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模版111

时间:2019-05-14 04:2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模版1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模版111》。

第一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模版111

沈阳金廊人行道景观调查与研究

宋文婧,赵伟韬

(沈阳农业大学 林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行道是除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小游园等以外的另一重要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城市人行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脉络,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现代都市中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接触的媒介。然而,当今人行道的设计趋于形式化,单一化,无个性化,只是简单的承载交通和连接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好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沈阳金廊人行道为研究对象,对金廊划分为若干标准段,对金廊人行道景观在功能、个性、人文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关键词:人行道;公共空间;金廊;文化;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5.12+5,S732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过程中,加剧了城市空间的利用,因此城市空间的紧破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城市人行道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承起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是城

[1]市公共空间被人们充分利用的纽带。

然而当今的城市人行道景观的设计严重被人们所忽视,不仅体现在形式简单化,功能单一化,地域特色个性化不突出,缺乏统一整体及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很少会重视其设计。考虑到人行道景观的设计,不仅要单单满足交通、行走、连接的功能,还应当充分利用其作为公共空间的作用,完善人行道景观的设计,使其在形式上丰富,功能上多样,个性特色上突出,形成更整体、更统一、更艺术、更完美的城市线形街道景观,从而充分的服务于人民大众,更多的从人的角度出发,回归“以人为本“的精髓。金廊即“中央都市走廊”,是沈阳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概念。其目标是通过逐步的开发和改造,使其成为建筑标志化、环境生态化、道路景观化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展示区,成为沈阳充满活力的生命中轴和创造新世纪辉煌的黄金走廊。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金廊的主轴线青年大街—北京街—北陵大街的人行道。

1.城市人行道的功能

1.1 交通功能

城市人行道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出行的交通功能,使得人们安全、迅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1.2 公共空间功能

城市人行道空间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平台,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空间魅

[2]力。同时也是良好的公共防灾避难场所。1.3 环境生态功能

人行道的植物群落有利于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当地植物生态群落的结构,合理配置植物,突显城市地域特色。植物景观不仅能够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优化城市环境。1.4 景观形象功能

城市人行道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景观带,也是一条条线型流动景观带,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完美体现,也因此为城市景观增添色彩。同时好的人行景观能赢得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所以人行环境空间与

[3]城市生活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城市体验,提高城市内涵与竞争力。

2.人行道空间限定

街道空间由建筑物、道路、设施、绿地等诸多元素围合而成的线性空间。街道空间限定作用最为重要的当属底界面和侧界面。

底界面:它是与行人密切接触的一个界面。底界面通过地形高差变化以及变换材质、肌理、颜色的方法来实现人行道空间层次的划分和限定。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宋文婧(1990-),女,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风景园林设计方向研究。通讯作者:赵伟韬(1958-),男,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从事园林美术基础教学研究。侧界面:人类最早的建筑物不是圣殿、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一面墙,人们依靠侧界面收获了不同氛[4]围和形式的多样空间。

3.基于人行道功能的再优化

对于城市人行道景观的打造,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交通功能,服务于人们基础的通行目的;基于此再优化人行道景观设计,营造出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氛围,满足出行人们的社交、休闲、游憩的户外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适居度,通过以上几点最终完善良好的城市景观形象,使每座城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从人行道功能角度出发,通过人流、宽度、铺装、绿化、服务设施、符号设计以及环境心理学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3.1 人流量分析

人行道顾名思义以人为本,对人行道景观的设计优化首先要以人作为出发点,分析人流量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分析街道设计流程。

在对人流分析时主要集中在沈阳金廊青年大街、北京街(青年北大街)、北陵大街为调查对象,由于金廊是个宏伟的工程,所以在三个选取对象中,以划分标准段的方式分段来进行调查研究,每条街道选取三个标准段,每个标准段的长度为200米。人流高峰一般集中每天的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因此以周为周期进行测量,每日选择相同时间段,在同一地点(选取人行道入口处)进行测量。

以三个周期为标准,取所有工作日平均数,得系统的人流量参考数据,得到结果如下表:

表1:人流量分析数据

街道名称 青年大街 北京街 北陵大街

工作日人流量(人/m·min)

17.4

6.4 8.3

周末人流量(人/m·min)

17.9 8.3 9.2

图1 人流量分析饼状图(工作日)图2 人流量分析饼状图(周末)

3.2 根据人流量进行人行道分类

人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行道的设计宽度与设计类型。根据不同人流量可以将人行道分为人车分流与人车混流(这里的车指非机动车类)这两种类型,在调查中,沈阳金廊的青年大街、北京街都采用人车混流人行道形式,北陵大街采用人车分流的类型(如图)。

3.3 设计宽度与尺度 图3 青年大街(来源:自摄)图4 北陵大街(来源:自摄)

考虑城市人行道宽度设计标准时,人们往往单纯的考虑横向上的设计宽度,其实景观的舒适度是个空间的范畴,因此也要考虑竖向上的尺度。首先要分析所在城市的人流通行量,这是一个大前提,再根据已有的设计标准比对选择合适的设计宽度。不同的街道所承载的交通功能也各有不同,比如城市主干道的人流量要多于城市次干道的人流量,步行街则主要以人行为主要功能。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5]规定人行道按每股人流0.75m 宽度进行设计,在沈阳市人行道的宽度一般多数采用4~8m。

