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隐私安全.

时间:2019-05-14 14:3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交网络隐私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交网络隐私安全.》。

第一篇:社交网络隐私安全.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论探索

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安全问题探究 邱均平李艳红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430072 摘要文章分析了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信息的种类、隐私信息泄露的途径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途径, 对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社交网络服务用户隐私信息安全

A Stud y of Privac y Securit y Issues of Social Network Users Qiu Junping Li Yanhong(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Hubei, 430072 Abstract This p a p er anal y zes the t yp es of users ' p rivac y information in social networkin g , p rivac y information

leakage channels and ways to protect user privacy.These are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social network service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in this article.Ke y words Social Network Service, user p rivac y , information securit y 在Web2.0的大环境下, 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 简称SNS 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之一。社交网络的出现, 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得越来越密切。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进行社会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 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在当前网络环境下, 社交网络已在全世界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国外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Twitter、LinkedIn、MySpace 等, 国内如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都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截止到2012年6月, 仅中国社交网站用户的规模就已经达到2.5亿[1]。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 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出来, 通过社交网络收集和利用用户隐私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用户的隐私暴露的风险不断增加, 用户个人权益遭受损害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因此, 社交网络中用户的隐私安全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社交网络用户隐私的种类

尽管社交网络的根本目的是提供给用户一个线

上互动和交流的平台, 但大部分网站的定位、目标和实现方法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LinkedI n 主要是面向商业用户的社交网络, 人人网则主要是基于校园关系的实名制社交网络。不同的社交网络有着不同的特

点, 因此其信息泄露的内容、信息泄露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社交网络中用户的隐私信息类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分别是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分享的信息、用户的人际关系信息以及通过数据挖掘所获取的信息。

1.1用户个人信息社交网络正是在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友需求中发展起来的, 用户在注册之初, 就被鼓励提供更多的个人基本信息。以人人网为例, 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 人人网拥有真实注册用户超过1亿[2]。在社交网络的个人档案中, 包括用户的身份证号、出生日期、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诸多真实的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有可能被网络诈骗者利用, 并以用户的名义获得服务或者访问个人网上银行账户等。

随着国内网络实名制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站要求注册者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除了政策原因以外, 社交网站本身的特点也需要用户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例如, 要想在社交网站上找到更多的朋友, 用户就必须提供更详细的真实资料, 如教育背景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个人爱好等信息。通过对这些真实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系统才能更/懂你0, 社交网站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朋友, 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感兴趣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用户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 如果全部填写真实信息, 用户的个人隐私往往暴露在网络之中。但是, 如果填虚假信息, 又往往会失去玩社交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 论

探索网站的真实感, 无法将社交网络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其实, 不管用户愿不愿意, 社交网站的服务商们总希望用户能提供最详尽的真实资料, 从而为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网络, 让系统显得更加/智能0。1.2用户分享的信息

用户每天在维护社交网络的过程中可能透漏出大量的个人信息。例如, 很多人乐于随时随地使用/地理位置分享服务0(又称LBS , 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 将自己的地理坐标分享给社交网站和微博上的好友, 这样就将自己的活动轨迹暴露于人前。据调查, 在国内大中型城市的15~30岁的网民中, 有95%以上会注册一个或几个社

交网站[3]。用户在频繁地使用各种信息分享服务时, 其所能保留的隐私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除文字信息外, 用户还在网上发布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信息, 通过用户分享在社交网站上的信息碎片, 商业公司不但可以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等普通信息, 还可以推测出用户的消费倾向、婚姻情况、工作情况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黑客也可能利用用户分享的一些信息碎片, 盗取用户的银行卡、股票和基金等账户。其实, 即使不懂黑客技术, 只要将某个人在各个社交网站和微博上的碎片信息进行简单拼接, 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获得其隐私信息, 但是国内社交网站的用户并没有意识到分享信息导致的隐私泄露所带来的危害。1.3人际关系信息

