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最让人怀念的十个英雄人物
中国最让人怀念的十个英雄人物!
一: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部《霸王别姬》,成就 了一个陈凯歌。段小楼和程蝶衣的缠绵悱恻,不知让多少人潸然而泪下。
可是,他们又怎能比得了项羽?遥想当年,“西楚霸王”亲率八千江东子弟,纵横半个中国,将那富庶的关中尽握手中。大秦的暴政,也由此灰飞烟灭,盖世之功,无人可望其项背。
只可惜,这个男人未免有些骄横。焚宫室,掠妇女,又将那个天才的军事家韩信白白放走,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祸根。他还只是个单纯的猛男子,算不上成功的政治家。然而,即便如此,这个充满了野性魅力的男人,依然可以让刘邦狼狈不堪,几度险丢了性命。
但是,天下毕竟是属于政治家的,终于,他被围在了垓下,陷于四面楚歌的窘境之中。还好,这个力能拔山的男人,实在太过勇猛,几十万汉军将士,没人能够拦得住他。
他逃到了乌江之边。追兵未到,乌江不险,一只小巧的渡舟,停靠在长亭之下。天不灭霸王,项羽,你为什么还不上船。江东虽小,毕竟还有千里的疆土,再加上几十万父老的鼎力帮扶,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可是,那个雄霸天下的西楚男儿,却只是来了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决绝如铁地自刎于江边。
这样的男人,未免直爽的有些可爱了。
二:韩信
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小人很多,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大丈夫,却只有韩信一个。作为汉王朝的缔造者之一,他以不朽的功勋,倾力扶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此子用兵,鬼神难测”,作为韩信的蓝颜知己,萧何如此评价这个罕见的军事天才。而在狂妄的韩信眼中,汉王刘邦也不过只能能率领十万兵马,至于自己,则是“多多益善”。
如此的狂放不羁,如此的恃才傲物,为他的落寞与惨淡,埋下了注脚。
公元前二百零六年,在刘邦遭受了项羽的重创之后,这个锋芒渐露的天才,开始了他指点江山、戎马倥偬的一生。以声东击西之计越过黄河,轻取魏国;驱三万之兵,长途奔袭,攻打赵国。又将军事常识彻底推翻,背水临山,与赵军对垒。最终,以破釜沉舟之势,一举击溃对手。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军事表演,征服了观众,更征服了对手。
“ 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在项羽和刘邦这两个枭雄面前,韩信的光芒非但毫不逊色,反而更为眩目,几成三足鼎立之势。功高震主的韩信,由此而越发地狂傲不羁,不惟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更是在大汉建立后密谋造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那个发现了“月下追韩信”的高级猎头,又联手吕后设置陷阱,将这位大汉帝国元勋级的人物彻底埋藏。
三:汉武帝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两千多年的历史,多少的人和事,都宛如烟尘一般,永远地消失在了岁月之中。可是,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语,却如遥远的绝响,超越时空,让我大汉的子民,仍然为之热血沸腾。
这个叫刘彻的皇帝,像个真正的男人一样,守卫着自己的女人、粮食还有百姓。那种汉人身上少有的铁血精神,在这个皇帝的身上,却是如此的鲜明,又是如此的坚定。
延续了几代皇帝的“和亲”政策,没能阻挡住匈奴人对大汉子民的欺辱。女人、金钱,乃至城池,没能阻挡这个彪悍而荒蛮民族的贪婪。他们骑马挥刀,疾驰在曲折的边境线上,甚至一度逼近到长安城下。
那时候,刘彻还是个皇子,对于天下大事,他还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可是,他总有当皇帝的一天,他告诉自己,从那一刻起,大汉的女人,将不用再忍受那些荒蛮之民的凌辱。
大漠黄沙,落日残阳。塞外的风很大,几十万骁勇善战的士兵,奔驰两千余里,在遮天蔽日的沙漠之中勇猛冲杀。终于,呐喊消失了,马蹄声也渐渐远去,当天空重新恢复了晴澈的时候,那个绵延了几百年,名叫匈奴的强悍民族,土崩瓦解。
四十多年的漫长征程,十五次大规模远征,汉武大帝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执着乃至冷酷,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也重新让大汉的子民,扬威于天下。
这个男人为了保护女人,宁可挑起战争,也不愿以牺牲女人来换取和平!