街道的空间尺度靠的是两侧的建筑垂直高度和的街道的水平宽度的比例及街道中连续切富有层次、变化的“场所”营造的。芦原义信在其《外部空间设计》中曾提出“外部空间应以20—25米为模数,即每隔20—25米或应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有材质、高差的变化,可以借助于这种模数变化来打破单[6]调而获得生动活泼的氛围”。

但是在日常实践中,很多地方人行道宽度的设计存在问题,这包括设计宽度不够与管理不当等方面的问题。人行道的设计是多元化的,这其中包含很多设计元素,如景观小品、照明灯具、附属设施等的设置,使得人行道宽度明显不足。另有些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设计明显不足规定的设计宽度,只是为行人出行做设计考虑,没有为城市公共空间提供良好的平台(如图)另外就是人行道被盲目的占用。

图5 北京街(来源:自摄)图6 青年北大街(来源:自摄)

因此规范设计标准,管理有方才能实现完美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提供。3.4 铺装

对于铺装方面的优化主要注重三点,首先要考虑选用实用且经济的铺装材质,但是经济不代表一味的节俭,铺设劣质材料,因为人行道本着以“人本位”为主,所以要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选择一些有质量的铺装材料,还要考虑科技因素,科技服务于人们,对于科技的技术不要排斥而应当接受,如透水铺装材质,还有一些新型有机材质;

其次,铺装形式上,采用能够彰显地域特色的图形,图案以及一些地域符号,因为这些有特色的设计元素可以丰富设计内涵,增强的个性化的设计,对于摆脱单一化、形式化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地域特色符号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与品味。如沈阳,沈阳是座历史悠久

[7]的城市,古时候称为“盛京”,可以从历史中需找一些设计符号,融合在人行道铺装设计当中。这样,人行道景观不仅有了自己的韵味,还提升了城市形象。在对沈阳金廊三个研究对象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设计欠缺,相对而言,北陵大街在铺装上选用不同字体的“福”字来传承一种历史文化,从视觉上新颖引人,从内容上丰富有内容。但是在青年大街和北京街很少能发现展现地域特色的符号(如图)。

图7 北陵大街(来源:自摄)

最后,对于合理的选材与有特色的设计形式的融合,对整个城市的人行道进行合理规划,有了特色也不是意味着每条人行道都要与众不同,首先城市是一个大范畴,在整体上要做到合理统一,局部上变换特色,统一却不同一,个性却不杂乱,形成一种每一条人行道都向行人讲述一个故事,所有的人行道连接起来,便是整个城市的完美形象。这些方面都完成后,最后要考虑的就是对人行道铺装的管理,因为人行道不仅承载这地上的交通功能,它还有很重要的地下部分不容忽视,比如管线的埋设,地下人防工程等,这些规划要做到合理,不要出现下面有问题就拆地上,这不仅对铺装材质有破坏性,而且对于人行道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还有铺装材料的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不是设置完了就大功告成,这也是需要后期养护,一旦有砖不稳或损坏,要及时修补,只有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才能营造良好的人行道景观形象。3.5 附属绿化

人行道上的附属绿化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行道上的绿化;这个部分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在人行道的一侧有专门的绿化种植池;另一种形式就是在人性道的中间以树池的形式种植,这种形式要求人行道的设计宽度较宽,一般都是以行道树为主,乔灌草等配置形式加以点缀,行道树的设计是个比较重要的部分,首先在树种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这不仅对于提升人行道个性方面有很大的表现,也对城市形象的完好展现做出了贡献。

另一部分则是人行道界限外的路旁植物景观,由于这部分是植物造景的专属空间,因此这部分的植物形态、种类以及配置形式都会更加丰富、有层次感(如图)。

图8 青年大街(来源:自摄)图9 青年大街(来源:自摄)

由上述可以看出,绿化不仅仅是一个乔灌草合理配置的过程,更应当是“点、线、面”相互结合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城市线形景观带。以点状绿地构成的景观节点,联系带状绿化节点,形成面状绿化景观形态。在对研究对象标准段调查过程中发现,人行道侧截面的垂直绿化少之又少,今后可以在美化

[8]横向景观的同时,多注重竖向景观的设计,从而让整个城市都绿起来。3.6 服务型附属设施

[9]人行道顾名思义为人服务,所以不能单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即可,也要考虑到便捷的服务设施。路灯,这是夜晚照明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提升人行道的个性,路灯的造型上可以采用能尽显当地特色的图形或符号,照明范围要保证连贯,一般,灯柱高在9m以上的路灯,其设计间距为30m左右,灯柱高在6m以上的路灯,其设计间距多位25m左右。

其实,除了路灯的部分,为了点亮城市,丰富行人的视觉体验,结合街景,按照节能、环保、美观的设计要求,可以增设一下特色的地灯,草坪灯,壁灯,装饰柱灯等,促进夜景灯光从局部区域向城市各个角落的延伸,进一步提升夜景特色品位。

垃圾箱,为了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垃圾箱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在垃圾箱的造型上也可以赋予特色,增加人行道的地域特色。

坐凳:在人行道这个公共空间中,可以考虑增设座椅,给人们休憩提供条件,当然座椅的设置可以考虑多功能复合的形式,比如花台、树池、水池的边缘维和成座椅,可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

盲道及坡道:盲道的设置很重要的无障碍设计的一部分,盲道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导致它能够正确的引导盲人安全顺畅的通行。坡道:坡道的设置,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人行坡道、轮椅坡道以及非机动车坡道。坡道的设计不仅要重视宽度和坡度,而且要注重坡道的美观。