通过社交网络, 我们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同时系统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 还会为我们/引荐0一些可能认识的好友, 可能会为我们找到许久未联系的好友, 这正是社交网络的魅力之一。但同时, 社交网络也将我们的人际关系网暴露人前。通过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互动以及社交网站通过算法所做的好友推荐等功能, 可以很容易地了解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络。2012年3月, Facebook 好友推荐功能就曾令一名美国男子的重婚行为败露[4], 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社会网络泄露人际关系信息的风险。有人说过, 腾讯在掌握大量用户的同时, 也掌握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关系网, 2012年3月测试上线的QQ 圈子更是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QQ 圈子是基于QQ 好友关系、分组名、备注名, 通过聚合分类数学算法进行人脉推荐, QQ 用户可以实现按照真实生活中的关系自动分圈, 并向同一交际圈但仍属陌生人的对象发起对话, 拓展人脉。但是, 未经用户的允许就获取用户的分组信息和备注名信息是对用户隐私的泄露, 用户在拓展人脉的同时也将不断接受陌生人的/骚扰0, 因为借助圈子功能, 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处于公开状态, 很多并不是好友的用户也在你QQ 圈子分类中[5]。1.4数据挖掘信息

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超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数据, 这些数据的内容包罗万象, 形式

丰富多样, 既包括各种文字信息, 也包括应用软件、图

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社交网络中的海量数据隐藏着丰富的知识和巨大的商业价值,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 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发了各种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和工具, 对社交网站上的各种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通过社交网络分析方法

对社交网络数据进行公开研究会对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例如, 通过采取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从大量注册信息、用户发表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将用户分散于各处的零碎信息整合起来, 就有可能获取用户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隐私信息, 甚至能够了解用户的生活轨迹、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 一旦这类数据公开或不当使用, 将给用户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社交网络信息泄露的途径

社交网络应用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使得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用户自己透漏的信息之外, 社交网站以及第三方应用都可能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2.1用户泄露

随着社交网站、微博和地址分享服务的先后兴起, 互联网分享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人们在互联网上活得越来越真实, 尽管个人隐私在社交网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在网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当中存在很多推动信息泄露的因素, 例如, 对社交网站用户来说, 选择性地向陌生人发布一些私人信息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大于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朋辈压力和集群效应;对个人隐私保护缺乏重视;对社交网络和人群的盲目信任;对潜在风险的短视评估等[6]。有时网站本身的问题也会造成用户忽略或无视其用户隐私设定。以新浪微博为例, 用户可以对自己的个人资料进行设置, 例如可以将自己的基本信息、教育信息、职业信息等设置成仅自己可见、我关注的人可见或者所有人可见, 同时用户还可以对评论、私信以及@提到我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还能设

置黑名单和进行屏蔽。但是新浪微博的用户基数巨大, 其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功能, 有些用户可能知道但是不会操作, 还有些用户根本没有意识到会有隐私泄露的问题。国内目前虽然缺少相关的统计数据, 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明显预见的。国外的社交网站用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 大约有1300万的Face-book 用户表示他们从不设置、或者根本就不知道Facebook 有隐私工具。28%的用户与所有用户分享他

们的大部分或是全部内容, 而不仅仅是朋友们[7]。

用户除了泄露自身的隐私之外, 很多时候还会通过社交网络泄露他人的隐私。有时一些用户在未经他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 论

探索人允许的情况下发表的只言片语或上传的某张图片, 都可能在有意或无意间泄露他人的重要隐私, 给他人造成困扰甚至是损失。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 用户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 而在社交网络中,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型的信息接收和传播中心, 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自主性, 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社交网络的自媒体特性, 导致有时候本来属于私人领域的言论, 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 可能形成公共领域的话题。例如郭美美炫富、局长开房等事件因触动大众神经而迅速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目前层出不穷的类似事件表明用户隐私泄漏已经比较严重。2.2社交网站泄露

随着社交网站的迅速发展, 社交网站掌握了大量用户的信息, 而社交网站本身的安全性对用户的隐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站泄露用户隐私主要分为两种状况, 一种是社交网站出于某些利益因素故意泄露用户的隐私, 例如在违背用户本意的情况下使用用户上传的信息, MySpace 就曾被爆出将网站信息出售给第三方的事件, 包括学术研究者、市场调研机构甚至

营销人员[8]。另一种情况则是社交网络可能由于某些技术原因而造成用户隐私泄露, 例如社交网站存在安全漏洞, 从而遭受到黑客的攻击, 导致用户的信息泄露。2011年12月, 中国的CSDN 网站用户数据库被黑客攻击, 导致600多万邮箱账号和与之对应的明文密码泄露, 之后又有人人、新浪微博、开心网、天涯等众多知名社交网站的用户称其密码遭到泄露[9]。2012年6月, 美国著名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 遭受黑客的攻击, 导致600万用户的密码泄露。由此可见, 为了寻求个人数据, 黑客加大了针对社交网站的攻击力度[10]。2.3第三方泄露