四: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手提了樊於期的人头,还有那督亢的地图,他上路了。千年之遥的易水之边,高渐离的琴声,飘荡着悲壮的气息,为这个将死的人送行。
他要去的地方是秦宫,那里十步一杀。他要去刺杀一个叫赢正的男人,那个梦想着统一六国的皇帝。这一去,注定了有去无回。“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陶渊明的诗,凄美而哀怨,散发着惺惺相惜的英雄情结。
在那个威严的宫殿里,樊於期的人头悬在一边,地图慢慢展开,那把寄托了无数人梦想的匕首,就要横空出世了。眼前,是那个骄横的皇帝,外面,是他的千军万马。没有退路了,也无须再犹豫下去,动手的时候到了。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或许,大秦王朝的威严,让他感到了紧张。又或许,自己的武功,实在太过低微。他竟然失手了,那个一度被笼罩在剑气中的皇帝,仓皇地奔跑在自己的宫殿里,呼喊着他的卫士。“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那把世所罕见的匕首,没有杀死皇帝,却无情地夺走了刺客自己的性命。
我想,这正是荆柯的可爱之处。或许,从武功上来讲,他算不上一个真正的高手,可是,那份憾天动地的勇气,却让他无愧于“千古第一侠客”的美誉。
五:乔峰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拥有一身绝世武功和好酒量,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幸事。然而,乔峰却有那样的幸运。
金庸先生说自己“好饮而无量”,而他笔下的乔峰,却是酒量了得,那份大碗豪饮的快意与恣睢,尽显好男儿之英雄本色。“北乔峰,南慕容”,作为丐帮的帮主,这个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契丹人,能让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豪杰。
雁门关外,塞外的风,在广袤的天地间穿行。这个身体里流淌着契丹人血液的男人,却让辽国的皇帝,立下“永不犯宋”的誓言。他知道,从此辽国将再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两根断箭直入胸膛,一股热血喷涌而出,名震江湖的一代豪侠,以充满了悲壮色彩的自杀,换来心中永远的宁静。
每每游走在汉人和契丹之间,他就像个孤独的自由魂,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可怜一代侠义之士,竟不能容于天地之间。或许,他真的累了,真的需要休息了!“塞上牛羊空许约”,那个下雨的夜晚,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最爱。从此,茫茫天地,已经没人可以让他日夜牵挂,和自己相爱的人,到雁门关外牧牛放羊、驰马打猎,也都成为了泡影。于是,伴随着了风雨之声,抱紧了自己的女人,两行英雄泪夺眶而出,那份撼人心魄的铁汉柔情,不知让多少人为之动容。
六:稽康
我不敢想象魏晋,那是个躲在历史深处的时代,我们连它的影子都窥探不到。
余秋雨先生说,“魏晋像一阵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去了,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和记忆”。既如此,那我们姑且称嵇康为“风之子”吧。
这个面目清秀、身材修长的男人,英俊的让人窒息,“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有着满肚子的锦绣文章,却又偏偏把所谓的斯文丢在一边,于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里,寻找生命的乐趣。没事的时候,邀上几个知心朋友,围坐于竹林之中,清风摇曳,长衣飘飘,世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他太过卓而不群,心胸狭窄的司马昭,没有海纳百川的气量,根本容他不下。如果非要躲在竹林里,奏乐清谈、放浪形骸,而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那么,对不起,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这一天还是来到了,而原因,只不过是他想证明自己的朋友,是个孝顺的孩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政治面前,这个位列“竹林七贤”之首的名士,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他的死,可以形容为真正的千古绝唱。面对着三千太学生,他如此安详地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轻抚琴弦,一曲神秘的《广陵散》,浩浩荡荡弥漫在天地之间,然后如风一般,“从此绝矣”。
七:唐玄宗
“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的月亮,开元盛事令人神往;沿着宿命走入迷思,梦里回到唐朝”。
这是摇滚乐里的唐朝,也是我们梦里的唐朝。只是一段对盛唐的冥思,只是让繁华的长安城露出了一个小小的檐角,便成就了一个摇滚乐队,与那首中国摇滚乐的经典之作。
他们要感谢李隆基,那个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唐天子。
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李家的江山,已经落到一个叫武则天的女人手中,喧闹的长安城里,哪还有他李氏族人的立锥之地。这个心有鸿鹄之志的男人,当然不会甘居人后,他联手太平公主,以勇猛、果敢的宫廷政变,从韦皇后手中,重新夺回了他李家的江山。然后,任贤相,削冗员,平定四方,一度断绝的丝绸之路,重新响起动听的驼铃。
一个庞大的王朝,一个辉煌的时代,一座让全世界眩晕的都城,都在这个男人的手中变为现实。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来没有在世界范围内,散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当然,让我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他和一个杨姑娘的爱情。似乎,还从来没有哪个皇帝,能将自己的感情,如此专注于一个女人身上。“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从此,这个充满了人格魅力的皇帝,连同他的王朝一起,逐渐淹没在后宫的暧昧夜色之中。
八: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好酒之徒更是无法计数。但是,能解其中真味的,也只有李太白一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啊,天为容,道为貌,山是额头而河是他的血管,乘万里清风,载皓皓明月,倏忽于天地之间。携一把玉壶,有那琼浆玉液为伴,满腹的锦绣华章,便化作滚滚诗情,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绵延几千年而不绝。
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如侠客般仗剑入川,长叹一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经意间,便留下一首千古绝唱。梦一样的长安城里,他乘着酒兴,将一只脚伸到了国舅爷的面前,让这个权倾朝野的政客,给自己脱下靴子。那份潇洒与风流,岂是我等俗人可以想象。
或许,只有巍巍盛唐,才能有那海纳百川的气魄,容得下这个千古奇绝的风流人物。
“
去黄河左岸洗笔,右岸磨剑,让笔锋与剑气,去刻一部辉煌的盛唐”,借用台湾诗人洛夫的代表之作,向这个仙人俯首祭拜。
只希望,能在千年之后,有幸与他对酒当歌,感受什么是真正的风流!
九:诸葛亮
中国的军事天才很多,可是,儒雅到诸葛亮这个程度的,实是绝无仅有。
他似乎永远都那么气定神闲,天地之万象,变幻之风云,无不了然于胸。若不然,怎么能借得东风,破他人百万雄兵。若不然,对着司马懿的十五万兵马,他又怎么如此的潇洒,于那城头之上,轻抚琴弦,奏出遥远的绝响。
面对那么多的雄辩之士,先生一人舌战群儒,指点江山,羽扇轻挥,让尔等燕雀,自惭而形秽。现在,我常常想让自己走进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藏身于孙权的店堂之上,领略那千古罕见的纵横捭阖。
一个胸怀天下的卧龙,就这样耐住性子,于草庐之中,运筹帷幄,笑傲风月,淡看这门前的花开花谢,哪管他天上的云卷云舒。他怎么就那么耐得住性子啊!
