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论文格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论文格式模版
中文题目(四号宋体)□□□□□□□□□□□□(如有课题,请在文章标题右上标加星号)
作者姓名(小四宋体)□□□,□□□,□□□(如作者单位不同请在作者姓名上右上标序号)
(作者单位)(五号宋体)(□□□□□□□□)(例:1.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
1.独著作者的标注:
刘建君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系,陕西 西安710062)
2.合著作者的标注:
熊易群英1,贾改莲2,钟小锋1,刘建君1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系,陕西 西安710062;2.陕西省教育学院 教育系,陕西 西安710061)
3.作者姓名的拼音标注:
①ZHANG Ying(单名:张颖)
②WANG Xilian(双名:王锡联)
③ZHUGE Hua(复姓名:诸葛华)
4.作者简介的标注: 乌兰娜(1968-),女,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
(空一行)
摘要:□□□□□□□□□□□□□□□□□□□□□□□□□
□□□□□□□□□□□□□□□□□□□□□□□□□ □□□□□□□□□□□□□□□□□□□□□□□□□ □□□□□□□□□□□□□□□□□□□□□□□□□。
(五号宋体)
(摘要应是一篇独立的小论文,文章中心论点和主要分论点要反映在摘要中,不能写成提要或前言的形式,特别不能写成解释说明形式。不用图表或非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不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式标明,不必使用“本文”“文章”“作者”等主语,字数在25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 □□□;□□□;□□□(五号宋体)
(应选取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应尽量选取《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规范性词。要求3-8个)中图分类号:
(请查)
收稿日期: 0000-00-00(即论文编号显示的时间)
基金项目:中文名称“题目”(项目编号);中文名称“题目”(项目编号)(五号宋体)(一般不超过两个项目)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单位,二级单位,职称,学位。(五号宋体)
英文题目(三号, Times New Roman)□□□□□□□□□
作者英文名(四号, Times New Roman)(e.g.LI ManJing,WU Ping)□□□,□□□,□□□
(作者单位)(五号, Times New Roman)(□□□□□□□)
(空一行)
Abstract:
□□□□□□□□□□□□□□□□□
□□□□□□□□□□□
(五号,Times New Roman)
Key words:
□□□□□;□□□□□□;□□□□□□(五号,Times New Roman)
(空一行)
正文(五号宋体);英文字体(五号Times New Roman)□□□□□□□□□□□□□□□□□□□□□□□□□□□□□□□□□□□□□□□□□□□□□□□□□□□□□□□□□□□□□□□□□□□□□□□□
其中一级标题(五号黑体,单独成行)
一、□□□□□□□□□□□□□□□□□□□□□□□□□□□□□□□ 二级标题(五号楷体,单独成行)
(一)□□□□□□□□
二级以下标题(五号宋体,单独成行)
“1.”“(1)等□□□□□□□□□□□□□□□□□□□□□□□(图、表请插入文中相应位置,图表及标题均居中,图题在图下面,表题在表上方)
表1
□□□□□□(小五宋体)(表格为三线表,无竖线,可加辅助横线)图1 □□□□□□(小五宋体)引文(五号楷体)
注释:(五号黑体)①□□□ ②□□□ ③□□□
④□□□(小五号宋体,注释序号右上标于文中相应位置)
(空一行)
参考文献:(五号黑体)[1] [2] [3] [4](五号宋体;五号,参考文献序号右上标于文中相应位置)
1.凡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文献成果时,需标注参考文献。标注时应先在论文中所引之处用方括号标明序号,然后再在文末按顺序著录。文中直接引文时可在后引号外右上标序号,如“实现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飞跃。”[1]间接引用他人文献时,可在相应文字处右上标序号,如:有人认为这种操作程序并不科学[2]。
2.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时,用同一序号标示,需标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文中序号后注明页码。示例:
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1],然而对编辑思想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故不妨提出一个构架„„参与讨论。由于“思想”的内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1194,所以“编辑思想”的内涵就是编辑实践反映在编辑工作者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中国青年报》杂志创办人追求的高格调——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2]354凝聚[3],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层次„„“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对编辑方针,1981年中国科协副主席裴丽生曾有过科学的论断——“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它完整地回答了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如何服务得更好的问题。3.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各篇文献要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4.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C——论文集、会议录,N——报纸文献,J——期刊文献,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G——汇编。
5.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需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OL——网上图书,C/OL——网上论文集。6.常用参考文献类型示例:
[1]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121.(专著例。文中只引一次,页码注于参考文献后,如多次引用,页码注于文中序号后)
[2]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专著多作者例)
[3]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专著多卷本例)
[4]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专著中析出文献例)
[5]汪昂.(增补)本草备要[M].石印本.上海:同文书局,1912.(古籍例)
[6]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论文集、会忆录例。如果有出版者,应标明,如果无出版者,按此注明)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ition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 WHO,1970.(报告例)[8]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报告例)
[9]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得随即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学位论文例)
[10]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1993-04-14.(专利文献例)
[11]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汇编中析出文献例,要注出该文起始页码)
[12]阮文彪.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9.(期刊中析出文献例。如有卷期著录如下:2006,15(5):5-9.应注出该文的起始页码)[1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报纸中析出文献例。括号里注明第几版)
[14]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http://,(电子文献例)
[15]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http//www.xiexiebang.com/periodcal/qbxb/qbxb99/qbxb990203.(电子期刊例)[16]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外国文献例。注明译者)
第二篇:《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论文1
题目(中文)
作者姓名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摘要:(中文)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要求3~8个关键词,各词间用分号“;”隔开)
中图分类号:(根据文章内容,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查找)
引言内容
一、########
(一)#####
1.###
2.###
(二)#####
..........二、########
(一)#####
1.###
2.###
(二)#####
....................参考文献
[1] 刘国钧, 陈绍业,王涛,等.图书馆目录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15-18.[2] 辛西.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258-263.[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 //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所,1983.[5] 冯西桥.LBB分析[R].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院,1997.[6] 石柱,何新贵.优序法在软件评价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2, 23(2): 45-46.[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 1998-12-25(8).收稿日期:2013-05-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作者简介:xxx(19xx-),男,福建沙县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第三篇:《荆楚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征稿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主办: 荆楚理工学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湖北省荆门市
