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丰台区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6年北京市丰台区一模语文试题
2016.03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欧亚大陆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部非洲,自古以来构成了一个“世界岛”。轴心时代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孕育于兹,繁荣于兹。而这个世界岛是被“丝绸之路”连接着的。
西欧亚大陆乃至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交往密切。地中海区域至少在罗马时代就是海陆通道都畅达的。只有更加遥远的极东地区——中国,因为高山和大漠的阻隔,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发展出独特的华夏文明。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区域连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就了一世英名。其实,早在张骞之前,众多无名英雄就走通了东西方通道。商周玉器,并不产自内地,而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但是,为什么到了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呢?这与丝路此端的汉唐帝国国力的强盛密切相关。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自然垄断了丝路贸易。到汉武帝之后,凭借父祖几代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才有了张骞的第一次出使。.等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部,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别送给出使诸国,虽然这不算官方贸易,但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纷纷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为....了经贸利益。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都护,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唐朝设立安西四镇以及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控制,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汉唐国力的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唐“安史之乱”后放弃了经营西域,并转向海路,陆路从主路逐步逆转为海路的补充。北宋时“河西走廊”为西夏占据,南宋对整个西北更是鞭长莫及,陆上丝路再无重生之力。....元朝时丝路成为帝国内部交通路线,通行比历朝历代都更方便,但由于路上走的主要是以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不再以商人为主,无力再次繁荣。古老的丝路逐渐萧条,退出了历史舞台。
海上的“丝绸之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其兴起可能比陆路还早,但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才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宋元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明朝开始海禁,虽然郑和曾在近30年内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止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中国陆、海丝路先后衰落之时,欧洲哥伦布等人远航时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环球航路,扩大了国际贸易,形成了世界市场。加之工业革命在西方兴起,世界贸易中心与经济重心从东方转移到了西方,古老的“丝绸之路”随之被彻底遗弃。
(取材于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1.下列对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陆、海两条“丝绸之路”连接了孕育“轴心时代”五大文明的“世界岛”。B.陆上“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汉唐国力的强盛。C.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但它的兴起比陆路还早。D.“丝绸之路”伴随着欧洲环球航路的开辟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而被遗弃。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丝绸之路”的兴衰过程。(6分)
材料二
古丝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中国丝路的兴衰史清晰地表明,丝路呈现三大功能。
一是商贸之路。丝路首先是商品贸易走廊,有商必开路,无商路难成。北方丝路开通后,成为商品贸易的生命线,商队从中国运出的主要是丝绸、金银器等商品,运入中国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及葡萄、胡麻等物品。双方交易的主要是当时的高档奢侈品,丝绸几经转..手到了罗马,贵若黄金。这体现了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利益,有商业利润才有长距离运输的动力,也才可能持续发展。
二是。和平是丝路发达的基础,丝路是传递和平的使者。中国丝路形成和延伸于古代强盛之时,但中国没有借此对外侵略扩张,体现了中国天下——朝贡体系与王道政治的理想,证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传统。陆上丝路畅通之时,沿途基本没有战乱,中国先后与一百多个国家或民族和平交往。而在东汉末到隋朝、中唐到元初,西北长期战乱,民族冲突不断,丝路时常阻断。海上丝路自唐宋繁荣后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很少见到腥风血雨,这与欧洲炮火开辟的劫掠、征服的殖民扩张显著不同。西方推动的近代全..球化是士兵为商贸开路,中国推动的早期全球化是商品自由贸易。
三是。丝路穿越两千年时空,横跨亚欧非数十国,是一条不同民族和文化交流融合的道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大运河”。它把古代世界几大灿烂辉煌的文明联结起来,佛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等传入中国,我国的道教、儒学以及造纸、印刷、坎儿井、罗盘等技术传向西方。可见,丝路带来的不仅是商贸繁荣,还有文化交流、科技沟通、宗教传播等“副产品”,体现了文化的多元交汇、包容共存。丝路成为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宗教思想交流的纽带,让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可见,丝路首先是商道,有商流和人流,有市场需求,符合经济规律,丝路才能繁荣。加强沟通、维护和平是丝路发展的保障,文化交流、文明共荣是丝路往来的成果。
(取材于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3.在原文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4.丝路不仅带来沿途商贸繁荣,也催生了大量诗歌作品。下列唐代诗句所写内容与材料二所说“三大功能”无关的一项是(3分)
A.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
B.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从军行》)
C.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D.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
(鲍防《杂感》)
材料三
如今,我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承载着沿线各国繁荣发展梦想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为了更好地建设“一带一路”,也需要传承“丝路文化”,以古为今用。
坚持开放包容,共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历史上,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足。就如大唐帝国在文化上的开放包容,使当时长安成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现在,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要实施大国发展战略,并承担起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就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既要有唐人“洛阳家家学胡乐”的学习态度,广泛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又要有“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的大度包容胸怀,将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新成果,共同构建多国互利共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
激发丝路豪情,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当今的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姿态逐步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在激荡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也出现各种针对中国的误解甚至歪曲。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挫折,各国仍不得不面对诸如 等挑战,如同古丝路上的商队会遭遇各种不测一样。这需要相关国家或地区 ‚。唐边塞诗有不少描写古“丝绸之路”战争题材的诗篇,当今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但边塞诗所倡导的勇赴边塞的昂扬斗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豪情仍可发扬光大。我们可将诗中的强敌“胡虏”替换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斗志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运用到克服“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上,排除一切干扰,使这条古老而年轻的“天路”成为带动沿线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动脉。
(取材于韩雨笑《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
5.在材料三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地方恐怖主义、自然环境恶化、贫困人口较多、地区发展不均衡‚共同攻坚克难、升级国际合作、密切经贸往来、增加政治互信
B.自然环境恶化、地方恐怖主义、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较多‚共同攻坚克难、升级国际合作、密切经贸往来、增加政治互信
C.地方恐怖主义、自然环境恶化、贫困人口较多、地区发展不均衡‚增加政治互信、密切经贸往来、升级国际合作、共同攻坚克难
D.自然环境恶化、地方恐怖主义、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较多‚增加政治互信、密切经贸往来、升级国际合作、共同攻坚克难
6.下列词语中的“殊”与材料三“座参殊俗语”中“殊”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殊荣 B.殊死搏斗 C.殊遇 D.殊途同归
7.下列对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载:“载”读音是“zài” 向风慕义:“风”在这里指风尚、道德 ..B.羁縻:“縻”读音是“mǐ” 鞭长莫及:其近义词可以是“力不从心” .C.奢侈:“侈”读音是“chī” 赋予:“予”也可写成“与” ..D.劫掠:“掠”读音是“luè” 休养生息:“休”也可写成“修” ..8.材料三重在阐发古代“丝绸之路”对当今“一带一路”的借鉴意义。请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再阐发三条。(每条不超过10字,6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治 狱
客问龚自珍曰:“子之南也,奚所睹?”
①曰:“异哉!睹书狱者。” “狱如何?”
②曰:“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微独南,邸抄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吾睹一。
“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视狱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吾睹二。
“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曰:‘臣所学之不同。’曰:‘臣所聪之不同。’曰:‘臣所思虑之不同。’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曰:‘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吾睹三。
曰:“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则唯唯。语入赀来者曰:‘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又唯唯。语门荫来者曰:‘汝父兄且慑我。’又唯唯。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又唯唯。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强之乎?曰:否。既甘之矣。吾睹四。
“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矣。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吾睹五。
“其乡之籍同,亦有师,其教同,亦有弟子,其尊师同,其约齐号令同。十八行省皆有之,豺踞而鸮视,蔓引而蝇孳,亦有爱憎恩仇,其相朋相攻,声音状貌同。官去弗与迁也,吏满弗..与徙也,各行省又大抵同。吾睹六。
“狎富久,亦自富也。狎贵久,亦自贵也。农夫织女之出,于是乎共之,宫室、车马、.衣服、仆妾备。吾睹七。
③“七者之睹,非优、非剧,非酲、非疟,非鞭、非箠,非符、非约,析四民而五,附九流而十,挟百执事而颠倒下上。哀哉,谁为之而壹至此极哉!”