在此之外,更具人行道的类型,宽度的条件,也要考虑到公用电话、自动售货机、自行车租赁点、以及有意义的雕塑小品等便民的服务设施的设计,这些部分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可是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所有这些设计元素共同努力打造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一些都以便民为[10]主要目的。

4.历史、地域文化的个性突出

城市人行道景观的个性可以通过城市这个大载体来诠释。每座城市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文化,然而历史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传承,有个性人行道景观,不应当仅仅是在单个设计要素上,而应当是所有设计要素的一个集合,通过大的集合来反映城市风貌的整体个性的设计手法,这对城市的CI设计起到良好

[11]的辅助作用。用整体来控制主要的设计基调,将城市的地域文化呈现给每个人。

这个过程应当追溯历史根源,古时的盛京即今辽宁省沈阳市,200年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剪纸艺术,清盛京城时期的“八门对八街”等如今都可以缩略成城市剪影,投射到人行道景观中,承袭地域文化内涵给行人提供对往事的联想与追忆的素材。

结语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知人行道景观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城市、建筑、地域、文化、设施、绿化等多要素相互渗透的一个多样化整体;而且它的内涵包罗万象—不仅是一种视觉景观还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 施维克.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与改善[J].城市问题,2003(6):12-15.[2] [丹]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 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3] 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 李澜,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J],中外建筑,1999,(4)[5] 薛明.谈谈城市道路中人行道宽度问题[J].上海公路,1999,2:14—16. [6]〔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7]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8] [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 钟文.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D].湖南大学,2005.5.[10] 魏晓云.厦门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交通,2008,6(6):21-32.[11] Banister D.Unsustainable Transport: City Transport in the New Century[M].London: Routledge, 2005.The survey and research about sidewalk landscape of Shenyang

Golden Corridor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ity parks, plazas, the outside place of residential area, small garden and so on, sidewalk landscape is an another important public space , occupy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City sidewalk is the connection of the urban public space, enrich and facilitate people's daily life, is the medium between people, nature and social harmony in contact.However, the design of city sidewalk tend to formalize, single, no personalization, is simply carrying traffic and connectivity features, didn’t play a good role of urban public space today.In this paper, sidewalk landscape of Shenyang Golden Corridor is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object , Shenyang Golden Corridor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ection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personality, culture and other areas about sidewalk landscape of Shenyang Golden Corridor, and then give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idewalk;Public Space;Golden Corridor;Culture;City

SONG Wen-jing, ZHAO Wei-tao(College of Forestr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第二篇: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写社会科学论文要明确其性质和特点。论说文不同于记叙文、应用文和文艺作品,而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但是,在论说文中,社会科学论文又具有独特之处:它不同于讲义材料、资料性文章、宣传性文章、通俗性读物。社会科学论文专业性很强,应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以表述自己的见解为主,应对学科建设起推动作用,至少也要在综合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加深。更高的要求是填补学科的空白,一般要求超过前人已达到的成就,要有新的创见。写论文要力求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主要写自己的观点。在研究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珍贵资料,则可以系统整理为若干专题,编入附件,留供答辩时用,或供别人参考。文前要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作出简要评价;文中引用别人观点或不同意别人某个观点,都要求注明出处;文末要求附中外参考书目,表明自己视野有多大,参照并吸收了哪些人的研究成果。

有人认为一篇论文包括观点和材料两个要素,我认为这样概括是不全面的,如《毕业论文修改方法之观点鲜明》所说应该说论文含有论点、论据、论证、论述四个要素。论点即观点,论据即材料,论证指立论证明的方法和层次,论述指文字表述的要领和技巧。同样的观点和材料,有的人更善于归纳和演绎、概括和分析,有的人更善于表达和铺陈、炼句和修辞,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就很不一样。可见,论证和论述这两者对于一篇论文的成功而言,应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对这四个写作要素的基本要求,我想大体上可以编成四句顺口溜:论点方面,观点鲜明、有破有立;论据方面,材料充实、用心搜集;论证方面,分析细致、逻辑严密;论述方面,文字简炼、明确有力。

一篇论文总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要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提出并阐发自己的新见解应是论文的主干,同时还要批驳自己所不同意的其他观点,这样两相对照才更显得鲜明。文中除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观点之外,还要展开写一系列派生观点,评论一系列别人的观点。

观点是从研究大量材料中形成的,所以各个观点都要以充实的材料加以佐证。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和真实性。如果目的性不明确,材料和观点就统一不起来,对不上号;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具有典型性,就缺少说服力,从局部材料、个别情况就不能做出全局性、普遍性的结论;如果粗心大意,照抄别人搞错的材料,就会以讹传讹。总之,各种材料要用心搜集、细心筛选、精心辨别、耐心考证。

论证是在论点和论据统一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由因到果、由量到质、由浅入深、由始至终。对各个问题细加分析,其中要蕴含一些深邃的哲理,不仅令人折服,而且还能使人读后余味犹存,反复思索。全文从开头、主体到收尾,各个部分、各个段落、各个句子之间,结构、布局和叙述都要逻辑十分严密,一环扣一环,不能有漏洞,不能自相矛盾,或者相互抵消。写好一篇论文不能只着眼于主体,还要注重开头和收尾。古人评判佳作有所谓“豹头、熊腰、凤尾”之说。例如,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不仅其主体具有深刻的说服力,而且开头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收尾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有何等强烈的号召力!

