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分析:联想供应链管理与采购战略(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14:3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流案例分析:联想供应链管理与采购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流案例分析:联想供应链管理与采购战略》。

第一篇:物流案例分析:联想供应链管理与采购战略

联想作为一个主要做IT的公司,我想首先介绍一下联想在IT行业采购供应链的管理。第一点,我想大家可能很清晰的了解到在IT行业主要价格的波动其实是风险非常大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复杂,比较难以准确的预测,另外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就需要快速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避免库存带来的风险,我想这是第一个特点,就是价格波动的程度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IT行业第二个特点,部件更新换代非常快也非常频繁,按照联想的统计,基本上每两天就有一个机型发生大的或者是小的改动,另外产品的降价速度也非常快,那么就必须要准确的预测市场的需求,才能满足客户的订单,又不能有很多的库存。

另外一点是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也日益化强烈,又要保证标准化,又要很好的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另外很多物料的价格很多是来自于上一个供应商,上一个供应商利益驱动的情况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很多供应商是寡头垄断或者是少数寡头的特点,所以供应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实际上也是非常大的,我想这是在IT行业在供应链以及在采购环节的一些主要的特点。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联想在供应链和采购方面的一些基本状况。

首先,在供应链和采购方面,联想是采取一体化的运作体系,联想集团是把采购、生产、分销以及物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在整个联想集团负责生产的管控包括生产制造一些系统的管理,从战略层、执行层在整个集团有一个统一的策略、统一的协调。

另外一点,从联想的供应链来看,我们有三百多家的供应商。另外,要管理整个国内的客户渠道有五千多家。另外,在联想内部,我们也分布有北京、上海和惠阳三个工厂,另外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除了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之外,还有MP3等等其它的数码产品,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供应链体系。

这是联想供应链的一个全程图,联想的物料应该也是主要分为国际性采购的物料和国内采购的物料,这些国际性的物料,基本上都是通过香港,然后分别转到国内的惠阳、上海和北京,在国内的物料会直接发到我们的各个工厂,然后由各个工厂制作成成品,然后发到代理商和最终的用户。这是联想的供应链双链的模型,通过接收链和交互链很好的协同,来达到更好的相应供应的变化,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联想这几年也是基本上在做一个供应模式的转变,以前也是一个基本的库存驱动模式满足客户需求,那么这种库存驱动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那么现在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从而来调整从采购、生产到销售。

联想在运作模式上,目前还并不是一个完全按订单生产的企业,这也是与我们面对的客户群有关。联想目前主要的客户60-70%来自于个人和中小型企业。所以,联想的运作模式也是采取一种安全库存结合按订单生产的方式,我们会有1-2天成品的安全库存,更多的是会根据用户的订单来快速的相应客户和市场的需求。

在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之下,我们主要是解决这样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怎么样保证准确的预测;第二点,怎么样保证在预测出现偏差的时候,能够快速调整;第三方面,怎么样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怎么样满足客户定制的需求;第四方面,怎么样很好的完成供应商在采购方面的协同。这四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企业在当今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第一方面介绍一下联想在预测方面怎么样保证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测。

预测最基本条件要基于历史数据,因为联想从市场和代理商当中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我们通过对销售的历史数据,分析会发现产品的销量跟很多的实践因子相关,比如说跟市场自然的增长、季节的因素、联想做一些优惠活动、新产品的推出等等,都会影响市场的销量。所以,我们会针对每一个实践的因子都会牵动一个数字的算法、一个数学的模式,通过准线的分析和线性的回归对这些因子进行线性的评估。从而确定我们在运算方面的一个模型。

通过这种预测模式,另外一个是加上我们对代理商和区域市场对客户的预测,同时得出联想在短期和长期以及非产品对整个市场多维度的预测。这是我们简单预测的一个图,最上面这条白线,我们根据下面一些需求波动性、季节、虚拟预测,最后拟和出一个用户需求状况。

在准确预测方面,可以讲,首先这个预测是一个多维度的,他包括了对产品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期、不同渠道的预测;另外,他受很多因素、很多事件影响的模型,首先他会受到一些像节假日、新品促销等等的影响;另外,在预测方面也是应用了很多算法,像指数的平滑法、加权平均、线性回归,联想通过一些销售的体系使我们预测方面提高了30%。

第二方面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在预测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们怎么样进行快速调整。

预测偏差的调整涉及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采购计划方面怎么样快速调整;另外一方面是在生产计划方面怎么样进行快速调整。首先介绍一下在采购计划方面的调整。

采购计划的调整,除了刚才讲到的需要根据预测的调整之外,还要根据这种采购的提前量、安全库存的策略以及采购批量等等的影响,另外还要根据联想在国内多个工厂、多个库存地的时时的计划,从而确定我们采购计划应该怎么样进行调整和改变。

目前,当销售发生调整或者供应商的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联想可以做到在几个小时之内,把几十种产品、几千种物料、面对几百家供应商的计划能够调整完毕,这样就加快了对市场反映的变化和应对的能力。