(取材于《龚自珍全集》)
注:①书狱者:明清时期,写刑事判决文书的人,指刑名师爷。②邸抄:朝廷定期发布公文、案例的报纸。③优、剧:指艺人演唱、做戏。酲、疟:指喝醉酒、患疟疾。鞭、箠:指受鞭笞、棍打。符、约:指订合同、立契约。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之书狱也以狱 狱:案件实情 B.豺踞而鸮视 而:表并列 ..C.农夫织女之出 之:用于主谓之间 D.其相朋相攻 朋:勾结 ..10.下列括号中添加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龚自珍)曰:“异哉!睹书狱者。”
B.(京秩官)则唯唯 C.(汝)懵不中当世用 D.官去(书狱者)弗与迁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释褐而得令 有的人刚脱去平民衣服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 B.视狱自书狱
县令审理案件时,亲自起草文件,处理案件 C.臣所聪之不同
我的聪明和别人不一样 D.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
尤其极力挟持在文学、学术上有造诣、有名声的官员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本文陈述了办案的刑名师爷操纵案情的种种丑恶现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司法黑暗。
B.本文中的刑名师爷们长期亲近、巴结富贵者,他们自己也借此跻身于富贵者行列。C.本文揭露封建司法的极度腐败,尽现作者敏锐的政治目光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D.本文和苏轼《赤壁赋》都以主客问答形式,揭示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 14.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子之南也,奚所睹?
15.实现司法公正是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的愿望。先秦的《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就以“,”的承诺,赢得了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肯定。(3分)16.文章列举了作者目睹的七种怪象。请从中任选两种,分别针对其特点提出消除这种怪象的合理建议。(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20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①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②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③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④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⑤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春水春来洞庭阔,白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18.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A.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C.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D.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3分)
①杜甫《登高》中的“,”两句也与本诗一样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复杂情感。②唐诗常常以与“秦”相关的词语指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如本诗的“秦城”,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一句里也有类似的指代。
20.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咆哮的大渡河
①西出成都,车行百十里,便有种苍凉的气息扑面袭来。首先遇见的是矗立在雅安县界公路边的那组“茶马古道”群雕,黑铜色人马,一瞧便有“壮行”的味道。接着翻越二郎山,“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这是解放初修建川藏公路时的歌谣。二郎山是进藏途中的第一险地,高三千多米,峻峭险奇。盘山公路弯弯绕绕,攀崖过涧,好不吓人。山的东面是片绿色,郁郁葱葱,常常云遮雾罩,细雨霏霏。一过山口又是另一重天地,满山只见石头不见树木,一派荒凉,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我才猛然忆起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那句话,原来这“不毛”确无夸张之意。
②二郎山脚下,便是大渡河。
③这是一条何等壮阔的河流!它发源于雪域高原,蜿蜒千余公里,劈开万重高山;较大的落差,使河水湍急,哗然有声;折阻的山涧,又使它如雄狮发愤,咆哮怒吼,引得惊涛拍岸,卷雪千堆。
④站在大渡河边,我读了几十年的红军长征故事,也才有了真切的感受:红军当年走的道路,是何等偏远,何等艰难,何等险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支血肉之躯组成的队伍,能够跨越这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国民党军队铁桶似的堵截中杀出重围?
⑤带着疑问,我造访了地处大渡河中游的安顺场。安顺场三面临山,一面临水,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使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小场镇闻名遐迩,蜚声中外。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留下的是悲哀的史料;而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却击破了蒋介石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创造了强渡大渡河的奇迹,于是这里便成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⑥与抢渡成败直接相关的有两种传说。一说是石达开当年在安顺场被困了一个来月,无法渡河。本来其间有一个极好的机会,然而当时正值石达开得子,他要大摆宴席,庆祝三天,结果错失最佳时机。另一说是当年红军火急赶往安顺场时,本来国民党守军要将渡口和渡船付之一炬的,但因其部队将领在这里还有很多家产,舍不得抛弃,结果给红军留下了抢渡的船只。至今在安顺场的渡口,还特地塑造了一只渡船模型,瞧那高昂的船头,不既是对红军勇士的赞叹又是对敌军贪婪成性的嘲讽吗?
⑦粗一想来,在生死危急关头,一个是为小儿庆典,一个是为保个人家资,竟置家国大义于不顾,终致丢了河山,也掉了脑袋,真是不可想象!再往深处思索,却又不以为奇了。翻开历史,读到太平天国,谁不扼腕痛惜?革命初期,天国领袖们保持着良好本色,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也赢得了节节胜利。但是,进了南京,立了国号,他们却开始追求享乐,并恶性膨胀,迅速走向腐败堕落。石达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逼到大渡河边的,面对强悍的湘帅曾国藩,不思如何力挽狂澜,却贪欢恋犊,在刀口上寻乐,岂有不败之理?而七十二年之后,又是在大渡河边,演绎的又是相似的一幕。面对红军的到来,四川军阀暴露出贪婪腐败本色,那时的中国,官僚腐败,政客横行,军阀割据,可说是无民不刮,无财不贪,无欲不纵,无恶不作!所以说,安顺场的守军为一己之小利,给红军留下了改写历史的渡船,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溯河而上,闪过座座险峻山峰,便到了泸定桥。泸定桥真是座险桥,至今那粗粗的几根铁索上,虽已横竖铺就了齐整的木块,但走在上面仍颤颤巍巍。从桥上看下去,河水打着漩涡,闪着浪沫,滚滚奔流。倘从桥上掉下去,绝对是瞬间冲走,踪迹难觅。我小心翼翼地过了桥,登上西边的观音阁,居高望去,东边的桥头堡紧锁,那么坚固。想当年堆上沙包,筑起工事,只需一挺机枪,桥上战士就插翅难飞;更何况当时早已抽去木板,仅剩9根光滑的铁索!但我们的22位勇士竟几乎全部攀爬过了桥,飞夺桥头阵地,令人慨叹。在我们的感慨中,又有人说,当时红军勇敢无敌是一个方面,但据说我们的地下党也建了一功:在头天夜里带了一袋现洋,买通了守桥的营长,他们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抵抗。我想也说得通,红军乃虎狼之师,只要你略有喘息,便能风卷残云,险中取胜。
⑨离开泸定桥,车行很远了,大渡河的咆哮声还在耳际回响。其声时高时低,时促时缓,似叹!似怒!似嘱!我想,大渡河来自三江源头,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河。母亲如此经年累月地呼喊,她是要告诉她的子孙们什么呢?我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取材于朱法元同名散文)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渡河发源于雪域高原,流经满山葱郁的二郎山脚下,由于落差较大、山涧折阻,故而咆哮怒吼。
B.大渡河中游的安顺场是地势险要的小场镇,因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而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C.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座险桥,红军冒着枪林弹雨,从铁索上攀爬过桥,展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D.大渡河不仅因水流汹涌而具有水利资源利用价值,更因为红军“抢渡”“飞夺”而具有教育意义。
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
B.“华夏”一词为中国的古称,类似称谓还有“赤县”“神州”等。C.“国号”是建国者确立的国家称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即朝代名称。D.“母亲河”一般是对与人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的亲切称呼。23.第⑥⑦段插入两个传说,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4.第⑨段说“母亲如此经年累月地呼喊,她是要告诉她的子孙们什么呢”,请结合全文,概括“她”要告诉“子孙们”的到底是什么。(8分)25.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双音节词语。(3分)链接材料: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那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取材于《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歌词)本文作者视大渡河为母亲河,大渡河的“咆哮”如母亲的呼喊;而在《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中,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咆哮”则是 之声、之声、之声。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红岩》曾被誉为“共产主义教科书”,刚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读《红岩》,学英雄”也成为当时青年的响亮口号。假如你向同龄人推介这部小说却有人大呼“读不下去”,请你对他说一段话,引导他读这部书。
②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来到某偏远山区一个闭塞的小村庄,走进一户人家,看到了大为震惊的一幕。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出记者所看到的这一幕情景。