论述用词要简炼、鲜明、准确,还要生动活泼。用词要反复斟酌锤炼。用词还要多样化,尽量减少简单重复,这样才能使文章不单调乏味。尽量运用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能使文章言简意赅。运用形象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更加透彻,并给人以深刻印象,又增添文采。例如马克思把暴力比喻为社会变革的助产婆,把分散的小农比喻为一麻袋土豆,列宁把帝国主义比喻为“泥足巨人”,斯大林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比喻为罗盘与大船,毛泽东把资产阶级的腐蚀比喻为“糖衣炮弹”等等。除用词外还要注意句式。老用陈述句未免单调呆板,间以疑问句、感叹句等,就显得丰富多彩。排比句、对偶句,能表达得更鲜明,又增加语言文字的美感,还便于记诵。如能适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和先哲的名言警句,则更能使文章光彩夺目。

论文的最后一步是精心写作。动笔写作前,应该通盘整理一下研究成果,对研究提纲进行调整和补充,进一步衍化为写作提纲,对全文的布局、观点的体系、分析的层次、材料的使用作统一的安排。写作过程不是单纯记录研究成果的过程,而是继续深入研究的过程,是把研究成果精确化和完善化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对哪些问题研究还不够深透、论证还不够充分,就要记下来继续攻关。

写作至少要三遍定稿。第一稿先把自己的看法和该用的材料都汇总一起;第二稿主要在分析提高上下功夫,力求精炼,逻辑严密,富于哲理;第三稿主要在文字上推敲、加工,并核对引文和材料,力求准确而又有文采。这只是大体而言,实际上一篇论文往往要修改十多次,应该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要使文章富于哲理又有文采,需要长期日积月累的理论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平时要多读中外古今名篇佳作,从中领会写作方法和技巧。清朝名儒郑板桥在《楹联》中留下警言妙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出好文章正是要不断删繁就简、反复琢磨,如何突出自己的创新。

在完成社会科学论文之前,还可以把它分解为若干小题,然后加以汇总并进一步提高,这也不失为聚少成多、化零为整的捷径。在完成论文之后,还要求把它浓缩为几百字或千把字的提要,“纳须弥于芥子”(这是佛家语,意为把偌大的一座须弥山藏纳于细小的芥子中),列于文首,便于别人掌握要点。

第三篇: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论文的最后一步是精心写作。动笔写作前,应该通盘整理一下研究成果,对研究提纲进行调整和补充,进一步衍化为写作提纲,对全文的布局、观点的体系、分析的层次、材料的使用作统一的安排。写作过程不是单纯记录研究成果的过程,而是继续深入研究的过程,是把研究成果精确化和完善化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对哪些问题研究还不够深透、论证还不够充分,就要记下来继续攻关。

写社会科学论文要明确其性质和特点。论说文不同于记叙文、应用文和文艺作品,而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但是,在论说文中,社会科学论文又具有独特之处:它不同于讲义材料、资料性文章、宣传性文章、通俗性读物。社会科学论文专业性很强,应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以表述自己的见解为主,应对学科建设起推动作用,至少也要在综合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加深。更高的要求是填补学科的空白,一般要求超过前人已达到的成就,要有新的创见。写论文要力求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主要写自己的观点。在研究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珍贵资料,则可以系统整理为若干专题,编入附件,留供答辩时用,或供别人参考。文前要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作出简要评价;文中引用别人观点或不同意别人某个观点,都要求注明出处;文末要求附中外参考书目,表明自己视野有多大,参照并吸收了哪些人的研究成果。

有人认为一篇论文包括观点和材料两个要素,我认为这样概括是不全面的,如《毕业论文修改方法之观点鲜明》所说应该说论文含有论点、论据、论证、论述四个要素。论点即观点,论据即材料,论证指立论证明的方法和层次,论述指文字表述的要领和技巧。同样的观点和材料,有的人更善于归纳和演绎、概括和分析,有的人更善于表达和铺陈、炼句和修辞,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就很不一样。可见,论证和论述这两者对于一篇论文的成功而言,应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对这四个写作要素的基本要求,我想大体上可以编成四句顺口溜:论点方面,观点鲜明、有破有立;论据方面,材料充实、用心搜集;论证方面,分析细致、逻辑严密;论述方面,文字简炼、明确有力。

一篇论文总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要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提出并阐发自己的新见解应是论文的主干,同时还要批驳自己所不同意的其他观点,这样两相对照才更显得鲜明。文中除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观点之外,还要展开写一系列派生观点,评论一系列别人的观点。观点是从研究大量材料中形成的,所以各个观点都要以充实的材料加以佐证。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和真实性。如果目的性不明确,材料和观点就统一不起来,对不上号;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具有典型性,就缺少说服力,从局部材料、个别情况就不能做出全局性、普遍性的结论;如果粗心大意,照抄别人搞错的材料,就会以讹传讹。总之,各种 1

材料要用心搜集、细心筛选、精心辨别、耐心考证。

论证是在论点和论据统一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由因到果、由量到质、由浅入深、由始至终。对各个问题细加分析,其中要蕴含一些深邃的哲理,不仅令人折服,而且还能使人读后余味犹存,反复思索。全文从开头、主体到收尾,各个部分、各个段落、各个句子之间,结构、布局和叙述都要逻辑十分严密,一环扣一 环,不能有漏洞,不能自相矛盾,或者相互抵消。写好一篇论文不能只着眼于主体,还要注重开头和收尾。古人评判佳作有所谓“豹头、熊腰、凤尾”之说。例如,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不仅其主体具有深刻的说服力,而且开头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收尾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有何等强烈的号召力!