ISSN: 1008-4657 CN: 42-1798/G4 收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医学、护理学、体育科学、机 械工程、电气工程等方面的文章。《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名《荆门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1998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荆门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月刊,每月25日出版。我院学报目前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会员单位、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市属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目前收录我院学报的刊物及数据库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
我刊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传记文学研究、文学·美学研究、政治学·法学研究、经济学·管理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等。所刊论文较多地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或登录。其中,村治研究、传记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先后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与好评。
我刊自然科学版主要栏目有:化学与生命科学研究、机电与信息研究、医学与护理学研究、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科学回顾与展望等。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医学、护理学、体育科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究综述。其中所刊登的数学、无机化学等方面的文章大部分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收录和文摘。
学报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首届《 CAJ-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二等奖、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第二届全国优秀栏目策划社科学报、第三届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等。
本刊已于2000年1期起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为此,作者投稿须遵循统一要求:
征文要求:
1、文稿应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立论新颖、论述清晰、体例规范、富有新意。文字一般不少于2600字为宜。
2、题名(文章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文章要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名。文末标明作者单位及联系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如为基金资助项目应加以注明,并提供项目编号。3、2600字以上文稿请附300字以内的文章摘要和3—6个关键词。
4、参考文献在正文的引文处以方括号加序号的方式上角标注。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献时,按作者、书刊名或出版社、出版年(期)、起讫页顺序标注。
三、来稿请首选E-mail,如条件受限,可邮寄,使用A4纸打印。
四、来稿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作者切勿一稿多投。
五、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附声明。因人力有限,恕不退稿。
六、稿件刊登后,赠与当期杂志1册。
投稿须知(电子邮件投稿):
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
2.来稿首页请注明: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并标明正文字数、表数及图数。
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4.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内发表。5.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
6.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
7.来稿一经录用,即表示作者同意文稿的专有使用权归《中医临床研究》所有。《中医临床研究》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和纸版等其他方式刊发,未经本刊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出刊后每篇文章赠作者1-2册样刊。
8.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概不退稿。
E-MAIL:szbyjiaoyu@126.com(请注明投本刊)
OICQ:434301849
第四篇:社科论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社会主义观,包括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道路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有关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的基本观点;狭义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阶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的属性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以下根本属性:
1、唯物史观是马恩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对所处环境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诞生的。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不断恶化,工人阶级不断贫困化,剥夺者应被剥夺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两大科学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逻辑预测并论证了这一预测。他们指出,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设想,即:私有制的弊端用全民所有制来克服;按资分配的非伦理性用按劳分配来克服;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性用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性来克服;自由经济的盲目性、无序性用计划经济来克服。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客观的对资本主义弊端予以揭露并科学的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具体手段。他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以及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上层建筑的问题。
2、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价值追求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对于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的设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唯一目的”。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批判就是为了解脱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实现其人身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在于对东方各民族的无限同情,为的是使人民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所以说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二、马克斯、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理解上的偏差也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人文关怀主体缺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在其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根本矛盾中的寓言却至今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机制和对社会资本的重新调整缓和了这种矛盾,使其从显性变成隐性不易被人察觉。