③“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免费为上千个被拐卖儿童找到了家;但是,面对记者采访,他们却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关闭网站。请你替他们为这个心愿拟一个简短的说明,语言要温馨、得体,有感染力,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不得套作。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有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制年限由目前的12年缩短为10年,取消“小升初”考试,让孩子坐上直通车,在一贯制学校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即将结束12年基础教育的学生,这一提案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联想或思考?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东直门,挂着匾,隔壁儿就是俄罗斯馆。俄罗斯馆,照电影,隔壁儿就是四眼井。四眼井,不打钟,隔壁儿就是雍和宫。雍和宫,有大殿,隔壁儿就是国子监„„”,这首老北京歌谣每句唱一个地名,串起的不仅是生活的记忆,还有城市的历史。有学者曾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不过,近30年来,生活不断地发展变化,一批批老地名逐渐消失,一个个新地名随之产生„„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联想或思考?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丰台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
(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
1.(3分)C【解析:原文为“其兴起可能比陆路还早”】 2.(6分,每答对一个方面得3分)答案示例:
陆路:西汉时建立并逐渐发展;唐时得到长足发展;中唐“安史之乱”后逆转为海陆的补充;宋元逐渐萧条;
(评分标准: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多答不加分)
海路:唐以前是陆路的补充;中唐以后开始繁荣;宋元持续兴旺;明清走向衰落。(评分标准: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多答不加分)3.(2分)参考答案:和平之路 ;文明之路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得1分)4.(3分)B【解析:B项描写的是战争生活,和“三大功能”任何一项都没有关系】 5.(3分)D【解析:依句间逻辑关系推断】
6.(2分)D【解析: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殊荣——特殊的荣誉;殊死——拼死,决死;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殊途——不同的道路。】
7.(3分)A【解析:B项 “縻”应读“mí”;C 项 “侈”应读“chǐ”,“赋予”不可写成“赋与”;D项 “掠”的正确拼写为“lüè”,“休养生息”的“休”不可写成“修”】
8.(6分)答案示例:遵循经济规律;维持和平大局;发展民间商贸;发展科学技术。(评分标准: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多答不加分;每条答案不能超过10字,每超一字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9.(3分)C 【解析:“出”在这里是动词用作名词,“之”应作结构助词“的”解释。A联系课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对举结构推出作并列解释。D联系“朋比为奸”】 10.(3分)C【解析:应该是“学术文义”,可从句子成分的划分和主谓语的合理搭配角度推断】 11.(3分)C【解析:“臣所聪之不同”的“聪”,抓住所字结构后跟动词的词法特征,应能推断出此处“聪”作动词用,作“听”】 12.(3分)D【解析:“揭示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只是《赤壁赋》的特点,非本文的特点】
13.心异脏也 / 或亢或逊 / 或简或缛 / 或成文章 / 语中律令 / 或不成文章 / 语不中律令
(评分标准:扣住两两对举的特征,可以划分句读;共3分,每断对一处得0.5分,每断错一处倒扣0.5分,扣完3分为止)14.(2分)翻译示例:你到南方去,看到了些什么呢?(评分标准:翻译点有“之”“奚”和宾语前置句)15.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评分标准:3分,每处全对得1分,一处中有漏字错字之一者不得分)16.(6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
“前三睹”揭示了记录案情、拟稿判案,不按照案情,只按照刑名师爷们相互沿袭的固有模式,以致千案判决皆雷同。可以用“审判和执法公开”来去除此弊。
示例二:
“第六睹”揭露了刑名师爷长期盘踞各地、操纵司法的丑恶嘴脸。可以用“加强执法官员定期交流,打击司法队伍拉帮结派”去除此弊。
示例三;
“第七睹”揭露了刑名师爷巴结富贵之人而得以自富自贵的丑恶嘴脸。可以用“打击司法领域钱权交易,去除司法以权谋私毒瘤”去除此弊。
(评分标准:6分,任选两个方面作答,每一个方面先概括弊端,再提出解决办法;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每一个方面3分,概括弊端2分,指出办法1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7.(3分)C 【解析:春水也如大雁一样如期回归,茫茫白蘋逢春生长,诗人却无法回归,愁上加愁,并无喜悦之情】
18.(3分)B 【解析:A踏青,C介子推,D扫墓】
19.(3分)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②城阙辅三秦(评分标准:3分,每处全对得1分,一处中有漏字错字之一者不得分)20.(6分)答案示例:
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钻木取火,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第五联为想象虚景。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诗人之心禁不住飞到故都。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两联一实一虚,一动一静,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欲归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评分标准:分析“虚实”,3分;分析“动静”3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21.(3分)C【解析:A“满山葱郁”有误;B不完整,因“石达开”和“红军强渡”; D前半句无中生有】 22.(3分)D【解析:母亲河是对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息息相关的河流的亲切称呼】 23.(3分)答案示例:
①具体说明安顺场成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直接原因。
②与工农红军不计个人得失、以家国大义为重、有着执着信念形成鲜明对比,隐含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跨越这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国民党军队铁桶似的堵截中杀出重围,取得节节胜利的本质原因。
(评分标准:4分。两个要点,各2分)24.(8分)
答案示例:
① 呼喊”中有慨叹。告诉子孙们大渡河畔既有成功的故事,也有失败的故事。②“呼喊”中有赞叹。向子孙们讲述当年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恶、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悲壮故事,赞美以家国大义为重,不畏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告诉子孙们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倍加珍惜。
③“呼喊”中有愤怒。暗含对贪欢寻乐、贪财放纵而不坚守原则、不尽职尽责等腐败行为的愤慨之情。
④“呼喊”中有嘱咐。告诫子孙们,应汲取追求享乐、腐败堕落必定失败亡国的历史教训,警示子孙们,应发扬红军精神,永葆革命本色、革命传统。
(评分标准:4个要点,各2分。扣住第⑨段“似叹!似怒!似嘱!”一句,结合全文,归纳概括,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25.(3分)愤怒,反抗,冲杀,呐喊或号召(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参考高考微写作评分标准。27.作文(50分)参考高考写作评分标准。
【附录】
《治狱》参考译文
有位客人问我龚自珍说:“你到南方去,看到了些什么呢?” 我说:“奇怪呀!我看到一些办理刑事案件的人。” “是怎样办案的呢?” 我说:“古代纪录办理案件是根据案情来写的,现在纪录办理案件却不是根据案情来写。不仅南方是这样,朝廷专门发布案例的报纸上登载的也是这样,所有案件双方争执的情况都相同,当事人开始时狡赖不认罪的情况相同,后来服罪的情况也相同。不论东西南北,不论男女,当事人的口吻、神态都相同。这是我看到的第一种情况。
“有的人刚脱去粗布衣服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如果根据案情亲自拟稿判案(交上去),那必定受到知府的驳回;如果知府同意了,那省按察司一定又驳回;如果按察司同意了,那京师刑部也一定驳回。如果不是根据案情亲自拟稿判案(交上去),那么,即使给知府驳回了,省按察司会同意原判;如果给省按察司驳回了,那京师刑部也会同意原判。这是我看到的第二种情况。
“根据案情亲自拟稿判案,办案人写的判词就会不相同。(为什么呢?)有的说,‘这是由于我所学习研究的不同’;有的说,‘这是由于我所听来的不同’;也有的说,‘这是由于我所考虑的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不同的内容,考虑问题自然就不一样了。写的判词有的偏重,有的偏轻;有的简单,有的详细;有的条理分明,合乎法令;有的条理凌乱,违反法令。(他们)说:‘我从父兄那里学的,本来就不相同啊。’然而,现在十八省当官的,语言和文字却完全相同。这是我看到的第三种情况。
“(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了专门办案件的幕僚,这些幕僚对科举出身的京官到地方任职的人说:‘你们京官不懂外省的事情,应该听我的话办案。’这些官只好连声答应:是是。幕僚对用钱买来官职的人说:‘你们不懂当官这一套,应该听我的话办案。’这些官同样连声回答:是是。幕僚对凭借祖宗功劳当上官的人说:‘你们的父兄还怕我三分,(你们更得听我的)。’这些官员同样连声回答:是是。(幕僚)尤其极力挟持以文学知名而当官的人,说:‘你们的学问和文章昧于事理,不合当世所用,尤其要听我的话办案。’这些官员也连声答应:是是。现在天下的官吏,就是这几种了,他们都赶着去拜幕僚为师了。是强迫这样做的吗?不。是心甘情愿这样做的。这是我看到的第四种情况。
“佐杂一级办案的小幕僚,必定勾结州县一级的官员,佐杂一级的官员便害怕他们了。州县一级办案的幕僚,必定勾结知府一级的官员,州县一级的官员便害怕他们了。知府一级办案的幕僚必定勾结司道一级的官员,知府一级的官员便害怕他们了。司道一级办案的幕僚,必定勾结督抚一级的官员,司道一级的官员便害怕他们了。督抚一级办案的幕僚,必定勾结刑部一级的官员,督抚一级的官员便害怕他们了。这是我看到的第五种情况。
“幕僚们的籍贯相同,也有教师,教育内容相同;也有学生,尊重教师的态度相同,他们的规则和号令也相同。十八行省都有这种幕僚,他们象豺狼那样盘踞各地,象猫头鹰那样虎视眈眈,象毒藤那样到处伸展,象苍蝇那样遍地繁殖。(他们)也有自己的爱、憎、恩、仇,互相勾结或互相攻击,语言和态度都一样。地方官离职时,他们并不跟着走,地方官任期满(要调离)时,他们也不跟着走。这种情况,各行省又大概相同。这是我看到的第六种情况。
“这些幕僚,亲近巴结富人的时间长了,自己也就富起来。亲近巴结权贵的时间长了,自己也就有了权势。农民种的粮,织女织的布,都被他们分占去了,他们的楼房、车马、衣服、奴仆和小妾都齐备了。这是我看到的第七种情况。
“我看到的这七种情况,不是唱歌作戏临时表演,不是醉酒患病神志不清,不是鞭揍棍打不得不做,也不是束束缚于契约身不由己。这些人是从士、农、工、商四种人中间分出来的第五种人,是附在九流后面的第十流,他们挟持操纵各级官吏而颠倒了上下级的关系。可悲啊,是谁造成这样极端腐败的局面呢!”
