注是以

志沈的视角来表现的,那当然是在玉纹身上了。

陈墨先生在这里发挥,说费穆本人和志沈最像。费穆进的是法文学堂(西学),也喜欢西装革履,祖父是医生所以费穆本人也是略通医术的。费穆看待所有剧中人、甚至扩大说整个家国之人,都像一个医生在审视诊断病人。结论是本片视角一分为三,叙事上在玉纹,影像上在礼言,寓言上在志沈。

值得注意的很多(旁白;全景到近景,背面到正面;溶镜;)。首先一个是费

穆没有一次性让玉纹获得准确的消息,而是逐步地,分三次让她不断怀疑是志沈,又不断自言自语地否定说:不是他。三个镜头间使用的溶镜和单镜头内的推进都延长了这个时间,玉纹的心理活动被放大了。观众的心理和玉纹心理都产生了很强的期待和莫名慌乱的情绪,不同的是玉纹是因为不知道是不是志沈而期待、慌乱,而已经知道是志沈的观众则因为不知道玉纹和志沈的关系,以及他们见面会有怎样结果而产生了同样强烈的期待。其次,在第一个镜头中玉纹从曲径中走出来,是全景,第二个是中镜,虽有推进,却是侧身面对镜头,第三个才正面出现在镜头中。镜头是在不断的逼近玉纹,费穆在层次上显得非常分明,观众好像在随着镜头不断深入到玉纹的内心世界中去。最后,这三个镜头的剪接,费穆没有用切,而是用溶,(溶镜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很好的保持了情绪的连贯性,也延缓的整个过程。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镜头后,费穆还加入了两个镜头,一个是玉纹

换好衣服,整理头发的镜头;一个是玉纹站在廊子里远远看志沈和礼言的镜头。简单来说,这几个镜头能明显地感觉到费穆延缓某个细微事件过程的企图,作用在于费穆藉此能够进一步深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影片的戏剧张力很大程度上都来自对人物内心活动细致地描述。

第三篇:《小城之春》影评

《小城之春》影评

“死气沉沉的小城,春心荡漾的人们”,这是现代导演贾璋柯在史诗电影《站台》的宣传册上写下的意味深长的句子。这句话不仅简练地概括了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的剧情,而且表达了一位现代导演对费穆及其影片的无限敬意。被现代电影界视为中国电影史经典影片的《小城之春》是费穆于1948年拍摄的。作为中国第二代“文人导演”的代表人物,费穆在当时社会动荡、内战处于白热化的背景下拍出像《小城之春》这样细腻、委婉、含蓄的淡化社会背景的艺术影片,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心的。这部影片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现代 电影的追求和对有中国特色的东方韵味的电影风格的探索,以及将二者融合为一的新影戏观。他是中国现代电影的先驱,又是“电影上的国学派”;他是一个追求进步和光明的艺术家,又是中国影坛上的一个现代儒者。

影片展示的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爱情悲剧:在江南某小城的一个破 落家庭里,周玉纹同戴礼言结婚已有8年。因戴礼言长期患病,两人分住已近3年。她虽然从来没有爱过他,但仍尽着妻子的责任,每天买菜、煎药、细心服侍他。戴礼言的妹妹戴秀是一个天真纯朴的学生,家里还有一个对主人忠心耿耿的老仆。如果不是青年医生章志忱到来,这个家庭每天都过着没有变化的日子。章志忱既是戴礼言昔日的同学,也是周玉纹当年初恋的情人。他的突然来临,打破了这 一家寂寞平静的生活。周玉纹抑制不住对章志忱强烈的爱情,但又不忍心抛弃多病的丈夫,她在矛盾痛苦的感情煎熬中挣扎。章志忱虽仍深爱着周玉纹,但想到他是病 中老友之妻,便竭 力克 制住 自己 的感情。面对着朝气蓬勃、英俊潇洒的章志忱,戴秀也产生了朦胧的爱恋之情。于是,在经历了一场**之后,章志忱毅然离开戴家,走向新生活。周玉纹则带着永远不能平复的隐痛,重与戴礼言维持着那种无爱的抑郁生活。

创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一方面折射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因素,另一方 面则探索追究了作为悲剧主要原因的知识者自身的悲剧性性格,揭示了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文化心理结构。