终于,在长久的淡定之后,那个叫刘玄德的王室后裔出现了,三次啊,一次比一次恳切。三个义薄云天的英雄,终于打动了卧龙先生的凡心,他决定到人间走一遭了。
这一去,便造就了一个三分天下的强大蜀国,也成全了一代名相的千古佳话。
十:至尊宝
把至尊宝列入中国男人的行列,或许会招来不少非议,不过,出于对周星星同学的推崇,我还是坚持让他荣登封神大榜,毕竟,这个猴子的身上,多少有一些星爷的影子。
“
有一个朋友说在我心留了点东西,麻烦你帮我拿出来,让我看一看”,自己最爱的人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五百年。那一刻,他坐在那里,生死仿若浮云,没什么值得挂牵。
他掀开衣服,手掌从胸口划过,眼神里闪烁着对死亡的渴望。在这个浪子的心中,或许已经开始思念,上天安排的最爱他的女人。为了满足这个女人的心愿,他穿越了五百年的历史尘埃,驾着五彩祥云,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来到那个女孩子的身边。
中国男人向来是标榜事业为重的,爱情往往归于附属品,这一点,连至尊宝也不能例外。“陪师傅去西天取经的重任,弟子愿意一力承担”,他的生命属于佛门,尘世中的恩怨情仇已经和他无关。
但是,他至少还能让深深爱着自己的女孩子,可以猜中故事的开头。在爱情面前,这个猴子比任何的中国男人,都表现出可贵的勇气。可惜,上天没有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一段经典的爱情,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第二篇:中国英雄人物故事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他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 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第三篇:《哈利波特》中最让人感动的十个人物
《哈利波特》中最让人感动的十个人物——看到斯内普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文字是在百度吧里看到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排名,但作者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哈利波特》不能只被理解为是供孩子看的小说。
喜欢书胜过电影,因为读过书的人才真正看的懂《哈》的电影。
让七本书里的人物伴我们走的再远些吧。
十、德拉科·马尔福:叛逆无罪
他的父亲被哈利送进阿兹卡班,但他的报复仅仅是在火车上踩了哈利的鼻子;他一直叫赫敏“泥巴种”,但在有求必应屋里他阻止克拉布向赫敏发射死咒;他用自己的智慧把食死徒们带进学校,但面对垂死的邓布利多,他垂下了魔杖。没错,他讨厌他们,可是亲爱的读者,我们从来没有讨厌过谁吗?他从未想过要他讨厌的人死,这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罗琳大人在《死亡圣器》里把他硬生生地写成了一个大龙套,但我们仍然能感觉他的挣扎,他的悔恨,和他的无可奈何。他生在银色和绿色编织的家庭里,注定无法让自己开出红色和金色的花朵,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可爱的人。当十九年后,当他在烟雾缭绕的国王十字车站再次遇到他们,他只是点点头。呵呵,你仍未释然吗,德拉科?我知道,你其实很想走上前,对他们说,你们好,哈利,罗恩,赫敏。
九、卢娜·沃夫古德:润物无声
人们叫她“疯姑娘”。
疯狂也许不是坏事。当哈利被《预言家日报》描写成一个骗子时,她给了哈利信任;当哈利沉浸在看见死亡的恐惧中时,她给了哈利安慰,当霍格沃茨需要被保卫时,她响应了赫敏用金币发出的号召,当哈利造访她的家时,她已经被抓走了,但她那“友情”的链子依然抚慰着哈利因战争而疲惫的心灵,在布满阴霾的晚霞中留给哈利最后一点温存。
卢娜,永远不着边际,永远云淡风轻,永远像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愿意看她“发疯”的人。她能一语道破令人不愉快的真相,但她很少这样做。她看到的,想到的,其实远比她说出来的多。
当她对哈利说,失去的,总会回到我们身边,那一刻,她不是卢娜,她是罗伊娜·拉文克劳。
八、莱姆斯·卢平:勇者无泪
当詹姆和小天狼星趾高气昂地从人们面前走过,他只是微笑着跟在身后;当斯内普“无意中”泄露了他是狼人的秘密,他只是淡定地收拾行装;当芬里尔?格雷伯克以咬人为乐时,他坚定地站在凤凰社的阵营;当哈利骂他是不敢承担责任的懦夫时,他在收音机里对哈利说,我们会跟你在一起。他有一万条理由可以堕落向黑暗,但他只因一条理由坚守着光明。爱,可以让任何人成为勇者。
他没有工作,受人歧视,还要忍受比月经还准时的每月一次的煎熬,凄凉、鄙夷、穷困始终包围着他,让他差一点失去接受爱情的勇气。但他从未退缩,从未动摇,从未流泪——因为他是勇敢者,尽管在月圆之夜,他会用撕心裂肺的嚎叫,宣泄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七、纳威·隆巴顿:忠诚无限
十七年前的夏天,他与哈利的命运擦肩而过,哈利成了“救世之星”,而他,只是纳威·隆巴顿。
邓布利多告诉过他关于战斗的计划吗?没有。可他是邓布利多军里最忠诚的一个,无条件地为他战斗。哈利告诉过他关于魂器的秘密吗?没有。可是他在认为哈利已经死去的时候,依然为他进行着抗争。
为何分院帽会选择他,为什么要把他放进格兰芬多?为何哈利会选择他,为什么要让他去杀死最后一个魂器?为何格兰芬多的剑会选择他,为什么会落在他的手中?因为在最后,当所有人面对黑暗不知所措的时候,当所有人面对杀戮胆战心惊的时候,当所有人面对死亡泣不成声的时候,他对哈利说,你知道吗,我们都会战斗下去。
六、小天狼星·布莱克:守望无悔
他可能到死都没分清谁是詹姆,谁是哈利,或者说那对他来说都是一回事。他知道哈利担心他的安危,于是他给了哈利那面镜子,这是他与詹姆联络的方法——可惜,哈利不是詹姆,哈利对梦境太过信以为真。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当漫长的十二年囹圄岁月之后,那落难的贵族,已是力不从心。哈利为了救他而身陷危机,他又为了救哈利而献出生命。也许,当读者看到他在阴暗的山洞里靠吃老鼠过活时,也许,当读者看到他不顾摄魂怪的威胁潜入霍格沃茨时,也许,当读者看到他为自己的无用武之地而感到羞愧时,也许,当读者看到他把哈利当做詹姆时,每个人都会知道,结局,注定是这样的。
邓布利多是哈利的信心,罗恩是哈利的温暖,赫敏是哈利的灵魂,而他,是哈利的守望者,是哈利的父亲。