第二篇:2018年唐山市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唐山市2017-2018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图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共骑马者脚踏的马具。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我国,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有人根据《史记》《汉书》中西汉骑兵已经成为战斗主力,且曾屡次长途奔袭匈奴后方等记载,得出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结论。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没有三国之前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陶马,身上有各种马具,但不见马镫。近来出土的两汉陶马,同样不见马镫。山东沂南曹魏时期的石墓的石刻画像有幅马夫喂马的画像,马厩中挂着诸多马具,唯独没有马镫。从已经发现的当时北方草原地区的文物来看,情况亦是这样。
马镫形象的“艺术作品”,现在知道有: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中的陶马,装饰有泥塑三角形双镫;呼和浩特市北魏墓葬陶马,腹部绘有马镫。马镫最早的实物,是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副由鎏金铜片包裹的桑木心马镫。冯素弗是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吉林市郊帽儿山鲜卑贵族墓出土了木心马镫,该墓墓主为北朝鲜卑贵族。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收也藏有一副生铁马镫,为五六世纪前期高句丽时代的遗物。这三副马镫的年代相当于东晋末期或稍晚。
文献对“镫”字的使用,与此相互印证。先秦典籍不乏“镫”字用例,或指用于盛熟食的器皿,或指“灯盏”。“镫”指“马镫”之义,我知道的最早出现在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规箴》的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此句批评谢万于兵败逃亡之际,临上马还奢求用嵌了玉的马镫。稍晚的《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记载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过度奢侈之语,曰:“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诗文中也有马镫。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云:“青丝悬玉蹬,朱汗染香衣。”北周王褒《谢赉马启》中有句:“黄金作勒……白玉为镫。”
三国之前,确实还未见马镫踪影。然而《史记》《汉书》的记载不是史家的向壁虚构。汉代的画像砖上,骑者的大腿跟马背平行,膝盖弯曲,小腿下垂,身姿跟足蹬马镫的形状颇为相似。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一个西汉末期的贮贝器,其顶部的骑马者就将双脚拇指套在鞍前垂下的绳圈中。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应是金属采冶业发达到相当的程度,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的时候。马镫毕竟是踩在脚下的“贱器”,何况有东西聊堪供用。这点可从已发现的木制马镫与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之语中体味。
(摘编自骆晓平《再谈我国马镫产生的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更多的应是主观推定。
B.目前的考古发掘发现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都证明马镫出现在汉代以后。
C.先秦典籍使用的“镫”字,属于生活器皿,与马镫的“镫”字有质的不同。
D.马镫的出现,应在金属采冶业相当发达、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贵重的时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列错误观点,而后从考古发现、“镫”字的使用两个方面对其否定。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式,而且列举了许多考古证据证明自己观点。
C.文章对“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也给予了合理性解释。
D.文章没有直接亮明观点,但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读者可以得出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秦帝国》《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出现骑兵足踏马镫的画面是不够严谨的。
B.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
C.“镫”字的使用,侧面印证了马镫产生的时代,因为词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D.汉代画像砖上的骑者身姿形态可以说明,当时有类似一些马镫功能的东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船过青浪滩
刘舰平
“哇、哇”的怪叫声震耳欲聋,无数头浑身墨黑的河鸦,遮天蔽日地在桅顶上盘旋。“鸬鹚”捧起饭团朝天上撒去,一面连声祈祷,“求大将军保佑二佬无事平安……”我望见河鸦俯冲下来,猛如雨点般的鸦嘴便将斋饭啄食得颗粒不剩。
滩姐火了:“蠢鸬鹚!活人不敬敬鬼魂!” “鸬鹚”叹了一声,赶开了河鸦。“姑娘,坐稳哪!船标滩了!” 我躬腰进了船篷,抱起婴儿二佬。
船像箭一样,两岸怪石一晃而过,令人头晕目眩。礁石离水面只有半尺,像狼牙,像鬼斧。滩姐稳如铁塔一般立于船头,裤脚卷齐膝盖,赤露着一双古铜柱似的脚杆,大浪扑上来,在她脚杆上撞成飞沫。
“啊!妈呀!”
我失声惊叫起来!船头刚躲开一块狰狞的礁石,一团黑魆魆的巨大魔影,张牙舞爪地扑来…… “鸬鹚!稳篙!”
滩姐大吼一声,甩过船篙,直插巨石,“当”地一声,船身抖动几下,迅即减慢了速度。再一看滩姐,手里的船篙变成了一把大弓!篙尖抵在石缝里,下截撬住船头,她自己将身子缩成一尊秤砣,死死地压住篙尾任弯弓似的船篙左右摇摆。嚣张的滩水遇到了羁绊,一个恶浪接一个恶浪地扑打着船舷,好像要把船只撕烂、咬碎。
“鸬鹚!莫松篙呀!”
滩姐咬牙切齿地迸出这几个字来,脸膛紫得像茄子,眼睛红得像火球!船身在颤栗中僵持着。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只要滩姐有一丝懦弱,“吞船浪”便会瞬间将我们卷入阎罗殿!
招佬奔上船头,小小的身躯也帮着母亲去压船篙…… “走开!”滩姐吼道。
“不!”想不到招佬竟敢那么大声地顶撞!
船篙一闪一闪的,巨大的弹力不时将母女俩的身子掂起来,但船篙又被母女俩拚死命地压下去……
“招佬,快走开呀!”
滩姐几乎是癫狂了一般嘶喊着。“不嘛!”
招佬两脚往船篙上一夹,两手箍紧了船篙,索性将整个身子缠在上面了!我忘了手中还抱有婴儿,也急步扑了过去……
没等我挨拢船篙,就被滩姐飞起一脚,踹倒在船板上。与此同时,只听“呼”,地一声风响,船篙从滩姐的身子下弹起来,一个黑影,随着船篙一齐飞向阴森森的石壁。
“哇!招佬!——” 我眼前一黑,脑壳里“嗡”地一声,仿佛天崩地裂,什么也不知道了……
……似乎整个宇宙都是呼唤“招佬”的声音。我从冥冥之中慢慢苏醒,真不敢相信:天还在!太阳还在!……唔,这是谁呀?黑黑的脸,一双失神的眼睛那么直愣愣地盯着我……
“姑娘,你……没有事吧?”
我坐起来:“招佬,招佬呢?!”
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怀里的二佬“哇”地哭起来,她回过头,将奶子重新塞进乳儿的嘴里。乳房上,也伤痕累累,二佬吸吮到的,一半是奶,一半是血……
我往船头看去,招佬静静地睡在船板上。“鸬鹚”屈膝跪在她的枕头边,默默地滴着眼泪……
“哇!哇!”河鸦又飞来,且越飞越低,漆黑的翅膀快撩着了我们的头发。“鸬鹚”“嗷”地一声站起来,操起船篙,朝满天的河鸦一阵猛打!
“要你们保佑!要你们保佑!嗷!……”
“神兵们”一声接一声地惨叫,纷纷坠入滩水里。活下来的,拽着长长的怪腔,仓惶逃散。滩姐无言地走过来,脱下一件白内衣,小心轻缓地将女儿裹好,放进船篷里。她拿起船篙,硬着喉咙说:“她爹,开船吧!”
滩姐狠撑了两篙,就将船头退出了石罅……
青浪滩最险的地段已过,浪头像精疲力竭的野兽,低低地呜咽着。我坐在船篷里,心如刀割地饮泣着,负罪的心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姑娘,出来晒晒太阳吧!”是滩姐的声音。
“唔。”昏昏沉沉地出了船篷,站在她的身后。头顶上的太阳明晃晃的,我却感受不到它的温暖。“你看,那块岩石上的叮叮雀儿,叫得多好听呀!”