论述用词要简炼、鲜明、准确,还要生动活泼。用词要反复斟酌锤炼。用词还要多样化,尽量减少简单重复,这样才能使文章不单调乏味。尽量运用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能使文章言简意赅。运用形象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更加透彻,并给人以深刻印象,又增添文采。例如马克思把暴力比喻为社会变革的助产婆,把分散的小农比喻为一麻袋土豆,列宁把帝国主义比喻为“泥足巨人”,斯大林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比喻为罗盘与大船,毛泽东把资产阶级的腐蚀比喻为“糖衣炮弹”等等。除用词外还要注意句式。老用陈述句未免单调呆板,间以疑问句、感叹句等,就显得丰富多彩。排比句、对偶句,能表达得更鲜明,又增加语言文字的美感,还便于记诵。如能适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和先哲的名言警句,则更能使文章光彩夺目。

写作至少要三遍定稿。第一稿先把自己的看法和该用的材料都汇总一起;第二稿主要在分析提高上下功夫,力求精炼,逻辑严密,富于哲理;第三稿主要在文字上推敲、加工,并核对引文和材料,力求准确而又有文采。这只是大体而言,实际上一篇论文往往要修改十多次,应该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要使文章富于哲理又有文采,需要长期日积月累的理论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平时要多读中外古今名篇佳作,从中领会写作方法和技巧。清朝名儒郑板桥在《楹联》中留下警言妙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出好文章正是要不断删繁就简、反复琢磨,如何突出自己的创新。

在完成社会科学论文之前,还可以把它分解为若干小题,然后加以汇总并进一步提高,这也不失为聚少成多、化零为整的捷径。在完成论文之后,还要求把它浓缩为几百字或千把字的提要,“纳须弥于芥子”(这是佛家语,意为把偌大的一座须弥山藏纳于细小的芥子中),列于文首,便于别人掌握要点。

《硕士论文答辩的艺术(一)》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这是学位论文的三级,在题目大小、内容深浅和份量多少等方面体现出区别。层次越高,要求也越高。一般说来,学士论文万字左右,硕士论文约二三万字,博士论文可以写成十几万字。总的说来,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能有真知灼见,未必都要洋洋大观。

第四篇: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格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000000

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No.* Vol.* 200*

文章题名不超过20字黑体二号

第一作者1,第二作者2,第三作者3

(1.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太原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3.山西农业大学大学 文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摘要:楷体小5号。摘要其实就是一篇小文章,字数应在100-300字范围内。它应是脱离正文仍然可使读者明白的高度精练的短文,摘要应该突出体现文章的新意及新观点是什么,与以往的学术文章的不同点。在数据库中读者一般首先检索标题、关键词,重点先看摘要,当摘要中没有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就不可能被浏览全文,因此写好摘要、选好关键词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关键词:3-8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如:公共服务;供给;农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必填)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不必填写)

英文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下面模式

Trends of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Protein(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

WEI Qin1,2,WU Dan2,ZHANG Xu-zhen2,LI Chao2

(姓全部大写,名之间加—连接)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China;)(只需要第一作者的英文单位,地址只需要市县名和国名)

Abstract: The study of quantitative protein is very important and valuable in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test as well as food test.In this paper, a review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rotein is presented in details, pertaining especially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using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fluorescent method and resonance Raleigh scattering method.Moreover, many important reaction systems and their 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splayed in the tables in order to keep this paper for reference.Keywords:Protein;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Fluorescent method;Resonance Raleigh scattering method

文章正文是5号宋体,行间距最小值。号和单位用正体,数字三位之间、数与单引言部分经常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位之间空半格。

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它简明介(一)二级标题5号黑体

绍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

1、三级及其三级以下标题和正文字体与现状,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一样为5号宋体,数字Times New roman 括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

二、制表应注意的问题 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

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引言中(一)表题在表上方小5号黑体,三线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制表 陈述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1、表内字体为6号宋体,数字Times 推导。New roman

表内各量应标明其符号和单位。一、一级标题4号宋体段前段

后各为0.5行

文中变量的符号用斜体,常量、微分符

三、制图应注意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8 –12 –21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男(民族),籍贯具体到县市,职称,学位(学士忽略,在读硕士请标明),主要从事农村村镇规划方面的研究。只需要提供第一作者的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国家级及省级基金(编号)(此项是优先发稿条件,没有请删除)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200*

(一)图题在图的下方6号黑体

1、图内字体为6号宋体,数字Times New roman

图内各量应标明其符号和单位。坐标要用中文标明量的符号和单位。

四、结论(结语)

结论或结语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可以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

结论是在文章结尾时对文章的论点、结果进行的归纳与总结。当从研究结果确实得出了有重要价值的创新性结论,或者

对相同论题的研究得出与别人不同或相反的结论时,应采用“结论”作层次标题。

当未得出明确的研究结论,或结论已在“结果与讨论”中表述,而同时需要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概括性总结或进一步说明时,尤其是要对文章已解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表达作者的某些主观见解或看法时,用“结语”。

文章结尾时如果不能导出条理性结论,则可写成结语进行必要的讨论,文中已有分步结论的可不再在文章结尾处写出结论。

参考文献字号为小五号顶齐排

[序号]

(期刊数目不低于10条,综述文章不低于40条,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相应位置用上标形式标出)

期刊与书(论文集)著录格式为:

[1] 作者1,作者2 .文章题名[J]. 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始页-终止页.(期刊[J]的著录方式, 不要缺少页码)

[2] 著者1,著者2.书名[M].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时间.(书[M]论文集[C]的著录方式不要缺少出版地)例:

[1] 张旭,张通和,易钟珍,等.采用磁过滤MEVVA源制类金刚石膜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4): 478-481.[2] 厉朝龙,陈枢青,刘子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23-56

[3] Lowry O H,Rosebrough N J,Farr A L,et al.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oling phenol

reagent[J].J Boil Chem,1951,93(3):265-275.(英文文献作者姓名、期刊名的缩写点都要舍去)[4] 刘玉国.络合物光谱探针法定量测定蛋白质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1995.(学位论文著录方式)

[5] 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1993-04-14.(专利)

[6]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发布时间2001-12-19)[下载时间2002-04-15].http:∥/news/ 200112190019.htm.(网上电子公告)

(投稿时该模板中的说明部分请删掉。)

注意:以下的修改意见,是投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请参考。

1、题名:过长,应不多于20个汉字。

2、作者单位:缺少二级单位,邮编。

3、摘要:重点不突出,没有反映出文章的核心内容或区别同类文章的创新点。

4、关键词:应不少于3个。

5、缺少上述 1 2 3.4.5.条的英文。

6、中图分类号:请到从同类文章中寻找。

7、作者简介:缺少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

8、基金项目:补充基金号,将该文涉及的所有课题逐个给出。

9、正文需要修改的内容如下:

插图存在如下问题,坐标应给出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图中的曲线不应用彩色区分,参考文献:期刊缺少:页码,期(卷)。书缺少出版地、页码。

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相应位置以上标的形式标出,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摘要说明:

文章摘要应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较快地获得最大量的信息。摘要字数一般要求在200字左右。摘要的写作请参照以下要求:

第一,要客观地反映文章内容。文摘不应是正文的补充、注释、总结,也不可以加进文章内容以外的解释或评论,尤其是不得进行自我评价。

第二,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文章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

第三,要排除在本专业或本领域已经成为常识性或科普性的内容。第四,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第五,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意要确切,一般不分段落

第五篇:沈阳农业大学总体发展规划

沈阳农业大学总体发展规划

(2009年—2020年)

根据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做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决策以及对我国教育、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遵循《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实现在21世纪初叶把沈阳农业大学建成“主要办学指标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的办学目标,制订本发展战略规划。

一、学校的发展基础

(一)历史沿革

沈阳农业大学坐落在沈阳市东郊的天柱山南麓,东与名胜古迹东陵毗邻,西与沈阳城区相连,学校占地2.2万亩。

我校组建于1952年,由当时的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除外)和沈阳农学院部分专业合并组成。“文革”期间,学校受到严重摧残,一分为五,分散在了辽宁各地。“文革”后学校迁回沈阳原校址办学。1978年划转为国家农业部所属,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授予权单位;1985年10月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4月,学校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由国家农业部所属被划转为辽宁省与中央共建。

建校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几代沈农人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出人才、出成果、积极服务社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学和科研并举,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 1 研究基地。

(二)发展特色和优势

回顾学校的发展历史,分析面临的形势,可以认为我校具备了创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的基础与优势。

第一,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建成。我校已初步形成以农业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等多科性协调发展办学格局。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9个辽宁省重点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有47个本科专业,6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31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4个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数量、结构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学校现有科学研究机构66个,其中,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与辽宁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工程技术中心)24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7个,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39个。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成为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第二,学术水平为全国农业院校所公认,具有较强的解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科技问题的能力。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类科研项目1200多项,有82项成果获国家、省(部)、市奖励,70%的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在辽宁省8个市16个县(区)36个乡(镇)建立了科教基点,先后选派33名科技人员到当地担任科技副县(市)、乡(镇)长,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展开。

第三,拥有一支踏实苦干、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22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16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313人,分别占到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15%和30%;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8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具备了发展新 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

第四,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广泛,初步形成开放式办学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与11个国家的26所院校结为姊妹学校。过去5年累计有240人次出国留学、研修或考察交流,来校交流的外国学者超过350人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8次,招收外国留学生12人次,并与英国鲁顿大学合作开展了对外开放办学的尝试。

第五,校风优良,师生员工精神饱满。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学校已经形成深厚的学术与文化积淀和优秀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这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广大教职员工、全体师生和海内外校友起着巨大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面临机遇与挑战

未来发展取决于我们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与判断。认真分析学校面临的形势和历史性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21世纪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为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以研究和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农业科学,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的带动下,不断产生新领域,在更高的层次上与多学科交叉渗透。这使得农业科学在保持原有的综合性、应用性特点的同时,起来越细化,向高科学、新技术方向发展。知识经济社会,人才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高等农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最重要的基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正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位置,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其次,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农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和国家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国家将要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科研与教育投入,如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领域 的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改良中心建设,依托具有明显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建设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推广等,这些决策的实施将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第三,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为学校赢得了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高等教育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事业中起着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的关键作用,我校又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农业大学,学校有条件争取国家和辽宁省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性支持,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建设与发展。

从挑战和困难角度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今后学校的发展就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优势、突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必须打破常规,以超常的速度发展。

其次,高等院校之间竞争的焦点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科技实力。而人才培养质量、科科实力的提高,人才是关键。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无论是学校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吸引拔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的相对优势不明显。

第三,办学经费短缺的困难将长期困扰学校发展。我校与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和发达省份的高校相比,财政拨款少;办学规模基本稳定,收费政策日趋从紧;科研经费及科技服务收入对学校发展的支撑力度不足。学校办学历史长,历史欠账多,离退休人数增加,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从2005年4月起,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领军大学,我校作为拟被合并学校之一,正常发展受到了影响,基本建设处于停顿或维持状态多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学校整体建设水平与同类院校间的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二、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优化办学条件为保障,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早日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的,主要办学指标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