谁都可以后悔,谁都可以抛弃哈利,父亲,却不可以。当他在天国见到詹姆,他可以骄傲地说,尖头叉子,我对得起你了。
五、罗恩·韦斯莱:友谊无价
在霍格沃茨特快列车上,当哈利向抱着斑斑、满脸雀斑的红头发小男孩伸出右手,哈利造就了他,他也造就了哈利。
他羡慕哈利传奇的经历,哈利羡慕他美满的家庭。人们说,没有哈利,罗恩什么都不是。好吧。可是没有罗恩,哈利也什么都不是。是他开着汽车把哈利从女贞路四号的牢笼里就出来,是他给了哈利魁地奇世界杯的门票,是他想到了用蛇怪的毒牙摧毁魂器,是他成为了哈利第一个朋友。哈利太需要朋友了,太需要他了。
是啊,韦斯莱一家没有钱,没有权力,甚至也没什么地位,可他们是一个温暖的家,这对于哈利跟赫敏这样从麻瓜的世界里来的孩子,是最安全的避风港湾,是最可贵的栖身之所。于是最终,哈利跟赫敏真正成为这个家庭的成员,因为他们不愿意离开。哈利跟赫敏白头偕老固然是个很美很美的传奇,哈利跟金妮、罗恩跟赫敏举案齐眉,不也是个很温柔很温柔的故事吗。
当然,他不完美。他退缩过,犹豫过,背叛过,嫉妒过,但他的友谊依然是哈利最大的财富,他依然是最伟大格兰芬多,因为“韦斯莱是我们的王”。
四、阿不思·邓布利多:回头无岸
他说过好多至理名言。
“人们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但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
“面对黑暗,人类害怕的只是未知。”
“真相是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相信什么。”
他打败了格林德沃,成了无敌的长老魔杖的主人;他保护了霍格沃茨,在黑暗的年代里守卫着最后的光明;他教导了哈利,告诉哈利关于爱的真谛。他被称为当世最伟大的魔法师,他是正义的化身,是力量的源泉,是哈利心中信仰的图腾,是所有热爱光明的人眼中永远翱翔的凤凰——人生至此,可谓了无遗憾。
可是,当他在冈特旧宅里戴上回魂石做成的戒指,当他在山洞里喝下致命的药水,他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忘记,他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解脱。
那一刻,他才是真正的阿不思?邓布利多,一个褪尽光环,洗尽铅华的凡人。有些错误注定无法弥补,有些悔恨注定无法磨灭,有些选择注定无法被原谅,有些眼泪注定无法被拭去。他老了,他已是英雄迟暮,残阳如血。该逝去的,总归要逝去呵。
都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是他回头,却找不到自己的彼岸。
三、赫敏·格兰杰:至爱无言
原本以为小天狼星能陪伴哈利直到最后,可是小天狼星终于摔倒在那道帷幔后面;原本以为邓布利多可以陪伴哈利直到最后,可是邓布利多终于跌落在那段围墙底下;原本以为罗恩可以陪伴哈利直到最后,可是罗恩终于消失在那片森林的雨幕中。到最后,自始至终陪在他身边的,只有她。他是救世之星,她不是;他有毁灭黑暗的使命,她没有。为什么,为什么她不离开?为什么她不回家?为什么她要把他的责任背在自己身上?他没有问,她,自然也就没有回答。
他爱她吗?她爱他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她会在所有人都怀疑他把自己名字放进火焰杯时,不用他说什么就相信了他;我们只知道她会在所有人都慌乱地逃避食死徒的追杀时,没有忘记把他的隐形衣放进珠串小包;我们只知道她费尽心力为他组建了忠实于他的军队;我们只知道她抓狂般的扑进他的怀里,语无伦次地对他说他不会被学校开除;我们只知道她在他最黑暗的岁月里,陪他第一次回到他的故土,在他父母的坟墓上放上鲜花。她也会有点小动作,她会打断哈利跟秋的约会,会在哈利看到媚娃时让他“老实点”,会在哈利最需要鼓励的时候亲吻他的面颊,会在哈利提出“你能不能换个话题”时撒娇地说“我就不换个话题”。于是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她爱不爱他。
他和她,不是朋友,不是爱人,甚至不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他和她的关系无法用已知的词汇去概括,因为那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她的哈利,她是他的赫敏,就这么简单。
于是邓布利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一切,他对哈利说,我要用格兰杰小姐牵制你,因为他知道赫敏是哈利的智慧。
于是秋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知道,那是他“亲爱的赫敏”,她永远无法挑战赫敏在他心中的地位。
于是贝拉克里特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知道这个“泥巴种”不在身边,哈利和罗恩会失去灵魂,无法逃脱那个地牢。
于是哈利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一切,一次次与她牵着手完成惊人的冒险,直到最后——哈利在赴死之前想起他所爱的人,赫敏的名字出现在第一个——也许这不代表什么,但她又岂会在意,因为她已经陪伴了他一路,因为有些爱,是不必表达也无法表达的。
二、西弗勒斯·斯内普 :国士无双
他死了。呵呵,人都要死,那也没什么。可是莉莉爱过他吗?伏地魔信任过他吗?哈利原谅了他吗?邓布利多利用了他吗?直到死,他也不知道这些答案。我有的时候真的很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爱上莉莉?他为什么要加入食死徒?他为什么在知道邓布利多安排了哈利的死亡之后还忠诚于他?他为什么永远不要让哈利知道他是关心他的?真是个奇怪的人呢。
可这才是西弗勒斯?斯内普,干干净净,轰轰烈烈,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既然他爱的人永远不会爱上他,既然他亲手葬送了他爱的人生命,那就让他做一个没有爱的人吧!于是他对哈利说“摔断胳膊也要交作业”,叫赫敏是“让人忍无可忍的万事通”,讽刺罗恩“实心到在这间屋里幻影移形半步也不能”,他“害”了小天狼星,他“杀”了邓布利多,他“伤害”了乔治,他“出卖”了哈利,他几乎已经成功地隐藏了他的爱,他几乎已经成功地让所有人都恨他,他承受的那一切,邓布利多也未必承受得了吧。
可惜那头高贵的银色牝鹿,终于还是泄露了他全部的感情,让他惹来无数眼泪。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并不难,难能可贵的是忍辱负重,续绝兴灭。可惜的是,直到他死,他也不知道,他为之奋斗的一切,会有结果吗!