滩姐指着水面礁石上的一对蓝羽绿嘴的小鸟,但并没有回头来看我。
(节编自刘舰平《船过青浪
滩》)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鸬鹚”喂河鸦的场景,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鸬鹚这个人物信奉迷信的思想观念,也与滩姐构成鲜明对照。
B.滩姐虽然是个女性形象,但是从作者的笔墨中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她的柔弱,相反在险滩恶浪面前,她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坚强。
C.小说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现人物。“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只这一句,就充分体现了滩姐失去招佬的巨大痛苦。
D.小说生动地描述了“船过青浪滩”的惊险过程,读来惊心动魄,而且故事还带有象征性,隐含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5.小说中安排了“我”这个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写“船过青浪滩”的故事,表现出哪些深刻意蕴?请简要说明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近日,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先后以自然和文化遗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继续保持世界遗产总数领先的地位。蚂蜂窝旅行网近期发布《2017中国世界遗产探索攻略》显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当天,旅游热度暴涨了248%;次日鼓浪屿申遗成功,鼓浪屿的旅游热度则增长了16%。“申遗成功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前往当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蚂蜂窝旅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表示,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其实并不直接挂钩,如土司遗址等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并不受到大众旅游市场的广泛欢迎。
(摘编自《2017年中国世界遗产探索攻略: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热度暴涨》)
材料二:
对自然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遗产中心2017现场演示材料翻译)
材料三: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为此,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在自然遗产管理方面,美国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排在其使命的首位。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价值一般比较重大,对游客有较多限制;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森林体系,常分布在国家公园周边,保护价值相对较低,更多地承担旅游功能,大为减轻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国家级遗产的管理也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而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从而导致遗产保护难以遏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
(摘编自金磊《从遗产日的文化与自然双主题说起》)材料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浪潮,迅猛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情况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意义的国际活动。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十七届大会提出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合作拯救行动。1985年12月22日,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上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许多经过大量经验、教训和理论锤炼的原则和方法在我国还尚需了解和理解。目前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业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交叉现象。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只有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摘编自白英《中国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努力》)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分获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后,我国世界遗产总数继续保持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B.申遗的成功客观上会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C.土司文化没有受到大众旅游市场的广泛欢迎,所以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申报不是当务之急。
D.由材料二可见,非法活动、管理体系和管理规划及居住是对自然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当天,旅游热度分别涨了248%和16%,这表明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其实并不直接挂钩。
B.自然遗产管理上,美国高度重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如把国家公园体系和国家森林体系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C.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浪潮迅猛改变着,因此亟需拯救。
D.《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目的是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作拯救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E.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较晚,保护工作也比较落后,还需了解和理解国际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9.在管理规划和管理体系方面,如何更好地管理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 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比喻选拔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考试时间有随机性。C.制诰,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制,帝者制度之命也,诰,是以上告下之意。D.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来三公、权臣、疆吏等也设立幕府,招募亲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年少被杜佑器重,应举时拜见许孟容,又受到孟容的赏识,后来成为权德舆的门生。
B.传师谦逊退让,坚辞重职。翰林学士承旨空缺,穆宗想任命传师,他以不能胜任推辞,并称病请求到地方去任职。
C.传师善治史书,多任史职。他早年研究《春秋》,入仕曾担任直史馆、史馆修撰,任地方官仍接受命令完成史稿。
D.传师平和纯正,不事钻营。他任地方官多年,没有向豪门贵族请托;宰相想安排姻亲去他的幕府,他也严词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2)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黄庭坚①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B.“解征鞍”“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心境闲适。D.诗人用陶渊明见督邮的典故,表达了对官场繁文缛节的反感以及政治黑暗的不满。E.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15.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借贫妇的话揭示了当时社会赋税的繁重,寄寓了对贫苦人民深切的同情。
(2)庄子在《逍遥游》中论述大风对鲲鹏起飞的作用时,先说大鹏飞上九万里高空才开始乘风,紧接着说:“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台湾当局操弄文化“台独”,在新课纲中拟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这个消息传出后,许多媒体都对台当局数典忘祖的行为进行谴责。
②高纬度地区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诱人,富有魅力,银装素裹,囊萤映雪,常令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③眼下的共享单车的确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但现在要做的是不能遏制其生长,更不能因噎废食,一禁了之,而是引导其健康生长。
④国民政府一遇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米珠薪桂,就下令各地酒厂严禁用粮制酒,即使是已经蒸馏进缸、入窖储藏的酒也不许出售。
⑤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聚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⑥《人民的名义》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其收视率、网络关注度等数据飙升,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选取了当年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为素材,拍摄出了震撼人心的画面,不仅取得了好的票房成绩,也获得了业界的良好口碑。
B.前不久,北京多家五星级酒店在住客退房后没有彻底更换床单、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被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C.“萨德”入韩,已远超出韩美简单部署武器范畴,是一个涉及周边多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牵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全方位国际关系的复杂事件。
D.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首届鲁迅文学奖从数以千计的作品中精选出6篇授奖,《镇长之死》也忝列其中,这表明陈世旭的小说创作继续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
B.“我换号了,记下新号码,敬请惠存!”不法分子总是利用手机软件发出信息,先以朋友名义通知你换号,再伺机向你伸手借钱行骗。
C.高龄孤寡的“五保”老人刘盛兰,在风烛残年,仍伸出苍老的手,拿出自己的钱,为贫困学子尽绵薄之力,更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D.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教育处写出了详细的《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相关领导研究落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就是生活。
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但文学不单纯是镜子,文学作品是经过作家内心处理过的、具有了一定审美形式的东西。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②
。作为生活的奴隶,是因为作家在具体的生活中,③
。作为生活的主人,是因为作家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他必然创造出一种生活之外的独特的文艺作品。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自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凭借“玻璃栈道”陆续霸屏之后,全国各大景区掀起了一股兴建玻璃栈道、玻璃廊桥、玻璃景观台等高空“玻璃景观”的热潮,玻璃栈道等相关产品似乎已经成为一些景区的“标配”,一旦安装了玻璃栈道,景点势必人满为患。不过目前国内对于“玻璃景观”的整体安全标准缺少法律规定,这就会给景区带来安全事故。所以,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新产品、新玩法受到热捧,但惊险刺激项目只要成了景点引流的金字招牌,游客的不满意投诉就会增多。
①安装了玻璃栈道,景点不一定就人满为患。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播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邀请各个领域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经典美文,力图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2017年一共播出了12期,每期都有个主题词: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这些主题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主题词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以此为基础确定与“文化情感”相关的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A 卷
1.D(原文是“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
2.D(“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错,原文不是层进式结构)
3.B(“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错,因为是“现在知道”的)4.B(滩姐的坚强,表现在招佬死后,依然拿起船篙,坚持行船)
5.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使内容更加紧凑、集中。②“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③借“我”的反应,侧面表现青浪滩的凶险。船过青浪滩时,“我”如“头晕目眩”“失声惊叫”。④“我”推动情节发展。因“我”去压船篙,最终导致意外发生。(答出三点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①船过险滩,恶浪退去,象征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要勇敢应对人生险阻。②鸬鹚求神保佑,没能阻止厄运,说明命运应掌握在人自己手中,相信虚妄的神是愚蠢的。③过滩招佬意外遇难,但滩姐依然拿篙行船,表明人生总会遭遇意外苦难,但仍应坚忍前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7.C(“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申报不是当务之急”错误)
8.C、E(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全对得5分。A项逻辑错误,“并不直接挂钩”错,可可西里和鼓浪屿旅游热度的上涨数据表明了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有直接关系。B项曲解文意,从原文看,国家公园体系和国家森林体系并没有被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D 项范围缩小,除了“各国政府”,还有“公众”。)