为了增强社交网络的吸引力, 提高用户黏度, 很多社交网站都开放平台, 为用户提供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 同时社交网站作为信息分享的平台, 与第三方网站的合作也变得日益密切。例如优酷网的用户可以在该网站上与微博的用户进行互动, 在CNN 上观看视频的同时还可与其他Facebook 用户聊天。

随着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引入, 社交网站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 其娱乐性也变得越来越强, 但是用户在社交网络中使用第三方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的网站时, 用户可能会面临着严重的隐私安全问题。因为此时, 用户往往被要求授权提供个人信息、好友关系等, 授权之后用户的隐私往往难以保护。有时即便用户在社交网站上设定信息只能被某个群体看见, 但是如果另一个用户正在使用社交网站的应用程序, 则此人可以将该用户的数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传送给第三方, 造成该用户隐私的泄露。Facebook 就曾发生过多

款应用将Facebook 用户的I D 数据贩卖给第三方营销

公司或数据机构的情况, 这给Facebook 及其用户均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1]。3 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的途径

目前很多研究者从技术的角度寻找社交网络的

用户隐私保护途径。解决隐私保护的传统技术方法包括简单的匿名保护, 对数据进行部分隐匿和泛化、随机化处理后再进行分析挖掘, 基于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技术等。Narendula 等[12]认为, 在线社交网络将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集中在单一管理域内,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隐私安全问题发生, 他们提出系统利用社交网络的信任关系来分散地存储社交网络的配置文件和内容, 并利用对等计算(Peer-to-Peer , P2P 技术来实现对社交网络用户个人数据的存取。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交网络的隐私控制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问题, 例如Debatin 等[13]就从用户心理和行为的角度对社交网络的隐私安全问题提供建议。

解决隐私安全问题, 需要从技术、法律政策、用户意识等多方面入手。针对社交网络隐私泄露的几种途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途径。

3.1加强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

目前, 社交网络的隐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但是, 仍有很大部分用户在社交网络享受、分享乐趣的同时, 往往忽视了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控制。很多社交网站在用户填写信息或发布信息时, 都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权限设置, 但很多信息默认对所有人可见, 有些用户由于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无意间透漏了很多个人隐私。根据一份对2277位美国成年人在社交网络当中隐私管理的调查报告显示, 有58%的受访者将主资料页面设置为私密, 只有好友可以看到, 19%的受访者将个人资料页面设置为半公开, 只有好友和好友的好友可以看到, 但是仍有20%的用户个人资料

完全公开[14]。社交网络中选择将资料完全公开的用户, 有一些是误以为只有自己的朋友能看到, 例如/局长开房0事件, 双方当事人就将微博当成即时通讯工具, 在微博上大谈私密话题。而有的用户则直接忽视了这个问题, 根本没有意识到隐私泄露所带来的危害。

除了泄露自身隐私之外, 很多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站的过程中也可能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新浪微博为了维护良好的微博社区氛围, 对用户建立了一套信用体系, 通过公开微博或评论发出泄露他人隐私的相关信息将会扣除个人信用积分, 通过这样的信用体系, 有利于加强用户对自身和他人隐私的关注, 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

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站时, 必须深刻意识到, 社交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是可见可分析的, 因此, 用户在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 论 探

索发布信息之前应该斟酌考虑是否泄露了自己及他人的个人隐私等。同时, 用户需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如不要将生日、身份证等常用信息作为密码, 定期更换密码和检查个人设置, 不要随意加陌生人为好友等。3.2社交网站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为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各大社交网站都设置相应的隐私保护政策。加拿大的几位学者通过对美国六大SNS 网站(Facebook, LinkedIn, MySpace, Orkut, Twitter 和YouTube 隐私实践和隐私政策的调查研究, 将隐私政策从目的(即获取用户信息的合理理由、可见度、粒度(即信息匹配的精确度 和缓存信息四个层面进行分析。通过