显然,造成戴礼言颓唐空虚、周玉纹忧郁寡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动荡离乱的社会环境。战火毁坏了家园,面对断墙残壁,戴礼言怀念过去的荣华,但又没有勇气和力量去创建新的生活,故而只能在痛苦和哀叹中度日。周玉纹和章志忱原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但因周玉纹的母亲不同意他俩的婚事,再加上章志忱在抗 战中“一 直跟着抗战跑” ,所以她只好被迫嫁给自己不爱的戴礼言,过着没有爱情的夫妻生活,其精神上的痛苦和空虚是不言而喻 的。这种生存状态和精神面 貌正是当时一部分既不满现实处境,又无力摆脱困境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创作者对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思考与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是交织 在一 起的,并着重通过对主人公个人命运的剖析来揭示蕴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然而遗憾的是,创作者对于知识分子的人生命运所依存的“中国的将来”以及如何为此而奋斗的勾勒是不清晰的。虽然影片最后暗示章志忱摆脱了个人情感的纠葛,走向新的生活,但这种暗示是很膝胧、含混的。因为章志忱显然是寄托着创作者理想的人物,可我们从他身上很难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精神的光照和新生 活热流的涌动。

当然,影片通过爱情、婚姻问题上“情”与“礼”的冲突,对知识分子复杂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刻画是十分细腻、生动的。既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最隐秘的情感,也触及了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在道德领域里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谁都不会否认,无论是出于道德上还是道义上的原因,被迫继续留在已经不存在“爱情” 的家庭里,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显然,周玉纹和戴礼言的婚姻并非建立在爱情的基础 上,再加上戴礼言长期患病,两人分住也已近三年,因当她日夜思念的恋人章志忱 重又来到她身边时,长期压抑的情感很自然地喷发出来。她有权利去追求真正的爱情、去建立幸福的家庭。但是,长期封建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心理定势,以及

一种人道主义的责任感,又使她处于矛盾痛苦的境地,正如她对章志忱表白的那样“我 心里只有你,但又觉得对不起礼言。” “礼言”对我就只成了一种责任,他是我的 丈夫,我服侍他,我得死心塌地的服侍他。” 同样,章志忱虽也深恋着周玉纹,但终因她已成为自己朋友之妻,故只能强用理智克制感情,以牺牲自己的幸福来维护 他人家庭的完整和安定。他们的爱情自由所受到的束缚,不仅来自传统的道德律,也来自对于婚姻的结果所承担的一种道义上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历史和社会还未能提供充分的条件,使一个人在获得爱情的幸福时,不至于给另一个人造成不幸; 在满足一个人的合理要求的同时,又不让其承担上述道义上的重负。尤其是动荡离乱的社会已经给礼言精神上带来了很大的创伤,他们不忍心给他以更大的伤痛。

所以,他们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一种时代悲剧和社会悲剧的折射,不意识到这一点,就 会忽略其应有的思想意义。然而,我们感到不满足的是,创作者在表现这一伦理主题时,尚缺乏一种宏观的眼光,没有充分意识到,只有在时代生活的深 广背景上,才能使伦理主题的实质意义真正显示出来;只有把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因素与实际影 响他们生活的社会历史联系起来,表现出这种不能获得的感情痛苦的社会内涵,才能使影片产生展撼人心的力量。由于影片在这方面未能深入开掘,就给人一种与世隔绝之感,削弱了其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意义。尽管如此,我 们对影片所具有的思想价值仍应给予充分肯定。

《小城之春》在艺术上是一部刻意求工、精致考究之作,它体现了创作者鲜明的个性,具有独特的风格。原剧本是三幕一景的话剧构思,后虽经多次修改,加强了电影艺术特性,但仍保留人物少、场景集中、结构简练的优点。这样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深入、细致地表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态,也便于充分抒情写意,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思考。

影片的外部情节冲突并不激烈,也无曲折离奇的故事,创作者截取的只是一 个片断的人生素描,表现的只是日常平淡生活中的一个波澜,一圈涟漪。然而,人物的内心冲突却非常尖锐复杂,情感起落也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影片善于运用艺术重复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旨意蕴,强化艺术氛围, 是影片较鲜明的特点。其中较突出的是场景重复。就拿玉纹和志忱在书房相会的场景来说,影片中先后重复出现了四 次:第一次是志忱刚到戴家,玉纹夜送被褥, 导致旧情复燃。第二次是志忱受礼言之托劝慰玉纹,两人的感情陷入无法解脱的痛苦之 中。第三次是志忱和戴秀外出游玩归来后,玉纹对此不满,特地去试探志忱对她是否仍有真情。第四次是玉纹酒后不能自制,导致内心情感的强烈爆发。由此,生动地展示了人物彼此间感情变迁的脉络,强化了人物形象给观众的艺术感受。城头的场景也曾多次出现,其中开头和结尾的呼应,既使影片具有结构上 的某种稳定性和完 整性,又深化了主题内涵。

电影创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挥艺术家个人的创作精神。为此,既要鼓励艺术家面对时代、面对社会、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获得灵感,创作出紧扣时代主旋律的影片;又要允许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艺术方法,去表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人物。只有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才能在银幕上展现及其广阔的生活画卷,塑造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生活,并获得审美享受。因而,象《小城之春》这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美学追求的影片,就应该予以肯定,特别是对它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贡献,更应该给予充分和公正评价。