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刹那,他所能抓住的最后的温存,只是那双墨绿色的眼睛。当紧紧盯住哈利的、也是莉莉的眼睛时,你看到了什么,西弗勒斯?你看到莉莉了吗?你看到她对你的爱了吗?你看到当年青梅戏竹马的年纪里,那个荡着秋千的女孩,冲你微笑了吗?
“阿不思?西弗勒斯,我用两任霍格沃茨校长的名字给你起了名。他们其中一个就是斯莱特林,而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勇敢的人。”这是莉莉的儿子对你的评价啊,你听见了吗,西弗勒斯?
当哈利?波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在哪里的天涯海角啊?
一、哈利·波特:圣人无名
他像罗恩一样有冷幽默的天分:
达力:“听说他们在开学的时候要把人的头浸到马桶里。”
哈利:“我想马桶一定没有浸泡过你这么恶心的头吧?它可能会吐呢。”
他像邓布利多一样愿意相信别人:
芙蓉:“有人不小心把日期透露给了外人。”
哈利:“我们必须彼此信任。我信任你们大家,我认为这个房间里的人谁也不会把我出卖给伏地魔。”
他像詹姆一样热爱自己的朋友:
罗恩:“他给我熄灯器就挺有用。他一定知道——我会离开。”
哈利:“不,他一定知道你一直都想回来。”
丹尼尔在吸食大麻?好吧。但是,我相信当演完《死亡圣器》,丹尼尔会有所收敛,因为哈利的善良和挚诚可以感动每一个人,无论那个人是巫师还是麻瓜。
面对厄里斯的镜子,他看到的是亲人而不是权力和财富;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想到的是爱人而不是逃避危险。他一直想做一个普通人,他一直想像罗恩那样拥有一个温暖的家,跟兄弟姐妹们一起为了某个笑话开怀大笑——他甚至羡慕纳威,因为纳威比他平凡。
他最终还是勇敢地面对伏地魔,打败了他。这一刻,他是名副其实的“救世之星”了,可他让卢娜引开众人的目光,躲开了众人的注意。他甚至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他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以至于阿不思在火车上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盯着哈利看。
他不想出名。
可他还是出名了。尘世如露,浮生若梦,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想平凡都是那样的困难。他为什么不爱赫敏却爱上金妮?我想也许就是因为在金妮那有点狂热有点片面的爱情里,他才是一个凡人。
哈利·波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看到斯内普的时候真的哭了,看书最后一本的时候真的会让人彻头彻尾没有理由地爱上这个曾经让你很讨厌的男人。哈利波特早已不是童话,是个传奇,所有里面数的出的人物都有说的出的性格和感动。
这部从初中起就陪伴我们的书,给予我们的也早已不仅仅是魔法世界的传奇故事,更是一种爱的力量的传播。
其实个人感觉,作为主角、作为救世主的Harry反倒不如其他角色来的更出彩,也许是因为这部书中让人感动的太多了吧。
第四篇:中国历史上最让人心痛的一句古语
有个朋友是从外地来北京发展的,在这里呆了十几年了,虽然没有太大建树,但生活得很幸福,有房有车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为这一份生活付出的代价除了常年奔波和辛苦工作之外,就是不能跟家里的长辈一起生活——并非他不愿意,而是老人离不开家乡。
几天前大电话问候,他先是语气低沉,后来竟然哭了。原来他的祖母去世了,他忙着工作和照顾孩子,根本没时间回家乡看看,已经四年没见到祖母了。前些日子还想着找时间回去看看,没想到老人忽然离世,他说这一辈子都会因为这件事而觉得遗憾。
我安慰他说,节哀顺变。生活幸福,这就是最好的。他却说,眼下自己挣经受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亲人离世,而是子欲善而亲不待。古人说的那句话是这样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告诫年轻人,长辈亲人健在的时候要好好孝顺他们,尽自己的本分照料和关心他们,不要等到父母长辈日暮残念时日无多了才想到要去孝敬;能够尽孝的时候多陪伴他们,不要等到想要陪伴照料的时候老人却已经离世了,给自己留下绵绵不绝的悔恨。
这世上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孝心却来不及等,也不能等。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家人,时至今日想起他们,心底还是会有一些伤感触动。那年夏天,我陪一个远道而来的法国友人一同登长城游览,盘踞在绿色山中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让他流连忘返,赞叹不已,拿着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我也终于能抽空歇一歇脚。这时,我注意到不远处,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位年迈的老人缓慢地爬着台阶,旁边跟着个老太太,手里提着水和食物,不停叫年轻人歇会儿。看得出来,那是一家三口人。
年轻人早已满头大汗,身上穿的深色T恤已经湿透,脚步踉跄,几次差点跌倒,背上的老人轻轻拍打年轻人的肩膀,执意要下来自己走。年轻人背着老人又走了一段,然后才小心地将老人放下,一家三口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歇脚。年轻人不停用黝黑的胳膊擦汗,我掏了一包面巾纸递过去,他憨憨笑笑,接过纸巾先给父亲擦汗。
闲聊几句,我知道了些他们的事。
年轻人是外地人,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独自一人在北京打拼好几年了,父母让他回家乡找份稳定工作,他不甘心,坚持留在北京。前段时间他接到母亲电话,得知年近70岁的父亲患了重病,唯一的愿望就是想来趟北京,一来是看看首都,二来也想知道北京到底有啥好,想知道儿子为什么非要留在这里。
那天他们才下火车就大清早来了长城,年轻人说父亲的时间有限,耽误一天是一天。儿子带两位老人爬长城,一层层台阶对两个老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于是就有了我看到的儿子背着父亲爬长城的场景。年轻人感慨说,这些年漂泊在外,每逢过年过节要么有工作,要么想着多挣点加班费寄给家里让父母花,所以一年到头很少能回家跟父母团聚。不知不觉父母老了,这些年他却很少能在身边尽孝。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满足父亲的心愿,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给父母多少钱根本不重要,常回去看看他们那才是最重要的。