第二篇:战略管理学-联想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学作业—东风股份营销班

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决策与联想未来

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决策评析:

联想的国际化并购是一次同行业间不同层级的公司并购——联想以总价12.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联想股票)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并将承担5亿美元的净负债。在多元化战略上举步维艰的联想正处在叉路口,同时在国内市场,正遭受劲敌 DELL的有力的挑战。联想开始转变战略,以“收缩阵线,专注PC”为战略方向指导下,联想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根据德鲁克的“企业成功并购五法则”,我们对联想此次国际化并购决策进行评析:

(1)收购必须有利于被收购公司

IBM的 PC部门近年来颓势,对于IBM公司来讲是十分头疼。尤其2003年 PC部门的销售营收为95.6亿美元,但净亏损却高达2.58亿美元。IBM公司卖出它的全球PC业务,可摔掉包袱,并获取资金专注自己的服务器等业务,这样来看是有利于IBM公司的发展。

(2)须有一个促进合并的核心因素

购并双方存在极强的资源互补性。IBM PC部门在技术、品牌、市场网络、经营管理团队方面有优势但在财务及经营成本上背负沉重包袱;联想则拥有很大的中国PC市场、高效的运营平台作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这一切构成了此次并购的基础。对促进此次并购的主要核心因素。

(3)收购方必须尊重被收购公司的业务活动

整个漫长谈判过程中联想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实质谈判前,联想找了不少IBM的员工谈话,发现收购后联想会国际化的心态去管理新公司,而IBM的员工还是愿意从IBM离开进入一家新的公司,同样也会很愿意接受联想。联想的谈判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的。在联想的内部,并购所涉及到的部门,包括行政、供应链、研发、IT、专利、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部门均派出了专门小组全程跟踪谈判的过程。

(4)收购公司必须能够在一年内向被收购公司提出上层管理方案

在管理层方面,联想在IBM原有的管理团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在品牌管理方面,新的联想在五年内有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具体上讲,在18个月内可以使用IBM的品牌,18个月后采用IBM和联想双品牌,到五年后再打联想品牌。

在营销管理方面,整合原有联想和IBM在中国市场上的渠道体系。

(5)在收购的第一年内,双方的管理层均有所晋升

在联想宣布并购的同时,联想也宣布高层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人联想集团的新CEO,杨元庆则改任集团董事局主席。

(6)国际化战略给联想公司带来的收益

通过联想国际化战略,为联想带来了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最重要的是:①增强市场力量;②越过市场进入障碍;③加快进入市场的速度;④提高了联想的品牌价值。

(7)国际化战略对联想公司的不利影响

联想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后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IBM以前客户的流失。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后,保守预计联想可能会有约20亿美元的市场流失,这个数字可能会变得更大。

二是企业文化的磨合。联想与IBM在经营管理和企业文法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让

1其融合对联想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三是品牌风险。联想企业现在在国际上的品牌还需要大量的提高,如何让联想脱离IBM是联想的当务之急。

(8)联想集团品牌国际化进程的SWOT 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方法,联想集团在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加速了品牌国际化进程,同时凸现了其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威胁。

1、优势

联想集团的优势在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得到全面的提升。并购完成后,联想年销售额将超过12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居戴尔和惠普之后。联想可以充分利用IBM 先进的技术支持、管理资源和经验、销售队伍、分销渠道。这些资源是IBM 这个蓝色巨人十几年的经验积累,联想通过并购可以迅速增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优越条件可以为联想成为国际化集团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并购IBM 全球PC 业务使联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提高了国际声誉。

2、劣势

并购行为是一把双刃剑,联想集团为此次并购付出巨额代价。联想集团以6.5 亿美元现金和6 亿美元联想股票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此外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还有5亿美元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17.5亿美元。高层表示5年服务方面的支持绝对是不能够免费的,这又增加了并购成本。联想为这次并购几乎倾其所有。另一方面,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国际化企业的经验。联想在我国市场上具有本土化优势,熟门熟路。但兼并IBM这样一个规则和文化理念完全不同的部门可能会“水土不服”。

3、机会

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为联想集团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联想近年来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曾遭挫折。“国际化的联想”是并购IBM 全球PC 业务成为联想实现志向的机遇。虽然国外客户以狐疑眼光看待联想,但联想已为世人关注,获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联想并购后将把IBM 在全球知名的”THINK”品牌笔记本电脑业务、联想品牌和对客户的高品质服务与支持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遍及全球160 个国家的庞大分销网络和全球认知度。同时,联想有望凭借并购做大做强,跻身全球500 强行列。并购后的联想在中国市场份额将达三分之一,新联想将上升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占全球市场份额9%,仅次于戴尔的16.7%和惠普的16.2%。此次并购不是简单“收购”式的买卖行为,而是一种战略联盟合作,将以强大的品牌优势、多样化的产品、领先的研发能力覆盖全球PC市场。新联想抓住了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