调查发现, 六大SNS 网站大多着力于从目的和信息可见度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 而缺乏对于粒度和服务器缓存信息的保护[15]。对于很多社交网站来说, 即使是非注册用户也可以轻易获取其信息, 如通过Google 搜索可检索到Facebook、MySpace 以及Twitter 等内容;国内也可以通过百度获取新浪微博的内容, 由此可见, 社交网站中的用户信息极易获得, 对用户信息的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对于社交网络来说, 一方面, 社交网站应加强自身的安全性, 网站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用户隐私, 提升技术门槛, 加快技术革新, 不要等到信息泄露时才想着修补技术漏洞。另一方面, 网站应肩负起一定的责任, 积极引导用户, 使用户更了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虽然许多社交网站采用了集中的隐私控制手段来获取公众的信任, 但是这些控制手段要么太复杂, 要么用户不完全了解每一次鼠标点击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为大部分用户不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的程度, 也不了解这种泄露能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因此, 需要社交网站在保护用户隐私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管

社交网站与第三方的合作是用户隐私泄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进行用户隐私保护、降低隐私泄露风险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 第三方网站或第三方程序一般均会要求用户应用授权, 即同意该网站或程序获得用户信息等, 用户为了使用第三方网站或程序往往都会同意授权, 这样第三方便获取了该用户的个人资料、好友关系、评论等信息。当前大量的第三方程序都是在自己服务器上运行, 没有任何监控, 极易造成信息的外泄, 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 我们需要在保证第三方程序实现其功能的前提下, 对信息流进行严格的监控。例如在授权时应提供更加明确、更加详细的隐私选项, 从而协助用户进行判断。同时, 社交网站也要加强对第三方应用的审核, 及时剔除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 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针对第三方应用, Ka p il Sin g h、Sumeer Bholad 等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可以控制隐私的

平台 XBook [16], 它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限制

机制, 基于用户定义的标签强化信息流监控、匿名化数据, 最终实现隐私保护的目的[17]。但是, 如何将这个系统与社交网络进行整合, 如何将这个系统应用到所有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中去, 则还缺乏相应的现实案例, 目前仍处于不断地探索中。

3.4 加强法律监管

当前, 网络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与用户隐私相关的网络犯罪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是相关的法律却并不完善, 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也迟迟未出台。目前, 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个人信息法体系, 例如美国有5电子通信隐私法6、5互联网保护个人隐私的政策6, 日本有5个人信息保护法6, 欧盟有5关于保护自动化处理过程中个人数据的条例6。我国虽有众多的法律涉及个人信息保护, 但是缺乏专门的立法。法律的不完善一方面使盗窃用户隐私的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裁, 降低其违法成本;另一方面, 因维权成本较大, 使网友在面对信息泄露等侵权事件发生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和退让。因此, 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另外, 由于网络犯罪往往危害面广, 且手段智能化, 具有极高的隐蔽性, 导致取证困难, 破案难度大, 因此司法部门应注重提升技术手段, 加大对信息泄露的惩罚力度, 给不法分子以有效威慑, 以法律权威为用户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4 结语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 使人们的个人信息与日常活动在网络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展现。但是, 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的同时, 如果不能对涉及用户切身利益的个人隐私信息加以保护和控制, 将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困扰和损失。提高社交网络的信息安全, 需要用户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从自身做起, 保护隐私信息, 社交网站则需要坚守保护用户隐私的承诺, 加强对自身以及第三方的监控和管理, 同时, 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 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为社交网络用户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OL].[2012-09-07].htt p ://.[5]QQ 圈子 百度百科[EB/OL].[2012-06-17].http://baike.baidu.com/view/8176841.htm.38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论 探 索

º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开户行:华夏银行北京知春支行账 号:81941031 欢迎订阅2013年

图书、情报、信息、资料工作者自己的刊物

5情报资料工作6 CSSCI 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双月刊, 大16开, 112页, 全年定价288元, 国内统一刊号C N 11-1448/G3 图书馆、情报室、资料室、信息中心的理想文献、必藏刊物 图书、情报、信息、资料、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参谋、良师益友

5情报资料工作6杂志面向图书情报界、信息产业界和文献资料档案界, 读者遍及高校、党校、社会

科学院、军队院校、政府信息机构及公共图书馆系统。刊物一贯注重追求理论精品, 面向工作实际, 形成了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 是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进行学术研讨及业务交流的重要园地。