9.①国家管理,公益为先。将世界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放在首位,并进行国家层面的管理与限制。②根据价值,分类管理。对于保护价值高的,限制旅游;对于保护价值相对低的,让其更多承担旅游功能。③政企分开,明确职能。让政府与企业分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④区分性质,专业化管理。不同的文化遗产应根据性质加以管理保护,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0.B 11.A(“选拔”错误,应为“推荐”)12.B(“称病请求到地方任职”曲解文意)
13.(1)皇帝派遣宦官敦促召回。李德裕一向和传师交好,真诚、恳切地开导启发他,他始终不赴任。(敦召、素、开晓、谆切各1分,句意1分)
(2)他慎重使用刑法,每次审理裁决案件,召集幕僚评判,量刑轻重都符合才判决。(断狱、平处、乃、论决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沈传师,字子言。才智德行有余,能研究《春秋》,擅长书法,楷书有法度。年少时被杜佑器重。贞元末年,考取进士。当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于举荐士人,号称“权、许”。德舆在孟容面前称赞传师,孟容说:“他是我老朋友的孩子,为什么不来拜访我?”传师前往拜见,道歉说:“长辈教导我,如果考中,再劳烦您举荐,所以不敢进见。”孟容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可以让我急于求贤去见你,不能让你因为旧交来见我。”最终及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把他当成颜回那样的弟子来推重。又考取制科,被授予太子校书郎,凭鄠尉的身份担任直史馆,转任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升任司门员外郎、知制诰。被召入翰林院担任学士,改任中书舍人。翰林院缺少承旨,按位次应由传师担任,穆宗想要当面任命,传师推辞说:“学士、院长参与天子机密谋议,其次是宰相,我自己知道一定无法胜任,希望管理一方之民,为陛下抚育培养他们。”于是称病出宫。皇帝派遣中使敦促召回。李德裕一向和传师交好,真诚、恳切地开导启发他,他始终不赴任。于是凭借本官兼任史职。不久出京担任湖南观察使。当时传师参与撰写《宪宗实录》,还没有完成,监修杜元颖趁机提出建议:“张说、令狐峘在地方官任上论定编次国史,现在史稿剩余的内容,请交给传师拿到任所完成。”皇帝下诏允许。宝历二年,入朝担任尚书右丞。又出京担任江西观察使,调任宣州。传师对官吏管理严明,官吏们不敢欺骗他。他慎重使用刑法,每次审理裁决案件,召集幕僚评判,量刑轻重都符合才判决。曾经选任邸吏尹伦,迟钝完不成任务,下属屡次上报替换他,传师说:“当初我离开长安时,告诫尹伦说‘可以少做事,但不能做不该做的事。’尹伦像这样就可以了。”所以任职期间以逊让谦恭闻名。入朝担任吏部侍郎,去世,年龄五十九岁,追赠尚书。传师性情平和纯正,不逐权利,历任两镇十年,没有私信书、钱财送入豪门贵族。起初被授予官职时,宰相想把姻亲私下托付他安排在幕府里,传师坚决拒绝说:“如果真这样,希望辞去所授官职。”治家不严厉,家人自然得到教化。兄弟子孙,家属无论亲近疏远,衣服饮食都一样。把钱财赠送给姻亲旧友,库房没有储蓄的钱财,家人只好卖掉宅子来安葬他。
14.C D(C项“意境空明,心境闲适”错误,应为“意境凄寒,心境孤凉”;D项“政治黑暗的不满”无依据。)
15.①想象。(1分)想象江南长满修长的竹子,希望回去砍来做钓竿,(1分)表达了对远离官场、隐逸山林的渴望。(1分)
②象征。(1分)用“捎云竹”象征正直、坚韧的节操,(1分)表现诗人对高尚志节的追求。(1分)③夸张。(1分)“捎云竹”,拂云的竹子,(1分)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写出竹的修长。(1分)(答出两点即可)
16.(1)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2)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即不得分)
17.D(①数典忘祖,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②囊萤映雪,原是车胤小时家贫,用口袋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的故事。形容人勤学苦读。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可改为“冰雕玉砌”。③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④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⑤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用在这里属适用对象误用,可改为“余音绕梁”。⑥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根据语境,与“大加赞赏”相矛盾。用在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津津乐道”)
18.C(A句结构混乱,或说“选取了……的素材”,或说“以……为素材”。B句搭配不当,逻辑错误。“更换”与“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不搭配,应改为“更换床单,清洁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床单、清洁浴缸不属于洗漱用具。D句成分残缺,可在“感人至深”前加“他们的事迹”)
19.B(A句忝列其中,谦辞,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于排列在其中。属于谦敬不分,可改为“榜上有名”。C句绵薄之力,谦辞,用于帮助他人的时候说自己出力不多。属于谦敬不分,可将“尽绵薄之力”改为“不遗余力”或“竭尽全力”。D句责成,一般用于上级领导或上级机关指定下级单位或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办好某件事,可改为“提请”)
20.①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文学艺术是生活的镜子)②又是生活的主人
③无法摆脱生活对他的制约
21.②行业缺少法律规定,不一定给景区带来安全事故。
③惊险刺激项目不一定会让游客不满意投诉增多。(答对一处得2分,答对两处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2.写作提示:
立意行文应围绕文化情感。
所选关键词要形成有机的联系,缺乏联系者原则上不纳入一类文评分。
第三篇:2018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普陀区2017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雪尽马蹄轻。《观猎》
3.爱上层楼。《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5.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6.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和夕阳。(2分)7.下列理解恰当的是()(2分)
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8.本文作者是,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6
试焚宫室
①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②③④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注】c①必:果断,决断。②比死敌:比,等同;死敌,死于敌,为抗敌而死。③降北:此指投降败敌。④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吾欲伐吴()(2)吾赏厚而信()..12.翻译画线句。(2分)
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
13.越王欲伐吴,试焚宫室。下令前民众“
”;下令后民众
(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越王明白胜利的必要条件是
(6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①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星”闻报道存在着一“热”一“冷”两种现象。对娱乐明星的花边轶事、生活八卦,一炒再炒,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还用上了直播、H5等新技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率部队抗洪救灾保护42万人生命财产的“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两弹元勋任新民相继离世,相关报道却显然冷清不少。这种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②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过度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极力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闻弥漫着庸俗、低俗气息。娱乐化、物质化的信息大行其道,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倾向泛滥,大大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③这些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但这些“星”往往甘于寂寞、埋头奉献,所从事的领域也不为人熟知,而媒体或报道过少,或用心不够,使人们很难了解、无从体味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成为明星,激发了国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伟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④追什么“星”,推出什么“星”闻,媒体责任重大。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更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爆料”淹没我们的生活。媒体的价值引领,不是关注谁要结婚生子、谁又离婚出轨,而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应多一些激浊扬清、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积极向上、少一些庸俗格调,把更多镜头和版面投向那些功/ 6
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苦干实干的科学巨星、令人敬重的学界泰斗,投向那些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崇真扬善的道德先锋,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社会不懈奋进的强大力量。
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媒体只有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用他们书写的绚丽篇章去感动社会、去影响社会,使之成为人人景仰和追逐的明星,才不辱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和使命。
14.第一段“‘星’闻报道”中“星”加引号,其特殊含义及表达效果是
(3分)
15.第④段画线句连用多个“不能”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6.本文针对社会上 的具体现象展开论述,第②③段论述了,第④段论述了
。(6分)
17.以下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B.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C.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D.把握正确导向是媒体应尽的职责和使命。18.第③段画线句不宜删除。请阐释理由。(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冬夜说书人 徐鲁
①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那时,一进入腊月的门,所有的农活儿忙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来到。
②“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他们背着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③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④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我问小光。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 6
⑤父亲告诉我,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⑥那时候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师父说“大刀史更新”那一段。说这段时,小光给他的师父拉胡琴,过一会儿,小光又打起了鼓板。他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
⑦“小光,你教我学说书好不好?”我打心眼里羡慕小光,我也很想做一个说书人。“不行,你要上学念书的。”“那你教我打鼓板好不?”他笑着把我推到了那架小鼓面前。我一手捏着鼓棒,一手拿着鼓板,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学着他的样子,像一个真正的小盲人那样煞有其事。这时,在我的心目中,好像失明也是一种“本事”。我听见了自己敲出的..响亮的鼓板声……
⑧“小光,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
⑨“春天和秋天,我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他们什么也看不见,还会干农活儿?那一瞬间,我觉得,小光和他的师父们,真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
⑩说书人住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去邻村了。“小光,明年冬天一定再来哦!我们等着你!”我爬到村口的老枣树上大声喊道。大家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过了小石桥。
⑪他们是冬夜里的说书人,是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温暖和梦想的人。直到今天,我还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⑫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我们这代人也早已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童年时的朋友“瞎子小光”,当然也早已长大了。
⑬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你们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
19.第⑦段中加点的“本事”的意思是。(2分)
20.第②段画线句“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与后一句中的“ ”一词相照应,表现了
。(3分)
21.第③段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是()(4分)
A.从侧面表现了乡村冬夜的漫长,让人感到无聊单调。B.照应了开头“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C.为下文“我”想让瞎子小光教“我”学说书做铺垫。D.突出了说书人为贫穷寒冷的岁月带来的欢乐和温情。
22.父亲说说书人是“一些有尊严的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有尊严”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6分)
(1)
;(2)
;
(3)以精湛的技艺打动人,鼓舞人;(4)。
23.本文标题“冬夜说书人”不能改为“童年的朋友”。请简述理由。(5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6
10月29日早上7点30分,2017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在苏州河水上游览码头起跑。作为“上马”的赛前预热,这一赛事已连续两年落户普陀区。这不仅展示了普陀全民健身风采,提升了普陀城区影响力,也为沪上高品质路跑赛事平台增添了更丰厚的羽翼,树立了城市精品路跑赛事品牌的新标杆。
24.以上是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则新闻稿,请为其拟一个标题。(3分)
25.如有问题询问赛事志愿者,以下问题,问得得体的一项是()(3分)A.猫宁,敢问XX路在何方?