4、威胁

并购后,联想集团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戴尔和惠普等竞争对手。IBM的PC业务被并购后,其忠实用户也许会改换门庭,投奔戴尔和惠普,联想将要面临戴尔和惠普的猛烈攻势。对于戴尔和惠普这样的对手而言!现在是一个大挖墙脚,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机会少了,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品牌做后盾。并购后的联想能否强大起来,还需要市场的考验。

总之,并购后的联想优势与劣势共存,机会与威胁同在,失败的风险与成功的可能相当。联想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修炼品牌国际化战略和经营管理内功,扬长避短,战胜逆境,实现整合的最佳效果。

联想未来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联想的国际化并购之后,按照什么方向和战略去发展,决定着联想能不能充分利用得到的资源。按照麦克波特的竞争理论来看,企业的竞争无非采用三种方式,第一是低成本竞争,谁的规模最大,成本最低,谁就是这个行业当中的巨无霸;第二是差异化竞争,就是做别人

没有的东西;第三就是细分市场,在一个细分的市场里做得非常深入。从这三种竞争方式,可以演化出三个方向,也产生三种企业,即运营卓越型,产品领先型和客户至上型。

众所周知,IBM的PC产品性能在界内是最好,它拥有世界最好的研发团队,在被收购以前IBM拥有PC业最高的毛利率,但是却处于亏损的地步。我们可以从IBM的历史看出这个蓝色巨人从来都是在一个高出竞争对手的成本在运行着自己的公司。IBM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率,所以不得不始终寻求行业中利润最丰厚的领域,我们也可以从出售PC看出,说是全面向服务转型,放弃制造,那么为什么还保持利润丰厚的服务器生产,可以说不善于成本控制一直就是IBM的运营软肋。

然而,新联想下一个战略重点是要快速在新兴市场(印度、俄罗斯、中东、非洲)中跑马圈地,对于新兴的市场类似与中国多年前的市场状况,联想有比较熟悉的操作模式与运作方式,从联想的上次的组织调整布局也可以看出联想的把开源的重点恰恰放在这个地方。虽然重点不是成熟的市场中,但是这并不是说联想放弃成熟市场的拓展,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的捕杀对于联想而言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发展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所以联想下一阶段的战略根本不会在销售模式上进行调整,而是加大力度在新兴市场上跑马圈地,并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净利润率。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开拓新的市场都是非常残酷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投入的。但是做好了市场拓展却不一定会提升企业的净利润。净利润只有在做好了企业运作的成本控制,才有可能大大提升出来。

1、强化品牌整合营销

联想作为国内最代表性的IT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已实现与国际接轨,在品牌营销方面也保持着与国际品牌营销思想的及时交流。自2003年以来的品牌结构调整,更加明确的品牌整合营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联想在品牌整合营销方面已经收获良多。所以现在应该继续强化品牌整合营销,充分把握品牌整合营销的精髓,自中央到各区域,涵盖各业务面,强化贯穿,充分发挥“整合”的力量。

2、品牌营销抢占高起点

在企业形象传播中,企业形象及其信息每一次出现的“场合”就是其制高点,出现的“场合”会对企业品牌美誉度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像一个产品的广告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与出现在地方电视台,对该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印象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联想未来发展战略方向应走的“客户至上”与“运营卓越”相结合道路,并且开发出适合新兴市场需要的产品。联想的品牌国际化进程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发展具有操作性的借鉴意义,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应该是整个中国IT 产业。联想的国际化并购战略证明了中国企业也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向颠峰发起冲击。但是,在此品牌国际化进程中联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要面临诸多的挑战。

2011东风股份营销班赵晓玲

第三篇:战略管理学-联想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学作业—东风股份营销班

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决策与联想未来

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决策评析:

联想的国际化并购是一次同行业间不同层级的公司并购——联想以总价12.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联想股票)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并将承担5亿美元的净负债。在多元化战略上举步维艰的联想正处在叉路口,同时在国内市场,正遭受劲敌 DELL的有力的挑战。联想开始转变战略,以“收缩阵线,专注PC”为战略方向指导下,联想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根据德鲁克的“企业成功并购五法则”,我们对联想此次国际化并购决策进行评析:

(1)收购必须有利于被收购公司

IBM的 PC部门近年来颓势,对于IBM公司来讲是十分头疼。尤其2003年 PC部门的销售营收为95.6亿美元,但净亏损却高达2.58亿美元。IBM公司卖出它的全球PC业务,可摔掉包袱,并获取资金专注自己的服务器等业务,这样来看是有利于IBM公司的发展。(2)须有一个促进合并的核心因素

购并双方存在极强的资源互补性。IBM PC部门在技术、品牌、市场网络、经营管理团队方面有优势但在财务及经营成本上背负沉重包袱;联想则拥有很大的中国PC市场、高效的运营平台作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这一切构成了此次并购的基础。对促进此次并购的主要核心因素。