订阅方式:(1 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82-22(2 直接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市场部订阅¹邮政汇款:地址:北京9666信箱(邮编100086 收款人:市场部

电话:010-82503440/41/42 欢迎致电5情报资料工作6编辑部, 电话:010-62512296;或发邮件至qin gbaoziliao@263.net。

[6]线上社交网络的信息泄露和用户隐私问题:Facebook[EB/OL].[2012-06-17].http://.[9]多家公司卷入/密码门0事件[EB/OL].[2012-06-17].http://tech.sina.com.cn/z/cod e_crisis/.[10]黑客对社交网站攻击升级[EB/OL].[2012-06-17].http://w ww.ftchinese.com/story/001044961.[11]多款Facebook 应用被曝向第3方提供用户信息[E B/OL].[2012-09-06].http://tech.hexun.com/2010-10-18/125165195.html.[12]Narendula R, Pa p atoannou T G, Aberer K.Privac y-aware and highly-available OSN p rofiles [C]//WETICE'10:Proceedings of the 201019th IE EE Intern ational Workshops on Enab ling Technologies:Infrastructures for C ollaborative Enterprises.Piscatawa y , NJ:IEE E Press, 2010:211-216.[13]Debatin B, Lovejoy J P, Horn A K, et al.Facebook and onlin e privacy:Attitudes, behaviors, an d un in tende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Com p uter-Mediated Commun ication, 2009, 15(1 :83-108.[14]调查显示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EB/OL].[2012-06-17].http://.[15]Leann e Wu, Maryam Majedi, Kambiz Ghazinour, et al.Analysis

of social n etworking privacy polices[C].Proceedings of th e 2010EDBT/ICDT Worksho p s, Lausann e, Switzerland , 2010.[16]Kapil Singh, S umeer Bhola, Wenk eLee.xBook:Redesign in g privacy control in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EB/OL].[2012-06-09].http://www.u senix.org/events/ser09/tech/.[17]胡启平, 陈震.试析社交网络环境中个人隐私保护[J].信息网络安全, 2010(8 :43-44.[作者简介]邱均平, 男, 1947年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李艳红, 女, 1989年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生。收稿日期:2012-07-11

第二篇:论网络社会中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

论网络社会中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

摘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中个人信息隐私所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本文谨以隐私泄露的典型案例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进行网络隐私权的探讨,明确认识当前严峻的网络隐私环境,并提出关于隐私安全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 个人信息安全 隐私安全防范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领域等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能很方便的在网上看新闻,查资料,甚至购物。但是网络在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时,也给人们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如何有效的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网络隐私权

伴随着网络的出现,网络隐私权这一概念随之而出现。

网络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在网上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领域与个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包括第三人不得随意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他人的隐私,恶意诽谤他人等。

通常来说,网络隐私安全问题更多时候是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所谓个人信息,是指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所有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包括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方面。即指有关个人的一切数据、资料。这些信息有些是其自身产生的,如年龄、收入、爱好等;有些是非自身产生的,如他人对该人的评价等。也可以根据其公开的程度将个人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极其个人化、永远不能公开的个人信息,如信用卡号、财务状况等;另一类是在某些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可以公开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等。

网络社会中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防不胜防。

在如今的网络上,你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在不经意间甚至被迫的泄露出去,一旦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你的信息将会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传播,很可能就会被不法之徒加以利用,对你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而一些商业网站或互联网企业则会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监测用户上网习惯,并从中牟取利益。

“今天你改密码了吗”。这一流行语出现在密码“泄露门”事件中。

2011年12月,著名IT网站CSDN的安全系统遭到黑客攻击,600万用户的登录名、密码及邮箱遭到泄漏。随后,天涯、世纪佳缘等网站相继被曝用户数据遭泄密。而这次灾难也被视为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泄漏事件。

互联网有着丰富的资源,很多网友都拥有不只一个的网站账号,为了方便记忆,许多网友的邮箱、微博、游戏、网上支付、购物等账号可能会设置了相同的密码,若网络上发生类似以上的泄漏事件时,用户的某些常用邮箱或者网站账号密码就可能被泄露,并可能导致网上支付等其他重要账号一并失窃。,这些资料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给你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因此,广大网民朋友们应注意定期检查自己的常用网账号,定期更改自己的密码,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但仅仅如此,就能够确保自己的个人隐私安全吗?这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我们信息隐私的面对的不只是外部的敌人,还需要防范内部的问题。