两方面因素造成了资本主义“思潮”、“社会主义低潮”、“市场经济商潮”对社会主义的冲击,使许多人陷人了理论的困惑,从而模糊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国内外学术界试图用自由主义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经济学,这是对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的严重否定。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片面的以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仅是对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和科学发展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迫切希望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寻求答案,因此回归马恩经典著作探寻社会主义观成为必然。
1、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他不仅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也是马恩社会主义观在当下中国的具体要求和表现。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恩社会主义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最终目的之所在。
社会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这就决定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个人能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其他一切活动皆是为了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人而进行的努力。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人们感到仅有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化的问题,还需要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来适应人的发展的要求。所以,只有明确了马恩的社会主义观,充分了解了其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这种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才会弥补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工业利益造成的人文关怀上的主体缺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恩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具体要求
恩格斯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现的大工业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灭”③。
在恩格斯眼中共产主义社会在发展上秉承着全面的发展观。要对实有资源给予分配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形态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的设想还体现在注重社会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上。在当前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相互间良性循环状态,使社会的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这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体现。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通过社会作用于自然,使自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变化。这种作用必须使自然界按其本身的规律发生变化,才能在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然而,由于主体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对于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往往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性,因而人类在对自然界作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往往都遭到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不能像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统治那样,可以随心所欲。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中的科学问题。那种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科学,对自然疯狂掠夺和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是与科学发展观完全背离的,也必然遭到自然的更大的报复而失去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总的来说,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这是践行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最高价值追求的真正体现。
2、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人类很早就开始追求的一个目标。“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其内在要求而且本身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内容之一。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人的畸形发展和异化等弊端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达到真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
第四,“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马恩的和谐思想为今天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推翻资本主义”的问题。因此其和谐社会的构想重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为推翻资本主义这一历史使命而服务。而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不仅作为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从必然到自由的实现而存在。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贯穿于其整个哲学学说中,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是将人类从私有制社会中解放出来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持。因此重新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学院
周鸣
学号: 201010779
第五篇:《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论文格式
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浅析席勒的《华伦斯坦》
潘明伟1,周胜2
(1.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 200093;2.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上海 200083)
摘要:以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基础,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科技英语口译课程。该课程分为中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分别围绕“购物”、“餐饮”、“外事接待”、“旅游观光”和“礼仪祝辞”、“参观介绍”、“对话访谈”、“商务谈判”四大单元展开。教学中注重口译基本技能和科技英语术语及知识的普及。每堂课遵循“基本知识和技能介绍”、“现场口译资料演示”、“模拟情景口译”和“师生评估”的流程进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估模式,对学生课内表现、课后阶段性作业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结合期末大考构成学期总分。
关键词:科技英语;口译;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形成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H 3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95X(2000)00-0000-00
Convergence of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Analysis of Schiller’s Wallenstein
Pan Mingwei1,Zhou Sheng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2.College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 This learningcentered course design for Interpre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based on bo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under the themes of shopping, catering, reception, tourism and ceremonial speech, exhibition introduction, dialogues & interviews, business negotiation respectively.The course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basic interpretation skills as well as scientific terms and knowledge.Each lesson includes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introduction, on site interpretation demonstration, situational practice, and teacher student assessment.Formative assessment is applied in this course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Therefore, as for the final score, all selfassessment, peerassessment as well as teacher assessment of the in class performance, after class practice and final exam representation will be taken into account.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formative assessment