(3)收购方必须尊重被收购公司的业务活动

整个漫长谈判过程中联想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实质谈判前,联想找了不少IBM的员工谈话,发现收购后联想会国际化的心态去管理新公司,而IBM的员工还是愿意从IBM离开进入一家新的公司,同样也会很愿意接受联想。联想的谈判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的。在联想的内部,并购所涉及到的部门,包括行政、供应链、研发、IT、专利、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部门均派出了专门小组全程跟踪谈判的过程。

(4)收购公司必须能够在一年内向被收购公司提出上层管理方案

在管理层方面,联想在IBM原有的管理团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在品牌管理方面,新的联想在五年内有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具体上讲,在18个月内可以使用IBM的品牌,18个月后采用IBM和联想双品牌,到五年后再打联想品牌。

在营销管理方面,整合原有联想和IBM在中国市场上的渠道体系。(5)在收购的第一年内,双方的管理层均有所晋升

在联想宣布并购的同时,联想也宣布高层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人联想集团的新CEO,杨元庆则改任集团董事局主席。(6)国际化战略给联想公司带来的收益

通过联想国际化战略,为联想带来了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最重要的是:①增强市场力量;②越过市场进入障碍;③加快进入市场的速度;④提高了联想的品牌价值。

(7)国际化战略对联想公司的不利影响

联想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后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IBM以前客户的流失。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后,保守预计联想可能会有约20亿美元的市场流失,这个数字可能会变得更大。

二是企业文化的磨合。联想与IBM在经营管理和企业文法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让

战略管理学作业—东风股份营销班

其融合对联想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三是品牌风险。联想企业现在在国际上的品牌还需要大量的提高,如何让联想脱离IBM是联想的当务之急。

(8)联想集团品牌国际化进程的SWOT 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方法,联想集团在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加速了品牌国际化进程,同时凸现了其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威胁。

1、优势

联想集团的优势在并购IBM全球PC业务后得到全面的提升。并购完成后,联想年销售额将超过12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居戴尔和惠普之后。联想可以充分利用IBM 先进的技术支持、管理资源和经验、销售队伍、分销渠道。这些资源是IBM 这个蓝色巨人十几年的经验积累,联想通过并购可以迅速增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优越条件可以为联想成为国际化集团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并购IBM 全球PC 业务使联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提高了国际声誉。

2、劣势

并购行为是一把双刃剑,联想集团为此次并购付出巨额代价。联想集团以6.5 亿美元现金和6 亿美元联想股票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此外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还有5亿美元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17.5亿美元。高层表示5年服务方面的支持绝对是不能够免费的,这又增加了并购成本。联想为这次并购几乎倾其所有。另一方面,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国际化企业的经验。联想在我国市场上具有本土化优势,熟门熟路。但兼并IBM这样一个规则和文化理念完全不同的部门可能会“水土不服”。

3、机会

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为联想集团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联想近年来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曾遭挫折。“国际化的联想”是并购IBM 全球PC 业务成为联想实现志向的机遇。虽然国外客户以狐疑眼光看待联想,但联想已为世人关注,获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联想并购后将把IBM 在全球知名的”THINK”品牌笔记本电脑业务、联想品牌和对客户的高品质服务与支持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遍及全球160 个国家的庞大分销网络和全球认知度。同时,联想有望凭借并购做大做强,跻身全球500 强行列。并购后的联想在中国市场份额将达三分之一,新联想将上升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占全球市场份额9%,仅次于戴尔的16.7%和惠普的16.2%。此次并购不是简单“收购”式的买卖行为,而是一种战略联盟合作,将以强大的品牌优势、多样化的产品、领先的研发能力覆盖全球PC市场。新联想抓住了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

4、威胁

并购后,联想集团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戴尔和惠普等竞争对手。IBM的PC业务被并购后,其忠实用户也许会改换门庭,投奔戴尔和惠普,联想将要面临戴尔和惠普的猛烈攻势。对于戴尔和惠普这样的对手而言!现在是一个大挖墙脚,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机会少了,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品牌做后盾。并购后的联想能否强大起来,还需要市场的考验。

总之,并购后的联想优势与劣势共存,机会与威胁同在,失败的风险与成功的可能相当。联想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修炼品牌国际化战略和经营管理内功,扬长避短,战胜逆境,实现整合的最佳效果。

联想未来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联想的国际化并购之后,按照什么方向和战略去发展,决定着联想能不能充分利用得到的资源。按照麦克波特的竞争理论来看,企业的竞争无非采用三种方式,第一是低成本竞争,谁的规模最大,成本最低,谁就是这个行业当中的巨无霸;第二是差异化竞争,就是做别人