360与QQ的那些事 “为了用户的隐私”,奇虎360和腾讯一起联诀上演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为激烈的碰撞。2011年9月,360安全卫士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指责腾讯QQ软件窥视用户隐私,随后,更推出“QQ保镖”,“阉割”QQ的多项功能。而腾讯当然不能示弱,见招拆招,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矛头直指360,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是在广大网友的强烈抗议下,最终经过有关部门的调解,双方握手言和,此次纠纷落下帷幕。

此次事件由网民的隐私而起,360认为腾讯的客户端软件通过扫描用户的硬盘获取用户安装软件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竞争者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发现潜在竞争者。如果此情况属实,则腾讯确侵犯了广大网民的隐私权,且不论360是否是借着保护用户隐私之名,行打击竞争对手之事,而广大网民在此次纠纷事件扮演了“被代表”的角色,网民无法拒绝,没得选择,只能看着自己的桌面变成了两大公司互相攻击的战场。而这无疑也是对广大网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

以上可以看到,中国的网民正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中,可是我们的隐私面对的还不只是这些敌人,让我们的隐私彻底毁灭的,往往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

人肉搜索引擎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所谓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2010年10月16晚,在河北大学校园内,两名女生被撞一死一伤。肇事者叫嚣“我爸是李刚”引发网友的强烈关注,很多网友开始根据网上所传的肇事者的照片人肉搜索肇事者和肇事者口中的“爸爸李刚”。很快广大的网友通过强大的人肉搜索得知,肇事者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李刚父子也因此受到了网络所带动的舆论的强烈抨击。

仅以此事就个人隐私的角度来看,人肉搜索对象的隐私被赤裸裸的公诸于众,个人隐私信息在网上肆无忌惮的被曝光,并由此遭受攻击,生活被打乱。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人肉搜索已经形成了对隐私权的侵犯。

其实在现今的世界,网络已融进我们的生活,不管是上网或不上网,用不用360或QQ,甚至你完全不去接触网络,你的个人信息都也可能会在网络上泄露。不管是网民还是普通民众的隐私都暴露在一个聚光灯下,网民甚至普通民众变成了透明人,一旦你的隐私泄露,无尽的垃圾信息,无尽的诈骗陷阱会充斥着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可能被毁掉。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就中国来说,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已是网民大国,互联网已越来越普及,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已势在必行。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网络上我们的个人隐私权收到侵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没有足够重视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巨大隐患,所以首先,我们广大网友必须加强,提高我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应自觉的维护自己的信息隐私,建立基本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在网上透漏自己的个人资料,不轻易的接收莫名的邮件,不轻易的在不知名的网站注册,在网上购物应更加谨慎,应有严密的防控保护措施,养成健康良好的上网习惯,保护好自己的信息隐私。

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的用户隐私进行保护。目前我国在互联网上的相关法律还不太齐全,关于网络隐私的保尚无较明确的明文规定,但相信国家相关法律将会很快出台。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取、交流、处理等过程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管理,包括禁止个人或组织非法收集、篡改、传播、利用他人的隐私资料。

其实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靠网络,在网上用到个人信息的地方越来越多,不论在网上求职,工作,购物,交流,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可回避的需要提供我们的个人信息。要想完全依靠自觉的防护来使我们的个人信息在这防不胜防的网络世界中得到完全的保护是不可能的。因此,从长远上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甚至杜绝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互联网环境,指定一个完善的行业规范。这不仅需要网民努力和政府的引导,更需要的是互联网企业及网站运营商的配合,网站应具有行业道德,应尽全力的保护网民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不泄露,更不能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来进行不法商业活动。这就像一个游戏,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要遵守这个游戏的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当然前提是必须有一份合理的规则。

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中国的网络隐私权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对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必须加以重视。保护网络社会的个人信息安全,构建和谐网络环境是根本。要达成这个目标,网民,网站,政府,三者缺一不可,仅光靠其中某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网民提高隐私保护意识是有必要的,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必须的,互联网企业及网站运营者提高行业道德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护广大网民的隐私,使网络生活健康发展