收稿日期:2010-08-1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K10505005)
作者简介:潘明伟(1970-),男,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与评估。E-mail: panmingwei111@163.com
随着全球范围内外语交流的不断加强,对于高素质口译人员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口译课程列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大学英语的选修课。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 过程以及评估方式的研究相对匮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在许多职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工厂陪同、对话访谈、商务谈判等。然而在我国,科技英语口译课程尚没有特定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尝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结合师生问卷调查结果设计科技英语口译课程,从课程编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模式4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研究基础
(一)理论基础 1.口译的概念
刘宓庆[1]认为口译是“特殊的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方式”,是“双方用来确认他们交流的成功性的一种手段”。梅德明[2]将口译定义为“人们用来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他们都认为口译行为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载体。张文和韩常惠[3]提出,口译是那些掌握了所有语言用法的人们用来消除焦急障碍的一个过程。他们在口头上把思想从原语转化为目标语。这一概念加强了译者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成功的口译员需要在原语和目标语上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口译内容的背景知识、口译的基本技巧(包括短期记忆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应对现场突发事件。
2.口译教学模式 a.吉尔模式
著名口译学家Gile开创性地提出如下口译教学模式(根据文献[4]179改写):
SI = L + M + P + C(1)PhaseI:CILNMC
(2)
PhaseII:CIRemreadP
式(1)显示同声传译(SI)教学需要培养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L)、短期记忆能力(M)、译语产出能力(P)和组织协调能力(C)。式(2)显示两个阶段的交替传译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需要培养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L)、记笔记能力(N)、短期记忆能力(M)和组织协调能力(C);在第二阶段需着重培养记忆(Rem)、记录(read)和产出(P)相结合的能力。无论是同传还是交传,理解是第一要素。因此,Gile[4]80提出了如下理解公式:C = KL + ELK + A。其中KL, ELK和A分别代表语言知识、言外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b.厦大模式
林郁如教授和Lonergan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吉尔模式的基础上,研发提出了厦门大学口译 教学模式(见图1)。
参与人
博弈
行动
信息
均衡
得益 策略
图1厦门大学口译教学模式[5, 6]
Fig.1Interpretation teaching model of Xiamen University[5, 6]
该模式包含如下因素:分析(A)、理解(C)、语言再现(R)、技巧(S)及职业操守(P)。为了达到口译(I)的目的,译员拿到原文后会根据自己对原语(SL)和言外知识(K)的理解对其进行分析(C),以领会说话人的本意;
然后根据自己对于目标语言(TL)和言外知识(K)的理解,对说话人所说的内容进行重组(R),尽量使听话者能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对语篇(D)的分析(A)和跨文化交际能力(CC)将对原语理解(C)和译语重组(R)过程产生影响。口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它更是对不同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文化客户的一种服务。为了使交际成功,译员必须具备各种口译技巧(S),如记忆、记录和应变,以及职业操守(P),如保持中立和保守商业机密。它们是口译课程的两大核心内容。
1.教学模式和教学材料 2.评估方式
问题3您认为何种考评方式最合理?
表1教学模式 Tab.1Teaching model
受访 人数 百分比
A
学生 10 6.3
教师 0 0
学生 70 44.0
B
教师 33 68.8
学生 79 49.7
C
教师 15 31.2表4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学生应该在课后自己进行口译练习,但只有40%的学生同意这一点。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未意识到课后练习口译的重要性。
问题5您课外每星期大约花多少时间来练习口译?(学生卷)您认为学生课外每星期应该花多少时间来练习口译?(教师卷)A.1~2小时B.3~5小时C.6~8小时 D.9~12小时E.12小时以上
表4课后练习口译的习惯
Tab.4Habit of afterclass training 受访 人数 百分比
A
B 学生 教师 95 59.72.1
学生 教师64 40.3
97.9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编制
科技英语口译课程分为中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各64个学时,共128个学时。1.中级课程
中级课程侧重日常口译技能和基本科技内容的掌握,分为如下三大模块。
模块一,有关科技英语口译的背景知识,共8个学时。在这期间, 学生们将了解科技英语口译的基本特点,常用术语及相关背景知识。模块二,有关科技英语口译的理解,共28个学时,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购物”训练听力理解能力;第二单元“餐饮”训练记笔记的能力。模块三,有关科技英语口译的表达,共28个学时,分为3个单元。第一单元“个人兴趣”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第二单元“外事接待”训练数字口译技巧;第三单元“旅游观光”训练忠实表达信息技巧。
三、结束语
科技英语口译课程教授的不仅仅是口译的通用技巧,还有科技领域专门知识,这些在学生毕业后从事口译工作将同等重要。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性,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虽然本文提出的课程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但是否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还有待检验。对此,我们将作进一步的应用研究。笔者衷心希望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引发口译教学界专家更深入的思考。参考文献:
[1] 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2] 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3] 张文, 韩常慧.口译理论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4] 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er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5] 林郁如, 雷天放, 陈菁, 等.新编英语口译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6] 林郁如.新编英语口译教程(教师用书)[M].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7] 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8] Genesee F, Upshur J A.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9] Bachman L F.Building and supporting a case for test use[J].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05,(2): 1-34.[10] Black P, Wiliam D.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J].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998,(5): 7-74.[11] Black P, Wiliam D.Changing teaching through formative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King’sMedway Oxfordshire
formative assessment project[C]// Black P, Wiliam D.Formative Assessment—Improve Learning in Secondary Classrooms.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5: 223-240.[12] Falchikov N.Peer feedback marking: developing peer assessment[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1995, 32(4): 175-187.(注:本例文属于拼凑的文章,请忽略文章内容及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