战略管理学作业—东风股份营销班

没有的东西;第三就是细分市场,在一个细分的市场里做得非常深入。从这三种竞争方式,可以演化出三个方向,也产生三种企业,即运营卓越型,产品领先型和客户至上型。

众所周知,IBM的PC产品性能在界内是最好,它拥有世界最好的研发团队,在被收购以前IBM拥有PC业最高的毛利率,但是却处于亏损的地步。我们可以从IBM的历史看出这个蓝色巨人从来都是在一个高出竞争对手的成本在运行着自己的公司。IBM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率,所以不得不始终寻求行业中利润最丰厚的领域,我们也可以从出售PC看出,说是全面向服务转型,放弃制造,那么为什么还保持利润丰厚的服务器生产,可以说不善于成本控制一直就是IBM的运营软肋。

然而,新联想下一个战略重点是要快速在新兴市场(印度、俄罗斯、中东、非洲)中跑马圈地,对于新兴的市场类似与中国多年前的市场状况,联想有比较熟悉的操作模式与运作方式,从联想的上次的组织调整布局也可以看出联想的把开源的重点恰恰放在这个地方。虽然重点不是成熟的市场中,但是这并不是说联想放弃成熟市场的拓展,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的捕杀对于联想而言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发展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所以联想下一阶段的战略根本不会在销售模式上进行调整,而是加大力度在新兴市场上跑马圈地,并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净利润率。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开拓新的市场都是非常残酷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投入的。但是做好了市场拓展却不一定会提升企业的净利润。净利润只有在做好了企业运作的成本控制,才有可能大大提升出来。

1、强化品牌整合营销

联想作为国内最代表性的IT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已实现与国际接轨,在品牌营销方面也保持着与国际品牌营销思想的及时交流。自2003年以来的品牌结构调整,更加明确的品牌整合营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联想在品牌整合营销方面已经收获良多。所以现在应该继续强化品牌整合营销,充分把握品牌整合营销的精髓,自中央到各区域,涵盖各业务面,强化贯穿,充分发挥“整合”的力量。

2、品牌营销抢占高起点

在企业形象传播中,企业形象及其信息每一次出现的“场合”就是其制高点,出现的“场合”会对企业品牌美誉度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像一个产品的广告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与出现在地方电视台,对该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印象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联想未来发展战略方向应走的“客户至上”与“运营卓越”相结合道路,并且开发出适合新兴市场需要的产品。联想的品牌国际化进程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发展具有操作性的借鉴意义,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应该是整个中国IT 产业。联想的国际化并购战略证明了中国企业也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向颠峰发起冲击。但是,在此品牌国际化进程中联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要面临诸多的挑战。

2011

东风股份营销班 赵晓玲

第四篇:联想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一、简介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

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1,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

自2014年4月1日起,联想集团将会成立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

二、五力模型分析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联想企业自身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受原材料供应商的制约较小,而且供应商遍布大半个中国,可供选择性大,各个供应商之间互相牵制,形成一种竞争关系,这些会降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差异性较小,大都是电子产品的零件,因而对于联想转换成本就相对较低。IT产业往往以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质、可靠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作为选择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主要标准,联想企业在零件设备采购时要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扩容性和供应商的后续服务。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现在电子计算机的三巨头企业中有直销及经销两种分销模式。

终端消费者:现在电子计算机行业的终端消费者,逐渐由企业商用向个人消费用转型,个人消费者的特点是:对产品个性化要求高,对价格变动较敏感,对质量及细节的要求也很高。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目前对电子计算机的了解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因此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对中国的消费者显得更加重要。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个人消费者市场需求正逐渐趋于饱和状态,消费增长趋缓。再加上3G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增加,其议价能力正逐步上升。

经销商:经销商作为专门的销售商,对市场有着敏锐地并且深刻的了解和把握。经销商也与电子计算机的生产企业有着利益共存的关系,同时也分担着电子计算机生产企业的销售风险。正是由于这样的关系,经销商与普通的终端消费者相比,有着明显的价格谈判能力。

3.新进入者的威胁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向于高端技术发展,对技术、规模、品牌和运作等要素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现在只有那些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强的企业才可以在此领域站稳脚跟,所以电子计算机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加之各大电子计算机集团都在打价格战,通过以不断地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消费群体的数量,因此也削弱了行业新进入者进入该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对联想影响不是很大。

4.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戴尔,宏基,华硕,还有外国的知名品牌等等都是联想的竞争对手。现如今科技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快,这些企业之间一方面在不断地研发新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在努力降低成本,以便达到削价的目的。企业之间暗自较量,联想在近年来也采用一些方法开拓了另一片天地。首先联想于2005年正式收购IBM PC业务,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球化,通过任用国际管理人才,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的发展。其次联想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显著地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极大地拓展市场空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开拓世界市场创造新的经验。最后在2009年联想收回手机业务,此次收购标志着联想将全面进军高速增长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这些措施都极大地影响了联想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联想的竞争力。但是联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威胁的存在。传统电脑厂商,比如惠普、方正、戴尔,乃至硬件厂商,比如AOC,纷纷进入一体电脑市场。这些厂商的实力毋庸置疑,他们毫无疑问都觊觎联想的市场地位,并且有实力成为“市场第一”。在我们看来这是影响联想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而联想要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打好价格、售后服务,广告宣传、品牌等战略。