年轻人说得眼睛红了,他的母亲大概是看懂了儿子的心思,撇下老头儿过来插话,不住夸儿子孝顺,挣的钱都寄给了家里,换季的时候还给她和老伴寄衣服,说因为有了这个最小的儿子,他们老两口这几年过得很舒坦,不缺钱。母亲的话让年轻人更显窘迫,深深低下头去,很久没说话。没多会儿,他费力地的背起父亲继续朝前走,我望着蹒跚前行的一家三口,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但我记住了小伙子说的那句话,给父母多少钱根本不重要,常回去看看他们那才是最重要的。
孩童时期,我们总是缠着父母不愿离开;青少年时期,我们忙学习,忙考试,忙着顾及同学朋友,与父母渐行渐远;工作了之后,我们又忙于事业,无暇顾及父母;再后来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一边体会着为人父母的不易,一边继续着疏忽父母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明白了孝义,却做不到孝顺。
终于到了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可能经过打拼终于认为有了孝顺父母的能力,可是这时候才发现原来父母已经彻底老去,吃不动了,不爱穿了,他们最需要孩子的那些岁月,已经在孤独中悄悄溜走了。
真的应该在父母健在的时候,趁着父母身体硬朗,多为他们做点事,多陪陪他们,常回家看看,多带他们出去看看世界,我们的爱和感激不该藏在心里,也不能用钱表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上最让人痛心的一句话。我们有时候忽视甚至漠视父母,因为我们忙于自己做父母,父母一年比一年苍老,背不直了,眼不明了,耳不聪了,行动不利索了,骂不动我们了,因为他们老了。
北京满世界都是外来打拼的年轻人,我深知他们的艰难和不易,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在孤独中奋斗,也把孤独留给了父母。但我真的很想对那些出门在外的年轻人说,父母年老了,他们不在乎孩子给了多少钱,不在意孩子满足了他们多少吃穿,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希望的是能多看看孩子,能多陪陪他们。“我把一切给你,只求一个回报:常回来看看。”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我们应该明白。
漫漫人生路,总有忙不完的事,万事可待,唯独孝心不能等待。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会成为永远的痛。别让悔恨在自己的随意中铸成,在能够尽孝的时候,一定常看看父母,别辜负上天留给我们的每一个珍贵的日子,它越来越少。
第五篇: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十大英雄人物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十大英雄人物
盘点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十大英雄人
一个民族,必须有民族精神才能立于天地间。那些担当了民族精神的人,就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国家评论》(The Nation Review)说:历史是前进的,英雄是伟大的,但是追随历史的只有这些软弱无力的文字。人心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堕落。正如我心目中的英雄----丛飞却只是众多人眼中的傻子。‚好人好报‛成为对这个社会对那些英雄人物的最好的嘲弄。英雄也罢,傻子也罢。所谓民族精神不是在发扬光大,而是在历史的潮流里灰飞湮灭……
NO.1 墨翟
对墨翟的赞誉来自他的论敌。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虽然指责他的说教使人无父无子,过着禽兽般的生活,却又说他不辞劳苦,不顾身体,百挫而无反顾,以拯时世之陆沉。庄子亦反对墨翟学说,说:‚其生也游,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却由衷地赞叹墨翟其人:‚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皆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迈者形象出现,唯独在墨翟面前失去了自信,只是说他此等苦行,惟有你墨翟自己能践之,不能责望于人。庄子的预言倒是没错。墨翟其人其学均成为中国文化的绝响。想到两千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外儒内法‛牧民之术,造就了中国政治的虚伪和残酷;庄禅文化进退自如的人生哲学,造就了中国人心理的自私和麻木,我们一定会为这个民族不能让 ‚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样具有宗教情怀的思想种子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而遗憾。《圣经》上称,种子撒出去,会落在四种不同的土地上。墨翟的思想应该是落在荆棘里了。胡适说:‚墨子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人物。‛在我的心目中,墨翟急人之难,勇人之事,虽杀身成仁,而足不旋踵,乃我国第一位大侠。
NO.2 颜真卿
谁都知道这是一位创造了汉文字艺术巅峰的书法大家,却鲜有人知道他刀光剑影的一生,知道他是出入十万敌军如履平地的一条铁血汉子,知道他是风雨飘摇、烽烟四起的中唐时代之忠臣烈士。刚正耿直的人格和瑰丽雄浑的艺术在他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巨大骄傲,也是其历尽苦难仍然生生不息的根由。每次感受颜体厚重雄强、大气磅礴的书风,我就觉得自己回到了汉唐,那个创造经典的时代,也是人格伟岸的时代。在平定安史叛乱中,颜真卿凑集河北二十万大军拖住叛军,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场大仗。叛军势盛时,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没有陷落。后来,为了平息李希烈叛乱,他以七十七岁高龄独闯虎狼之地,面对土匪们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惧,面不改色,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后自缢殉国。身为朝廷重臣,他为官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以致闹到了‚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写信向同事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这就是书法史上奇特的《乞米贴》的来历。寥寥数言,但研读起来却觉浩然正气,扑面而来。著名艺术家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