B.你这样站在这里,是不是志愿者? C.我要到对面去,能否穿过赛道? D.请问,医疗补给站里有水吗?
26.比赛当日,公安部门将对道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右图红线为临时交通管制路段。居委会要通过微信提前将此消息告知附近居民,请代拟一条微信文字。(不超过8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这才是值得珍爱的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普陀区2017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参考答案 / 6
1、尚思为国戍轮台
2、草枯鹰眼疾
3、为赋新词强说愁
4、苍颜白发
5、曾益其所不能 6.老树、鸦(寒鸦)7.A 8.(1)蒲松龄(2)聊斋志异
9.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10.B 11.攻打 有信用(诚信)
12.(参与了)救火但没有死的人,等同于战胜敌人受的奖赏 13.(人)莫救之 赴汤蹈火(全力以赴)取信于民
14. 指媒体在报道时聚焦的公众人物。这里取“新”的谐音,故意用反常规的构词夺人眼球。
15. 产生整句效应,语势不断增强,表达了对媒体一味迎合的强烈否定,引发社会对媒体在聚焦公众人物时应有的价值取向的深思。
16.现象:热衷于报道娱乐明星,冷落了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们。
第②③段: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价值取向。第④段:媒体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17.D 18. 画线句举了徐迟的报道让陈景润有了社会影响力这一事例证明,媒体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为社会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人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此事例聚焦的是数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后二个例子是劳动岗位上的无名英雄。用不同领域的事例证明观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这也与第5段“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这一总括句相互照应。19.独特的本领、技能
20. 飞奔 孩子们等来盼望已久的说书人时的喜悦、急切的心情。21.C 22.(1)用自己的技艺走村串巷,为大家带来欢乐(2)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干净整洁,给观众以美感(4)不仅把欢乐带给大家,还坚持在春秋天干农活,承担起家庭责任 23. 全文围绕说书人展开,突显了自尊自强、为乡村的贫寒岁月带来欢乐和温暖的说书人这一群体形象,同时对说书人的盼望、着迷、不舍、怀念这一情感脉络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尊敬及对这门手艺可能失传的忧虑。而小光只是说书人中的一个代表人物,“我”因与小光的友情而对说书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并不是围绕小光展开全文,所以不能以“童年的朋友”为题。
24. 2017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在普陀区开跑 25.D 26.居民朋友:10月29日,光复西路(从大渡河路到丹巴路段)和丹巴路(从同普路到光复西路段),将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敬请居民们事先做好出行安排。27.作文参见2017中考评分要求 / 6
第四篇:2016大庆一模语文(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 答非所问,选项是对阅读实质的阐述,而不是对“娱乐至死”现象的表述。
2.B 偷换概念,强加因果,原文表述:“厚黑读物”的阅读,庸俗、搞笑的“颠覆阅读”,解构、歪曲经典的阅读等阅读形式成了市场的“热点”,成为一种趋势,败坏了阅读的风气和本质,使人们渐渐远离了纯净的阅读、美好的阅读、神圣高贵的阅读。
3.C 程度范围有误,且强加因果。原文表述:人性的高贵与否,很大程度上和其受到的阅读文化影响有关。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C 5.(3分)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6.(3分)B(“用这样的话规劝蔡颍”错,原文是用把韦曜的论奏出示给宾客传阅的方法规劝蔡颍)
7.(1)(5分)当时蔡颍喜欢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的人很多都效仿(学习)他,所以孙和用这个方法(这篇论奏)来规劝他。(“直事”、“焉”、“讽”、“ 直事在署者”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5分)孙权非常生气,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最终流放孙和到故鄣,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大臣多达几十人。众人都为他们感到冤屈。(“徙”“竟”“坐”“冤”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6分)
①(共3分)李诗表达了从军将士对故乡的思念。(概括1分)首句通过寒冷凄清的环境描写,表现出征途的艰苦和劳累,已经勾起将士们怀乡的情思。“遍吹”二字表明很多人都在吹奏《行路难》这首悲凉哀婉的曲调,折射出将士行路的困苦和背井离乡的悲伤。三十万征人“一时回首”共同望月,怀乡思亲,动作之齐整可见将士们心意相通,表达了将士思乡之情的浓烈。(具体分析2分)
②(共3分)王诗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不畏艰苦,誓死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概括1分)首句描绘长云、雪山、孤城,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借以衬托将士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三四句直抒胸臆,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和将士们出生入死的情形。“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士们以身许国的誓言,表达了他们为国献身的豪迈热情和爱国情怀。(具体分析2分)
9.(5分)两首诗的首联都选取了风、雪、山等意象,描绘了边塞的空旷寒冷,艰苦险恶的环境,但作用是不同的。(总说1分)
李诗:“天山雪后海风寒”,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和气候。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写出了行军环境的肃杀苦寒,营造了荒凉、悲怆的情景氛围,正面烘托征人的思乡之情。(答出烘托或衬托给1分,结合诗句分析合理给1分)
王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写青海湖的上空,浓云弥漫,使雪山晦暗无光。既写出了戍边环境的艰苦,又营造了迷茫、黯淡、悲壮、辽阔的意境氛围,同时“暗雪山”也暗示了战争局势的紧张与压抑,与将士们高涨的爱国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身经百战的将士不畏艰难,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答出对比或反衬给1分,结合诗句分析合理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C、D(C项3分,D项2分,其它选项不给分。A项“因为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想帮助小女孩实现圣诞心愿”不是买包谷的原因,是多给钱的原因;B项对“小女孩的不安”解释有误,三次“不安”所包含的意义都不同,比如,第一次“不安” 是她拿不定主意是否该告诉“我”她的秘密;第二次“似乎她看出了我的心思”,感到羞涩;第三次因为挣到的钱少,感到一丝难过。E项“神态描写”错误,原文没有“我”的神态描写;另外,“我”是因小女孩的乐观与懂事而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与自信。)(2)(6分)属于序幕(引子)。(2分)
作用:①内容上(2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心境,描绘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小人物艰难生存。车厢内的环境,令人压抑;“我”的生活状态,疲惫与无奈。这都与下文出现的小女孩给“我”带来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或为下文写小女孩的出现带来的心理震撼作铺垫),增加小说的表现力。
②结构上(2分),铺垫,引起下文。(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3)(6分)①“我”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小人物:随时都可能被公司裁员,为生活而疲惫不堪。被迫与家人分隔两地,为生计而奔波。
②“我”是一个懂得体谅、尊重他人之人(善解人意):当小女孩拿不定主意该不该告诉“我”卖包谷的秘密时,我意识到这会使她为难,马上说“啊,对不起。我只不过随便问问”;多付给小女孩美元后,意识到伤害了她的自尊时,连忙补救解释等。
③“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善良之人:担心小女孩钱是否攒够了,不愿打破小女孩的美好愿望,鼓励小女孩“太棒了,再加把劲!”。热心资助又能委婉含蓄,不伤害小女孩的自尊。④“我”是一个重拾希望与自信之人:小女孩让“我”重新变得积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8分)“礼物”:①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乐观的生活态度):虽然生活不幸,虽然所攒的35美元,离买一台录音机还差得很远,但眼中充满希望。②孝顺善良:心怀美好,希望母亲快乐,为母亲准备圣诞礼物。③自尊自强:面对“我”给出的10美元不愿毫无理由地接受别人的恩惠,靠自己的双手去挣钱买礼物。(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启示:无论生活给予我们的是幸还是不幸,都应如小女孩一般,对生活充满希望与自信,自力更生,用乐观与坚强创造美好。(启示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B E(B2分,E3分,其他选项不给分。A项主次颠倒,贝聿铭离开哈佛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学校里自由不够”,而新的公司“能给我一点自由”,其他原因是次要的。C项强加因果,贝聿铭的几十件作品当中,博物馆的项目占到很大的比重,是因为“我希望博物馆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担负起自己的一份文化责任感”。D项“不惜破坏原有古建筑的和谐与完整”错,文中并未提及。)
(2)(6分)态度上(3分):①维持十足的信心,相信自己,接受自己,把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②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不肯随波逐流。(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行动上(3分):③游说拜见法国有影响力的名流,彬彬有礼但毫不妥协;④接受电视节目访谈,儒雅得体地争辩,他的坚定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⑤让部下制作金字塔模型,举办展览会。