第三篇:社交网络观后感

《社交网络》观后感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传记电影,摆脱了一般传记电影的枯燥与循规蹈矩,作品用非主流的手法,娓娓地讲述了Facebook的创建过程,也就是“盖茨第二”的发家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活力四射的故事,还有性格鲜明立体的男主角。其实在影片的一开始,我是不喜欢马克的,放在现实生活中他就是一个失败的典型,被所有的社交圈子拒之门外,书呆子气十足,尽管思维敏捷,这也导致他一分钟能换5个话题,说话絮絮叨叨,傲慢,说话又伤人,无关乎艾丽卡要跟他分手。这个可怜的小朋友在受到失恋的打击之后,又在博客上发牢骚,在分手之后讲前男友(女友)的坏话是最小人的,人家既然那么不好,当初干嘛爱得死去活来的?这种幼稚行为分明向世人宣告自己是多么的无能。

但是这个有点幼稚的小朋友在真正做事情的时候又展示出了非一般的魅力,他跟肖恩一见如故,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人生理想,就像他在剧中说的,Facebook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要亲手把它培养大,所以他不喜欢在网站上植入垃圾广告,即使网站运行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在网站初具规模的时候也不愿意以区区10万美元卖掉它,这也是他跟爱德华有分歧的地方。也许这可以说是普通人与成功人的差别,爱德华有聪明的头脑,也为网站刚开始的注入可贵的1000美金,可是他没有马克的魄力,所以注定只能是合伙人,而马克扎克伯格则成为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由这里我又想到了一个人的价值,我觉得有时候一味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做到对社会有益,同时自己得到满足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才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马克这么聪明的人,如果利用自己的头脑以及丰富的知识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比如网络社会猖獗的黑客,这对整个社会将是很大的破坏。记得有人说过,高智商犯罪才最可怕,一个只有智没有德的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

作为一个感性的女生,最让我动容的是最后一分钟,马克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一遍一遍的刷新艾里克的Facebook页面,又露出小孩子般的孤独的眼神,像在遥远的星球上孤独的小王子一样,我一遍一遍的回放这个镜头,在深夜竟然有哭的冲动。后来忍不住百度了一下,结果却更让我想哭,马克扎克伯格本尊竟然是是这样评价这部电影的:“高兴工作人员们在细节上非常有追求,电影中演员穿的T恤甚至都是我当时曾经穿过的。不过他们把整个电影的框架都搞错了,那个他们虚构出来甩过我的女孩,好像那才是我开创Facebook的原因,想要女人才是我开创Facebook的原因。这正是制片方对我们在硅谷所作工作的一大误解,他们无法理解,做出某些成就的人往往不是刻意去做的。”好的,现实跟电影还是有差距的,我还是喜欢那个偶尔露出孤独的小男生。