NO.3 辛弃疾
我一直以为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真实的萧峰萧大侠式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武功修为均冠绝当世,而文彩风流更是千古一人。你了解了他的一生,然后再去读他的词,便一定会惊异于我中华青史竟有这样光明俊伟的人杰。他会让我们看到的所有西方大片中的孤胆英雄黯然失色:比得上他的勇猛剽悍比不上他的奇志大勇,比得上他的卓绝功业比不上他的忠义之心,比得上他的风流潇洒比不上他怒澜排空的滔滔文才。青年时,辛弃疾献身民族救亡,起兵于已经沦陷敌国十多年的山东。他亲率五十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连夜弄驰千里押回建康,谱写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后在湖南主持军事,创臵‚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但观其一生,多遭朝廷误解,投散臵散于乡里数十年之久,与萧大侠一样受尽冤屈。英雄报国无门,横戈跃马、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郁积为满腔忠愤,尽托于如椽大笔而自铸伟词,造就了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硬派抒情风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中国文人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辛弃疾一生却有进无退,始终没有忘记收复故国,复我文邦,真大英雄也!
NO.4文天祥
去年过吉安,去了一趟文天祥纪念馆。在里面参观的一个多小时内,未能见到一名其他游客。馆内陈列物有文物价值的不多,只有于佑任老先生的一幅字印象深刻。于先生病逝台湾后,遗嘱要求面北立墓,并赋《望大陆》一诗:‚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这让我想起当年文丞相伏首就刑前,要求面朝南方故国的情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江南死不休。‛真是千古英雄同一心啊!我中华历经浩劫而至今屹立,皆因为这些忠贞烈士的存在。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横空出世,从东亚打到西亚,再打到欧洲,无人能撄其锋,其残暴酷虐更令天下人不寒而栗。欧洲人在饱受毁灭性打击而无可奈何后,把罪责归因于自己犯错太多,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称蒙古人为‚上帝之鞭‛。征服欧洲人后,他们开始攻击中原诸国,用22年时间灭掉西夏王国,用23年时间灭掉当时看起来最强大的金帝国。然后开始包抄南宋。在蒙古人看来,南宋将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个对手。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仗打了近半个世纪,大汗蒙哥还在攻击合州钓鱼城的战斗中毙命。他们不明白只会吟诗作画、体格瘦弱的南人何以能抵抗这么久?在见到文天祥后,才发现这个民族身上蕴藏着一种很神秘很强大的力量。征服了大好江山,却征不服人心。蒙元统治中原近百年,如同过客,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而文丞相一曲《正气歌》,却以满腔精忠之气,千年万世,让人们感受到一个伟大民族悲壮雄烈的人格力量。
NO.5王阳明
少时读《三国》、《大明英烈》,觉得诸葛孔明、刘伯温天上之事知道一半,地上之事全部知道,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真乃神人;后来沉迷金庸武侠世界,对那些在人迹罕至的山洞突然悟得武学真谛,然后横行天下无敌手的神奇际遇心驰神往。再后来,明白这一切都是传说和虚构,是自以为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白日梦。但读过阳明先生的传记后,我才明白中华历史上还真存在过这样的牛人。这个人集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武术大师于一身,千古之下,无人可比。想当年,他站在贵州龙场那个小小的驿站门前,独对如血残阳,惊天一悟,‚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从此中国的思想河流发生了巨大的转向,这与武侠小说中的大侠突然悟出武学秘笈具有同样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在他人生的每一个转折时刻,确实都有僧人、道士、方外异人出现。他断言:‚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不仅彻底瓦解了宋明理学,而且直抵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存在主义思想境域,更为要紧的是,让匍匐了数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突然明白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能量,‚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从此中国的历史由帝王史变成为名臣史、知识分子史。王阳明的个人气质近于古人所谓‚豪雄‛,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一个武林高手。他青年时任侠骑射,留情兵武,足迹踏遍江南塞北之地。在江西比武时,他以九矢全中的成绩震慑向他挑畔的内侍高手。正德十四年,宁藩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以十万大军,兵下南京,震动朝野。王阳明手无寸兵,却义无反顾,在强弱悬殊得不可思议的情况下,35天就生俘了朱宸濠,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技巧。他的事业功绩不仅在古今读书人中绝无仅有,在两千年的文臣武将中也十分突出。所以有人说: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而我以为,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之后唯阳明先生可当此论。