(3)(6分)这句话使用比喻修辞,写出了贝聿铭不妥协的个性及其建筑特点。(比喻修辞1分)此句将“我”和“建筑”都比喻成“竹子”,“风雨”指“我和的建筑”经历的考验非议,“弯弯腰”,则指一种“谦恭”和“彬彬有礼”。(修辞分析2分)②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贝聿铭的建筑像竹子,高峻宏伟,饱受非议之后愈显其建筑之美;贝聿铭其人也像竹子,坚韧顽强,面对再多的困难也不改初衷,只是谦卑、彬彬有礼而已。(句意分析2分)③唯其坚定、柔韧,使得贝聿铭的作品往往从选址之初就开始引发争议,最后却总能以建筑之美让批评者收声。(理解分析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4)(8分)贝聿铭及其作品能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源于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秀品质。
①认真设计、完成每一个作品。为了让大众接受自己的金字塔方案,贝聿铭开始游说,拜访名流,参加电视访谈,让部下制作模型,举办展览会。建造苏州博物馆,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建设,他先后8次亲抵苏州。
②执着应对争议和挑战。无论是卢浮宫还是苏州博物馆,面对各界强烈的争论,他坚持不改变自己的设计初衷。一生70多件作品,往往从选址之初就开始引发争议,但最后,贝聿铭总能以建筑之美让批评者收声。
③设计作品时从实际出发,不断尝试创新。二次大战刚刚结束建设廉价房屋时创造性地用水泥墙代替了砖块墙,采用舷窗式的窗户来扩大屋子的空间,改善采光。对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他制订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通过借景与映衬,使得新旧园景笔断意连,最终赢得了大众的肯定。
④始终怀有坚定的自信。他认为建筑师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去。参与卢浮宫重建,为卢浮宫建造金字塔,面对法国人的不满,他能够相信自己,把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
⑤坚持自我,从不妥协。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他认为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几十年来,他和他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每点2分,答出四点,有理有据,连贯流畅,清晰工整,可得8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B(“破釜沉舟”与“孤注一掷”均有最后一搏、力图胜利之意。前者含褒义,指富有勇气,不留退路,决一胜负;后者含贬义,指的是竭尽本钱赌一把,玩命对抗。“铤而走险” 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14.(3分)D(A项“据……显示”句式杂糅,“较”和“与……相比” 结构杂糅;B项 “她的图片报道”“被选为‘美国第一女性’”,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在“为世界”前添加“这所学校”)
15.(3分)C(解析:心态→行动→不偏离→成为牢固一环)
16.(6分)①崇高则体现了这种本质力量与客体在对象世界中的矛盾冲突的统一 ②优美则以静态的气韵(或神采气韵)见长,属于阴柔美、静态美 ③而春光明媚,山清水秀却给人以优美感
(每句2分,第一句一定要有“统一”,第三句意思贴近即可给分)
17.(5分)显性信息(3分):老龄化程度随时间推移均呈增加趋势,非洲地区老龄化发展缓慢,亚洲和拉丁美洲老龄化发展迅速,欧洲和北美洲老龄化情况最为严重。
隐性信息(2分):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老龄化程度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老龄化速度快。
六、写作(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分析】(仅供参考)本次作文涉及两则材料,属于时事热点类。对材料的解读要注重抓住关键语句,寻求内在关联,准确把握倾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丽,本无可厚非,但指望通过改变容貌而改变命运,却是不切实际的。成功仍需真才实学。关于这一点,材料的倾向性十分明显。一边是盲目整形造脸追求成功资本的大众,一边是无颜值却有才华、有志向的创业英雄,前后形成鲜明对照,颜值时代,仍应以“修心”为上。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造脸”还是“修心”,既是选择型的话题,也是关系型的话题,应既有选择侧重,又有所思辨。第二,对“修心”的解读,这里的“心”是心志、心性、智识,是为追求事业成功、个体价值实现而必须具备的宏伟志向、坚韧毅力、出众才华,是一个人的内在标识。如果有的考生不紧密结合材料,仅理解为与脸面相对的“内心”,而阐述心态、心灵,或更虚无的“本心”“自性”,则不够好。【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和,字子孝。他小时候因为母亲王夫人受孙权的宠爱而被孙权所喜爱,他爱好学习,礼贤下士,颇为人们所赞誉。赤乌五年(242),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十九岁。阚泽任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伟、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
当时官吏常用分条书写的形式询问政事,孙和认为奸猾狂妄之徒,将利用公事掺杂个人私情,从而产生为祸作歹的念头,此风不可助长,上表表示应当杜绝。又都督刘宝状告中庶子丁晏,丁晏也状告刘宝,孙和对丁晏说:“文武官员称职主事,能有几人?因有矛盾就相互攻击,都企图坑害对方,这怎么会有福运呢?”于是他对双方进行劝释调解,使他们相互交往增多。他常说:“当世的才学之士应探研讲习学问,操演熟习武功,以济当世事务,而只知交游下棋以妨碍事业,不能说是进取的态度。”后来群臣出席他的宴会,言谈中说到下棋,孙和认为“此妨碍事务浪费时光而毫无用处,耗劳精神费尽思虑而一无所获,不是用来增进德行功业、积累功绩的行为。而且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君子的最大愿望是功德崇高如山行为光明耀世,以不能列入此种等级为耻。”于是命令陪坐者中的八个人,各自写出评判下棋行为的论文以矫正时弊,于是中庶子韦曜回家后写了一篇论文奏上,孙和将文章出示给宾客传阅。其时蔡颍喜欢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者很多人都跟着他学棋,所以孙和用这个方法规劝他。
王夫人与全公主有矛盾。孙权曾大病卧床,孙和到太庙祭祀,孙和的妃子的叔父张休的住所离太庙很近,就邀孙和到他家。全公主派人跟随监视,借机向孙权进谗言说太子不在太庙里,而专往妃子家去谋划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孙权因此发怒,王夫人忧郁而死,而孙和所受宠信日益减损,害怕自己被废除。鲁王孙霸图谋太子之位的欲望更为强烈,陆逊、吾粲、顾谭等多次向孙权陈述区分和明定嫡庶的道义,指出按理太子之位不能被剥夺,全寄、杨竺是鲁王孙霸的党羽,他们天天在孙权面前谗毁。吾粲终于被关进监狱处死,顾谭被流放交州。孙权犹豫了好几年,后来终于将孙和软禁。于是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领众多将吏头上抹泥,将自己捆绑起来,接连几天到宫门外为孙和求情。孙权登上白爵观观望,非常反感这种行径。斥责朱据、屈晃等是无理取闹。孙权打算废除孙和册立孙亮为太子,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奏,引述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以致晋国大乱的史实进行劝谏。孙权大怒,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最后将孙和流放到故鄣,群臣中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多达几十人。人们都为他们感到冤屈。太元二年正月,封孙和为南阳王,派他去了长沙。
第五篇:2011年丰台区中考一《语文》模试题及答案
高安三中致橡树诱思导学
编者:席云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初步了解朦胧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爱情”的话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人说: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莫里哀);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二、了解舒婷及作品
致橡树》的作者是____,原名____,她是当代____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通过的手法,用_____的抒情方式,表达出对一种新的___观的追求。橡树象征_______,木棉象征______。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欣赏诗朗诵,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的爱情观
2、诗人第一部分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3、诗人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
四、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观看一组图片,完成一篇读后感《读〈致橡树〉》,字数不限。
六、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炫.耀(xuàn)痴.情(chī)慰藉.(jiâ)B.戟.(jǐ)硕.大(shuî)霹雳..(pī lì)C.流岚.(lán)虹霓.(ní)单调.(diào)D.铁干.(ɡàn)火炬.(jù)坚贞.(zhē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攀援 炫耀 致意
B.雾蔼 坚贞 寒潮
C.火炬 伟岸 终身D.仿佛 衬托 凌霄花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如果爱你——/绝不像________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________你的威仪。
③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________相依。A.攀扯 衬托 终身B.攀援 衬托 终身 C.攀援 烘托 终生D.攀扯 烘托 终生
4.舒婷,原名________。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__________(时代)女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5.“朦胧诗”,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________手法,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阅读《致橡树》选段,回答6~9题。6.凌霄花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紧握”和“相触”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绝不像”“绝不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中的“木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2题。
欢 乐 □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同我的忧郁?
10.填空。
在这首诗里,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角度,描写了“欢乐”。11.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认为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