第四篇:《小城之春》影评

《小城之春》赏析

我认为《小城之春》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纠结的一部影片。其中的精髓,我似乎也没能很好的把握。看完后,看懂了故事,却没有看太懂内涵。我又不害怕看太多别人的影评从而会影响到了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所以我就仅仅选择看了百度百科对《小城之春》的解说,在把握大框架的同时,现在,我就自己的想法,口语化的阐述我自己内心的观点。

看完影片,我总结出全篇所有人物都离不开“矛盾”两字。

首先,表现最明显的是玉纹,玉纹爱的是志忱,却不能去放肆的爱他,她愿做自由之妻,却被这样那样的世俗压力所束缚。在错的年代,爱了不该爱的对的人,嫁了不愿嫁的错的人,这两个男人成了她生命天平中最不定的因素。影片一开始就塑造了平静如水,麻木的玉纹的形象,觉得什么事情都不会再让她的内心有一点波动,可是之后,在遇到她的初恋志忱的时候,她脸部的表情,内心的情绪是不是得表现在脸部。相比2002年与1948年的《小城之春》,我更喜欢48年版的玉纹,觉得和那个时代的女人更像,那种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女人。形容02年版的玉纹我也许可以举一个例子,就像被关在笼中的鸟儿,看似认命,可是当笼打开的瞬间她还会放肆的冲出去,放肆挣腾。从我内心出发,我不喜欢02年版的玉纹,那种放浪的感觉,让我很不舒服。具体我也不好评论导演的目的。48年版的玉纹,是的心思细腻的女人,在平静与挣扎的矛盾表演中,将女人在如此一个现状,对爱情的给予升华,这让我真的很感动。再举例一个镜头,就是最后,傍晚她站在那个老地方——城墙,风吹着她的旗袍,看着远方,那个渐渐走远的昔日最爱的那个男人。在这个城墙上,有她和志忱新的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可是那个昔日让自己情愫暗动的男人,已然离去,现在在这断壁残垣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回忆。那种故事回归始终,小城的春天,也渐渐隐现。

其次是志忱,我想把所有正面的评价都给予他,我只想说一句,如果你是下一个遇到志忱这样的男人,你就嫁了吧~

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多年的朋友在他得到成就后他依旧记得回来看望,作为同性,我愿意做他的朋友。其次,他是爱玉纹的,可是在最后他不愿意伤害任何一方,他选择离开,在情与理之间,他没有再让彼此纠结,痛和为难都是他承受着,这时,我想肯定他的品质。如果我是那个妹妹,我想我也会被他这样的男人吸引:幽默,智慧,有才,通情达理,有情有义,善良。

其余人物的矛盾表现,课上口述。

第五篇:影视音乐赏析,电影《小城之春》中的音乐和歌曲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影视音乐赏析,电影《小城之春》中的音乐

和歌曲

音乐和歌曲。

费穆是一位在电影艺术形式上精益求精的探索者,他对于音乐的运用非常重视,早在1935年的无声电影《天伦》中,就大胆采用国乐为全片配乐,既极具民族特色,又与宣扬儒家仁爱的主题相互契合,成功地烘托了影片的气氛。在《小城之春》中,费穆对音乐的运用仍然精彩。影片中音乐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字幕、开端和结尾部分,作为背景配乐的交响乐仍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费穆创造性地将一般电影中静止的字幕部分化为影片的序幕虽然影片一开始就是连绵不断的残破城墙,但是,明媚的音乐伴随着野外的风景,传递出了一派草长莺飞的春之生机。伴随着玉纹的画外音独白,音乐变得缓和低回,刻画了她内心的苦闷惆怅。礼言出场时,提琴拉出幽怨的旋律,烘托出了他因家园颓败、病魔缠身而生乖戾和怨气;相反,戴秀出场时,管乐吹奏出明快清新的音符,表现了青春少女的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玉纹躲到妹妹房中,推开窗子,乐声转为明亮昂扬,如阳光般扑面而来,“仿佛在这间屋里,阳光也特别好些。”在结尾部分,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也没有改变,但是,人物内心都经历了情感、欲望与责任、伦理的搏斗,一番痛苦的洗礼以后,客人即将远走,关系似乎恢复原状,但是,在所有人的内心又有什么已经在无形之中改变了。藏秀理解并对大嫂生出了深切的同情,玉纹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不再逃避,结尾显然对于未来寄予了新的希望,伴随着藏秀、老黄送行志忱远去的画面,乐声再度出现,却是那么肯定和有力。玉纹眺望三人远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去,乐声变得缠绵哀怨,但是,很快乐声中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身后礼言挂着拐杖登上城头,两人携手跳望志忧远去,影片在渐趋昂扬高亢的乐声中结束,表现了费穆以礼节情、修复人伦关系的乐观愿望。