5.替代品威胁

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还无法找到可以完全替代电子计算机的电子产品。从全球pc行业整体发展来看,联想和其他老牌pc企业面临着未来几年内整个pc市场可能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所逐渐取代且利润率持续下降的趋势,如何在这一时期实现稳定发展、有效解决传统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并最终脱颖而出等一系列问题,将是联想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联想企业SWOT分析

A、Strengths

1.优势在PC市场,联想品牌的领导力在中国市场已经超过众多竞争对手,处于行 业领导者的地位。收购IBM后,联想形成的双品牌战略优势日益显现。联想在本土中国市场的优势突出,不论是笔记本市场还是台式机市场,联想均是PC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厂商。

2. 联想集团拥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北京的上地,上海的浦东,广东的惠阳,年产规模为 500 万台电脑,实现大规模生产,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可以对抗价格战。

3.严格按照高标准和技术参数进行常温测试、高温测试等测试程序,确保

每一台出厂电脑产品质量和优秀品质。

4.收购IBM的ThinkPad品牌笔记本电脑成功推销国内市场,不仅抢占了高

端市场,并且也带动了中低端PC的销售。

B、Weaknesses

1.营销手段与产品太过单一,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先进地位,缺少核心竞争力。

2.全球PC市场所占份额较少,市场份额是产品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从全球PC市场份额来看,联想排在第三位,与惠普相差较远。而在美国市场上,联想与戴尔更是差距较大。联想要想赶超惠普、戴尔,绝非轻而易举的事。

3.虽然并购了 IBM 的个人 PC 业务,但没有进行充分的整合,并无太大改变,对联想整体的发展并无太大的促进。

4.缺乏国际化经验,特别是应对国际复杂经济形势能力,对风险的管控能力还不 是很强。

5.缺乏创新产品,不能引领潮流,与国际一流品牌相比有一定差距。

C、Opportunities

1.消费PC市场的发展机会。伴随笔记本市场的兴起以及PC的普及,个人消费市场每年将呈几何级数增长,经过电脑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成熟度较高,大家对于电脑有着很大的需求,有的商务人士已经把电脑当成了必需品,同时人们对于电脑也有了很充分的了解,关注于电脑业。

2.国内电脑市场发展迅速,购买电脑消费者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增长速度加强,品牌电脑将成为消费时尚,逐步取代组装机,并且有能力消费一些高端产品,这对于电脑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D、Threats

1.大量国外公司在我国建厂,国际著名品牌的进入,对联想造成了不小的竞

争压力。

2.优势产品太过单一,除PC机以外的产品没有竞争能力。

3.国内厂商自相残杀价格战频繁导致电脑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市场价格体

系混乱。国外大厂商如戴尔、惠普等目前也纷纷加入降价的行列,已经接近国内厂商的报价,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4.大量新型品牌电脑厂商产生造成市场混乱。

四、联想竞争战略分析

1.联想发展的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联想主要实行多元化、多渠道的战略,以期能够实现分散经营风险,在多个行业同时发展的目的,而当时的联想在PC业务上还没有立稳脚步,多元化战略如投资房地产、互联网和通讯业务不仅使公司没能抓住主要业务,还使公司陷入了资金紧张的状态,如联想进军互联网业务,在随着其合作商赢时通失去做券商网站的资格和AOL在合作后的沉默,导致了联想一直只能看着别人将互联网业务的蛋糕一一分净,因为那时已成鸡肋的多元化业务就不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格和吸引力了。但在这个过程中,联想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渠道,为它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收购IBM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实行双品牌战略,同时配合低成本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联想合并IBM的PC业务是联想公司发展的历史性决定,在联想合并IBM PC业务之初,企业实行双品牌之路。在联想还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当时情况下要做的就是要保持IBM一贯的品服务,包括IBM现有的“think”品牌,给客户一个延续性缓冲阶段,使其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从宣传上看,新联想广告的定位突出以创新为内核的企业品牌,旨在以企业品牌带动产品品牌,并以奥运营销作为通道,加大宣传力度,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思路。保持老客户对公司和产品的信任,并继续开发新客户,进一步借势扩大市场,这是联想收购 IBM PC后期策略要达到的目的在联想品牌逐渐被认可的同时,第一实行低成本战略,联想可以采用该战略承受缩水利润,并且成为领头羊,这样联想可以做到比供应商和购买者具有更强的实力,更好的发展。第二差异化战略,联想已具有IBM所带来的领先的技术,再加之自身所拥有的技术研发部门,相对于其它的企业技术方面已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的价格竞争来避免承担价格压力。

从实际操作看,这种战略在当时是适合联想公司的,联想并购IBM PC两月后盈利,首季营业额涨234%,05年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赢利。品牌认知度、销售额不断提升,仅半年时间,联想把原来亏损的IBM个人电脑业务带向了盈利,联想的品牌也从此家喻户晓,一跃成为pc业的强势竞争者。