NO.6 夏完淳
中国诗歌自唐宋之后,沦落为文人吟风弄月,赏花佐酒的小道,步入江河日下的状态,特别是有明一代,时世钳口禁声,诗人低轸轻弦,几无大家。然而,至南明时期,时局板荡,山崩地裂,明诗词竟在谢幕之际重回高音区:悲歌击筑,不让荆轲《易水》;穿云裂石,可比东坡《大江》。在四海狼烟中,有一翩翩美少年成为我心目中千年才可一见的卓然英豪,他就是《别云间》的作者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他出生在一个忠烈之家。十五岁,即随父亲和老师起兵抗清,其父其师兵败后均投水殉国,自己也在回家探母时被捕,八十天后英勇就义,时年17岁。在南京受审时痛骂大汉奸洪承畴的情形成为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著名的历史细节。‚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一个17岁的少年在那样艰难的时世尚能如此力挺狂澜,知不可为而为之,乃我数千年礼义廉耻之邦屹立不倒的精髓。NO.7 谭嗣同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他无疑属于后者。但人们心中也一直有疑问,谭本来有时间有条件像康梁一样脱身,为什么一定要决绝赴死,以33岁的大好头颅抛掷京华街头?这个疑问只能从谭嗣同的精神气质寻找答案。‚吾自少至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这是谭嗣同在《仁学自叙》中的一段话,联系到后来名垂青史的壮举,可见他是个以自己的行为实践自己思想的烈士。在那个新旧交替而前路不明、国家又危机四伏的时代,觉醒者的内心大都怀着极度的悲愤和焦虑,甚至绝望。谭嗣同的选择除了不屈不挠的勇气外,还有着‚抵抗绝望‛的悲情,而决不是‚文死谏,武死战‛儒家的忠君道德所能规范的。一百多年后,我读到《圣经》里的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这总让我想起谭的铮铮誓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NO.8 张自忠 关于张自忠的事迹网上书籍中到处都能看到,我并不比别人了解得更多。我的家乡,抗战时属第九战区,是中日两军搏杀的主战场。我小时念书的学校不远有座梧桐岭,当年就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山上至今有战壕和弹坑遗迹,我们还在岭上拾过弹壳。在一个名石溪的山乡,我见过一座合葬的抗战烈士墓。那是人迹罕至的山间,就一块平常的墓碑,刻着当时县长题的碑文,字迹已不太清楚。细看方知是国民党军李天霞部曾在此与敌寇激战数昼夜,为长沙会战的一部分。不久前读到萨苏先生《国破山河在》,这本书是作者在日本翻阅了大量史料写成的,真实而感人。他在书的《后记》中说:‚在这些资料中,我看到的分明是一个个当年的中国人,他们或刚烈、或勇猛、或聪颖、或机变,用他们的脊梁扛起那个时代中国的命运。‛八年抗战,那一代中国人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尊严而英勇赴死,以简陋的武器和凶残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是中国的国魂。张自忠将军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NO.9 赵一曼
最后两位英雄我选了两位女性。中国历史舞台给女性提供的机会不多,或者即使有也被男人们编写的史籍所埋没。只是到了近现代,国运多舛,加上五四启蒙,女性的觉醒成为民族精神觉醒的重要内容和成果,于是我们能看到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赵一曼,一个生于四川宜宾的美丽姑娘,在民族存亡之秋勇蹈绝地,与凶恶的敌人展开了刀枪相见的生死搏斗,‚红衣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后因战场负伤被捕受尽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在走上刑场的前夕,她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NO.10 李九莲
在赣南这块曾经风云际会而又终于被遗忘的贫瘠之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竟出了个刚烈女子,再次让我久难释怀。几千年专制暴虐的政治文化,造就了这个古老民族根子里无边无际的黑暗,种种残忍乖僻的邪气,凝结充塞于民族心理的深沟大壑之中。偶尔风荡,四处漫延,即成劫世。文革就是这样的劫世。吾生虽晚,记事时值七十年代中期,那个疯狂的年代却深印脑海:居住的老屋里满墙雪白的大字报,民兵们在批斗会上用梭标捅打四类分子的双腿。更有一位眉目清秀的老太太,因为丈夫是逃往台湾的国军军官,隔一断时间就要在村子前的谷场跪上一两个小时。老太太在寒风中或烈日下的满头白发,成为我关于人生的最次记忆,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其中会有凄婉的情绪影响自己的一生。后来,在看到报告文学《历史沉思录》时,内心的震撼难以言喻。《国家评论》(NationReview.com)说:主人公之一的李九莲——一个平平常常的中国女子的名字,二十年来让我无法忘记。这个女子短暂一生的故事我甚至不忍在这里复述,那需要很大的勇气。她无疑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但一个童养媳、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小城女性,在那个疯狂血腥的年代用鲜血担负起一个民族最后一丝理智和尊严,却是沉重的悲剧。想起从省城到北京那么多大人物要臵她于九死不生之地,我就感到无比的羞耻,他们比那个在她枪杀后凌害她身体的变态之徒更不可饶恕,尽管他们中还有很多人仍然活在这个国度里享受荣华富贵。最后,请记住她喋血的日子:1977年12月14日(这时文革已结束,这位文革最激烈的批评者也被残杀);请记住她临终前写下的话:‚我就是像一只杜鹃一样啼出血来,又有何用?我向冰冷的墙壁喊一声,还会得到回音,而向活人呼喊千万遍,恰似呼唤一个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