在影片中,妹妹戴秀唱了两首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原名《都达尔和玛利亚》)。这两首新疆民歌均由王洛宾改编整理,在20世纪40年代风靡一时。据韦纬回忆,费穆当时对张鸿眉说,你想唱什么就唱什么,颇为有趣的是,这两首歌曲虽由演员信手拈来,却对影片的叙事和气氛营造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志忱初到戴家的晚上,戴秀兴奋地为他演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这是首男女互诉衷肠的情歌。对于戴秀来说,这是青春热情的自然流露,而对于志忧来说,眼前的玉纹就是他心中最美的玫瑰花,以至于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玉纹的身影,甚至忽视了戴秀的存在,这欢快的情歌也唤起了礼言心中的温情,他的目光期盼地望向玉纹。这一场景中,除了唱完以后戴秀与志忱有简短对话外,其他人都无对白,一首歌曲却巧妙地串联出各自不同的心事。

在小河划船这一场景中,四人之间也并无对白,只有戴秀的歌声串起了整个场景。《在那遥远的地方》同样是一首情歌,在唱到“人们经过了她的身旁”时,难得有兴致唱歌的礼言微笑着回头看了看玉纹,而在唱到“总要回头留恋地张望”那一句时,正好给了玉纹一个回头顾盼的镜头。据演员张鸿眉回忆,表演中不少细节都是即兴而成,但是,费穆却善于在偶然中寻找必然,在即兴中捕捉传神的刹那。歌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将四人之间阴差阳错的爱恋串联起来,成为叙事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在戴秀生日之夜这场戏中,酒醉的志忧唱起了《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这歌声却并非是对戴秀倾诉衷肠,当志忧拉起玉纹,并对她唱起“今天晚上请你过河到我家”,这既是醉后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的呓语狂言,也是戴着面具的苦问爱意的流露,志忱虽被戴秀拖离,但是,“爱人呀,我俩相依歌唱在树下”的歌声唤起的也是玉纹内心压抑已久的热望,听着歌声,桌边的玉纹抬起了头,悄悄地似乎有什么在慢慢苏醒,蓄积着渴望冲破藩篱。在这一场景中,两人同样没有一句对白,却收到了尽在不言中的艺术效果。

影片手法简洁洗练,刻画人物多用白描,却自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之致,自然有着独白和音乐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费穆认为,“电影要抓住观众,必须使观众与剧中人的环境同化,如达到这种目的,我以为创造剧中的空气是必要的”,“个人以为,创造剧中的空气’,可以有四种方式:其一,由于摄影机本身的性能而获得;其二,由于摄影的目的物本身而获得;其三,由于旁敲侧击的方式而获得;其四,由于音响而获得。”

下载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画外音独白(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画外音独白(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

    “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 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阡陌交通,集聚繁华;这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里白墙黛瓦,绿雨桑麻……这不是古时的桃花源,也不是秀丽的江南,这是中原大地......

    《大路》和《小城之春》的抒情叙事性

    决非叙事,而为抒情 ——《大路》和《小城之春》的抒情叙事性 一 出于移情,我们会不自觉地把情感寄托在与生命一同经历过却依然存在的外物之上。对于我来说,这种情感寄托虽然一......

    论《小城三月》中的情、物、人

    论《小城三月》中的情、物、人 《小城三月》是被誉为“三十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的一篇回忆性中短篇小说。1941年夏创作于她独居香港的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半年之后在病痛......

    电影中的法律

    (电影中的法律)观看电影《叫我第一名》 —(《front of the class》)有感院系:信管姓名:陈亚学号:2010508161 日期:2011/11/7电影改编自Brad Cohen的真实故事。 Brad Cohen是一位有妥......

    电影中的营销学

    电影中的营销学 营销无处不在,它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消费就有营销,但营销也要讲求方式和方法,并非盲目的去推销一件产品。 营销学(Marketing)是一门研究企业经营与销售......

    电影中的美国政治

    电影中的美国政治——《关键投票》《全民公敌》《总统班底》观后感11级水工1班 付宇懋 学号:1102010128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我国的完全不同,其中的差别除了我们通过新闻上的了解,......

    电影中哲理语录

    篇一:世界著名电影里的哲理语录 世界著名电影里的哲理语录 ——《爱玛》 很久以前,在圣城麦加,有一个富商的仆人上街买菜,结果就在人群中,看见了死神对他露齿而笑。他吓得连......

    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Maybe the truth is a little bit of losers in all of us 也许每个人都有做失败者的时候, Being happy is not having everything in your life perfect 幸福并不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