(二)发展思路

稳步发展本科教育,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并重,跟踪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形成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的农、理、工、经、管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与科研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相互支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走人才强校的道路;坚持以科技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发挥学科的人才和学术优势,取得原创性成果,走科技强校之路;坚持“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在强化传统学科优势基础上,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走特色兴校之路。

三、发展规划的目标与重点

(一)学校定位

1.学校类型定位。为多科性、教学研究型、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重点大学。

2.专业与办学层次定位。形成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办学体系。3.服务面向定位。以服务辽宁和东北为重点,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建设成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农业科研、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东北区域中心。

4.办学特色定位。针对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特点,以推进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设施装备农业为重点,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强调农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形成具有老工业基地特色的区域农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二)发展目标

稳步发展本科教育,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跟踪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实现农、理、工、经、管等学科和谐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主要办学指标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

1.本科专业数达到60个左右,其中省重点专业达15个,学校重点专业25个;全国精品课程达7-10门,省精品课程达到15-20门,本科教育质量整体达到优秀水平。

2.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达11-1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达34-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增至82-8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达7-10(一级重点学科4-5个),省部级重点二级学科达35-40个(一级重点学科10个左右)。

3.在校学生规模稳定在25200人,其中留学生200人,研究生5000人(博士研究生1000人,硕士研究生4000人),本科生17000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000人。全国百篇博士优秀论文(提名)3-5篇,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5-8篇。

4.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奖5-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5-20项;年科研与科技推广经费突破20000万元。

5.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人,专职科研人员50人,兼职教师50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达9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0%以上。培养与引进院士2-3名,长江学者2-4名,国家杰青获得者3-5名。

6.具有在国外留学、研究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以上;每年选派出国留学人员40名以上。积极扩大外国留学生招生规模,到2020年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200名。

7.加强校内管理,健全组织,成立研究生学院、管理学院、文学院(或文法学院),使二级学院总数达到20个。

8.投入基本建设资金15亿元,建设新图书馆、教学实验中心、工程教学楼、综合科研楼、研究生楼、综合体育场、学生宿舍和主校门等项目,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0.0万m2,使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72.0万m2。

建设的项目主要有:

——新图书馆。建筑面积为3万m2,投资9000万元。——教学实验中心。建筑面积为2万m2,计划投资9000万元,其中:土建6000万元,配套及设施设备3000万元。

——工程教学楼。建筑面积为2.4万m2,投资13000万元,其中:土建7200万元,配套及设施设备4800万元。

——综合科研大楼。建筑面积为2万m2,投资8000万元。——研究生院。建筑面积3万m2, 投资7500万元。——综合体育场。学校同东陵区政府联合建设,设施除国际标准400m跑道运动场外,还包括游泳池、小球类运动室等设施,政府出资、学校提供土地和管理服务。建筑总面积20000 m2,总投资8000万元。

——学生宿舍。新建5栋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6万m2,投资12000万元。——主校门。结合东部校区的建设,学校将改扩建东校门。门宽41m,投资300万元。

9.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图书馆条件建设。馆藏图书从目前的94.6万册增加到133.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目前的1.1亿元增加到2.43亿元。

10.加大校区整治与建设力度,努力创新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条件。校区分北区、南区两部分建设。

(1)北区建设

重新划分成三大区域:以原生活家属区与教学区之间道路为界,纵向形成西部住宅区及东部教学区,教学区以北至沈吉铁路间作为未来建设发展预留地。

①教学区

——根据校区主轴线重新规划教学科研设施。

动迁校园东南三角地居民,重建校区主入口大门,形成视觉中心。另需新建的教学科研设施有校图书馆、教学实验大楼、综合科研大楼、工程教学楼、研究生院、综合体育场、学生宿舍等。

——以天柱山为中心形成环形景观轴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形成道路系统。

——收回沈阳市农业科技开发院。②住宅生活区

——将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学院、水利学院迁至教学区新建的工程教学楼,拆迁农工楼、水利馆、军训楼,拆迁后土地用于教职工住宅建设,通过房地产开发,筹集学校建设资金。

——逐步将生活区供水、供暖、供电及物业管理交给社会,实现社会化服务。

(2)南区建设

区域为沈抚路以南、三环路以西、新开河以北和大坝路以东,建设内容为教学实验示范区和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建设项目有:教学实验示范基地、超级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节水农业试验与示范基地、生物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三)战略重点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做到数量发展与质量提高相协调,为此,要坚持以下三个发展战略重点。

1.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继续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超常规的方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倾力打造一支以国内外知名领军人物为学科带头人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若干个整体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学术团队。

2.坚持以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为重点。根据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分析国际学科与学术发展趋势,突出农业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设施农业与现代装备(加工业,农业信息)、经济管理等重点。

3.坚持以硬件条件建设为重点。当前,校园、教学科研设施及设备条件已经明显不适应学校发展及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要求。要修订校园与校区十年建设规划,争取在4年内完成主要校园设施建设任务;要使学科群的发展与教学科研设施相配套;要加大科研与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使学校的分析测试能力及服务社会的水平居国内农业院校的前列。

(四)规划的实施步骤

学校规划的时限为2009年至上2020年。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大体上分“两步走”。