第四篇:《社交网络》观后感

《社交网络》观后感

在没看过这部电影之前,观看《社交网络》就已经在周围同学之间很流行。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大行其道的今天(国内所类似的网站有人人网等),社交的网络化不再是个科幻问题,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捕捉到自己社交圈子的信息,这信息还是动态呈现的,这符合现代人的节奏感,快速便捷即时,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此片正是从全球大名鼎鼎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为人马克,为我们呈现这个社交网络化的世界,当然本片的并不是以宣传FACEBOOK为主,其精彩之处就在于中间的历程,以及片子人物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金钱与成功、商业竞争与友情、事业与爱情、网络社交圈子的问题....本片开头部分对话节奏相当之快,马克的思维敏捷程度地确令人乍舌,接下去马克被甩,报复,灵感,机会,奋斗仍旧以快节奏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接着,在哈佛学生宿舍里,心理系新生的学生马克因不满当时大学当局拒绝公开附有学生照片和基本信息的花名册,便以黑客的手法,入侵学校电脑的数据库,“窃取”了其间内存的学生照片,并将它们置于亲自设计的网站上,随即点击量超过了2.2万次。校方对其行为非常不满,专门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冗长的听证会,后来对他给予了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影片表现了马克与他的两个室友莫斯科维茨和休斯,以及其他有关人士,在创建了Facebook网站中的一些挫折、风险、冲突,甚至背叛。最初他们用一周由马克为主编写了Facebook的网站程序,并将网站定位为哈佛校友的沟通平台。2004年2月,Facebook正式对外推出,先是占据整个哈佛校园。两个月后,它又横扫了所有常春藤院校和其他一些学校。仅10个月其注册人数已经突破了百万。后来马克与比尔盖兹的经历几乎一样,选择从哈佛心理学系退学,专心营运Facebook网站,最终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拥有69亿个人资产,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而Facebook也成为拥有全球近5亿网民,仅次于谷歌与微软的第三大霸主。马克这绝不会止步于自己的现状,总在无限的发现事情的可能。我想这应该就叫做“创新力”吧。试想,如果一次失恋造成的网站,如果仅仅止步于“FACEMASH”,那么FACEBOOK也就夭折于襁褓之中,就不会有SNS的概念,而事情的进一步探究和发掘,总会带给我们新的启示。这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匮乏的。我们身边不乏社交网站的“瘾君子”,整天挂校内,拼命刷屏发状态的人比比皆是,社交网络的便捷性已不用多说,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别人的各种信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便利,花更少的时间交个朋友或谈段恋爱,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大众传媒给我们带来了种种福音,更为庞大的免费信息,更为便捷有效的信息传送渠道以及反馈,“这是信息时代,这是我们的时代!”此片以哈佛为故事的起点,刻板古旧的兄弟会、各种学生交友聚会,已经限制了“信息一代”的社交需求,然而有需求就会有创新有供给,社交的网络化必定是大势所趋的,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而马克把握住了机会,抓住了时机成为了这个“料想之中”的幸运者,而片中马克在现实生活之中却没有几个好友,女友离他而去,最后好友的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他,不禁是一个讽刺。

看过整部影片,一方面感叹导演把影片的一次次倒叙和插叙处理穿插的如此完美,另一方面成功往往就是你比别人多做一步,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觉得社会真的比你想想的复杂的多。马克正是因为一个想法成为了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也体验到了背叛的心痛,影片最后马克又打开FACEBOOK申请前女友的好友,他一遍遍的刷新屏幕,刷出的不也是无限的孤独吗?很戏剧很悲凉的结尾,自己创造的一个全世界都在交朋友的网站,自己却在上面迷失了,想必也是无奈的了吧。所以,有得必有失,无论怎么样,机遇和自己的努力付出才是最重要,抓住机遇换个方式思考问题,对待挫折,勇敢的坚持下来,我想这应该就是成功吧。

080212009012 施航09工业设计

第五篇:网络社交调查报告

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1.选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弄清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的基本情况,我们学习小组对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研究网络社交对大学生诸方面的利与弊。

调查问卷

一、调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33%;上网求助占6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三、建议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加强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

下载社交网络隐私安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交网络隐私安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社交礼仪

    网络社交礼仪 前言:近年来,网络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覆盖功能,还有相对而言言论较为自由,以至于网络日益普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逐渐的就形成了日益强大的网络文化,网络文......

    网络隐私保护演讲素材

    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保护 你或许听说过大数据这个词。事实上,你可能对这个词已经心生厌恶。确实,大数据受到了空前的宣传炒作。 何为“大数据”呢?当前,大数据缺乏一个明确、统一......

    互联网隐私安全演讲稿

    呵呵,前面都是文科生的演讲,下面是理科生的。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生命是如此的精彩,生命是如此的辉煌,不过今天我演讲的内容里没有生死间的大悲......

    社交网络创业计划书

    社交网络创业计划书一、 创意原点 创造一个与现实环境最为相似逼真的网络社交平台,为每一位用户创建一个网络“家园”,以真实地域为基本元素构建一个个网络城市,并添加各项现实......

    社交网络英语作文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Network Site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s and Internet, social network sites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both t......

    博客社交网络书签

    http:///////博客:扩大你的社交网络书签社交网络成为一个越来越流行的方式建立一个在线社交社区,音频博客和视频博客,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和专业观众的互动方式。为专业用户......

    大学生网络社交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社交 一、 大学生网络社交普及情况调查 (1)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如今,电脑和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了,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几乎同学们人手一台电脑,在不方便用电脑的时候,大......

    第二节《网络社交》教案

    第二节 《网络社交》讲课教案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木马如何盗号; 2、让学生知道钓鱼网站如何盗号; 3、让学生了解被盗号后的危害; 4、教会学生如何设置安全密码; 5、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