3.现在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08年经济危机后至现在。收购IBM之后,联想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都大幅提升,近几年PC业务的市场增长放缓并呈现饱和状态,这一阶段,集团实行「保护与进攻」策略,保护原有成熟市场和核心业务,开发新兴市场和新型业务,以推动销售不断增长,保护成熟市场购战略是联想最初使用的战略之一,未来将通过扩大其在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先优势和提高盈利能力,以及同时扩展去服务器及工作站等商用业务,致力保护其在中国的核心个人电脑业务。同时集团亦将进一步进攻中国新兴市场,以提高市场份额,积极开发移动业务和数字家庭业务。

与此同时,联想继续受惠于新兴市场(不包括中国)的持续强劲增长势头,透过进攻

策略以带动其比竞争对手优胜和提高市场份额。联想将通过发展零售市场以加快其销售业务的增长,同时在中小企业寻求突破及推动关系型业务模式

五、总结

以上就是通过对联想企业优劣势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所作的有关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从一开始的公司简介到SWOT分析以及公司战略选择、战略的分析。主要寻着这样一个思路:主要是为了研究自身的所处的环境和优劣势以及所面对的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战略以供参考。只有充分的了解自己的企业环境与内部结构,才能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战略决策

第五篇: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H集团连锁品牌战略下的集团网络构建

一、基本情况介绍

公司状况:H集团是以特有的寒土地资源为依托,按农业产业化格局,以绿色、有机农业物产为开发对象,以打造具有特色的一流农副产品知名品牌为既定目标,谋求企业做大做强,与全省农业经济效益同生共赢,集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股份制集团化运作综合企业。通过集团组织结构设计、集团网络构建、营销网络规划以及质量管理流程为农业物产品牌连锁创新模式,并抵御住了品牌风险。

行业状况:世界上共有三大片寒地黑土,其一分布在乌克兰,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其二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其三就分布在以黑龙江为核心区的东北平原上。黑龙江是全国著名的农业物产大省。但是,这样一个农业大省,长期以来的农业产品经营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粗放式的经营状态,在国内农副产品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量大价廉,生产经营者各自为战,经营模式落后,直接导致寒地黑土这一世界稀缺自然资源培育出来的优良农业物产,一直在国内市场上没有凸显出来。

公司目标:H集团力争在三、五年内,打造出位居全省前列,全国致命的农副产品品牌。通过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打造成带动寒地黑土经济发展、知名中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经营产品重点选择对象是高品质、高质量并已有地方特色、市场地位的农副特产品,以此追求产品高附加值。同时不断开发新、异、特产品进入市场。市场营销为主导目标是满足社会较高层次消费群体的健康营养需求。

二、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1.1政治、政府及法律因素

政治、政府及法律因素对大小企业都会形成重要的机会和威胁。国家法律规定原产地标识不能买卖、且不能归某个人或某个企业所垄断。因此H集团无法持有寒地黑土原产地标识的所有权,如果原产地标识的使用授权被广泛发放,市场认知将变得混乱,寒地黑土原产地资源的品质优势难以进行掌控,其资源附加值将难以得到保证。

1.2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追逐时尚是一种潮流,在农产品、食品领域,同样存在时尚性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生活环境却被污染,逐渐恶化,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对食品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更加追求档次、健康、品质、品牌的文化。寒地黑土是稀缺的地理资源,出产的产品具有更优良的品质、更丰富的营养。而且寒地黑土集团以品质为目标,制定了极为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以推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为己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富营养价值的产品以及最前沿的消费理念。H集团塑造的核心价值符合当代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和社会环境。

1.3竞争因素(竞争因素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

1.3.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通常四竞争力量中最强大的。H集团是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行经营,涉及的产品种类多,相应的下属合作企业数量也较多,既有直接控股、参股的子公司,也有松散合作的加盟企业,还有非企业形式的松散农民合作组织,这些企业和组织相互之间并无直接关联,而且存在同类产品竞争的问题。同时,其下属公司为维护自身利益,还

将在集团统一营销网络之外进行自主经营,其产品也可能与集团营销的产品产生直接竞争。除此之外,国外的产品流入也会对集团带来威胁与挑战。对于食品行业来说,消费者可以很容易的更换品牌,且产品易变质,这样与现有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变得非常的激烈,这样很容易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减少。

1.3.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由于目前有关寒地黑土的农产品经营还处在低水平粗放式的经营状态,利润空间还很大,发展空间也很大,市场还处于不饱和状态,而由于国家政治政策的规定,集团在这一行业不能实现垄断,新的企业很容易进入这一行业,所以集团的潜在竞争者较多,这也给企业发展壮大带来了威胁。