第一步:2009-2015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调整专业与学科结构为重点,重新组建学院等教学机构,初步形成五大学科群;完成校园与校区建设规划,主要的教学与科研设施建设任务完成,培育好后发优势。

第二步:2016-2020年。发挥后发优势,在教学、科研水平上下 功夫,使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及服务社会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本规划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

五、落实规划的保障措施

学校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保证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实现学科建设新的跨越 在继续发挥农学学科优势和生物科学特色的前提下,坚持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学科;加强基础学科,促进文理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重点发展农业植物生产技术(超级稻及其它作物育种,设施园艺)、农业动物生产技术(畜牧生产与兽医)、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及现代农业装备工程)、资源与环境(水利、土壤、林业、生态与环境工程)、经济管理5大学科群。为此,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用2-3年重新调整学院等教学机构设置,打开原有学院界限,按学科群重新组织专业与学科,以形成相互支撑、重点学科牵动、学科优势明显的科研与教学体系,以保证经过几年建设农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农林经济管理五大学科达国内领先水平。

(二)实施“1312创新人才工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将全面实施“1312创新人才工程”,即用5年到10年时间,通过自国内外引进和选送本校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合作科研等途径,汇聚、培养10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拔尖人才(领军人才),30名国内一流人才(学科带头人),100名国内知名、专业优势明显的教学名师、专家(学术带头人),200名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能的青年学术后备人才(学术骨干),使学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坚持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按照创新团队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两个层面,重点实施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学名师、推广专家等五大建 设计划。加大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引进力度,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加强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在岗培养,加大选派出国留学、研修和交流考察力度。

(三)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加速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方法,建设与创新创业性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实习教学体系,抓好特色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和高水平教材建设;加大教学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学习激励机制和科学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的现代化教学管理运行模式。

(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地位,着眼长远发展,精心设计,从学科与人才团队、研究方向与科研课题、科研经费与研究条件几大方面,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特别是东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拓展优势领域,构建创新体系。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着力构建开放、与学科群相对应的科技创新大平台。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的研究,组织科技攻关,获得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拓展科教兴农途径,创新服务社会的模式。

(五)实施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大学管理体系 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和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以院为重心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责权利统一,进一步调动和加强学院的办学自主性与活力; 推行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核心的全员聘任制,建立竞争、开放、流动的现代用人机制。加强业绩考核,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政策,努力提高职工人均劳动收入;创新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新机制;建立健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学校有形和无形资产有偿使用制度,以“高效配置和利用”为目标,建立“开放、共享、竞争”的实验室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

(六)大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建设

修订与完善校园建设规划,持续进行校园整治。完成新图书馆、教学实验中心、工程教学楼、综合科研楼、研究生楼、综合体育场、学生宿舍和主校门等项目建设工程。有计划分层次地持续做好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图书馆建设和校园网建设。绿化美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安全优雅、技术手段先进、学术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七)多渠道筹措经费,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要多方筹集资金、精打细算用资金,为本规划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撑。要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体制优势,继续争取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要盘活现有资源与资产,提供资源与资产的使用效益。用于建设工程的经费约为16.7亿元;其中,用于硬件建设经费约15.0亿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0.8亿元,用于教学改革0.9亿元。经费主要来源一是继续争取省政府支持(5.0亿),二是利用好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国家财政支持经费(1.2亿),三是整理学校土地、通过开发土地筹集资金(7.0亿),四是改革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利用好现有资金(学校自筹3.5亿)。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优势,通过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社会捐助、社会投资等方式,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促进项目、技术社会化、资本化,提高产业经营效益;发挥办学资源与品牌优势,积极扩展与企业的合作 领域和合作力度;校、院两级及各单位都要把争取各方面项目、资金支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切实有效地加以推进;改革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监管,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八)扩大开放,努力提高办学的国际化程度

加强与欧美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重点抓好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与合作研究三项任务,在国际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走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

(九)加强领导,为实现规划目标提供组织保障

本规划经过学校教代会的职代会讨论、学校党委批准后,在学校内部具有法律效力。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组织教务、人事、财务等部门,根据需要可以成立专门机构与组织,按计划、分步骤予以实施。

下载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模版1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格式模版1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社会调查报告姓名:吴 高 杰 学号:10014040关于河南省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实习时间:2010年3月7日 实习地点:偃师市大口种子推广站 实习主要内容:调查河南小麦生产状况 河南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论文格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论文格式模版 中文题目(四号宋体)□□□□□□□□□□□□ (如有课题,请在文章标题右上标加星号) 作者姓名(小四宋体)□□□,□□□,□□□ (如作者单位不同......

    2005年沈阳农业大学团委工作计划

    2005年沈阳农业大学团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

    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2009年通过,2014年第一修订,2017年第二次修订) 沈农大学位[2017]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

    2005年沈阳农业大学团委工作总结

    2005年沈阳农业大学团委工作总结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

    沈阳农业大学实践报告(精选五篇)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学习温,压,湿,风,雨量等人工 二、实践内容: 1 .人工观测:学习基本人工观测技术,并掌握相应的观测规范。 2 .自动观测:学习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功能。 3 .综......

    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干部竞聘申请表

    附件 2: 沈阳农业大学学生干部竞聘申请表 姓名 学院 联系方式 政治 面貌 □正式党员 □预备党员 第一学期 学业成绩班级排名 (名次/人数) 外语考试成绩 综合测评班级排名 外语......

    沈阳农业大学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大全

    沈阳农业大学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 (2008年4月修订) 为了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做好学校学术带头人的遴选与考核工作,规范学术带头人的管理,学校在对2004年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