1.3.3潜在替代品的开发

食品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新产品的开发相对较容易,同时,市场接受新产品也很容易,原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很大,这也会对集团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3.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影响到产业的竞争强度。在我国寒地黑土主要分布在以黑龙江为核心区的东北平原上,而企业要想出产的产品具有更优良的品质、更丰富的营养,使得企业的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其产品原产地就必须是寒地黑土,同时,由于原产地标识不能归企业所有,也不能被企业所垄断,存在着大量的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这就使得企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越来越强,这将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度和发展前景。

1.3.5顾客讨价还价能力

就目前来看,国内的试产还未饱和,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还不是很强,但随着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和替代产品的开发,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越来越强。这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强度。

2、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处于快速扩张状态,扩张需要涵盖科研、生产、财务、管理、营销等各个领域的大量人才。在这种快速扩张过程中,可能人力资源无法及时到位,这将直接影响到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经营运作,进而影响集团整体扩张的步伐,成为集团发展到路上的障碍。同时还存在着新进入的人力资源如何真正理解公司核心价值、核心文化的问题。

集团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行经营,涉及的产品种类多,相应的下属合作企业数量也较多。下属公司为维护自身利益,在集团统一的营销网络之外还进行自主经营,其产品还可能与集团营销的产品产生直接竞争。这种互相之间以利益为先导的竞争,容易造成内部失控,互相之间制造经营障碍。而且下属公司营销意识相对淡薄、经营手段比较低级,甚至会将这种竞争引入无序混乱状况,从而对集团的整体经营造成影响。

寒地黑土的核心竞争优势就是其优良的品质,集团也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但集团下属生产企业众多、产品种类繁杂、产品数量庞大,集团无法做到对每一批量的产品都直接进行质量监控,主要还是依靠生产企业自身进行产品质量控制。而每个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这就容易造成质量的差别,而由于突发事件、人员疏忽、企业为利益有意降低质量标准等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集团更难以检测到位,从而极易引发产品质量问题。一旦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入到集团营销网络,就极有可能引发品牌危机。

集团通过直营、控股、参股、加盟、合作等各种方式对下属企业、机构进行有机祝贺,既能充分实现集团发展的需要,又能达到资金成本的有效运用。

三、战略的选择

H集团的EFE矩阵

关键外部因素权重评分权重值机会

寒地黑土出产的产品质量高0.1340.52 塑造的核心价值符合时下的消费文化0.240.8 市场不饱和,扩张空间较大0.130.3 寒地黑土稀缺资源尚未被开发0.0520.1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0.0210.02 威胁

无法取得原产地标识所有权0.1540.6 供应闪讨价还价得到能力0.0320.06 替代产品开发较容易0.0320.06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0.1540.6顾客存在的品牌信任危机0.1430.42 总和1.003.48

H集团的IFE矩阵

关键内部因素权数评分加权评分

内部优势

构建连锁品牌网络0.0830.24 构建质量管理网络0.0730.21 生产高品质高质量产品0.240.8 对各子公司分支机构合理调度0.0520.1 有良好的品牌效应0.140.4 内部劣势

人力资源无法及时到位0.130.3 下属公司营销意识淡薄0.130.3 质量检测难度大0.240.8 新员工无法理解企业核心价值0.0520.1 来自子公司的竞争0.0520.1 合计1.003.35

战略2差异化战略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

由战略选择来看战略1更适合集团发展。

下载物流案例分析:联想供应链管理与采购战略(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流案例分析:联想供应链管理与采购战略(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2009年7月,宜宾市政府和五粮液集团突然向外界透露,公司计划投资270亿元,进行重装基地建设,主要有风电、核电、船载耗能等大型项目,以及机械制造等部分。对于五粮液集团......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模版

    为W公司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1. 前言 包括案例的背景、主要问题、主要措施、建议方案与预期收益。 a. 企业背景:企业所处行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规模,地......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本文中重点均出自课本,仅供参考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题 一、1 ABC分类管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分别步骤?(1) ①、按产品重要程度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2)分别步骤是:①、如何......

    战略采购与供应商管理

    战略采购与供应商管理 【培训讲师】顾闻知 【培训时间】2天*6小时=12小时 【培训对象】采购总监、采购经理、采购主管、品质部门经理、供应商管理相关岗位 【课程背景】......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1

     案例材料: 在20世纪后半叶,美国的柯达(KODAK)和日本的富士(FUJIFILM)主导了摄影胶片行业。虽然该行业中还存在德国的爱克发(AGFA)、中国的乐凯(LUCKY)以及一些其他的品牌存在,但是基本......

    中国移动战略管理分析案例

    中国移动1公司简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通信”)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

    冷链物流案例分析之潇龙冷链物流

    姓名:周正员班级:物流管理2102学号:1014481088 物流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上海潇龙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坚守"勤苦创业、诚信守千、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客户就是上帝"解客户之优为......

    采购计划管理案例分析

    采购计划管理案例分析采购计划管理案例分析实验二采购计划管理案例:饺子馆采购问题刘家饺子馆在南肖埠小有名气,每天客人络绎不绝、生意红火,很让同行们羡慕,可谁知刘老板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